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34100000006

第6章 忽视精确

外国人初来中国,对当地人的第一印象是:长得一个模样,面孔像是从一个模子里浇铸出来的,身上穿的也总是蓝布衣衫。眼睛的“神情”是呆板的,目光的焦点好似永远只“盯住一个地方”,连头上长长的辫子,也好似一个豆荚里的两粒豆子,一模一样,没有区别。但是,毋需太多的经历,即使是一个最不善于观察的旅行者,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中国人,都会认识到,断定中国人呆板雷同,这样的结论是不确切的。不管两个地方相距有多近,讲话的口音中会有种难以解释的细微差别。这种差异日积月累,最后形成一种新的方言。许多人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在中国,尽管书面语言是一样的,但各地的人讲出的话却大不相同。我们也经常被人提醒,各地的风俗也存在着差异,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样的情况到处都是。在西方,度量衡的统一是生活方便的保障;而在中国,度量衡的不统一,却是很普遍的事情。

令西方人烦恼的双重标准,中国人却能从中获得乐趣。两种货币、两种衡器、两种尺度,中国人认为很自然,根本不值得去抱怨。曾经有人去问一个卖肉饼的人,问他每天能做多少张肉饼;他却回答说要用“一百斤面粉”。至于这些面粉到底能做成多少肉饼,委婉地留给提问者自己去研究估算了。类似的情况还有,有人去问一个农民,他的一头牛有多重,他先说了一个重量,好像感觉太轻了,于是解释说,忘了算上骨头的分量!有人问一个仆人的身高,但他报出的那个数字明显与他本人不符,再问他,他才承认没算上肩膀以上的部分。因为这个仆人当过兵,负重时肩膀的高度才是重要的。中国士兵除了脑袋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都要派上各种用场的,因此常常忽略了脑袋的存在。还有一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个乡下人说他的家“离城九十里地”,仔细追问之下,他才同意减去一半,原来他算的是来回路程,他最后承认实际距离只有“单程四十五里”!

在中国,最为突出的不统一,是铜钱的计算,而铜钱是这个帝国唯一流通的货币。在任何地方,这个计算的标准都是十进位制,因而这是最简便的计算方法。但在中国,如果一个人不特意问一下,谁也不敢肯定一串钱就是一百个铜钱。我们不必去各个省的很多地方,就足以发现,一串钱有各种各样的数量,没有一个标准,也无从解释。从理论上的一百个到九十九、九十八、九十六、八十三(山西省),甚至一直到三十三个(直隶省东部),可能在其他地方还会更少。银两买卖的情况,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任何两个地方的“两”是一样的,除非巧合。即使在同省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两”。外国人因此极端困惑,这样没有清晰准则的买卖,大多数人都会有所损失,除非你是专门与银子打交道的“钱商”。这也给所有诚实的人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损失,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老实巴交的百姓。混乱的货币制度中隐藏的动机是明显的,但我们现在在此只谈事实。

所有的度量标准都这样混乱。例如斗,也是一个地方与一个地方大不相同。政府利用这种混乱的标准在征收谷物时横征暴敛,如果不是中国这样平和的民族,能长期忍受这样的压榨和剥削,为此早就会引发一场政治动乱。世界上都是一品脱等于一品脱,一磅等于一磅,到了中国就完全不是这样了,一“品脱”不再是一品脱,一“磅”也不等于一磅。每一种变换都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还得到十分普遍的实践。比如在盐的官府专营上,就定出一些霸道的度量标准,比如十二两为一斤。通常买盐的人付十六两的钱,却只拿到十二两盐。这样做不仅是公开的,而且所有的盐商都这样做,因此也就无所谓欺骗了。如果有人提到这个问题,商家们也将其解释为是买盐卖盐的“老习惯”。土地面积的丈量也存在这样的不精确。一些地方所谓的一亩地,其实只有另一个地方的半亩那么大。那些恰巧住在两个地方的交界上的人,就只好准备两套丈量工具,以应对两种不同标准的亩。

