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11300000005

第5章 教育启发篇(2)

可是父亲越教越生气。祖冲之也是越读越厌烦。他皱着眉头,愤愤地说:“这经书我是说什么也不读了。”气得父亲额头上的青筋都迸出来了,忍不住伸手打了祖冲之几巴掌,打得儿子号啕大哭起来。父亲口里还不断骂“笨蛋”“蠢牛”“没出息”。

正在这时,冲之的祖父来了。问明原因,就对祖朔之说:“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顿,就会变聪明吗?孩子是打不聪明的,只会越打越笨。”冲之的祖父对朔之还严厉地批评说:“经常打孩子,不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变得粗野无礼。”

祖朔之说:“我也是为他好啊!他不读经书,这样下去,有什么出息。”

“经书读得多就有出息,读得少就没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满肚子经书,只会之乎者也,却什么事也不会做!”冲之的祖父批评说。

“他不读经书怎么办?”

“不能硬赶鸭子上架。他读经书笨,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呢。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祖朔之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同意不把孩子硬关在书房里念书,就建议父亲领冲之到他负责的建筑工地上去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祖冲之随爷爷到了工地上,处处感到新鲜,问这问那。有一次,祖冲之问爷爷:“为什么每月十五月亮一定会圆呢?”爷爷解释说:“月亮运行有它自己的规律,所以有缺有圆!”

祖冲之越听越有兴趣,从此,经常缠着爷爷问个不停。爷爷便对冲之说:“孩子,看来你对经书不感兴趣,对天文却是用心钻研,正好,咱们家里的天文历书多得很,我找几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问我。”祖朔之这时也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每天教孩子读天文方面的书,有时祖孙三代一起研究天文知识。这样,祖冲之对天文历法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一天,爷爷带冲之去拜见钻研天文很有成就的官员何承天。何承天问冲之:“小兄弟,天文这东西研究起来很辛苦,既不能靠它发财,更不会靠它升官,你为什么要钻研它?”

祖冲之说:“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想弄清天地的秘密。”

何承天笑道:“小兄弟,有出息。”

从此,十多岁的祖冲之经常找何承天去研究天文历法。后来,祖冲之终于成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从现代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祖父对孙子冲之的教育是多么正确,因材施教,看其兴趣何在,就以此作为突破口,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开拓孩子的一片蓝天,必能获得惊人的收获。

(四)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了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带着刚满4岁的欧阳修从庐陵(今江西永丰)来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以便能得到在随州的叔父的些许照顾。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只读过几天书,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养子女的重担。

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常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作一个总结,让欧阳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导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随声附和,不要随波逐流。

欧阳修稍大些,郑氏就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先是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尽管欧阳修对这些诗一知半解,但由此增强了他对读书的兴趣。

眼看欧阳修要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于是突发奇想,想用这些荻草秆做笔在地上写字,不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地上一笔一画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热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10岁的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一天,他从李家旧纸筐里,发现一本六卷本的《韩昌黎文集》,经主人允许后,他将书带回家里。打开一看,大开眼界,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阅读。宋朝初年,社会上多流行华丽浮躁、内容空洞的文风。而韩愈的文风与之完全不同。欧阳修被韩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动。他高兴地说,世上竟有这么好的文章。

尽管欧阳修年纪尚小,对韩愈的文学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这为他以后革除华而不实的文风打下了基础。正是在这种思想启迪下,一个学习韩愈、革除当时文坛上坏风气的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欧阳修20岁的时候,已是当时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亲为欧阳修的出众才学而高兴,但她希望儿子不仅文学成就出众,为人做事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和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

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然不多,却常常不留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也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孝心。自己的财物虽然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要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母亲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的脑海里。

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为自己备尝艰辛的母亲。皇祐五年,欧阳修的母亲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将母亲遗体送回故乡安葬。母亲慈祥的面容,劳碌奔波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母亲的谆谆教导激励他成就了一生的功业。为追悼母亲,他写下《先妣事略》,字里行间无不透出母子的绵绵深情。

(五)岳母教子的故事

我国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字鹏举,是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金军对其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叹。岳飞重视人民抗金的力量,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年唯一组织大规模抗金战役的统帅。

宋朝徽宗年间,河南发洪水,岳母抱着刚满三天的岳飞,坐在花缸里从河南汤阴县漂流到河南内黄县,被麒麟村王员外救起。王员外将岳飞母子收留在庄中,一住就是七年。

岳飞7岁时,与王员外之子王贵、汤员外之子汤怀、张员外之子张显一起读书。谁知三个富家子弟不但不用心读书,还终日在学堂里挥拳弄棒。虽说岳飞用功读书,也难免受些影响。一天,岳母找王员外商量,要搬到王员外的庄外住,王员外也只好答应。岳母在庄外三间草房内安顿好家务后,告诉岳飞说,搬到庄外来住,是想岳飞学些本领,将来好为国家出力。岳飞点头答应今后一定听母亲的话。第二天午饭后,岳母备了一个柴耙,一只筐篮交给岳飞,叫岳飞到山上去扒柴,岳飞好半天没动,说王员外答应送柴米来,可以不去扒柴,岳母告诉岳飞不能什么都依赖别人,一切要自立。

