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5600000038

第38章 安东·拉瓦锡

安东·拉瓦锡,法国著名化学家。他是“氧化说”的创始人,对燃烧问题做过一系列实验,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他于174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18世纪以前,化学发展极为缓慢。在拉瓦锡生活的18世纪中后期,化学也还只处于“搜集材料”时期,人们只是把它看做制药业的副产品,戏称为“丫环”,而且还是一个笨头笨脑的“丫环”。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水可变木”、“水可变土”。拉瓦锡对此表示怀疑,他决心用“事实来说话”,用实验来说明问题。

他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安上一个体积很大的蒸馏瓶,然后把冷却后的蒸馏水灌入一个大烧瓶中,封好瓶口,称好重量,放在酒精灯上日夜加热。加热到第25天时,水开始混浊,27天时出现了固体微粒,30天以后瓶内出现了沉淀物,人们可能就是据此认为“水可以变土”的。但是拉瓦锡经过冷静分析后认为这是一种“假象”。他在加热到30天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加热,直到第100天时才停止。

加热停止以后,拉瓦锡将冷却后的烧瓶和蒸馏水称了一下,它们的重量与加热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然后他又把蒸馏水单独称了一下,也与加热前相等。他又把渣滓和沉淀物的重量称了一下,共1.74克。当拉瓦锡再转过头去称空烧瓶的重量时,他惊奇地发现正好比加热前轻了1.74克!

“百天实验万岁!”拉瓦锡和他的助手们欢呼起来。这个实验显然证明了“水变成土”

的假说是不正确的,水蒸发后沉淀下来的“土”来自容器而不是来自水。

拉瓦锡的这个实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传说的观点不断遭到人们的怀疑,科学家们竞相用实验去验证传统的理论。

当时社会上有一种权威理论,即认为物质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燃素”

,物质燃烧时,它本身所含的“燃素”就跑了出来。即使本身不含“燃素”的物质,如果吸收了“燃素”,就可以燃烧。“燃素说”已经统治了化学界100年之久,很少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然而,拉瓦锡却从不准备对前人的理论原封不动地接受,对“燃素说”也不例外,他准备用实验来说明问题。从1772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燃烧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通过加热氧化汞制备了氧,并用老鼠和植物进行了氧的特性实验。但他未能摆脱“燃素说”的束缚,认为这是一种“无燃素气体”。这年8月30日,拉瓦锡收到了瑞典化学家舍勒的一封信。信中舍勒建议他做一个能得到一种“火焰空气”(实际指的是氧气)的实验,但拉瓦锡对这封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10月,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拜见了拉瓦锡,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发现“天燃素气体”的实验。拉瓦锡又想到了舍勒的“火焰空气”,这时他才开始对这类实验重视起来。

1774年10月到1775年3月,拉瓦锡重复了普利斯特列和舍勒的实验,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他科学地总结了波义耳、舍勒、普利斯特列等人的研究成果。接着在1778年,他又把“火焰空气”称为是“空气中的纯部分”,“可供呼吸的部分”,后来又把它命名为“氧”。这种观点大大突破了“燃素说”的思想束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1783年,他发表了《燃烧通论》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氧化学说”。为此,他组织了一次家庭舞会,以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舞会开始时,拉瓦锡手中高高举起他新出版的《燃烧通论》,当着众多来宾的面庄严宣布:“水是氧和氢化合的产物”。他的夫人则当众烧毁了德国化学家、普鲁士国王的御医斯塔尔的燃素说著作,象征性地宣告燃素时代的结束、新的化学时代的到来。

拉瓦锡的化学理论像革命的风暴一样,摧毁了“燃素说”。可是在《燃烧通论》出版后的第八个年头,他自己在政治上却被革命风暴吹倒了。

1791年1月27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杰出代表马拉在他主编的《人民之友》上公开点名抨击拉瓦锡。这主要是由于拉瓦锡和法国路易王朝的联系过于密切,某些言论难免受到王室的影响。而马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的点名攻击无异于死刑宣判。很快,革命政权下令逮捕了拉瓦锡。

1794年5月,法庭公开审判拉瓦锡,拉瓦锡的辩护律师在辩护中请法官考虑到拉瓦锡在科学上所做的特殊贡献,希望能从宽处理。可是法庭副庭长科劳霍尔却说:“共和国不需要科学家!”

