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1700000010

第10章 情绪管理:积极主动地提升自我(3)

其实,现实中总有很多不善于利用自己情感智力的人,每当消极情绪袭来,他们会马上感觉无所适从,从而导致自己的心灵被消极情绪大肆啃噬。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在看戏时与部长大人坐到了一起,不幸的是他不小心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长的大衣上,于是,他就神经质般地变得惶惶不安起来。连连向部长道歉,可是情况似乎很不妙,因为在他看来,部长对他的解释并不满意,丝毫没有原谅他的意思,结果是,这位可怜的小公务员便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一命呜呼了。

其实,如果那位小公务员可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结果就不致如此,因为部长大人有起码的风度,不会因这点小事就要了他的性命。所以说,向好一些的方面想事情,就会发现自己在消极情绪下惶恐不安的心情其实大可不必。生活中有太多根本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别人根本没有在意或早已忘却,只不过是你自己还念念不忘罢了。这是无法战胜自己的体现。

我们不必要求自己去扮演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这显然是过于苛刻的,它只会加重我们的负面情绪,从而给自己的心理造成障碍。只有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智力,才能够把事情做得近乎圆满。

摆脱焦虑的困扰

焦虑情绪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表现为由于担忧、牵挂等而产生不安。一般而言,人们所担忧的事往往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威胁,常常也没有明确对象。焦虑中的人,总处于惴惴不安中,无理由地预感将来会发生什么不祥或不幸的事情,因此往往会坐卧不宁、魂不守舍、烦躁慌乱、情绪低落,甚至容易被激怒。

正常人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都能很快地恢复正常状态,会很快地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然而,对于处境一直困难或遭受不幸事件冲击的人,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使自己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于是一直担心再发生突发或意外事件,哪怕并没有什么依据,也很可能会使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引起精神上的疾患。

30岁的李先生,是一个在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做着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太太。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李先生对从事了八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晋升的可能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太太产生摩擦。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太太,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李先生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心情仍然是非常糟,摩擦也持续不断地发生……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着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

第一步,找出病根。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好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李先生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晋升的可能又几乎为零,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样,李先生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李先生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第二步,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也许自己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李先生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李先生还有四条路可供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八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李先生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李先生离开校园已经八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游刃有余。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李先生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李先生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李先生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的新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第三步,做!我们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焦虑本身。就如李先生,开始为工作而焦虑,后来又为焦虑而焦虑,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为所能为,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这剂良药完全治愈了。

物质上的进步需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但焦虑并不应该是它的必然结果。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然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柳暗花明之后,您也许会感叹:“摆脱焦虑,原来如此简单!”

摆脱扰人的哀愁

人们在面对悲哀和忧愁时,往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第一种态度是沉溺在哀愁的情绪之中无法自拔。拥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一般性格比较内向,生活态度消极,即便是一点小小的挫折也会感觉像世界末日一样,这样一来就会作茧自缚,丧失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人会因为痛苦而无法释怀,因此,幸福是不会与他们结缘的。第二种态度与第一种态度恰恰相反,就是不沉浸于痛苦之中。拥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很快就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给自己寻找生活的乐趣。这种人一般性格外向,生活态度比较积极,他们不会轻易被苦恼征服。因此,第二种人比第一种人会活得更幸福一些。

如此看来,我们要有第二种人的心理状态,而这也是一般人的见识。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庄子看来,他并不认为只要保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一定能够得到幸福。那么,庄子获得幸福的法门又是什么呢?

