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6400000026

第26章 莎菲也会老的(2)

李锐和杨桂欣不赞成丁玲办《中国》文学杂志,是从影响她创作的角度而言的。但办《中国》毕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是她晚年的亮点,算不得浪费和多余。真正浪费和多余的是她晚年的大量发言。从她解决历史问题的实际诉求而言,有些发言显然是有必要的。作为德高望重者,有些表态、讲话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她还有太多没必要的、徒令人诟病的发言。言多必失,何况很多是张口即来的、未经认真思考准备的发言。“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的话将作为法庭上的证供。”把“法庭”改为“文坛”或“文学史”,这话一样成立。说得多,留下的“罪证”就多。矜尊地住口,晚年的丁玲会可敬得多。最后她说自己“成佛了”,“以后什么事都不管了,只写我的文章,这还不是成佛吗?”大概也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

丁玲有过清醒的时候:“我不愿意谈个人问题,不愿谈恩怨。什么恩,什么怨,没有什么个人的恩怨,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把我打倒的。也许有人背地里怀疑,丁玲是什么人什么人打倒的。不是,不是哪一个人,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她还是陷入了过去恩怨的泥潭。

丁玲晚年过多纠缠与周扬的恩怨,念兹在兹,似乎是为对手活着的,就说明她过不去、放不下,不能向前看,没有未来了。一个有未来的人是不会如此的。如果她专心写自己的小说和回忆录,做自己的事,超脱一点,文坛是非恩怨按下不表,淡定一点,任尔东西南北风,她的晚年将有价值得多,历史问题也未必不能解决。丁玲的历史问题,如果上层要解决,周扬也是挡不住的,那么,她就谋求于上层好了,何必非要夹枪带棒,把对周扬的敌意提在口上,让无关的他人也皱眉和嫌避呢?她总是牢骚太盛,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当然要不平则鸣,其实也可以不鸣,至少用不着鸣个没完。丁玲咬定:不是我不和解,是人家不和解;是你不仁,我才不义的。这就为自己介入“文坛政治”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丁玲的斗争思维一向是:你把我当敌人,我更把你当敌人。她是情绪写在脸上的人,不会示弱,更不会若无其事或以柔克刚来化解矛盾,矛盾在她那里容易被放大。

其实,和解甚至都没有必要了,就当他不存在,最大的骄傲就是当他不存在。王蒙说得对,周扬“视对于他的个人攻击如无物”,证明他是“大人物”。王蒙指的就是丁玲对周扬的攻击。这些攻击根本撼动和损毁不了对手,反而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说得越多越丢分,徒增困扰,真不如缄口自重。周扬是不会把与丁玲的恩怨提在口上的,那显示出对敌手的重视,反而太抬举了对方,降低了自己。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行动,而不是口舌之功,周扬是个行动主义者。丁玲真的打定主意要报一箭之仇,聪明的做法应该也是去“实干”,而不是满城风雨地去“费话”。

学者王尧评价邓拓:“邓拓是位书生本色的政治家,这样的角色冲突和与此相关的心灵冲突始终缠绕着他,尤其当政治和政治文化处于异常状态时。”

对比之下,丁玲似乎更可悲,其可悲在于:她虽然被政治缠绕了大半生,但她根本算不上什么政治家,而只是一个误落政治迷局、且为政治所贻误的作家。

丁玲晚年在政治上的那些表现,不要说政治智慧,就连政治世故都算不上,有政治智慧或世故的人都不会那样说和做。周扬晚年的“倒霉”不是因为丁玲,但丁玲与周扬一上一下的同时,在无形的对比之中就使人感觉构成了因果关系。丁玲似乎是胜了,但胜得不尽是快慰,代价可观。丁玲如果不是关于周扬说得太多,带来旁观者的不以为然,也不至于付出这种类似于“触犯众怒”的代价。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最后的话,在生命的最后——也算“晚年”——文学家的瞿秋白否定了政治家的瞿秋白,但他绝不提政治对手和恩怨,而是让他人、后人去补白。如果瞿秋白也活到真正的晚年,也被反复改造过,还有没有可能写一个《多余的话》呢?丁玲以无比的坦白,写出过《不算情书》,也以无比的率真,写出过《“三八”节有感》,然而,经历了一茬又一茬改造和血泪教训的丁玲,到晚年却写不出一个《多余的话》了。瞿秋白的勇敢和坦诚,在于他明白地写出了革命者的哀衷。丁玲比瞿秋白桀骜,即便有血目,也绝不以哀示人,然而丁玲也硬撑到了虚假的程度,把自我丧失了。

