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和消费是人们的收入的两种主要用途,而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消费得越多,那么他储蓄就会越少;消费得越少,储蓄就会越多。而人们的消费量决定了需求量,从而也就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多少。
因此,个人储蓄与国民收入成反比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反而增加。也就是说,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导致社会总收入的减少,从而使得国民收入减少,导致社会经济萧条;反之,则能够促进社会繁荣。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
个人的节俭能够增加储蓄、积累个人财富,对个人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国民个人的节俭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是件坏事。
节俭减少了商品市场上的需求量,这样厂家就不得不削减产量,解雇工人,而个人的收入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减少,储蓄也自然会减少。
可见,从长期来看,储蓄对于个人致富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的。而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经济尚有潜在产出能力的时候,只有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尽可能多地消费,整个社会经济才能走出萧条,才能迈向更加充分就业、经济繁荣的阶段,而个人也才具有更大的致富空间。
此外,凯恩斯还指出,需求增加所带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加一定大于原来需求的增加。
也就是说,如果需求增加了1亿元,那么,由于各种商品之间所具有的互补性,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相关性,它所带来的GDP 的增幅一定大于1亿元。比如,有人花1亿元购买了一栋豪华别墅,使得GDP 增加了1亿元。
然而,一方面,别墅需要装修,需要置办各种家居用品,还需要购买汽车,而购买汽车又需要消费汽油、办理保险等,这样又增加了支出。另一方面,用于买别墅的l 亿元带动了建筑、装修等行业,使得这些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他们的消费量自然就有所增加。再则,建筑、装修行业的发展还会带动起钢材、水泥、机械等行业的发展。这样一轮一轮带动之下,由1亿元买别墅所带来的整个社会经济GDP 的增加就远远超过了够买别墅的1亿元。
很明显,消费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乘数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整体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所有的个人:无论是股东、高层管理人士,还是管理和技术人员等这些中等收入者,还是靠劳力生活的低收入的工人都有所受益。
当然,这并不是说,节俭有罪、消费有理。任何的定论都是有其前提的。
时下,都市出现了一群独特的群体——月光族,他们有着不菲的薪水,但是却几乎没有存款,他们把每个月的薪水都用于购买服饰、化妆品,去餐馆、酒吧消费,去旅游等,月底就开始掰着手指过日子,等待下个月发薪日子的到来。
这些人都抱着“钱就是用来花的”心态,周期性地经历着从富有到赤贫的过程。
这种消费是一种时尚,同时也是一种盲目,因为存款几乎为零的状况会在万一碰上需要用钱的急事时使他们迅速陷入困境,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因此这样的困境更多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节俭就是值得提倡的。
再比如中国现在仍有一部分人还在贫困边缘挣扎,倘若平时不节俭,怎么有能力供养孩子读书?又怎么有能力应对意想不到的疾病?由此可见,对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迫切需要积累资金(资本),这样就要大力提倡节俭,鼓励储蓄,通过降低利率而增加厂商对资金的需求,总支出不一定会下降。
另外,要解决“节俭悖论”,关键是要让那些闲置的储蓄资金流动起来,比如用来投资,以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
总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明白,节俭与消费并不冲突,该节俭时一定不能盲目消费,该消费时也不可一味节俭。
正所谓:“会花钱才会挣钱。”“财富是靠挣的,而不是靠省的。”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消费,以避免陷入节俭悖论的怪圈。
人民币升值:货币升值是把双刃剑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始终保持升值态势。2008年4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首次低于7。从此,人民币升值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问题,老百姓也开始参与到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热议中来。
对于人民币的升值,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好事,人民币升值了,老百姓手中的钱值钱了,那么出国旅游、买美国汽车、瑞士表等原装进口产品,花的钱就少了,而国内企业到国外吞并企业的成本也降低了,怎么看,人民币升值都是一件好事。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是坏事,美国不是傻瓜,如果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利而对美国无利,它怎么会花大力气迫使人民币升值呢?
那么,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其实,从当初日元相对美元的升值之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来。
1985年,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的会议中,美、英、法、前联邦德国联手迫使日本签下了著名的《广场协议》,使得美元兑日元从1美元兑250日元在3个月之内快速下降到1美元兑200日元,其跌幅达到20%之多。到1987年,日元升值达到最高时,1美元只能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日元竟然升值了一倍之多。
许多日本人以为自己因此而变成了富翁,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同时,日本的经济也因此而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以致20年后仍然没有缓过劲来!
