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0700000008

第8章 开篇之前(7)

这一“世界大串连”,并不是裹进去的一切人都是被一股膨胀了的“崇洋”情绪驱赶上路的。与其说出国留学者们“崇洋”,不如说他们中的多数人希冀借留学途径改变目前的处境较为妥当,或者说是打算自己为自己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较为贴切。正如《美洲华侨日报》上一篇分析近年移居美国的中国知识分子处境和心态的文章所指出的:“中国知识分子人潮相继涌出国门,涌人美国,现在在美国许多城市的华埠,中国的知识分子真是碰眼碰鼻都是啊!他们中有的是蒙受冤屈而伤了心;有的是遭尽歧视而冷了心;有的是希望落空而灰了心;有的是政见不同而铁了心;有的是为了儿女而狠了心……境遇极坏者,愤然而别;境遇不好者,决然而离;境遇平常者,惶然而行;境遇稍好者,怅然而辞。这真是小同而大异。”说一千道一万,现在的关键是,国家应不打折扣的加快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已出国的知识分子人归心归,使未出国的知识分子人安心安。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许多人身上表现出的,正是当今这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交织,新体制诞生、旧体制剥落,方生而又未死的时代的一种阵痛——

改革,已经摇撼了旧机制小山般的重重弊端,不断有泥土、石块和残枝败叶哗哗地滚落下来。然而,形成、维护这座小山的深层文化、心理形态仍在,并有着几千年古老、厚实的积淀。不坚决有力地铲除它们,新的机制及其相应的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环境,开明与竞争的环境,就很难牢固地确立!

旧机制有了松动,就有了希望……

新机制尚未确立,又萌生失望……

当今的“世界大串连”,便是在希望与失望两座峡谷之间奔湍而出的一股大潮。

它根本上又代表了希望——

毕竟一个新时代的阳刚之气,正在恢宏地兜胸吹来,“人”的意识苏醒了,再不甘心如金又似水的年华抛掷在浑浑噩噩地等待之中,再不愿所学如一张压在抽屉角落里被默默作废了的布票,再不会将命运交给某些非理性、非科学的东西去任意主宰……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世界大串连”里,奔湍的是当今中国众多的知识分子们追求创造、渴望爆发的一颗颗骚动的灵魂;汇集的是他们敢于打破旧有的生活秩序、敢于去新秩序里承受风险的崭新精神风貌。

自然,在出国留学热的大潮里,还有负势而下、本身就没有一点重量的泡沫,装饰一新、也只能泛起于一时的沉渣,或许还有隐隐生出某种危机的潜流。但与其不屑地或困惑地盯住它们,甚至夸大它们,不如将目光调回来,在进一步完善出国留学有关政策的同时,对国内的教育制度、人事制度以及许多不成文的用人土政策,来一番严肃、深刻的自省;不如以更热情的双臂,去呼唤正在祖国广袤土地上崛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更坚决些!更深入些!更迅猛些!

毕琦,男,今年35岁,《北京晚报》记者。初中毕业后,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呆了7年。到我们采访时,他出国留学手续已全部办齐。

他的叙说,有如一条涓涓小溪一样平静——

小学时,我就朦朦胧胧有将来长大后得出国留学的念头。

我上的小学,原是美国教会办的汇文学校,解放后改成北京市盔甲厂第一小学。实际上是所干部子弟学校。每到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校门口的小车鳞次栉比,恍若奔云:吉姆、伏尔加,那时算好的;其次是华沙、胜利20;最次的是吉普。同学们互相攀比着,谁的爸爸扛着二道杠两颗星,不屑便撇在了嘴上;谁的爸爸扛着二道杠四颗星,瞳孔便放大了些;若谁的爸爸是位少将,乃至中将,儿子的脸蛋上就仿佛绽开一朵朵金花……我所在的班,有28名同学,全班不是干部子弟的学生就我一个。我父母都是小干部,照说我是进不了这所小学的。母亲在报社工作,认识市教育局的一些人,我是由后门进去的。

