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77700000027

第27章 麻城孝感乡考辨—凌礼潮(11)

为了保证前线将士的粮食供应,张朝珍发布告示,在黄州等地收买稻米。本来军粮只能收买上仓糙米,但张朝珍指示是米即收。一时黄州所属的大河小江里粮船云集,米价飞涨。百姓或贪价或被逼将粮食卖给官军,穷老百姓却“欲买升合不能到手”。于成龙针对这种现象,给张粮道写了《谏止采买禀》(《政书》卷2),“伏乞宪台密饬差役……糙米之外,勿包揽各船,仍分些须,以济民食”。张粮道采纳了于成龙的建议,黄州地方得以安谧。

十月,黄州纷纷谣传,有丁男抽丁男,无丁男抽丈夫。因为没有上峰牌令,于成龙以为又是有人造谣,准备张贴布告。但是布告未出,抽丁之牌令已到:限定某州某县招募枪手(猎户)若干名。招募枪手则可,若限定某州某县招募若干,就非常不易。黄州百姓大都是耕地之民,各恋父母妻子,其中也有少数游手好闲之徒情愿应召入伍,这是当时的兵源。这种人心甘情愿,但不一定均匀地分布在某州某县,若是法定某州某县招募枪手若干名,有司不善奉行,畏上督责,粗暴强逼招收,若招收不到,势必不得不拘押乡保。如果有人乘机煽惑,黄州之旋风再起,将如何是好!于成龙深悉黄州民情,也曾目睹过拉壮丁时亲友泣别,牵衣顿足哭声直上云霄的凄惨场景。他毫不犹豫地给张朝珍上《请免募枪手禀》(《政书》卷2),说:“如招募必不可免,似不宜分派州县,限定数目,只责成龙量其缓急,陆续招解。”以便上不误公,下不病民,人心安定,地方平静。

张朝珍接到于成龙的禀文,担心招收不够兵员,便仍责成龙招募猎户。理由是猎户有枪,且会使枪。于成龙遵令招募,先发牌于州县,但州县招募不起,误了军期。张朝珍非常恼火,于成龙一包儿揽起,只身承担全部责任,并向张朝珍申明:黄州猎户最少,招募不起,而州县不敢将精壮农民冒充猎户。张朝珍念于成龙德高望重,没有给予处分。

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黄州旱灾已极,许多庄稼枯死,民无以为食,而有谷米之家封仓闭粜,准备秋后卖高价。于成龙积极劝赈,鼓励百姓不种麦谷种蔬菜,并且晓谕百姓勉力支持,以免造次而“死于法”。同时动用库粮赈荒,力求灾民“得生于饥”。到了八月,眼见黄州大荒已定,黄安饥荒尤惨。于成龙将九个下属州县的灾情痛切呈详,请蠲请赈,将所属未完的支前什物一概免掉。新摊派的草料等物资,于成龙发饷银代买,不动老百姓的瘦血枯骨。到了隆冬,风雪载途,不少孤寡贫穷者朝不保夕。于成龙的保甲法派上了新的用场。他以保甲为根据,命令本户量口周济;若是本户贫乏不能周济,令乡保设法赈救;若乡保贫乏不能赈救,报官设法赈救;若是户首乡保坐视其死,隐忍不报,一旦查出,定偿命不饶。如此一来,一家有难,八家支持;若是八家也有难,就汇报给于成龙。因为饿死一民就要偿命,所以乡保户首都不敢渎职。

大凡饥民,都有户籍,令户长稽查,合族化米,赡养无食之民;若是没有户籍,则责令甲长稽查报知乡约、保长和甲长,让他们根据区内饥民多寡,合一区烟民布施搭救。上户人节省酒肉,中户人家减少饮食,集日用口腹之余,救户族邻佑之死亡。区内施化力不能给,即据害报明,公议设法官助。如果区内保长、甲长坐视饥饿不报知,以致饥民饿死者,保长、甲长照见死不救科治罪;乡保、甲长力不能济,忍心不报者,各加倍罚粮罚银,以赈济灾民。光绪《麻城县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丁应运。康熙间大饥,戎府于清端公赈民至石河,数日粟尽,民犹襁负哀号。公无策。运慨然助谷数百担。后公升黄州太守,遣吏赉赐肩舆及“二千石”三字额,并赠联云:“两斗粟青衿仗义,二千石黄盖增荣。”

