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000000049

第49章 抗日战争(4)

戒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道,改善生活去了。但是这个曾经接受过高度训练的中国知识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继续致力于他们的学术研究事业。学者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已根深蒂固地渗透在社会结构和对个人前途的期望中间。

高等教育如此,科研院所亦如此。从1937年起奔赴大后方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0000多人。

其聪明才智、工作热情与创造精神使得后方的科学技术事业日新月异,科技发明以几何级数增加,如酒精代汽油、松香炼柴油、桐油汽车、术炭汽车、棉杆造纸、旋蓖式锅炉及竖立回火管锅炉等。化学家范旭东领着200多名技工人川,在自流井推广德国的晒盐卤技术,对于四川盐业改进影响极大。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实现了生产的完全连续化,开辟了世界制碱业的新途径,他也因此而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化学家。光学专家龚祖同,研制成了中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并与他人合作制成第一台倒影测远机。女工程师丰云鹤在重庆办厂,从肥皂废液中提炼甘油以制造炸药。又以麻杆制成丝绵一样的物料,以补当时军队棉布之不是……

大后方科技,尤其是工业科技的发展,成就了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史上少有的浑厚气象。从民国初年北京政府核准中国第一件发明专利到929年,中国的科技专利发明仅73件,从1929年到1936年共160件,而从1937年到1944年达到了423件,发明专利的数量是前两个时期总和的182%。除了适应战时需要,完成了大量应用科学的研究外,也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有所发展和创造,这为战后及新申国成立后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见《1937:深重的灾难与历史的转折》)

如果说在后方的许多知识分子,在用自己专业的开掘与发现,去向侵略者宣战;在沦陷区的一些知识分子,则是磨砺着民族气节之剑,以其闪闪寒光昭示中华民族的不可亵渎,不可征服。后者的代表人物便是陈寅恪先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北平随即沦陷。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1852-1937)忧愤交加,遽然病发,拒不服药而死。陈寅恪料理父亲的丧事完毕,携家眷仓皇逃离北平,辗转到长沙,1938年秋天本人亦随西南联大南迁。不久,英国牛津大学聘请他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职称。因在昆明不适应高原气候,时有病痛,又欲与家人团聚,陈寅恪遂决定离开西南联大。次年暑假到香港,准备全家乘轮船赴英。此时欧洲战事激烈,地中海已完全不能通航,只能在香港等候,并应邀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旋即香港沦陷,进入了3年零8个月的黑暗时期。日本人很快找上门来,一是为着送面粉给陈寅恪。当时生活物质极端缺乏,据陈哲三《陈寅恪轶事及其着作》(台湾《传记文学》第16卷第3期,1970年3月)所述:“大概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军部行文香港司令,司令派宪兵队照顾陈家,送去好多袋面粉,但宪兵往屋里搬,陈先生陈师母往外拖,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二是,据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闻香港日人以日金40万网强付寅恪办东方文化学院,寅恪力拒之,获免。”

时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席的陈君葆先生,在他1942年4月22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刘孙二人昨携米16斤、罐头7罐予陈寅恪,今日回来报告陈近况,据谓他已捱饥两三天了,闻此为之黯然。”米、罐头正是陈君葆安排校内两名职员送去的。

(见《陈君葆日记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年)

同年5月5日,陈寅恪取道广州返回内地,随即任教于在桂林的广西大学。

八年抗战的内容无比丰富:武器抗战,血肉抗战,气节抗战,谋略抗战,教育抗战,文化抗战,科技抗战……

八年抗战的内涵则是——所有的舍生忘死,所有的惊天动地,所有的颠沛流离,所有的青灯黄卷,所有的忍饥受冻,大抵都在一个极衰弱、极混乱之中国的舞台上,上演着一个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

最终,中国并没有倒下成为一块被日本人踩着的残壁断碣,却耸立起一块中华民族足以照耀千古的丰碑。

草根卖国,精英也卖国(一)

