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15

第15章 隋——五代十国 在成长中发展(7)

以前我们常说鄱阳是兵家必争之地,“吴伐楚,取番”,就是在汉末,仍为兵家必战之处。但是自鄱阳湖东扩之后,湖成了鄱阳的天然屏障,重大的战事几乎很少了,即使发生战斗,那也是夺地之战,而不是战略或战术的需要,这就使鄱阳成了偏安一方的所在,于是有了吴唐66年的统治。在这近70年的时间里,北方的战争不断,王朝更迭频繁,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经济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相反,处在南方的鄱阳,从“安史之乱”到黄巢起义,都是北方难民避乱安身之所。进入杨吴的统治,包括南唐之后,由于统治者们比较注意社会生产,实施了一些有利于恢复生产的政策,比如历史学家称道的征收谷帛,提高绢价,督民耕桑等促进农业生产的举措。就是说对税赋的征收,不但可以以谷物和织品缴纳,而且将缴纳的实物折成市价,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提高,以这种举措来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其具体做法,不妨抄摘一段洪迈《容斋随笔》全文收录的,北宋太常博士许载着《吴唐拾遗录·劝农桑》一文中的记载:“吴顺义中(921年),差官兴版簿,定租税,厥田上上者,每-顷税钱二贯-百文,中田一顷税钱一贯八百,下田一顷千五百,皆足陌见钱,如钱不足,许以市价折以金银。算计丁口课调,亦科钱。”这是杨吴中期的赋税情况,税率应该说不仅高,而且苛刻,重不算,还不能交实物,只能交现金。后来一位叫宋齐丘的江西人上书,提出可以缴纳实物,并且把实物的市价由“绢每匹市价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提高为“绢每匹抬为一贯七百,绸二贯四百,绵为四十文,皆足钱”,这还不算,还要免除“丁口课调”。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南唐,南唐的李昪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了鼓励农桑的举措。公元939年南唐升平三年,朝廷下令“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年勿收租税。”这些政策,使南方广大地区呈现出“野无闲田,桑无隙地”的景象。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旷土尽辟,桑柘满野”。到南唐李昪末年,鄱阳基本属于“耕织岁滋”,连年丰收的地区。

农业是如此,其他方面呢?据史料记载,鄱阳铸钱中心——永平监,不论在规格还是生产规模,在南唐都有了空前的提高。《太平寰宇记》说:“永平监者,本饶州铸钱之所,伪唐立为监。”由所升格为监,行政级别高了。这还不算,铸钱量也翻了几番。在南唐时期,其所辖地区,除永平监之外,没有第二个铸钱的处所。南宋史学家李焘,在他编着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初,李氏岁铸六万贯,自克复增冶后,然不过七万贯。”这里的李是指南唐的李昪。可见永平监的铸钱能力,南唐时比唐朝元和年间的岁额七千贯,增加了八倍半以上。

南唐期间,我们鄱阳永平监所铸的钱币,铜钱有“开元通宝”、“永通泉宝”、“唐国通宝”三种,另外还有铁钱。“开元通宝”是唐朝武德年间所铸的钱,南唐只是依样铸钱。“永通泉宝”是大钱,一个能当开元钱的十个。钱币学家、南宋鄱阳人洪遵,在他的《泉志》一书中说:“此钱有三品,字八分书者径寸五分,重五铢七参,背面肉好,皆有周郭;篆文者径寸三分,重五铢七参,轮廓重厚,铜色昏暗;又有面为篆文,背为龙凤形者。又八分书文曰‘永通泉货’。”而“唐国通宝”是小钱,以两个当开元钱一个。“唐国通宝”分五种,规格大小不一,大约一千个小钱,重16两制的3斤12两。在现代钱币收藏中,“永通泉宝”的一级品价格,每枚髙达一万五千元上下。“唐国通宝”的镇库大钱,每枚价值10万元左右。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价格或许早已过时,无非供爱好者参考而已。

