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3000000021

第21章 唐五代(9)

生卒年不详,俗家姓氏无从考订,初唐时期沙州敦煌僧人,著名禅师。是继乐僔、法良之后,与居士阴祖等人在莫高窟开窟造像的著名僧人之一。延载二年(695年,按:延载只有一年,二年当为证圣元年,可能因中原已改元,边塞之地敦煌仍使用旧的纪年所致)与本州居士阴祖等于莫高窟造北大像(今第96窟大佛),像高一百四十尺(约33米),为莫高窟最大的弥勒坐佛,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居全国首位。

(敦煌文献P.3720《莫高窟记》)

处谚

生卒年不详,俗家姓氏不可考,盛唐时期沙州敦煌僧人。处谚是继灵隐之后,在莫高窟开窟造像的著名僧人之一。开元九年(721)与乡人马思忠等人于莫高窟造“南大像”(今第130窟)。天宝年间完全建成。耗时三十余年。窟内弥勒佛像高一百二十尺,(约26米),为莫高窟第二大弥勒坐佛。

(敦煌文献P.3720《莫高窟记》)

释灵悟

俗姓李氏,生卒年不详。中唐时期沙州敦煌僧人。灵悟早年出家,潜心修行。为沙州释门僧政。后随兄大宾前往莫高窟巡山礼佛,见寺院佛龛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遂许愿开窟造像。出资千金,开凿成现存莫高窟第148窟。在洞窟主室西壁长方形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一身及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涅槃佛像身长14.5米,是莫高窟最大的涅槃卧佛。完工约于大历十一年(776),并立石刻碑。

(敦煌文献P.2551《李君莫莫高窟佛龛碑并序》P.3608、S.6203《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

昙旷(约700?—788)

唐僧人,生于河西建康。出家后在家乡学习大乘佛学,以《唯识论》和《俱舍论》为主。后到长安,在西明寺专攻《大乘起信论》和《金刚般若经》。学成后回到河西,从事传教和著述,先到达朔方停留,撰有《金刚般若经旨赞》,后赴凉州,撰写成《大乘起信论略述》。至迟于宝应二年(763)九月到敦煌,为“傍求众义,开决疏文”,又撰写《大乘入道次第开决》、《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瑜珈师地论疏议》等佛学专著。晚年抱病口述《大乘二十二问》,回答吐蕃赞普提出的有关大乘佛学的二十二个问题。昙旷在敦煌居留达二十多年,敦煌遗书中存有其佛学著作的多种写本。约卒于788年之前。

(《敦煌学大辞典》)

璆琳

唐敦煌僧人,吐蕃占领前,任沙州法曹参军,吐蕃占领敦煌不久,约贞元四年(788)以后在敦煌报恩寺出家为僧,法名璆琳,人们尊称为璆师。敦煌遗书存有所作《沙州报恩寺大德禅和尚金霞迁神铭并序》及五言律诗《吊守墓弟子、承恩诸孝子》。为吐蕃占领初期敦煌作者中有代表性人物。

(《敦煌学大辞典》)

释金霞

俗姓刘氏,人称金霞上人、金霞上人禅师,是盛唐时期沙州报恩寺著名僧人。约生于天宝三年(744),祖籍河南洛阳。祖上因做官移居敦煌。十岁学佛,十七岁出家,二十岁受度,后为大德禅和尚。因病于贞元十七年(801)四月二十八日在报恩寺精舍端坐而逝,时年五十七岁。弟子令狐照像等人,刻石立碑,并请敦煌沙州法曹参军璆琳为其写碑铭。其辞为:

达士与物兮不为凝滞;迁神净方兮有若蝉蜕。

彼美吾师兮尘网莫拘;化俗未尽兮今也则无。

丘垄寂寂兮晨钟不发;原野青青兮晓露晞珠。

璆琳另赋诗一首,以劝慰其弟子节哀顺变。诗曰:

擗踊下头巾,荒学不顾身。茹荼何足苦,衔蓼未为辛。

两目恒流涕,双眉镇作嚬。唯余林里鸟,朝夕助啼人。

附:刘金霞和尚迁神志铭并序(P.3677)

沙州报恩寺故大德禅和尚金霞迁神志铭并序。夫报应有量,三身由示,涅运生灭不恒,四类岂无迁变。盖幻化之促速,非履载之不仁。厥有桑门颖秀金霞上人,俗姓刘,其先洛阳人也。或因宫避地,届三苗之乡。其母初孕,不食荤。及生此男,与众殊异。三年※合,如戏则聚沙。八岁※齿,不乐长发。仅十岁,从师学业。才十七,舍俗披缁。读则目览五行,阅乃心通九部。弱冠进具戒,于凝梨下,听南山钞。壮年厌文字,依洪和尚处,晤栖神业,舍彼鱼筌,取其心印。千池水月,盖是只轮。万象参罗,皆从方寸。心既不趁,境上偷生。障云豁开,邪山自坼。返求赤水,乃得玄珠。一契于怀,三十余载。秉律则龙堆独步,修空乃雁塔星条。慕义如云趋风,若事声高率可名亚澄(腾)兰。一自传灯,万炬孔。坛讲授,弟子盈门。将谓化浃长年,宁期寿命短折。青春疾,朱夏勿。腹非至席,头靡就枕。盥嗽之后,酌饮不通。策勤自强,节操弥固。嘱付既毕,端然座亡。时辛巳岁龙集大荒骆四月廿八日终于报恩精舍,春秋五十有七。於!至人晦迹,杳然何之。于时云物(雾)徘徊,皆带愁色。哀声动地,酸感尘心。五月一日葬于南沙阳开渠南原之礼也。于是弟子像照等泪尽心血,哭音不衰。追想芳猷,愿刊他石。蒙虽不佞,式昭厥休。铭曰:达士与物兮不为凝滞,迁神净方兮有若蝉蜕。彼美吾师兮尘网莫拘,化俗未尽兮今也则无。丘垄寂寂兮晨钟不发,原野青青兮晓露珠。蕃中辛巳岁五月一日葬于南沙阳开渠北原之礼也,吊守墓弟子承恩诸孝子。擗踊下头巾,荒迷不顾身。茹荼何足苦,衔蓼未为辛。两目恒流涕,双眉镇作。唯余林里鸟,朝夕助啼人。前沙州法曹参军琳述。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碑铭赞辑释》)

释禅池

俗姓王氏,生卒年不详。唐代沙州敦煌僧人。早年落发为僧,修行于报恩寺。精通五部,备晓三乘,行事以仁义为先,慈悲为怀,为人忠孝两全,戒行精深,被誉为“一方僧宝,一郡人师”。曾任报恩寺法律阇梨。敦煌遗书中存有沙门善来所述的图真赞。其辞为:

嗟夫!泉先竭兮为甘,木先折兮由直,人先殒兮为贤,总迁变兮由极。今则我禅律公,仁行则忠孝芳菲,慈悲则戒香芬馥。解广兮肃肃,行高兮雍雍。可谓一方兮僧宝,一郡兮人师。毁而不怨,誉而不忻,非上达于间生,誓传灯于像季者,曷能若斯?岂其所作已终,薪烬火止,超极乐之净方,舍阎浮之秽滓,见德不彰,君子所耻,辄申狂简,以颂美焉:奇哉高士,无假大志;声名动物,居众有异。五部三乘,晓无不理;世上荣华,观若泥滓。

(敦煌文献P.4660《敦煌三藏法师报恩寺王禅池图真赞》)

