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71000000022

第22章 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

胡雪岩做生意,向来把人缘放在第一位。所谓“人缘”,对内是指员工对企业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对外则指同行的相互扶持、相互体贴。因此,胡雪岩常对帮他做事的人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才能行得通。所以,捡现成要看看,于人无损的现成好捡,不然就是抢人家的好处。要将心比心,自己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胡雪岩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商德之所以为人称道,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同行的情看得高于眼前利益,在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做到了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不抢同行的饭碗。

胡雪岩准备开办阜康钱庄,当他告诉信和钱庄的张胖子“自己弄个号子”的时候,张胖子虽然嘴里说着“好啊”,但声音中明显带有做作的高兴。原因何在?因为在胡雪岩帮王有龄办漕米这件事上,信和钱庄之所以全力垫款帮忙,就是想拉上海运局这个大客户,现在胡雪岩要开钱庄,张胖子自然会担心丢掉海运局的生意。

为了消除张胖子的疑虑,胡雪岩明确表态:“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有这个心思,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来告诉你。海运局的往来,照常归信和,我另打路子。”

“噢!”张胖子不太放心地问道:“你怎么打法?”

“这要慢慢来。总而言之一句话,信和的路子,我一定让开。”

既然胡雪岩的钱庄不和自己的信和抢生意,信和钱庄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伙伴,自然疑虑顿消,转而真心实意支持阜康钱庄。张胖子便很坦率地对胡雪岩说:“你为人我信得过。你肯让一步,我欠你的情,有什么忙好帮。只要我办得到,一定尽心尽力!”在胡雪岩以后的经商生涯中,信和钱庄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都要归功于他当初没有抢了信和生意的那份情谊。

不抢同行饭碗,是胡雪岩做人处事方式的基本准则。这里既有避让,又有谦让,既有智慧,又有道德,运用如此娴熟,真是令人叹服。同时,我们还要看清的是,胡雪岩不抢同行饭碗的这一超凡做法,并不是纯粹回避竞争与冲突,而是舍去近利,保留交情,从而带来更长远、更巨大的利益。

另外一个例子也可作为不争的佐证。

林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大学任教。他知识渊博,学贯古今,且言语幽默,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再加上他一向为人谦和低调,照理说是不会得罪他人。但是他却成为了一名同事的眼中钉。

那名同事是一个思想比较守旧的人,对于林先生这样的老师自然是不喜欢,他不仅不喜欢林先生这个人,更对他的授课方式大加诟病。在他看来,老师就要有老师的威严,身为大学教授,就应该为人严肃,一本正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开玩笑。那显得太不正经了。这名同事到处宣扬林的不是,这让林多多少少有些心里不是滋味。不仅如此,他还故意在林的面前表现得趾高气扬,每次从林的面前经过的时候,不仅不打招呼,还一脸不屑走过去。

尽管如此,林也没有找对方理论什么,也没有为自己辩驳,他依然是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地讲好每一堂课。林的朋友们纷纷为他打抱不平,都吵吵着要去帮他讨个说法。但是林却摆摆手说:“我来这里是为了教出更多、更出色的学生去报效国家,而不是和人吵架斗嘴的。现在去争辩有什么用?是非成败日后自见分晓。”

几年以后,林的授课方式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而且得到了其他老师和学校的领导的认可和欢迎。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听林的课。不仅如此,林也培养出了大量的出类拔萃的学生。一切的结果都证明林的胜利,就连那名曾经看不起他的同事也不得不承认,林的确是技高一筹。

由此可见,不争是一种手段,是争的最高境界。只有不争,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老子之所以提倡这种不争之争,就是因为越是表面强势的人,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越容易被对手打败,最终越是争不到。

所以说,只有抱有这种不争之德,才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而不相害,故而天下才没有人能够与之相争。这种不争的态度就是我们做人的大智慧。

无为而治

道常无为,故无不为。

——老子

老子讲“无为而治”,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消极的人生观,颓废的哲学思想,其实不对。老子的哲学是一种退一进三、以退为进的哲学方式,是更高层、更深远意义上的积极进取。

老子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就是希望统治者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道法自然,自然是无为的,所以道业无为。静、朴、无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

老子主张无为而为,做到了“无为”,实际上也就是有为。不仅是有为,而且是有“大为”。《庄子》中有一段阳子臣与老子的问答。

有一次,阳子臣问:“假如有一个人,同时具有果断敏捷的行动与深入透彻的洞察力,并且勤于学道,这样就可以称为理想的官吏了吧?”

老子摇摇头,回答说:“这样的人只不过像个小官吏罢了!只有有限的才能却反被才能所累,结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身上美丽的斑纹才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身体灵活,猎狗因擅长猎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绳子给捆起来。有了优点反而招致灾祸,这样的人能说是理想的官吏吗?”

阳子臣又问:“那么,请问理想的官吏是怎样的呢?”

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官员功德普及众人,但在众人眼里一切功德都与他无关;其教化惠及周围事物,但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到他的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对万物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才是老子“无为而治”的至理名言。

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这种处事准则以虚静无为作为根本,顺应事物本身,因势利导。由于它随外物而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准则,故能穷究事物的真实面目。不先物而动,不后物而行,物来则应之,故能主宰万物。不论有无法则,总能因时而变;不论有无限度,总能顺应事物,与物一致。因此说:“圣人永垂不朽,因为他随时应变,无所固执。虚无乃大道的常经;因循是君临万物的大纲。”

唐睿宗时,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篡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睿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睿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呐!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啊。”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你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

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宪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你的前程性命,怎会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安。如果危及了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李宪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睿宗很受感动,他对李宪说:“你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会满足你。”

李宪一无所求,他说:“一个人只要顺其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妨碍他了,我不会强求什么。”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第一个拜访李宪,他说:“大哥主动让出尊位,不是大贤大德的人难以做到,大哥是如何设想的呢?”

