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000000034

第34章 清朝以后 从多元到多彩多姿(3)

在鄱阳一中校园的西南角,建有一座“鲁公亭”,亭旁复刻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手书的《此君轩》诗。原先,这里有6块黄庭坚此诗的石刻,这些石刻后为县博物馆收藏。为什么鄱阳一中校址内收有这些文物?年纪稍大点的人都知道,鄱一中的校址,原本是着名的“东湖十景”之一的“荐福茶烟”——荐福寺旧址。民国时期,因鄱阳的中学满足不了生员的需要,于1944年在缙绅耆宿的倡议下,创建起私立中学。学校为体现鄱阳文化,特以陶侃之字命名,这座学校从此便叫士行中学。

读过《此君轩》诗文的人,一定会感到奇怪,黄庭坚的这首诗似乎与荐福寺,甚至鄱阳都没有关系,为什么他的手迹石刻会在这里出现呢?不错,黄庭坚虽然是江西分宁,今修水人,但一生多在西南——主要是四川做官,从他的行迹与我所知道的历史资料看,他并没有来过鄱阳。而碑刻上句式错落,韵律协调,音节流美的七言诗句,又确是这位“江西诗”派创始人之一的风格。尤其是他超逸绝尘、跌岩生姿、气脉奔腾的行草书风,让人一眼就知道,此碑绝对是黄庭坚的书法真迹。那么,这碑文又是怎样来到鄱阳,落籍荐福寺的呢?说起他的来历,不得不先说说清朝中朝的这位鄱阳人周彦。

周彦,原名孚,号东润。公元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陈继昌榜进士。他父亲周崧晓,字翰定,号爕坡,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金榜榜进士。在旧县志人物传介绍周崧晓时,特别介绍了周崧晓的父亲周铭(一作鸣)诒,这位别字有容的先生,是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钱维诚榜进士,与蒋士铨是同时代人,为硕辅坊人。而清朝修纂的《鄱阳县志》有个奇怪的现象,清朝中期以前在人物简介时,对传主他们的故址,多以东、西、南、北隅方位表述,而周铭诒因是其子崧晓的补述,崧晓为清朝前期人,所以表述方法也与大多数人不同,这是一;第二,在介绍一个叫周秉文的人时,第一次出现“十八坊人”这样的表述,不过此人已是晚清时代的人,为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进士。由此可见,以十八坊为地名,显然是后来的事,起因还是口语形成的约定俗成。至于周彦祖孙三代,是不是现代十八坊周家的祖先,因没有做深入考证,不敢定论。假如与周氏家谱能对上号,那就证明我在上面的观点并没有错。

周彦历官兵部主事、御史。公元1828年清道光八年华东大水,淮南、徐州等6县灾情严重,周彦上疏朝廷请求赈济,并呈疏河十策,使很多受灾百姓免遭了涂炭,得到朝廷赞赏。公元1832年道光十二年,台湾张丙、陈办组织天地会反抗清朝政府,朝廷命双眼花翎、一等轻车都尉、福州将军瑚松额为钦差大臣,与参赞哈琅阿前往清剿。周彦参加并辅助他们平定了这次反叛,以功接任为台湾,今台南市知府。周彦在台湾任职期间,除继续清除天地会余党、修筑港口、建造战舰、加强防守之外,又大力推行兴办学校、创建书院、建立保甲制、加大义仓存储等举措,深得台湾人敬重,当地人为他建生祠,塑雕像,表示怀念。不久,周彦升任为浙江宁绍台兵备道。担任这个职务时,周彦一如在台湾时那样敬职守责,并捐资建成了“云石小房书院”培养人才。黄山谷《此君轩》的墨宝,就是他在兵部任职时得到的。

