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4700000015

第15章 书界人物(2)

一九六六年夏天,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中国大地。这便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先生此时早已退休在家。全国掀起打倒一切、乱揪乱斗、无法无天的“红色恐怖”狂潮。戴高帽挂黑牌,游街示众,剃“阴阳头”,“坐喷气式”,随意抄家,私设公堂,严刑拷打。先生家门外就有一老妇惨死在红卫兵的“铁拳”之下,令人目不忍睹。其时全家除先生之外,几乎个个受冲击。光杰、光彦均以“苏修特务”的莫须有罪名关进“牛棚”,长期不得解脱。常常家里只剩下先生一人,红卫兵就在房上乱踩,像野猫一样要跳下来吞噬人命似的。先生一辈子喜种葡萄,走到哪儿种到哪儿,葡萄几乎相当于格鲁吉亚的国花、国果,可这时硬要把院里的葡萄当成封、资、修的东西连根挖掉,先生心如刀割。事后她对人说:“没办法,我让他们挖掉,我自己也挖。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好像是疯了。”对方说:“他们岂止是疯了,是在造孽!连人都不惜,更何况花啊草啊的,您保命吧,葡萄以后还能长。”因为家人关押期间工资停发,连日常生计也成了问题。猫喂不起了,又怕人抓了打死,便请人用板车拉到城外十几里地扔掉。谁知猫在外面过了两个月的流浪生活,带着脖绳又回来了,脖上的毛均已磨光,几乎是爬着回来的。猫活了半年多,因无法医治死去,先生一直感到内疚。她后来说:“我想的是不让它和我一起饿死,也不让人抓了吃掉,结果是害了它,唉,我算个什么主人?它却爬了回来,好像知道不该回来又没办法,真可怜!不光我流泪,别人也受不了……”远在兰州的刘维周虽算得上是“有功之臣”,也未能幸免,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一天,已经把他当死人抬了出去,有人说刘还有口气儿,这才免于一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患肺心病,病情加重后才回到北京,在北京医院住了两年,于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病逝。

一九八○年,先生以七十五岁的高龄回格鲁吉亚探亲。记得她登上火车后,面对送行的亲友用手在车窗玻璃上写道:Пишите.(来信。)先生在第比利斯与女儿欢聚,距她上次返乡又是整整二十年,沧海桑田,感慨万千。人们常说:故土难离。但是先生记挂着他的学生,记挂着半身不遂的儿子光彦,记挂着北京,记挂着中国,她又回来了。

先生自格鲁吉亚回国后不久,即卧病在床。弥留之际,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看上一眼她的第一批学生。学生们闻讯后赶来了,全都赶来了,却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先生……

回国前一天,母女二人曾彻夜长谈。先生抽着烟,喝着咖啡(烟和咖啡是她终生的嗜好),动情地说:“虽然我一直苦苦地思乡,虽然受了那么多精神上的痛苦,虽然我们只是在哈尔滨那十年过了一段安定而清贫的日子,但是我从不后悔……若是有人问我如果再活一次怎样选择未来,我仍然会选择我这一生。我的生活中有过种种有趣的机遇和情缘,发生过种种传奇式的浪漫故事,我有机会接触到各阶层各民族的人。我有那么多的学生,有后代,有爱和憎留了下来。我够幸福的了。”

晚年先生最大的憾事,是因受“文革”影响,孙辈均未受到高等教育。现在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她从小带大且十分疼爱的重孙刘浩,因在国际奥林匹克俄语竞赛中获得金牌,有幸享受苏联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于一九九○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小家伙经多年苦读,现已取得莫斯科大学文学副博士学位。

初冬时节,我与先生的家人坐在她的书房里,喝着红茶,追思先生的一切,我用笔记录下来,并敷衍成文,聊作对先生的纪念。

(本文选自社科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作者文集《梦醒莫斯科》一书)

我见过的金性尧先生

司徒伟智

说起来已经是十七八年前的往事了。

那时,虽然已经毕业分手,但是跟金文男同学偶尔还会有工作上的联系。我知道其父是金性尧,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学问大家——我书橱里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就是他选注的哩。我深知,标点古籍尚易,注解实难,非有厚实功夫者不能为且不敢为。

