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5900000027

第27章 心灯与明月

郭文斌

点亮心灯

近年来,国家倡导恢复传统节日,非常英明。因为差不多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唤醒自性的功能。火在点燃的时刻,打火机刚打着的那一刹那,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那一刻,你的心中是没有杂念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有香火出现的原因。

在民间,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一种很古老的元宵节仪式,点明心灯。

小院里,月光融融,一家人围着一个小供桌,把一盏盏荞面灯从梦中唤醒。

在没点燃之前,灯是睡着的,随着种灯走过,就有一束火焰从梦中伸着懒腰,打着呵欠,睡眼惺忪地醒来。在那个过程中,你的心灵进入天然,进入纯粹,成为一盏灯。这时,火不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生命,一种精神。那一刻,你会觉得它是活着的,有生命的,呼吸的。

点灯之后是守灯,守灯之后是落灯。

守灯时分,家长会有一个要求,绝对沉默,不能说话,不能想事。那么干吗?静静地守着灯头,看灯捻上的灯花是如何结起来的,如何盛开的。

那是一种神如止水的境界,你的心和眼前的灯合二为一,一种纯粹的幸福汪洋开来。

事实上,在当时,你的心中就连幸福这个概念都没有,那是一个近乎纯粹的“忘”的境界,正大、光明。它来自当下,来自无数的“这一刻”。

这,就是明心灯。

元宵节的灯必须要用荞面做,当我知道荞面有活血降火的功能的时候,心里就生出一个赞叹,古人真是太聪明了,他们居然早就知道荞麦可以让人的血液静下来。古人认为只有你的血液先静下来,你的气才能静下来,只有当你的气静下来,你的心才能静下来,而心静下来就是健康,就是安详,就是幸福。

到最后你会看到灯捻上确实会有一个花蕾,非常神妙,黑色的花蕾,老家把它叫灯花。又是一个赞叹,灯花,灯就是花,花就是灯。这时,你才理解古人为什么要燃灯敬佛,因为这时候灯已变成一种花,一个生命,一种植物;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古人要设计点明心灯这样的仪式,它无疑是祖先精心设计的,它是一条回家的路。而现在城里的花灯和灯会,已经变成了一种气氛的营造,一种竞技,一种规模型的文化活动,就是说它原来的那种心灵学的、原始的、点明心灯的意义丧失了。

古人把腊月初八作为大年的开始,把正月十五点明心灯作为大年的结束,具有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腊八演绎的是“难得糊涂”,是让人们从生活中回来,回到当下,享受生命,进入时间,而点明心灯是让你带着一种智慧,一种光明,一种明明白白的、当下的、现场的、天人合一的状态去生活。

因此中国古人是最能教他的孩子在当下去享受生活的。

点灯,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成了值得我们深究,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心学层面好好探寻的事情。可见古人对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慈悲,如何爱护,他把我们的心灵叫做心灯,他以灯喻心,你就会明白心灯这个词,它事实上包含了对人的一种巨大关怀。

一团荞面,做成小茶盅形状,上面有个核桃大的小碗儿,可盛一勺油,其中有一个捻子,就能变成一个灯。如果没有人去点燃它,它就永远沉睡,但当有一个种灯走过,它就变成了一个活性的生命体。这时候你就会想,如果人是一盏灯,那么又是谁点燃的呢?你就不能不进入一种敬畏,思索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奥秘。

它会把你带到原点,那个原点就是老家。

小偷之所以光顾你的家,是因为你的家里灭着灯,没有灯光。如果你的屋子里是亮着灯的,小偷是不敢光顾的。

这,也许就是点明心灯的意义所在。

所以元宵节,在我理解它其实是古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古人常说元气、元精、元阳、元神,都不离一个“元”,其实“元”,就是源头原点。道家视“元”为创造宇宙的第一位神,太乙神,也叫元始天尊。由此可知,元宵的“元”它其实已经是一个暗示了。说明灯和元有关,心和元有关。我们再看汉朝的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后元,等等,都有一个“元”,同样是一个期许。

当我们明白了灯的意义后,感恩自然在心里发生。因为你要追想是谁点亮了我们的第一盏灯,又是谁不断地给我们灯中添油。因此,元宵节它最后会启发你去思考宇宙和生命的第一推动力,思考最初的那一盏灯是从哪里来的,谁点燃的,那才是真正的“种灯”。