岳飞背起柴耙和筐篮出了门。他上了一座土山,见有七八个小孩在滚打玩耍,他们要岳飞一起玩,岳飞不肯,几个孩子跑上前推的推、扯的扯,直把岳飞弄得狼狈不堪。岳飞气不过,使劲一摔,把他们打翻在地,之后,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便跑了。岳飞见他们跑了,便跑到后山坡上扒柴草。可是后山坡上是桃树林,没有扒柴的地方。岳飞看天色不早了,丢下柴耙,爬上桃树,折起树枝来了。日暮西山的时候,岳飞才背起一筐篮柴,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到家,岳母脸一沉,生气地说:“叫你去扒柴,你却去和别家的孩童打架,惹得人家哭到屋里来了。你不去扒柴草,却去折人家的果树枝,人家就是不打你,你从树上跌下来也不好。”岳飞见母亲生气了,忙跪在地上,向母亲认错,还作了保证,今后不再打架,也不再折别人家的果树枝了。岳飞吃了饭后,就到桌前坐下,等候母亲教他读诗文。岳母拿出一些钱,叫岳飞去买些纸笔来。岳飞接过银子想了一会儿说:“把这钱省下来吧,我有纸笔。”说罢,岳飞拿了一个簸箕,到门外撮了一簸箕沙土往桌上一倒,抚平,拿着一根树枝说:“这就是纸和笔。”岳母笑了,她一边教岳飞读诗文,一边在桌上教岳飞练习写字。

转眼十六年过去,岳飞在这十六年中不但读了很多书,而且还拜师学了十八般武艺,算得上文武全才了。这天,岳飞正在屋里读书,门外忽然进来一条汉子,嚷着要见岳飞,岳飞回答自己便是。来人当即便拜岳飞。岳飞忙扶起汉子还礼,两人一叙,方知来人叫于工。两人谈得投机,结义为异姓兄弟。这时,于工拿出二百两银子交给岳飞,岳飞不收,于工说要在岳飞家住些日子学武功,银子作生活之用,岳飞听于工这么说,只好收了银子,送到后房交给岳母。当岳飞回到客厅后,于工又打开包袱,拿出一个马蹄金和几十粒宝珠,还将一件猩红战袍、一条羊脂玉玲珑袋放到桌上,再取出一封信叫岳飞接旨,岳飞听后大惊。

原来于工并非是真心实意来学习武艺的,而是义军杨幺派来诱招岳飞的。杨幺想推翻大宋,另立朝廷。当于工向岳飞说明来意后,岳飞说:“我岳飞虽没多大本领,但生在大宋,长在大宋,决心保卫大宋。兄弟,你将这些东西收了快走,再不要多言!”于工还是不死心,再三劝岳飞,岳飞坚决不肯。于工无可奈何,只好收起礼物走了。

岳母此时从内房出来,叫岳飞脱光了上身衣服,跪着,又命岳飞媳妇磨墨,岳母拿着绣针说:“娘见你不贪财,爱大宋,我高兴。”然后,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深深印在了岳飞的心中,成为他的远大抱负与理想,后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名垂千古。

(六)唐伯虎的故事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同称为“明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的唐寅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你去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当然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欢欢喜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傅的画比了比,觉得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沾沾自喜:我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

饭菜摆在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紧锁着,谁也不让进去。唐寅一进屋就四处张望,只见有四个门,却没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顺着门格子向外望去,见门外花红柳绿,山鸟飞翔,仿佛那山涧流水声都能听到。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进来,大概是怕徒弟从这里出去游山逛水,无心学画了。他正看得发呆,听到师傅说话了:“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你想到后花园痛痛快快地玩玩吗?”小唐寅顾不上满桌的饭菜,站起来就去开门,也许是走得急了,让门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个门,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个门,这回碰得更厉害了。原来这三个“门”都是沈周画在壁上的!唐寅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他转身“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

从此以后,小唐寅专心致志地跟师傅学画,再也不提出师回家的事了。

转眼三年过去了,冬日将尽。唐寅为感谢师傅的教育,亲自动手烧菜,宴请师傅。当他把烧好的鱼端上桌时,一只大狸猫从门外呼呼地跑进来,跳上桌子就想吃。唐寅急了,骂道:“大胆畜生,师傅还没品尝,哪里轮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狸猫“呼”的一声就往窗上跳,跳了一个窗户又一个窗户,就是跳不出去,最后“呜呜”地叫着从门口逃出去了。原来,那窗户是唐寅画在墙上的。师傅见了这情景,哈哈大笑起来:“唐寅呀,你已经四年没有见到你娘的面了,要过年了,快回去吧!”