丁玲第一次读《多余的话》是在延安,当时还有人怀疑它是伪造,丁玲一读就“完全相信这篇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因为她“读着文章仿佛看见了秋白本人”,那样的真实坦白,是不容易伪造的。她说:我读着这篇文章非常难过,非常同情他,非常理解他,尊重他那时的坦荡胸怀。我也自问过:何必写这些《多余的话》呢?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是一般人不易理解的,而且会被某些思想简单的人、浅薄的人据为话柄,发生误解或曲解。

丁玲认为瞿秋白最后留下的话多余,是心疼他;同时,经过了延安的革命历练,她已然明白,有些话是只能想而不能说的。此时的丁玲看已经就义的瞿秋白,如同一个有阅历的姐姐看不谙世事的弟弟。

980年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时,丁玲重读了《多余的话》,经过了更多磨难的她当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补充一点我的感觉。我觉得我们当今这个世界是不够健全的,一个革命者,想做点好事,总会碰到许多阻逆和困难。革命者要熬得过、斗得赢这些妖魔横逆是不容易的,各人的遭遇和思想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秋白在文学与政治上的矛盾,本来是容易理解的,但这种矛盾的心境,在实际上是不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或支持的。

丁玲的意思是:这些话之所以多余,不是它们本身多余,而是环境使它们变成多余;谬误不在于瞿秋白,而在于不健全的社会和时代。丁玲的更深一层的领悟就是:那些并不多余的真话是危险的,真正多余的废话、假话反而安全。丁玲晚年说了那么多真正的“多余的话”,是不是源于这种领悟呢?

张凤珠曾经表达过这样的遗憾:“丁玲的晚年,却因为太多的干扰,影响了她有更多作品问世。”这些干扰,历史问题的困扰当然是首要的。发言太多、内在能量消耗太多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她是非太多。她的是非多,与她的处境有关,也与她的性情有关,她的争强好胜、意气用事、不甘寂寞,到了晚年更发展到了一个新强度。铜豌豆似的好斗,出现在一个老太太身上,本来就容易被描述为死缠烂打,何况她的言语确实有把自己妖魔化的危险。

她标榜:“人家打人家的仗,我写我自己的文章。我对于内战是不想参加的。……我就坚持不入伙,免得学别人倒来倒去,演笑剧。”实际上,她标榜不做的,正是她所做的,她从反面把自己说中了。她不忘嘱咐:“我的意见,只是一管之见,望勿扩散。到钱明达为止。全国都有耳,小报告四处飞,我惹不起人。”从这一嘱咐可以看出,她自己正是一个很有是非意识的人,而不是像她标榜的那样一尘不染不谙世事。也许,她以为或希望自己是那样的人,但实际上却做不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规避是非的态度。丁玲却责备自己五十年代的秘书张凤珠什么也不告诉她了,以至于让张凤珠很难过。可见,她与是非贴得太紧了,唯恐被边缘化。

玩不玩得好是能力问题,想不想玩是意愿问题,玩不好就说自己不想玩,那是不诚实的。自从与周扬搅进矛盾的旋涡,丁玲几乎就没有偃旗息鼓过。只有自己明显处于弱势时,她曾想不玩了,比如五十年代反右前夕,结果却已经晚了,退不出来了。她平反的过程中,也许曾想过再也不玩了,结果是周扬在历史问题上不放过她,于是她又奉陪到底。周扬之所以不放过她,是否正是看透了她不会真的收住呢?