李宪说:“你担当大任,大唐才会兴旺,我不能为了私利而坏了国家大事。望你日后勤政爱民,做个好皇帝,为兄就深感安慰了。”

李隆基连声致谢,又说要和他共享天下。李宪不让他说下去,他告诫李隆基说:“很多事是追求不来的,只有顺应天命,才不会多受损伤。将来治国不要逞强任性,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后来,李隆基登上了帝位,是为唐玄宗。他顺应民情,推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另一个盛世,天下走向大治。

李宪在立太子事情上的无为,是深思熟虑的,他这样做,既避免了一场宫廷内斗,又使自己全身而退,同时还赢得了让贤的美誉,可谓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在政治方面可以运用“无为而治”的方式来治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这一思想也同样适用。

“无为而无不为”,这几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当中,如果有人想无所不为,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一无所为。领兵打仗也是这样,有所取就要有所舍,有所攻就要有所守,贪心太大,必遭祸害。

无为而为,遂有另一层意思,即暂时的“不为”是为了长远的“为”;表面的“不为”是为了实在的“为”。“无为而为”有时候是客观形势逼迫着你收敛锋芒,藏而不露,以求安身立命、以得来日重图大业。这就是所谓的“韬光养晦”之策。

同类推荐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海德格尔的智慧:海德格尔存在哲学解读

    人被称作能思考的存在者,确实如此。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就包含在思中。作为理性的动物,人必须是能思的——假如他真想思的话。可是,情况也许会是这样:他想思,却不能思。更有甚者,当他想思时,由于所欲太多,反而所思甚少。人是在具有去思的可能性的意义上是能思的,但光有这种可能性还不能保证我们能思……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禅苑蒙求拾遗

    禅苑蒙求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难为

    命难为

    上天经常会跟人们开着玩笑,想得到的却在拥有时放弃,而得到的不知何时失去,只因不珍惜!
  • 倔起女王

    倔起女王

    因为觉得自己的人生过的太惨,结果重生了。但从一个中国人变成外国人。没有记忆,身份会不会爆露?还有邻居小屁孩的表哥是鹿晗。what?当去美国完成自己的梦想时,她的身份之谜结开、、、、、、、、、【本故事是虚构滴,如有雷同纯属巧和】
  • 三公主之复仇之路

    三公主之复仇之路

    呃,沫雨涵,樱夏雨熙,慕容雨兮,她们是宇宙感情最好三姐妹,不是亲生的,她们都有同样的经历,被家里抛弃,后来遇到了好心人,再后来她们在复仇路上遇见了冷亦轩,幻绝言,南宫逸轩,开始了奇妙之旅。
  • 末世超级文明

    末世超级文明

    主角:李渊当生物进化文明和科技结合后!当生物皮肤被包裹了科技的战甲后!当生物战舰装上了反物质能源后!强大的神族是否还是那么强大?
  • 网游之傲神时代

    网游之傲神时代

    叶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失业者,他无意之中进入《傲神天下》,来到不一样的世界,机遇巧愿叶雨就在这世界完成他的理想……游戏,叶雨的第二个世界。
  • 傻妞穿越记

    傻妞穿越记

    一草根,人称傻妞,着实一宅女,就算个蓝领阶层吧!整日爱幻想,盼望着自己容貌倾国倾城,其实也就算过得去,出来不吓人那种长相,脸上的痘痘时不时来光顾,搞得她特别烦恼,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越当个王妃,皇后什么的,可你还别说,就这傻妞,她还能真就华...
  • 凤啸九天:废材七小姐

    凤啸九天:废材七小姐

    她苏允儿,上世为21世纪世界十大杀手榜排名第一的杀手,曾经叱咤风云,却不料,被自己的爱人—蓝昊天所背叛,一个艰巨的任务,苏允儿得到了紫冥戒,却不知,自己心爱的人会背叛自己,于是,她同蓝昊天一块死去,却不料,自己穿越到“驭龙大陆”。从此,她苏允儿发誓宁愿她杀尽天下人,不再让任何人动她一根汗毛。召唤师?不好意思诶,本小姐会告诉你我有众多兽兽吗?三系元素力就说天才?那我这全系元素力是不是要算极品妖孽?你身份再大能大得过我神女大人?美男?你们看见我后面一大堆吗?要不要领走几只啊?苏允儿,传说中至尊无上的神女,却碰见了咱们帅帅坏坏的神王冷傲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看他们逆写命运,傲视天下!
  •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EXO之我的十二奇葩骑士

    清晨,湖中突然从天而降十二位俊美少年,不小心掉人湖中,然而又瞬间到陌小曦的面前,自称魔法界的魔法骑士。登堂入室守护在陌小曦的身边,又不知不觉的转入她的学校,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十二位少年,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女生的爱慕,可他们却偏偏只围绕陌小曦一人。从此,陌小曦就身陷‘美男花丛’中,烦恼和快乐无穷无尽……
  • 情难料,情难了

    情难料,情难了

    关不住的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谁的寂寞覆谁的华裳,谁的华裳覆谁的肩膀,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谁寂寞了繁华,埋葬了天涯,回忆是一座桥,通往寂寞的牢,多少相思泪,多少红尘醉,多少繁华被风凌乱碎,许你一生地老天荒,许我一世地久天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