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6200000035

第35章 谁主沉浮

周晓枫

《我的理想》——每个孩子都曾在这道作文题的要求下被迫进行过幼稚的思考。这个题目出得有点儿强人所难,原因很多,这里只提几条:

第一,有效的理想要与个人能力相结合,是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才华、机会等等因素之后做出的乐观预测。而孩童时期,人还缺乏自我认识,所谓的理想免不了人云亦云,盲目攀比,不计算可行性,只追求掷地的金石之声。虚荣之下,必有勇夫——我流着鼻涕的同桌曾在看过《铁臂阿童木》当晚,信誓旦旦,立志成为钢铁飞人。

第二,理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性,而儿童严重受到好奇心的吸引,乐于追求新鲜事物,今天想当电影明星,明天想当科学家,那些讲述在口头或书面的鸿鹄之志,往往只代表短暂的兴致——孩子易于把一时的念头错当理想。

第三,理想是经过判别和选择过程后做出的决定。那么小的时候以为自己想要的,其实不作数,之所以想要它,不过因为尚未见识过别的东西,像渔夫见识短浅的老婆,在法力无边的小金鱼面前,首先想到的只是个搓衣板。

第四,过早确立的目标虽然使前进有了方向和动力,使人从起点处就开始积累,不浪费点滴的努力,但同时,也造成微妙束缚。为某一个固定理想终生奋力的人要付出代价:被剥夺其他的可能性,其中也许包含着更适合于他、更带来荣誉和享受的可能性。

孩子耳闻的远远大于他所亲历的,像理想这种概念色彩浓重的抽象词汇与他的生活处于脱节状态,他既没有具体的感性联系,又没有足够的理性设想。这种听来言之凿凿的大词到底意义何在?虽然不便明说,但每个孩子都心照不宣地明了,树立某些理想是平庸的、不妥的,甚至是可耻的、不洁的。说来说去,大人教化的“理想”,是在名正言顺地灌输一种职业等级观念。《我的理想》呈现出成人意志对儿童的干预和侵犯,而趴在作文本上奋笔疾书、谎话连篇的孩子,也是在向老师、家长代表的成人世界递交一份妥协保证。

尽管如此,仅就我个人而言,那篇作文确实为我的一生预埋了隐秘的路标。后来我在初中的主题班会上朗诵诗歌,左臂横在胸前,意气风发:“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这是流沙河的《理想之歌》,我用楷体抄写在日记本上……这时候,我清晰体会到,经过小学语文老师的钻木取火,理想,已在心里开始暗暗燃烧了。

可以像考古学家般清除古老动词上的霉斑,可以把一个形容词镶嵌在意外的句子里让它充满异域风情。让昆虫的翅膀被想象的风吹动,把情人的面孔隐藏在陌生名字背后。我阅读,抄录,开始一种更愿意投身其间的字词生涯。对于少女时代的我来说,天使的影子是具体的,就落在灯下的日记本上:浅灰色,微微倾斜,芭蕾足尖从纸页的左侧慢慢滑向右端。生活平静又平庸,好在我有秘密的悲喜。那些震撼甚至不摇落书桌上的尘埃,那些暖意,却可以带来真实的安慰。写作,不动声色而重要地参与到我对生活的建设之中。至今,我保存着少年的作家理想,像珍藏一张过期合同。我发现自己的信仰一直很小很小,只建立在词上……像一个虚弱的人,把对饥饿的全部补偿寄望于谷壳。

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三五年。小时候我对售货员充满敬意,排队买肉的经历留下了深刻印记,我多么仰慕过他们手起刀落的权柄。而今受人尊崇的是科技皇帝,他们得以笑傲江湖的正是我再努力也将受困终身的数字知识,诸如闪客,诸如蓝牙……以至让我有种错觉,现代社会只需几个词,就可以手法简洁地把聪明人和傻瓜断然分开。

早些年的小说爱好者很难想到文学期刊会在未来面临生存困境。必须承认,文学,已经不能再像八十年代大龄青年在征婚启示的爱好里普遍填写的那样扮演主角。它也许还可以治疗某些伤口,只不过已降到创可贴的面积;它依然可以带来享受,只不过像饭后甜点,不再成为主菜。商人易于让人先期地产生品德怀疑,尽管这个职业的如鱼得水受到我们暗自的艳羡;相比之下,诗人,除了生存状况的潦倒,还让人联想到神经质、悖逆、疏懒、脆弱……几乎是全方位的失败者。

