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19

第19章 唐词篇(18)

前两句写黄河源远流长,曲折多沙,风涛万里、气势磅礴。九曲十八湾的黄河、卷着大量的泥沙,从天边滚滚而下,波涛汹涌,奔腾澎湃。真可同李白的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相媲美。开笔入题,“浪、淘、沙”三字似轻轻拈出,“九曲”、“万里”、“浪淘风簸”都突出一个“沙”字。这又同李白等盛唐诗人笔下的黄河大异其趣。为什么作者偏偏着眼于黄河的风浪淘沙呢?这是理解本词的关键所在。后两句暗用了两个神话传说。《荆楚岁时记》里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乘槎(木筏)月余,直到银河,见到了牵牛、织女。同书又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于牛郎之后,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强令她与牛郎分开,在银河两岸隔河相望。诗人以明净的银河同混浊的黄河相对比,“银河”喻指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可参看作者另一首诗《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其中“曾随织女渡天河”,天河,喻帝王宫禁。)黄河喻当时的黑暗现实。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直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今”二字大有弦外之音,隐含着往昔无限事: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参与新政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贬官远州,十年后又贬到更荒远的柳、漳、汀、连等地。此词为诗人久历风波之后所作。黄河风狂浪激、万里泥沙的险恶、混浊喻黑暗腐败的朝政,“浪淘风簸”又可理解为作者长期遭受挫折、打击的坎坷生涯。末句“同到牵牛织女家”则暗喻渴望朝政清明之日,能与远贬异地的革新派朋友再回长安,聚首一道的坚定信念和急切心情。

此词命意深曲,比喻奇妙,思出常格,体现了刘诗特有的含蓄美。《浪淘沙》九首大都具有此特点,这自然是作者当时险恶的政治处境所使然。今天读起来仍倍觉诗意醇厚,发人思索,引人遐想。短短四句,诗人思接千载,心通万里,想落天外,引领我们从地上的黄河直上天上的银河,把雄伟的自然景象同奇妙的神话世界,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巧妙的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董氏武陵集记》)主张诗要精练含蓄,以少胜多,要有丰富的想像力。此词可以当之,不愧为“小诗之圣证”(王夫之语)。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刘禹锡的诗歌以“委婉”(白居易语)、“深于影刺”(王夫之语)见长,这一首就是通篇不道破一句,而寓情于景,托物达理之作。

开头勾勒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洛水春色图:洛水桥边,春日斜照,风和日丽,碧波如镜。通过清澈的流水,可看得见晶莹似玉的砂粒。美丽可爱的鸳鸯嬉戏水中。突然间,岸上刮起一阵狂风,吓得鸳鸯扑刺刺飞走。“无端”,不仅是“不料”、“事出意外”之意,还有“无缘无故、毫无道理”之意,这两字隐隐流露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他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屡遭权贵打击、陷害,连续两次放逐达23年之久,饱经人世沧桑,宦海风波。期间遭遇了两次政治狂风的袭击。第一次是正当他英姿风发、踌躇满志、投入一场政治革新之时,不料宦官们突然发动了宫廷政变,强迫顺宗皇帝“内禅”让位,废除新政。仅仅一百四十六天,政治上的美丽春色就被摧残了。第二次是经受了十年贬谪后,刘禹锡等五人奉诏回京,他们本以为“逐臣”的命运从此结束,可以再展宏图了。当时正值三月,长安牡丹盛开的时节,内心充满了春天的喜悦,又哪里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朝廷又突然下诏,改派他们到更僻偏的远州。其借口竟然是刘禹锡的一首小诗《戏赠看花诸君子》。此诗不过是写了长安赏花盛况,流露了一点谪官归来的今昔之感,却深深触怒了权贵,以“语涉讥刺”的罪名,制造了一桩文字狱。这一次次痛苦的遭遇,使他深味了官场的翻云覆雨,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余悸难消,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小人更加戒备。“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竹枝词》九首之七),含蓄委婉的民歌比兴手法正好可以抒发内心的愤慨不平。

