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80000000003

第3章 随笔文论卷(3)

对于古人来说,点香闻香乃日常功课。曾经读苏东坡在海南所作的《海外集》,里面就常有记载,比如他写深夜睡不着怀念亲人,“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余熏”,就是说夜晚坐得久了,灯芯都暗了,沉香也尽了,但余香缭绕;还有“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和。岂若炷微火,萦烟弱清歌”,则是说富贵人家为显示富丽豪华奢侈,把沉香当成火烛在庭院里烧,何其浪费,不如一小块一小块地点燃,青烟缠绕,清新淡雅。从中也可见在古代,收藏拥有沉香,已成为攀比竞富的标志。据史载,唐代就有“斗香”的习俗,“各携名香,比试优劣”。

在《海外集》中,苏东坡还写到“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可见沉香是海南当时一大产业,而且极其珍贵,“香必以牛易之黎”,要用牛才能向黎族人换到沉香。苏东坡还专门做过一篇《沉香山子赋》。

恰如卢梭所说:“嗅觉是记忆和欲望的感觉”,一说起沉香,就能迅速唤醒深藏于中国历史深处的文化记忆。一部中国古典文化史,几乎就是沉香缭绕涵养而成。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到过沉香,比如李白:“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商隐:“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李贺:“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晏殊:“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尽逐游丝转”;陆游:“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李清照:“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这些诗词,几乎都与思念、怀想、回首有关。“香消玉殒”往往被用来形容美人的逝去,美好事物与世界的消失,并让人暗地里感喟叹息,无端地忧愁伤感,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曾经到处缭绕后来一度消失的沉香,以及一度被遗忘的古老文明。沉香,一丝丝地,将我们引渡回到那个悠然缥缈的美妙久远境界,让我们频频回头,惆怅不已,低徊沉吟不已。

沉香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效用,可以美化妆点日常世界。比如魏晋时期就流行以沉香熏衣,达官贵人中皆有衣服、被褥都要熏香的习俗。唐诗人元稹也描写过:“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熏。”《红楼梦》也经常写到贾宝玉们的衣服经常隐隐飘香,其实就是用沉香熏出来的。

曾几何时,在西风渐进的岁月,传统香道不畅,廉价的化学合成香水如所谓的法国香水风行,天然香料受到冷落,被逐渐抛弃。这些年来,在自然环保理念的导引下,加上传统文化回潮,人们又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天然沉香的价值和地位才逐渐回升,香道文化也再次闪光。

前段有朋友在海口开了一家沉香馆,约我前去品香。点起香炉,清香弥漫,春茶一杯,边饮边闻,旁有白衣少女轻轻抚琴,高山流水,鸟鸣花落。于是,我一下午都沉醉在迷离恍惚的香氛、音乐与意境中。晚上回家,那种香熏仍挥之不去,甚至衣服上都沾染香气,好几天都还隐隐约约,那种情景更是永难忘记。

读《山南水北》

韩少功写过一篇关于江湖的文章,里面一个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他写在岸边,一艘小渔船“嗖”的一声,箭一般迅速离岸而去,而一个大侠或高士,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隐没于茫茫水雾之中,永远地退出了江湖,到了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新的境界里去了,开始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

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读韩少功的《山南水北》,都会想起这个场景,不过好在韩少功在离开我们的视野一段时间之后,又通过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这本书在韩少功的书里,是我读得最轻松随意的一本书,却也是读的次数最多的一本书,我就想:为什么这本书能让人读起来轻松?我觉得首先韩少功写的就很放松,把他生活的一点一滴、他的邻居朋友、他家的小狗小猫和小花小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真实地一一介绍给你。其次,他写的正是我们生活中平常、司空见惯却常常让我们忽视或者说视而不见的内容,如今他一一指给我们看,我们才明白,原来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注意而已。

那么,又是什么吸引我反复读这本书,这也正是令我思考的,比如:

那些熟悉平常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平时视而不见?我从这本书里,读出了一些心得:

一、文学就是要不断地重回起点,吸取真实的力量这个说法我以前觉得很虚,但我近些年来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后,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很多作家,日子过得舒服了,或者打打麻将喝喝小酒,或者泡泡吧跳跳舞,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同质化,贵族化,把“文学”变成了一小圈子的事情,写来写去都差不多,雷同复制。小说原本是面向广大的世界和生活的,如今却“高贵”起来,成了什么“纯文学”,排斥那些原始的生机勃勃的真实生活。而作家们自己也正在远离人间烟火,一些作家写不出小说,就从报纸上找一则新闻来编,或看碟寻找灵感,或者从别的书里抄。这样得来的感受,自然就是稀释了的感受,不再具有感人的力量,不再是原初的纯正的经验,我称之为“二手感受”。这样的二“手感受”,是不可能打动读者的,所以,读者也就远离了这样的“文学”,所以有人说:“文学死了。”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切身的真实的感受呢?我想韩少功的这本书及其生活实践给了我们启示,就是要重新回到生活的现场,就是要具有草“根性”,重新回到文学的起点,重新感受人生与世界,这样才可能产生新奇感、新鲜感,才可能涌现源源不断的灵感,才可能创作出真实感人的文学作品。在《山南水北》中,韩少功就像刚刚闯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的外来者,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充满好奇,兴致勃勃,比如他写自家院子里的草木,他说“草木的心性其实各个不一”,牵牛花、桂花、月季花、阳转藤、橘树、楠竹等等各自不同,他甚至写到一枝葡萄也会有脾气,你对它怠慢,它就来个“自杀”,“绿叶呼啦啦尽落”。而这种新奇感与新鲜感,以及因此产生的表达欲望,其实就是文学的起点。对此,韩少功有个说法非常好:对于作家而言,恢复感觉和感受力是大政治。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晚年的托尔斯泰为何不断逃离封闭窒息的家,也就可以理解韩少功七年前毅然决然的“归隐乡村”。

二、重新认识自然、乡村、传统与中国有评论者认为,《山南水北》读起来比较散,有点像国画中的小品,简约,灵性,但似乎有些躲避大问题、躲避难度。我倒觉得,这位评论者是没有完全读懂这本书。在这本书里,韩少功在表面的埋头于乡村世界的背后,其实是以亲身的经历经验,来重新接近和认识在现代化叙事中被有意忽视和边缘化甚至被排斥的乡村和农民,来审视和反思五四以来关于自然、传统的一整套言说话语,来重新认识中国。这一点,评论家李敬泽谈得很到位,他说:“韩少功的‘寻根暞、回乡,他二十几年来的写作和生活,演绎着一个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他把认识自我的问题执着地推广为认识中国的问题。城市所体现的对中国的想象正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对我们来说,中国是高楼大厦的中国,是高速公路的中国,是互联网和超女的中国,是义无返顾迅猛向前的中国,乡村在这幅图景中变成了‘问题暞,它被怜悯、等待改造,它本身已经不生产意义,它的意义取决于城市。但在《山南水北》中,乡村依然自有丰沛的意义。这本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部浪漫、感伤的挽歌,被归入那些对着乡村如对落日的脆弱咏叹中去,但这并非韩少功的意图,他是知行合一的,他力图提供另一种对中国的认识路径,他力图将被轻率删减的乡村的意义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对中国的想象和认同中去。艾默生、梭罗等人在高歌猛进的十九世纪美国做了类似的事,他们将自然和乡村的意义深深地嵌入了美国精神之中,他们克服了现代化的轻率和势利,他们使得农民的形象、伦理和精神成为美国认同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我猜想,这也是韩少功的志向,他力图将那山、那水、那人民嵌入新的中国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去。”

确实,自五四以来,大部分描写叙述农民的文学作品就存在两极化倾向,一种是极度美化农民,或者把农民写成虚假空洞的“高大全”,或者极端渲染夸大其贫穷,强化其受苦受难,作者自己则因此扮演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和虚伪的精神和物质的施舍者、怜悯者的角色,而不深究背后的复杂原因;一种则是极端丑化农民,把农民等同于落后、愚昧的代名词,嘲笑和鄙视农民。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真实的。我觉得,农民就像你我,既可能有缺点不足,但同时也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单纯、质朴,韩少功在《山南水北》中就描写得很好,他把农民当成朋友、邻居来写,写出了他们真实的一面,比如书里的船老板、神医、意见领袖、农痴、蛮师傅等等,真实得让人感到亲切,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他们有的地方不如我们,有时却还比我们聪明智慧,他们当然有困难贫困,但他们同样有幸福、喜悦、爱情,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农民也处在这个社会的包围中,自然地沾染了这个社会的各种色彩,比如同样会自私,会势利。在韩少功的描述中,农民的真实的形象呼之欲出,活灵活现。而我们只有真正认识了占中国人口一大半的农民,我们才可能说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此外,书中还通过许多优美动人活泼有趣的故事和描述,隐性地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关于自然、传统的新发现、新理解、新认识。书中更思考了乡村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积极正面意义,乡村成为了加速度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的减速器、缓冲带。