由此可以推出,人民币升值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中,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富人来说,以前8.5元人民币换1美元,现在不到7元人民币就能换到1美元了,因此,出国旅游、到国外购置产业都更加廉价了。然而,对于那些依靠有限的工资生活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弊大于利。
第一,在国内,商品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降价,一瓶矿泉水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从1.5元变为1元,相反由于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反而使得物价上涨,这方面房价就是很好的事实证明。
第二,人民币升值会使得中国的就业机会大幅减少,人民币升值,使得到中国办厂的外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他们无法再享受到低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样他们就会撤资,去寻找更低廉的劳动力,而他们的撤资势必会导致中国就业机会的减少。
第三,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产品的出口,人民币升值了,原来1美元能够从中国买到8元人民币的物品,而现在却只能买到7元人民币的物品,也就是说,中国的物品变贵了,那么,外国人自然就不愿意再买了,这样就使得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下降了,出口量肯定也就减少了,而国内主要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也就更加困难了。
总体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中国到底是利是弊,关键还是看如何升、升到什么程度,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途径正常、升得恰到好处,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有利;如果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不正常、升得程度不当,对我国有害。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作为老百姓,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大势呢?具体地说,普通大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调整储蓄结构。增加人民币的储蓄量,减少美元的储蓄量。目前,人民币、日元、韩元和新元是亚洲的四大流通货币,而人民币更是亚洲的主体流通货币,它占40%以上的流通量,同时,也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2.调整投资结构。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依靠储蓄来保值和增值财富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人民币置办诸如山林、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通过实物保值来减小储蓄保值的风险。
3.调整消费结构。人民币升值以后,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能力会大大增强,因此,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多消费进口产品,进行境外购物消费也是不错的方法。
负利率:存钱就是赔钱
所谓负利率是指银行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后为负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存进银行的钱往往会无声无息地蒸发掉。
当人们把钱存入银行,银行都会给出一些利息作为回报,但是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等到你把存款取出来的时候它能购买的东西往往要比你存进银行之前能购买的东西要少,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银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负利率。
一般来说,人们将钱存进银行,那么存款的实际收益等于利率(明赚)减去通货膨胀率(暗亏)。
比如,2008年上半年,整存整取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78%,而2008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7.9%。那么,如果你将10000元存入银行,等到存款到期后,你可以获得[(10000×3.78%)-(10000×3.78%)×5%]元,即359.1元;而你所存的10000元贬值额为10000×7.9%元,即790元。这样,实际收益=359.1-790=-430.9元,也就是说,你选择存钱,却反而损失了430.9元。
负利率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由于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能力下降。即使银行给出了一定的利息,但这并不足以抵消掉物价上涨所带来的财产损失。简单地说,就是存在银行里的钱悄悄地缩水了。
在现实中,无论是理论推断还是现实感受都将负利率课题摆在了大众的面前,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储蓄情结”,即使存钱即意味着财产缩水,中国老百姓仍在“坚守”储蓄阵地。银行储蓄一向被认为是人们理财最保险、最稳健的工具,但也必须看到储蓄的劣势,从长期来看,储蓄的收益率难以战胜通货膨胀,会导致财富的蒸发,尤其是在经济陷入危机时,高度通货膨胀会使负利率更加剧烈。
随着负利率时代的来临,传统地将钱放在银行里的理财方式已经不合时宜。那么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应该怎样才能抵御负利率带来的不利影响呢?
1.将财产实物化。由于负利率的出现,像现金、银行存款、债券等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富的实际价值往往都会降低;而诸如房产、贵金属、珠宝、艺术品等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财富不但不会因通货膨胀而贬值,反而会获得价格的快速上升。
因此,采用将现金变为实物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有效抵御负利率带来的财富蒸发。
2.投资。进行投资,比如投资基金、股票、合伙做生意等,能够使有限的财富参与到经济循环中去,从而化死钱为活钱,有效抵御负利率的不利影响。
当然,在投资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理性的头脑,不能只看到利益,同时还要看到风险,逐利的同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
3.开源节流,做好规划。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如何将每一分收入都用在该用的地方显得尤为重要。每月收入多少、开支多少、节余多少等,哪些开支是必要的、哪些开支是次要的、哪些开支是可缓的、哪些开支是可以裁减掉的,对于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4.做好家庭风险管理。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都难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于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家庭亦如此。因此,我们要将家庭的年收入进行财务分配,将其中一部分资金作为应对种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开支。
家庭风险管理中最常见的形式是保险,买保险可谓是未雨绸缪,其保障功能可以使人自身和已有财产得到充分保护。一旦家庭因发生某种事故而陷入资产入不敷出的窘境,保险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它可以缓解意外收支失衡对家庭的冲击力。尽管没有人愿意发生意外,但是却又没有人能够保证不会发生意外,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该买的保险一定要买,不可为了省钱而将其忽视。
总之,负利率的时代一旦来临,就要想办法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拓宽理财思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让“钱生钱”才是聪明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