此词通篇用比法,寓世态人情于自然景物变化之中,不仅隐喻自己的不幸遭际,也寄寓着世事无常、风云难测的深刻哲理。立意精警,托讽幽远。另一个特点是取境优美,造语流丽。如以“碧”、“清浅”状流水,以“琼”喻水中砂粒,再配以“春日”、“鸳鸯”等美丽形象,构成一幅色彩瑰丽的画面。洛水春色的优美恬静,又为下面“陌上狂风急”作衬托,意在用美的境界被无端破坏,来激发人们的憾恨不平。写得动静相生,飞动流泻。北宋诗人陈师道很喜欢这首词,他的绝句中有“无端一棹归舟急,惊起鸳鸯相背飞”,全用刘诗词采。唐代张为把刘禹锡列为“瑰奇美丽”一派中的“上入室一人”,可见当时就以藻思瑰绮见称了。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此词颇具民歌风调,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先借汴淮水色起兴。“虎眼文”,即虎眼纹,形容水流波纹纤细。“鸭头”,即鸭头绿,唐代一种染色名称,因绿如鸭头而得名。“鸭头春”,形容春水碧绿。这两句写汴水东流泛起虎眼纹般的轻波;春日拂晓,清澈的淮水,碧波荡漾。接下来从汴淮春色生发联想,不禁感叹:君不见,那水浪淘沙的渡口,渡走了世间多少人啊!联系诗人几十年饱经风霜的生活历程,不难看出此中是深有寄慨的。在“浪淘风簸”的大半生中,诗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生于江南水乡苏州;少年时代往来江淮间;十九岁始游长安,进士及第后任职于长安、洛阳、淮南、渭南;永贞革新失败,贬连州,朗州;十年后召回长安,再贬连州,回洛阳居母丧,转任夔州,再转和州;五十五岁,罢和州刺史,游金陵,经扬州、楚州,返洛阳,任主客郎中。《浪淘沙》九首,大约作于此时。不难设想,诗人曾乘一叶扁舟渡过祖国的大小江河,多少次行吟于渡口江畔,多少次目睹渡口旁的大浪淘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作为一个思想家、文学家兼备一身的智者,大自然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往往都能激起他的灵感和诗情,引发他对宇宙人生的思考。此处,渡口的浪淘沙,引起他一种山河永恒、人生易逝的感慨。一个“却”字极有分量。“渡却”,字面意是“渡过去了”,其深层含义则是“渡走了,渡掉了”,如“忘却”之“却”。读此词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苏轼的名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早年师法刘禹锡,此句正与刘诗同一机杼。他们都满怀建功立业的壮志而难酬,因而发出光阴易逝、人生难再的感喟。这不同于那种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这首词语言带有明显的民歌特点。如后两句采用重迭回环的咏叹方式,“渡”、“人”二字分别与前面“渡口”、“人间”两个复音词复迭,于回环反复之中突出、深化诗意,又加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带有一种流美婉转的民歌韵味。这样还“可以加强情调,易于记诵”(朱自清《诗的语言》)。此外,用“虎眼”、“鸭头”这样生动形象的口语入诗,绘形绘色、语语可歌。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此词写行人思妇的离愁别恨,曲折婉转,以情托景,在这一组词中别具特色。

先从远行未归的丈夫写起。鹦鹉洲位于今湖北武汉市西南二里长江中,因汉末祢衡曾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上,由此得名。盛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名句。刘禹锡此处设景,当寓游子羁旅愁思之意。“浪飐沙”,指波浪冲击,翻卷泥沙,是借江水东流、风浪淘沙隐喻年华易逝。第二句转而写远方的思妇。青楼是以青漆油饰彩绘的楼阁。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多指美女所居之处。春光明媚,更容易勾起女子的思情,这个独守空闺中的女子,凭栏终日,望眼欲穿,已是日暮斜阳。看来,这一天又白盼了。白日尚如此难熬,夜又何以堪!这时,恰巧一群衔泥筑巢的春燕,成双成对地从她眼前掠过,争着回到屋檐下的巢舍。这更撩拨起她满腹的怨恨,燕子钟情,比翼双飞。“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赵多佳人》)感物及人,她不禁自言自语地发出“独自狂夫不忆家”的嗔语。“狂夫”,犹言拙夫,古时妇女自称其夫的谦词。此句是摹拟女子口吻,逼真地刻画出对久别不归的丈夫又气、又思、又怨、又爱的微妙复杂心理,颇堪玩味。这也并不是真的责怪丈夫负心,不忆家,而是通过思妇的嗔怪怨恨,曲绘夫妇两地相思之苦、离别之恨。燕子归舍、游子不返,用的是对比、衬托之法。这是用事物的某一特性来和人的某种境况或思想相对比,以物托人。《文镜秘府论》中所引诗句“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正是此法。这种对比衬托还带有比喻性质,“独自狂夫不忆家”是一个反喻:“不忆家”的狂夫还不如争归舍的燕子。

本是写思妇的闺怨,却从两面着笔。首句行人羁旅是陪衬,后三句思妇的登楼切盼和嗔怨之语才是实写,这也是古代闺怨诗常用之法。总之,这首词情致缠绵、委婉曲折,而又不失清新明快,可谓深得民歌的妙谛。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黄金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这首词写淘金女工的劳动,立意警拔,别开生面。