这样看来,《山南水北》其实是以其简洁明晰承担了许多重大的命题和思想。

三、寻找以长篇散文承担重大表达的新形式这一点,评论家李陀的概括很准确,他说:“以散文文体为骨架的写作来替代、革新源自西方的‘文学暞写作,这个努力应该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表现是:一,不是独篇散文,不是小品散文(晚明至五四至今,中国写散文者一直未能脱此藩篱),而是大制作,长篇弘治,容量重量都堪比长篇小说;二,熔各类新旧散文因素(抒情、写景、议论、新闻、政论、笔记、逸闻、神话等等)于一炉,并使其质变,成一新写作样式(对此样式应该有新的命名);三,散文写作由此获得空前的批判功能,成为批判现实的重型武器,不是匕首矛枪,而是大炮坦克——或许实验里,这个成功最重要。”而尤其难得的是,韩少功达到这一境地,虽然他是早就有这方面的有意识的追求,他曾多次表示虚构的小说今天已不足以应付今天复杂的现实,但在《山南水北》中,他是非常自然而然地走到这一步的,完全不同于那种刻意的造作的一定要做出个什么东西的制做。他是因为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了新体验新发现,所以有新感受新思考,所以有话要说,而这些话如此饱满充分,驱动他催促他,让他无法遏制自己,一说不可收拾,以至竟自然而然的成了一部一点不比那些宏篇巨制逊色的长篇散文,这个收获,是非常罕见的意外的收获,硕果累累的收获。而韩少功也无意地,寻找到了以长篇散文来承担重大表达的新的形式。这是又一个奇特的内容与形式的真正的完美的融合。

当代文学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争论一直没有过休止,在一些所谓先锋派作家看来,形式重于内容,因为内容是陈旧的,而在一些传统作家看来,题材是决定性的,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我个人觉得这些看法都有问题,在我看来,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合而为一的。就像韩少功,他如果没有新的视角(也可看作形式),他就不可能发现那些早已存在而我们熟视无睹的内容;反过来,正因为他有了新的视角,所以,在他看来,一切内容都变得新鲜起来,都自然地进入了他的视野,或者说,这些内容之所以变得新鲜,成为了新内容,其实就是因为他有了新的视角。

在我看来,《山南水北》是一本大书,表面读,会觉得很愉悦轻松,甚至一口气读完,但仔细读下去,深入下去,又有许多还没有想明白清楚的地方,所以,我还会继续读下去。

印度的知识分子

最近流行的一本名为《桃李》的长篇小说,详尽地描述了一幅中国当代部分大学教授、知识分子形象图:出则豪华轿车相迎,入则妙龄美女相伴,乘则必打波音的(喻坐飞机如打的),住则必星级宾馆海景房,吃则海鲜大餐,喝则人头马XO,玩则高尔夫球夜总会……而且,这并非小说虚构,这全都是事实。如书中所写的某京城名校法学博士导师为小蜜(通俗一点说是二奶,高雅一点说是情人,当然贵为博导,以后一称呼为宜)在海口花花世界所杀之事,就是人人皆知的风流韵事。中国当今一些教授、知识分子的风花雪月之情和高雅之行动作为,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为什么,这倒使我想起在印度接触过的一些知识分子。

N也是一名律师,长得黑黑瘦瘦,非常精干,他是当地的名律师,政府高官、商贾大亨都认识他。他还有一位漂亮且活泼的妻子,与他相敬如宾,并且也是他的知己,挺着个大肚子还支持他的一切工作,包括接待我们,带我们参观、购物。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本来过得很滋润,但他很苦闷,他最大的苦闷倒不是像《桃李》中那位博导兼律师一样一心想着如何打官司赚钱,他最大的苦闷是如何为在全球化冲击下日益贫苦的下层民众多做点事,使他们的日子稍稍好过一些,使他们不那么贫困。所以他组织一些生活相对优裕的城市中产阶级利用周末去乡下为农民提供技术辅导、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医疗服务等等,一切是免费的,还得自己带干粮。

他们长期如此,可以说乐此不疲,从好些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但他的烦恼是似乎这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地的百姓还是在全球化冲击下,日子越来越难过,对生活越来越感到绝望。大量外来进口使得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他和农民们都一筹莫展。

和N相处的几天里,他每天带我们坐一部印度产的摇摇晃晃的小轿车(印度基本上没有外国车)在椰子树遮天蔽日的乡间小路转来转去。冒着炎热,满头大汗,我们去看他们帮助组织的妇女自助小组如何自制肥皂、纺纱或做手工艺品,还有他们组织的妇女培训班,他们提供资金的幼儿园与小学校等等。N忙前忙后,介绍、致欢迎词、发表讲话、讨论、交流,我想肯定会影响他打官司赚钱,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乡下的工作又有了什么进展,虽然那都是他业余的志愿工作。

我还想起他热情的妻子和我们翻过的唯一一次脸。那是在一条小街上,我们中间有人看到一种包装不错的衣服很有印度服装特色,就想买。

N的妻子马上阻止我们,让我们去隔壁看一种比较简陋的农民自制的民族服装,极力动员我们买这一种,说价钱便宜,又经久耐用。我们买了一些。但那位同行还是回过头去买了他最初看好的那件衣服。此后,N的妻子就一直嘀嘀咕咕,大意是那是外资企业生产的服装,又贵又不好。她毫不掩饰她的不满,对那位同行从此敬而远之,却让我们对她更加敬佩。

