登陆注册
9554400000017

第17章 精英的小辫子(4)

然而,这样的有意隐瞒,却平白加浓了案件上面的迷雾,弄得整个案子扑朔迷离的。案子结了之后,好些官场中人出于官场经验的敏感,看出里面肯定有隐瞒,但并不知道其实瞒得并不多,加上结论离他们的推测反差也忒大了点,于是他们就首先开始把疑诼化为故事。首先传出消息的,就是官场的人。官家的人都这样,民间的传说自然,没法不丰富。一个如此刚烈的汉子,一个手法纯熟的行刺,最后的原因居然是这样的平淡无奇,有谁能甘心呢?其实,审案的人也跟官场其他人一样,感觉张文祥刺马没那么简单,无论是第一拨的魁玉和张之万,还是第二拨的曾国藩,都拼命地问张文祥有无主使,但都没有问出来。找来时金彪调查,也没问出什么名堂。没问出来,结果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张文祥打死不肯说,一种是的确就真的没什么事,两种可能性都有。但如果参照其他的证人证物,第二种的可能性其实更大些,只是人们却更喜欢相信前者。

多少年来的黑箱政治,使得人们对于朝廷出的事情,压抑不住地喜欢往复杂了想,往阴谋上想。即使没那么复杂,没有那么多阴谋,也得把它弄复杂了,弄阴谋了。朝廷也好,官场也罢,在人们眼里就是那么个地方,用《红楼梦》里贾元春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这样的去处,就是一个供人演绎故事的地方。都说某些国人喜欢阴谋,喜欢权谋,但这样的性格喜好,其实跟中国长期的黑箱政治不无关系。在黑箱旁边生活久了,也就喜欢瞎猜了。瞎猜,才有乐趣,猜离奇了,添加的情节就自然成戏剧了。

杨士骧骂贿

贿赂,在古代又叫苞苴,原意是包鱼肉的蒲包。较早的贿赂,无非送鱼送肉,但是发展下来,送的可就多了。对方喜欢什么,就送什么,不限于金银财宝,有时也包括大活人,比如美女若干。一般来说,贿赂这种事,有的时候是有人要办点特别的事儿,主动递上包袱,甚至挖门子找机会递上包袱,经办人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于是事由贿成,属于行贿者主动。但更多的时候,是下面的人或者被管的人不得不贿赂,不贿赂,人家就给你小鞋穿。这种情形也有不同。有的是什么也不说,甚至面上冠冕堂皇、一身正气,但是不给是肯定不行的;另一种则比较直截了当,就是明目张胆地索贿,不给当然更不行。据说,当日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这样率直的人比较多,上司动不动就说,我们关系这么好,你怎么不给我送礼?

当然,这样明目张胆的买卖,古来官场上并不多见。中国文化讲究含蓄,而且儒家兴的是不言利,每个当官的都希望人家说自己是儒官,就像眼下所谓学者型官员一样。所以,即便索贿,也不过是一个暗示、一点隐喻。好在那年头,当官的、办事的都是心眼活泛之辈,该怎么送,就会怎么送。

杨士骧是晚清最后几年光景里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他是个科门高第,点翰林、外放,一路爬上去的正途官儿,基本上算是一帆风顺。在仕途的最后几年,杨士骧跟袁世凯走得相当近,两家还攀了亲。他在清朝的新政时期,继袁世凯之后做了直隶总督,一直极力襄助袁世凯办新政,被外人视为北洋系的文官魁首。另一个魁首,是特别会做官的徐世昌。人们传说,袁世凯说过,他看得上的翰林只有三个半,张佩纶、徐世昌和杨士骧是三个全的,而张謇算半个。当然,这话更像是后人给袁世凯编派的,以袁氏的精明,断然不会如此得罪人。那时候,翰林出身的都是天之骄子,仕途多半顺利,他一个杂途上来的家伙,怎么敢如此放肆?况且,张謇好歹也曾经做过袁世凯的老师,给人算半个,也太不恭敬了。但不管怎么说,杨士骧跟袁世凯关系铁,那是没得可说。接袁世凯的茬儿做直隶总督,就是袁世凯的推荐。