我们在树下张开饥渴的嘴,但果实早已落尽。谁还倾听字词里细小的乐声?谁期待从文学的许诺里获取幸福?与我同龄的写作者说:“真不公平!文学盛行的时代我们还年幼,现在精力旺盛的年轻时代却要被迫从事夕阳产业。”

我并不排斥科技文明,必须承认我们从中享受着种种便捷和好处;也不是怨妇,总在回忆作家受到恩宠的往昔——我只是偶尔对自己略怀生不逢时的惋惜,其实是在这种惋惜中纵容自己继续没落下去。

谁不知道现在是群雄逐鹿天下,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只是该出手时拿不出手而已。

且慢。谁说写作进入暮秋?不要以个人的失意以偏概全。看看畅销书排行榜上每月都能打造出新的媒体英雄,看看一部小说的电视改编权就可以让创作者终生衣食无虞,看看被争相追捧的少年作家骄傲无畏的表情……也许文学的荣誉只是被瓜分得更细碎、更短暂而已。

我喜欢逛书店,但逛书店的一大害处是削减写作热情。有那么多书,那么多张嘴,那么多故事和思想,那么多爱恨生死,你还能表达什么别见?高级书让人绝望,知道自己的力气再滋长也掰不过举重冠军的手腕;低级书让人气馁,看它们那么受欢迎,不敢相信自己的算术成绩会败给傻子。读者的热情有时让人难以估量,比如一些畅销书的内容是教授大家如何社交和射精,说来说去,就是让你无论面对群众还是个人,都无所畏惧,所向披靡——我怀疑这里面含有隐义:要求你从态度上对他人有所轻蔑。

我听到过公共汽车上的两少女先是聊一部正在热播的言情电视剧,又说自己如果想写点什么也易如翻掌;后来车厢拥挤,聊天突然改用英语,她们用脏话咒骂全车人。我的外语水平低得分不清到底是24个字母还是26个字母,但由于盗版光碟的哺育对脏话比较敏感。我不是生气,而是诧异,她们那种敢把天下人都当白痴的勇气。我开始比较不同,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代保持着怎样的迟疑和自卑……或许这是衰老的先兆。

我的朋友看过对作家少年军团的访问后说:现在的孩子有种盲目的骄傲,以为信息就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理;在经济和科技的哺乳下成长,他们似乎用一年就可以掌握我们用十年才能学习到的……但馒头出屉不意味着你就成了胖子;相比之下,从混乱的垃圾场中拣选真理仅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始终清晰的判断力,以及从容定力。她说得有理,问题是,我们的批评除了慰抚自己,丝毫不能影响孩子洋洋得意的好心情。

六十年代的写作者被冠以“新生代”没几年,为所欲为的七十年代就已阵容强大,不久,他们却被新鲜出炉的八十年代讥诮地推举为“前辈”。有次和低龄小作家们吃饭,第一次,我从他人眼神里读到对自己年纪的同情。他们的谈话中有许多我不了解的词汇,不敢实验的生活方式,除了老阿姨般抱以慈祥的微笑和祝福,我还能如何?我不禁悲从中来,浮升些许的委屈和落寞。

不是岁月催人老,屁股后面有只脚——是啊,别想得太美,哪里有“催”这个字眼儿里面暗含的礼貌和克制?

新新人类们说,如今最好的写作发生于网上,功利的追逐在其次,表达快感上升为首位。仅仅依靠一台可以随身携带的机器,人们对世界进行无微不至的观察和不可思议的创造。速效邮递、食物补给、刻毒谩骂和刻骨爱恋……没有什么不能在这万能载体上发生,包括性。写作变得易于操作,你可以使用作文软件,让技术捉刀代笔;也可以无视既有传统,什么旧有的思维方法、语言状态、结构处理……都见鬼去吧!任何人都可以宣布建立一个崭新的自由王国,在领土无限的网络空间上。

