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78800000035

第35章 论别字

前年作过一篇文,说到高中毕业生写的别字之多。这一年多又看了多少高中毕业生、大学一年生的国文卷子及作文本子,还是觉得如此。前年十月十一月《申报?自由谈》里《论语》里有过一回别字的讨论,有人说青年人写别字,读别字应当宽恕,有人却主张提倡——因为汉字实在太难,这么着可以给简笔字之类开一条门路。去年《太白》创刊号里也有胡愈之先生《怎样打倒方块字?》一文,提倡写别字,词类连书,准备拉丁化。那是更进一步了。

别字的界说并不容易定;说是以约定俗成为标准,就是以通用为标准,固然不错,可是通用的标准也很难严格说明。譬如“无”字固然通用,“”字也不僻;“考”字固然通用,“”字也不僻。我们可以说“”字用得少些;但“无”字情形就不同,普通读书人多用“”字,而俗刻书里却多用“无”字。从前说“约定俗成”,大概只以普通读书人为限,俗刻书是不算的。按这个标准,“”“”两字算是“古字”,而非通用字。——“古字”的名字有语病,实在就是“现在罕用字”的意思。所以旧时写别字固然为人所笑,为功令所斥,写“古字”也算是好奇之过,不讨好。至于读别字,说来也够复杂的。书音和语音不同,如“车水马龙”与“来辆车”的两个“车”字;方音有时不同,如“覃振”的“覃”,北平人读“谈”,湘西人读“琴”;字调(四声)的变化无方,更不用说了。但向来说读别字,只按普通读书人的书音为标准,那却简单得多。还有本来是别字或别音,因为一般人士都当作正字正音用,似乎有渐渐变成正字正音的样子,原有的正字正音倒反要成为“古字”“古音”了。如“竭力”现在通写作“极力”,“滑稽”(骨滑)现在通读作“华稽”都是显例。这算是新的“约定俗成”,我们无须也怕不能深闭固拒。

新教育施行以来,直到近年,写“古字”的差不多很少了,写别字、读别字的却增多。这自然因为学习识字写字的时间减少之故;有人说汉字繁难也是主因,不然别国文字教育,时间也差不多,怎么会成功呢?这样说的人一定忘记了西洋文字教育里拼法错误一个大问题;那其实就是中国的写别字,他们也是至今还未解决的。读别字的问题,在西洋也许少些,但如伦敦俗音,不读h的声音(如Hill读为Ill)之类,也颇为受教育的人所诟病。再说汉字虽然繁复,可是据周先庚先生研究,也有它们的完形性,易于辨识,或为拼音文字所不及(详见周先生《美人判断汉字位置之分析》,《中国测验学会研究报告》之八)。周先生的意思,汉字教学方法若改良,学起来也未必特别难。这个意思虽还是个假设,要等逐步实验才可下断语,可是说汉字繁难是别字的主因,却暂难相信了。

关于教学法改良,在前年那文中已说到应注重训练一层,特别在小学与初中里。具体的办法,该等专家去研究;但默写与字表考试似乎都可施行。字表可分年级制定,与教材连络,这个自然也得靠专家。数笔顺在小学里也是基本;但像前几年所见那样,教小学生们戟指书空,似乎不如让他们用笔写在练习簿上。——不知这句话外行否?关于写字,大约也需要心理技术,听说定县现在有人正在研究。除了教学法之外,简体字的施行,也可使汉字更容易写,即使不更容易识。有人怕简体字施行以后,一面要识简体字,一面还要识寻常汉字,如既要识“变”字,又要识“”字,岂不更难。但主张简体字的人觉得如定好了一套简体字,由教育部公布,像公布注音符号一样,简体字便很易通行,不久当能取寻常汉字而代之。杂志报纸不用说,便是古书,如有必要,也可用简体字翻印。(也有主张简体繁体并用的,过渡时期事实上当不免如此。但不必主张,我们盼望那些繁体将来都变成“古字”。)我们得注意,现在《论语》《人间世》已搀用简体字,《太白》等四种杂志也将搀用,更重要的,教育部已请钱玄同先生编制简体字表,不久就可公布:这个运动已经离开了纯粹讨论的时期了。简体字通行,教学法改良,文字教育易于进步,别字必然减少。至于胡愈之先生的提议,我不以为然。一则拼音文字在中国施行的可能性太小,此层多有论者。二则胡先生故意满纸别字,虽和方块字开了大玩笑,却让读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猜那样满纸写别字,也必定比平常作文多费一两倍工夫。他的提议大概不会有实际影响。