我还很喜欢他的写作风格。他的道路,是由杂文家而至文史专家的。作为“诗化的政论”,杂文贵在出思想、出个性化表达。从而他直至晚岁,谈文论史每出手硬是与众不同,论题既扣住读者兴趣,套话绝无,见解又独到,行文则时出警句。做编辑的,能碰到这等稿子,真如沙漠见清泉了。所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任职的《解放日报》,出现挺有趣的现象,就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副刊——《朝花》、《读书》都同时邀约金先生的文章。有一回,与报社理论部主任金维新谈及,他也赞赏,即令我组稿,使《新论》专刊也加入了这“组稿合唱”。

一开始没有直接交往,还是通过金文男来间接组稿。我那时年轻,喜好一睹心仪的偶像的丰采,恰同今日之“粉丝”。《朝花》编辑陈鹏举也有此意,我俩遂商得金文男首肯,同往金府拜望。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印证了我一路上在内心描画过的那种状态:清瘦、矍铄、坐拥书城、娓娓而谈。具体谈话内容大半已淡忘,只记得话题十分广泛,从读书、写作到编版面,到识别和保藏书画,老人家谈笑间什么都能切中肯綮。令人如沐春风,不由就想到歌德赞美洪保德的那句名言:“他像一口有许多龙头的喷泉,你只需把一个容器置于其下,随便一触,任何一边都会流出清澈的泉水。”

金先生和陈鹏举都识画谙史。从客厅里一幅陈师曾的画,他们谈到陈师曾即陈衡恪,其老弟是着名的陈寅恪,其父是晚清大诗人陈三立,祖父为曾经主政湖南的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直给我上了一课。一边欣赏壁上悬着那副梁启超的对联“云龙远嘘吸,天马高腾骧”,我一边提了个极不专业的问题:“每日见光,是否容易损坏?”他解说,反倒是收藏在箱子里更易损坏。随即他就告知,这一幅字其实是浩劫之后作为抄家物资退还的。“这里有个故事呢。抄走的文物多,发回来的少,而且归属关系搞乱了,只能请你去随便挑几幅了。当时有的小年轻进去挑,就专门拣画面大的要,以为越大越贵。老一辈识货的呢,却是根据作者的艺术地位和作品的水准来选,你说谁才合算么?”笑话里,给我们传递的是高雅的文史知识还具有另一面效用吧。

后来我还去看望过他,至少有两次尚存记忆。一回是我找他,请教关于他和鲁迅的关系。因为业余研究、调查过一段现代文学史,又为廖沫沙由误会而与鲁迅引发“花边文学”公案写过一篇澄清文字,深感在所谓“反鲁迅”的大帽子底下有够多的冤哉枉也,就想有空时进一步做些挖掘。以前看《鲁迅书信集》,发现在其致金性尧的最后一通书信中,以不悦的口吻宣布从此断交。我就猜,他俩之间是否有什么严重的事情发生过呢?或者,又仅仅是一番无关宏旨的纠葛呢?见面时,一经提问,他当即坦诚地介绍当年实情——那是一九三四年,十八岁的他在上海中华煤球公司当小职员,业余时间撰写杂文投稿。所以会让鲁迅先生不悦,过错完全在自己。由于年轻不懂事,在通过几次信后,竟给鲁迅寄去一篇稿件请求修改,本意是想他能多改动些,以便在上海报刊发表。谁知收到回信见鲁迅只是改正了若干错字并提了一点改动建议,遂大失所望。年轻气盛的他又致鲁迅一信,言辞之间不够尊重,或许还有“使我很失望”之类的话。这就惹得鲁迅生气了,复信表示“现在确切的知道了对于先生的函件往还,是彼此都无益处的,所以此后也不想再说什么了”。金性尧告诉我,这些往还经过都已详尽地写在回忆文章《关于鲁迅的四封信》里了。原来如此,压根儿算不上政治问题,又是一桩非原则分歧而已。

让我感动的,不仅在于金先生为我解开一个文史之谜,而且在于他评判历史纠葛时显示的公正态度。他一再说明自己“做错了”,“鲁迅先生是对的,他肯为一名素不相识的青年回信、改文章十分不容易,而且他那时身体不好”。不讳过,不饰非,不以存者之特权来轻率否定已殁之大师,也不因这种冲突曾导致自己尔后的冤抑而迁怒对方——从此前采访过的廖沫沙、施蛰存那里,此刻在金性尧身上,看到的是一种极为相似的中国文人传统道德。

