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300000010

第10章 “天安门事件”平反(1)

“天安门事件”平反,《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何未向中央请示,就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条新闻?《北京日报》更“胆大妄为”,首先公布“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民意昭然,华国锋、汪东兴无法阻挡,“天安门事件”就这样顺理成章地恢复了名誉。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主要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作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上述新闻的发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标志着人们奋斗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并为国内外所周知。

发出这条新闻,是当时的新华社社长曾涛、《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和《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三人商定和操作的。我只是投了一张赞成票,是此事的少数知情者之一。由于此事的真实经过至今社会上仍不清楚,而且我见到有关文献的记载与我所知道的实际情况不尽符合,故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的前夕,我认为应尽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责任,把自己所知道的事实真相写出来,并且希望得到其他知情者的补充修正。

新华社社长曾涛是发出这条新闻的主要负责人。11月17日我整天关注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的反应。

1978年11月我在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曾涛、胡绩伟、杨西光也都是会议的参加者。15日中午,我回到房间准备睡午觉,接到胡绩伟的电话,说“有要事相商”,要我立刻上楼到杨西光的房间去。进去后见到胡、杨和曾涛,他们告诉我,看到当天《北京日报》上发表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闭幕的消息后,他们想把其中有关天安门事件那一段摘出来,单独发一条新闻,并已和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通了电话,林表示同意。他们现在已把新闻稿拟好,事关重要,希望听听我的意见。

我先看了他们拟的新闻稿,然后把桌上放的那张《北京日报》看了一下,特别仔细地看了其中他们划了道道的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那几行。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新闻稿的标题和北京市委会议上的那几句话不完全对得上号。标题上写的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而市委会议的报道中根本没有“天安门事件”五十字。但我转念一想:市委会议关于天安门事件那段话,与我记得很清楚的1977年3月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调的话相比,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可以说翻了过来。市委的那几句话虽然没有写明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如何如何,实质上是为事件平了反。只是因为中央没有表态,不敢明白地写出来。现在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加上他们拟的那个标题,把市委几句话的实质点破,也许可以促使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我反思了一下,我这个人一向有书呆子的脾气,可是这一次我不想拘泥于市委会议报道中没有“天安门事件”的字样,决定对他们的做法投一张赞成票。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11月1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登出了这条新闻。《人民日报》用的标题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对于1976年清明节因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而受到迫害的同志要一律平反,恢复名誉”。报纸到了京西宾馆参加中央工作会议的人手中,大家看了都非常高兴。上午8点多我去西北组开会的会议室,在等正式开会的那段时间里,大家兴高采烈,都说这件事太好了。这时候,纪登奎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后来大概是忍不住了,说了一句“像这样大的事,总应该在政治局谈一下才对”。他是政治局委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事先他一无所闻。当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说:“这么做有什么不好?”“新华社发出这条新闻实在太好了!”纪登奎就不再出声。

曾涛是发出这条新闻的主要负责人,他这么做是冒一定风险的。当然风险并不很大,因为一定会得到许许多多同志的支持。特别是前三天,即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发言,对天安门事件的性质必须平反讲得明白、尖锐、有力。曾涛发出这条新闻后,受到在京西宾馆开会的同志们的普遍欢迎。我走在路上、在电梯里都听到赞扬声。这一天午餐和晚餐,我都与曾涛同桌。同桌者——我记得一次有江西来的白栋材,一次有新疆来的汪锋,都对曾涛说,如果你因此在新华社呆不下去,欢迎你到我们那儿去。

16日晚上,林乎加的秘书高稚兰(他是我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之一)来到我的房间,告诉我,林乎加看到报纸后,以为新华社发那样一条新闻有什么“来头”,就打电话给曾涛。当得知没有什么“来头”时,他就打电话向华国锋汇报,说标题是新华社自己加的,事先没有同市委商量。华对林的汇报没有讲什么话。

关于林乎加给曾涛打电话这件事,后来有一次:我向曾涛问起时,他告诉我,当时林问他那个标题是怎么加上去的,他没有正面回答而反问说:“这条新闻中报道北京市委会议的话与事实有无出入?”林说“没有”,他就说:“加标题发稿是我们新华社的惯例,这事由我们负责,你不必管了。”

11月17日整天我继续关心华国锋有何反应。18日中午,曾涛告诉我,华有一个与天安门事件无关的活动,说了几句话比较好,这是好的迹象。当天晚上,曾涛又给我来了个电话,说:“现在好了,华国锋转变了,今天他为童怀周的《天安门诗抄》题写了书名。”在电话里我向他道喜,说:“这一下你安全着陆了!”两人在电话里笑了一阵子。