那么,《此君轩》的诗与墨宝,到底又是怎么回事?要了解《此君轩》,先说说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公元1045年庆历五年——公元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期间人,他是苏轼的得意门生,历史上人称之为“苏黄”,与秦观、晁补之、张耒同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是开创“江西诗派”的领袖人物,在书法上与苏东坡齐名,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黄庭坚的书法特点是善长行草,用笔以侧险取胜,纵横奇倔,风韵姸媚,自成格调。荐福寺《此君轩》诗石刻,全称为《戏用题元上人此君轩诗韵,奉答周彦公起予之作病眼昏花,句不及律,书不成字》。在诗作之前,黄庭坚有自注说:“元符二年(1098)自黔移戎留江安作”。这件墨宝最早出现在四川荣州的嘉佑寺,上面有他的自跋:“予既追韵作此诗寄周彦,周彦抄本送元师,元师得余手墨,因而作草”。有人奇怪,怎么在北宋也有周彦?相隔七百多年,难道同为一人?这当然不是,只是同名而已。或许这也是一种缘份,相隔虽然700多年,但这首诗作和墨宝,起于周彦相关,存与周彦相连,能说不是件有趣的事。不过,黄庭坚所说的周彦是人的字名,不是我们清朝同乡姓周名彦。北宋的周彦姓王名庠,他是苏东坡的侄女婿,与黄庭坚交情很深。王庠也是个很有才气的人,他在公元1102年宋徽宗崇宁元年举八行,八行是科考的一种,考定为天下第一,徽宗赐他为廉逊处士,并任命为潼川府教授,赐进士出身。王庠不干,或许觉得有辱斯文,凭才气不应只是赐进士出身吧。而黄庭坚诗中的元上人,法号祖元,是王庠的堂兄弟,很会操琴,为荣州嘉定寺的和尚。公元1101年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黄庭坚因苏轼之事牵连受贬,遇到大赦,便从黔州今四川彭水,返戒州今四川宜宾。祖元得知消息后,特地跋涉几百里,从荣州赶到黄山谷将经过的,泸州江安锦水驿,专程看望老友。黄庭坚非常感动,便以两年前,即公元1099年哲宗元符二年,自己写过的《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的诗韵,写了这首诗。此君,实际上指毛竹。为此,诗前有“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之泸江安锦水驿,因复用旧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从弟周彦公”,这就是此刻的前因。

公元1834年清宣宗道光十四年,周彦致仕囬到鄱阳。这一年东湖荐福寺西侧的,“颜范二贤祠”重建工程,历经十年之久即要告竣。这项工程是由荐福寺莫莫堂僧人胜山,于公元1824道光四年,经府守同意后,着手募集资金并破土动工的。周彦致仕的第二年,乡宿拟请他写记,于是他写道:

若颜范二贤祠,明嘉靖初始建于荐福寺后,万历改建于荐福寺右,然不久俱废。寺僧胜山见荆榛满目,颜亭并无其基,慨然以修复为己任,募金集腋,伐石鸠工。不数年,祠宗一新。前建鲁公亭,后翼以青云阁。将圆寂时,出橐中金谓居士培元曰:“盖终其事,吾无憾焉!”培元不食其言,次第工毕,龙石以俟书。道光戊戌,值余归田,导游荐福寺,得竭二贤祠,因碑祀请。予重二贤治行,为唐宋以来楷模,不仅为荐福寺显,而胜山以方外崇善,不吝信废举坠,是可嘉乎!

周彦为荐福寺献黄庭坚这首诗的手书真迹,可能是受胜山和尚善举感动的结果。

着书立说成风的大清时期及主要人物

明朝以来,鄱阳着书立说的一天比一天多了。尤其是进入清朝后,着书立说之风更加盛行。据1994年《江西出版史志丛书·江西编着人物传略》所载,从洪武年间起,已有着作传世的,以和尚克新为先。克新,又叫雷庐和尚,出家前从事科举,后转而致力佛学研究。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因为家乡鄱阳及江西一带战乱不已,他便滞留在苏杭一带,与张士诚关系不错。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克新应朱元璋所召,在南京主持佛事。期间,又奉诏书赴西域今新疆,招谕吐蕃。他着有《雷庐南询稿》。自他以后,其他另另总总也有十多个人,有着述传世。但是,除童轩的《清风亭手稿》10卷,被《四库全书》收录7卷于集部别集外,给后世影响的并不多。而清朝录入《江西出版史志丛书·江西编着人物传略》的,自史白起至章穆前后有15人。实际上清同治纂修的《鄱阳县志》中,有70多个入传人物,之中竟有65人有着述存世。为什么清朝的文人都喜欢结集成书呢?因为明王朝的覆灭,激发了人们进行深切反思,所以多以诗文抒发自己的感受。当然,之中也有追赶“风潮”的人物,但大多数还是很有见地和价值的。就其后来较有影响的,我想至少有这几个人:王传、史珥、胡克家、章穆,另外还有武状元张鸿翥。