另一回是他招我(时间当在稍早些),邀约参加《诗词坊》的写作,让我体会到前辈文人提掖后进的境界。香港中华书局委托金性尧主编丛书《诗词坊》,选取文学史上名篇名家作漫话式评介,一套十余册。那天的组稿会也是在金家的客厅里,金夫人武桂芳女士亲切招待,气氛温馨。金先生开场白后即介绍各册作者,记得有赵昌平、葛兆光、骆玉明、杨明、陈文华等文学史专家,诚可谓“座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语)了。我只是个平时写点杂文、编些版面的杂家,何以能够受到邀约呢?我猜测在金先生的内心必定还保存着早年焚膏继晷的自学、写作、投稿记忆,所以对我这个也有同类经历的后辈就抱着特别的怜惜,给予格外的优容吧。但是,虽说感激,见这雄壮的阵势,心里仍不免有点打鼓。好在金先生布置给我相对容易写的一本,是关于陆游和辛弃疾的生平作品,且给出大半年写作时间,我就壮着胆认了。

可一到家里,重新琢磨金先生此前送的一本文史随笔集《炉边诗话》,发觉不对!——原先读这本书,如入山阴道中,应接不暇,感觉是好看、轻松。但那是停留在感性层面,如今提升至理性层面来分析,只见他每篇浅近晓畅的文字都蕴含着丰厚的资料和理论积淀,甚难企及,简直不可以道里计。随手翻看其中一篇《夔州古柏》,为漫谈一首杜甫诗,由杨亿而鲁迅,而仇兆鳌、宋濂、刘辰翁……竟有十余个前贤被邀出场争来论去,甚至有托尔斯泰!大学者不需要故作高深,“佛祖爱说家常话”,但绝非粗俗浅薄的白开水,而是深入浅出的琼浆。我想到金先生会上说的,各位写文史漫话随笔不会很难,用了“狮子缚兔”一语。我犯难的,倒不在这类文字形式,而在文史研究本身我只够业余水平,远非“狮子”,何从缚兔?

丛书有合同,时间不等人。就在无穷的犹豫中,一次近距离得到学术大家耳提面命的机会,从我的手上渐渐滑落而去。我还是尽力搜罗能找到的资料,但总是不敢率尔动手。惭愧的是,其间金先生又几次来信,谆谆亲授机宜,告以寻觅何种古籍。怕我怯阵,有一次索性点明:“估计到阁下对陆辛未甚熟稔,故交稿后我自会修改。”他信息灵,知我曾有一时变故即表抚慰:“兄之前段时期处境,弟亦深为同情,今既告一段落,宜可安下心来。”鼓励我心无旁骛,投入写作。我至今保留着这些珍贵的手泽。

去夏惊悉金先生遽归道山,哀伤之余,又翻开这组常常不免令我脸红耳热的书信。我似乎更加读懂它了。

透过它,又看到清瘦、矍铄的金先生正在坐拥书城、娓娓而谈了。他分明在教我怎么当好一个编辑,那就是务须尽心尽力来帮助作者,为其提供便利,尤其是无所保留地扶持年轻人快快成长。他又分明在教我怎么当好一个作者,那就是勤于为学,而前提则是勇于为学。“我只是一名‘粉丝’哟,不行的。”——如果我还是这样的畏葸不已,那么听吧,他准是笑着说:“怎么不行?粉丝和明星之间没有楚河汉界……”

邵洵美即兴写就《游击歌》

绡红

我曾在《我的爸爸邵洵美》里提到英国着名诗人奥登(W.H.Auden)和伊修武德(ChristopherIshwood)合作出版的《战地行》一书(JourneytoaWar,纽约兰登书屋1939年出版),书中引用了一首《游击歌》,说“这是我们从上海听来的,系邵洵美先生所译”。事实上那是邵洵美自己创作的。

事隔多年,我找到了一九三八年上海《中美日报》刊载的邵洵美所写“访华外国作家系列”十篇,其中一篇说的就是这段故事的具体情节:

一九三八年六月,斯诺夫人想与几位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会会面,她和邵洵美定了一个日子,由邵洵美去请大家吃夜饭。就在聚会的前一天晚上,斯诺忽然给邵洵美打来电话说,有两位刚从汉口来的英国作家也希望加入他们的饭局,邵洵美当然欢迎。谁知这两位竟然是邵洵美一向佩服的奥登和伊修武德。奥登是现代英国青年诗人的领袖。他才发表了十几首诗,便确立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的时候,便已开启了一个诗歌流派了。伊修武德年纪更轻,还不过二十五岁,以与奥登合作的一出诗剧而得名;但是他更擅长写小说,此前不久,他有一个集子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