李宗仁曾疑惑:“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为何不一鼓作气,倾全力由北而南打下巾国,却改变此向,逐次增兵,因淞沪一战而变成由东向西?他在回忆录里说:“……侵华战事既已发动,而日本人又没有气魄来大举称兵。等到中国民愤达到最高潮,以致‘卢沟桥事变’无法收场,大规模用兵势在不免之时,日本又不愿倾全国之师来犯。只是在华北、华东用少数兵力与中国作战,到兵力不敷时,才逐次增兵,深入作战。这种‘逐次增兵法’便犯了兵家大忌。中国地广人密,日军一个师团、一个师团地开人中国,正如把酱油滴入水中,直至把一瓶酱油滴完,为水吸收于无形而后已。日本人便是这样一滴滴地,滴进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但是还是泥腿深陷,坐以待毙。”

在指挥了台儿庄大捷而名声大噪的李宗仁将军眼里,此种“酱油入水”战法,无疑是侵华日军的致命死穴。

或许,为避免元朝的蒙古人和满清征服了后却又被中华文化给同化、颠覆的前车之鉴,日本并不想全面侵华,一个早上吃出个胖子。

它要采取的是将中国一块块地加以吞并,“分而治之,渐之殖民化”——即由甲午战争后染指朝鲜、台湾开始,直到伪满洲国成立、华北“自治”,无不重复着这一套路——驻军,策反,积蓄力量,发动事变,不宣而战,完成吞并,近而成立“独立”国家,或建立独立殖民区。

以台湾为例,1941年春,成立了看似民意团体的组织”皇民奉公会”,由台湾总督长谷川清兼任总裁,按照行政区,设立支会、分会,最基层的则是近70000个“皇民奉公班”,将全岛的民众都纳入了组织,宣称“一视同仁”,极力推行“皇民化运动”。该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台湾民众改用日本姓名。

当然有愿意改的——在殖民当局通过户口规则修订后的半年里,台湾人改姓名的有168人;其中便有李登辉及其哥哥李登钦,弟弟改名为岩里政男,哥哥则叫岩里武则。

1941年,李登辉正就读的台北高等学校高等科,共计有467个学生,其中日本人363名,台湾学生只有104人。高校时期长得眉清目秀的岩里政男,在日本同学眼里是一个“非常害羞,非常谦虚”,从而最得冷静、沉默的台湾同学;同时,他在日籍老师岛田谨二眼里也是“唯一没有制造麻烦的学生”。高等科毕业后,岩里政男去京都帝国大学读了一年左有的时间,1944年1月,他就离开学校,被强制志愿入伍服役,成为日本陆军预备役军官教育第11期生。

岩里武则在高雄左营“海军特别志愿兵训练所”受训以后被编人海兵团,1944年7月派赴菲律宾作战。出征前,岩里武则回到小基隆向亲友道别,他“身着深色军礼服,腰际佩挂武士军刀,脚穿黑面长筒马靴”,“神气非常地向乡亲及家人道别……”同年12月15日战死,至今李登钦仞是以岩里武则的日本名被祭奉在东京的靖国神社里。

(见蓝博洲着《共产青年李登辉》)

可以说,李登辉日后所表现出来的亲日意识与仇中意识,乃至今日成了岛上“台独”狂流里一株老而弥坚的白色的罂粟花,确是如一首儿歌里唱的“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大多数人不愿意改日本名。不改却显然会招致种种的不利,此外,日本当局又制定一种奖励方法,规定改了日本名字又说日语的家庭为“国语家庭”,在诸如物资配给等实际生活上,给予与日本人同等的待遇。这样,到1943年6月,改姓名的台湾人已达10万之多。

尽管如此,还有许多人挖空心思,尽可能地保留下民族遗存的信息,如姓“吕”的改姓“宫下”。姓“石”的改姓“岩下”。姓“刘”的改姓“中山”,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姓“陈”的改姓“颍川”,因为陈姓是古代颍川郡的圣族。姓“魏”的则改姓“大梁”,大梁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国都……

