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400000013

第13章 往事(5)

同《读书》的因缘一晃就是十几年,其间也并非事事如意。有一次,我和丁先生的一篇文章,惹恼了一位我素所尊敬的大家,于是接连两天致信沈昌文先生,指责我们无知,指责《读书》刊登我们的文、图。沈先生把信转给我看,说准备删去一些过于刺激的话后公开发表。我一向欢迎对我文字作公开的批评,无论文字多么尖刻。我建议沈先生无须删节,原信照登,但应当给我同样或较少的篇幅答辩,这样才是公平的论争。我以为公平论争符合学术争鸣的常规。但沈先生似乎颇为作难,说了些不得已的苦衷,要我“理解”。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也只好体谅他的难处了。好在“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的两篇答辩文字,一篇后来成了我的文集《瞎操心》的后记,另一篇则在褚钰泉先生主编的《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可惜的是批评文字与答辩文字不在一处,给读者带来了许多麻烦。我至今还是希望一家报刊能够平等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发生学术争鸣的时候,不要因为地位、资格等悬殊而厚此薄彼,哪怕一方是天大的官也不例外,何况学界。但我知道这在中国很难,因大人物一发怒而停掉一个栏目、一家报刊的事不是屡有发生么!

以沈昌文先生的开明和善于周旋尚有不能,他人就更难坚持了。再后来,沈昌文先生退休,《读书》的编辑路向有了很大改变,这也是常态。自觉我的那些文字延续已久且同刊物的新面貌颇有扦格,几次提出是否可以打住,但吴彬、李学军等《读书》的老编辑一再希望继续写下去,尽量多保留一点老《读书》

的特色,热心的读者也一直关心着我同丁聪先生的专栏。去年,丁聪先生因年事已高又不慎跌了一跤,不能作画,专栏中断几期,便有不少读者来函询问。这些都使我非常感动。编辑同读者的关心、期望与支持,便是我同三联、同《读书》十几年缘分不断的坚韧纽带。与丁聪先生的合作不得已中断后,我同黄永厚先生的合作仍在《读书》继续。

一个作者.能同一家刊物、同刊物的编辑结下十几年不断的因缘,可谓难得。为此我十分感谢《读书》的各位编辑。我想,这大概也是三联书店同许多作者结缘久长的缘由。一家出版社的兴旺与否,自然同主持者的出版理念有关,但再好的理念,都要由编辑来实现,体现在一本本书中,一期期刊物中。三联书店若能始终爱惜并保有一批优秀的编辑,三联将长盛不衰。我坚信,我期望。

你我的青春阅读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为了寻找出路,我投奔在青海的父亲,在那待了两年。青海的记忆很像一首唐诗:“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圜,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有一年的光景,我干的活儿是修路,准确的说是开路——在没有路的荒野中辟出路来。青海的风很大很硬,夜风把帐篷吹倒了,我们也懒得再搭起来,素性把帐篷当作又一床被子,天亮了再说。青海的空气很干燥,缺蔬菜,没水果,嘴唇没几天就裂开了口子,感到很委屈。那个年代是没有文化的,青海最缺的也是文化,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令全国人民哭声动地哀。我在青海读了两本书,一本是《虹南作战史》,一本是《红与黑》,当然不止这两本,但记得深的是这两本。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我在新购《虹南作战史》扉页上写了一段话:“今日购此书于潘家园旧书摊,同游书友皆嘲笑吾档次低,他们哪里知道这本书三十年前曾经帮我排遣夜晚的孤寂。回家后翻查旧日记,在第五册日记中查到一九七三年八月三十日所记:‘这两天把那一段路干完又前进了五十公尺,开始觉得累了。《虹南作战史》还算有点意思。’就这样的两行字,谁解其中味。青海岁月我没人可说。如果用颜色来形容青海的日子,不是红色也不是黑色那也不是黄,是一种灰白,苍茫高远的色调,吞食了我两年的青春,那只天边的雏鹰,三十年后再也厌倦了飞,该着地了,偏居一隅,以终残生。”

