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32

第32章 唐词篇(31)

末三句尤为绝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评》云:“遣词凄绝,是飞卿本色。结三语开宋人先声。”那打在梧桐叶上的淅沥雨声,一点点,一滴滴,似重锤敲击,不断地砸在女主人公的心坎上,既突出了上文所说“离情”之“苦”,也反映了女主人公长夜难寐的失落之感,故清人谭献评曰:“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谭评·词辨》)“无垂不缩”乃书法家用笔之法,这里用来形容本词上下两结能够相互映衬,臻于自然浑成的境界。(宋人聂胜琼“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从此脱胎。)即看似直来,缀笔而下,实则顿挫跌宕有致。尽管彻夜不眠,但始终未曾点破。“温词如此凄丽有情致,不为设色所累者,寥寥可数也。温、韦并称,赖有此耳。”(栩庄《栩庄漫记》)

全词自上片玉炉生香、红蜡滴泪的傍晚,到夜闻“三更雨”,再到“滴到明”,昼而夜,夜而晓,其境弥幽,其情弥苦,自然所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不足概括了。

温词以“镂金错彩,精艳绝伦”著称,而这首词却写得清丽自然,情真意切,代表了其艺术成就的另一个方面,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宋人万俟咏仿此而作的《长相思》,可以参看。跳跃、朦胧,既有含蓄之情,又寓深曲之意。

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杨浓,芳草歇,柳花狂。

此词乃是又一体。温词《酒泉子》四首,前三首皆四十字,此为四十一字。下片第二句多了一个字。而且下片首句押的是平声韵。

这仍是一首怨春伤别词。所不同者,在于通篇都是实写,整个格局无大改变,抒情味则较另一首“楚女不归”为浓,手法也不如上述这一首含蓄深婉。

全篇仍从别后光景着笔,层层推进。上片睹物思人,重在写情。物不过是个引子。下片从眼前之物联想开去,勾起回忆。然后再回到景上,重在写景,却一波三折,绕了一个圈子,笔法曲折多变。下片状物写景,看似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但仍意在使上片由物诱发的情(泪痕、离肠)融化在景中,从而得到更有力的映衬。

首句托物起兴,引入本题,是诗词惯用的手法。“罗带”,古代妇女束腰的丝织物,长短不一。“惹”,沾染。这里所说的“香”,当属薰香之类,也可能来自脂粉,或来自肌肤。“系”,动词,绑扎。“红豆”,即相思子。古时曾被用来赠人,以表达思慕之情的。这两句意思是说,用香薰过的腰带上,还佩挂着你分手时赠给我的红豆。红豆乃微小之物,竟被如此珍重,说明情意之深长。正因为有物可作依托,接下来就能直接进入抒情了。“泪痕新”,意谓泪流不断,襟上袖间总是湿的。“金缕”,衣服上的文绣,随着时间推移,却一天天地色泽暗淡了。这两句对仗工整,一新一旧,对比强烈。“旧”,意味着离别已久。正惟别久,故思之愈切。思而不得,只好终日以泪洗面。泪痕常新,正是离肠寸断的表现。因此,这三句中的“新”、“断”,无不与“旧”字相关,前者不正是后者所引出的必然结果吗?

下片开头仍从咏物入手。“双燕”,点明季节。接着就一笔宕开,回溯当年。“去年时节”的“节”字,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而加上去的。此句与上片“别时”遥相呼应,它显然含有许多潜台词。梁上双燕,梁下俪影,良辰美景,记忆犹新。但作者点到为止,不愿在回忆当时美好光景上多费笔墨,而是留给读者去咀嚼。最后三句着力写景,意在以景衬情,把别后相思之苦作更深一层开掘。“芳草歇”的“歇”,作散发解。如颜延之诗:“芬馥歇兰若”。“绿荫”、“芳草”、“柳花”,原都是静态之物,如今加了个谓语“浓”、“歇”、“狂”,就顿时神采飞扬、生机蓬勃,也显得更是春意盎然了。这样写景,真够热闹的,而实则这只是为了反衬。古代文学作品常有于乐处写悲,于热闹处写孤寂的。这种写法,要比乐处写乐,悲处写悲,更有深度,更耐人寻味。若只从浅层理解,就容易被作者瞒过,亦分明与上片所抒的情不相和谐,而且根本不像是在诉说离愁别恨了。再说,即便是在下片,作者写景也是经过精心组织的。双燕语梁间,柳花漫天飞,不都是富有象征意义,可以与人的境遇比附的吗?所以,前人评温庭筠此词为“离情别恨,触绪纷来”(《栩庄漫记》),还是颇能把握温词艺术特色的。