有这么两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般人家的孩子穿打了补丁的衣服很普遍。可在我们班上,就我一个。我父母工资有限,一共养了5个孩子,5个孩子的住宿费、学费、伙食费交出去,父母的工资就去了一多半。穿衣着鞋上,无法讲究,不是打了补丁,就是哪块破得絮絮拉拉。开初一些日子,我每次去学校,男生见了一串哈哈哄笑,女生见了一阵窃窃私语,似乎高雅的校园里进来了一个上海滩上的瘪三……平时没办法,一次区里举办校际之间的乒乓球、足球比赛,我又是学校这两支球队的队员,穿着得像个样。母亲咬咬牙,破例为我买了一件灯芯绒夹克,从来都是捡哥哥们旧衣服穿的我,很是珍惜,比赛时才穿上,一赛完赶紧脱下来。一次比赛,球踢赢了,大家都乐得不行,蹦蹦跳跳,又滚成一堆,我将夹克衫随手扔在草地上,也加入进去。走到半路,才记起忘记拿衣服了,扭头就往赛场上跑。夹克衫不见了,腿一软,我瘫坐在地上,眼前一阵发黑……有两个队员问我:“毕琦,你怎么了?”我拖着哭腔说:“我的夹克……衫……不见了!”他们愣愣地盯住我,像是我哪根神经出了毛病。过一会儿,他们走了,转身时丢下一句话:“丢就丢了呗,找你妈,要她再买一件,她敢不买?”

还有一次,星期六下午,我和3个同学结伴回家,他们的父亲一个是总参通讯部的大校,一个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还有一个是卫生部办公厅主任,我和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到了天安门,他们提出要在金水桥上玩会儿,他们徒步回家是权作逛街玩儿,本来3人家里个个都有小车接。坐在桥上的白玉栏杆上,3人又提出看谁敢把钱往水里去。一个掏出5分钱的钢镚儿,往河里打了个水漂;一个说:“你掏五分,我掏1角!”另一个像是武二郎,憋着股喝毕三大海碗酒要上景阳岗的劲头,一下捧出一把钢镚儿来,约有五六角,哗地一下,撒进金水河,银光点点……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也挺得意的,好似刚从上甘岭凯旋归来的英雄。我站在一边,心里挺复杂,像是难过,像是沮丧,像是愤懑,更感到深深的困惑:虽同学多年,与他们一下变得陌生了,仿佛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

反差强烈的环境,逼使我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干部子弟们可以瞧不起我没有肩章上缀朵花的父亲,也没有口袋里叮当作响的金钱,但我要让他们没资格去瞧不起我的学习,在学业上我要俯视他们!我那个年级有3个班,我的各科成绩始终是全年级的前3名。也许因为学习成绩好,老师也青昧,一位数学老师对我说:“毕琦,你将来要学理工,我看你是块上清华、哈军工、上海交大的料。”小学的校长曾嘱咐我:“知道吗?学校对你寄予很大希望,希望你将来能出国留学,为母校争光……”这时,我就充满了自信,相信这些自己都能做到。那时临睡时,或者白天走神时,脑子里常常五光十色。当然不会想到美国,美国是臭名昭著的帝国主义国家嘛,正在丛林沼泽地里与矮个子越南人打仗;也不敢想到苏联,已开始反修了,广播里《九评》连篇累牍哇哇叫……但绝对是在外国:古色古香、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造型精美、流光溢彩的博物院,肤色各异、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姐妹的大学生,讲台上站着白发如雪、隆鼻蓝眼的教授……

理想也似乎在向我招手。1965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破格招收小学毕业生,也到我们学校来挑了。学校保送了几个人,其中有我。经过看成绩、目测、口试,最后决定录取我和一位女同学,去学习葡萄牙语。招生人员当面告诉我们说:这么小让你们学外语,目的就是要你们先在国内学几年后再送你们出国去深造。那份高兴劲儿,别提了。不料母亲听了,眉头却拧得紧紧的,脸上打了一层霜:“学葡萄牙语?葡萄牙是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学出来后对咱们祖国没多大用,不过是给洋鬼子们做做翻译。我可不同意你去读!还是老老实实上中学再上大学。要想出国深造,有本事大学毕业后一样可以去……”当时,我气得病病恹恹好几天,话都不想跟母亲说了。“文革”中,我才理解了母亲,她—直是个很正统的共产党员,1965年又已是那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气候,对于我的前程,她能不反复掂量、“宁左勿右”吗?!