乐观积极的性格的确可以让人更快地走出生活的阴影。但是,庄子认为积极乐观的态度不能使人获得真正幸福的原因在于,这种性格的人虽然快乐,但是同样没有真正“摆脱那些哀愁”。悲伤消极的人也好,乐观积极的人也罢,他们心中的哀愁都没有被真正地忘记。只不过两者相比较而言,乐观积极的人比悲伤消极的人隐藏哀愁的本领更高而已。他们只是暂时把哀愁藏在自己心灵的一隅,不会让它们轻易跑出来。然而,哀愁是无形的,就像空气一样,是藏不住的。一旦发出来,会更难以控制。所以在庄子眼里,乐观积极并不是获得幸福的真正办法。

既然庄子认为即便是性格外向的人也没有忘记哀愁,那么,很显然,他认为人要想得到幸福,就必须摆脱哀愁。在《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庄子的妻子去世后,他的好朋友惠施去吊丧,但是,他却看见庄子正蹲在地上,手中拿着一个盆子,一边拍打还一边大声歌唱,看起来十分开心。见到此景,惠施很不理解,就问庄子说:“你妻子死了,你不悲伤,反而在这里歌唱,你不感觉自己很过分吗?”听到好友的责怪,庄子说:“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也的确是很悲痛的。不过,后来我想了想,我妻子的生命原本是没有的,甚至连身体和气息都是不存在的。最初的时候,我妻子的生命是在一片杂乱荒芜之中形成的,而现在这个生命突然又回到了天地间那片杂乱荒芜之中,这是很顺乎自然的!我妻子重新回到了天地之间去居住,我却在这里号啕大哭,那才是不明事理呢。因此,我才在这里放声高歌,这是在庆祝我妻子回归天地呀!”

所以,庄子所说的摆脱哀愁的方法就是:把那些哀愁之事看成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就不会为此而难过了。这就好比小孩子看见外面下雨就会不高兴,因为雨会阻碍他们出去玩,但是大人看见下雨就不会像小孩子一样不高兴,因为大人们懂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雨后肯定会天晴。正是因为大人把天气变化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是就不再纠缠一时的晴雨,这样就不会因下雨带来的麻烦而自寻烦恼。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庄子的鼓盆而歌似乎是不合情理的。其实,庄子只不过是在告诉大家,不要让哀愁成为我们的负累,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学会摆脱哀愁。

一个人要想从哀愁中走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的就是理解这些哀愁产生的根源。只要明白了自己内心中的哀愁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跟它较劲是纠缠不清的,就没有必要去理论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很快地忘却哀愁。

走出无止境的担心

人生无常,令人焦虑、恐慌。面对时刻都在变幻的环境,许多人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担心了,而这种无止境的担心会慢慢把自己逼到死角。

有一位曾经乐天知命的母亲得了焦虑症,她的女儿说母亲现在变得非常神经质,总是一会儿担心这个一会儿又担心那个。她举了三个例子:

有一天,妈妈独自一人开车去买东西,她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到百货公司去采购。等她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出来,走到停车场的时候,见到几位警察等在她的车子旁边。她慌了,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慌乱之下,脑袋竟然一片空白,愣了好半天,才想起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儿。

“我是妈妈啊!现在在××百货公司的停车场,你赶快来!有好多警察围住了我的车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赶快来啊!”妈妈焦急地对着电话喊。

女儿正在开会,听到妈妈的声音已经变得颤抖,立刻对所有开会的同事道了歉,向总经理请了半天假,朝着不远的百货公司停车场飞奔而去。当女儿赶到的时候,发现妈妈脸色发白,神情紧张。

女儿陪妈妈走到自己的车子旁边,气喘吁吁地问那几位警察:

“警察先生,发生了什么事吗?”

几位警察愣了一下,其中一位说:“会发生什么事?警察也得有个地方站一站啊!”

第二次发生在家里。女儿刚生了一个小孩,父母都非常开心,每天乐呵呵地含饴弄孙。

不满周岁的小孩子手指甲特别薄,就像刀片一样,把外公的脸上抓得伤痕累累。

“天哪!你的脸怎么给抓成了这样!”母亲看到自己丈夫的脸叫了起来。

“那有什么办法!我要出门了。”父亲轻描淡写地说。

可是母亲可没有因此罢休,她把外孙女抱过来贴在丈夫脸上说:“快,咬外公!”