同类推荐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
  •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从选文可见,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六十多年 来持续不衰而后来弥盛;成果踵出,卓见纷呈。既标示了研究者之踊跃以赴,亦 呈现出收获之迭积累新。敦煌、阳关、玉门关及丝路通流之盛,去今千年以远, 昔时故迹,或隐或没;古人亲见,今多茫然,故后人事须探求。而见仁见智,难免 歧异,是以所百颇有异同。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热门推荐
  • 神魔之哭泣的小孩

    神魔之哭泣的小孩

    他曾经是每个人都惧怕的存在啊!他站在世界的巅峰,像是俯视蝼蚁一样的看着那些卑微的人类,发出可怕的笑声。他死的时候,留着眼泪。因为他的妻子把刀刺进他的身体。他说,“朕原谅你。”......他重新来到这个世界上,寻找那个把刀刺进他身体的女人。他重新来到这个世上,背负着遗忘,和隐藏的仇恨。他傻傻的笑,好像什么都不懂。可是会有那么一天,他难过了,这个世界都要为他陪葬。那个,只存在的末日的皇。
  • 仙武逆世

    仙武逆世

    宅男林乐偶然获得一条项链,到达异界大陆,同时穿越各个武侠,仙侠世界。学神功,修仙法,悟天机,逆天成神。
  • 妖爱:苏姑娘的花园

    妖爱:苏姑娘的花园

    【免费!免费!】十岁时的苏沫很幸福,有很多人疼爱,虽然他们都是【妖精】,因此啊,苏沫养成了霸道的习惯,某次被激怒的绵羊拉着他们几个,霸气的宣布:【从今以后你们都是苏沫的人!只准喜欢我,疼爱我!】自此,他们便再也逃不出苏姑娘的花园。【十六岁的苏沫很不幸,被姐妹出卖母亲捅,留驻地狱上万年,一不小心塑造了个“重生”女配,新生却成了妖精,哦,还是失忆的妖精。当然只有被虐的份了!】【携着金手指,恢复记忆的她是复仇女帝,女配你做好染指我东西的代价了吗?】彼岸,荼靡,满天星,双生罂粟,桔梗,向日葵,薰衣草,风铃草,昙花,水仙……它们有不同的花语,那么,不知道各位读者专属于什么花呢?那么就收藏本书吧!
  • 在没有神的世界祈祷

    在没有神的世界祈祷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最终都将归于原点,在没有神是世界中会有人祈祷着什么吗,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平静地生活下去这有什么错,主角瞬的愿望在一次意外下粉碎,日常崩坏,现实是一系列意外还是无法逆转的命运,背后到底有着着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行动的理由,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任何人都没有过错。新的人开始新的故事,旧的人结束从前的羁绊。充满着超能力,未来科技,和神的奇妙世界,世界观庞大的热血科幻小说,希望大家喜欢。
  •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妃卿不嫁

    妃卿不嫁

    一直追逐在你身后,从皇子到王爷,从王爷到皇上,光阴流转,我发现,我竟从不曾懂你。你不爱我为何让我等你,你爱我又为何让我跟你的哥哥走?你不爱我为何最宠我?你爱我又为何娶了别人?
  • 北漠记

    北漠记

    人生来只是为了死去。当死去成了奢望,活着便是那般的不堪。我在这命运的牢笼中挣扎,奋力的挣扎为的只是摆脱这如同死记一般的牢笼。
  • 快穿之宿主,请接受治疗!

    快穿之宿主,请接受治疗!

    为了重生复仇,为了能再来一次,许亦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从此许亦穿到各种各样的小说世界,帮助炮灰攻略各种男主,逆袭女主。冷漠学长/病娇少年/霸道总裁/失忆杀手/末日强者/邪魅教主······许亦嘴角止不住的抽搐“······”默默拿出小刀磨啊磨。。。系统“····宿主,有病要治疗啊!”
  • 乱入那个三国名称被占怎破

    乱入那个三国名称被占怎破

    一直以为郭嘉和典韦死得太早,非常可惜,假如他们能够幸存下来,也许三国的历史会被他们改写,还有颜良、文丑、太史慈、庞统、关羽、张飞等人。如果能把这些人都弄来为自己效力,嘿嘿……于是我穿越了。
  • 笑话一箩筐

    笑话一箩筐

    《笑话一箩筐》汇集了中外几千则幽默笑话,包括家庭幽默、校园幽默、爱情幽默、军事幽默、动物幽默、交通幽默、医疗幽默、国际幽默、机智幽默、商业幽默、职业幽默、愚人幽默、讽刺幽默、生活幽默等诸多内容,集幽默性、诙谐性、生动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笑话大全,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幽默带来的魅力!笑话是一种以讽刺为主要艺术特色,具有强烈喜剧效果的小故事。它在民间文学的百花园里,像一株色艳味香的奇葩,是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人生旅途上的快乐伴侣,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