杨士骧一生,做官还算规矩,没有大的功业,也没大的劣迹。唯一特别的地方是季常之癖,超级惧内,所以一直不敢纳妾,也有的说是从来不敢逛胡同,做平康之游。据说曾经自署一联云:平生爱读货殖传,到死不闻绮罗香。但是,桃花运不敢有,钱却是要的。北洋系的人大都有这个毛病:事能干,但钱也不少捞。晚清新政时期,经济发展比较快,对外贸易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事业。清朝有两个地方大员是最重要的,一个是两江总督,一个就是直隶总督。两个总督都兼着一个通商大臣,直接插手经济,所以不仅位置重要,而且缺儿肥。两江不用说了,身处江南财赋之地,经济发达,贸易繁盛。直隶则处在政治中心,在资源半由权力分配的时代,当然好处也是大大的。总督府所在地的保定,平淡无奇,但开埠的天津,作为北洋大臣的驻地,在开埠之后,从晚清到民国,都相当的繁荣。所以,虽说上海开埠早些,但天津后来势头也相当不错。不论什么时候,管经济的官儿都很肥。当年北洋大臣治下,天津海关道是直隶境内最肥的官缺。

杨士骧在任上有一个爱好,最喜欢骂天津海关道,经常当着别人,不留情面,骂得那位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有人看不过了,说人家好歹也是个道台,正三品的官儿,你怎么老骂呀?杨士骧说,你不知道,这人得骂,小骂则地毯皮货衣料来矣,大骂则金银器皿来矣,所以不可不骂。原来,杨士骧骂下属,是一种索贿的方式,半是威胁,半是亲近。一边厢骂,一边厢送,两下越来越亲近,关系越来越好。在上面的,则要什么有什么,部下想得周到,办得周到。而在下面的,则官越做越大,平步青云。

西太后死后,袁世凯被罢官,袁连夜赶到天津,住在英租界。杨士骧没敢去看他,派了儿子前往,送了袁世凯六万大洋。但是,这样藏头缩尾的杨士骧虽然没有被罢官,但却死了,才五十岁。有人说是被革命党暗杀的,也有人说是被摄政王干掉的。总之,随着袁世凯的下野,又一个北洋的人让出了一个重要位置。凡是翰林出身的大员,依照惯例,谥号肯定有个“文”字,所以,杨士骧的谥号为文敬。时人嘲之日:“曲文戏文,所以为文;冰敬炭敬,是之为敬。”当年,杨士骧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听戏唱曲。比起冰敬炭敬来,听戏唱曲还真是雅多了,但也不是不费钱。

倭仁的阻击战

同文馆跟总理衙门一样,都是清朝同光新政的组成部分。后世一提起洋务运动,中央政府的改革似乎也就是这两项内容。但是,跟总理衙门不一样的地方是,总理衙门被逼的成分多一点,办这个衙门,清朝政府方面积极性有限。从形式到内容,都有糊弄鬼子的意思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洋人讲,这就等于你们要的外交部,对国内人讲,看,我们总理各国的事务,还等于天下的老大。而且衙门里的人,从一溜儿总理衙门大臣到办事的章京,都是从别的衙门临时凑来的,等于偌大的一个机构,没有人员编制。安着心,等形势转好,不怕洋人的时候,就将这个衙门给撤了。

但是,同文馆稍有不同,这是所学校,要入学习西方学问的学校,聘请的教师都是洋人。当初办的时候,指定从翰林院和其他衙门里正途出身的人员挑选,也就是说,打算让中国当时科举制下的精英人士,一群年轻的科门高第、进士翰林来学的。主事的恭亲王奕,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和英法联军的入侵,所得教训深刻,明白西方来的洋人非同小可,怎么也得跟人家学点什么,才能应付未来的变局。虽然打的是学习天文历算的招牌,实际上就是学西学。对奕来说,给洋人刀架脖子上建一个专门跟洋人打交道的机构,多少还是一种耻辱,但学人家东西,算是知己知彼,绝对有必要。让中央政府里的年轻精英来学,起点高,学生素质也高,可以立竿见影,速见功效。