开头两句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旭日东升,驱散了笼罩江面的晨雾,清澄碧澈的江水映照着明净秀美的沙洲。成群结伴的淘金女正披着霞光,在江湾里淘沙漉金。这情景把诗人的思绪带回到昔日的长安:那些满头金饰的夫人小姐,金雀、金蝉、金步摇……,那些名声显赫的王侯将相、蟒袍玉带、紫绶金印。他们怎么会知道眼前这些妇女们风餐露宿、淘沙漉金的艰辛呢?而今,在这“巴山楚水凄凉地”,诗人有机会目睹了这千淘万漉一粒金的劳动场景,领悟出一个闪光的道理:“美人首饰黄金印”,全都是由无数淘金者成年累月从沙中泥底淘取出来的啊!从而揭示了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那个时代的一般上层官员,对统治阶级的权势和享乐,对劳动人民的辛劳苦痛,已是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不以为非的。而刘禹锡却别具慧眼,从人们不经意处发现不合理,选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金印来立意,就更显得警拔高卓。而且,这不只是对不合理现实的一般揭露,而是让不劳而获的享乐者同劳而不获的生产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信服地说明:世间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者创造的。真正美的不是那些美人、侯王,不是他们的首饰和金印,而是黄金的生产者,从而热情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通过美与丑的对比、反衬,来发现美,赞颂美。这反映了诗人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在接近人民的过程中,审美视野的扩大,审美趣味的提高。

这首词以明快而又委婉的民歌风调,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句句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同时又不流于平浅,不失刘诗语言准确精练的特长,如:尾句的“尽”字,就是揭示主题、卒章显志的点睛之笔。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钱塘江在杭州湾人海处,江口成喇叭形,向内逐渐狭窄,每当海潮涌进江口,水势受阻,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潮势最猛,潮头高达3.5米,成为罕见的自然奇观。这首词就是写钱塘海潮。

首句写涛声。绘钱塘涛声,诗家多用比法,或“声如雷霆”,或“声如金鼓”。刘禹锡却别辟蹊径,只一个“吼”字,奔腾咆哮之势立现,与李白写黄河“咆哮万里入龙门”同一机杼,移情于景。接着写潮势。钱塘潮最惊心动魄处就是“潮头如海立”之壮观,作者选取了这个镜头,只“头高数丈”四字便写出了潮涌的雄奇之势。可谓惜墨如金,举重若轻。数丈高的浪潮,惊天吼地而来,撞击着江口两岸的龛山、赭山。“触”字紧承“吼”字,更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力和感情,令人想像,是一头怒吼的巨龙,猛触钱塘江的大门。历代作家描写钱塘潮,无不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状其排山倒海之势,如“涛似连山喷雪来”(李白)、“怒涛卷霜雪”(辛弃疾)、“来疑沧海尽成空”(潘阆)等。而这首词刚刚写到第二句就落到“回”字上,戛然而止。后面两句就全写潮退了:片刻间潮水退入大海,只留下一处处雪堆般的沙堆。这种构思命意何在?若是只在描写涌潮的奇伟壮观,表现一种豪迈气魄,那么,后半文字全写潮退之速、沙堆如雪,又作何理解?七言绝句的重心大都在后半,又全在第三句上着力。“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唐诗别裁》)其转换之妙全在第三句。刘禹锡这九首《浪淘沙》词,多是如此。前两句或起兴发端,或比兴兼用,或寓情于景,到第三句,笔锋一转,便是要托出全篇旨意。如“如今直上银河去”(其一)、“无端陌上狂风急”(其三)、“美人首饰侯王印”(其六)等句都是一篇之转舵处。这一首前两句写潮涌吼地触山声势,第三句急转直下。“须臾”极言潮退之速,尾句“沙堆似雪堆”更给人顿时全非之感。以排山倒海之势须臾顿消,寓人间事物瞬息万变之理,这就是此篇主旨。作者亲身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的突然失败,也冷眼旁观了嚣张一时的权贵们销声匿迹,皆情同此理。刘禹锡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善于以敏锐的思辨能力,从千变万化的自然风物中悟出哲理,写下了许多寓理于景的名篇佳句。前人评他的诗歌是“以意为主”(《唐音癸签》)擅长以物达理。他自己说要“境生于像外”,而且他笔下的景物往往是意中景,善用虚景藏情。这首词即用此法,恐非记游观感之作。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是《浪淘沙》九首的第八首,前七首都是从某一特定景物起笔,依次写了黄河、洛水、汴淮、鹦鹉洲、濯锦江、江湾澄洲和钱塘潮涌,一首一意、各有兴会,又不离“浪淘沙”题意,回环咏叹,隐约其言。这一首却是通篇围绕词题“浪淘沙”,以沙里淘金为喻,抒写作者的迁谪之感,愤世之慨,可以看作这—抒情组曲的高潮,代表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同类推荐
  • 橘黄色的生日

