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6400000015

第15章 午夜来獾(2)

阅读中国当代文学,每每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我们拥有当前物欲世界的最庞大的一支伴奏队伍。在这方面,我们如今真的已经是“后来居上”了。透过表象的种种分析,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是: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第三世界,急于学习发达国家的文学,也极有可能学到其中最坏的部分,毫不犹豫地丢弃自己美好的民族传统。时至今日,他们要比以前所鄙视的“堕落的西方”更多更淋漓地写到性和暴力、更大幅度地展示“人性的恶与委琐”——这在通常情况下会是阅读中更为刺激的部分,也是“解构”和“解放”的灵药和猛药。

中国传统通俗小说中并不缺少这样的元素:我们有千奇百怪和极尽想象力的关于性和暴力的描述,这方面并不稍逊于商业主义物质主义的西方。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的齐国在发展经济的最能干的人物管仲的管理下,国都临淄建立了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庞大的妓院。至于说暴力和酷刑,同时期的秦国有一个宰相商鞅,他炮制的严刑峻法大概是人世间最罕见最残酷的。不幸的是这二位总是受到后人不吝言辞的极度称赞。所以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与生活都有各自的传统,二者在交流和学习中总要对接,问题是不要把其中最可怕最恶劣的部分交集起来,一旦这样也就糟透了。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在这场震耳欲聋的物欲大合奏中听到独奏和独唱,看到能够置身于生命旷野中的人——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五六千年的古老文明,总会贮藏起这样的精神能量。

在历史上,对现实的功利性有所超越的文学总是难忘的。这里谈谈孙犁和汪曾祺,他们在当时和今后的意义,都给我们以启示。

先说孙犁。这位文笔优美的作家经历了战争,是我们熟悉的那一代革命作家。这个创作群体的主要特征是配合战争和阶级斗争,以笔为枪,其作品是隆隆前行的革命列车上的一件件行李——有时也被视为“齿轮和螺丝钉”。可孙犁稍有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在同样拥有浓浓的战斗和硝烟气息的同时,个人志趣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他描述山地的斗争,芦苇荡里的战火,公社化的过程,但这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生活背景出现的——更大的背景却是山川大地,即令人迷思和爱恋的自然,它下面发生的故事才是各种各样的,作家要用自己的笔来描写和绘制。

这就有了一个个迷人的女性形象,她们含蓄的耐人寻味的心情表达得多么生动逼真。这在当时的文学中是十分少见的,现实功利性较弱,因而显得格外触目。作家对女性的涓涓柔情,特别的爱惜之情,独到的观察,都充盈在字里行间。这是比一般的儿女情长更深邃更细致的东西,它来自恒久不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别致的青春形象,迷人的天籁,无法言表的生趣。可见在那个统一的潮流和文学气氛中,孙犁在一定程度上超脱了出来,保护了自己的艺术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生长起来。

再说离我们更近一点的汪曾祺,他的主要创作期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代表作更是八十年代初产生的。同时期的作家在写什么?大家大致在写两个方面:

一是继续对极“左”文化专制的控诉,二是对新时期新气象新成就的欢颂。但汪曾祺基本上没有写这两方面的内容,而是独自沉浸到往昔的回忆中去,把老旧生活的场景一一追记下来。这其中满是他的个人志趣和性情,十分饱满。

他玩味往昔的做法,今天也许不算多么特异,在当时却是极为另类的,一般读者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那时候人在现实的“潮流”之中,也就无暇顾及大自然所赋予的斑斓人性、大自然本身。

由此可见,孙犁和汪曾祺都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自己身处的现实潮流,尽可能地保存了自己生命中应有的单纯和朴实,具有一定的精神自由。当然,他们因此而成为那个时期难得的文学收获。

那么到了时下,我们究竟有什么值得乐观的方面?这才应该是讨论的重点。我们的乐观在于:目前罗列的这一切虽然令人忧虑,但还不是完全无望,因为屈指算来,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历史中,作为写作群体这起码是第二次对潮流的“顺驯”了——上一次是六七十年代,那时的文学主潮是写“阶级斗争”;而这一次则是对物质欲望的集体追逐和仰望。

这两股文学潮流从表面看起来是呈现两极状态的,但它的内里、它的本质含义都是相同的:写作汇入并跟从社会思潮与时尚,其境界并没有区别和超越现实操作的功利层面。当代文学在这两个潮流中都未能幸免,也都是同一种命运。从人性和艺术的规律上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的文学命运也要大致如此。不过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的下一个十年或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于更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是否可以企望艺术家的想象力、独立性和人格的力量,有一个稍稍不同的面貌?