找回少年的阅读记忆,《虹南作战史》只是其中的一个,此书初版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作者是“上海县《虹南作战史》写作组”,那个时代突出集体智慧,反对突出个人。这书还有几幅插图,竟是彩图,凡引毛主席语录,一律变黑体字。买书买多了难免有买重的时候,像《虹南作战史》亦未能幸免。刚才发现其实我在二〇〇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已买了一本,扉页有当天的一段话:“不可思议三十年前是如何一页一页读完此书的.后人无论如何诠释历史都无法真实地还原历史,那仅是一个念头,一瞬即逝,捕捉不到。青海岁月,帐篷里读这书,帐外呼呼的荒原之风,每个夜晚做完工,将歇时分,这书成了每天的盼头。今日以六元钱购自报国寺书摊,用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青海。”报国寺得的这本比潘家园那本品相整洁得多,开本和厚薄与一九八〇年版的《晦庵书话》像一个模子做出来的。我们这帮淘书客管潘家园叫“老潘”,管报国寺叫“老报”。自从国营的旧书店自甘没落之后,这两个地方的私人旧书摊便成为我们的乐园,我的十七年专题大多得益于这两个地方,“老潘”比“老报”得的多。

有一位叫沙林的作者最近提到了《虹南作战史》,他是这么说的:“过去的书很好,是因为你一看就知道好或不好。早读的书里,有一本是‘文革’期间上海县集体创作的《虹南作战史》,写贫下中农跟地主阶级斗争走合作化之路的,据说是‘文革’中第一部无产阶级的长篇小说。枯燥无味,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按照阶级斗争的说法流水制造拼接出来的。这样的书一看就知道不好,没有迷惑性。”(《春潮——我的早期阅读史》)我远不如沙林同志,没有能力“一看就知道不好”,我只知道当年有书看就不错了,而且我也不想事过境迁地用今日之观点批判昨日之选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个人与时代,均喘息稍定,我开始搜罗一九六六年以前出版的“经典”长篇小说,范围限定在我少年时代读过的。这里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好像最初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内部传出来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三红一创”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除了这顺口溜的八部“经典”小说,我自编了“三花一铁,新敌艳野。”“三花一铁”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阳花》、《铁道游击队》;“新敌艳野”即《新儿女英雄传》、《敌后武工队》、《艳阳天》、《野火春风斗古城》。所谓“经典”小说,题材基本三大类,打仗的,革命的,农村的。除了上述这十几本,另有《上海的早晨》、《小城春秋》、《三家巷》、《苦斗》、《烈火金刚》(“二火”之一,另一“火”是蒙古族作家乌兰巴干着《草原烽火》)、《李自成》、《桥隆飙》、《晋阳秋》等书。当年有“三部曲”

雄心的作家很有一批,可惜真正最终实现雄心的没几个,实现了的有的也是跨越了十年浩劫后实现的,实现得很勉强——前强后弱。如《红旗谱》的第二部叫《播火记》;《艳阳天》的下部是《金光大道》;《创业史》预告的是四部,可我只看到了“互助组阶段”的第一部。欧阳山的“一代风流”是多部头的长篇小说,一九六六年前出了第一卷《三家巷》和第二卷《苦斗》。在第一卷预告了以后的几卷是“苦斗”、“庄严与无耻”、“到延安去”、“大地回春”。第二卷《苦斗》如期出版了,一九六六年以后出版了第三卷《柳暗花明》、第四卷《圣地》,第五卷《万年春》,好像完成了最初的所有预告,真是一个特例。

有的小说印象为何尤其深刻,是因为改编过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互动互补,想忘都忘不掉。有的小说在当年的传媒利器——收音机里有个“长篇小说连续广播时间”,每天中午半小时,好像是十二点半到一点。当年听收音机的这个节目颇似今日之电视连续剧,到点必听,落一次都觉得难受。我没有机会认识任何一位小说的作者,最接近的一回也只不过是见过电影《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饰演者谢芳。电影《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余永泽初恋,俩人漫步在海边,书里的文字是这样描述的:“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可是这两个年轻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着,谈说着。”走着走着,他俩坐在岩石上,余永泽深情地念起了诗,那景象太美了。后来我却在书里怎么也找不到余永泽念的那首诗(《青春之歌》第一版里余永泽没有念诗,第二版里念了,念的是海涅的诗),这是咋回事?终于我在《电影“青春之歌”的分镜头剧本》那里找到了原诗——改成了雪莱的诗:

喃喃的海波安歇了,

云彩都各自去游荡,

天空的笑颜就映在

海洋的蔚蓝的胸上,

这一刻,好像是从碧霄外飘来的时光,弥漫在这儿的落日的余晖.也仿佛是来自天堂。

余永泽念诗时的表情真挚极了,是整个电影中最经典的镜头。

同类推荐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是一部以“慕课”和“翻转课堂”为主题的探讨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著作。所谓“慕课(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中文音译”,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所谓“翻转课程”,英文为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反常规的教学模式。
  •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兼综百家”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第一辑·第九卷)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流年冤家

    流年冤家

    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在那一次意外中他们相遇了,从那以后他们的命运就在那一时刻被月老他老人家牵线了。但是后来他的前女友回来了,他们的爱情还能继续吗?
  • 天魔尸物语

    天魔尸物语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的梦想,当王小小成为尸体的那一刻,一切腥风血雨刚刚开始。。。。。。。
  • 女帝凶猛:傲娇男神快趴下

    女帝凶猛:傲娇男神快趴下

    “妲己女皇要翻牌了!”“这位兄弟,小神我好紧张,我什么都不懂啊。”“你第一次?”“是啊,第一次,准备把我的处男神之身贡献给陛下。”“会暖床吗?”“可以学,小神很勤奋的,万一被翻到牌,怎么做?”“沐浴更衣,洗白白,陛下喜欢素颜,吃点药更好,有助于保持体力。”“然后呢?”“上楼趴下躺好。”【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虾米书友群:522458645】
  • 学渣的梦幻青春

    学渣的梦幻青春

    超乎你的想象!一位学渣的迷幻青春!一群激情四溢的少年!年少哪能不轻狂??
  • 狩猎战纪

    狩猎战纪

    一夜之间。人类从世界的主宰者,变成妖兽的口粮,或者是妖兽爪下肆意玩弄的宠物。当末世来临,人类该何去何从?是委屈求全,苟且偷生,还是奋起反抗?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也充满了机遇的时代!这里是,强者的世界!
  • 仗贱

    仗贱

    一款全新类型的中国风网游,不同于现阶段的西方千篇一律的网游模式。游戏没有升级,没有奇形怪状的怪物。玩家将回到古代冷兵器时代,用手中的武器来仗剑江湖。新颖的连击,奇特的僵直判定,各种各样的兵器。你将看到炫丽的PK,热血的格斗,以及我们阴险狡诈永远带着贱贱地笑容的猪脚。让你耳目一新的小说。全新的设定。特别的内涵。鸣空第一本小说,灵感来自于神作‘流星蝴蝶剑.net’
  • 超玄幻世界

    超玄幻世界

    这是一个充满元气的世界。这也是一个以元气为动力的法阵文明异常灿烂的世界。这里有强者间的武力争锋,也有各势力间的明争暗斗……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篆刻着法阵符文的符刻器物,符刻车船、符刻战甲等等,而四级法阵文明-原刻世代的来临以及五级神境强者的出现则将这个世界推向了超玄幻的巅峰……
  • 天才王爷:迷糊王妃

    天才王爷:迷糊王妃

    她是冰雪聪明,讨人喜欢的上官小姐,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从小青马竹梅的关系,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是金童玉女,天作之合,他八岁那年患上疾病,无奈离开,那一年她三岁,为了送他离开染上风寒,高烧不退,失去记忆,十二年之后的再次相遇她说:“我要的是得一知心人,相守到白首的爱情”他说:“我给”..........
  • 五零七寝室

    五零七寝室

    本书不是黑道,不是穿越也不是重生。偏写实路线,讲述了燕京大学,第一届90后。男六栋507寝室叶锋、李天奇、宇文瑾瑜、陈雅昶、萧维维、吴俊,六个男生在大学期间发生的故事。他们同进一所大学,同在一个系、同学一个专业(商务贸易)、同住一个寝室。由于性格的不同,在大学这段时期,遇到不同的人,不一样的遭遇。清楚的认识了自己,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他们大学后不一样的人生命运。第一批90后大学生会在今夏或明年夏天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我就是第一批90后,写的是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缅怀那即将逝去的青春。往事历历在目,如今只能回首。本书从他们踏进校园的第一步讲起,一直讲到他们离开学校。让我们看着他们的故事,回味一下我们即将离开的校园吧
  • 万界神皇

    万界神皇

    平凡少年不畏艰险,立志成神,圆父梦,救美人,斩强敌,披荆斩棘,最终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