这一错,便错过了个历史性的机会!

先是闹“文革”,红卫兵誓死保卫红司令;接着奔北大荒,冰天雪地里炼红心。1976年底病退回北京。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考过,广播电视部考过,但因我是病退的,都未录用。我心一横,跑去当了兵。一去就是7年多。后来又去了63军文工团,先当演员,后当创作员。1980年,军级以下文工团解散,我复员回北京。我拿着一叠在部队时发表的小说、剧本、诗歌等作品交到报社,捧上了《北京晚报>的铁饭碗,心,却没往那铁饭碗里去,老在外面悠着、晃着,像绕树三匝的鸟鹊,还没手着个窝似的……

说穿了,就是自己这辈子没读上个大学不甘心呐!从1966年到1980年,15年里,无论我当兵团战士,还是当解放军战士;无论我在冰封的大森林里伐树,还是在简陋的舞台上演唱………个声音—直在我的意识深层嗡嗡作响:你本来不应该在这里!你本来应该是个大学生,一个早已工作了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当我偶尔路过大学的校门时,我得费好大力气才能压抑住自己想走进去的蠢念头,似乎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就在校门内,而且被保存得好好的,没有半点破碎,只要拾起来,就能将它如朝阳般再送上人生的苍穹。当我见一群群佩戴着校徽的少男少女,满面春风地走过大街时,我羡慕他们,关于我们这一代人所经历过的艰辛与忧患,他们只需从小说与电视剧中去领略了,他们正经历的是我们国家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安宁。但我有时也在脸上堆出一种高深的冷漠,这冷漠,翻译出来就是:你们别太颐指气使,若不是“文革”,我两个清华大学也能考上……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招收函授生,第一届考试我就考取了。古代汉语、历史、地理,我根本不用读,轻轻松松地学了3年,去年拿了文凭。我并不以为这就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函授生是非正式的大学生,我读它完全是为张文凭,若没这张文凭,我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得受憋……

按理说,出国留学不是我这把年纪的人该想的事了。生活上,我早已成了家,有个两岁的女儿。工作上,得心应手,规定每月一个记者连写带编发5000字,我月月超额完成任务,领导也看得起我。1983年,北京牛羊肉供应紧张,国家收购车皮又不够,内蒙古、张家口的牧民们便自己徒步赶着牛羊来北京。我闻讯后,一夜没睡觉,冒着凛冽的北风找到这支队伍,从德胜门到大红门,来回走了两趟,有二十几里路,边走边采访……回来后又赶写了一篇通讯《路遥天寒赶牛羊》,发在晚报上。这篇通讯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好新闻奖……

同类推荐
  •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生命中被辜负的时光

    本书收录了阿兰重要的随笔短篇,从不同角度阐释如何拥抱我们想要的幸福。人生的烦恼,杂乱的事情,繁芜的情绪……是什么,让我们辜负了那些岁月?你可以喝杯茶,细细品味。
  • 我是爬行者小江

    我是爬行者小江

    这是文艺小清新兼才女江一燕的第一本散文随笔,也是她的一场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爱好摄影的她从自己拍摄的上万张照片中精选为本书做插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江一燕(昵称爬爬)的很多面:文艺爬爬,快乐和悲伤一样美好;公益爬爬,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风景;艺术爬爬,幸福着艺术着;旅行爬爬,把快乐留在心底,把悲伤遗忘在路上;卷毛爬爬,倔强地成长。
  • 阳光于斯

    阳光于斯

    本书是作者近些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集,从人世之间、心灵小语到人与自然,字里行间无不飘逸着阳光般的情趣。本册为丛书之一。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张岱集