“青衿”系秀才,可由官府补贴一点费用(廪食),“二斗粟”和“青衿”是指乡绅丁应运的身份;“二千石”是于成龙自指,因为汉制太守品秩二千石,故“二千石”成了太守的代称。

这种以族中之布施养族中之饥民,区内之布施救区内之饥民的自救办法,既方便又实际,在国力空乏的当时,实在是一个行之有效而难得的土政策。

在利用保甲法赈济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舆论作用。多次劝谕百姓安于天命,得过且过,“安分救儿女,空中自有天。莫生狂荡想,官府自周全。万一无生路,清贫赴九泉。”在《赈饥募引》中说:“报效持钵之小技,暂为燃眉之急图。共乞洪慈,大施恻隐,几石几斗几升可救一时之妇哭儿啼;或银或米或钱,立苏片刻之饥。”他所散发的歌谣和劝谕文无不表现出浓厚的爱民色彩。

为了稳定人心,使民不致因饥寒交迫铤而走险,他四出奔走,发布告谕。《慰谕黄安饥民》(《政书》卷2)中这样说:“照得府属灾荒,惟黄安最甚,本府念切,已具详请蠲请赈。又,今日槽铡草米等项,本府一一代为备办,解送尔民,既免军需,可以安枕。又思尔民饥荒,除出示劝谕乡保户首设法赈济外,本府随借银两,买备谷石,俟隆冬给发,断不令尔等饿死,我民可以放心无忧。”

在那战火连天、人心动荡的岁月里,于成龙重纾民力,与民咸休。他在给同僚的信中多次申明:“今日之事,人心思乱,惟在静以镇之而已,不必与愚民较短长,我心不动则浮言自息。”为了安定民心而稳固社会秩序,他严饬属邑禁火耗,杜绝私派馈送,民间有冤诉者,立即审案处理,不得滞留。在办案方面,于成龙明确规定:立案审案离府近的州县以半月为期,离府远的州县以二十日为期。如果过期不解,即以旷职之罪纠治。给自己的规定是:上批或下属州县解到犯人,三日之内不审,或已审之案十日内不上详报者,自己甘认旷职之罪。

康熙十五年(1676),又是水灾旱灾,讹言又起。于成龙认为“人心易摇,且以静示静,镇定民心”。于是在府城汉川门外的赤鼻矶上修建赤壁亭榭,召集文武僚吏,品酒评诗,展赋风雅。黄州士民相与庆曰:“我公如此,吾属何忧。”民心遂定,由此可见于成龙在黄州之举足轻重了。

于成龙每日在赤壁亭上赋风雅以镇民心,同时暗中派出捕役,搜捕造谣者、散布伪札者,用密计捕捉了吴三桂派往黄州的数名说客。从此之后,尽管湖南战火弥漫,势逼湖北,黄州却偏安一方,这不能不说于成龙治民有方,且才干卓越。

于成龙在黄州为清朝立下了丰功伟绩,然而他并不居功自傲,亦不贪功恋官。康熙十五年(1676),于成龙已六十岁,背井离乡已一十六年,不带家眷,亦未回乡。虽多次上书乞归,终因深得张朝珍器重,又在多事之秋,用人之际,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十月,于成龙养母李氏病故。噩耗传来,顿时悲号顿足,六十老叟,竟如少年般哭泣。养母故去,对于成龙来说是很好的一个辞官机会,他含泪草成《申蔡制台张抚台乞归守制详》(《政书》卷4):

成龙谫劣庸才,荷恩提拔,感戴终身。兹有下情,泣血上陈。念成龙父兄先逝,上无叔伯,终鲜兄弟,茕茕一身。奉侍慈帏,希冀升斗,以禄养亲。不料任粤住蜀,远隔天涯;及佐黄郡,又苦卑湿,不敢迎养。身羁一官,心悬白云,十六年来,乌鸟之私未尚刻忘。康熙十三年,成龙有终养之请,屡词告休,实为高堂母老,中怀隐忧,不得不为之乞怜也。今忽焉永诀,母北子南,幽明殊隔,讣音驰至,肝肠惨裂,魂魄黯销,号天抢地,欲见无由,追悔无及。痛成龙母老不能养,母死不能殓!目前柩停中堂,亡灵无依,倚门倚阊,死后望儿,倍切生前。成龙他乡孤哀,腐心疾首,泪已血凝,形已骨立,惟奔丧营葬,触棺瓣踊,少释终天之恨,此成龙痛哭呼号而不得不为之乞怜也。伏乞宪恩垂怜他乡孤哀,母死无治丧之子,施浩荡之仁慈,积万代之阴骘,循例题达,归家守制。亡母有灵,叩感地下;成龙倘邀,余生焚香顶祝。即与母偕逝,衔环结草,永矢世世矣。