外孙女刚长了几颗牙,恰是见了什么东西都咬的时候,一张口,就在外公脸上咬了个齿痕。

丈夫不明所以,问妻子这是做什么,妻子理直气壮地答道:“哼!我可不能让人以为我欺负你,坏了我的名声!如果有人问,你就让他看看这个小牙痕。”

还有一次,母亲感染了流行性感冒住院,她躺在病床上沮丧地对家人说:“我……我可能不行了!”

原来母亲发现医生在自己的病历上画了一个惊叹号,她认为自己肯定是得了绝症。女儿无奈只好去找来护士,当着母亲的面问她:“护士小姐,我妈说,她看到医生在病历表上画了个大惊叹号?”

护士回答:“是啊!那是指要打点滴,怎么啦?”

这位母亲从乐天知命变成无时无刻不在焦虑、恐慌,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烦恼。人生的“无常”有些来自环境的变化,有些来自本身疏于管理。凡是我们事先预料不到的都称做变量,凡是由平顺突然走逆的都是无常。

人生无常、时起变量,所以引起我们焦虑、恐慌。这点在医院里就可看得出来,世界各地高血压、心脏病、胃病、心理疾病等病患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些病症多半都和自身的情绪、压力相关。也许你也像这些人一样,或多或少有这方面的问题,那么现在你需要了解治病要治疗它的根源,它的根源就是“头脑”。

焦虑、恐慌的天敌是你的自信,一旦你懂得怎么思考,你就有了自信,这个时候你就能够掌控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完全交给命运。就像下面故事中的松鼠夫妇:

“睡觉吧,别再想了,明天还是一样能过去的。”松鼠妻子劝慰丈夫说。松鼠丈夫辗转反侧,一直没有入睡。

“你说,我能不急吗?”松鼠丈夫满面愁容,“为了办我们的坚果加工厂,我向邻居松鼠苦苦相求,好不容易才借了一笔钱,眼看明天就要还钱了。可是,我们的加工食品还没有出厂呢,我拿什么还啊!那个邻居爱钱如命,催得比什么都紧,明天可怎么过啊?”说完又叹了一口气。

松鼠妻子说:“睡吧,到了明天自然会有办法的。”

“可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丈夫抱着头闷声闷气地说。

松鼠妻子忍无可忍,她跳出树洞,对着邻居高喊:“我丈夫明天可是没有钱还你们的!”

她又回到床上,对丈夫说:“我想现在是他们睡不着了!”

不一会儿,松鼠丈夫就睡着了。

同类推荐
  • 糊涂经

    糊涂经

    《糊涂经》为郑板桥将人生与修养、处世与社交精华集于一体的著作。本书精选原书精采片断,内容包括:难得是糊涂、装糊涂策略、糊涂进与退、名利如浮云、一笑泯恩仇等。每篇都包括原典、释义、阐述和谈古论今。
  •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大全集

    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大全集

    以社交与口才为基点,把说话、办事、做人的技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旨在传授人们如在社会交往,在职场暗战与商场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不被外界环境左右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境界和尺度,可以不断地激发你的志气和潜能。说话、做人、做事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本书立足于现实,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既有幽默风趣的历史典故,又没有丝毫拘泥于世俗生活的痕迹。文中的语言平实、优美,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学会方法,学会策略,学会变通。在复杂变化的社会中,让你懂得如何灵活地应对各种人情世故。同时,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说漂亮话,办漂亮事,做漂亮人的本领。
  • 阿德勒的智慧

    阿德勒的智慧

    阿尔费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和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人们称作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理想的激励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理想的激励

    本生动介绍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意义的成功人士关于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以供典范。
  •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有一种心态叫开放