摩诃衍

俗姓氏不详。吐蕃统治时期敦煌著名禅僧。年幼出家,先后师从北禅宗神秀弟子降魔、小福、张和尚、准仰、义福等名禅师修习大乘禅法。后转修习南宗,成为神会门下弟子。大历二年(767)摩诃衍在长安西明寺修行,以该寺的大德和尚参加了“三长斋月”,并为弟子信徒开坛授法。贞元八年(792),摩诃衍等三人被吐蕃赞普墀松德赞召往逻些传授大乘顿悟禅法,取得显著成绩,其弟子达五千多人,故引起在逻些传授渐悟禅法的印度僧人不满,要求禁止摩诃衍传教。摩诃衍则要求召开一次僧诤会。贞元十年(794),在吐蕃赞普主持下,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僧与印度僧人在西藏桑耶寺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论战,印度婆罗门群僧终甘拜下风。河西观察判官、朝散大夫,殿中侍御史王锡根据这次西藏传法的经过,撰成了《顿悟大乘正理决》,敦煌文献有存。贞元十二年(796),摩诃衍返回敦煌,被授予“蕃大德”称号。

(《敦煌学大辞典》)

释离缠

俗姓阴氏,生卒年不详。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敦煌僧人。曾祖父阴嗣瑗、祖父庭诫、父伯伦、兄嘉政、嘉珍(均另有传)。离缠年幼聪慧,仪态不凡,崇信佛教。出家为僧,造诣极高,为沙州释门三学都法律。与兄嘉政开造阴氏家族窟为功德,即今莫高窟第231窟,为典型宫殿洞窟。

(敦煌文献P.4640《阴处士碑》P.4638《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

释离珍

俗姓杜氏,人称杜和尚,生卒年不详,祖籍京兆。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敦煌著名僧人。幼年居家,以孝闻。后入释门,苦心修身,被誉为“昔时罗什,当代摩腾”。因弘扬佛法功德,领沙州释门都法律。病逝后,释门大蕃瓜沙境大行军衙知两国(蜜)密遣判官智照为其撰《故前释门都法律京兆杜和尚号真赞》,并赠诗一首,敦煌遗书P.3726有存。其辞说:

历生五百,仙贤一升。髫年学道,众口皆称。

非论持律,修禅最能。因兹秉节,编入高僧。

昔时罗什,当代摩腾。三车并迹,都归一乘。

戒珠恒朗,行洁清冰。千重暗室,藉一明灯。

助佛扬化,法王股肱。耨池安密,湛湛常凝。

舍秽归净,佛教谁兴。不祥瑞应,双树枝崩。

今晨呈像,法律言薨。门人聚哭,何以为凭。

谢此浊世,净土招承。一归极乐,三界无用(明)。

香风前引,奔骤千僧。龙华一会,洗足先登。

其诗曰:

夙植怀真智,髫年厌世荣。不求朱紫贵,高谢帝王庭。

削发清尘境,披缁摄海精。苍生已度尽,寂嘿入莲城。

(敦煌文献P.3726《释门都法律杜和尚写真赞》)

释金炫

俗姓张氏,又称炫和尚、炫阇梨,生卒年不详,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敦煌僧人。童年落发,从师于敦煌金光明寺法秀律师,后为乾元寺僧,拜阴金晖和尚为师学习禅法,阴和尚卒,金炫为乾元寺法律。以弘扬禅法为业,达数十年。金炫是倡导讲经大师。宝历元年(825),出任敦煌释门都教授,前后任职八年,期间修建其功德窟,即现存莫高窟第155窟。金炫约于大和六年(832)病逝。敦煌遗书存有《前任沙州释门都教授毗尼大德炫阇梨赞并序》赞文,其辞说:

阇梨童年落发,学就三冬。先住居金光明伽蓝,依法秀律师受业,门弟数广,独得昇堂。戒行细微,鹅珠谨获。上下慕德,请往乾元寺,共阴和尚同居。阐扬禅业,开化道俗,数十余年。阴和尚终,传灯不绝。微千僧轨模,柄一方教主。慈母丧目,向经数年,方术医治,竟不痊退。感子至孝,双目却明。复经数年,方尽其寿。幽两寺同院,此寺同,如同弟兄。念其情厚,略述本事,并赞德能。炫教授门弟诸贤请知旧事,因婆两目再朗,复是希奇。笔述因由,略批少分。希哉我师,解行标奇;处众有异,当代白眉。量含江海,广运慈悲;戒珠圆洁,历落芳菲。孝过董永,母目精晖;一方法主,万国仍希。禅枝恒茂,性海澄漪;帝王崇重,节相钦推。都权僧柄,八岁蒙施;示疾方丈,世药难治。阎浮化毕,净土加滋;声闻不悟,忧苦生悲。菩萨了达,生死知之;灵神证果,留像威仪。名传万代,劫石难移。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文献P.4660《前任沙州释门都教授毗尼大德炫阇梨赞并序》P.2807《释门文范》《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释金髻

