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80000000007

第7章 随笔文论卷(7)

诗歌界这些年来的地方化尤其明显。江南是中国诗歌传统最丰富深厚的地方,这些年来,苏州的“三月三诗会”,采取纯民间形式,恢复古代的文人雅集形式,成为江南和全国诗人的盛会。目前已历五届,是国内最自由随意的开放性诗会,融踏春、饮酒、吟诵、创作于一体。苏州“三月三诗会”由江南诗人庞培、陈东东、潘维、张维、杨健、长岛等发起,其发起词里是这样写的:“江南山水平远,历属诗之胜境。三月三,大地回春,根据汉代以来的民间风俗,每年农历的这一天,人们纷纷到水边饮宴,去郊外春游、踏青。漫长的冬季过去,温暖的阳光拂面,诗人从纽扣眼里取出明媚的春风。‘忽听儿童欢拍手,花梢吹落美人筝暞。(杨蕴华诗:《春日》)1633年(癸西春)‘三月三虎丘诗会暞首次在中国苏州的乡间亮相,且以纯民间诗人雅集形式,历久弥新,在中国南北各地造成深远广泛的影响,诗人和百姓同乐,和自然、节令同庆。今天,我们力主恢复这一传统,尝试这样一份古老悠久的诗歌精神,在新诗即将抵达百年诞辰之际,通过汉语诗的不断更新,面向新诗的力量之源——民间;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农历),不避年龄,不讳风格,定期在苏州的虎丘(诗会发源地)或江南周边地区,举行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诗会暞。”确实,这是对传统的继承,又是新的诗歌的开始。江南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地方,又是传统和古典保护最好的地方,也许,正因为守护了传统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反而能获得创新的力量。

此外,云南诗人于坚、雷平阳都堪称地方性诗人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写作地域特色明显;甘肃诗人群古马、叶舟、娜夜、雪潇、于贵锋、梁积林等,扎根于西部,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的边塞诗歌;山东近年来年轻诗人以群体崛起,引人注目,江非、王夫刚、邰筐、辰水、徐俊国、阿华、徐颖等的影响逐渐辐射到全国;海南诗人群被称为“诗歌海军”;湖北尤其活跃,有两个既联系又竞争的诗歌论坛平行诗歌论坛和或者诗歌论坛,又有《中国诗歌》、《汉诗》、《象形》三个刊物构成的诗人群,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东也是如此,《中西诗歌》、《诗歌与人》等民刊很多,诗生活等网站也很多,聚集了姚风、卢卫平、黄礼孩、世宾、莱耳等诗人,各个区域如深圳、珠海、中山等地本身就很活跃,还有大量移民广东的诗人如东荡子、梦亦非、阿翔、安石榴等,相互补充融合;陕西,一个古老的文化悠久的地方,却奇怪地酝酿着先锋诗歌,1980年代的韩东、丁当等,现在则有阎安、伊沙、周公度、李小洛等人;此外,安徽、河北、广西、山西、四川、宁夏等地的诗歌群体和诗人们也非常活跃,各地诗歌团体互相应和、竞争,正形成一个良好的既互相激发又互相融汇的诗歌氛围,可以说是新诗九十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并最终推动当代汉语诗歌走向一个新的创造高潮。

四、新红颜写作的兴起“新红颜写作”诗歌现象,是指一种网络时代尤其是个人博客出现以后的女性诗歌潮流。由于教育的普及,女性诗歌创作群体的增长,网络和博客带来的创作交流与传播的方便,极大地解放了女性诗人的创造力。而且,女性诗歌和女性经验在以往的诗歌历史中相对薄弱和匮乏,因此反而带来新鲜感和新的创作方式。我个人觉得,作为男性诗人的一个对比和参照。女诗人们已经和正在写出一些了不起的诗歌。也许最终将改变当下的诗歌生态,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因为诗歌史上留下的女诗人及其作品显然太少。也许从这个时代开始会有所改变。而且女性诗歌创作天生依赖经验感受,不像男诗人那样过于拘泥于观念,很适合我对“草根性”的强调。再者女诗人大多不陷入圈子之争,相对超脱,不像男诗人容易产生观念义气之争,排斥不一样的写作,也就能更广泛地吸收,所以反而可能兼容包蓄,成就大器。