在吴唐时期,鄱阳的水上运输也有了新的发展。这个发展,又与景德镇的瓷器制造有很大关系。当时,还被称作饶州浮梁县的制瓷业,在唐朝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为后来的宋代制瓷作了铺垫,也为饶河流城的水运加大了提速。随着对浮梁瓷的需求增大,鄱阳的中转地位也在提升,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鄱阳湖形成后,给鄱旧带来的-种新气象。对此,我们不能不对这两个短暂且范围不太大的王朝予肯定。

陈陶、徐铉和钟泰章

在说吴和南唐的鄱阳时,有三个人不得不顺带说说,一个是陈陶,一个叫徐铉,还有一位叫钟泰章。

先说陈陶,我把他放在这个历史时期说,肯定会遭到一些非议,甚至有可能,对我下面的观点不能认同。作为一家之言,我还是按照我的思路和掌握的资料、以及自己的体会说下去。

关于陈陶,有很多版本,从习惯上看,多半认定为唐朝人。陈陶,字嵩伯,至于籍贯,有三种说法:鄱阳、岭南、剑浦(今福建南平市)。据有的资料说,他出生在公元812年唐宪宗元和七年,以诗人、处士、着名道家存迹于历史的,而且是个带点神仙色彩的人物。据说,他隐居在南昌西山后,历经了五代十国,直到北宋太祖开宝年间(969一976),有人进山砍柴还看见他。如果这是真的,他至少活了160岁。可是,在唐诗中,陈陶在晚唐时期便离开了人世。比方说诗人杜荀鹤、张乔、曹松等都写过《哭陈陶》的诗。以杜荀鹤和曹松的诗为例,我们就知道陈陶在晚唐时真的是死了,而且死在杜甫故世的地方——湖南的耒阳:杜荀鹤的诗是这样写的:“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荒坟各三尺,却成开解哭君心。”曹松的诗则说:“园里先生冢,乌啼春更伤。空余八封树,尚对一草堂。白日埋杜甫,皇天无耒阳。如何稽古力,报答甚茫茫。”从杜荀鹤的诗中我们又知道,这位死了的陈陶入过翰林。与杜荀鹤、张乔、曹松他们同时代。而比上面三个人,死得稍晚的和尚诗人贯休,却在黄巢起义之后,经鄱阳去庐山时,写有两首与陈陶相关的诗,一首叫《春晚闲居寄陈嵩伯》,一首叫《春寄西山陈陶》。从贯休的诗中,又无法找到陈陶己经死逝的痕迹。还有-位和尚诗人齐己,他也写过-首诗,叫《过陈陶处士旧居》。你看,这下就有矛盾了,杜荀鹤说陈陶为翰林,齐己说陈陶是处士,处士指什么?没有做过官。这分明是两个人嘛。看来,北宋有人看见的陈陶,恐怕就另有其人了。那么,历史上的陈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这是两个同名同姓,而且都是诗人的陈陶,相混的结果。前者是岭南或剑浦的陈陶,后者才是鄱阳的陈陶。我的这个观点,来源于《辞海》和《全唐诗》。《辞海》的陈陶条,1979年版和1999年版也有不同。79年版说:”(约812-885前)唐诗人。字嵩伯,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作岭南(今广东、广西-带)人,又作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大中时游学长安。后隐居南昌西山。其诗多表现出世消极思想,《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首,为世传诵。有诗集十卷,己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卷。”99年版则说“唐诗人。字嵩伯,自称三教布衣。大中时,游学长安。后隐居南昌西山。工乐府。《陇西行》写征戌之苦,为世传颂。有诗集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另南唐尚有一陈陶能诗而好道教,旧时多将二人事迹及作品相混。”尽管条注大同小异,实际上还是有很大区别。79版纯碎是唐朝的陈陶注,而99版则把两个陈陶还是相混了。因为他们还是把重点放在那位死在耒阳的唐朝陈陶上。如果我们认真去琢磨一下《全唐诗》中陈陶的诗,就会发现之中确实存在两个陈陶。

“忆昔鄱阳旅游日,曾听南家争捣衣。今夜重开旧砧杵,当时还见雁南飞”,这是一个陈陶写的;而另一个陈陶写道:“千里潺湲建溪路,梦魂一夕西归去,龙舼欲上巴兽难,越王金鸡报天曙。”前一首诗名为《鄱阳秋夕》,后一首为《闽川梦归》。作为鄱阳人的陈陶,总不会把自己的故乡,作为昔日的旅游地吧!