定西番

温庭筠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定西番》,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据《词林纪事》,此词为塞下曲,乃盛唐遗音。其本意与汉使出塞有关,温庭筠此词仍用其意。

词共八句三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字数前短后长,除上下片第一句及下片第三句押相同的仄声(“别”、“雪”、“绝”均为入声)外,其余各句(上片第二句“柳”字不入韵)押相同的平声韵。平声韵多于仄声韵。

这是一首征人思乡的小令。

上片起句入题。“汉使”,汉时被朝廷派往西域(或河西一带)。即所谓“西番”执行任务的官员。这里是泛指出塞远行的使者,并非专指汉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句,亦是假托,“汉皇”实为唐皇。“昔年”,紧扣“汉使”,因作者生活于晚唐时代,故称。其实,亦仅是泛指过去,时间并不固定。“离别”,揭示题旨,确定基调,以下各句均围绕此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接下来的“攀柳”、“折梅”,皆古代习尚,用于赠别或表达别后相思之情的,与下面的“上高台”,构成一串动宾词组,动作连贯,都可看作是“离别”一词的注脚和具体化。“弱柳”、“寒梅”,既渲染离情,亦点明季节。上片四句联成一气,就为我们展现了这样的画面:从内地来到塞上的使者就要启程踏上归途了。大家都去为他送行,并且折下柳梅以赠别,或委托他把边塞的柳、梅捎去给远方的亲人。使者走了,大家还爬上高坡(大漠中的荒丘),目送他们远去。

上片四句作为一个层次,用的是写实的笔法,追忆当年,铺陈其事,在于着力点染与使者相见之少和相别之难。这上片词句平易,只是淡淡写来,并不借助于镂金错采式的描绘,却富有内涵。不仅显示了温词的多种风致,而且还是一种蓄势,为下片的直抒怀抱作了极有力的铺垫。

如上所述,上片写的都是当年离别时的情景。转入下片后,就集中笔墨写别后相思之苦了。起句“千里”,形容相距之遥远。正因为相隔之远,才更显得相见之难。“玉关”,即玉门关,在敦煌县境,河西走廊重镇,古代通向西域必经之地。“春雪”,与上片“弱柳”、“寒梅”相应,表明离别又是一年了。随着时序的转换,别之既久,则思之愈深。下句“雁来”,紧扣“春”字,春到塞外,万物复苏,大雁也按时从南方飞来了。然而,“雁来”却“人不来”,这不是很令人伤心的吗?这句的“人”,或指从内地来的使者,或指从家乡来的亲属。总之,并不是特定的对像。而且,“雁来”还含有鸿雁传书的意思。因为玉门关外,地处西北边陲,气候恶劣,入冬则天寒地冻,道路无法通行。所以,人们都盼望着春暖开冻,心情尤为迫切。在这样一种“人不来”的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还要加上一声“羌笛”,岂不是愁上加愁吗?按“羌笛”,原是羌人的乐器,吹奏的常是《折杨柳》曲,这是一种离别曲。其歌辞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人陷于深深的痛苦之中,又碰上吹笛怨别,自更增添离人的愁绪。“愁绝,”愁到极点之谓。其所以如此,皆因笛子曲乃是《折杨柳》之故。写到此处,似乎作者要说的话都已说完,离别之思,经过下片作为词的第二个层次的抒写,似乎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但作者显然是意犹未尽,在末句收尾时还要点上重重的一笔。“月徘徊”,可作二解:一是离人闻笛对月,愁肠百结,以致长夜不寐,只好起来,走了出去,在月下独自徘徊。这里,行动的主体是人;另一则是月亦有知,在天空中徘徊而不忍离去,似乎很同情离人的不幸遭遇。这是拟人化手法。倘作第一解,则此句主语省略,合乎逻辑的主语应是人而不是月。完整的表述应为:人在月下徘徊,或人与月一同在那里徘徊。此句,汤显祖认为乃杜诗“香稻啄残鹦鹉粒”句法,若按第一解,正相暗合。这末句是深一层写愁,全用侧笔,避开正面,而句子成分如稍加补充调整,意思仍很明白。整首词写离愁,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却以铺叙为主,甚少直接抒情,却极有深度,且能于平实处见真情,足以展示温词的另一面目。

