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7600000004

第4章 从帝制祸首变成“特科”的杨度1

第二章 从帝制祸首变成“特科”的杨度

1978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刊出了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纪念周恩来的文章《难忘的记忆》。王在文章中披露,周恩来临终前不久,通过秘书告诉他的一件事: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的“六君子”之一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周恩来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并直接领导他。周总理还让王冶秋转告上海《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辞目时,要把他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一个封建帝制的骨干,后来居然成了中共党员,且是周恩来亲自为其作证,这就是杨度的传奇之处。

师学名家 推崇立宪

杨度,字皙子,号虎公。187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石塘村一户农民家庭。6岁丧父,孤儿寡母,生活极其困难,只能靠伯父杨瑞生资助维持生活。杨度和妹妹都长得聪明俊秀,杨瑞生非常喜欢这两个孩子,除了生活上照顾外,更有意在教育方面重点培养,想从他们这一代来创建杨家的书香门第。杨度从懂事时即入私塾学习,成绩优秀。1895年,21岁的杨度拜近代湖南大儒王闿运先生为师。

王闿运,宇壬秋,又字壬父,生于1833年(道光十三年),卒于1916年(民国五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国学大儒、大诗人、大史学家、大教育家。王先生因材施教,将三门学问分别传授给他的学生:一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功名之学”;二是诗文之学——木匠出身的齐白石是他的学生;三是他自认最高的“绝学”——“帝王之学”。

王闿运非常喜欢杨度这个天资聪颖,胸怀壮志的学生,想将一辈子所学的东西全部传授给他。一个冬夜,他把杨度叫到身边问道:“我这里有三种学问: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你想学哪一种呢?”杨度毫不思索便回答“帝王之学”。王闿运先生研究“帝王之学”一辈子,一直想找个学生继承自己的学问,但一直没有令他满意的,这一回答令王闿运先生非常满意。尽管王闿运不断提醒,这门翻云覆雨的学问风险极大,但杨度表示只要能成就一番流芳千古的伟业,即便不得善终,也毫无怨悔。

所谓“帝王之学”说简单一点,就是物色、选择、拥戴、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之学。在辅佐“非常之人”时,设计非常之谋略,建立非常之功勋。自古以来多称其为“帝王术”,认为它是有“术”无“学”的。“帝王术”一词大约最早出现在《史记? 商鞅列传》的赞语之中。司马迁在评价商鞅的为人时,说他是“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其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从这些话中可知,司马迁心目中的“帝王术”的内涵至少要包含以下诸方面:一,进取不由正道;二,所推行的学说未必是他所相信的(挟持浮说);三,重术不重德;四,刻薄寡恩。这些描述说明“帝王术”完全是一种工具,没有终极关怀,因而把它定位为“术”是很恰当的。因为它只是个“术”,因此就缺少规范,目的就是一切。传统文化的非规范性的一面,在“帝王学”上表现得特别强烈。

杨度的青年时期,正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沉沦年代。先进的知识分子,痛感民族危亡,朝不保夕,积极倡导维新变法,企图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1897年,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等维新派人士在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聘梁启超为总教习,并设立“南学会”,出版《湘学新报》和《湘报》,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广大的知识分子大都卷进了这股热潮之中,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杨度也不例外。当他会试落第后,一方面痛感清廷的腐败,曾上书朝廷,要求参加甲午战争;一方面积极投身革命浪潮,如饥似渴地学习维新派介绍到中国来的新学,广泛地阅读了从哲学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种新书,想从中寻求救国的真理,把自己从国家和个人前途的双重苦闷中解脱出来。当时的顽固派思想顽固,对所谓的新学持排斥态度,新旧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杨度的老师王闿运就是顽固派的头目,对杨度接受所谓的新学非常不赞成,因此,师生间出现了思想矛盾。

1902年,杨度瞒着老师王闿运自费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速成班。(弘文学院是当时日本政府文部和外交部联合主办,由外交部主持的一所专收中国留学生的学校。校内设教育科,分速成和普通两班,日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嘉纳治五郎主持其事。)受留日学生影响,杨度日趋激进,上课之余主编《游学译编》月刊,并为了获得办刊经费回国。

