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46100000006

第6章 除弊图强的大改革(3)

其次,加强了勘合的管理和驿传稽查,以防止假冒、转借勘合。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创制了内外勘合、大小勘合、勘合长单等办法。内外勘合,就是将京城与外省的勘合有所区别,然后加以对换的办法。大小勘合,则是用来区分出使的官员和杂职末流小吏的办法。凡是持大勘合的官员,驿站应供给粮夫马车船,而小勘合持有者驿站只提供人夫和粮食。对于使用大勘合的官员,为了防止他们过额索取,在大勘合以外又设有长单。长单专门用来填写沿途驿站供应的数字,这些数字由驿丞、出使官员共同填写,并且要有所过州县衙门的印章。

第三,严格限制过往官员额外索取驿站支应,并警告地方官员不许阿谀奉承以取悦上司。新的驿传条例规定:虽是公差人员,如果使用的轿、夫、马等超过规定数字,不管是什么衙门,都不应支付。有违犯者的官员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进京朝见,也不许带额外随从等。

经过张居正的一番作为,官员擅自驰驿,使客过额索求,收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样,就使驿站的开支得以节省,在畿辅地区,驿站开支减去百分之六七十。在此基础上张居正又调整了驿站站银的征收、下发、禁止拖欠、克扣或作别项开支,把某些州县的协济站银进行了合理调拨,从根本上扭转了驿站站银支用不足的局面,也使交通干线沿途的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据不完全统计,自万历四年至万历十年,共减免站银八十九万五千六百两,驿递整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善举。

(三)整饬边务

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张居正入阁参与机务。当时,徐阶大权在握,高拱与徐阶不和,于是在元年五月离开内阁。九月,俺答进攻大同,掠交城、文水,直逼山西中部,北京处于战争的惶恐之中,十月,俺答掳掠后引兵北退。穆宗下诏让群臣讨论这件事情,兵部尚书郭乾被罢职,由霍冀接任。徐阶的门生工科给事中吴时上疏推荐谭纶、戚继光,练兵蓟州,以加强北部的边防。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首辅徐阶的支持,很快就实现了。霍冀刚刚接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对情况并不是很熟悉,大学士李春芳、陈以勤都不愿意过问边防事务,而当时张居正、吴时来、谭纶与戚继光都是徐阶重用的人。这样,在内阁之中主持整顿蓟、辽、宣、大边防的重任就落到了张居正身上。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高拱二次入阁后,在边防问题上,高拱与张居正有着共同的观点、共同的语言,再加上他们都曾经是裕邸讲官,又是十年前国子监的同事,关系颇为融洽。因此,在隆庆一朝,张居正为北方边务的实际承办者和主持者。

张居正整饬边防,首先是重用智勇双全的江陵,对他们“委以责成”“信而任之”。他所重用的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古、方逢时等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能力和智慧,在事务之中大显身手。

当时的情况,北边战守的重心是蓟州。在谭纶、戚继光主持蓟州边防的时候,张居正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谭纶提议建筑敌台,张居正立即答复:“昨议增筑敌台,实设险守要之长策,本兵即拟复行。”谭纶于是和戚继光“图上方略,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戚继光在整饬边防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张居正及时给予排除。戚继光的军事才干得以充分的施展,在镇守蓟州期间再次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以对倭作战的浙兵为主干,根据蓟州的地理条件和同蒙古骑兵作战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加紧军事训练,修建边墙和增建空心敌台,改善武器装备,得到了中央政府的认可,也震慑了蒙古各部,使蓟州的边防,相安无事。在整饬蓟州边防的过程之中,张居正与谭纶、戚继光私人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谭纶为兵部尚书,直到万历五年四月病逝为止;戚继光镇守蓟州十六年,保证了边界安定。

在辽东方面,张居正任用了出身贫寒但有大将之才的李成梁镇守。李成梁是辽宁铁岭人,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积功升至辽东镇的险山参将。隆庆年间因为抗击土蛮频传捷报,在隆庆四年升任辽东总兵,镇守辽东镇。《明史》中介绍他“英颜骁健,有大将才”。万历七年底,土蛮以四万余骑屯聚在锦川营(今辽宁绥中西北),张居正得知这个消息后,即刻告诫李成梁等人切不可轻敌,一定要坚壁清野,挫敌锐气,然后再出击。他又下令兵部调戚继光前去增援,明军按照这一方案击退了四万敌骑,李成梁又趁机出塞二百余里,直抵红土城,斩首四百七十余人,这就是“红土城大捷”。万历八年张居正授予李成梁世袭伯爵。在李成梁镇守辽东的二十二年,先后取得大捷十余次,其武功之盛,是二百年来未曾有过的。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成梁离开辽东后,十年间主帅变了八次,边备松弛。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八月,再次起用李成梁镇守辽东,当时他已经76岁,在他第二次镇守辽东的八年间,辽东少事,蒙古土蛮也不敢再犯。在宣、大方面,张居正任用王崇古、方逢时镇守,他们修边墙,开屯田,加紧练兵,防御力量大大增强。

