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提要
段友芳
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就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黄州。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介黄冈的人文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和黄梅戏的发展,黄冈市委、市政府以“把黄梅戏请回娘家”为己任,一直致力于黄梅戏的发展创新,制定了湖北黄梅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这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资源,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创作演出了大型黄梅戏《李四光》等,走出了一条用本土戏曲形式演绎本土名人、打造黄冈文化品牌之路,使黄梅戏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黄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香炉湾村人,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
编剧熊文祥先生说:“2008年3月中旬,我接到黄冈市科协主席的电话,说明年是中国科协成立六十周年,北京要搞一次大型纪念活动,中间穿插着李四光的一个学术研讨会,李四光是第一届中国科协主席,黄冈籍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之父。为了宣传黄冈科技名人,同时也为了宣传湖北的黄梅戏,他们已经取得省科协支持,打算用黄梅戏的形式把李四光搬上舞台。……就这样,我被他硬架上了这个题材。”
导演余笑予说《李四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由得老夫聊发少年狂,决计横刀立马,为我所爱再创辉煌……”它有四大有利条件:“其一、《李四光》得到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其二、截至目前,以戏曲形式表现科学巨匠尚无先例”;“其三、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黄梅戏的根也在湖北黄冈,李四光的扮演者张辉是黄梅戏难得的艺术人才”;“其四、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改写了中国贫油的历史,他的探索精神以及毕生所关注的能源问题,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该剧由熊文祥编剧,徐志远作曲,余笑予导演,张辉扮演李四光,谢思琴扮演许淑彬,董小满扮演江枚,王刚扮演朱森,桂桂扮演李林,石慰华扮演唱诗班领诵,涂小勇扮演匪连长,王小华扮演官员,蔡庆扮演宪兵队长。
【作者介绍】
熊文祥,男,湖北省麻城市人,1945年生,****党员。197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72年从事专业戏剧创作,国家一级编剧。曾任黄冈市文化局副局长、黄冈市文联主席等职。创作、上演大戏20多部。其中《银锁怨》获湖北省首届屈原文艺创作奖,《春到江湾》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悠悠柳叶河》获全国地方戏汇演创作奖,《樊姬夫人》获全国京剧节创作银奖,《思情记》获全国映山红戏剧节剧本创作奖和湖北省首届楚剧节创作一等奖,《儿孙梦》获湖北省第二届楚剧节创作金奖,《麻城凤儿》获湖北省地方戏汇演剧本创作二等奖,《愚公移山》获河南省戏剧汇演剧本创作一等奖,《李四光》获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剧本创作一等奖并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东坡》进国家大剧院演出,《天堂梦》获湖北省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剧本创作一等奖,《赵英娘》、《洋务总督》、《魂断深宫》获湖北省剧本评奖剧本奖。另创作出版有历史长篇小说5部及其它文学杂著6部,戏剧集《忆竹轩剧稿》一部,发表了大量散文、随笔、文学评论、戏剧论文及旧体诗词。
【剧情梗概】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以“漂流石的故事”、“考察路上”、“灵堂枪声”、“石油之歌”、“艰难的选择”、“魂兮归来”等六幕,再现了伟大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一生中确认中国四纪冰川、考察山体结构、为国找油、预测地震等几个重要人生片段,集中描绘了李四光的夫妻情、父女情、师生情、同胞情,重点展示了李四光的爱党之情、爱国之情、爱科学之情。戏剧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民族精神,抒发强国梦想。