1903年,由四川总督锡良举荐,杨度参加朝廷举办的经济特科考试,初试名列一等第二名(第一名是叫梁士诒的广东人)。考试揭榜后,慈禧太后向军机大臣征询对经济特科录用人才的意见。军机大臣因与阅卷大臣张之洞有矛盾,于是趁机说,梁士诒的名字与康有为(又名祖诒)、梁启超的姓名各一字,有人说他是“梁头康尾”。平时就很嫉恨康梁新党的慈禧太后甚为恼火,因而误认为梁士诒是康梁的同党,于是决定不予以录用,并下令查办阅卷大臣张之洞。杨度因为与梁士诒是同科录取,加上他在试卷中又大谈新学,于是也被认为是新党分子,遭清政府拿办,杨度只好在家避难。

不久,杨度又去了日本留学,进了法政大学速成班,这也是一个专收中国留学生的学校,学习期为一年,专攻各国宪法与政体学。期间,杨度努力汲取西方民主思想,写了不少介绍西方民主政治的文章。他还仿照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湖南少年歌》,歌词激励少年爱国之志,豪情奔放,让人听后热血沸腾: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应作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做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于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尽。

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因为他非常活跃,在留学生中以精通各国宪法、能文善辩著名,1904年杨度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他痛恨列强欺凌,看到朝政日益衰败,热切希望国家能富强进步,但不赞成革命而主张君主立宪。他在长达14万字的《金铁主义说》中提出了“世界的国家主义(经济的军国主义)”学说,倡导政治革命,对西方的国会制、责任内阁制、人民的自由权利等介绍非常详尽,指出“人人可为权利义务之主体”。断言中国不可行民主立宪,只可行君主立宪。只有君主立宪才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最好良方。其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如果中国实行民主立宪,对内必使五族分裂,对外必招致列强瓜分,从而导致领土不完整;二是君主不必废也不能废。他认为要保全领土,就要保全君主,即所谓的“国形不可变,国体不可变,惟政体可变”。

代写报告 借袁图“志”

杨度自从担任留日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以后,参与了许多爱国运动,并且成了爱国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1904年秋,湘、鄂、粤三省爱国人士反对美帝国主义势力攫取粤汉铁路筑路权的阴谋,要求废除1900年签订的粤汉路中美借款续约,主张收回路权,以维护国家主权。杨度在三省留日学生中发起组织湘、鄂、粤三省铁路联合会,响应三省人民的护路运动,发表《粤汉铁路议》,力陈废约自办的主张,得到了各方的赞许,因此成了留日学生界护路运动的领导人物,由留日学联公推为“总代表”回国,参加国内的护路运动。

根据杨度老师王闿运的对策,杨度提出官绅筹款自办的主张,不久粤汉铁路收回自办,他圆满完成任务,声望大增。在各地做护路宣传讲演时,杨度还不忘宣传他自己的君主立宪主张,乘机扩大他的政治影响。他在湖南中路师范宣讲《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之比较》,在湖南省咨议局讲过《君宪精义》。因为他的宣传言论超出了护路的范围,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又和革命党人大相径庭,所以引起了湖南革命党人对他的不满,但他毫无顾忌,到湖北后,他拜见两湖总督张之洞,改变了原来铁路“民办”主张,向张建议“官商合办”。

1905年下半年,清政府为了欺骗人民,挽救日趋崩溃的封建专制统治,打出最后一张王牌——预备立宪,成立了所谓考察政治馆,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并以熊希龄为随员。因为考察宪政的清朝官僚根本不知道立宪的意思,他们周游列国,花销无数,最后为向慈禧太后交差,便想出了请人捉刀代笔写考察报告的鬼点子。当时定下了两个人选,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杨度。但梁启超因为戊戌变法对朝廷怀恨在心,“五大臣”担心他不会轻易答应做这种事情。“五大臣”只好委派杨度的同乡好友熊希龄远赴东京,去做杨度的工作。熊希龄与杨度是同乡旧友,杨度难以推辞。更为重要的是杨度对当局的态度,较之梁启超与孙中山等人,又要温和一些,他要实现的是君主立宪的远大抱负。因此,双方一拍即合,杨度欣然接受熊所嘱托的任务。后来,杨度又大费口舌,以“借尸还魂”之喻劝服梁启超写下《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杨度则提交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两篇文章。

这一事件对梁启超可能没什么影响,但对于杨度却价值非凡,他因为这两篇文章博得了“宪政专家”的大名,为1907年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坚实的阶梯。在两篇奏文中,杨度明确提出了“废除专制、实行君宪”的主张,希望借此推动清廷变法改良,实施宪政。

