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9400000007

第7章 “三步走”战略(1)

共和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多因急躁冒进吃大亏,但因循守旧也会在日新月异的国际潮流面前错失良机。邓小平敏锐洞察21世纪世界大势,提出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的伟大构想。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自从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三大确定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从1981年至1990年,我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3%,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这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并且为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巨大成功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发展战略,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初考虑这个问题,是邓小平与一位外国客人的谈话引起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大平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196c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大平担任军官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10年的收入倍增计划。到1970年,这个计划实现了。大平对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的制订起过重要的作用。

大平的这个问题,使邓小平陷入了沉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决定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但实际上达到什么程度,步子怎么走,心中还没有数。大平的提问启发了邓小平具体思考这个问题。他“想了一分钟”,随后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命运的设想。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到达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金,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样一个重大设想的提出,看起来似乎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只经过短暂的思考,其实决不是出于邓小平个人一时的灵感,而是有重要的认识背景,经过全党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正如邓小平自己后来所说的“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意说的。”

我国现代化任务是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第一次提出的。提出这个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和十年动乱的影响,我们不可能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建设上又表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提出过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的两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党中央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时,吸取历史的教训,首先明确这样一个思想:认真研究国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陈云同志当时讲了一段很透彻的话:“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总是要把事实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他强调这是我们设计“建设蓝图的出发点。”那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邓小平和许多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意见,深刻指出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因此发展目标不可能订得过高,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也不可能太短。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经济调整的任务,也为不久开始制定的“六五”计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定下了基调。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的目标,也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从它的几个特点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实事求是,是小康目标的最大特点。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个目标并不高,只要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落后。他把80年代初到本世纪末20年的发展目标规定为翻两番,而不是翻三番或翻四番。这与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那种看似鼓舞人心、实际上是天方夜谭式幻想的目标比起来,似乎是低调的,但却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这一目标规定2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2%,从前10年发展情况看,年均增长超过了9%,这充分证明小康目标是切合中国实际的。

小康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较长时期内定量化、明确、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在提出这个具体目标时采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通用的、用人均收人换算成美元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国过去从未采用过,可能当时他考虑谈话对象是外国人,这样说便于对方理解。但更主要的,这反映了邓小平是在同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中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的。这样表述不但使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也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目了然。

使用这种方法涉及许多统计数字和外汇比率的换算。邓小平能够这样准确表述,说明他对这些问题有很深入的了解。这也反映出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认真研究国情的同时,也注意研究和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并且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个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是小康目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后来邓小平在表述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提出的“温饱型”,“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体现了这一点。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有失误,对改善人民生活注意不够。以致于多年来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对人民“欠账太多”。因此,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强调要“还帐”,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邓小平在考虑发展战略问题时,也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从这个角度、用“温饱型”“小康型”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现代化目标,能使人们更生动、直观地认识这个目标。现在,二十年“翻两番”,人民生活由“温饱型”达到“小康型”,这些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从自己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切身体验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从而坚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对国情和世界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没有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邓小平是不可能提出这一设想的。同时,邓小平作为一位战略家特有的思想风格和思维特点使他善于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历史发展的契机,从新的角度,富有想象力和创见性地构思,设想未来,无疑也是他能够抓住偶然机会提出这一设想的重要原因。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经过党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界的研究论证,被认定为是一个科学的设想。1981年11月这一设想第一次写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它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小康目标提出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构思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整设想。

为什么要进一步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这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时间的认识上的变化有关。有一个时期,我们把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规定在本世纪末,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在本世纪内还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必须拉长,要分几个阶段。1979年3月,陈云指出:“一方面我们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20年,即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个矛盾。”1979年9月,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指出: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目标”。在这段时间中,尽管仍然使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但其含义已逐渐有所变化,不再从完成的意义而是从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具体目标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种提法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小康目标的那段话中,就明显地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本世纪末实现的小康目标,只是现代化的初步目标,是“最低的目标”。1980年12月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篇讲话中提出,达到小康水平以后,还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但是,具体地提出更高目标的条件当时显然还不具备。小康目标刚刚提出不久,其正确性有待实践的检验。而只有通过实践证明小康目标规定的发展速度是正确的,才有可能正确地预见和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那么,小康目标实践的情况怎样呢?