而福建或岭南的陈陶,也不会在闽北梦着西归吧!我们知道,鄱阳曾是福建通往京师的必经之途,对于地理观念没有现代人这样明确的古人,鄱阳的地理方位无疑在西。当然,仅凭这两首诗是分不出两个陈陶来的,更无法从哪几首诗中,证明其中一位陈陶是鄱阳人,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我在这里信马由缰地去考证,我今天之在这里,把他作为说事的一个内容,无非是借此机会抛砖引玉,期待有心者进一步分辨,使这个历史陈案,能够有个比较圆满的结果,以使历史上那个鄱阳人陈陶,早日回归故里至于徐铉,那是鄱阳历史应该记上-笔的人物之一。徐铉,五代至宋初人,文字学家。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起初在南唐做官,后来归顺宋朝。他和自己的弟弟徐锘齐名,号“大小二徐”,又与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主要人物韩熙载-道,谓之为江东韩徐。徐铉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并增补19个字进正文,又将经典相承和时俗通用,为《说文》所不载的402个字,附在了正文之后,后世人将这种《说文解字》称作《大徐本》。徐铉是因为受贬谪,在南唐时到饶州任刺史而到鄱阳的。在《全唐诗》徐铉的六卷诗中,有三首与鄱阳有关,其中有首是在贬谪鄱阳前夕写的,诗名叫《移饶州别周使君》:“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南冠脱楚囚。皖伯台前收别宴,乔公亭下舣行舟。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征兵主尚忧。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徐铉这首诗哪里是写移官,分明是悲忿忧怨的渲泄。因为徐铉移官的时间,正在南唐李憬,向后周伏首称臣的第四个年头,他感到耻辱难消又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能不悲愤忧郁。据史料记载,徐铉后来就是因为向北宋皇帝直言,对南唐后主李煜的不公平待遇,而惨遭杀害的。

最后说说钟泰章。在旧《饶州府志》里,钟泰章被列作为唐朝刺史,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他是吴时鄱阳的地方官。钟泰章是安徽合肥人,杨吴时为左监门卫将军,这种职务属赠职,没有实权。公元908年后梁开平二年,他随后来成为吴国皇帝杨行密的爱将徐温,杀了张颢,才擢为滁州刺史的,他在鄱阳任刺史应该是杨吴时期,不在唐朝。

同类推荐
  • 异宋茫

    异宋茫

    不知是穿越,也不知有水浒和宋江,所以“宋江,你就是个土匪,爱唱白脸的土匪,因为你脸黑。”世界是陌生的,人情世故也不懂的,所以,手贱摸来了好多美女,使梁山上再没那道风景,“可我是有老婆的,怎么办呢?”这世道,不做土匪还无活路,只是土匪名终不好听,那就让匪名移位,所以说“等招安是下贱,要发扬那就翻天。”这世界,是个乱世,也是草头王的最爱,但“完颜家的,你我本井水不犯河水,可你欺负了我的小姨子,我不让你喊‘完也’我就不姓鲁!”且看《异宋茫》,自由佣兵鲁成,在一次大爆炸中到了北宋,成了鲁达鲁提辖的弟弟,从此,开始了他的彪悍奇异历程。
  • 辅臣纪

    辅臣纪

    楼氏一族,因威望过高而亡,楼彧死里逃生,九年酝酿,九年布置,终于,强者归来,不料想皇帝竟后悔当初的做法,那又怎样,改还的还是要还,但一人还就够了……接下选皇储的重任,助中宫嫡子登位,一切,在无形中缓缓现形……
  • 战山河