在张居正的主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扭转了长期以来边防松弛败坏的局面。战守力量日益增强,蒙古犯边逐年减少。张居正加强边防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改善蒙汉关系的时机。他多次命令长城沿线的将领,要抓住一切有利条件,发展同蒙古族的友好往来。宣大总督王崇古多次派人深入蒙古内部进行联络宣传活动,公开宣布,凡是蒙古投归内地的无论番汉均以礼相待,适当安置。此招果然灵验,越来越多的人口离开蒙古归顺中原。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与俺答汗发生矛盾,于是入关请求投降明朝。于是围绕着是否接纳把汉那吉在朝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张居正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接纳把汉那吉,同时认为这是一个改善蒙汉关系的绝好时机,不可轻易放过。最后,穆宗采纳了张居正的意见,接纳了把汉那吉。随后又以隆重的礼节把把汉那吉送到蒙古交给了俺答汗。俺答汗见到孙子后欣喜若狂,上表称谢,表示今后永不犯边。从此,明朝与俺答汗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和对峙状态,在从东到西绵延五千多里的蒙明边境线上“无烽火警,行人不持弓矣”。同时,人民生活得以安定,经济也出现了繁荣景象,正如方逢时描述的“八年以来,九边生齿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民始知有生之乐”。鉴于蒙汉关系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宣大总督王崇古提出了蒙汉两族“封贡互市”的主张,而蒙古俺答汗方面也疲于多年的战事,曾多次派使臣到北京请求“封贡互市”。王崇古的建议遭到了以兵部尚书郭乾为首的许多朝臣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讲和示弱、马市启衅,封贡互市后患无穷。他们甚至污蔑王崇古与俺答汗之间有某种秘密协定。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张居正挺身而出,一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为王崇古辩护,一方面耐心劝说反对派阐明的优越性。他指出与俺答汗封贡互市对明朝有利。张居正的观点也得到了当权派之一高拱的支持,最后,穆宗同意议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规定每年贡马一次,并在大同、宣府、山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地选定十余处开设互市。

明朝和俺答汗缔结盟约后,张居正坚持严守信义,不违约、不背盟。王崇古有几次想延期开市,张居正坚决不同意,他向王崇古指出,蒙汉互市要以安宁、联合为主,不要因小失大又开边衅,以致破坏了刚刚形成的和平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互市贸易不断扩大,除政府控制的“贡市”“马市”外,还出现了私人交易的“民市”和每月一次的“月市”,边远地区还有临时开设的“小市”。通过这些贸易活动,蒙古的金银、马匹、牲畜、皮裘、木料等特产源源不绝地流入明朝;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优良种子等亦在蒙古地区传播开来。封贡互市有力地促进了蒙汉两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张居正通过重用英勇善战的将帅,整饬边防,加强战守,改变了正统以来边防日益发展废弛的局面;通过重用足智多谋的边帅,改善蒙汉关系,改变了自明朝开国以来一直与蒙古所处的敌对关系和战争状态,促使两族之间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四)学政育人

万历初年的学政,在张居正眼中弊端很多,无论是学校中使用的教材,还是学政队伍,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能尽快培养出适合改革后的人才,张居正在万历三年上疏,请求改革学政。

明代官学较为兴盛,是统治者培养官吏的主要机构。北京和南京设有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地方各府、州、县办有府学、州学、县学,并规定只有官学学生才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样就形成了教育、科举、做官的体系。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通过学校渴求知识和掌握实际技术技能的功用降低了。明初对科举取士的考试录取标准,也做了严格规定。按照明朝制度,乡试、会试均考三场:初场考经义和四书义,第二场和第三场考经史事务对策及论、判、诏、诰、表等应用公文写作,三场考试成绩都优秀者,才可以取士。可是在执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偏差,常常以考经义、四书义的成绩作为录取标准。考经书义只是在重复圣贤之言,以不许自由发挥的八股文为考试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会背经文,不通晓政事的局面。这种形式,怎么能选出治国安邦的人才呢?