王传,侯家岗人,葬在梘田街,住在鄱阳镇王府山现五一小学东南。王传是公元1691年康熙三十年进士,当过翰林院侍读,为雍正皇帝的老师,后任国子监祭酒。雍正登位后,召入内廷任南书房侍读。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设恩科取士,皇帝派他到山东主考,录取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名流为举人,受到雍正嘉奖,赐以“讲幄清班”匾额。据鄱阳名流陈孟庆老师说,他在建国前几年,亲眼看过这块匾额,上为瘦金体书法,另刻有雍正御宝大印。第二年,雍正又亲书福字相赐,所以王传又以福字为厅号。蒋士铨《竹枝词》中:“小巷乌衣旧姓王,翰林门第比金张”的诗句,指的就是王传。王传从官场退身较早,在家闲赋了15年,到65岁时辞世,他死时雍正破格为他“谕祭”,因为谕祭要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可见王传的官阶并不太高。

史珥,学师戬,号汇东,鄱阳西隅人。史珥是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庄培因榜进士,当时录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二十二年后升为主事,三年后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便回到鄱阳奉养继母。史珥在官场经历时间很短,前后不过六年光景,但对鄱阳文化作出的贡献很大,一生中对鄱阳的风土人情、轶人轶事,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整理和潜心研究,并将地方志及刊本中没有刊印的有价值资料,搜集成篇,作为考察和纠证讹误的依据。现在成了我们妇孺皆知的瓦屑坝,第一个考证的鄱阳人就是他,他在《续瓦屑坽考》中指出:“鄱地以瓦屑为名者,莫着于瓦屑坽,若坝若墩,则传者盖寡。考郡城西二十里为尧山,泛彭蠽湖者,数十里间隐隐可见。延袤十里许,总谓尧山。山在番江北,南岸迤东,有水斜出通江,即瓦屑坽支流也”。“今之坽,应是蒙当时墩坝以为号,及后墩坝名渐隐,而坽独传。”从这简短的文字中,把瓦屑坽即人称之为瓦屑坝的地理方位,确定了下来。使人们毋庸置疑地确信,莲湖瓦屑坽就是时人称作为瓦屑坝的所在。史珥67岁时病故,一生中着述很多,按类别,考证有:《四史俟疑》8卷、《鄱郡史事考》4卷、《三立考》24卷、《鄱阳遗事考》4卷、《四史剿说》16卷、《胡忠烈公遗事》2卷、《塞游记》2卷;文集有:《艺润书院随笔》20卷、《汇东且东文集》4卷、《存旧录》4卷;诗集有:《且存诗》4卷、《睡余集》2卷;另有《年谱》1卷。此外,史珥还有一本《汇东手谈》,为乾隆时代文化专制的牺牲品,被列为禁书,未能流传。然而,令人叹惜的是,史珥这些丰富的宝贵地方史资料,现在能看到的不多。