1907年,梁焕奎、范旭东筹备湖南宪政公会,有意拥杨度为会长。10月,杨度从日本回到长沙料理其伯父杨瑞生的丧事。12月,湖南宪政公会成立,杨度被推举为会长,起草《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院请愿书》,经过老师王闿运作修改,联络不少湖南名流联名上奏,开“国会请愿运动”之先河。

1908年春,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向朝廷保奏杨度“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杨度进京出任宪政编查馆提调,候补四品。杨度进入宪政编查馆后不久,袁世凯向西太后建议招聘精通宪法的人士,充任讲师,在颐和园为皇亲贵族讲解宪法,并且推荐杨度担任讲师。杨度当场答复数十条质询,极力主张开设民选议院,且表示要坚持到底,以引起朝野注目,为君主立宪造势。这也是他和袁世凯政治上结合的开始。

袁世凯与杨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杨度第一次留学日本时。当时杨度在日本弘文书院的老师嘉纳极力推崇袁世凯的“治世才能”,鼓吹袁世凯的才能完全可以和李鸿章相提并论。因此,杨度对袁世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好感。袁世凯也早就注意到杨度的君主立宪言论,当杨度还在日本留学时,袁世凯就在天津设立宪法研究所,并且聘请杨度为顾问,后来又将杨度推荐进入宪政编查馆。面对袁世凯的种种礼遇,杨度更是感恩戴德,将袁世凯视为知己,认为袁世凯能帮助自己实现君主立宪的伟大政治抱负。

杨度除了在宪政编查馆参与拟定预备立宪的法制计划外,还对上充当皇家的君宪讲习,成了一个为清廷推行君主立宪准备工作突出的新人物,杨度利用这个机会,结交了清朝的一些权贵。杨度不仅大造开国会的舆论,还在北京设立了宪政公会支部,号召三年召开国会。

梁启超的政闻社被禁止后,杨度继续在京城宣扬立宪、伸张民权。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和预备立宪时间表以九年为期,杨度因此备受海内外舆论的攻击,虽然他公开声明对此他“未尝参与一字”,但他又为君权特重的规定作辩护,结果为立宪派、革命党双方所不容。

1908年10月,光绪和西太后相继辞世,溥仪继位,载沣监国。溥仪对袁世凯一直不满,因此,在他登位后不久,就下诏令袁世凯回河南老家养病。杨度失去了在朝廷的靠山,加上当时清朝内部又兴起排汉高潮,杨度只是挂着四品京堂的虚名,因此就成了朝廷的闲人。但他经常往来于北京和河南,为袁世凯通风报信。1909年他上奏请厘定君民的关系、行政立法的关系、中央地方的关系作为宪政实施的宗旨,没有引起什么重视。不久他就请假回乡。

1910年初,清政府以修建粤汉铁路为名,向英、美、法、德四国借款600万镑。湘、鄂、粤三省人民兴起修路拒款运动,形成了一个革命小高潮。这时的杨度已经回到湖南,他看到革命风起云涌,又想出面缓和三省政府和商人的利害矛盾,以加速铁路的建设,于是上书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和侍郎汪大燮,重新提出他过去向张之洞提议的“官商合办”主张。杨度的言论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辅佐袁贼 帝制祸首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革命浪潮,清政权陷于土崩瓦解,清政府为了挽救清室危亡,由内阁总理奕劻建议启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兼办剿匪,袁世凯以退为进,没有爽快答应。这时的杨度向奕劻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劝说袁世凯出山工作。最后,清政府屈服,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杨度因奔走有功,被任命为袁内阁学部副大臣。

袁世凯组阁皇后,为了取得国民党和革命军的谅解,释放了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入狱的汪精卫,并利用杨度和汪精卫的同学关系,由杨度和汪精卫共同发出宣言,发起组织国事共济会。以国事共济会君主立宪党领袖名义向资政院上陈情书,建议南北即日停战,召集临时国民议会来解决君主民主问题。很明显,国事共济会的活动是要为袁世凯对革命派施加压力提供舆论支持,为了达到打击革命派的目的,袁世凯老谋深算。