    天光之下,鸢飞鱼跃,青山妩媚,粉蝶翩跹,是何等美好的景色,但这总要打开窗子才能看得见,而清凉新鲜的空气也总要打开窗子才能流泻而入,把熏人的碳酸气赶走。打开窗子让封闭的空间开放,就是心地开朗,与人为善,汲取新知,创造希望,使自己的精神常新,生命力源源不竭。正如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曾说:“凡系统,开放则生,封闭则死。人亦如此。”本书契合开放的时代,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人生价值观讨论,倡导开放式人生。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要成就精彩人生就必须善于变化,不能因循守旧。我们应紧跟时代节拍,顺应时势,以变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寻找出路,不然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热门推荐
  • 无道天殇

    无道天殇

    混沌无极,道法三千,奈何天生无道之体;天地武道,群雄并起,可笑天下与我为敌如果我为天意之人,为何上天百般阻挠天若拦我,毁天何妨;地欲阻我,灭地便是。天道无情,无道天殇.
  • 天规

    天规

    原本太平的宇宙,却被我们所信仰的神无情绞杀,那所谓的天道何在?谁还能救救我们?难道我们真是蝼蚁?不!我不服!我不明白!我一定要问问那些神那个天,如果不然我定杀神灭天。
  • 相思几却

    相思几却

    有些人一旦遇见,只一眼,便万年。她是机灵可爱的骆府大小姐,却偏偏爱上了冷情孤傲的苏世子。要怎样才能走进你的心呢?青梅竹马够不够。她满怀勇气决定攻陷他,却突然发现已是举步维艰,身陷囹圄。惨招毁容,她已是千穿百孔,这样的我拿什么去喜欢你。他却是一把揽住她: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相思。且看她,细挽三千青丝,颜倾繁华。且看他,兴兵千里讨伐,血染天下。没有了你,我不知这千里山河还有什么用。
  • 中国式面子学

    中国式面子学

    鲁迅的杂文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前来奔丧的人,因为没有得到亲人的待遇(戴白孝)而怀恨在心,认为太没面子,便召集了一些人,大闹了一场。结果本来是办丧事的灵堂,却变成了血肉横飞的战场。这件事被媒体挖出来后,在当地轰动一时。在中国人看来,面子是一个尤为珍贵的东西,伤什么也不能伤了面子。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面子是咱中国人的宝贝,几乎主宰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维持与处理,社会生活,要靠面子来决定与操作。
  • 绝症后记录

    绝症后记录

    一个内向的小孩,再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
  • 聚梦焦合点

    聚梦焦合点

    我与这个青春不知是否有缘。但我的人生如同旅行,在漫无目的寻找着旅行的终点方向。当我开始了,踏入了。我便开始与青春挥手,在最后和它告别。问。青春开始了吗?
  • EXO我在霓虹下等你

    EXO我在霓虹下等你

    这是我继《EXO爱真的需要勇气》之后的第二本书。希望大家喜欢多多支持!那天天气很好,初七拿着手里的手机现在灯塔下等着那个日思夜想的少年,等了好久好久直到太阳落山,灯塔在傍晚准时亮起了彩灯。美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却也舍不得移开脚步。“鹿晗,你说过会来的,我在霓虹下等你。”
  • 成功从了解自己开始

    成功从了解自己开始

    黄悌明,1984年生,浙江省义乌人.欲望成功学的创始人。作者2007年大学毕业之后,从事过设计,销售,外贸,电子商务等多种行业的工作,由于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喜欢思考问题的个性,作者一直想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成功的方法。经过长期对成功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思考与研究,作者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大量相关的知识与灵感,并对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最终创立了一套独特而较为完整的成功学体系.
  •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回眸技术进步的辉煌(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天之泣血

    天之泣血

    一个受到天地排斥,被邪神利用作为附身的少年能否逆天改命,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PS(新人新书,请大家多多支持,会保证不太监的。作品中有些漏洞与缺点,请多多包涵。可以在书评区提意见,也可加我qq2045088211直接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