漂流石的故事:一块貌似普普通通的冰川砾石,能证实中国四纪冰川的有无,而不知情的李四光妻子许淑彬拿它压了咸菜,后又被张大爷拿去垫了猪圈。太行砾石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引起了李四光与妻子之间戏剧性的矛盾,而合奏的一曲《行路难》,又使两人重归于好。
考察路上:日军进犯贵阳,中央地质研究所被迫由贵阳迁往重庆。李四光一边撤退,一边与学生朱森、江枚沿途考察地形地貌,不料路遇溃兵,与黔军连长发生激烈争吵,两颗爱国之心同时被燃烧起来。在科技救国的呼唤声中,一位科学巨匠与一个溃兵连长紧紧拥抱。
灵堂枪声:回到重庆,朱森因为参加过“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集会游行,被国民党当局怀恨在心,制造“五斗米”事件,将朱森迫害致死。李四光悲愤难忍,断然拒绝******的宴请,亲往灵堂吊唁朱森。一篇酣畅淋漓的祭文,像钢枪、利剑直刺国军的心脏。
石油之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苏联老大哥断绝了对华的石油供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遇到极大困难,党中央将自力更生找出中国石油的重担搁在李四光的肩上。在这场石油大会战中,李四光与女儿李林发生了一场家庭冲突,想留在家小住两天陪陪爸爸的女儿,硬是被爸爸逼着当天就离开了北京到陕甘宁找石油。
艰难的选择:邢台大地震后的1968年春,北京忽传某月某日清晨七点将发生七级大地震。周总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可专家们的意见莫衷一是。总理最后请病重的李四光表态。李四光根据邢台现场勘测和地震监测资料判断,北京不可能发生七级强震,但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万一……李四光在“有”“无”的选择之间备受煎熬,最后还是坚持真理,说“无”!
魂兮归来:李四光因动脉瘤破裂,生命已接近终点。在弥留之际,为圆妻子夙愿,李四光与妻子许淑彬重游香山,在漫山遍野的红叶中,驾鹤西归。
【获奖情况】
2009年9月,由湖北省文化厅和黄冈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暨黄冈市地方戏曲新作展演”活动在武汉和黄州两地举行。9月16日晚,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在湖北剧场开幕式上首场演出了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并获得多项大奖:该剧获得优秀演出奖,余笑予、张辉均获得特别贡献奖,还有编剧一等奖,作曲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谢思琴、董小满获得表演一等奖,王刚、石蔚华获得表演二等奖,桂桂、涂小勇获得表演三等奖。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中国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广电局、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省安庆市举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参加演出,并获得“金黄梅奖”。
2010年11月9日晚,《李四光》在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参加“湖北省第九届楚天文华奖评选”演出,获得了楚天文华优秀剧目奖,获导演、音乐、舞美等多项一等奖。李四光的扮演者张辉获得了楚天文华表演荣誉奖,许淑彬的扮演者谢思琴获得楚天文华表演奖一等奖。
2011年5月21日晚,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演,献礼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华诞,让5000余名首都观众为之倾倒。演出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北京市及湖北省的30多家主流媒体对本次演出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5月22日,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剧》杂志以及湖北省文化厅的专家们聚集一堂,就《李四光》一剧进行专题研讨,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高度评价。
2011年7月24日、25日晚,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倾情演出,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该剧获得此次展演“优秀剧目奖”。
【出版情况】
《李四光》发表于2010年第1期《黄梅戏艺术》。
△爱国科学家的颂歌——评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