丁玲的“太政治”、“钩心斗角”,其实都是“非政治家”的“小政治”、不入流的“小把戏”。丁玲吃亏就吃亏在不是政治家,却貌似政治家;没有政治家的战斗力,却给人当政治家来对付。所以,过多地从政治上去评价她,本身就是不合适的。王蒙的问题在于,一面指出丁玲不是一个政治家,一面又以政治眼光去评判她。这也是很多论者的问题。以不适应的政治标杆来衡量别人,政治眼光和人际关系眼光交互运用,或把政治完全等同于人际关系,恰恰折射出论者本身浓厚的政治意识。丁玲的灵魂始终是“非政治”的,把她当政治家来分析难免“下药太重”。

冰心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平和冲淡,晚年姿态更是如此。孙犁一向是回避是非,远离政治,晚年依然出于避祸心理而与文坛保持适当的间离。丁玲之所以老得不够可爱,就是因为她缺乏这种淡定平和、宁静致远的东西。莎菲时代结束以后,丁玲本来就不再是一个幽雅的人,老了,更与幽雅无关了。老人要放下,她放不下,主客观都决定了她放不下,所以姿态如此。假如她晚年淡泊隐忍一点,潜心写作中耐心等待,也许历史问题仍然有机会解决,同时也没有浪费心力和才华。

人到了晚年,往往容易向传统回归,趋向保守。丁玲虽然不服老,但老年毕竟是老年,逃不脱的必然规律,她对美国贷款买房的不以为然就体现出保守心态。历经坎坷的人,晚年的道路走得尤其小心翼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经受新的折腾了。丁玲晚年向传统的回归,其实就是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姿态。事实上,因为家族经济纠纷,她年少时是跟母亲怀着恨意离开临澧的,后来很久没有回去过。正如她自己所说:“六十年前,我怀着对封建家族的不满和嫌弃,离开了风光秀丽的临澧,辞别了生我养我的临澧人民。”可如今,她与临澧“和解”了。不仅是时间,更是老年,使丁玲达成了这种“和解”。

老人的善念,就是宁愿相信一切都好,安稳幸福。98年她给一个读者的回信中说:“难道老一代人就认为我们现实社会一切都好,好得不得了吗?我们的思想里就再也不会偶尔也产生一丝消极和失望的感触吗?我们不过是因为年龄大了一些,经验丰富了一些……”这也是她老年心理倾向的一个自陈。

老年人喜欢圆满、吉庆、祥和,喜欢大团圆式的喜乐,不想揭盖子,不喜欢批判和悲观,不愿触及社会弊端,这就很容易走向“卫道”。丁玲晚年做顺民,为了历史问题的解决,为了政治上的安全,也为了老有所养。所以,她放弃了知识分子批判的义务,不想让自己反思更多、否定更多。

学者王尧这样评价邵燕祥:“邵燕祥是作家中少数几个不讳言自己疮疤的人。这么多年来,邵燕祥由诗人而成为杂文家,他对鲁迅先生杂文精神的继承、他在写作中体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已经为大家熟知。这样一个大的变化,显然是在发生了深刻的精神裂变之后。”主客观条件限制,使这种“深刻的精神裂变”与丁玲无缘了。

苦尽甘来的人,更不愿提过去的倒霉,而宁愿多看到眼前的福气。她晚年不喜欢写灰暗,也不喜欢别人写灰暗,她对“伤痕文学”的态度就是如此。

法国传记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马尔罗:他的生平就是他的代表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丁玲,她这一生的“情节”太曲折了,尤其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尾”。丁玲晚年是喜剧还是悲剧?无法做出单一判断,也许可以说,喜剧背后是悲剧。历史地看,丁玲晚年的亮点有二:写了自己和他人的有价值的回忆录、办《中国》文学杂志。丁玲晚年最肯定的是自己哪些作品?她从未给出过统一答案,因为,她本身对此就是矛盾的。

原载《红豆》2013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我愿生命从容

    我愿生命从容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修养的随笔集。她用区别于世俗日常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跟随作者的角度你竟发现心境开阔起来。有时候,我们总想快进时间,看看最终的结果是不是值得,而没有耐心体味生而为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滋味。在这本书中,作者选择忘记自身,出离地观察世界。鸽子、明信片、玩具,17世纪的女画家都可以是她。笔下的她,让我们唏嘘不同的人生起伏,对照失意得意时的忘形失态,抖落掉束缚自己的患得患失。人有时远离既定的轨道,是为了更好地找到自己。我们日常的行为,多是出于期待,而不是无造作的真诚。对生活缺乏真诚时,我们会变得软弱,成为自己与别人期待的牺牲品。从容地投入生活,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身姿挺拔。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 庐隐精品选