回顾当代女性诗歌的历史,在朦胧诗时代,舒婷等是最早回归女性美的,第三代中的女诗人则普遍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自白派的风气较浓。

而且女性诗歌命名的提出,本身是挪用西方的概念,是在全球性的女权运动的潮流下产生的概念,强调权利平等。而在中国,当时为摆脱意识形态过于强求男女一致,最早的女性主义者恰恰是强调性别差异,如早期的翟永明、陈染、林白,均突出女性意识,并且也正是以强化这一点吸引注意力。早期的女性诗歌,西化味道是非常浓厚的。

与之相比,“新红颜写作”明显有向中国古典传统回复的特点,这背后也许有国学热、文化民族主义全面回潮的背景。但是,毕竟我们处于现代社会,“新红颜写作”群体的现代性也相当突出。张旭东谈既现代又中国的观点,用在这里非常合适,张旭东在评价五四的意义时说:在五四以前,中国与现代是对立的,要中国就要回到传统,要现代就要面向西方。

但五四解决了这个困局,五四以后,我们发现其实可以既现代又中国,中国从此走向现代,现代并不排斥中国。可以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包容人类已有的优秀文明文化,最终构建中国新的文明文化。而新红颜写作就是立足传统,开拓其新的现代性。

新红颜写作群体之中我大致区分为三种倾向,一种是强调现代社会里自由独立女性的生活和命运思考、探索的,如金铃子、横行胭脂、衣米一、胡茗茗、玉上烟、阿华等,女性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现代命运,也就意识到了一种自由独立所带来的沉重与艰辛,在实践中,必然会格外痛苦,这是自由的副产品,一种巨大的孤独,有时,甚至是一种悲剧感。这一点当然并非由她们开始,但与以前的女诗人更多停留在观念上比,她们将之具体化了,因为她们处身于一个更加市场化、竞争激烈的时代,女性所经受的艰难要更多更大。在金铃子、横行胭脂的诗中,她们有一种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勇于承担,但她们也享受自由所带来的喜悦,在诗歌中,表现出了一种玉石俱焚的气质;还有一种,就是对传统文化和古典诗意的守护和回归,这一点在前几代女诗人中比较少见,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倾向和追求。其实这也是女性诗人的优势,她们可以在这方面尽情展现女性的细腻独特感受。虽然她们已经是以一个现代女性的身份来进行的,但女性身上的传统色彩其实始终比男性多,这方面施施然、林莉、冷盈袖、灯灯、代雨映、冯娜、姚月、翩然落梅等比较突出,而且有这种追求的女诗人越来越多,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这其中有强调对地方和传统经验进行深度挖掘和反思的,典型的有李成恩等。还有一类比较特立独行,难以归类的,比较典型的有叶丽隽、李晓旭、朱巧玲、张小美、旧海棠、李速等人,她们游离于各种风格、追求之间,难以定性……她们正构成一种上升性的力量。

新红颜写作汇聚成为一股潮流,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批70后、80后女性正在逐渐成为当代诗歌创作主体,女性诗歌发表量逐年增长,尤其在年轻一代中有高于男性之势;此外,女性诗人所占比例也明显增加,有影响的女诗人越来越多。当然,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女性受教育人数与比例增加,大学文科主要人群发生变化,以女性居多,因而导致文学创作主体和人群的变化;另外相对而言,女性生存压力少于男性,因而可以更专心于创作;同时,网络本身的特点适合女性创作,学习交流便利,居家写作也自由方便,传播也更为迅速便捷。应该强调“新红颜写作”的两个特征:一是其女性的维度,女性在历史上尤其在中国传统中是弱势群体,“新红颜写作”的命名,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对女性诗歌命名,即使在世界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二是其中国性的维度,因为,此前的现代中国女性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西方现代诗歌的亦步亦趋,基本上是模仿、借用、引进,当然,也有部分是转换性创造,但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个性,缺乏独特性。