提倡改变生活方式。每家必须有一个榻榻米房间,同时成年人都要穿和服,不准穿中式长袍或短衫裤。在公共场所,若日本警察看到有穿中国服装的人,即将其衣服剪掉。

实行“诸神升天”。强迫台湾民众改变信仰,将家里厅堂上供奉的祖先神位和祖先从大陆上带来的神像,统统撤下来烧掉,美其名日“诸神升天”,不再奉祀;然后买一具日本的“神棚”,供奉“天照大神”。

组织参拜神社。硬性规定各地民众轮流参拜日本神社,每人每月至少须参拜一次。

禁止演唱中国戏剧。在“皇民奉公会”中,设有“演剧协会”,研究改变中国戏剧用日本语的唱法,以便消灭中国戏剧的民族色彩。

钳制言论。台湾总督府下令禁用汉文——任何学校商业机关都不准使用汉文之外,台湾各报章杂忐的汉文版,也一律撤废。太平洋战争后,更以物质短缺为借口,迫使全岛报纸统一发行。殖民当局一方面强迫台湾人民学习日语、日文,一方面又封锁一切来自大陆的新闻,企图让更多的台湾人因此而淡忘自己的母语与母土,误认自己也是“日本人”。

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岛上多数人不识汉字,不会讲国语。于是出生在台湾又去了大陆回来的人成了官方与民间沟通的“翻译”。报纸上好长一段时间得汉字、日文并用,学校里上课也要用中文、日文及台语。虽然这时已经很少看到日本人,可是无论都市与乡村,都是一片“大和风”——进别人家门先要脱鞋,跪坐榻榻米上;街上到处是术屐踏地刺耳的声音,喇叭里传出来的台语歌曲,听起来却是完全的日式曲风,日式料理更是满街充斥,“寿司”、“亲子井”(将鸡肉切丝与洋葱丝、鱼板丝、少许青菜一起炒,加入一点酱油和糖,起锅前再加一个蛋,然后覆盖在饭上,口味微咸且又微甜)是许多台湾孩子爱吃的东西……那感觉与走在日本街头甚无大异。

在东北,亦大力实行奴化教育。

草根卖国,精英也卖国(二)

日军占领东北之后,迅速收缴焚烧关于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科书,从1932年3月到7月的5个月间,焚烧书籍达650万册,9000名教师受到逮捕、枪杀或强迫改行。从此在各级学校里,将日语作为第一语言,汉语退居第二位。在日本人编印的教科书里,连中国地理和历史都不让儿童多了解,反之在专门接纳日本儿童的中小学里,特别重视学习汉语,和中国国情的介绍。伪满洲国成立以后,东北没有新开办一所大学。日本人认为不必过高地提高中国人的文化水平,这样更便于巩固其统治。但为了培养高级奴才,先后派被他们视为可靠的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从1935年至1945年的10年之内,有5000人左右。

日本政府还以南满铁路为中心,大量向东北移植侨民,先以旅大作起点,渐次向各地渗透。1920年,在沈阳的日侨不到50000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增加到15万人以上。在锦州、营口、鞍山等地的日本人人数也同样激增。占领当局在备大小城市划定日本人的住宅、娱乐场所和工厂地区,各城市中风景较优美的地区,多半划为日本人的住宅区,不准中国人居住,甚至通行。另外指定一些被称为“中国通”的日本浪人杂居在中国人中间,他们大都负有日本特务机关的特殊任务,此外,还贩卖鸦片、白面和吗啡,开设赌场、烟馆和妓院等,进行毒化中国人的罪恶活动。

根据沈阳日侨联络总处1946年的统计,哈尔滨、齐齐哈尔和佳木斯等地的日侨约25万至30万人;长春、吉林、沈阳、鞍山、锦州等地的有90万人;旅大、营口和风城等地约有20万人;再加上内蒙古地区的12万日侨,共计一百五六十万人以上。