当时北方各省虽然在袁世凯的统治之下,但是革命势力正在暗地里和南方的革命党人联系。汪精卫是同盟会的重要骨干,袁世凯又通过杨度拉拢他,由汪精卫出面“和议”,一方面可以缓和北方革命党人和袁世凯的冲突;另一方面,又可以分化南方革命党人,使之倾向“和议”。1911年12月,南北举行会谈,北方总代表为唐绍仪,南方总代表为伍廷芳。汪精卫以同盟会员的资格成为南方总代表参赞,杨度是北方代表团的参赞。这一对参赞,表面上是代表南北双方,其实就是代表袁世凯。他们密切勾结,汪精卫不断将南方代表的内部情况告诉杨度,杨度及时向袁世凯汇报。杨度用袁世凯给他的巨额活动经费到处收买人员,还积极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打造有利于袁世凯的舆论。

在杨度的游说下,当时同盟会中的妥协分子,甚至一些有影响的会员,悄悄地投入了袁世凯的门下。在南北谈判中,南方节节败退,内部分歧争执不断,袁世凯则步步进逼,最后南北会谈达成共同谅解。根据共同谅解录,1912年2月25日,袁世凯被参议院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革命派要袁南下就职,想借此打击袁在北方的势力,但是袁在其谋臣的策划下,制造了一幕幕兵变好戏,并以此为借口,要求在北方就职。袁世凯登上大总统的宝座后,要实行元首责任制,杨度积极迎合袁世凯,以“你们哪一天放弃内阁制,我那一天就可以加入你们的党”为条件,与黄兴讲条件,并在报上公开致电黄兴,要求黄兴游说国民党放弃内阁制。

袁世凯能当上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杨度功不可没,但是从唐绍仪、赵秉钧、陆徵祥到熊希龄的历届内阁交替中,不但没有杨度的组阁机会,甚至杨度连一个阁员的身份都没有捞着。在当初熊希龄组阁时,袁世凯曾有意让杨度出任交通部长,但是因为进步党争财政总长,结果只好把原来的财政总长周自齐调交通部,而把杨度挤掉。作为补偿,老乡熊希龄请他任教育总长。杨度当即表示“我能帮忙,不能帮闲”,从而拒绝了熊希龄的邀请。

杨度很看重与袁世凯的关系,因此,挂在杨度口头上的“救国”,实际上是在谋图自己的发展。杨度认为施展自己“帝王之学”政治抱负的机会已经来到,于是便成为君王立宪制的狂热鼓吹者和执行者。他把实现君宪救国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夺取了革命果实,妄想称帝,早已看清袁世凯有称帝野心的杨度则投其所好。

1915年4月,杨度向袁世凯呈献了一篇洋洋万言的《君宪救国论》,袁阅后说:“姑密之,然所论列,灼见时弊,可寄湖北段芝贵精印数千册,以备参考。”还亲笔写了“旷代逸才”四字,由政事堂制成匾额颁给杨度。

《君宪救国论》分上、中、下三篇,开篇以对话形式阐述“非立宪不足以救中国,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的观点。他称其为“救亡之策,富强之本”,而将民国以来的政局混乱,统统归结为共和的弊端。他认为人民的认知程度还不知道共和为何物?更不知法律、自由、平等是什么?贸然由专制直接进入共和,只能是富国无望、强国无望、立宪也无望。中篇着重提出了政治继承权的问题,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能防止出现为争夺元首地位而发生内战。下篇是讲“假立宪,必成真革命”,详细列举了清朝假立宪导致灭亡的例子,指出必须真立宪,才能以正当安国,以诚实取信于民。他说:“政府所颁,一字即有一字之效力,乃为宪政实行。”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主观上确似在为中国人民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而非欺骗坑害中国人民。但是实际上是鼓吹复辟帝制,以人民为敌。为了使帝制运动转为公开的活动,杨度把自己的文章、袁世凯的题字赐匾和他的谢折在报上公布出来,于是,帝制运动进入公开活动。

帝制运动公开后,舆论界大为关注。投机分子看出了袁世凯背后的真实目的,于是秘密上书请求复辟帝制。袁世凯授意杨度网罗一些社会名流,组织一个研究国体问题的学术团体,以表达“民意”。但他本又不想让杨度作为这个团体的领导者,而是作为幕后策划者。因为袁世凯很清楚,他和杨度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让杨度出面,那这个机构的真实面目就会一目了然。而杨度有自己的考虑,因为有前几次未能入阁的失败经验,只是为别人做嫁衣,因此,他觉得这次应由自己亲自出场。