张居正在对学政的治理上首先从学校中的教材入手,以扩大知识面,改变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他规定,除四书五经之外,还要学习《性理大全》《历代名臣奏议》《资治通鉴纲目》《大学衍文》等书,以及朝廷的法令和典章制度。为了纠正学风,他又对科举取士的考试制度严加规范,重申三场考试要同等对待,只有三场考试成绩俱佳者才能列为上等,并强调,后两场成绩优秀、但初场成绩一般的人,根据录取名额可“酌量收录”,而初场成绩优秀,但后两场成绩较差者,一概不得录取。如果发现作弊,立即剥夺考试资格,并给予较重的处分。张居正的行为对于减轻八股文对广大学子的毒害、不再束缚他们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不再把八股文作为取士的唯一标准。以前明代科举考试中常出一些四书五经的三五百字,可是当这些都出完了,反倒难住考官了,出题者比做题者还难。于是题目就越出越怪,把书上不相干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考生而言,只能把精力放在对这些内容的熟练程度和理解上,答卷也越来越空,考官也常常敷衍了事。张居正对于这种做法非常反感,也曾深受其害,他表示力求“明白睁大”,不出偏题、怪题,尽量切合实际。除了在教材的考虑、考试的制度上的改革外,张居正也认识到了学政队伍对于改革的重要性。于是对学政队伍进行了切实的整顿。明代的学政负责人在进入正统以后,地方是二级建制,基层的府、州、县设有提调官,负责本地区学生的考核。在府、州、县以上的各省,设有提学官,负责本省学区学生的录取、奖惩等事宜。提调官和提学官权力很大,地方的其他行政、监察人员都无权干涉他们的公务,除非犯法,才可由巡按弹劾。为了考核提调官、提学官是否称职,张居正对他们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整顿措施。第一,进一步明确了提调官和提学官的职责。万历三年,规定:府、州、县的提调官要严格执行学规。对学生要按时考核,定期检查作业。第二,加强监督。张居正运用考成法。万历四年规定,每科乡试结束后,由吏部立即对提学官进行审查,分出等次,然后按等予以奖惩。第三,慎选学官。万历二年张居正要求吏部、礼部在挑选学官时,“务选年力精壮、学行著闻者”任职,即学识、品行、精力都符合者才能担任学官。张居正的这些措施,使万历初年的学政有所改观,初步扭转了学政腐败的局面。

约束生员、严格淘汰也是张居正学政整顿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生员,就是明代地方官学的学生。明初的生员名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宣德三年(1428年)后,全国两千多所官学学生总数大约有三万多。到正德年间总数大约有六万人左右。这些生员,分为三等。在当时称为秀才的,地位就比普通人高出一些,见了知府可以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随便对他们动用刑罚。最主要的是,生员享有国家统一规定的生活待遇。这些生员,成了国家一项不小的财政开支。为了减少开支,张居正在万历三年制定了严格的考试淘汰制度,要求提学官在每年一次的岁考中,“严加校阅”,对学业荒疏、资质平庸的学员,立即开除学籍,决不姑息。同时还裁减了生员名额,规定大府不得超过二十人,大州、大县不得超过十五人,此项措施仍然用考成法来监督,得到贯彻实施。当时生员在学习之余,都特别热心于政治,对某一官员进行评头论足。禁止生员干政是明代高度专制集权的内容,统治者需要的不是具有积极主动精神的官吏,而是俯首帖耳的奴才。张居正也是那个时代的人,当然他也不能逃出那个时代的界限,只能用加强专制的办法强迫生员专心读书。

在明代的教育体制中,还有一种书院的制度。书院制度从宋初到清末,存在了近千年之久。书院多是由私人创办,对于那些不能进入官学的人来讲,也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起着补充官学不足的作用,也使各种思想与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徜徉。书院在明代嘉靖年间达到极盛,大约有七百多所,占明代书院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书院多由当时颇有盛名的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讲演,在传播、创新和发展中国儒家文化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不免有些人空谈,窃取虚名,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张居正对这种聚众空谈之风十分反感。他认为古人的经书是圣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士人读经是为了学习治国安邦、立身处世的道理,而且书院还要占去大量耕地作为办学经费,而这种有名无实的办学实在是扰民之举,所以他在万历七年下令:“毁天下书院。”约束生员、毁天下书院这两项举措,后人非议颇多。从对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的弊端,但是在明中期以后财政不理想的条件下,对于提高生员的质量,节省财政开支,推进改革的深入,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类推荐
  • 芈月式宫廷传奇

    芈月式宫廷传奇

    穿越古今,还原历史真相;纵览宫廷,探索女权政治她们皆是“芈月式”的女子,从跌宕坎坷到华丽转身,一生传奇笑对人生!
  • 名人的磨难

    名人的磨难

    全书选取了古今中外众多名人的生平事迹,着力刻画了他们面对人生种种不幸依然奋斗不已的生命历程。作者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再现了名人与命运抗争的无限勇气和超越苦难的伟大精神。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组成了一阕激越昂扬的命运交响乐,让读者领略名人风采的同时,感受精神的陶冶与洗礼。
  •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

    《山本五十六传》由明华锋著,作为一本二战将军山本五十六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山本五十六的童年时代、海军军校学习经历、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以及他航空兵战术思想形成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也涵盖了山本五十六的家庭生活和意外身死,以及对太平洋战场局势起到转折作用的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山本五十六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正说明朝十八臣