    张岱集

    《张岱集(修订版)》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热门推荐
  • 爱妃好生养

    爱妃好生养

    坑爹的系统给了她坑爹的任务,她必须从一介小小宫女爬上皇后之位,才能脱离系统魔爪,回到原来世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她需要两样东西:一样是脸皮,一样是肚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艳校花:少爷,别这样

    冷艳校花:少爷,别这样

    冷艳女在贵族大学巧合成为百年校花,一直低调行事却被两大少爷骚扰,不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 总裁神马都滚开

    总裁神马都滚开

    当聪明的慕北枫爱上呆呆的秦一年,他会怎样出手收了那个呆子呢?看慕北枫的追妻之路如何坎坷吧!
  • 让自己成为上帝

    让自己成为上帝

    《让自己成为上帝》一书用了大量生动典型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道理,为你介绍了提升自控力的76种铁血方法,教你强化思维、调整心态、培养自信、规划人生、利用时间、积极行动、挑战逆境、把握机遇、不断进取、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等等人生智慧。它就像一盏点亮心智的明灯,照亮你前进的方向。只要你打开它,不论是信手翻阅,还是仔细阅读,都会带给你深刻的启迪。
  • 虫巢之心

    虫巢之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脑虫的干扰下,吴峥的身体在一点点发生变异。他也见到了太多的死亡和屠杀,本来文明的一切如潮水般毁灭殆尽。无论这个世界最后变成什么样,我都想活着,一直活着。带着这样执念,吴峥艰难的在施虐的虫群中活下去。ps:最近一直有人说我更新的过于缓慢,没办法,最近比赛太多,都花在上面了。近段时间将之前拉下的章节全部补齐。保底一个月起码有12w多字吧。
  • 茶馆和糖

    茶馆和糖

    一间不起眼的茶馆,一个如同被全世界抛弃了的穷学生,一个翦翦双瞳柔美似水的小掌柜,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掌柜。世道变,人心却不变,无论过了多少年,你都离不开这间茶馆,离不开那颗轻盈剔透的,糖果。
  • 悲鸣不语:泣不成声泪成伤

    悲鸣不语:泣不成声泪成伤

    从市里转到山村学校,他勇敢的对一见钟情的女生表白,原本成功率为0却没想到她会答应。更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负伤累累,也发现了她不为人知秘密还有她一人活在灰暗里的痛苦。
  • 青春遗落的伤痕之青春的约定

    青春遗落的伤痕之青春的约定

    第一章一见钟情这里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唯留下缠绵的音乐,单纯的‘爱情’,走着走着忽觉清风袭袭。天空好蓝,想撒了金粉,白云悠悠飘过。‘加油,加油’一阵呼声拉开了序幕。比赛结果出来了,各个班都在为班里的健儿们喝彩加油,他过来了,他也拿了个名次,但我却不认识他是谁,只知道他与我同年级,我在6班,他在9班,好想和他作为朋友。
  • 1939我不知要去何方

    1939我不知要去何方

    在迷茫与绝望中等待生机,无力自保,无人可依,无处可去。离别总会到来,但那并不意味着永别。随着历史的车轮而前行,归处,有思念你的人在。
  • 真的是王子哟

    真的是王子哟

    打开冰箱的那一刻,红红的马赛克盖满了冰箱里不和谐的画面。那一冰箱的都是神马跟神马啊,啊啊啊,我想说,都是吸血鬼,你老人家怎么就当得那么奇怪啊,如果你们吸血鬼都是这样,早就没有少女喜欢吸血鬼了,极度没有存在感的平凡少女奇奇怪怪的吸血鬼之恋,一切都从三包被呕出来的血染红的卫生纸开始。传说中的吸血鬼王子让,德古拉是一个不打伞就不愿意出门的超级怪人。还有他的那几个狐朋狗友——讨厌狗的狼人明石,极度的雪人宝竹以及……从传说中的三流中学来的强人类绝伦殿下。这样怪怪的四个人组成的人类调查所爆笑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