那晚伊修武德因病没来。奥登说,他们来中国,为的是采集战争材料,但是和邵洵美的谈话,始终没有脱离过诗的范围。他要知道中国近代诗的情形,外国近代诗在中国的境遇;他特别感兴趣的是战争开始以后的新诗与民歌。他说在汉口时,曾得到过几首译诗,但语辞老套、意象平凡,使他非常失望。

那天奥登所有的提问几乎都让斯诺夫人抢着回答了。邵洵美虽然大半不能同意,但他并不觉得有争辩的必要。

隔了三天,奥登来约邵洵美去华懋饭店晚餐,伊修武德也在座。饭桌上他又重提新诗和民歌的话题。因为奥登的要求太热切了,邵洵美便造了个谎,说他新近读到一首民歌,或者更适宜呼作军歌,极有文学意味。奥登要邵洵美译几句给他听。邵洵美便临时造了四句外国新诗式的东西。奥登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求邵洵美把全诗译给他。他因隔天就要动身,竟然当晚要跟邵洵美回家去拿。邵洵美一方面得意,一方面慌张。吃好了饭,便与他一同回家。绞尽了心血,邵洵美总算把这个难题解决了——写出了那首杜造的《游击歌》。

奥登他们真的相信那首诗歌是邵洵美“译”的。邵洵美临时即兴创作,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中国。他后来一直暗喜着这个小小的“外交胜利”。这一文坛佳话直到现在还鲜为人知。

三个月后,邵洵美办了一份抗日宣传杂志《自由谭》,在其第一期有一首“逸名”作的诗歌《游击歌》。那就是邵洵美为奥登所“译”的英文诗歌的中文翻版。他在用中文重新写的时候,增加了四句,表现出游击队员必胜的信心。

香港《大公报》评论《自由谭》说:“最满意的是《游击歌》。这是一首出色的‘民歌’,也是新诗,可是这种运用民歌的手法的娴熟,不是许多学文学大众化的人们所能及的。我们希望有人把它谱出来,结果一定不会坏。”

邵洵美是个写新诗的诗人。他崇拜英国大作家乔治·摩尔(GeorgeMoore),以其“诗的取材需要是永久的”为至理名言。一九二八年,在《狮吼》复活号刊出的《永久的建筑》一文中,他认为诗是一座永久的建筑,自然界的一切乃是作诗最好的材料。诗便是天造地设又加以人工制造的情。吟花咏月的诗人是不可以污蔑的。那时他才二十二岁,已写了许多新诗,歌颂美,歌颂爱。两年里出版了《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两本诗集,人们称他为“唯美派诗人”。

同类推荐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节日祝福短信

    节日祝福短信

    本书收录了元旦节、春节、元宵节、情人节、妇女节、愚人节等节日的祝福短信。
  •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承认:浙江省城市农民工公民权发展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是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2007年度重点课题“浙江省城市农民工权利发展状况研究——从国家、市场和公民权的关系看”的最终成果。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 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浙江省农民工的社会权利、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化途径的思考、塑造志愿行动的公共空间——一个农民工草根志愿组织的实践逻辑、浙江省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以选举权和工会入会权为例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热门推荐
  • 一世倾城梦:落花殇

    一世倾城梦:落花殇

    她爱他,本以为这样就足够了,却不曾想..到最后她只有她自己。冥冥中注定是夫妻,她以为她能与他相守一生,可这一切都不过是逢场作戏,他爱的并不是她。浮世一梦,当记忆恢复,尘世唤醒,当年到底是谁牵动了谁的心?当年舍身替他接下那一击,灰飞烟灭。他,遁入轮回封锁记忆,只为寻找那抹幽魂。当他们之间多了尘世的恩怨与误会牵绊时,她还能为他牺牲一切吗?她终究是回到未来?还是隐于人间两人再无牵挂......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他注定是她生生世世的劫,逃不开也解不了,她只恨当初遇到的人是他。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天降神将少爷

    天降神将少爷

    天上掉下来个神仙少爷!发生了什么?后宫还是种种奇葩经历?
  • 美人心机

    美人心机

    美人若无心机,终究只能是一朵失去尖刺的玫瑰,只能任人采摘,若无怜惜之人,只怕是风吹雨落,花瓣泥泞中,几堪娇嗔。当幸福已经远离,当枕边人成为挚爱人的凶手,当一切都无法再回头,她该何去何从?是飘落的花瓣?还是坚强的在枝头绽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一抱误终身