    橘黄色的生日

    这么多年来,作为一个编辑,我不太喜欢喋喋不休地唠叨那些已经烂熟的“榜样文本”,我甚至不知道那些除了“榜样文本”就不能说话的批评与理论究竟多少斤两。从这个角度上讲,我更看重“在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总会给自己带来兴奋与欣喜。我是一俗人,一个做编辑的俗人,还喜欢把这样的阅读留作自己的笔记。去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阅读的姿势》就是这样的一份笔记,我很珍视这份笔记,因为我珍视所有“在场”的阅读,有我自己的判断,有我自己的好恶,有我自己的真实,也有我自己的谦虚与谨慎。
  • 古绘诗经名物

    古绘诗经名物

    纵使你被生活逼迫,于无限重复中奔忙;纵使你无暇感慨,甚至不曾为眼前的现实而驻足;纵使你匆匆追求,前方依旧茫然却不敢停下脚步,有种美足以感染你,挤出片刻时光,享受沉淀千年的感动——这就是《诗经》赋予生活的意义。《古绘诗经名物》汲取《诗经》极致之美,辅以古代日本学者渊在宽特为《诗经》所作的百余幅古画。让这些首次面世的古画为您呈现出诗文真实、完整的意境,带您穿越千年,体验图文带来不可抗拒的感动。
  •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阿尔卑斯山美丽风光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人民文学》十七年

    《人民文学》十七年

    本书以回首前尘、发掘原貌的学理姿态,论证了一个刊物如何折射了一个时代,述析了前辈文学编者们在被动坚守与主动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总结了活生生的当代文学史中成功的与不成功的经验。
热门推荐
  • 妖男被掏空:掠爱杀手妃

    妖男被掏空:掠爱杀手妃

    "夜倾城-二十一世纪的杀手,她狂野,她不屑,她不会先动手,谁若欺侮她,佛来杀佛,仙来诛仙,魔来除魔……可她一次次地迷茫在他的爱里,他实在是一个高手,一个勾引女人的妖男!霸占,强占,哄骗,掠夺,他使尽一切手段,败在她的石榴裙下。死女人,你就是重生一千遍,还是我的女人……"
  • 伪正太相公

    伪正太相公

    她,是异界灵狐族一只小小的灵狐妖,为报仇遁入某山谷修炼,某日在小溪内洗澡,发现受了重伤的某小狐狸,在她细心体贴的照顾下,变身为一名可爱又漂亮的小正太,不曾想这小正太竟死皮赖脸地缠上了她,赶也赶不走。吃干抹净拐进洞房,天,她逃不掉了!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修仙在异界

    修仙在异界

    不可逆转的宿命?陈凯:“我命由我不由天!”拯救天下的责任?陈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金钱,美女..?陈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看陈凯如何在异界闯出一片天地!
  • 天玄九逍

    天玄九逍

    九玄难,血与汗。大道行,剑痕落。路,在脚下,烽火无边,剑斩天地。
  • 灵异世界我就是守护者

    灵异世界我就是守护者

    钟毅乃是当时天师钟馗后裔,他家世世代代以捉鬼为生,少年资质也并非一般从小便跟着父亲修炼,在十二岁打开了阴阳眼,后来父母由于意外去世少年15岁便挑起了钟家的重担与茅山,龙虎山等门派相互争斗!
  • 袅袅红尘风

    袅袅红尘风

    红尘就像一家客栈,一拨人来,一拨人去。谁都可以来,谁都可以在这里充忘八装大爷,但他们都不会是主角,更不会是主人。因为红尘中从来没有主角,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的主角——这便是红尘客栈大门所给我的感觉。零星雨,河边絮,滚滚红尘歌一曲,尽是哀鸿意。
  • 忆紫

    忆紫

    失去的记忆,是命运的安排还是阴谋的背后。记忆的背后,原来,仅仅只是开始。那么追溯的尽头又会在哪里。
  • 天价为聘:默少的拒婚娇妻

    天价为聘:默少的拒婚娇妻

    推荐完结文(绝世婚宠:总裁滚远点)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老公,有人骂我是废物,我真的是废物吗?”一张小脸惨兮兮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委屈道。温柔的摸了摸她的头,安慰道:“乖,就算是废物,也要看是谁宠的。”隔天,某公司破产了,其因不明。“老公,那小妞说我是泼妇,我像是泼妇吗?”此时的她插着腰凶狠狠的问着自己的男人。“乖,就算你是泼妇我也爱。”隔天某名媛尖酸泼辣的事迹轰动整个A市。他说:“老婆我们来生包子吧。”于是真的等怀有包子的时候他说:“老婆,我有你就够了,包子不要了。”只因无意听到某人一句高年龄产妇生孩子会有风险,一个不小心就是死。
  • 雇佣兵少爷

    雇佣兵少爷

    本书信息量过大,未成年人禁止观看。此书内涵激情戏,还有基情戏,有穿越剧有科幻片,有武打戏有场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讲不到的,而且内容量绝对丰富,衔接紧密,作者脑洞太大,系统已经不受控制,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