然而,这样的如意算盘,却遭到一个人的强烈阻击,这个人就是倭仁。倭仁,蒙军旗人,科举出身,是当年旗人中少有的饱学之士,跟曾国藩一样,一路从翰林庶吉士、编修、侍讲、侍读、学士这样走过来,属于标准的词臣。也同曾国藩一样,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讲究修身明性,以人品好、学问优长,领袖士林。只是,在时代的大变局面前,曾国藩的选择是与时俱进,面对西方,而倭仁则抱残守缺,固守中国本位,对洋人深恶痛绝,把屁股对着西方。在同文馆酝酿期间,他同时担任同治皇帝的老师,深受东西两宫太后的信任。无疑,来自他的阻击,是来头挺大的,但阻击的子弹,却只是土枪里的铅沙。他说,中国人不需要学西洋的东西,我们的忠信仁义即可以为干戈舟楫。如果实在要学,也无需聘请洋人,因为中国地方大、人才多,找国产货即可。然而,奏章一上,马上有诏书说让他推荐这样的人才。当然,倭仁就是那么一说,自己夹袋里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才。没法子,只好不再做声。这时,上面又有旨意,说要倭仁随时留意,发现这样的人才即刻推荐。接着,最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讨厌跟洋人打交道的倭仁,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作为众大臣之一,跟着奕和文祥一起办洋务。有近代史论者说他接到这个任命之后,故意从马上跌下,以足疾为由辞掉了差事,其实并不确切。当年的倭仁的确差点从马上栽了下来,但绝非故意为之,而是真的郁闷生了病,所谓的痰厥之症,小中风了。这病的确跟让他做总理衙门大臣有关,但并非装的。过了没几年,倭仁还真的因为这个病,一病不起。

倭仁没有斗过奕,不止是两人地位上有差距,也是他的道理讲不过奕的道理。西太后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是个明白人,忠信仁义可以做干戈舟楫的鬼话,无论如何没法让她相信。倭仁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有人说是奕戏弄倭仁,其实未必,要是倭仁真的上任,有这样一个同事,奕还真的很难受。况且,这种大事,尽管当时奕是首席军机又兼议政王大臣,按清朝的规矩,他也说了不算。更大的可能,是西太后想要借倭仁牵制一下日渐“跋扈”的奕。

可惜,倭仁是个真性情的汉子,讨厌洋人,还真就身体力行,实践到底,顺便把自己气病了。只是,倭仁阻击失败了,但同文馆却也没有办好。当日倭仁的阻击,背后有强大的舆论支撑,京师上下,同文馆非议纷纷。翰林院加上各个衙门的精英,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做“鬼谷先生”弟子的。一时间,跟洋人学习成了大逆不道的事儿。一个个进士出身的“孔门弟子”,集体抵制同文馆。即使有个别想进的,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也只能缩了。

无奈,奕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又因为舆论压力,强调“政治正确”、出身可靠,只能在贫苦旗人中选人。即使这些人,也是看在同文馆优厚的待遇才来的——管吃管住,山珍海味,每月还有八两银子津贴。就这样,第一批也仅仅只有七十人报考。这些人人学之后,毫不客气地将旗人懒散的习气带了进来,吃喝玩乐都行,就是学习糊糊涂涂。据同文馆出身的齐如山说,他们同学学了九年俄语的,连俄文字母都背不下来。而学英文学得最好的张德彝,后来派到中国驻英国使馆做翻译,据严复讲,连日常用语都翻错。张德彝在西方转了好些年,写的游记居然记录了大量西方的儿童游戏,没多少正经事。

国家用重金请来外教,花大笔的银子办学,最后办成了这个样子,连所外文学校都资格不够,离奕当初的意图,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同文馆兴办之初的一场风波,还真的吹掉了这个中国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让它有名无实,直到最后并入京师大学堂。

挂在总统脖子上的军队

契诃夫的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写了一个依附于男人的女人。从此以后,人们将全然赖在男人身上的女人称为挂在男人脖子上的女人。然而,也许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中国曾经有过一支军队,也是挂在某个男人的脖子上的,寸步不离。

这支军队来头很大,是清末朝廷的禁卫军。作为一个传统王朝,清代没有明确的御林军名目,护军营、圆明园护军营和相继建立的骁骑营、火器营、神机营等,都可以算作御林军。但是,打仗的时候,这些军队也用于前线的冲锋陷阵,并不仅仅待在京城摆谱装样子。然而,随着八旗子弟的腐化,这些军队慢慢真的成了摆设。在晚清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跟各地驻防八旗一样,京城的护军也在装备上洋化了。但是,背了洋枪的护军,在八国联军打进来的时候,还是显示出自己的超级无能,漫说守城,就是护卫西太后和光绪逃跑都力不从心。若是当日联军派出哪怕一个连来追一下,中国的两位最高首领肯定会成为俘虏的。这一点,西太后心里明镜似的。最后还是做甘肃藩司的岑春煊带了千把人赶来,西太后的心里才踏实了一点。