张朝珍深知于成龙在黄州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想放行。恰好黄州数百士民步行到武昌洪山向他哭谏,要求于成龙留守黄州,张朝珍考虑再三,建议于成龙夺情任职。为了遥慰亡母,他身穿素服,登上黄州城南的青云塔,烧文祭母。黄州青云塔高七层,呈正八棱形,石灰岩建筑,远望纯白无瑕。塔顶斜生一树,树干粗短,叶绿欲滴,蔚为壮观,实属奇景。当地有人传言,于成龙当年在青云塔上祭母,泪洒塔顶,汪汪闪闪,久旱不枯。后一凤鸟衔树子飞经塔顶,惊奇地叫了一声,树籽落在塔顶,遂长出这棵奇树。

于成龙夺情留任,养母不能入葬,灵柩一直停放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才得以入土。他节哀克情,顾全大局,实属可歌可泣。然而,黄州亦有人说他贪恋功名而六亲不认,于成龙为此曾做一首五言古诗《自叹》(《政书》卷8):

病本浑无力,闲愁谁与怜?

炎凉悲二竖,狐域寄丹田。

不愿上方剑,但持感应篇。

小官缺养母,浮誉恼群贤。

久欲归林卧,岂为升斗牵。

菩提乖慈训,真觉孽难湔。

廉隅虽寻丈,光明既佛仙。

隐微多玷垢,冥府不矜全。

只谓堪瞒众,谁知能哄天。

晨夕朝太岳,思结再生缘。

轻脱敝衣裘,予将撇俗缠。

秋风吹细雨,霹雳护青莲。

对于黄州乱民,他不愿持上方剑——皇帝赐给他的权力来镇压,而是坚持用感应篇——其精诚来感动百姓。虽然身居陋室,但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人心好欺,青天难哄,他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对于一切世俗的浮誉和无聊的讥讽,他像脱去破衣一般轻轻地甩掉。

三谥清端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江苏巡抚余国柱入为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升任湖广总督。康熙不仅指令于成龙兼理江苏安徽的巡抚事务,而且命令他振作精神,巡视东海防务。于成龙强打精神,扶病出巡。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周折,回到江宁署院后,于成龙便疟疾大作,数日不食,呕吐不止。

四月十八日晨,于成龙挣扎着爬起准备理事,但已是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见此情景,一批幕僚齐跪堂下,抽泣不已。于成龙正襟危坐,流着眼泪重复他的《示亲民官六戒》:“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政书》卷6)众幕僚垂泪颔首。

于成龙又叮咛将自己的尸骨运回故乡,丧事必须从简。他还想再叮嘱善后之事,但已口僵不能言,端坐而逝,享年六十八岁。

关于于成龙死时的情形,时人多有记载。

陈廷敬的《于清端公传》记载:“至夜漏四十刻,坐不欹倚,颜色如生……将军都统僚吏来至寝室,只见床头敝筒中唯绨袍一袭,靴带二条,堂后瓦瓮米数斗,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

丛澍的《于清端公小传》记载:“公薨之日,举国若丧妣。男妇童叟皆入公署,见孤灯茕茕,犹然在案,周身只见布被一床而已,清俭之节固千古所未有也。”

毛际可的《于清端公传》中记载:“端坐而逝,床头唯绨袍一箧,盐豉数器而已。”

熊赐履的《清端北冥于公墓志铭》中记载:“公之殁也,予以一瓣香哭公于丧。次瞻几筵,唯青灯布缦冷落菜羹而已。问其箧笥,则故衣破靴外无他物。盖公之素履卓绝类如此。”

于成龙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办了许多大事,自己却过着这样清苦的生活,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见者无不落泪。

康熙得知于成龙病逝,十分痛惜,对文武大臣说:“朕失臂矣。”是年七月,学士锡住勘海回朝,康熙帝问起于成龙任官声绩,锡住称虽清廉,“或为属员欺弊。”康熙帝驳道:“此与成龙不合者适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者有几?”