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同一天,杨度在自己石驸马大街住宅的门口便挂上“筹安会”的招牌,“筹安会” 正式宣布成立。该会同时宣布推举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第二天,又发出通电,请各区将军、巡按使、商会、教育会、各种联合会以及华侨团体选派代表来京“加入讨论”。“筹安会”成立后,袁世凯对此表示满意,并拨给经费二十万两。

按照“筹安会”的章程和宣言,“筹安会”的宗旨是:“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合中国,专以学理之是非,事实之利害为讨论范围,此外各事,概不涉及。” 按照他们的程序,各省派定代表来京讨论研究需要很长时间,在进入帝制的决定和实际行动,需要更多时间。袁世凯称帝心切,对“筹安会”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认为是书呆子的做法,咬文嚼字,难有成效。在此情形之下,杨度决定放弃原来既定的步骤,不再研究讨论,一并寄去表决票,请代表在票上填写“君宪”或“共和”二字,作为正式表决意见。由于这些代表都是封建的遗老遗少,因此,最后的投票结果是一致赞成“君主立宪”政体。

“筹安会”根据这个结果,于1915年8月29日发出第二次宣言。根据部署,还准备策动各省的代表向代行立法院职责的参政院请愿变更国体。因为参政院定于9月1日开会,几天之内,各省的代表无法赶到北京,为了争取时间演戏,杨度就凑集各省在京地公民,组织一个“旅京公民团”,由“筹安会”搞好一个统一的请愿书,各省在京公民分别签名,分别向参政院请愿。9月1日参政院开会时,便有湖南、江苏、广西、云南、甘肃等省区的公民请愿代表团出现,呈递请愿书,要求恢复帝制。

“筹安会”六人中有四人曾是革命党人。孙毓筠和杨度关系密切,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曾潜入南京从事革命活动,被捕下狱,杨度驰书两江总督端方营救过他。辛亥革命后,孙毓筠出任过安徽都督,也是个风云人物。胡瑛与宋教仁是少年朋友,16岁就参加华兴会,萍醴浏起义失败后被捕下狱,在狱中还指挥革命,豪气冲天,是个传奇式人物。武昌起义后他一出狱就自立为武昌军政府外交部长,后来还在烟台当山东都督;李燮和参加过华兴会、同盟会、光复会,是后期光复会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上海组织光复军,对上海独立贡献很大,孙中山任命他为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刘师培是著名学者,精研汉学,参加过同盟会,编过《民报》,鼓吹无政府主义,也出卖过革命党人。严复学贯中西,以翻译《天演论》等西方著作而闻名于世,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与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交情很厚,事后他说自己列名发起人,事先并不知道。只是杨度和他纵论时政时,他曾表达过自己的见解。

在杨度等人精心策划下,袁世凯在“三推三让”之后,于1915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接受帝位申令,12月13日,接受朝贺,封官加爵,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改总统府为“新华宫”,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在这场演出中,杨度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当他看到申决国体总投票中清一色赞成“君主立宪”国体后,又似乎看到了“君宪”的未来,又与孙毓筠替参政院撰写了第二篇推戴书,为袁世凯歌功颂德,洗刷他“背叛清朝,背叛民国”的两大罪状。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立刻激起全国浩荡如潮的反对声。杨度的昔日好友当中,先是梁启超发表反对帝制的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支笔抵得上三千毛瑟枪;接着蔡锷潜逃出京,回到云南老巢便宣布该省独立,拉起军队讨伐袁世凯,其后各省纷纷宣称脱离袁氏的统治。1916年6月6日,气愤成疾的袁世凯死去,袁世凯的洪宪帝制仅维持了83天,袁世凯临死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杨度误我”。袁世凯死后,杨度即被继任总统黎元洪判为帝制祸首,通缉捉拿严惩,有人建议开除他的国籍,甚至提出“干脆杀了他”,他不得不先后在有洋人租界的天津与青岛避难。当时天津《广智报》发表了一幅讽刺洪宪帝制的漫画——《走狗图》。正中是袁世凯的漫画像,头戴冕旒,身披龙衮,垂拱而坐。四方是四条狗,画的是为改变国体、恢复帝制作吹鼓手的“筹安会”中四大将——杨度、胡瑛、孙毓筠、严复。可见,当时的民众对杨度等倒行逆施的人意见有多大。