    总裁一抱误终身

    一夜醉酒,几乎全城都知道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把江城最有权有钱有颜的男人给睡了。所以他亲自上门美其名曰要她负责:要么赔人要么赔钱!他捧她上天宠她入骨,只有她知道他的无耻程度究竟有多深:“知道自己在吃软饭,那晚上干活就卖力点!”她一脸无辜,假装自己听不懂的样子:“卖力干活,是不是发工钱?”“嗯。把我发给你了。”呜,请问霍大少我能嫌弃你吗?
  • 当富二代遇到富二代

    当富二代遇到富二代

    孟凡领着新娶的老婆见狐朋狗友,狐狗们笑夸:“嫂子真漂亮。”“那是,哥娶的老婆,比你们档次高太多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就连晚上夜宵都是四菜一汤。”陆露眨眼:“人家最喜欢给老公做菜了,请别人做人家都不放心。”“嫂子真贤惠。”狐狗们逢迎。“除了这个,她还会按摩,每天晚上帮哥缓解疲劳!”“老公每天工作赚钱,人家好心疼,只能做这么一点小事儿。”狐狗们脸上全是羡慕加嫉妒,孟少驭妻有道啊!散场回家。陆露:“老公?”“嗯?”“四菜一汤?”“我马上去做。”“老公?”“嗯?”“全身按摩?”“等吃完夜宵我就给您按摩。”“老公放水我要洗澡。”“嗻!老佛爷!”
  • 这一路我们忘记了哭泣

    这一路我们忘记了哭泣

    在漫漫雪夜,是谁遗失了他的爱情,花朵,他们是上天派来的使者,送给那些爱的彻底的人,可是,你知不知道,爱的彻底就痛的撕心裂肺。最后,他们的结局……静静凝望着对方,仿佛隔了几个世纪。想拥抱,可怎么也抓不到,他渐渐变得透明世界变得黑暗了,什么也看不见他们这一世注定是灰暗的,在他们再次相遇后,韩晓筱的病情空袭而来,他,在她病的快要死的时候出现了车祸,可在他死了之后,她却活了下来她不知道,其实,她的命是由他的一切换来的。有的人,快快乐乐一生有的人,永远找不到属于她那一份久违的爱情
  • 重生之网络霸业

    重生之网络霸业

    别人重生写小说,做歌王,当导演,而吴毅重生后却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软件工程师,俗称码农!但这一世,他不再甘于平庸,而是立下了成就网络霸业的大宏愿。一九九六年,全球互联网产业初露锋芒,雅虎和网景公司的股票大涨,成为最早的互联网神话。但吴毅清楚,对于拥有无穷潜力和巨大价值的网络产业来说,一切不过才刚刚起步。时下谷歌未出,苹果没火,上网还要拨号,手机还要移动着打,如雨后春笋般的网络创业公司不断涌现,在互联网泡沫的喊打喊杀下,磕磕绊绊地踯躅前行。一切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美好,吴毅利用超前的技术优势,一手创立星网科技,在逆势中异军突起,成长壮大,迅速成为华夏互联网产业的魁首!少年登顶、荣耀加身!然而他的征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究竟能否成就霸业之梦,让我们共同见证和期待!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摄魂鬼

    摄魂鬼

    有一种鬼,前世因种种原因自杀而亡,但阴间有规定,选择自杀的人是不能投胎转世的,阴间只给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下地狱煎熬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便可投胎;另一种就是以肉灵芝为母体,寄生在里面幻化成人形,三个月内要寻找三位有缘人,给他们讲鬼故事,需讲七七四十九个,在故事讲完后,若三人中:一人被吓死,一人爱上自己,一人恨自己,那么便可做两个选择:第一便是投胎转世,第二是以肉灵芝为肉体,永存于世上。这种以肉灵芝永存世上的鬼又叫——摄魂鬼。但若三个月内没有完成“一生一爱一死”,那么便被剥离肉灵芝,鬼魂脱壳,骤变成恶鬼……
  • HP之新世纪魔王

    HP之新世纪魔王

    在伏地魔已经死去一百年多的新世纪,波特家族分家的后代终于到了上学的年纪,在这个科技大爆炸的年代里,巫师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可爱又天然的艾凡.波特毅然决然的走向了魔王的道路。愚蠢的麻瓜们,准备好迎接巫师的逆袭了吗!咳咳,这其实就是一个强大的天然呆蒙撞了南墙心也不死的故事。注意事项:本文极度小白,请自带避雷针!纯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