    正说明朝十八臣

    本书精选了18位在明朝有过重大作为的大臣,他们分别是:武略文韬首推徐达、开国宰相李善长、僧人宰相姚广孝、铁骨青天海瑞、留世清白惟于谦、一夫当关袁崇焕等。
热门推荐
  • 妃卿不娶:爷请请矜持点

    妃卿不娶:爷请请矜持点

    她其实只是个爱看看小说玩玩游戏的大一学生而已!她不就熬夜看了一下小说吗?居然就穿越了!虽然她喜欢看着一类的小说但是这不一样!而且居然还是体穿越,一穿越居然就那么好巧不巧的掉到人家刚刚要拜堂的新娘子身上!她表示真的很冤啊!……“韩悠悠你再怎么样也别妄想从我身边逃开!”男子勾唇笑道。某女不服气,“你是我谁啊,你凭什么管我?我认识你吗?我跟你又不熟!不要说得跟真的一样好不好!”男子也不生气好整无暇的靠在床榻上,“悠悠乖,听话,过来~”某女“……”我不是狗!“凭什么!我不要!”各位如果觉得在下写的看的过去的话就请加群吧,146739606
  • 醉游记③

    醉游记③

    康熙去世,康熙朝代终于过去,夺嫡之争告一段落,继位的仍然是四阿哥,雍正朝,十四阿哥和锡若将如何自处?八阿哥、十三阿哥等人的命运走向也在锡若的影响下偏离了历史的本来方向。作者以灵巧的笔法,娴熟的语言,不但深刻描写了男主角如何在新朝权力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还以对历史可能的另外一种走向所做的自然描写而折服读者。
  • tfboys之天使的爱

    tfboys之天使的爱

    涵雪的爸爸在重庆开了一个分公司,让涵雪帮忙管理,并且给她办了转学,在重庆买了一栋别墅,梦瑶和思怡听说了不放心,陪涵雪一起去重庆,在重庆她们三人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爱的人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她们最初很幸福,以为会这样一直幸福下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梦瑶家里出了点事,公司倒闭了,而王源却因为一点小事和她分手了,梦瑶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离开了这个让自己难过伤心的城市……
  • 无敌头盔

    无敌头盔

    一次意外,导致虚拟游戏头盔变异,一个人物拥有其他六种人物的力量还有一个给力的背包。神组合。
  • 虚空血煞

    虚空血煞

    无尽虚空,百族鼎立,人族崛起,上古时期,群神并起,诸神之战,万神陨灭。百万年后,再无任何神的存在,这一切的一切又会从哪里被寻找出来
  • 王源之你就是我的专属天使

    王源之你就是我的专属天使

    那个少年有着暖暖的笑容、藏着星星的眼睛、清清凉凉的薄荷嗓音,身上空气般纯净的气质让他格外耀眼。我甚至敢说他是我见过脾气最好的男孩子,被宠着也没有被娇惯,有感恩的心,偶尔撒撒娇,但是绝对有责任心有担当。那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满满的都是这个年纪最真诚无害的样子。所以有那么一刻,多想自己能变成天使,展开双翅,用羽翼护你一路平静。上帝从不会亏待爱笑且懂得感恩的人。
  • 背尸

    背尸

    仓木算是最不称职的背尸人,随着现在背尸的落寞,有了灵车的出现,背尸不再有市场了,只是仓木接的活不是活人的,而是死人的活。背脸人,血娃娃,人腿猫,这一路,算是精彩异常。故事要从一场凶杀案开始。本人群号:二四六,六一一,二六七
  • 兽曲

    兽曲

    人兽之战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陈楠却因为莫名的选择来到了战后的世界为人,亦或是为兽?陈楠表示:我只想回家
  • 转身烈日炎炎

    转身烈日炎炎

    她以为这一生她所需要的只是亲情;她以为受过伤害的心再也不会泛起涟漪;她以为穿起男装走上朝堂将彻底摒弃女儿的多愁善感;她以为走出朝堂走向边疆将与情爱隔绝一生,却没想到是另一个开始。他以为远离朝堂会护一族平安,自己的抱负将永远只能埋葬在边疆,殊不知世事变幻莫测,一只千里外的蝴蝶震动翅膀,也会引起身侧的变化万般。他以为世间女子莫不在他的容貌下自惭形秽;他以为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不过有两个:一是世间庸俗的目光不再试图调戏他,二是打完仗还能找到回营的路。他以为只要找到自己牵念五年的女子,自己一定会夺得佳人芳心,最终鹣鲽情深,一生一世一双人。却原来命运总在你认为眷顾你的时候,早已将你推入深渊。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简介: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