在东北听不到任何关内的消息,完全不了解关内抗日进展的情况,所见所闻全是日本的宣传:日军如何神勇,武士道精神如何伟大,中国人如何无能,中国军队如何惨败,日军又在华南、华中某地打了胜仗……特别是在占领一个大城市后,都会举行庆祝胜利的大型活动,并强迫中国学生参加,由此使一些青年人在思想上彷徨,在生活上消极,对抗战及国家前途愈来愈感到失望,而对东边的那个岛国却愈加佩服起来……

日本破解文化中国之心,其迫切、歹毒远甚于掠夺地理中国。在立足于几十年、乃至百年的长距离历史眼光下,他们做起来又多么阴柔,极具有耐心,像文火慢炖猪头,一定要把它炖烂了;也像莫言先生笔下的檀香刑,刽子手慢悠悠地片下犯人的肉,可达千刀以上,才气绝命断,他要充分地享受“片人”的愉悦。

我猜想,日军取这种“酱油入水”战法,可能也是由他们的战场布局所决定的。

“二战”中日本陆军有四大战略集团,即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

1931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此时东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东北义勇军,高峰期达到30万人,另一支是中共领导的抗日联军,最多时接近5万人。但在关东军残酷清剿下,前者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灭,少数退人关内;后者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后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残部退人苏联编成1个旅,只有1000多人。

这就是说,中国八年抗战酌战场,主要就是在关内与日军“中国派遣军”作战的战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白当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为抗击美军可能登陆本土,“国内军”也通过总动员而使自己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成为战略预备队。此后的“中国派遣军”只有27个师团,而“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120个师团,不但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171个的70%,而且云集了绝大部分精锐师团。

至日本投降时,日军总数为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向苏军投降的关东军68万,占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由此可以看出,在日本军部的部署中,中国战场并不是日军的主战场,投放在中国战场的军队,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也不是其精锐师团。

同类推荐
  • 大唐我是阎王

    大唐我是阎王

    2019年大年三十的夜晚,本是合家团圆之夜,一起看春晚嗑瓜子放鞭炮,享受一年忙碌的的成果。可是在这夜色之中一支神秘的队伍正在机场悄然集合,他们就是华夏中最神秘的部队龙组......机缘交合下,主人公重生到了大唐,做了李世民的二子李宽...面对将来的一切,他如何翻云覆雨......且看历史中没有李宽的故事.....
  • 强国梦

    强国梦

    一场地震使主人公穿越到了1928年的东北磐石,伴随他穿越的还有大量的书籍。那些书籍在后世不过是只有收藏爱好者才会关注的故纸堆,但在民国初年却成为强国梦的依托。主人公苦心孤诣,依靠划时代的技术、文化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暗中发展军事实力,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过了侵略战争,主人公率领部下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
  • 南溟歌

    南溟歌

    世间众生万象,平行空间里更是有数不清的异数。大陆名曰,南翎。下临一海,名曰,溟海。黎历219年,九云国统一大陆,序幕就此展开。而溟海也居住着鲛人,是美丽而神秘的存在。南翎人多闻其美貌令日月失色,能泣成珠,会织鲛绡,其身炼成的油膏更是能燃千年不灭。而不论是人还是鲛人,其中都有一部分人拥有特殊的力量。岁月流逝,昔日神秘的鲛人不知为何浮出水面。寂静34年后,又是一场风云变幻。……
  • 极品山贼劫天下

    极品山贼劫天下

    一不小心穿越了!唉!没办法!狗血事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当刘梦清醒以后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败军的将军,被身边仅有的二十几个溃兵抬着向大山里跑!老天呐!你让我穿了也就算了,这又何必呢?!进山就进山吧!好歹还可以当个山大王!杀杀人!放放火!倒也逍遥!然后发展发展势力呀!要挟要谢皇帝呀!统一统一中原什么的!没办法!谁让山贼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 南明烽烟

    南明烽烟

    一次偏差的穿越,让柳岳必须在明末待上二十余年。从松山之战到闯王入京,从满清入关到夔东反清。柳岳亲眼看到山河破碎,百姓涂炭。但是他只是一名普通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柳岳无力反抗。但是在历史面前他必须做出抉择,到底是匍匐于刀锋之下?还是挺直脊梁,身赴国难?
热门推荐
  • 齐天记