章穆,字深远,晚号杏云,鄱阳县城外北关人。章穆的生卒年不详,如果以他的《调疾饮食辨》成书时间推算,他大概是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人。了解现代中国中医学的人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中医古籍出版社,为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研、教学人员参考,抢救了一批即将失传的,孤善本中医着作,影印出版为《中医珍本丛书》。章穆的《调疾饮食辨》,是其中的一本。《调疾饮食辨》是集章穆一生行医体会的一本力作。全书20多万字分7卷计6大类,收载食用食物653种。这本书上穷天文日星岁序历算,下究草木虫鱼山海珍错,凡五行存产之精,一饮一会之微,独到见解的地方很多。书中每论述一味食物,基本上都是按照训诂、产地、种类、形态、性味、功用、医方、使用宜忌进行编写。涉及到医家论述、风俗习惯、诗词歌赋、野史杂谈,随手拾来,涉笔成趣,而且都是凭借自己记忆。原来,章穆的家境起初并不太差,由于天灾人祸加上善医而不善理财,日子才慢慢紧巴起来。他家中收藏的大量图书,又因一场大火焚烧一空,于是只能凭记忆来撰写《饮食辨》。此书虽为鸿篇巨制,但借典引用都很精确,加上辞畅理明,文采熠熠,妙如随笔,以致后人评议说:“名医乎!儒学乎!”从实用意义看,章穆《调疾饮食辨》的价值有五个方面:一、内容丰富,切合实用;二、见解独特,重在探索;三、言之有据,说服力强;四、,旁征博引,却不泥古;五、观点鲜明,经验之说。章穆是清代鄱阳的名医,在临床治病方面留下很多趣闻轶事,尤其是注重医德方面,深受当时和后人的尊敬。

胡克家,字占蒙,号果泉,本县站前人,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汪如洋榜进士,历官刑部主事、贵州司员外郎、广东惠潮嘉三州道台、开归道台、安徽巡抚、江苏巡抚等职。胡克家在封疆大吏任上政绩显赫,屡有建树。除内抓治安,外抗海盗之外,尤其关心民瘼,重视水利建设,以致为疏浚吴淞口而积劳成疾,死于任上,其时仅55岁。胡克家是着名的刊刻家,嘉庆间他在江苏任职时,出版重刻南朝萧统,即昭明编选的《昭明文选》,并就文选注本存在的较多问题,撰写了考异。这也就是刊刻史上着名的《宋本胡刻文选注》60卷、《考异》10卷,两本书都受到曾国藩称许。公元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又刊刻《资治通鉴音注》294卷。此书刊印后,人皆称为善本。1986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资治通鉴》时,就出现这样的说明:“清嘉庆间,胡克家据元刊本覆刻,校刻精善,为世所重,1935年国学整理社曾据此加以断句,拼合缩印。”由此可见,胡克家在刊刻事业上的贡献。

在结束这节后时,再谈谈清朝鄱阳着名人物——武状元张鸿翥。张鸿翥,字长河,号高腾,鄱阳镇东湖里人。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武状元,与中国近代着名的实业家张謇,同为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一年的文武魁首。张鸿翥可以说是位生不逢时的人物,虽为武状元,却处在列强入侵、国力衰弱的年代,因此报国无望。戊戌变法时,他与张謇联名拥护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能果并复辟帝制,他痛恨其倒行逆施行为,回乡隐居,甘为草民。“九·一八”事变后,张鸿翥忧郁而死,终年63岁。张鸿翥一生中,尽管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壮举,可是对鄱阳人来说,他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毕竟,他给鄱阳历史留下了浓笔重彩的一页,从彭汝砺到张鸿翥,一文一武两位状元,虽然时隔829年,但毕竟为这方土地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书院及科举废除与新学兴起

同类推荐
  • 走进大地湾

    走进大地湾

    本书介绍了大地湾从发现到挖掘的过程、发掘收获、重大意义以及对大地湾文化的研究、宣传情况,同时描述了大地湾的过去,设想了大地湾的未来。
  • 三国里的传奇妖道

    三国里的传奇妖道

    古往今来,仁义道德皆狗屁!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有无数次统一世界的机会,但是孔老二的儒家思想却束缚了众多帝王的脚步。为什么成吉思汗能征服欧亚大陆?为什么拿破伦能开启大航海时代?而我们只能在中华大地上重复悲哀?是仁义,还是道德?既然安乐能使人腐朽,那么我就去寻求战争。历史既然证明,想把所有人都变成好人是妄想,那么我就试试把所有人都变成坏蛋。秦歌大风,启曰无衣。兴始皇之志,推封神演义。一个穿越乱世的盗墓贼,即将开启一篇充满血色的篇章。刘兴汉,一个注定脚踩尸骸,站在无数冤魂中寻求真相的枭雄。只要给我们机会,谁都有一颗不干平凡的心。三国,从我们脚下开始。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兰州历史文化(十四):書畫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十四):書畫碑刻