至于现在人写别字读别字,应加宽恕,不必嘲笑,那是不错的。但该分别而论。在学校里的学生还该由教师随时矫正;不过标准可以放宽些,写的方面,可以准写简体字;读的方面,方音和国音可以准其并用。固然,因为上下文关系,写别字读别字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妨害,但是不写别字不读别字,像穿干净衣服一样,岂不更好。爱好之心,人皆有之,我想没有人是爱写别字、爱读别字的,只是不由自主罢了。至于社会一般人,有机会也可给他们矫正,多一半却只能听其自然。

1935年2月24日。

同类推荐
  •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缪崇群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蔚蓝静穆的空中,高高地飘着一两个稳定不动的风筝,从不知道远近的地方,时时传过几声响亮的爆竹,——在夜晚,它的回音是越发地撩人了。
  •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

    《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由卢一萍所著,《帕米尔情歌(卢一萍中短篇小说选)》的作者卢一萍的作品中混合着这个时代最为斑驳和绚烂的色彩。童年记忆、边疆气息、军旅生涯;诗歌、散文、小说,分别来自于三个不同方向和不同文体的文学实践,正在将他带向一个不可知的未来。温婉的叙事和尖利的疼痛,不仅仅来自于身体的暖味,更来自干一个人内心的原野。卢一萍醉心于叙事形式的实验,也涉笔荒诞、孤独、暴力、性与死亡,但其基本精神取向不是存在主义的,而是以荒诞的叙事形式来实现对生命存在的诗性意义的理想追求。
  •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花季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关上潘多拉魔盒

    关上潘多拉魔盒

    历时近一年,行程数万里,深入四川、北京、云南、新疆、河南、广西、安徽等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乡村,接触了上百名艾滋病人。年过六旬的成都女作家李林樱结束了自己的艾滋病调查之旅回到蓉城,并将自己这一年来的亲眼所见所思形成了一篇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关上潘多拉魔盒》。艾滋不可怕,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关上这潘多拉魔盒!
热门推荐
  • 羲天变

    羲天变

    羲天当道,天下民不聊生。三个为梦想而奋斗的青年毅然放弃了原本安宁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少年身怀着至宝,不断的奋斗着。终有一天会成为至强。天地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你还在等什么?修炼,本就是逆天行道,既然没有一路顺风,那么就勇敢的击破困难吧。
  •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当你真正开始爱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爱自己,他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他知道任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成长的邀请。这是一本适合睡前阅读的心灵启智书,在宁静的夜晚,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它会告诉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与自己相拥的那一刻,爱的能量便会在你的身上流动起来。
  • 丧尸没什么了不起的

    丧尸没什么了不起的

    丧尸来了就一定是末世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末世是旧世界的结束也是新世界的开始!
  • 无冕之神

    无冕之神

    一本万剑归宗,配合神秘血脉,会造就怎样的人物出来?当站在最高峰的时候,能否义无反顾毫无挂念的离开?异世大陆的崛起,竟然只是开始...
  • 不同凡仙

    不同凡仙

    地球上一代悲情宅男赵小白刚出门透个气,一个脸大花盆从天而降,直接将其砸进了太平间。在灰飞烟灭的一刹那,灵魂透体而出,飞升进入传说中的大千世界,降临到天星宗一代天才赵无尘身上。从此人间再无赵小白,大千世界多了一个轰轰烈烈的赵无尘。争不过天是公论,但赵无尘相信事在人为,就算不能明摆着逆天,也能在老天屁股后头打打闷棍!总能揍疼这贼老天!
  • 农民医生

    农民医生

    掉入悬崖大难不死的穷小子,竟学得超凡医术,各种疑难杂症手到病除,黑白两道任他潇洒走过!面对美女萝莉的痴迷,他以农民的身份、古医的头衔、庞大的势力和超强的实力,打响了捍卫尊严之战!
  • 霸道总裁女保镖

    霸道总裁女保镖

    最红大卖:霸道总裁有情有义。女保镖一心捍卫不离不弃。
  • 流星梦碎

    流星梦碎

    一对孪生兄弟因不同的愿望而踏上了相同的修真之旅。却不想竟卷入了上一代的恩怨纠葛之中。江湖阴深似海,命运的小船能否禁受得住这般惊涛骇浪。兄弟的情义能否在诸多波折后依然记得当初那流星下的愿望?敬请收看流星梦碎。
  • 徭役场

    徭役场

    本来站在桥上看星星的“我”,被一个陌生人强硬专断地带走,来到一个由机械构造的徭役场。一个机械工业时代人类异化的寓言,被写得像一个冒险故事。
  •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