由于发表轻易和写作者身份隐匿,网络文学水准差异巨大,有的仅停留底线,有的作品,祛除了对编辑的妥协和对面具的爱护,展示出强烈的个人特异性和冲击力,其趣味迥异于纸介媒体。我时常惊讶于一些网络文字,具有失重般的轻盈,似乎,它们从未被语文课本引入歧途,没有中过新闻报道的慢毒。而我,低劣语言污染造成的后果远大于我自己的估计,并非一小团乌云,我像绝望的孩子跑不出阴天。和所有情绪沮丧又心胸狭窄的人一样,我暗想为什么时代如此偏向。我们本来就是乌龟,还被绑在树上,又吃了安眠药;他们本来就是兔子,还服用了兴奋剂,穿上溜冰鞋。跑得多快,背影都看不清,他们被运送在宽带上。

一个年纪稍长于我的兄弟沉陷于此生最壮烈的爱情,是网恋,他不知道他的爱人姓甚名谁、姿容怎样、身置何方,他甚至不能绝对肯定对方的性别。但他的爱情每时每刻渗透骨髓。清醒时分都用于想念,睡梦中,他拒绝抱紧现身于现实的爱人,并体会苏醒带来的万分绝望。不停书写,他的情书无比动人。我祝福他,却对爱情本身畏之虎狼。读着他的情书,我确认代沟并非以生理年龄划分,而是依据心理年龄,或者,代沟只是类别的一个不准确概括。

我难以对一个素未谋面尤其没有倾听过声音的人爱到生死相托。或者,我根本对活人抱有戒心。我非常保守、非常固执地热爱书籍,那些死去的智者让人放心。他们不对我的误读抗议,对我经常的偷窃行为也听之任之。网络,太进行时了,太容易保护黑客和间谍,我警惕有加。一个电脑友告诉我:“你的写作注定要被淘汰,仅仅因为,你对网络保持落后者才有的仇恨距离。”

网络对我的生活影响很少,少到可以被精简。我抗拒利用最先进的发表阵地,争取最广大的读者。对他的说法我不辩解,也正暗合我对自己的评估,我必遭淘汰。印刷术的发明,使书籍的大量复制成为可能,使教育加以普及。可以说,网络就是一项电子印刷术的伟大发明。我甚至想到,上帝躲在什么地方最有人身安全,又有利于宗教传播?什么地方前往的人群日益增多,发挥效用越来越大?什么地方让他省略面试,一上来就直指人心?不在古老教堂,也不在奇迹中,不在。后现代社会的今天,恰恰,上帝最适合隐身于网络聊天室,因为他不需要一个物理的空间、一张生物的脸。

我不喜欢从前关乎写作的高调,不喜欢让个人的内心事业依附于某个堂皇的集体背景中。那种把自己的爱情结晶说成为祖国建设添丁的说法,我觉得特别羞耻——谁知道你贡献给社会的,是不是个坏人呢?很多情况下我们失去个性,缘由对团体过分重视,对安全感的过分需求,说到底,因为自身虚弱。后来的写作者极欲强调个人,许多伪先锋混迹其中,现象是排斥庸众,但效果,同样是尽可能大地追求在传统旗帜下已不易于赢得的荣誉,尽可能广泛地谋求知名度——根本没有逃脱察看观众脸色的尴尬,他们把自己当成演员,并且是始终不入戏的演员。

曾认识个优秀的理发师,阿海,剪头发非常精细,修一个齐耳短发将近两小时,不管后面有多少排队的人催促。后来,他生意日隆。再后来,处理一个脑袋他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够了。虽然有手艺和名气的提升,但他剪得已明显敷衍。我逐渐不再能从他那里获得形象惊喜,我的头发除了在理发店的镜子里是体面的,走出大门,和煦的风也能使它一败涂地。阿海想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许多写作者和阿海一样,敷衍发生于自认成名之后。名声浮起来,手艺降下去,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行业少了最初的尊重和谦逊。短效的利益追求是危险的,它让你用最大的成本,去赌最小的且并非胜券在握的利润。

我们太怕消失,太怕错过一夜成名的机会,我们有时恭维有时扮酷,太怕在这个分外热闹的世界惨遭冷落。大风大浪,谁不动荡?小恩小惠,谁不沉浮?纵使云上有鸟自由,水底有鱼逍遥,我们之中的大多数还是一粒随波逐流、力量微弱的石子。谁能保持聪明清醒的自控能力,跳到岸边静观流水,或者沉入深深河床,像玻璃里风雨不摇的气泡。黄昏中的影子总是大于实际身高,那入世的和出世的,跑在前面和睡在后面的,被爱戴的和被忽略的,歌唱着的和叹息着的,我们之中谁,能让荣誉死后存留的时间长过他的寿数?未来取决于对每个今天的建设,却又不取决于对每个明天的预算。不管怎样,我们都将在二十年后的下游再相会……但愿再相会时,我们还有出发时深怀的信赖。