俗姓薛,唐沙州僧人,出家金光明寺。吐蕃统治时期为释门副教授,与金炫同时。

(《敦煌学大辞典》)

释惠因

俗姓李氏,生卒年不详。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敦煌人。八岁左右出家报恩寺。经多年修行,终成精研五乘,穷通八藏,洞晓五篇七聚,熟知四分戒律之高僧,在当地佛教界和世俗民众中享有较高成望,称他为“两邦师训”。约于元和三年(808)至宝历元年(825)间,任敦煌释门都教授兼三学法主。后因病卒。释门法将善来、都法律兼副教授洪辩及其堂兄宰相判官兼太学博士李颛等为其作赞或赋诗。敦煌遗书均有存善来赞辞,照录如下:

美哉仁贤,忠孝自天。投簪弱冠,削发髫年。

枢机发日,若矢在弦。所撤皆中,匪凭镞穿。

八藏穷妙,五部精研。那除口赘,专刂略词繁。

纂制章论,迅切潺湲。恒为惠剑,割断爱缠。

不假蟾魄,心灯本然。名高一郡,道贯僧口。

倾城倾郭,奔骤问禅。

善来诗:

夙植怀真智,髫年厌世华。不求朱紫贵,高谢帝王家。

削发清尘境,披缁蹑海涯。苍生已度尽,寂嘿入莲花。

洪辩辞说:

大哉法主,间世英首。位高十德,解尽九流。

三端备体,四辩难酬。蕃秦互晓,缁俗齐优。

五乘研激,八藏精修。刊定邪正,隔绝傍求。

两邦师训,一郡归投。等然惠矩,遍运慈舟。

逗根演教,量器传幽。谓寿逾算,将翼遐筹。

阎浮魄散,宝界神游。哀哀地恸,惨惨天愁。

花台飞锡,再会无由。芳名万代,播美千秋。

李颛辞说:

五凉甲族,武帝宗枝。泒流天外,一胤西陲。

柯分叶散,留迹阶墀。稚息凋弊,编入皇枝。

河陇阻绝,三代于兹。敦煌沦陷,甲子云期。

宗祊是一,史录生耀。厌斯俗务,志乐无为。

髫年问道,弱冠披缁。事亲无怠,味法忘疲。

披经讨论,无不知机。精持戒律,白月无亏。

举朝佥议,迁为道师。河湟畏记,相无不知。

公名肃肃,道行巍巍。遘以时疾,药物无施。

千万不遂,今也云隳。贤兄心碎,游子怀悲。

四部哀恸,一如荼毗。图形新幛,写旧容仪。

奄却青眼,谁当白眉。两朝钦德,一郡含悲。

遐迩瞻仰,无不归依。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文献P.4660)

正勤

唐沙州灵图寺僧人,俗姓宋。吐蕃统治时期为沙州释门教授。丑年龙兴寺、安国寺、开元寺、报恩寺、金光明寺、灵修寺寺户便麦牒,有其判。申年“亡尼明证念诵布施疏”末有其题名。乙未年(815)为师康上座写有祭文。

(《敦煌学大辞典》)

乘恩

唐沙州僧人。吐蕃统治时期任释门教授,任职时间在宝历元年(825)前后。

(《敦煌学大辞典》)

荣照

唐沙州僧人,吐蕃统治后期任释门教授。

(《敦煌学大辞典》)