到中国旅行的人,往往不等弄清当地的“斤”是多少时,就去判断每斤粮食或棉花的价钱,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同样,人们统计粮食的亩产值时,也时常忽略亩并非固定不变这样一个致命的事实。而那些表达距离远近的词也普遍不大相同,这一点,任何一个到中国旅行的人都深有感触。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旅行时,如果以“里”为计程单位,就要懂得“里程数”的计算方式可不平常!我们并不否认这种计算方式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还是要否定这种算法的不精确、不一致。有一个为我们所熟知的普遍现象:一离开这个帝国的皇家大道,通常“里程数”就“掺水”了。是的,你如果走在大道上,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在乡村土路上就只能走一百里,而在山路上就只能走约八十里。因此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计算“里程数”的方法依据的不是两地之间的绝对距离,而是行走的困难程度。这样一来,距离山顶的距离被说成是“九十里”,实际距离还不到这个长度的一半,中国人坚持这个“里程数”,依据是爬上山顶与在平地上走九十里所费的力气相等。另外,有个奇特的事情,在对于直线距离的测量上。换句话说,A到B的距离不一定就等于B到A的距离。欧几里得的基本定理“等量之间彼此相等”,这个真理在中国却行不通。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一条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干道,从北到南全长是一百八十三里,但从南到北数起却是一百九十里,更奇怪的是,不管你在这条路来回多少趟,也不管你怎样反复仔细地记下里程并计算结果,每次情况竟然都是这样。

还有一个事情堪称异曲同工,在中国,“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道理也是不正确的。在河上航行更是如此。询问船夫得知前面还有四十里路,但在细心分析之后,却发现这个四十里竟是由两个十八里组成的。询问缘由,令人十分“无语”,船夫的说法是:“四个九等于四十,是不是?”同样,“三个十八”就成了六十,大体上都是这样。我们还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官方邮差没有按规定时间将信送到,他辩解说这个六十里实在是太长了。这人的上司因此就命人重新测量一遍,结果发现实际距离是八十三,从此以后这条路就按八十三里来计算了。

坐落在一个城市周围一至六里之间不等的几个小村庄,人们却都统称为“三里屯”。我们还会经常注意到,一段约为一里长的路,如果路两旁盖有房子,那么这段路就被说成了五里,村里人还信誓旦旦地说就是五里。

这样的情形下,你就不必对中国人连度量标准都可以各自设定感到奇怪了。做秤的人在大街上到处都是,可以根据每位顾客的要求来“量身定做”,在秤杆上刻上表示刻度的点(称为“星”)。他的每个主顾都至少有两种秤,一种用于买进,一种用于卖出。一杆做好的秤,若是刻好的旧秤,是没有人愿意买的,因为杆上刻星的标准一直在变,需要根据每位顾客的要求当场刻定。

在年龄方面,这一原则也被普遍实践,中国人的特性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通过一个人出生那年的“属相”,能推知一个人的大致年龄,这种做法非常普遍。一个老人“七八十岁”了,但他去年才刚满七十。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在中国刚过七十,就算是八十岁了。如果你想知道这个人的确切年龄,你就必须考虑到“宽泛的岁数”。即使一位中国人想讲明他的岁数,他所说的那个年龄也常常是下一个春节之后的年龄(称为虚岁——译者注)——所有中国人的岁数都从下一年的新春开始推算。用“十”来算年龄的习惯在人们脑海中已是根深蒂固,因此总会出现模糊不准。许多人用“一二十岁”、“几十岁”,或是“好几十岁”来回答年龄,你很难在中国找出一个能确切地说明他年龄的人。同样的模糊还扩展到“好几百”、“好几千”这样的表述中。“无数”实际上成了中国人计数的极限。确实,中国人对精确表达数字的方式,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有个熟人告诉我,有两个人花了“二百吊钱”去看戏,之后他又补充说:“是一百七十三吊,不过与二百吊也差不多,不是吗?”

一位绅士及其夫人在中国生活了几年之后要回到原来的国家了,临走前,他们的中国朋友送来两幅漂亮的卷轴,不是送给他们,而是要送给他们各自尚还健在的母亲,而这两位母亲正好年岁相同。第一幅卷轴上写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一边还用小字写了一段说明,说明获赠这幅卷轴的老太太已经“七十高寿”。第二幅卷轴也是类似的赞美词句。但边上的小字却写到这位老太太是“六十华诞”。这对夫妇对这两幅卷轴大加赞美之后,其中一位代母亲受赠的人小心翼翼地询问那位馈赠人,他们明知道两位母亲相同岁数,却为何一个写七十,另一个却写六十。结果回答出人意料:如果两份卷轴都写上同样的“七十”,会显得作者实在是缺乏创造力!