中国有句老话:“事不过三”,意思是说,同类错误重犯“第三次”就很愚蠢很不妙了。由此说来,我们的当代文学仍然是有希望的。

东部半岛上那只午夜出没的獾始终是沉默的。可是它即便发声,我们也无法与之交流,只能一边窥视那张可爱的花脸,一边猜测它的行为以及心绪。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不是为了“生态”问题而来,它还没有那样的自觉。它对故园的留恋是一种本能的、自然而然的;它在黑夜里嗅着往昔,走走停停,如此而已。对这道矮矮的栅栏墙和所有的人工痕迹,它除了费解还有恐惧,所以它对自己的行为非但没有强调和炫耀,而且绝不呼喊和喧哗。它甚至有些羞涩,当然不会在阳光下进入,而必要选择自己的午夜。它有家园记忆的本性,是这个本性让它痛苦。

比起这只獾,我们现代人也许丧失了这种痛苦——那种掺杂了惧怕和莫名羞涩的情态,我们人类是没有的。我们面对自然也许是清晰的责任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勇气——可也恰恰是这种勇气,把我们赖以栖身的大自然给彻底毁掉了。

我们急切的功利性无所不在。我们的传统中也许有着过多的实用主义的心智,并且从现实操作的层面上给予了不适当的推崇。比如长期得到赞赏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我们就将现实应用和精神推崇混为一团——现实生活中,有人正是出于对“覆舟”的恐惧,才有了对“水”的善意。可是我们不禁还要设问:既然乘舟者也来自“水”,“水”才是他的母体,即便“水”不能“覆舟”,不是也要对它爱惜与敬畏吗?这应该是乘舟者的本能与责任。因为惧怕而不得不施与的“善意”,当然是大打折扣的。

我们文学中对待自然的态度,一如对待“水”的态度:现实的社会治理不可不考虑这种“水舟”逻辑,可是文学上却要上升到道德与理想的层面,回到生命的感动。这是有所不同的、不容混淆的。我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不是因为害怕报复,更不是为了有效地索取,而仅仅因为她是万物的生母、她的无可比拟的美、她的神秘动人,还有——我们只是她的一粒微小的分子……

如上说到的那只獾,它仅仅是置身于自然之中,与万千生命融为了一体。

它是懵懂浑然的,可能丝毫谈不到自觉——就这一点而言,与我们人类是有本质区别的。人早就从那种浑然之中走了出来,与自然傲然对立,所以就与大自然的情分上论,已经远远不如一只獾了。

从文学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发现不久前的人类还不是完全如此的。

比如我近来再次读了《白净草原》,这只是十九世纪的作品,它记录的天籁、神秘无尽的自然,更有人与之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那种生活状态,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唤起了我的陶醉,我追求的另一种生活,以及愿意为保卫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日月而斗争的冲动。它不是“自然生态文学”,但它显然更有力量和作用。还有《离骚》,它写满了自然之美;甚至连《瓦尔登湖》,也不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那种“自然生态文学”。再近一些,就说孙犁和汪曾祺吧,他们的柔美篇章里有多少大自然的描写。他们自己和笔下的人物,都是躺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呼吸的生命——他们的这些作品因为真实自然和格外饱满的生命内容,才让我们更加感动,并能够长久地记住。

对比一下,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将不同时期的文学质地区别开来:以前的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是难以分离的,是混沌无界的,是沉浸其中的;人对自然的歌颂或牵念不是出于无奈之情,也不是因为逼迫而生出的责任心,更不是出于对物欲的关切而推导出来的功利心;那时的“生态文学”如果有的话,当是更纯粹和更高境界的,因而也是更为激动人心的。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白这不仅仅是在谈论“自然生态文学”,而是忧虑我们现代人的生命质地、不同的质地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情状、网络时代文学中的生命伦理问题。

如果说梭罗隐隐表露了对于现代化即将来临的恐惧和深忧,那么现在已经再也找不到“瓦尔登”了,我们已经陷入无可逃遁的绝境。我们在尝试追问:

我们文学中一以贯之的强大的人道力量、我们追求真理的恒心,今天能否恢复?在这种修复中,我们可能会对物质主义保持一种戒备,这并不难;难的是其他,比如我们怎样还原和追溯浑然一体的思想境界——人对自然拥有了“现代”理解力之后,还能否寻求和借助生命中的本能力量?这种力量由于没有了简单和直接的责任与功利,从而具备了更深更强的文学感动力。

因此我们才注目那只午夜来獾,稍稍留心它的行迹,体味一下它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它的沉默和羞涩到底来自哪里、因为什么?