    庐隐精品选

    庐隐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与著名作家冰心、林徽因齐名,誉为“福州三大才女”。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自传性质、情感宣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她借助日记、书信等形式,直接宣示自己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索,传达自己在心理苦闷中的彷徨与叹息,具有一种沉郁、阴柔之美。《庐隐精品选》是其散文、小说、书信的作品精选集。
  •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传奇(第五部)

    安塔拉(525—615)是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之一,被尊为阿拉伯古代文武双全的完美英雄骑士。《安塔拉传奇》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一部与《一千零一夜》齐名的民间故事。由于主人公是阿拉伯族王与黑奴所生,所以被百姓视为私生子。他一生重要的活动就是向堂姝阿卜莱求婚,但因出身门第而屡遭磨难。与此同时,安塔拉武功超群,一生屡屡拯救本部族于危难之中,成为游牧民族的理想英雄。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在铁马金戈、血火交织的浓郁氛围中,突出了安塔拉的勇敢和冒险意识,集中体现了蒙昧时期阿拉伯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
热门推荐
  • A Fragment on Government

    A Fragment on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方世界

    九方世界

    神立九方世界,各界封闭自行运转隔断世人维持大世界平衡。又立元素各管一界,上班族偶然闯入其中不知年月,到底是九个轮回照应还是就是人生各个区别或者魂分九人各有性格。一部轻松诙谐的讲故事段子!
  • 鼎峰

    鼎峰

    一个渴望力量的少年。一次意外的奇遇。随身携带九大宝藏。不断探索武道的鼎峰!
  • 狂舞九天

    狂舞九天

    转世之人,能否在异界闯出一片天地?转世之人,能否用自己的双手再创一片天地?人类与远古异虫的较量,百年不断,是人类的溃败还是复苏的远古异虫之皇?九天之上——又为何物,九天之上,真的有神之存在吗?对于力量的追求,命运的轮盘能否重新转动,亡灵的复苏,是好是坏?神之灵物——能否重新崛起?远古之神——终将苏醒。死灵啊,能否成为真正的死神,一切只能靠你自己。“我——渴望鲜血,我——渴望杀戮!”“死亡而已,何以畏惧?”九天之上————我乃死神萧喑
  • 虚空札记

    虚空札记

    谁不知——“自古祸水出红颜”!一个纵横艾斯拉佣兵界的勇士被美人夺了手中依仗、效死小弟,然后。。。。。。于是,十大佣兵排行第四的烈阳狩猎之称的白昱,坠入命中注定却又阴差阳错的“虚空漩涡”!
  • 玉楼一弦

    玉楼一弦

    她是异世寻死的孤魂,却离奇穿越重生。四年亲情让她蜕变成蝶,玉楼郡主横空出世,翩翩美男层出不穷,这郡主有点招架不住。他唇边勾起一抹浅笑。
  • 不笑王子的梦幻旋律

    不笑王子的梦幻旋律

    一位帅气的男生,因为家族的纠纷而憎恨整个世界,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抹阳光——小雪儿。她的笑,暖进他的心窝,她的可爱,萌进他的心底。小雪儿,余生,我们一起走!不离不弃,白头偕老!
  • 禛爱熹妃

    禛爱熹妃

    在偌大的紫禁城中,朱红色的宫墙围起了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繁华的后宫中又有着多少算计与背叛。千千万万的女子用尽心机只为赢得他的宠爱。在雍正年间,有一个女子,在布满鲜血的紫禁城,演绎了她传奇的一生。她拥有了一个帝王的真爱。她是一个帝王最宠爱的妃子,享尽人间的福禄寿,从一个心无城府的女孩,到高高在上的贵妃,她到底经历了多少?
  • 笑傲江湖之万里独行

    笑傲江湖之万里独行

    少年田博广,穿越进江湖,万里独行盗,颠倒乱众生。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