80年代前期,全面拨乱反正和经济调整取得成功,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些年,每到金秋季节,从国家统计局里传来的消息总是那样激动人心。按照“六五”计划规定,1981年到198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到5%。但实际情况是,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7%,1983年增长10.2%,1984.年增长14.2%,在这一年里,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83的早春,邓小平到江南视察,亲眼看到了统计数字所不能反映的、比江南春色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回京的列车上,有人问他此行的感想,向来言语不多的邓小平只说了一句话:“到处是喜气洋洋。”所有这些,都坚定了邓小平对实现翻两番的信心。1983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杨振宁时,充满信心地说: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1984年9月20日,会见美籍华人学者吴健雄、袁家骝时,他更加肯定地说,实现小康目标,是有把握的。

1984年是邓小平思维十分活跃的一年。年初,他视察了深圳等三个经济特区,回京以后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想。随着中英关于香港达成正式协议,他完善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出现了全面改革和全面开放的局面。他是在这一年里,邓小平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幅更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在他的头脑中形成。

1984年4月18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提出: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几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还要在下世纪30年到50年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后来多次的谈话和讲话中,他反复提到这个设想。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以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七五”计划的主要指标能够提前完成,这说明第一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可以提前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远景更加清晰了。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以后,“再过5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那时,15亿人口,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亿美元,这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巾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在这段话里,邓小平已经把下世纪的战略目标表述得十分具体和明确了。

直到这时,邓小平还没有把整个发展战略慨括为三步目标,而一直是说两步目标。即第一步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第二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在这次谈话后不久的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第一次提出了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设想。他是这样表述的:“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九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标,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翻。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翻。目标大体上是人均达到4000美元。”

这段话完整地表述了从本世纪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共70年时间我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设想,标志着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成熟。党的十三大报告正是根据邓小平这段话的内容,正式提出这一战略任务的。

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邓小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治理整顿

1988年起的抢购风潮,表明国人与国家承受急剧改革的能力仍不足,全国人心浮动,群情激奋,中共中央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以后经济腾飞准备更好条件。

1988年9月至1991年底的三年治理整顿,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从表面上看,治理整顿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延缓下来,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此前五年的快速发展相比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但实际上,这三年的治理整顿是我国的改革走向成熟和深入的转折点,是后来几年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垫步和过渡。从治理整顿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措施实施和最后的成效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特殊阶段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制定和初步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相对1984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方针、特别是相对价格改革闯关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因此,这个决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类推荐
  • 铁血文明路

    铁血文明路

    1864年,愚昧,殖民,邪狞,仇杀,各种思潮相互交织冲突,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杨华发誓要为华夏文明趟出一条康庄大道。
  • 贬仙当官

    贬仙当官

    大仙宋融因故被贬落凡尘,须造福苍生才能重返仙界。
  •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外传之最衰先锋

    三国不过百年,被后人评说了上千年。三国的人物很多,能够贯穿始终的人很少。“蜀汉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三国演义中出身黄巾战斗到蜀亡的人物是否真的那么衰?野史中有很多关于廖化的传说,其中有比过五关斩六将更真实,更传奇的故事。考虑到写三国前期的人很多,归刘前只做必要的铺垫,归刘后逐渐丰满。本书在改进中,欢迎三国爱好者评论、指导乃至合写。把关于廖化的正史、野史、传说都归入本书是我最大的心愿。
  •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历史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历史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侠隐志

    侠隐志

    自朱元璋以布衣之躯一扫六合八荒,开创大明天下,后继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大明百年辉耀终因“土木堡之变”而蒙上了阴霾。时间在推移,不论岁月如何撒谎,依然有人记得那场战争夺走的生命、希望。唯一因时间变化的,是战场周围村落的衰亡、荒凉。天下纷乱,使江湖豪强能够大展拳脚,无数身怀奇技的豪杰集聚一方,一时间百家争鸣,恩怨纠葛不断,朝廷与各方势力尽心机争取着江湖中的奇人异士于麾下,这场混乱的根源究竟为何?冥冥中无数侠者踏足江湖,由五湖四海汇聚而来,命运将他们带到了一切灾难的根源之地。
热门推荐
  • 韩娱之我的宠物恋人