当我写作,我不听音乐,不开电视,对评论也任性地置若罔闻。就是要这样,做个聋孩子——你不听,世界才给你绝对的寂静,完美的寂静。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热门推荐
  • 拳剑

    拳剑

    在小的时候,一个修道者称叶子期是极阴之体,恐活不长久。父母愤极,大骂道士,道士骂一句愚昧,一挥袖将他们一家扇下石佛崖去,几呼吸的时间便着了地,上去敬香却足足要走两个时辰。叶子期的父母吓破胆,回家烧香拜佛几天都不敢出门。果然……
  • 精神保卫战

    精神保卫战

    故事梗概:为寻找精神的寄托,为让精神轻松、轻装前行,为抵制对精神的戕害,人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有的人深陷在各种“瘾”中不能自拔,从而让自己陷入更大的精神泥潭中;有人以婚外情的方式释放精神的压抑,可能更大地害了自己;有人以戕害他人,获得精神的满足,而这是对精神的正当守护吗?当然不是。如何保卫自己的精神,那就是要有好的精神寄托,让自己活得充实,心胸开阔等等。这是我的一点拙见,因而在安排人物命运时就打上了精神的烙印,把自己和别人的精神拉入正常的轨道,这是我们社会需要的,由此,打响精神保卫战迫在眉睫!
  • 妻奴难寻

    妻奴难寻

    那一夜,她为救他,舍生赴死,说要与他共赴黄泉,自此,沦陷了,那一夜,她抛却那层冰冷的外壳,他为她神魂颠倒,自此,欲罢不能,那一夜,她成为了他疼入骨髓的女人,整个世界都知道她是谁,自此,爱不释手。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都市之万法归来

    都市之万法归来

    渴望小伙伴喷火的能力吗,渴望全身冒水的能力吗,额,渴望全身变成金子的能力吗,渴望土遁偷窥女生洗澡的能力吗,渴望变成一张木床让女人睡的能力吗?金木水火土,这只是最基础的能力,待到我五行圆满,小伙伴可以变成大伙伴,什么,你还要其它的,有了这个还不够吗,江湖儿女仍你闯,隔壁老王也难挡!去吧,骚年,带领你的大伙伴征服世界去吧!
  • 齿门

    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下成都

    地下成都

    该书是一本文化散文集,内容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为切入点,介绍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如同作者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气质一样,作者肖平的文字也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但却不是闲谈,篇篇文字的知识密度极大,注重知识的延展;也不是枯燥的城市史考证,文字的趣味性、文学性都非常突出。此外,该书的编排体例,将知识分门别类,便于读者选读。总体上说,这是一本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品读城市特质的大文化散文,是一张成都的文化名片。
  • 我当年遇到的那些诡事

    我当年遇到的那些诡事

    我是一个有着满腔热血、奋发向上、勤奋好学的当代有志大学毕业生!本应该秉持着马克思列宁的唯物主义,用我多年来学到的科学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献出一份力!可是,却在我外公从下歪门邪道的怪异故事下,走上一条诡异的道路。这到底是什么鬼啊!这些不应该都是在小说故事电视剧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吗!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会遇到啊!外公!麻烦您老人家托梦告诉我,为什么我的寿命会被偷去啊?我还没活够啊!祖国大好的河山,我都还没来得及看一看,世界无数的美女,我都还没来得及牵牵手!不行,我要拿起武器,勇敢的奋斗下去!
  • 倾国恋之六宫无妃

    倾国恋之六宫无妃

    她,宰相之女,魅惑妖颜,锦衣玉食。从小便接受各种教育,武艺,用毒,医术,制香,无一不精。只因小时候他的救命之恩,从此念念不忘,凡事尽善尽美只为把最完美的自己奉献给他。他,一国之主,权倾天下,俊美无双。他从不对女人产生感情,后宫三千只是为了发泄。可是,那个宰相之女,他的皇后,慢慢走进他的视线,他宁愿舍尽天下,也不愿让她受一丝一毫的委屈。(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