    齐天记

    “天无边大,地无限远。有巨兽吞星球果腹,有强者片叶斩星河。有魔炼化大地融瑰宝,也有人逆转天道留契机。”“生不为大道认可,却不知是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的变数。还是一场注定是死亡的大劫”“热血,友情,战斗!在无垠浩瀚的星空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每当你眺望远方时,远方外还是远方”
  • 豪门绝恋:幸福在身边

    豪门绝恋:幸福在身边

    一个阳光活泼的少女,一个帅气邪恶的少年,不知是上天的作弄,还是命中的注定。不知是上辈子的缘分,还是上辈子的诺言!本该是亲情,却内心萌动,让两个人受尽折磨,却抹不掉心里最深处那心动的感觉!就在两个人下定决心封闭时,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此浮出水面。这个秘密会带来怎么样的改变呢!最后两人又会怎么样呢!
  • 五代逆天

    五代逆天

    避免两宋之颓废,重现汉唐之盛世,一切尽在《五代逆天》……
  • 洗剑天涯

    洗剑天涯

    矫矫青霜剑,翩翩美少年。九州风云起,执酒笑苍天。请静下心来,一杯茶,一本书,戒浮戒躁。
  • 守护甜心之恶魔色诱惑

    守护甜心之恶魔色诱惑

    守护甜心的亚梦,因为一次失误,天使坠落。她被困在守护者大牢,璃茉救了她。她拥有了另一个灵魂,拥有了另一个甜心,拥有了另一个身份,在里面,她只是个伪天使,在外面,她是残忍的血祭。当再次回归,当她的另一个身份出现,友谊,会回来吗?
  • 想逃逃不了:你,我要定了

    想逃逃不了:你,我要定了

    “这是契约,结婚以后互不干涉私生活,只在外人面前我们是夫妻。”冰山略略点头,小样,就凭你这点斤两还想玩过我。“那我现在可以吻你。”小苏苏:“你不要耍赖。”“苏檀,搞清楚,是你在耍赖,这明明在外人面前。。。”一众女仆顿时黑线。苏檀。。。好吧,遇上冰山大总裁,想逃,门儿都没有!
  • 兽魂炼神

    兽魂炼神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人们利用兽魔兽的灵魂来增强自身力量,魔兽的不同获得不一样的能力。一个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因为命运女神的启天祭祀的影响,让命运轨迹出现了瞬间的停顿,所以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命运轨迹的修正让他幸运值全无而且出现负数,出生开始他的厄运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直到有一天那得到了可以改变命运的东西······
  • tfboys之四小只i

    tfboys之四小只i

    此书纯属虚构,四叶草们千万不要当真哦!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四大家族有个规定:每位继承者满一定年龄后,必须出去历练至少10年,他们在14岁那年出去,到25岁那年才能回来。他们仅用1年的时间,走到了最红的位置。他们在那1年之内的努力没有人看到,他们在15岁的时候出道,他跟粉丝们约定了10年之约。里面的女生比他们晚到了半年,可她却跟他们一样闪耀。在他们历练的这10年里,发生了许多有趣、悲伤和一段段美好的爱恋!在这10年内,他们用的是平常人的身份,他们只认得对方,却不在同一个地方,最后他们一起努力,拼搏到了最后!
  • 这是末世吗

    这是末世吗

    所有人相信世界末日已经过去可是真正的危机正在爆发陨落的星辰爆发的病毒崩坏的世界进化的生命感染进化的不光是人类而是所有的种族
  • 科学大气功

    科学大气功

    伟大的气道之祖赵毅,被吕大骗子欺骗,竟然奇迹般的走上了无敌的气道之路。且看赵毅怎么用一个骗子独创的基础科学气功,来学透中医,学透武术,使身体各方面达到极限,与古今圣人在虚空大道中留下的印记交流,如何与地球大道相合使身体精神进化到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