    本书从绘画、书法、碑刻和民间艺术四个方面,介绍了兰州书画的发展史,以轻松随意的笔墨,反映了兰州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
热门推荐
  • 时代商神

    时代商神

    不要问他结果如何,他只在乎这个过程,网络时代的资源整合,他已经走到了时代前线,且看这个充满乐趣的商神人生,是如何成就一段商场过程之旅!
  • 异界全职高手

    异界全职高手

    一个用情专一的人,却怎奈身边总是美女不断,万千情丝缠身,冷艳刺客,可爱千金,极品媚狐妹子等,皆纳为妻妾。一个内心正直的人,却怎奈身边总是跟随着几个猥琐男,不学坏也要被带坏,逛风月场所,看人间百态,好不自在。一个行事低调的人,却总被麻烦找上门,只能挥拳奋战,为了心中那份坚定,斩异兽,斗灵神,全职灵师天纵奇才!
  •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本书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场景模拟方式引导教学活动的组织,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重组和设计。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本书内容涵盖了以下多个场景:第三方物流的行业背景、功能分类、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再造、运营管理以及文案写作等。”
  • 兄弟之崛起江湖

    兄弟之崛起江湖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而这个江湖都由强者来缔造。傲天,一个从小就跟随妈妈过着凄惨的生活,后来遇见好心人的帮助,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注定缔造他的光辉岁月,他的辉煌人生。一次噩耗,惊醒了他的梦,唤醒了他热血青春,谱写的他的传奇故事。当他遇见像陈煌、王钧、李国荣等一热血青年,他的命运将如何改写,他的传奇故事将如何流传。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生,一个人生就是一段故事。一个谱写真实,一个真实的谱写。
  • 倾城小毒妃

    倾城小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与人私奔的太师之女,被灌剧毒扔到乱坟岗,自己解毒重回太师府,成功逆袭,她医术高超,毒术惊人,娘家陷害,她狠狠回击,太子紧逼,她进退有度,更来一场红杏翻墙,助小叔倾权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抓媒婆上轿

    抓媒婆上轿

    穿成媒婆已够惨,还要我上花轿?这种严重违反职业操守的事,我怎么能做得出来!皇上、王爷、将军……那我考虑考虑!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富贵达人

    富贵达人

    穷困潦倒的高风与弟弟妹妹过着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生活,因为没有缴纳水费而停水的水龙头。吃着连盐都放不起的饭菜,高利贷不停的逼债,一再催要房租的房东。在这种时刻被工地开除。就在生活已经难以为继的时刻,高风来到贸易公司做保洁员。偷偷与这些会赚钱的人学习生财之道。但是一次危机使这家公司面临倒闭,必须与连商协会达成协议公司才能幸免于难。万急时刻高风偷偷出马,其真诚与永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连商协会董事长。并救活了公司,贸易公司董事长从此无比欣赏高风,并委以重用,从此高风便踏上富贵达人的道路.................
  • 完美恋爱ing

    完美恋爱ing

    杨筱娅是一个平凡的女生,来到初中以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打击,面对了一次又一次感情的破碎,她该怎样面对这一切,,,,如果上天给你另一次机会,让你知道今后的命运如何,你是否会依然选择重新经历。。。
  • 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研究

    全球研发网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研究

    对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的研究,本书从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实体构成和空间关联效应两个层面着手:首先,运用SPSS数据统计处理软件,对84个样本国家(地区)、27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将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相关的众多因素提供归纳为综合实力、研发环境、市场规模三个主因子,按照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将全球国家(地区)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区域、高密区域、中密区域、低密区域和弱势区域,廓清了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空间结构的等级规模体系,并借助ArcView GIS技术使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空间格局和发展趋向更加直观。
  • 销售读心术

    销售读心术

    《销售读心术》内容简介:销售从了解客户的心理开始,优秀的销售员就像心理学家一样,具有高超的读心术,能够透过客户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判断出客户的性格、需求以及心理变化。《销售读心术》旨在教授销售员察颜观色、听话听音的读心技巧,从而帮助销售员有效地把握客户心理,化解客户抗拒,提高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