所以,新政开始,建立一支新式的禁卫军就成了皇室的一个心病。不过据后来摄政王载沣的弟弟载涛说,这个念头还是德国皇室灌输的。1903年,载沣作为赔罪使臣出使德国,为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杀死的德国公使赔罪。此番德国之行,给载沣印象最深的是,德皇近卫军雄壮的军势。他被告知,德国的皇室成员都要服兵役,而皇家亲自掌控军队,是保障皇室永固的要义。这个印象,后来又被来访的德国皇室的亨利亲王所强化。编练禁卫军的动议,1905年就已经提出,但到了1908年西太后和光绪死后,载沣亲掌大权,雄心满满的他才真正开始了建立禁卫军的工作。

禁卫军的基干兵目,从原来以京城八旗精锐编成第一镇的骨干中挑选,然后从京城八旗各营中挑选精锐充任士兵,而马队则由蒙军八旗中选人。到了革命前夕,他们才学北洋军的做法,吸收了部分北方朴实精壮的农民当兵。禁卫军的薪饷、待遇甚至服装和徽章都跟一般新军,甚至北洋军不一样。不仅仅是服装和徽章的样式不同,而且质地、价码也不一样,薪饷也远比一般新军为优。装备自然不消说,也是当时清朝力所能及的最好的,一色的德式枪械。不仅像一般新军一样,每协(旅)有山炮一营,而且有重炮一营、机关枪一营。在多数省份的新军连机关枪都没见过的情况下,武器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禁卫军原本的规划是两镇(师),到辛亥革命前仅仅建成一镇,但两镇的架势已经拉起来了。总部机关,是一个军的框架,所以当冯国璋接手禁卫军的时候,他的官职是军统制。

虽然说禁卫军的部分士兵和低级军官有汉人的成分,但整个禁卫军其实是满人贵族,尤其是皇族的禁脔。禁卫军由载沣的七弟载涛亲自统带,满人中号称最为知兵的良弼,担任其中一个协的协统(旅长)。但是,随后武昌起义,遍地烽火,当家的满人少年亲贵一时束手无策,只能请出袁世凯来应付危机。袁世凯出山之后,当日莫名其妙把袁世凯赶回老家的摄政王载沣,在袁世凯和资政院的立宪派议员的夹击下只能退位,同时答应亲贵不再掌握军权。就这样,冯国璋才接任了禁卫军的军统,良弼也被北洋旧人王廷祯给换掉了。

同类推荐
  • 大隋天子

    大隋天子

    该书是从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生杨坚那天写起,到隋朝“皇泰”二年、东都丞相王世充把十五岁的恭帝杨侗害死为止。全书共分六大部分:一是杨坚的成长过程;二是杨坚的篡位过程;三是统一南北过程;四是废立太子过程;五是杨广执政过程;六是隋朝灭亡过程——上下八十多年,历经三个朝代。
  • 科技强国在古代

    科技强国在古代

    他被奸人害死,他在古代重生。看杨远怎样在古代建立科技强国,征服异族,统一全国。“大寨主,有大批官兵前来攻山。”“弓箭手准备。”“交给我吧,我这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 青山隐

    青山隐

    一个史官之子游历天下的故事,却身不由己的卷入了时代的洪流……
  • 三国烽烟

    三国烽烟

    身为历史系高材生的刘鹏穿越了,穿越的主人不是威猛的武将,也不是智谋无双的谋士,恰恰是那被诸葛亮评价为“暗弱无能”又被刘备从手中夺走益州的刘璋!还未曾抱怨自己的运气差,刘鹏就又发现了一个史书上都未曾记载过的信息:刘璋居然是刘焉的私生子!巨大的危机包围着刘璋,面对刘焉正室和三个哥哥的排挤迫害,面对这即将到来的乱世,刘璋是否还能像历史上那样顺利的得到益州?是继续做那暗弱的刘季玉还是做那出渊的潜龙?是继续做那守成之主还是争霸途中分得一杯羹?
  • 大唐的那些年