11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右上方登出了《华主席为V天安门诗抄)题写书名》的消息和华的手迹。在这条消息的下面,还发表了一则“天安门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八十八人没有一个反革命分子,全部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新华社电讯”。

我亲身经历的有关“北京市委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事实经过,现在记得的和能够写出的就是这些。

新华社发这条消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立即刊出这件事,从我亲身的经历中,我敢确认是曾涛等三人在没有向中央请示的情况下,下决心采取的行动。他们三个人的行动取得了成功,后来得到党中央正式批准。

是新华社的新闻稿和《人民日报》,才把这个实质挑明,起了一个“拔高”作用。

后来我又对这件事作了一番文献考证。

1978年11月15日《北京日报》发表的市委会议闭幕消息中有关天安门事件的文字是:“一九七六年清明节,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悼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完全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爱戴、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悼的心情,完全是出于对‘四人帮’祸国殃民滔天罪行的深切痛恨,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完全是革命的行动,对于因此而受到迫害的同志一律平反,恢复名誉。”

北京市委会议的这一段话,写于1977年3月14日华国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的20个月之后。华的讲话中直接有关天安门事件的一段话是:“在‘四人帮’迫害敬爱的周总理,压制群众进行悼念活动的情况下,群众在清明节到天安门表示对周总理的悼念之情,是合乎清理的。这时候,确有少数反革命分子把矛头指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乘机进行反革命活动,制造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但是应当肯定,当时去天安门广场的绝大多数群众是好的,是悼念周总理的,其中许多人是对‘四人帮’不满的,反对的。不能把他们,包括纯属反对‘四人帮’而被拘捕过的群众,说成是参加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已于1976年12月5日发出通知:‘凡纯属反对‘四人帮’的人,已拘捕的,应子释放;已立案的,应予销案;正在审查的,解除审查;已判刑的,取消刑期予以释放;给予党籍团籍处分的,应予撤销。’应该说,这方面的实际问题已经解决了。”

把1978年11月北京市委的那段话与1977年3月华国锋的这段话进行比较:

(1)[1977年华]仍然肯定1976年4月有一个“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1978年北京市委]不再说这是反革命事件。

(2)[1977年华[明确说“确有极少数反革命分子……制造了天安门广场反革命事件”;[1978年北京市委]不再说有制造了反革命事件的反革命分子。

同类推荐
  • 乱世桃花传

    乱世桃花传

    讲述春秋史上第一女政治家桃花夫人之跌宕人生,颇澜壮阔之传奇人生。桃花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魁首。陈庄公之女,面带桃花而生,被视为不祥,幼时被弃于野,后辗转归陈。少时嫁与息侯,省亲途中遭蔡侯调戏。息侯闻听而震怒,引狼入室,引楚伐蔡,遂导致蔡、息二国覆灭。故而曾有言,桃花夫人亡两国而兴一邦,其一生跌宕起伏,不可不谓波澜壮阔矣……
  • 染幽传

    染幽传

    一部虚拟历史的小说,讲述主角家破人亡,受尽艰难险阻,结识五位兄弟,夺取江山的故事,也包含一些爱恨情仇。
  •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说,历史至少是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人民群众参与创造了历史,自然也有权了解历史。从这个意义来说,当代北京编辑部的这套丛书是这样一个尝试,即帮助人民群众了解历史,或者具体说主要是帮助有一定文字阅读能力的老百姓了解当代北京的历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尝试。一起来翻阅吧!
  • 金明灭

    金明灭

    先灭后金!再灭大明!一个历史小白的传奇人生。农民起义军眼中的“疯魔”,文人领袖刘宗周笔下的“乱臣”,民族英雄史可法口中的“国贼”;背插着三面如此不堪的旗帜,一个画着民族主义脸谱的小生,在历史的闹剧中粉墨登场了。
  • 刘备霸三国

    刘备霸三国

    五虎上将?恩,一起出来吧!吕布、典韦....哪个做保镖?这猛将多了也不是个事情啊!
热门推荐
  • 鼎炼苍穹

    鼎炼苍穹

    重生后的叶匠发现,他变得很能吃。别人打怪升级,他睡觉吃饭就能升级。别人数万年年收集到得宝贝,他一天吃光。“徒儿,为师刚给你的神器呢?”“师傅,被叶匠那厮给吃了。”作为一个吃货,叶匠表示很幸福。“虽然我什么都能吃,但其实我很挑食的。”叶匠对着众人说道。
  • 婚途漫漫:总裁大人情深似海