中国人重视祖籍的社会传统根深蒂固,但对我们讲求精确的人来说,常常是致命的。一个人为打官司之事来询问我,他“住”在某个小乡村里,但在他的叙述中明显感到他其实是住在城郊。一番询问下,他才承认他现在的确已经不住在那个小乡村了,在进一步具体的交谈之后,才得知实际上他的家族十九代前就从那个小乡村搬离了!“难道你从来就没有认为自己是城里人吗?”我问他。“对。”他坚定地回答,“我们是住在城里,但根可是扎在村子里!”

还有一个人指着他们村子里的那座古庙,得意地宣称:“这是我造的!”但是在我仔细考察之后,发现这座古庙建于三百多年前的明朝,那时的“我”,只怕还在混沌世界中吧。

对于那些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首先碰到的障碍,就是要从一大堆界限模糊的近义词中,寻找到一个精准体现此物“特性”的词语。中国人的整体思维系统是以一系列的假设为基础的,而这些假设与我们所习惯的不同。对中国人而言,西方人凡事刨根问底的强烈渴望,是难以理解的。一般中国人都不知道自己住的村庄里有多少户人家,事实上他也不想知道。“怎么会有人想知道这个数字?”这件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他们也许会回答是“几百”、“好几百”,或者“很多”,然而却从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当然将来也不会有。

中国人在使用数字方面是缺乏精确的。这一点,也同样明显地表现在文字的书写和印刷上。在中国,我想是很难找到一本完全没有错别字的廉价书。有时,一个字的错误使用会造成更多的歧义,也表明这种错误并非是想偷工减料省点力气才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常用字的使用上,这样的粗心大意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个字常常会被写成另一个与之发音相同的字。这种错误,一来是由于教育的缺失,二来也同样可以归咎于不仔细的作风。

忽视精确的现象,在人们写在书信上的称谓方面最明显。一封寻常的中国家书总是用大大的黑字这样醒目地写着:“父亲大人亲启”、“慈母大人亲启”、“叔公大人启”等等,却总不提及这位“大人”的大名。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这样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居然对自己的名字不甚在意,真是让人觉得惊奇。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人们的名字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是另一个。有人曾告诉我们,他对你叫他任何一个名字都不会在意。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每个人都会有几个不同的名字:除了他的姓、他的号之外,还有一个只用于科举考试的。十分奇怪。因此,外国人常把某一个中国人当做是两三个也就不足为奇了。村庄的名称也是不大确定的,有时会有两三种全然不同的称呼,而且同样都是“正确”的。如果发现其中一个名称是另一个名字的误用,那么就一起轮换着用;或者一个用做官方称呼,一个用于日常交谈;或者把误用的那个当做形容词,与原来的名称共同够成一个复合的名字。

中国人不幸缺少一种教育,而此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学习化学分子式而获得的,在化学分子式中特别需要绝对精确。中国第一代化学家误将诸如“不足二十个结晶体”与“几十个结晶体”之类的数据混淆,结果导致了许多未曾料想的祸端。事实上,中国人是有能力把一切事物做到精确的,正如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一样,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巨大耐心,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目前这个民族的状况,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讲求精确这种素质的,他们大概还不明白什么是精确。如果这个判断正确,下面两点推断也应该是有道理的。

第一,我们在研究中国的历史记录时,要考虑到这一民族特性。有关于中国的未经检验的统计数据,很容易误导我们。

第二,我们要小心谨慎地对待中国的“人口调查”。整体不会大于各部分之和,但中国的统计结果却与之正相反。当我们对中国人“人口调查”的各方面仔细考察之后,我们随时都可以说,“这是案子中最终的一个谜。”这是一位干练的苏格兰人对美国最高法院的评语,他强烈地意识到,美国法律中存在“了不起的不确定性”,然后说出了上述这番话。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

    《中国传统道德撷英》将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文明素养要求、当代道德要求和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将道德理论教育与道德实践有机结合,使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适合“三中”学生需求的德育之路。多年来,中国传统道德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全校每个学生都接受着系统的中国传统道德的熏陶。不少学生反映,每节课中能记住一两句有关道德的名言,一辈子受用不尽!这些年来,三中学子中涌现出不少好人好事,三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这与道德教育,与重视德育是密不可分的。
热门推荐
  • 狂傲自恋决