    韩娱之我的宠物恋人

    “没有调教不好的宠物,只有不给力的主人!”这,是一场意外。他,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律师。他,从不装逼却造雷劈,获得了宠物系统。他,遇见了美丽的少女们。他叫韩世勋,组建了自己的骑士团,开辟了自己的幻想乡。“我有大师球,我的韩娱我做主。”ps: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船。
  • 腹黑男神缠上身:豪宠霸爱

    腹黑男神缠上身:豪宠霸爱

    安清宜本来是一个可爱乖巧漂亮,在别人面前冷艳酷的女孩。她怀着希望,考进了A大,在那里她认识了好多的朋友。原本一切都是好好的,每天坑着绵柔的钱,偷偷暗恋着自己喜欢的男生。可是,就是因为一个游戏,让她与他真正的结识,而且还每天被他缠身!她安清宜是上辈子毁了全宇宙的吗?怎么惹上了这样的一个人!!!
  • 少女穿越奇遇记

    少女穿越奇遇记

    少女苏安雅因为一枚水钻发卡穿越到古代,她会有怎样的奇遇呢?赶快看看吧!
  • 特别

    特别

    ”干“兄弟姐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特别的感情有些出自真心,有些带有目的。本书改编自真人真事,书中的这对非亲姐弟,会带你看透世俗成见,理解与批判,以及他们各自的情感纠葛。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身边如此特别的你。
  • 魔探密语

    魔探密语

    在S城有一种特殊的人,他们拥有异能,归顺于一类特殊机构,从此,他们有了新的名字魔探,在魔探机构中,最厉害的是暗语法则,故事从这里开始......
  • 灭神传说之诸神没落

    灭神传说之诸神没落

    沧海桑田,千年万载……看似漫长的时间,无数的改朝换代,对于这个沉默的世界而言,不过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在诸神来不及惊讶的转眼之间,人类快速地步入了文明,尤其是在东方,这正是一个叫做大唐的盛世,东方的文明在这里绽放得如同大唐的国花牡丹一样娇艳、富丽而张扬……
  • 仇噬灵魂

    仇噬灵魂

    玄灵大陆,强者至上;在这里只有从炼气者慢慢爬到灵者,成为一名万人敬仰的魂者,世间万物,强者主宰;只有真正的强者才无需落下不甘的泪水,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人因欲望所生,也因欲所灭;遗迹神器秘籍魔兽神药,唤醒人类最贪婪的欲望,……仇噬灵魂为您讲述一个从小被抛弃在岛上的小男孩,一次无意的拯救,一种神奇力量的出现,让小男孩踏上新大陆,走上一条复仇的道路……
  • 处好人际关系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处好人际关系小窍门(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我们每天都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包括同事、上司、顾客、陌生人、朋友等等,尽管有时候,这些交往转瞬即逝,似乎不留一丝痕迹,但聪明的人都明白,一切事情的结果,都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他们利用人际关系来建设成功的基石,从不利用“人”来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因为他们深知,牢固的人际关系是拍档和团队协作的基础,是忠诚的保障。本书教读者一些处好人际关系的小窍门,助您营造自己的人脉网。
  • 后卫之神

    后卫之神

    一个后卫。一个身高超过2米的后卫。一个传奇,一个无法磨灭的传奇。
  • 从零开始读懂销售学

    从零开始读懂销售学

    简单实用的销售书,总结了与成功销售息息相关的忠告和方法,提出了操作性强的销售技巧。帮助每一位有志成为销售精英人士提升业绩水平,走向成功之路。本书通过产品推介、客户沟通、客户谈判、成交细节等方方面面的介绍,让读者掌握销售中的各种细节问题,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真正地以卖出产品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