    婚途漫漫:总裁大人情深似海

    他是她的情非得已。第一夜,她进错了酒店,上了“傅总”的床。可是此“傅总”非彼“傅总”。他问她:“初小姐,睡错人的感觉如何?”她以为两个人不过是金风玉露的一夜,怎知道珠胎暗结。当时,他正坐在她的车上,恶心了一下。他问道,“我的?”“我吃虾过敏。”本来也觉得一夜怀孕的可能性不大,可是这种中大奖的几率竟然让她赶上了,她不想两个人日后有什么纠葛,说,“我会一个人把孩子打掉。”“那你就试试看!”给他出具了医院的证明——孩子已经打掉了,若不是他在医院里,他会把她的下巴捏掉。他不知道,在她躺在手术床上的那一刻,发生了一件大事......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爱不需要山盟海誓,也不需要惊天动地。当刁蛮郡主和草根将军相遇,一种不一样的爱情正在悄悄滋长。她有疼爱她的亲人,她有着很多牵挂。无亲无故只有她,他只是牵挂着她。不一样的起点和背景,命运注定了他们不一样的感情。她就是刁蛮任性,还很会装嫩撒娇。他就是温柔专情,还很能迁就忍让。有人说她野蛮泼辣,她一概嗤笑之,她说自己只是率性而为。有人说他懦弱惧内,他一律无视之,他说自己只是依心而为。她说,吵吵闹闹才欢乐,哭哭啼啼叫性情。他说,会哭会笑由真心,会吵会闹因真爱。浓情蜜意自是爱,嬉笑怒骂亦是情。且看这样一对欢喜冤家会怎样将属于自己的爱情进行到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梦回大明十二年

    梦回大明十二年

    一个是大明王朝的孤傲王爷,有着一腔抱负,却始终活在烟鬼父亲的阴影中。一个是都市生活中白领剩女,终日忙碌在相亲途中,有朝一日穿回大明,却成为了宫女中最低等的都人。一个是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书生,从来命运不曾垂青于他,那便安心的在书斋中过这一世么?是什么际遇让他们的命运交汇在一起。一起梦回这大明十二年……
  • 重生之萌妻逆袭

    重生之萌妻逆袭

    远远的有一辆自行车驶来,令人意外的是骑车子的竟然是个小男孩,大概十二三岁,后面坐着一个背着老式药箱的大夫。小菲看着这一切觉得很意外,没想到自己在死亡的最后一刻看到的竟然是自己8岁时,因为收谷子从平楼上掉下来的这一幕。。。。
  • 护花小道士

    护花小道士

    林剑带着两个重要任务回归都市,董事长女儿柔情多娇投怀送抱,美女杀手冷傲闷骚缠着不放,还有一个牛掰轰轰未婚妻天天喊着还要……这样的日子,似乎有点不妙!!!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学生时代:明明讨厌你

    学生时代:明明讨厌你

    一个学习差的不能说的转校生,一个高高在上的学霸美人,两人根本沾不到边的人,在这里却......我是雨辰,大家慢慢观看
  • 轩辕绝

    轩辕绝

    盘古涅槃,圣主未现,诸神为争权夺利,驱使神力扰乱世界,导致洪荒分裂,从而引出神魔五帝重现,咒封苍穹一切,史称——“万神劫”。在这以森林、沼泽、荒漠、戈壁、异潭、幽谷形成的洪荒中毒虫遍地,异兽出没,危机无处不在,这便是始前的死亡之地。然而人类以天生生存的本能存于天地间,而他们之中的强者以神自居,用智慧与力量瓜分洪荒,分别统治着这片充满危机的土地,从而形成了洪荒万国。而就在这血腥与杀劫之间,一位在蛇腹中、沼泽内、神剑下、陷阱里生存下来的少年,就在这野蛮与文明、毁灭与建设的洪流中崛起,而他得到了苍天的眷恋,种种机缘使他潜在的智慧与能量不断地提升,终铸就其不死之身……
  • 借贷危机

    借贷危机

    借贷,资本圈特有的一种融资行为。2011年以来,在浙江省温州市引发了一场因为民间借贷而导致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借贷危机”。这是一个偶发性的事件吗?为什么中小企业不去借银行的钱转而去借利息高昂的民间高利贷?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会突然断裂?中小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因温州引发的“借贷危机”会在中国蔓延吗?中国除温州外还有什么地方存在民间借贷触发危机的高危地带?对于这场“借贷危机”,我们该怎么办?您将在本书中找到你所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