    战山河

    一世孤儿,为国而终,神奇的玉佩带着灵魂穿越到一个未知的世界,一出生便是死罪之身,终有一日登上王位,深爱的妻子被毒死,心已死,放弃王位,征战沙场,被兄弟背叛,身受重伤,被青楼女子所救,女子心生情愫,但我是将军你是红尘女子,你怎能把她替,终有一日女子已死,女子坟前,将明了。
  • 殖明

    殖明

    公元1660年,是大清顺治十七年,也是大明永历十五年,但大明只剩下了几个孤岛。一个爱玩策略游戏的21世纪猎头公司小职员,也在这一年来到了厦门岛,成了郑成功的18岁长子。只逆袭大清太没出息了,主角还要碾压北极熊,炮轰扶桑岛,一统南洋,圈地欧罗巴,让大明的子民移殖、货殖、繁殖全球!
  • 吴大帝本纪

    吴大帝本纪

    东吴的一统三国路
热门推荐
  • 经挤耐压的河:石煌远诗词歌赋选

    经挤耐压的河:石煌远诗词歌赋选

    春妹的心曲、无忌的童言、平常的日子、母亲的背影、感恩的诉说、旧诗的新题、楹联与碑文等。
  • 光曜九天

    光曜九天

    万年前,魔神无罪大战九天,为拯救天下苍生,生死不明......万年后,少年偶得怒天天目,一朝而起,天下皆惊......从此,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而战,亦为情,也为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天地间,圣亦何喜?魔又何悲?少年修圣魔两相身,孑然间,独步九天!
  • 惹上妖孽冰山男:逆天二小姐

    惹上妖孽冰山男:逆天二小姐

    灵月大陆紫月国的二小姐宫伊熙刚从人类世界回来,还没安稳的过几天,就在圣月皇家魔法学院里惹上了传说中的无敌“妖孽冰山”校草,这可是霉运到家了。校草的妖孽,不仅说的是他的外貌,说的还是他的怪病——每月的月圆之日,需要用一位15岁以下的妙龄少女的血来洗澡!正好,宫二小姐惹到他了,他就愉快的做了一个决定——这个月圆之夜,就用她的血沐浴了!可宫伊熙偏偏不如他得意,在他的眼皮子下逃走了。校草狂怒,发誓非捉到她不可。一场猫和老鼠的拉锯战,正式打响…
  • 英雄无敌之霸秦崛起

    英雄无敌之霸秦崛起

    一位因失手打死红三代而私自脱离部队的特种兵王,在逃离了一年后,被追踪而来的战友进行了死亡宣判。岂料离奇穿越,来到了一个剑与魔法的神奇大陆,从此展开了一段纵横亚山。
  • 九死仙尊

    九死仙尊

    穿越万族墓场,踏过亘古仙域!白陌凭借识海中的神秘石片,沟通星辰原灵,一念仙古、掌缘生灭!传说多个世界在此并行,传说九死即可成仙。
  • 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酷总裁的新婚弃妻

    冷酷总裁的新婚弃妻

    十八到二十八,一个女人最美的十年,全都给了他。从喜欢到爱,再到心灰意冷。这是怎样的悲欢离合,也只有冷以沫自己知道。当一切真相揭开,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场笑话,命运啊,为什么你要如此待我。不过,还好,你还在,花在开,还好我终于等到你。
  • 虚无者

    虚无者

    辗转千年,种根降世。血脉觉醒,命运虚无,注定杀戮一生。死而复生的他,将踏上属于他的征程,不过是地狱,那又如何?天才,也不过如此!从此以后,人挡杀人,神阻弑神!
  • 修仙女神:废材庶七女要逆天

    修仙女神:废材庶七女要逆天

    天界——一席白衣倾城女子指着众人“我凤九舞发誓如有再生我便手刃害我之人毁了这一切”。接着便跳下了锁仙池里魂飞魄散。
  • 天之仙

    天之仙

    执掌天仙,号令群雄,以吾为首,俯首听令!鬼魔乱舞,莫要逞凶,以吾为尊,铲鬼除魔!一个乡村的孩童,一次偶然,得到一枚奇怪的古牌,从此改变了命运,然命运多波折,是屈服,还是逆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