遭受通缉 生活潦倒

杨度的君主立宪再次遭受失败,但杨度并没有气馁。1916年5月1日,杨度接受《京津太晤士报》记者采访,不但丝毫没有畏罪表现,相反却“态度安闲,词义坚决”,侃侃而谈:“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无变更。我现在仍然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国体问题,我应负首责——候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受审判。”可见,杨度的君宪救国信仰是何等坚定。袁世凯死后,杨度写了一副对联评价袁世凯: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评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明公误君宪”很清楚地表明,杨度认为是袁世凯误了君主立宪制,而不承认是他害了袁世凯。袁世凯死后,6月9日,封建余孽张勋在徐州召开七省军阀代表会议,表示不赞同政府惩办祸首的措施,认为“君主民主,主张各有不同,无非是各抒己见。罪魁功首,岂能以成败为衡。……落井下石,非丈夫所为,而止沸扬汤,究与大局何益”。张勋发出这一声明后,杨度很快做出了回应,表示张勋说的在理。为拉拢与杨度的关系,张勋曾去函安慰,并邀他到徐州去做客。杨度也了解到在帝制主张的问题上,张勋与自己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对张勋感激万分。

张勋召开第四次徐州会议时,特邀杨度参加。但是因为当时政府对杨度的通缉还没解除,怕沿途安全有问题。同时,由于有前几次失败的教训,杨度对张勋内心还是有些担心,所以只派了代表参加徐州会议,自己坐在天津,静观其变。6月7日,张勋带领辫子军,以调处国是为名,由徐州北上,与总统黎元洪见面后提出解决时局办法的五条意见,其中包括“赦免政治旧犯”。黎元洪在张勋的胁迫之下,不得不明令赦免帝制罪犯,杨度从此获得了自由,可以自由往来于京、津各地。在得知张勋并不是真正实行君宪,而是借复辟之机企图自己掌握政权后,杨度又一次地受到打击。他于7月3日发表“反对张勋复辟公电”,表明了自己与张勋决裂。

一败于前清,再败于洪宪,三败于复辟,杨度在君宪救国的主张遭到“三败”之后,自称“自谓对国家、对主义忠矣,可以已矣”。离开复杂政治舞台的杨度感到极端苦闷。在生活方面,过去各方势力,为了巴结他,给他提供大量的金钱,供他挥霍。一经垮台,这一类的来源都没有了。杨度原来是华昌炼锑公司的大股东,欧战中锑价暴涨,他所得的红利很多,是他的重要财源。欧战结束,锑价大跌,同时公司负责人李国钦将公司资金和物资盗窃一空,华昌宣告破产,这一重要财源也没有了。因此,他在天津的生活捉襟见肘,难以维持。他只好将母亲李氏、妻子黄仲瀛送回长沙寄居华昌公司,次妻送回苏州原籍,自己则在京、津、沪、汉等地过着流浪挂单的生活。

1918年,杨度在北京度过自己四十二岁生日。当时在曹锟部下当机要秘书的好友夏寿田,向曹锟讲述了杨度潦倒生活,希望能接济接济,曹锟送了两千大洋给杨度。杨在孤愤之余,写了一副寿联:“开天辟地,先盘古十日而生;东奔西逃,享民国七年之福。”述说了自己的自命不凡和牢骚满腹。找不到出路的杨度,便开始潜心研究佛学,甚至给自己取了一些带有佛教色彩的名字,如虎禅师、虎头陀、释虎等等,还写成了一部篇幅很长的研究佛理的书——《虎禅师论佛杂文》。严酷的事实粉碎了杨度多年的君主立宪的梦。杨度开始认识到,现实的政治环境使得君主立宪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想救亡图存,必须另辟蹊径。

结交孙文 求同存异

杨度在日本留学时期,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很多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志士也在日本留学。如梁启超、黄兴、宋教仁、胡汉民、蔡锷、陈兴华、孙中山等。他们出版进步报刊,宣传革命救国思想,如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杨度和黄兴主持的《游学译编》、《中国新报》,以及《国民报》、《浙江潮》等;此外,还有一批以通俗语言写成的小册子,如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宋教仁的《灭汉种策》,秦力山的《革命箴言》等。这些青年都感到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个人留学的主观愿望不同和受各种政治力量的影响,当时留日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歧。这些人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鼓吹保存清室传统,实行变法维新,君主立宪;一派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他们的组织是华兴会、兴中会以及1905年合并建立的同盟会,主张民族民主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这两个派别都在日本开展了激烈的活动。