讲一段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候家里很穷,元宵节只能给灯碗里添一次油,但是看着灯碗里的油快没了,感觉着灯就要咽气的时候,马上就要蔫下去的时候,我就急得扑过去抢油碗给灯添油,不想却就被父亲抓住。父亲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父亲说天下没有不灭的灯。我说见死不救非君子!在小时的我看来,灯其实就是一个生命,一个人对生命的珍惜和珍重,就从这里生发了。它还让你明白,既然有灯,就有灯灭,正因为灯总归要灭,我们就要更加珍惜,敬畏就从这里生发了。同时,忧伤也从这里生发了。而惋惜和忧伤又反过来促使你善待生命,善待缘分,从而更加珍重亮着的灯。

因此古人教孩子点灯其实就是教孩子学会尊敬,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守护。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这是唐朝的灯节,也是唐人的幸福。

另外,如果我们懂得了灯节的精神,还可以教孩子在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场景体会到灯。比如说在点燃煤气灶的那一刹那,在打火机啪的一下燃起来的那一刹那,等等。

这时,我们就会明白,《弟子规》所讲的113件事,也是113盏灯。我们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待人,就是一种灯的状态。因为古人理解我们的心本来就是一盏灯,所以叫心灯。而如果你把心理解成一盏灯,那么这一盏灯其实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它不单单是正月十五在亮着,它是日日夜夜时时刻刻都在亮着,如果一刻不亮,那就有麻烦了。所以古人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守护心灯。这就是古人讲的护善念,其实就是护灯,就是不要叫狂风吹灭了我们心中的那盏明灯,只要这一盏灯亮着小偷就进不来,强盗就进不来。只要这一盏灯亮着,那么凡是发生于黑暗中的一切错误就会避免。

由此,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条长长的传灯之路。

明月是一个手势

我们再看汤圆的制作过程。先有一个核,然后把这个核放在糯米粉上,用箩不断地摇摆,让核不停地去黏糯米粉,到一定程度,洒水再黏,如此反复,最后的成果就是汤圆。我觉得这个过程它更是一个象征,象征道家对宇宙形成的理解。古人为什么把这样一种食品叫汤圆,我觉得它同样是暗喻“元”。这个过程跟太乙神的诞辰直接促成了元宵节的被法定、被约定俗成,有着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元”是意义,“圆”是形态。元者,第一也;圆者,圆满也。元用圆来演义,既是宇宙初开的意象,太极图。这个“元”,显然是太极的文字符号,所以它可以互相借指。可见元宵节的食品不单单是食品,它本身和节日有一定的互指性。

这个汤圆我们还可以把它看成大地上的一个又一个月亮,就像无数的月亮仔儿一样,它是一个一个摆在你面前的月亮。

它是满月的一种象征,明月的一种象征。

而真正的明月在民间。如果你有幸在一个万籁俱寂的乡村欣赏过月亮,跟月亮有过神交,体会过那个伸手能触的月亮,有过那个体验,那么你再回到城市,看到城里的月亮,你就会想到,月亮呀,你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显得这么尴尬。

现在你要和明月进行一次神交,只能在乡间。每一次回到老家后,只要有明月,晚上我都会一个人到山头上去。想想看,你一伸手,月亮就在你的手心里。这时你就会想,什么叫自然,什么叫万籁俱寂,什么叫手可摘星辰,什么叫真正的宁静。

同样,民间的点明心灯,摇汤圆,有点像这时候的清和静。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棒的意象组合吗?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一桌明灯。它是明月唤灯火,而不是“明月让灯火”。

由此可知,古人是活在一种如何的诗意当中。

现代性在消灭传统的过程中也消灭了这种大美,也把人带离了家园。

你看那个暖气片呀,地热呀,它可能给你提供了很多方便和舒适,但是你感觉它是冰冷的,而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红泥小火炉,它可能提供不了像暖气片这样的热量,但当你看着那一束火苗的时候,你觉得心里是温暖的。

无疑,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团火苗,有这样一个月夜,你就会发现你十分富有,你走到哪儿哪儿都有一盏灯在照耀着你,你就觉得不再贫穷。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你都会觉得生命是富足的,活跃的,灿烂的。

因为它会不时提醒你回到性,因为那是安详和幸福的源头所在。

选自《阅读》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暮春花尽,留与谁怜:宫体诗中的情与怨

    本书是一部诗歌类文化散文,全书共四章,精选60余首“宫体诗”中的佳作,引述从古歌、汉赋、宫体再到唐诗的流变。全文用诗歌串起爱情与豪情,品读间,即温润可爱,又不失壮烈。宫体诗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起的唐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书中既有江山帝王,也有风尘故曲,一帧帧爱情往事,在诗歌中被勾勒得凄美绝伦。全书以情写文,感悟人生。以精妙之笔写人生之爱,却不堕绮靡之声,大有透进悲欢的彻悟之感。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内容丰富,主要收录了梦中人,笑言频,春夏秋冬酒力轻、何必枉悲伤——《乐中悲》、傲世也因同气味——《供菊》、秋光荏苒休辜负——《对菊》、珍重暗香休踏碎——《菊影》等内容。
  •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原野散文:羽毛落水的声音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父亲》、《风》、《何其荣贵》、《我等过你》、《一行字》、《乡下女人》、《行走的风景》等六十余篇散文。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热门推荐
  • 王妃万福