    大唐的那些年

    一朝梦回大唐,三生顾盼回首。李亮作为历史车轮下的一颗小石子,却使大唐偏离一个既定的轨道。与时代格格不入,却吸引众蛾扑火。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大唐,一个繁荣昌盛,万世来贺的鼎盛王朝。
热门推荐
  • 小希

    小希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作品,也希望大家的支持我,我会努力写好小说了。
  • 血沸全身

    血沸全身

    异界某星系的一方霸主,莫天血,为了得到吞天兽的血络组织,陨落于星际,只留下了一道残缺意识,这种到哪里都是主角的狂人,将意识投身寒络身上之后,却被压制了?仅因为一条废物一般的血络。被逼退婚,毕业考考砸,家族危机,这都不重要。寒络他身患绝症。我不禁要问你们,何谓狂?何谓强?一年之后,一切不同了。强是血气沸腾之后,那慢慢的升华。狂是提日撞月的潇洒一笑。本文不适合内心邪恶,黑暗,血腥,暴力,恐怖,之人。此类人千万不要看啊!=========================================================血卫1~100级,血武100~200级,血皇200~500级,501级血帝血皇大圆满,超越所有血皇,堪比血帝。严格声明,主角是寒络,不是莫天血,虽然莫天血灰常灰常重要。
  • 强势宠爱:腹黑BOSS求放过

    强势宠爱:腹黑BOSS求放过

    酒醉误打误撞的睡了江城首富?苏瑾兮看着甩在自己面前的结婚协议和离婚协议,愤然起身想要离去。“苏瑾兮21岁,芜城人,父亲苏浩天50岁,安泰职员……”苏瑾兮已经听不清后面的话语,看着坐在桌子后面却像在居高临下俯视着自己,像恶魔一样的男人,就知道自己完了。这一辈子,她都逃不掉的,这个男人的魔爪,离不开了!!
  • 人族大义

    人族大义

    洪荒大地,万族林立,而人族弱小受万族奴役充当血食!人族不甘,奋勇搏杀,热血漫天,堆起尸山血海!北凉苏氏,少年苏定,踏诸天万道,扬人族大义!
  • 异界鬼男

    异界鬼男

    一个21世纪的典型宅男,遇到神秘珠子,重生在异界。。。。。。进学园,进宗派,被追杀,斩敌人。。又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穿上女装,从此就在男装女装之间互换。。。。
  • 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

    师傅说:“双蛇命格,这红绳陪你一世,下一世便可立地成佛。”净七说:“化身枷锁,锁你一世,清洗你九世罪孽。”黄谷说:“十世轮回,成佛成魔,不看造化,皆随自我。”我说:“我不是和尚,我叫王蛇。”
  • 末世的恶魔之子

    末世的恶魔之子

    生逢末世,恶魔之子,纵横末世废墟。恰逢末世降临,看顾源如何凭借鬼泣里的各种奇妙能力在这个濒临灭亡的世界里建立起新的秩序。
  • 咒荒

    咒荒

    欢乐的校园,在开学后变成了地狱,随后,整个世界,乃至全球,变成了怪物的游乐园。你……是懦弱的躲藏,还是,勇敢的生存下去。为了爱人!朋友!亲人!吟唱起你的魔法!我的目的:只为生存!
  • 那些黑夜里开出来的耀眼的向阳花

    那些黑夜里开出来的耀眼的向阳花

    本书腹黑,血腥,暴力,悲剧,ntr,大概这些都不存在吧→_→。没错,这就是一本讲述治愈系的超正常(尾音很长~)的高校的日常故事。所以,看在我这么诚实的份上,请快来跳坑里啊(-_-#)你们这些读者!!!!!
  • 豪门霸宠:军少的小甜妻

    豪门霸宠:军少的小甜妻

    他,冷酷邪魅,嗜血残忍,军中上校。却唯独宠她上天。小时候,她像跟屁虫一样天天跟在他后面,嚷着长大要嫁给他,他却不耐烦,让她滚。怎料风水轮流转。几年后,她留学归来,他却阴魂不散地缠着他。片段一:某女:“你不是说让我滚吗?”某男“对啊,走,我们滚床单去。”某女“......”片段二:某男阴着脸在部队里训练一群兵蛋子,直到...”喂,老公,我饿了。”某男狗腿地一笑,撇下一群兵到家。拖某女上榻“老公这就喂饱你啊”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