段友芳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香炉湾村人,是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事,身边有过许多的人,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更是数不胜数。要用黄梅戏艺术形式去演绎一部关于科学家李四光的作品,确实给创作者们出了一道较大的难题:首先,表现当代科技工作者,在黄梅戏艺术史上尚属先例;其次,到底选取李四光一生中经历的哪些事件、取得的哪些成就,选取他身边的哪些人物作为该剧的素材;最后,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去演绎等等,都对剧作者提出了考验。2010年9月,湖北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的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引起了轰动。2011年5月和7月,该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长安大戏院汇报演出,得到专家的肯定,受到观众的好评。剧作者以精巧的构思,成功地塑造了李四光的光辉形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首先,《李四光》在题材的选择上扬长避短,突出情感,以人物品质的塑造为先,紧扣了黄梅戏作为戏曲艺术长于抒情的特质。
剧作者截取李四光一生中确认四纪冰川、考察地形地貌、为国找油、预测地震等几个重要的人生片段,以“漂流石的故事”、“考察路上”、“灵堂枪声”、“石油之歌”、“艰难的选择”、“魂兮归来”等六幕生活化的场景,不仅给我们展示了李四光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更给我们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伟大之处。这个舞台上的李四光,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一个普通人,他是丈夫,是父亲,是老师。剧作者紧扣平凡的生活,折射出李四光献身科学、献身国家的崇高情怀。
李四光是搞地质的,他的一生离不开地质学,但戏曲艺术、特别是黄梅戏以抒情为主,如果纠缠具体的地质技术问题,必然导致观众在接受上发生困难。作者将地质作为一个背景,突出李四光的父女情、夫妻情、同胞情、师生情,将几个小情汇聚为一个大情,那就是对祖国、科学的挚爱,从而达到“不写之写”的效果,彰显李四光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大爱无疆。这一取材思路,可谓具有举重若轻的效果,剧作者抓住了比“科学”更本质的道德与情感问题,塑造出一个更真实、更光辉也更能感动观众的李四光。
其次,在艺术形式,剧作者亦勇于创新,引进了唱诗班,增强了舞台的表现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黄梅戏《李四光》由六个片段组成,每个片段叙述的都是两个或三个人物的故事,为了避免单调,也为了把六个不相关联的故事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演选择了由40人(20男、20女)组成的“唱诗班”这一有新意的艺术形式。唱诗班在舞台上有时担任旁白,像晚会节目主持人一样,推介故事情节;有时担任群众演员,参与剧中的角色表演;有时代表作者,向观众交代写作背景。比如,第一场唱诗班作为节目主持人,向观众介绍《行路难》这首歌: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者是李四光,这首歌是李四光一生的真实写照;还向观众介绍李四光的妻子许淑彬为了一块石头与李四光生气,将观众引入特定的情境。第二场唱诗班成了在敌机轰炸下逃难的难民,他们被敌机炸得或翻、或滚、或受伤,他们以难民的身份介绍李四光在恶劣的环境下,边迁移边考察的故事。第三场唱诗班以第三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朱森被害致死的原因,还以群众演员的身份参加了朱森的追悼会。唱诗班的演员或唱、或说、或演、或舞、或静、或动,较好地营造了戏剧氛围,增加了抒情性色彩。
最后,《李四光》的音乐、舞美恢弘大气,富有现代气息。
大型黄梅戏《李四光》的音乐现代、大气、恢弘。首先,全剧听不到一声锣鼓点,改变了传统黄梅戏“三打七唱”的表演形式,运用电子合成器、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铜管、木管、钢琴等西洋乐器,运用大型交响乐伴奏,使整个戏剧大气,充满了现代感。其次,引进了当代流行歌曲,表现特定的时代背景,突出时代感。如以李四光作曲的《行路难》贯穿全剧,点明环境,突出主题;再如歌曲《路边的野花莫要采》,交代了所处的时代,在朱森的灵堂上唱这首歌,将国民党的腐败与李四光的悲愤之情形成对照。再次,黄梅戏《李四光》中几段歌化的唱腔叫人难忘,作曲者运用歌曲的写作方法创作了这几段唱腔,在旋律上、节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借鉴,如《窗前是飞舞的萤火》、《桌上是沉默的电话》、《秋风红叶层林染》、《人生道路选科研》等。
该剧将地球、中国地图展现在舞台上,舞美设计很大气,亦具有新意。中国的地质地形图成为贯穿全剧的重要元素,舞台以圆形结构为主体,画幕在不断运动中产生各种组合,使整个舞台空间呈现出一幅幅由中国地质地形图编织成的大气磅礴的流动画卷。演员所有的表演都在地球上进行,暗示李四光的一生是为中国地质工作奉献的一生,凸现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