龙藏

吐蕃统治时期沙州僧人。俗名齐周。父曾为吐蕃部落使。初为将头,富资财,有田产、牛羊、酒坊。后出家,为龙兴寺上座及沙州释门都判官。重修家窟(今第144窟)。撰有《与大哥析产争讼牒》。

(《敦煌学大辞典》)

释智照

俗家姓不详,生卒年不可考。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沙州敦煌龙兴寺僧人。出家后,以写经为业。吐蕃统治时任释门大蕃瓜沙境大行军衙知两国密遣判官,撰写作品有《释门都法律杜和尚写真赞》、《莫高窟素画功德赞文》。抄写、修习的佛经主要有《大般若经》,《金光明经》、《佛说佛名经》、《佛说报父母恩重经》、《四分律戒本疏》等,大中元年(847)仍在世。

(《敦煌学大辞典》)

利济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僧人。俗姓兆,或以为姓姚。出家于敦煌金光明寺。敦煌遗书保存有所撰《故法和尚赞》、《唐三藏赞》、《上赞普奏》及五言诗一首。

(《敦煌学大辞典》)

释惠菀

一称惠苑,唐鄯州龙支县圣明福德寺僧人。约于吐蕃统治后期流寓敦煌。大中二年(848)起兵驱逐吐蕃后,为敦煌管内释门都监察僧政,兼州学博士。约大中四、五年间奉张议潮之命使长安,授京城临坛大德称号。咸通八年(867)六月,撰《敦煌唱导法将兼毗尼藏主广平宋律伯(志贞)彩真赞》,后撰《前敦煌都毗尼藏主始平阴律伯真仪赞》并五言诗一首、《报恩吉祥之窟记》等。约卒于咸通、乾符间。

(《敦煌学大辞典》)

释镇国

俗姓李氏,生卒年不详,吐蕃统治时期沙州敦煌僧人。出生于敦煌世家大族,系大唐李氏王朝宗室。二十岁前尚过世俗生活,吐蕃占领敦煌后前往报恩寺削发为僧。到过逻些。吐蕃赞普授予其沙州门都教授。时僧俗称之“麟之一角、人之一毫”。于莫高窟建窟一所,窟内塑毗卢舍那佛像一尊,并八大菩萨。释惠菀撰《报恩吉祥窟记》以赞其事,其辞为:

天中静天,务总良田;一心正定,众晕息扇。

恒羁意马,永系情口;理存戡拔,广度无边。

三危雪迹,众望所钦;岩高百尺,河阔千寻。

岫吐异色,鸟卉奇音;见善思及,易地布金。

居然待达,历代衣冠;三皇之裔,五帝之前。

孝哉宗子,邈与先贤;传芳万代,祚续三千。

(《敦煌学大辞典》敦煌文献P.2991《报恩吉祥窟记》)

释潜建

吐蕃统治晚期至归义军初期沙州敦煌僧人。俗姓张,生卒年不详。僧官至法师,曾与其妹普光寺尼妙施共同在莫高窟为其先亡父母建功德窟一龛。敦煌遗书(P.4640号)存有《张潜建和尚修龛功德记》。

同类推荐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释迦牟尼佛传

    释迦牟尼佛传

    佛陀当然是伟大的。他所创立的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他所产生的意义并不在是否真的找到了一种解决宇宙、人生乃至一切有情生命的绝对真理,而在他为了追求真理所付出的真诚的、勇猛的、执著的、永恒的生命,在他付出绝对牺牲的同时他所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生的痛苦,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都具有着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他是带着利益众生的心愿而步入佛的殿堂的。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描述了撒切尔夫人的少女时代、大学生活和政治经历,展示了她的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和个人癖好,并触及了福克兰群岛之战、香港问题、美国轰炸利比亚等重大事件。
  •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的创新智慧

    王传福作为新近崛起的中国首富,以独特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方式获得了巴菲特的青睐。半自动化代替自动化,规避专利,无一不体现了他的这独特的创新方式。本书以案例加启示的体例深入挖掘王传福独特的创新方式,力图再现王传福及比亚迪的成长与辉煌,对读者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
  • 光魂