拉瓦锡在法庭的最后一次陈述中说:“我愿意被革命政权剥夺我所拥有的一切,只要允许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但法官迈兰却说道:“法国的学者已经太多了!你要想幸免一死,根本不可能。”

“既然法庭非要宣判我死刑,那我提出最后一个请求,请求法庭缓刑两个星期。我在入狱前正在做一个关于汗的分泌的重要实验,让我做完这个实验再去死吧。”拉瓦锡最后一次恳求法官。

“现在是革命时期,你那个汗的分泌实验对革命会有什么用呢?”法官以一副嘲讽的口吻反问。

就这样,1794年5月8日,拉瓦锡被推上了断头台。

拉瓦锡死后,法国数学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砍下拉瓦锡的头颅只需要一瞬间的工夫,但是要再重新产生这样一颗头颅,法兰西也许要等上一个世纪之久!”

同类推荐
  •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寒冰的篝火:同时代人回忆茨维塔耶娃

    茨娃女儿、妹妹、马克·斯洛宁、利季娅等人回忆茨维塔耶娃,茨娃两极化的性格,对待朋友和生活的态度,临死前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茨维塔耶娃之死……在书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些回忆是相关传记写作时常援引的资料。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究竟为何能在文人辈出的宋朝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词究竟好在哪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是否一如世人所称颂的那样完美?她又为何会在三年后另嫁他人,又在短短数月内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婚?借助诗词路过人生,透过人生品读诗词。人物故事与诗词品鉴结合,360度无死角、全解析千古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3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老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详尽描述了苏东坡的生平。在文学上,苏东坡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政治上,苏东坡虽然多次被贬,但始终体恤百姓,刚直不阿。在情感上,苏东坡的两位妻子均早早离开人世。在本卷中主要讲他的第三位知己王朝云,王朝云在苏东坡最困难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在苏东坡被贬“天涯”之际,也不幸染病早逝。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巫极

    巫极

    人,是天地圈养的动物,飞不出那天,遁不入那地。我是巫者:我不用飞出那天,不用遁入那地。在我愚昧不知时,我为你们而舞。在我强大通明后,我要你们闪着电光,敲着雷鼓,吹着号角,飘舞漫天雪雨……为我狂舞一曲。………………不一样的仙,不一样的侠,不一样的仙侠。
  • 最强保安队长

    最强保安队长

    写小说的保安队长宁萌因为一次仗义出手,碰上了太乙真人和哪吒,这二位还是暴脾气,一言不合就要撕胳膊。惊悚于二人非比寻常的出手方式的同时,宁萌又惊奇的发现一个难以置信的金手指……天呐,不一样的柠檬c满e就此发迹!
  • 时光荏苒,我们不散

    时光荏苒,我们不散

    当萌萌的三只不做艺人,开启了平凡的生活,爱上了冷家的三姐妹,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最后的大火到底是谁放的,没有人知道。
  • 美国悲剧

    美国悲剧

    描写了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受到社会上邪恶影响,逐渐蜕变、堕落为凶杀犯、最后自我毁灭的全过程。
  • 嘉典

    嘉典

    本书由十三章组成,分别介绍了我国各大节日的庆典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如何策划和操作。
  • 黑与灰

    黑与灰

    严格说吧,这部小说是属于严肃文学,看的难免没有网文那么爽,多保函。
  • 睁眼便是十年后

    睁眼便是十年后

    “小凯哥哥,我要做你的新娘。”某个小豆包抬起头,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眼前的一张俊脸,“嗯,但要等你长大了才可以。”“为什么?”“你还小。”一双好像宝石般乌黑的眼镜里满是宠溺。放心,我等你长大……未来某一天,十二岁的小豆包吧唧吧唧嘴说道:“小凯哥哥的嘴巴好像果冻丫,嗯~我还要吃。”说着,爬到了某个已经满脸黑线的小伙纸身上……此文完完全全是本逗逗想象粗来的,和现实不符的哦。第一次写文文,不足的地方还请谅解。
  • 嘘,不要回头

    嘘,不要回头

    吊儿郎当,一把剑背上,浪荡天涯。据说…………人在江湖飘,哪能没把刀。夕阳西下,英雄男儿血染江湖。背后的心酸谁又知晓?那年,江湖上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谁曾知晓,很多年后。江湖腥风血雨,唯他一人在权利力量的漩涡中,坦然自若。
  • 君临天下:落跑王妃哪里逃

    君临天下:落跑王妃哪里逃

    一听见茶杯打碎的声音,碟衣赶紧进去,“紫苏!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了,你有多久没去帮病人看病了,为了一个白玦你就这样子,你值得吗?你看看最近大家都为了你都累成什么样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老爷夫人想想啊,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知道你喜欢白玦,爱到骨子里了,但是他已经有了妻室,那是高贵的公主咱们是比不上...紫苏坐在地上伤心地流泪,心想:是啊,碟衣说的对,他既然不爱我,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便不再相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