杨柳枝

温庭筠

宜春苑外最长条,闲袅春风伴舞腰。正是玉人肠绝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温庭筠《杨柳枝》词共八首,我们选一、五、八首,加以欣赏。这是《杨柳枝》词的第一首,明为咏柳,实为写玉人的闺怨。

春天是撩拨人春思的季节。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芳草萋萋,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百花吐艳,黄莺在花丛中鸣唱。这盎然之生机,也会触发玉人的情思。

“宜春”两句,就先描写杨柳树婀娜动人的姿态,她长在宜春苑外,垂着长长的枝条,悠闲自得地在春风中摇晃着,那么柔软纤细,好似美人的舞腰。“宜春苑”,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南。秦离宫有宜春宫,宫之东为宜春苑。第一句先点明杨柳生长之地点。“袅”,晃动的样子,如“春枝晨袅袅。”第二句极写杨柳树在春风中舞动的轻柔美妙景象,十分生动可爱。

在一、二两句描写杨柳生长的地点及其美好的姿态之后,三、四两句就写玉人的春思之苦痛,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宜春苑外,在一渠碧波荡漾的渭水之滨,在红栏的桥上,那旧游处,而今只有她一个在赏春景了,也许伊人在此与她分手,一去不返,音讯杳然。她的“断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然而诗人没有说出来,留给读者想象的余地:这“一渠春水赤栏桥”,景物是明丽可人的,但为什么却是“玉人肠绝处”呢?写景不能一览无余,言情也不能一语道破,不加含蓄。“玉人”,佳人。“肠绝”,形容心中之痛苦,几欲肠断。

这首词写景极为形象生动,如“闲袅春风伴舞腰”、“一渠春水赤栏桥”,栩庄所谓“风神旖旎,得题之神”。(《栩庄漫记》)而写情亦沉郁,感慨良深,所见的徒增悲凉之情,万千感恨。语言隽秀,不加雕饰,令人想见春风拂柳。一渠春水,上架红栏小桥,一位玉人悄然独行,若有所失之状。全词用对比手法,将美好的春景与玉人悲苦的心情作对比,将旧日之美梦与今日之“肠绝”作对比,形成不堪回首的凄凉意境,更衬托玉人难以寄托的悲痛。这正是温词所达到的高度的艺术技巧,以及他在词作上的开拓和贡献。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同芳草绿萋萋。

这是一首咏柳词,描写杨柳树的温柔多情。

词的第一、二两句,先描写杨柳生长之地。馆娃邺城多柳,映帆拂堤,状其郁郁郁葱葱的繁茂景象,无处不在,充满生机。“馆娃宫”,古代宫名,据传为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地点在今之苏州市郊灵岩山上,灵岩寺为其故址。李白《西施》诗:“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说明李白曾游过馆娃宫,攀登过灵岩山,去凭吊过这位曾受夫差宠爱的妃子。“邺城”,在今河北临漳县北,魏置邺都,与长安、谯、许昌、洛阳合称五都,为繁华之地。杨柳生在“馆娃宫外邺城西”,说明其不论宫外或都城,不论南方或北国,都有她生长之地,因其柔美青翠,深得人们的喜爱。“远映”句说,杨柳往往生长在江边堤上,每到春天,征帆掩映于柳色之间,柔软的柳条在江堤上迎风拂动,婀娜多姿,似在为征人的远行送行,似在表示惜别之情,请其留下(“柳”与“留”谐音)。白居易《杨柳枝》(四)词:“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亦为咏柳之作,此两句亦交待杨柳生长之地点,亦有“馆娃宫”,与温庭筠这两句情致一样,均极秀丽。