    光魂

    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暖爱之影后萌妻

    暖爱之影后萌妻

    十年后再相遇,竟然是在替姐还债的包房。她呆萌可爱,性格纯粹,对他情窦初开,他冷酷腹黑,风流倜傥,视女人为无物却对她上下其手,当晚就胁迫她开了房。为救父她入了娱乐圈;为得到她他花了大价钱。传闻中的封二少从此在风流场所销声匿迹;一夜成名的呆萌小天后身后却多了个小跟班!
  • 无界神途

    无界神途

    为争一块神秘的玉石,一个千界天才却被误传送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里,他见识了修真强者和各种奇异灵兽,强大的实力让他羡慕不已,这也使得他也踏上了茫茫的修真之旅,而得证天道也是他的最终目标。
  • 兽曲

    兽曲

    人兽之战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陈楠却因为莫名的选择来到了战后的世界为人,亦或是为兽?陈楠表示:我只想回家
  •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华严经文义要决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默世光辉

    默世光辉

    身为大陆顶峰高手的四大君主之一,却在几近灭世的战争中与死神卷入时空乱流,回到了往日的伊特大陆。一身实力尽丧,他能否一路力挽狂澜;世界陷入混乱,他能否顺利逆转时空;大陆因他掀起惊天大浪,一切正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走去……
  • 立门

    立门

    我的世界,岂容乱象丛生。身负家仇血恨的少年林空,如何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在这混乱的世间立门建户,掌控江湖?儿女情长与血海深仇如何取舍?好人与坏人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此篇小说作为我的第一篇小说,无大纲,也无规划,实时更新。我自己也不知道剧情会怎么发展。希望诸位书友多多支持,多提意见,人格担保,保证完本。
  • 龙血狂帝

    龙血狂帝

    武道家族子弟,机缘巧合换取一身龙血、拥有了龙族血脉,从此强势崛起,战五帝,扫八荒,诸万界。一路狂飙,势不可挡。
  • 倾覆苍生

    倾覆苍生

    粒粟也可搅动沧海颗尘也可压破苍天八千万男儿血泪成海,我一人泅渡!五洲一海间,弹指惊风云!沧海大陆中,执矛震天下!恒无宇宙处,大道我独往!此生定做盖代天骄,我意倾覆苍生!
  • 好形象,好前程

    好形象,好前程

    调查显示,大多数人事主管会在十分钟内对应聘者进行印象考核。而且,97.2%的人事主管承认,应聘者的音像可能会或肯定会对自己的招聘录用决策产生影响。头发在人事主管形成的印象中具有重要影响,男性秃发者在争取人事主管的印象分数时甚至不如留长发者。有位资历颇深的行销专家淳淳告诫涉足行销界的同仁们:在行销产业中,懂得形象包装,给人以良好的印象者,将是永远的赢家。人都是重“感觉”的,印象往往决定未来的发展关系。如果在双方初次见面时,留下的是负面的第一印象,那么,即使你的专业再强,你的个性或能力再好,也很难再有证明的机会了。相反,如果你给顾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你就有机会施展你的才华了。
  • 一枝红杏爬墙来

    一枝红杏爬墙来

    龙浩:看着你为他人哭为他人笑,我的心好痛,可是我却愿意默默的陪在她的身边,感觉你的心跳。守护,是我这一生对你唯一的爱。纳兰:为何你总痴缠与我?我本一心仕途,你可知,你那深爱的眼神,让我充满了罪恶。龙鳞:他站在最高处,可心却是那么空虚,只因那里曾经有过一道倩影陪他日出日落。龙圩:杏儿,你是我最深的依恋,可否放下一切随我山水间?龙腾:宝贝儿,你的虎牙为何那么尖利,我的心被你咬的好痛。红杏:她带着前世的记忆,寻到了今生,找到了她的最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追求之路,并成为了全国女子的反面教材。等到大红嫁衣加身时,为何心会那般的痛?本文结局一对一******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PK!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