保皇党的《新民丛报》和同盟会的《民报》都先后在日本创刊。两派虽有共同的敌人,但仍不乏论战,以争夺未来中国政治的道统。杨度并没有介于狭隘的派别之争。尽管这些爱国青年政治观点差别大,但他们在两方面的态度是相同或相近的。一是无论主张何种政治体制的人,都认为必须保障民权,开启民智,包括被革命党人讥讽的康有为也不例外——没有个人的幸福和尊严,哪有一个地区居民的集体荣耀?又哪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因此,爱国首先要“爱人”。二是他们不盲目排外,而是一种“师夷长技”的态度。只是对“夷之长技”的理解有差异,有些人认为对西方及日本的科技、制度、文化应全面师法,有人则认为学习外国的船坚炮利即可,但没人认为闭关锁国能自强。

1905年,孙中山先生从南洋到了日本,着手改组兴中会为同盟会,并准备扩大革命队伍,吸收一批新会员,经常和陈兴华等留日学生在横滨家中探讨如何救国救民,号召国人团结起来实行民主革命救国。因为当时孙中山先生觉得杨度是当时留日学生中的活动分子,所以就主动去东京杨度住的饭田町寓所,一起讨论救国之道。但两人的救国主张不同。孙中山先生主张用以武装革命手段来推翻君主制,实行民主制度。

杨度到日本留学时,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刚刚结束,他看到日本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通过君主立宪便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就认为与日本国情非常相似的中国完全可以仿效日本,将君主专政变革为君主立宪。这样既可避免流血,又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孙中山先生非常赏识杨度的才识,邀请他加入新成立的中国革命同盟会,杨度断然拒绝。并称“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国民革命,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其在后日,勿相妨也。”在日本期间,杨度结识了湖南同乡黄兴,觉得他的政治见解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非常吻合,就慷慨地将他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使兴中会和华兴会合并改组为同盟会,后来,黄兴成了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得力助手。

1919年,杨度在北京亲历了“五四运动”,受到极大震动,看到了新曙光。1923年春,在孙中山着手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时,杨度特意拜访孙中山,真心表示赞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杨度认为要救中国,非实行革命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不可,表示自己过去搞君主立宪救国不适合中国形势的要求,现在愿意实践永乐园的约定,赞成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要求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参加革命工作。

孙中山对杨度的转变表示赞赏,欢迎他参加国民党从事革命工作,并为此特别电告党内干部:“此番倾心来归,志坚金石,幸勿以往事见疑”。说明孙中山是表示愿意接纳杨度为国民党党员的。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正处于改组阶段,着手整顿清除一些毫无革命热情的投机官僚、政客出党。杨度作为“帝制祸首”给国人的余悸未消,如不对过去的错误作公开忏悔,难免对国民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孙中山在欢迎杨度加入国民党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求杨度对“筹安会”的事情做一个公开的忏悔。杨度一向是从善而不能迁善,知过而难于改过的人,再加上一股书生气的执拗,使他很少有过“低头”的表示,要他作出公开的忏悔更是不可能的。这件事让他碰了一个钉子,弄得他很不痛快,终究未能加入国民党。

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逼迫总统孙中山下台,在李大钊和孙中山的授意下,杨度去保定,通过夏寿田游说曹锟不派吴佩孚率部支援陈炯明,达到了支持孙中山从容平息陈炯明叛变的目的,帮助孙中山度过政治危机。孙说:“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杨度深为痛,呈送上一副挽联:

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心,能全世界能全我;

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同类推荐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嗲女林志玲

    嗲女林志玲

    她并不拥有最迷人的声线,但却是最懂得如何使用它的人。“嗲”是林志玲的代名词,也是她的成名武器。谁都可以嗲,但能嗲得大红大紫的,恐怕只有林志玲一人而已。某时尚杂志曾以“无坚不摧的柔软”来褒奖她,这大概算是对一个女人最高规格的赞誉。
  • 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远牧昆仑:盛彤笙院士纪实

    本书记述了盛彤笙院士的生平事迹。内容涉及家世渊源、求学之路、执教生涯、建业西北、广揽英才、筚路蓝缕、教育大家、鼎盛时光、科学巨子、落难之后、战略构想、晚年岁月等。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刘秀传