同类推荐
  •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诗稿

    柳光铎,1938年生人。退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員。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爱诗词丶收藏丶书法丶艺术刻字丶民间工艺。柳公葫芦是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诗集出版。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北大学子美文

    北大学子美文

    作品以刚柔的审美意识,以细腻优美的笔调,抒发了相思之委婉,情意之缠绵,失意之感悟,理智之潜流等多维多味的心之情结,情理深处蕴含着温馨之感,给人以情的启迪和美的陶冶。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理性的展示了当代高等学府学子的高层次的情感阅历和深层次的人生感悟。作者缘其所好,自由挥笔,或叙事,或阐理,或抒情,坦率地表达了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叙说所见所闻所感,奇思妙想和真知灼见交相辉映,叙事、抒情和说理相得益彰。
  • 那季落花不悲戚

    那季落花不悲戚

    《青春的荣耀90后先锋作家二十佳作品精选:那季落花不悲戚》作者赵伟的文章正如其笔名“轻过清尘”,纯美中透着轻灵,读起来不但语感美,而且意蕴美,节奏更美。他笔下的人物性情静好,宛如他心中的世界一样。他涉猎广泛,写散文,写诗歌,也写小说,在各种文体实验中展现了独特的才华。
热门推荐
  • 我去未来找你

    我去未来找你

    因为时间终将磨砂一切不平整的东西,所以等待是必然的:因为等待的过程是艰辛的,所以科技发展是必要的,然而当科技称霸了世界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只能看他们的了……
  • 富太太培训班里的女人

    富太太培训班里的女人

    系列文,此第一部。讲述了两个不懂爱的年轻人收获爱的故事。
  • 妄想征程

    妄想征程

    世界一:《叛逆的鲁鲁修》(进行中)
  • 回恋

    回恋

    我本是大楚国的一名舞姬,自小被人查出中了毒,活不过双十年华。我本想云游天下,但我遇到了你。对不起,我不能陪你到最后。片段:男子抱着怀中的女子,女子已经没有了气息“娆儿,你醒醒啊!!你不是还要陪我走遍这天下吗?为什么?为什么?你要丢下我一个人”泪水滴在女子精致的脸庞上,一滴一滴。下一世,我们再续前缘可好。
  • 伏兵

    伏兵

    十八年前,全球最大企业金龙企业一夜崩塌,金氏家族成员消失于世。于此同时,一名年仅六岁的少年被隐世僧带到雪原秘密训练。藏南,一座巨大的雪山上。寒风凌冽,皑皑的白雪犹如雪龙穿梭在天空,呼喝着一股股的寒气。少年金天到底是何身份,他的出现,又会带给这个世界什么呢?
  • 剑花明月星辰

    剑花明月星辰

    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无意中卷入一场权利争斗,命运如一盘无情的齿轮,将他带入深渊。他如天上繁星的其中之一,只为等待缓缓西来的新月
  • 次元成巫

    次元成巫

    莫名其妙的拥有十二祖巫之首空间祖巫的能力,行走在各个世界之中,僵尸之体面对海贼世界的武装色,六脉神剑对射满天手里剑,暂时就这样编下去。
  • 亲王妃

    亲王妃

    父母恩爱,尊长靠谱,个别不靠谱的都做不了主生在富贵窝里的冯三姑娘很知足,她为自己树立的最大人生愿望,便是女承父业,做一个勇猛彪悍威震沙场的女将军!然而花木兰不是人人都能当……此生注定达不成目标的三姑娘一怒之下,决定曲线救国。做不成大将军,那就嫁一个大将军!表哥,我看好你哟!什么?皇子不能封将军?没关系,表哥,咱做不了将军里头的第一等,那就做王爷里头的第一等吧!你放心,亲王妃的封号,我还是掌得住的!无穿越无重生,男女主皆自爱,三观正。
  • 天下绝宠:王的嚣张妃

    天下绝宠:王的嚣张妃

    死亡的灵魂互换,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国破家亡?很好,有这样一个窝囊哥哥国破那也是理所当然,可你们这样欺负一个亡国公主就是你们的的不是了。说她配不上他?很好,让你们看看她是如何帮助他铲除异党收复叛乱的国家。要斗宫心计吗?不好意思,强悍的武力解决一切,倒是恐怕求饶都来不及。要打仗吗?哦,或许没人知道,她融兮二十一世纪特种兵团团长,历史以来第一个女团长,中国武术第一的是她的师父。要单挑?劝你们,还是一起上吧!别的不会,就是打架从来没输过。
  • 聆寒望夏

    聆寒望夏

    80后的真实成长,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代人,青春的最后阵痛。历史改革进程中独特的年代,造就了这个时代的人具有的独特文化属性,都已将成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