“新红颜写作”应该是现代性与中国性的结合。“新”,乃是其主体是自由独立之现代女性,而且,其指向应该是创新,是一种自由自主自然自发的创造,并且借由这种创造,打破传统女性的历史悲剧命运;“红颜”

一词则具有中国传统美学色彩,是来自传统的,吸收了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因此,又有传承。新红颜写作的出现,可能会冲淡当代诗坛的争斗、暴戾、萎靡之气,回复诗歌最基本的品质:真、善、美与爱。

五、中西诗学存在根本分野我认为:网络诗歌、地方性团体与新红颜写作是当代诗歌的三支建设性力量,那么,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放在整个诗歌史来看,他们试图开拓一条不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之路,也许他们是无意识的,但他们正在这样做。

在这里,还是需要再次先对新诗的历程做一简单回顾。新诗可以说五四一些知识分子完全为了功利的目的引进模仿来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遇现代性危机,五四知识分子觉得必须从根本上把中国传统文化铲掉,而这个传统文化的基础就是诗歌,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必须从新诗革命开始。而新诗革命是一帮根本不懂也不会写诗的人进行的,比如胡适,他写诗的目的也完全是功利的。胡适对于新诗革命的目的说得很明确:我们要进行思想革命,而进行思想革命就要从文化革命开始,就要从文学革命开始,就要从诗歌革命开始,因为古典诗歌在当时是最普及的,最广泛,最基础的,不把这个中国文化之根铲掉,怎么可能进行革命呢?所以,连根都拔了,完全采取一种新办法来写新诗,所以新诗的起点是非常低的,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新诗和古典诗歌基本没有关系,基本是模仿来的。新诗的情况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性变迁过程,基本是在“全盘西化”的思路下发展的。因此,它也热衷于追逐西方诗歌思潮,从所谓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再到诸如垮掉的一代等等,我们经常说朦胧诗、第三代接上了五四传统,其实也可以说是重新与西方诗歌潮流接轨。也因此,新诗发展九十年来,社会评价非常低。甚至有人认为新诗完全可以取消。

如此激进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同样,持此论者显然也没看到诗歌不现代化就会走进死胡同。五四前夕,古体诗歌也已走入穷途末路,完全不能适应时代。僵化、模式化、空洞化,是那时诗歌的普遍特点。汉语诗歌的现代化势在必行,需要讨论的其实只是,怎么样来完成新诗的转型。是彻底抛弃过去全盘西化还是有所继承融化中西?是强行蛮力铲除传统之根还是在继承中开出新局面?在这一点上,五四前辈急功近利,显然缺乏深入考虑,觉得只要革命就成功了,看不到革命之后也许带来更多问题。所以直到现在,新诗的草根化、本土化也还未完成,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