    王妃万福

    临死之前,听到的竟是他要娶别的女人的消息。她仰天大笑:”原来这么多年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再次醒来,她远离他,斗姨娘,助夫君,做王妃,日子过得逍遥自在。谁知,先帝驾崩,各皇子自相残杀,起兵攻入皇城。这九五之位,到底花落谁家······
  • 团结友爱

    团结友爱

    《团结友爱》按照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及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把我国的传统美德“团结友爱”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
  • 多面王妃,翻身做老大

    多面王妃,翻身做老大

    她,凤良缘。三十一世纪重点保护对象。著名军事家,黑夜中的特工之王。只因一次反恐任务失败,不幸身亡。睁开眼,天地变色,她变成了一个人人人唾弃的废物大小姐,看她怎么开挂、打渣男、斗小三,翻身称王。
  • 寻痛记

    寻痛记

    《寻痛记》写一个“失踪者”归来后的故事。18年前一场“欲行不轨”的“操场事件”未遂,李荒因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疼痛而人间蒸发,只是给朋友们寄来一张同一个姑娘在“百年海草房”前的合影,还说要在一个无名海岛上开始幸福的新生活。其实那个“操场事件”只不过是赵晓妮为了向王列示爱而谋划的一场小闹剧,却在李荒心底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作者老到的叙述下显得扑朔迷离,悬念丛生,直到结尾仍有众多谜团没有解开……
  • 妃常逆天之王爷宠上天

    妃常逆天之王爷宠上天

    前世,输给了自己的队友,今生,一朝转世,看她如何逆天而活。说我是废材,两系算什么,圣阶算什么,药圣算什么,召唤师我瞧不起。神兽在手,圣书在手,灵镯在手,天下六界在手,可是,这又是怎么回事?他天才级的人物,不近女色,绝世妖孽,怎么就缠上她了呢?
  • 入错行,嫁对郎

    入错行,嫁对郎

    这是一本欢脱的古代言情小说。主角夜笙阴差阳错以女身成为未若公主的贴身太监,遇到权倾朝野的东厂督公花间,因为给公主逃脱和亲的馊主意被关进了东厂私刑局,随后被花间收买派去伺候少年皇帝。在与皇帝演出一场闹剧之后,她被派去苦行寺监视太后的工作中,夜笙撞破了太后与太师的密谋,被太后抓走,却没想到看似冷漠的花间居然独身来救自己,两人感情在生死逃亡中温度渐升,并被撞破了假太监的身份。但因为患难后价值观生出间隙,夜笙忿然离开东厂遭遇到埋伏,东厂死对头锦衣卫的都督则慕连续两次相救,明确表示自己对夜笙的好感...
  • 青青子衿悠然我心

    青青子衿悠然我心

    四岁时,遇见;十八岁时,分开;二十五岁时,再遇。他说:“我一直很清醒,看着自己沉沦。”她说:“你曾是我的天,让我仰着脸就拥有了一切。”宁子衿这个名字是他的毒,亦是他的解药。想要抽身而逃,却发现中毒太深。命运的再次旋转,彼此误会,彼此伤害。当一切结束,重修于好,他们却要面临生死离别。他和她该何去何从?欲知后续如何,且看杨杨一一写来……
  • 狂野盗贼

    狂野盗贼

    鲜血洒满大地,众神从空中陨落。这是一个崇尚正面的盗贼成神之路。“我会用手中的两把剑教你怎样做人。”——克瑞斯
  • 诸神游戏之法师之路

    诸神游戏之法师之路

    诸神为寻找隐藏在诸神试炼场内问鼎真神的命运之珠,从宇宙各地随即抽取试炼者进入诸神试炼场,为他们寻找命运之珠。身为刺客的王宇,一次意外中死亡,却莫名其妙被选中,进入诸神的游戏中……
  • 叩佛问禅2:禅心一念间

    叩佛问禅2:禅心一念间

    本书精选作者作品100余篇,包括《家家都有充沛的阳光》、《身体的左上角》、《被僧人诬陷的女子》、《石头都能变成佛》等,并配以禅意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