    狂傲自恋决

    狂,傲,自恋,是生存下去的根本。万古修为,只为伊人一瞥;生生一世相思,万古空留觅处。
  • 网游之机关魔法师传奇

    网游之机关魔法师传奇

    皇者一怒,流血漂橹;士者一怒,血溅五步;红颜一怒,山河破舞;可一个生于法制时代最平凡的人,应该怎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呢。无法快意恩仇,无法权弄天下,那就用其他的方式去爆发吧!让他们感受这无边的怒火!
  • 繁花境语之千年

    繁花境语之千年

    一束蒹葭苍苍的守侯,一盏甘洒墨清的凝视,涉过浮光掠影般的记忆,苍茫中惊起朵朵涟漪。一场爱恨的交织缠绵,两个皇朝的兴衰荣枯。千年空候,晓月遗情,谁在无尽的黑夜中匍匐前行,却依旧等不到与之灰飞烟灭的重逢。历史在风沙的洗礼中面目全非,再相遇,已是红尘路远,相忘江湖。谁的指间划过千年的时光,谁在反反复复中追问可曾遗忘了我,等你用尽了我所有的哀伤,而你眼中却有我所不懂的凄凉。一梦春秋,千年怅惘,繁华落尽,有梦无痕。“沧寒,你究竟在哪里?”他等她千年,只为圆那个与她一世长安,相携白首的梦。执念,一旦入骨,挖也挖不掉。“这一生,我从来没有怨恨过谁,你可以心安了。”相逢已是路人,浮生何须强求。
  •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花开浪漫的华年·夏

    作品以诗一样的笔触,记录、描写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农村涌向城市的漂泊人群中,一个大学毕业的知识人员的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抒写着其身上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美丽诗性与浪漫情怀。
  • 异世之无上帝朝

    异世之无上帝朝

    一块九龙玉佩,一场意外。让情场失意,事业低迷的李问天穿越到地元大陆的一个小国王子身上。地元大陆小国遍布,大国林立,十六王朝称雄,四大皇朝争霸,更有门派领风骚!经历过一个世界的人情冷暖的李问天,会如何打开已经封闭的心门!打破地元大陆万年前的封印,在玄元星上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无上帝朝,成为至尊大帝!
  • 大神魔

    大神魔

    修行一途,弯弯且漫长,原本以为得到大能者的传承,从此就可以一飞冲天,却没想到怨陷入到无止尽的绉争中,人兽无品,苍天无眼,妖兽横行,佳人作伴,品尽世间万态。
  • 混沌来临

    混沌来临

    “风冥消逝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行走在黑夜中,这是他永远无法改变的宿命!”传承了千万年的混沌火一道,突然发生转变,新一任混沌火魔断桥,突破重重磨难,本以为改变了自己命运的魔王断桥,到最后却发现自己从一开始就成了别人的棋子。
  • 花千骨之尊神情缘画

    花千骨之尊神情缘画

    “白子画,重来一次为何我还会爱上你,爱上这个冷漠无情的你。”泪水夺眶而出抱着那个小小的一团:“乖,娘亲,娘亲一定会救活你是。”——“神女,既然你不在爱他,是否可以成全你我?”姬玄当着众神的面当众向她求婚…………。一世一韶光,一世一倾心,一倾一颗心,一倾一岁月……。
  • 重生之为爱而篮球

    重生之为爱而篮球

    为爱殉情,没想到灵魂却意外的回到了四岁时自己的身体。为了他的篮球,为了他的爱,他将如何选择,他能否找回那遗失的爱情,敬请关注《重生之为爱而篮球》。
  • 无限之最佳配角

    无限之最佳配角

    一直给各种高富帅甘当绿叶的普通宅男李叶被召唤到了主神空间中随即李叶便发现——就算自己到了电影中也只是个配角!“老子不想当配角啊!”在李叶对天狂吼之后就开始了自己配角逆袭之路从一手安排安迪从肖申克出狱,到上演现场版肖申克暴力逃狱。带上杰克船长的帽子在宁静的加勒比海岸吹着海风,打着降龙十八掌。一把抓过柯布的陀螺,然后猛摇他肩膀:“醒一醒,你老婆叫你回家吃饭!”站在绿巨人的肩膀上,指挥绿巨人朝钢铁侠出拳。看李叶如何从一个小小的配角一路走向主角,带上主角光环,拿起主角之剑,一切的一切只为真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