创新有时要从“复古”开始,或者说,新诗需要从传统中吸取创新的资源和力量。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根本上就有分野。在西方,西方诗学尤其是现代主义强调“批判”、“个体”观念,此一观点对中国诗歌界影响甚大,尤其是朦胧诗,几乎都是这一思路,最终,一些诗人成为斗士,另一些则走向崩溃,这与他们西方师傅们比如萨特、凡高之类的结局是一样的。近几年更出现诗人自杀潮,后果堪忧。而中国传统诗学观念,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强调“超越”、“和谐”,中国古代就有“诗教”传统。重实用讲世俗的儒家文明怎样获得生存的超越性意义,其实就是通过诗歌。中国古代依靠诗歌建立意义。因为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儒家文明中,唯有诗歌提供超越性的意义解释与渠道。诗歌教导了中国如何看待生死、世界、时间、爱与美、他人与永恒这样一些宏大叙事,诗歌使中国人生出种种高远奇妙的情怀,缓解了他们日常生活的紧张与焦虑,诗歌使他们得以寻找到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平衡,并最终到达自我调节内心和谐。所以,几乎每一个中国古代文化人都写诗,每一个古代中国人都读诗。把诗歌学习作为人生成长的基本课程,孔子更要求小孩子就要学诗。诗歌抚慰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灵。诗歌在中国,既是教育,教养,又是宗教。因此,可以说:西方有《圣经》,中国有《诗经》西方“批判”、“个体”的观念,是产生于西方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的,西方有一个外在于人高于人之上的宗教、上帝,诗人是直接听从上帝的,是站在上帝的立场与角度的,诗人就是人间的上帝,所以他要随时随地批判、纠正不完美的现实与人,诗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是紧张的,这样就产生了“批判”、“个体”,这是西方诗歌永恒的主题——上帝与魔鬼之争,天堂与世俗社会之争,精神与物欲之争。所以西方的诗人们总是处于焦虑、孤独、不安、绝望、虚无与抗争之中,总是激烈的、暴力的。但其实就社会和生活的真实情况而言,“批判”、“个体”从来就不是人类社会或个人生活的全部,甚至不是常态。中国传统诗学对“超越”、“和谐”的追求,则是基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理念阴“阳互补”,阴与阳是有差别的,但不是对立的,是相互补充并最终构成和谐圆满的。所以,中国诗人们向来相对是心平气和的,如苏东坡般,即使经常身处逆境,也总是微笑着悲悯地对待一切,对待身边的事物和人,将一切融化在诗歌中,在诗歌中化解一切。所以中国文化人一说到苏东坡,总是会会心一笑,苏东坡这个名字就缓解了很多人的精神紧张,他的诗歌更是治疗了很多人的心理疾病。也正因为人生不完美圆满,所以需要诗歌提供升华超越的价值精神。

因此,中西诗歌颇多不同之处,西方诗人讲自我、个性,中国诗人则讲境界、人格。前者是保持差异对抗、强调“个体”的产物,因自从上帝死后,人成了孤独的个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自私的,个人要在荒漠般的尘世获得立足之地,就要有“超人”般的强力意志,就要与他人、世界决裂,所以,“他人就是地狱”,人皆崇拜“强者”、“自我”,讲个性,求独特。而中国诗人没有这么激烈,没有这么愤世嫉俗,中国是群体性社会,人和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中国诗人更强调境界、修养与人格,与世界、社会及他人的和谐共处。即使是个人修炼,中国诗人遵循大道,“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这种超然的态度,可以说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是“道法自然”的必然心得。投身大道,安居人群之间,并不矛盾,并从中获得自由。这样的价值取向,强调先从个人修身养性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达到大境界,获得人格力量。而这是自我修身养性、内在超越的结果,是不断自我升华的产物。诗歌就是最好的内功修养之路,可从中通向大道、大境界。

同类推荐
  •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一个守望者的幸福

    这里的文字就像水,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把前尘往事都叫到跟前,与你促膝谈心。她给你备好了月亮,备好了星光,甚至备好了手帕,让你疲惫的时候得到依靠,让你困惑的时候得到指引,让你哭泣的时候得到慰藉。
  • 一八六七年日记

    一八六七年日记

    这是第一次用俄语出版保存下来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日记的全文:第一本和第三本日记是U.M.波舍曼斯卡娅翻译的,她准确再现了速记原稿的内容。第二本采用的是保存于俄罗斯国立文学艺术档案馆里的安.格.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以下简称安.格.陀)本人的翻译稿。
  •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

    十九年冬到天津,时其地甫由天津特别市改为天津市。行至街上,时见平顶砖檐、铁门圆窗之洋楼,高鼻蓝眼、狐裘貂帽乘车招摇者,亦不绝于路。甫至之时,寒冷无比,如苏武漠北,时时搓手;而夏季至初秋则又极热,如羲和汤谷,整日流汗。从初夏至初秋,晚饭后与杨映斗骑车至运河边游泳,顺便过天后宫,买得小说数种,中有《牛郎织女》一册。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此生红尘,无你何欢