十一月,康熙帝南巡至江宁,勉励江宁知府小于成龙“务效前总督于成龙正直洁清”。康熙帝对清廉之官始终以恩礼相待,吏治为之一变。他在江宁见百姓和官员仍在祭奠于成龙,深受感动。他召见的官员无不禀奏于成龙清操惠政,深孚众望。当革职在家的熊赐履奏禀于成龙临死前的情状时,康熙不禁垂泪叹息。回京后,康熙面谕内阁九卿詹事科道:“朕巡行大江南北,遍咨民瘼,稽核贪官,廉访吏治,博采众议,或称于成龙居官清正,实古今第一廉吏,尔部会议恤典具奏。”九卿詹事科道会议之后奏称:“于成龙宜沛隆恩以励臣节,应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监,谥清端。”康熙准之。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的事迹给死者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于成龙谥号“清端”,含义是清官第一。在清代七百名吏中,仅有两人获“清端”谥号,另一名是广东的陈滨,亦是康熙之臣。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五日,康熙给于成龙书写碑文:

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审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锡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尔于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为尤善,以故累加特擢,皆朕亲裁。盖拔自庶官之中,洊受节钺之任,尔能坚守夙操,无间初终。古人脱粟布被,或者嫌于矫伪;尔所谓廉,本于至诚。闻尔之风,可以兴起;乃不憗遗,忽焉奄逝。日者省方察吏,南及江表,采风谣于草野,见道路之讴思。思清德在人,于今不泯。唯尔之廉,天下所知。朕俯合舆情,载褒劲节,既考名副实,谥曰“清端”,葬祭以礼;又晋之崇秩,赐予有加,恩恤尔子。呜呼,人臣行己服官事主之道,尔可谓有始有卒者矣,顾不可以风世也欤?(据王若东等著《一代廉吏于成龙传》和王永泰著《清官于成龙》汇校)碑文并没有叙述于成龙的生平事迹,而是简括了于成龙一生的特点——廉,并阐述了自己之所以重视于成龙的原因和意义。从这段碑文中可以看出,于成龙之所以能在五六年的时间里,由一名普通知府直上于封疆重臣督抚之列,正是顺应了康熙推行廉政的潮流。当然这并不能说于成龙乘流而上,平步青云。于成龙所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沉重的、踏实的,在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二十六日,康熙派遣山西汾州知府张奇抱到于成龙陵墓宣读了两道祭文。第一道祭文陈述了于成龙任职的简历,特别提到于成龙任两江总督时“大革贪风,励己则寒同儒素”的事迹,对于成龙一生两袖清风大发感慨:“呜呼,萧然官舍,竟担石之无存,焕矣!”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一名宠臣的惋惜和哀悼。第二道祭文说:“唯尔苦节克贞,鞠躬非懈,真一介之弗取,越数官而弥坚。奄忽云逝,能无悯焉!呜呼,清风未远,长存表德之恩……”

在此后,康熙对于成龙一直念念不忘,将于成龙奉为廉洁奉公的典范,时时号召大臣向于成龙学习。

康熙三十九年(1700)十二月二十四日,于成龙长子廷冀病死,廷冀之子、浙江按察使于准丁忧在乡。康熙四十二年(1703)九月,于准报阕补班,康熙召见,指着于准对御前大臣说“此老总督之孙也”,并对于准鼓励一番,将于准特准旨为四川布政使。十月,康熙西狩驻太原,又一次召见于准,问于成龙坟墓离太原有多远。听于准说祖坟在太原二百七十里以外时,才打消了亲自去扫墓的念头。他题写了一块“高行清粹”的匾额,赐给于清端,对其作了极高的评价。后来,于准曾官至贵州巡抚、江苏巡抚,其子于大梃等人亦有官职。

于成龙逝世后,先入太原三立祠,后入北京贤良祠。“三立”指“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祠中祀有颜杰、司马光、杨继宗、傅山等历史名人。

康熙四十六年(1707)五月,康熙又一次南巡,见事隔二十几年后江南士民仍爱戴于成龙,并在民间和官场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的清官故事,因此又书写了一副对联:“历仕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

于成龙死后,军民画像祭祀,江宁、苏州、黄州人民争为立祠,黄州清端祠中有近人朱峙山所题联:“惟先忧乃能后乐,不爱钱即是好官。”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民间传奇故事