    刘秀传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血染疆场后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本书从史实出发,将刘秀的功绩、情感用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笔触表达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热门推荐
  • 陈翔之因为遇见你

    陈翔之因为遇见你

    世界仿佛在庞大的雨水里忽然变得安静,变得孤单,变得寂寞,变得让人忧伤有些事,真的来不及,回不去……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四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重生爱情公寓曾小贤

    重生爱情公寓曾小贤

    这是一个《爱情公寓》与现实世界融合的新世界,重生为《爱情公寓》的贱人曾,灵魂的融合却也让主角染上了贱人曾的“贱格”,但脑海中拥有搜索神器的他怎能甘心一声平淡,和如此多的美女合租而居,他又怎么舍得这么一直二货下去........书友群:390023527,喜欢的朋友可以进来讨论一下!
  • 穿越之鬼魅丐帮公主

    穿越之鬼魅丐帮公主

    在一个假日里,上官媚儿带着另外三个姐妹去野外探险,却离奇地走进了一个奇怪又诡秘的山洞里。在洞中她们经过了一场惊魂失魄的逃命后,最后穿越到了古代一个国家里。别人穿越都进了皇宫当公主或妃子,而她们却倒霉地穿越到了丐帮里面去,当了个女乞丐。穿着破烂的衣服,住着四面通风的茅草屋,还要整天提防别人的陷害和追杀。而这一切是因为她们的真正身份并不一般。她们又该如何运用现代社会所学的知识,和山洞里得来的异能,扭转被动为主动,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呢。
  • 面瘫攻略:无魂小妻有神器

    面瘫攻略:无魂小妻有神器

    这是一个伪高冷真路痴穿越与反穿越的故事,木白灵魂不全,地狱总管尽职尽责,让木白回到古代找到丢失的魂魄,然并没有聚齐魂魄。要再次回去,就得找到她已经送出去的东西,可是送出去的东西怎么要回,只好按照地狱总管的主意,悄悄到恩人身边拿回来。某日男人想自己的小木头了,于是电话“木木,你在哪儿?”木白看了看空旷的四周又看了看天空回道“我在一朵云下面”男人“………”HE搞笑宠溺
  • TFBOYS我只爱你

    TFBOYS我只爱你

    此乃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前面可能写的有点不太好,所以你可以直接看后面的,而且,后面是我和好闺蜜一起写的,所以,不要吐槽,懂?-_-||
  • 武技狂潮

    武技狂潮

    新年了,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牛气冲天:)新年期间基本没有断更过,再在小海重新回来了,所以请大家继续支持哈!最后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走牛运。第一次混起点,经验严重不足,新书需要支持,正在努力码字ing。觉得还行的,请支持下小海!读者群:16933597
  • 嫡女长情

    嫡女长情

    精神病美女医生一朝穿越成相府嫡女卫长情,面对庶妹的陷害,表妹的栽赃,情敌的耻辱她可忍不了看她如何把欺负她的人都变成神经病。这些都是开胃小菜,大菜还在后头。刚穿越没有半年她就被迫嫁给了一个大神经病,这性格每天变来变去的而且他最大的爱好居然还是调戏她,气的卫长情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他。你说神经病就要好好呆着治疗对不对?可这家伙非要参与夺嫡,还把她也扯进来了。罢了罢了谁让她卫长情是他老婆呢,她可不想看见自己的丈夫被别人欺负了。看夫妻二人如何厚积薄发,力挽狂澜。
  • 双面小妖追夫记

    双面小妖追夫记

    万年前你将我拾起,我为你而生,你为我而死,万年轮回,生生世世,我追寻着你的脚步,看到的却总是陌生的眼神。万年的追寻,万年的守护早已深入骨髓,放手早已是没办法。爱你、护你已是我的一切。即使逆天而行,即使失去一切,即使……你不再爱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钻进了金字塔

    我钻进了金字塔

    本书是唐师曾于90年代末期在病床上完成的中东回忆录(作者在海湾战争中受到核辐射,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1-1993年底,唐师曾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历访卡扎菲、拉宾、阿拉法特、曼德拉等军政首脑,并驾大吉普游历巴格达、金字塔、中东沙漠、苏伊士运河、耶路撒冷等地。本书就是这些所见所闻集结成的文字。字里行间皆是对传奇人物风趣而独特的演绎,对祖先、历史、文明的探索与敬畏。本书累计销量已超5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