原载《天涯》2013年第4期

同类推荐
  • 东明札记

    东明札记

    东明有山,古道宁杭,古木参天,郁郁苍苍。朝登金山顶,遥对钱塘江;夜宿东明寺,梵响透清霜――当生活节奏加快到仿佛没有了生活,当争分夺秒到似乎虚度了岁月,不妨放下身段,只带上一颗亲近山林尚友古人的心,沿着寂寞的宁杭古道追寻一段悠悠往昔岁月。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拆散的笔记本

    拆散的笔记本

    本书是作家洪烛的一部随笔作品集。书中所收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流畅优美,再现了作者浓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读后使人有一种美的文学享受,非常值得一读。洪烛的这本随笔集,就像一本拆散的笔记簿,记录了生活、情感乃至艺术对作者的影响。那被风掀动的书页里蕴藏着个性化的思想。这些文字远离精雕细琢的“小美”,而向泥沙俱下的“大美”靠拢。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热门推荐
  • 黄金星界

    黄金星界

    白际为了寻求更加强大的力量,使用八篇之一的《传界篇》传界至星界,无意之中当了黄金十二守护星座之一。后去莱平学院学习的时候,又有一个奇遇……星界。这是一个属于星座的世界!
  • 弦断只影

    弦断只影

    一把古琴,一段至死不渝的情缘,在武林的腥风血雨中,随着身世之谜的层层揭开,又会有怎样的惊天秘密,而在爱情这个游戏里,又有多少人一错再错,多少人执迷不悟?而,爱或不爱,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吗?
  • 魅色无邪

    魅色无邪

    天真烂漫的年纪浸染了妖娆的魅涩,时间的车轮一直恣意滚动,压过一路的大小石子,摇摇晃晃地湮没在缥缈之中,它到底承载了多少思量?
  • 帝王传承

    帝王传承

    混沌初开后天地灵气淤积不散,浓郁的灵气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导致世界上的灵气变得日渐稀薄起来,为了夺得灵气充裕的福地,各种生物连年大战。人类是其中分得灵气最少的,所以没有双翼、没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类中有人找到了后天吸收灵气最快的功法。一直以来,鸟兽成精的妖族都把人类当成奴仆,直到人族勇士高把自己知道的功法传授给越来越多能感受到灵气的人,终于人族有了自卫能力可以跟妖族分庭抗礼。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人类也加入了抢夺灵脉的行列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赢家。妖王凤凰为了保护妖族的,拼死一击在高身上种下了血脉传承。失去首领的妖族四散躲藏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静待时机。
  • 梦位面

    梦位面

    韩天易,一个混迹魔都的普通宅男,唯一特长是做梦,常年游荡在现实和梦境之间,以与众不同的方式体味着这个奇奇怪怪的世界。
  • 战神联盟丨巨甲横世

    战神联盟丨巨甲横世

    几十年前,我们曾打败过他们。这次,他们卷土重来,事情却远远超出我们想象。机甲,神龙,阴谋,叛徒......一切似乎都在命运的掌握之中!
  • 花花妻子

    花花妻子

    才穿越过来,就被逼着上了花轿,本花花姑娘来也,虽然只是小妾,可是也得花天花地!夫君,来!签好了协议,咱互不干涉!虽然夫君长着一张想让人犯罪的脸,怎奈夫君太狡猾!溜之!看美人去!站住!娘子往哪里走!
  • 古庙村失踪迷案

    古庙村失踪迷案

    此小说为侦探悬疑类,是《墨鸿云探案集》的第一部。墨鸿云,明朝初年华山派弟子,名门墨家之后,擅长案情推理。本书从一系列的少女失踪案开始,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江湖故事,情节扣人心悬,结局发人深思。
  • 老爸拿手菜

    老爸拿手菜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步进式的图文解说;专家编写,名厨主理;内容全面,图片靓丽,装帧精美,价格低廉。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贵女有恨

    贵女有恨

    大恩竟成仇?!封后前夜,渣妹渣母合力把她弄死,并代替她成为皇后?重来一世,她智斗渣母,恶整渣妹!不仅如此,还要找个硬靠山。等她拜了师,学了艺,却有更多的麻烦接踵而来……天!师傅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