    西部,既是地域的概念,又是文化的概念。从远古时代以迄,神话与传说,就装点着西部悠久而沧桑的历史,讴歌着西部艰难而不凡的岁月——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通俗的语言,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真的和你想的不一样

    总要趁年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不对?所以想把这本书送给每一个想看世界的年轻人。它将缓缓向你描绘一个中国体系之外的世界。美国,离我们很近,几乎每天都有关于美国的新闻,但美国却实实在在离我们很远,能够亲自体验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的人在13亿中国人中,只有那么一小撮,而这么一小撮人中,更少有人能够提起笔,给中国人写写真实的美国。17岁时,逅逅曾去美国体验高中教育,并出了一本《体验美国中学教育》,19岁时她成功进入美国前十名的顶尖文理学院HaverfordCollege,现在她每天阅读将近两百页的书,品读中美两种体系在教育、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
热门推荐
  • 若孀

    若孀

    她现实生活中的顶级佣兵杀手却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意外穿越到一个异大陆——卡特亚却意外降落在上古云氏一族的直系子孙云若孀身上还是个被人称为废物九少爷的身上!!可是自己明明是个女儿身啊!还来不及整理这突然发生的一切许多事情就接二连三的找上门来…“不好了不好了!九少爷云岩又来找您麻烦了!您赶快从南院的后门逃走吧!”“嗯?逃走?”若孀面带疑虑的看着为自己通风报信的小兄弟脑海连忙搜索起云若孀之前的记忆“唔…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若孀嘴角勾起一道讽刺的浅笑哼哼赶欺负到我头上后悔都来不及了!
  • 乾坤流星

    乾坤流星

    一片名为乾坤的大陆,被强大的神明分割成了两块,生活在不同大陆的生灵,明明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沐浴着相同的阳光,为何会有分化两极的生活。这是神明的选择,还是天地的选择?面对大陆内部无休止的争战,来自异世的少年,他是选择平淡的生活,还是无尽的厮杀?面对新世的恩仇,他是选择一笑而过,还是快意恩仇?
  • 土地公公你别跑

    土地公公你别跑

    因为别星系的诅咒,地球发生了大逆转,天宫与地狱里的人们除了阎魔爱与土地公公,其余的人互换了身体,为了解开这个诅咒,两个本不同的世界的人们,组成小队,开始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拯救地球之旅......
  • 那些年,花开正当时

    那些年,花开正当时

    阙上心头,原名吴渝。一个生活简单,喜欢读书和旅游的淡定女子。善于观察,对写作有种天然的兴趣爱好。平常喜读经典名著和净化心灵、富有人生哲理的禅林故事,从那些故事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彷徨,活在今天的人踏实。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淡定的人生不寂寞”。
  • 瑞兽为妃

    瑞兽为妃

    第一世。她是上古神兽赤血麒麟,纵横天下,无人能敌,在妖界,更是被称为王者,哪怕神界都有她的一席之地,她却收了一名弟子。仇人陷害,引弟子背叛,她无奈陷入轮回。第二世。她坠入时空,记忆全无。来到另一世界,组织的魔鬼修炼,逃离时的痛下杀手,白泽的舍命相救,她最终逃脱,却与他同归于尽。第三世。友人相助,白泽归来,记忆尽归,却因杀戮太重,被迫留在下界……
  • 炒股票、黄金、期货一本通

    炒股票、黄金、期货一本通

    本书通过最基本的股票、黄金、期货知识,告诉投资者投资股票、黄金、期货的预期收益、潜在风险以及未来预测等。
  • 浮云志

    浮云志

    人生如浮云,谁能破贪嗔痴怒,唯有向本心,才获大自在,行我路,踏破天歌。。。。。。
  • 岁月无歌之天下第几

    岁月无歌之天下第几

    如果你现在很悲伤哪么你请不妨进来看看.....如果你现在很快乐那么请你进来看看.......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伟大的男人那么请进来看看....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不幸的女人那么请进来看看....如果你是一个人那么请进来看看......曾经有位读者这样说过:读了此书、天下无书!
  • 永远的第一天

    永远的第一天

    粉白的花瓣如雪花纷纷落下,她的鲜血染红了他的整片视野。从此,他的爱情再也没有超过一天。然而另一个女孩突如其来地闯进了他的生活。她的狡黠,她的霸道,她的不按牌理出牌,让他的生活从此兵荒马乱。当朝生暮死的爱恋结束,一天的结束是否代表着永远的开始?
  •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