    此生红尘,无你何欢

    她们情窦初开,在各自的时代里与人相爱,或春心萌动或一见倾情,或两情相悦或互为知己,或热烈相爱或细水长流……这一切,以诗为媒,以诗为引,博学书女彭娇妍用细腻的笔触、悠然的语调,将发生在数百年、数千年前的爱恨情仇惟妙惟肖的一一展现,写尽欢歌,写尽红颜。一世爱恨,一世倾城,容我与你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帅能当饭吃

    有一种帅能当饭吃

    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大明星,她们只是普通人家的小女孩。一次偶然的相遇,从他们从心中萌生出小小爱的种子。于是,一场不可能的爱情开始了。
  • 掌上琉璃:救赎之旅

    掌上琉璃:救赎之旅

    ----不知咋地额脚底下咋感觉空空地,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只听某人“啊啊啊”的叫声然后就是一阵大骂:“你家的王爷爷,你生出来是专门坑我的啊!坑爹啊我爹都被你坑没了。NND你早上把井盖关好了,为毛线打开啊!你一天不来黑我一把你是不是不甘心啊!每次走到这都会掉进来我看你就是故意整我的,呜~~~我更你无冤无仇你黑我干嘛呜呜~~~你给我等着王爷爷等我爬出去了我绝逼坑死你,揍的你祖宗十八代都不认识你,哼!”此话一说完正喝着小酒吃着美食看着电视的某老大爷只感到背后一凉连着打了两个喷嚏暗道...............…
  • 异访录

    异访录

    致力于书写人性之罪恶,出于危言耸听,未成年者和心脏病者请慎看。如有心理不适我概不负责。真亦假来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 若只如初见

    若只如初见

    爱,是两个人的事。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我们从天真无邪到被这个世界渲染,曾经有着一切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到现实中那不只不过是一副自欺欺人的画卷。多想留住那份炙热的情感,多想将美好灌注于现实……可能吗?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不能左右任何人,却能将自己的心看得越真。
  • 尊游记

    尊游记

    盘古创世而陨落文羽受盘古之命掌刑三界身为神界掌刑史踏众神之巅峰却又受众神之妒惨被围杀当文羽命不该绝落入天宇大陆看他如何逍遥异世笑游天地
  • 星星红娘求爱记

    星星红娘求爱记

    苦情男恋爱一败在败,偶遇神秘老头指点,华丽转身变为红娘,为有婚缘的各路星座男女配对,其间发生了很多可笑可叹、可圈可点的爱情故事。
  • 那易杯源味白凯水是否还在原处

    那易杯源味白凯水是否还在原处

    倪梦琪,曾经让三个少年心动的女孩。倪梦琪,却狠心离开了那三个少年。“我倪梦琪回来了,肉源子...小胖凯.....高冷千.....你们是不是还在原地等我?”
  • 骑兵纵横

    骑兵纵横

    关羽失荆州,陆逊烧连营;诸葛亮装神弄鬼,司马懿闭门不战。一座小城市,两个大英雄;我有本事,能调动母马帮我取胜,还有梁夫人擂鼓战金兵,岳家军血战小商河。骑兵纵横驰骋,英雄前仆后继!本书介绍了从三国到宋元时期的三十六次经典战例。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顺昌大捷等。
  • 一世桃花半世影只

    一世桃花半世影只

    桃花幽幽水幽幽,思君幽幽风幽幽。居南是仙与妖所生之子,拥有强大的灵力与妖力,人人都想借用她的力量夺得动荡的天下,对于这一切她并不知,她以为她所遇到的一人和物都是她所看到的,其实,这就是一个阴谋,一个从她被怀上那天就开始撒网布棋的阴谋,她,只是一颗棋子,那些她爱的爱她的,竟然都是在欺骗她,都是为了得到她的力量。成魔还是成佛,本就是一念之间。就是她的一念之间,便是天下人的生死。
  • 以错为鉴可以成大事

    以错为鉴可以成大事

    本书讲述了为人处世中最为普遍也最为典型的100种错误,采用理论与事例紧密结合的方法,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举例多为现代人际中最为常见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