三四两句,描写杨柳树的内在的柔美。她的“拂堤”的长条,她的柔软的柳枝,该能系住王孙公子的心,使其不游荡在外,早日归来,她比起萋萋芳草来,就要胜过一筹了。这末尾两句,显然把杨柳树比作美好的女子,她的“远映征帆近拂堤”的风姿,她的依依之情,能紧攥住游子的心,使之急切地回到家园。“系”,缚住,用得极为神妙,既符合柳丝细长的特点,又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不同”,是将杨柳与“芳草”相比,尽管“芳草绿萋萋”,也是绿色诱人,但它毕竟不能与杨柳相媲美,它不能“系得王孙归意切”。这一对比,更突出了咏柳的主题,写出了杨柳不凡的神韵。“芳草”,一作“春草”。最后两句,与刘安《招隐士》诗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相比,显然反其意而用之。“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这首词,从表面看是咏柳,而实际描写一位美貌多情的女子。周埏云:“推开春草,为杨柳立门户,一种深思,含蓄不尽,奇意奇调,超出此题多矣。”(《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八)所谓“含蓄不尽,奇意奇调”,即指词中有所寄托,故黄白山说:“言王孙归意虽切,而杨柳能系之,非为春草之故。盖讽惑溺之士也。”(《唐诗摘抄》)前人对此词评价甚高,不仅因其寄托深远,而且因其风格清丽蕴藉,语言质朴自然,脱去脂粉香气和华丽的辞藻,从而成为温词中的佳作。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的词。春天是撩人春思的季节,杨柳吐青,莺语枝头,很容易勾起女子对丈夫的怀念。

“织锦机边莺语频,停梭垂泪忆征人”这两句一开始就描绘出思妇的形象:她坐在织锦机旁,听到黄莺在枝头细语,使她意识到,春天已来临了。她突然把梭子停下来,想到她出征的丈夫,泪流满面。“织锦”,为“织锦回文”之简称,也叫《璇玑图》。晋代苏蕙所作回文诗,用五色丝织成。《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婉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此处借用苏蕙织锦为回文诗的故事,说明思妇对丈夫的思念,语很蕴藉。“征人”,一作“行人”,指唐代临时招募的士兵。这些“征人”,出塞作战,天寒地冻,离家万里,“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温庭筠《定西番》)因此,她思念,痛苦,以至泪下如雨了。“频”字用得十分传神,说明两个黄莺相亲相爱,细语不绝,从而引起思妇“停梭垂泪忆征人”。这两句也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分离和死亡。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这末尾两句,通过思妇的心理活动,通过其丰富的想象,描述塞外荒凉苦寒。即使三月春天,“塞门”也缺乏生机,垂杨树梢,仍不见绿色。因此,她认为,并非丈夫不愿归来,而是那严酷的环境,使他“未觉春”已降临大地,她转而为丈夫的艰苦生活环境而忧虑了。“塞门”,边关。颜延年《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绛阙。”温庭筠《定西番》:“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词意与此相似,都表现思妇对征夫的思念情深。这“塞门”两句,翻用王之涣《凉洲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意,感物写怀,言不尽意,更深一层。

因此,汤显祖云:“《杨柳枝》,唐自刘禹锡、白乐天而下,凡数十首。……此中三五卒章,直堪方驾刘、白。”(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对温庭筠的《杨柳枝》作了高度的评价。此词写得颇为集中,由织锦听到“莺语频”而引起“忆征人”,由“忆征人”而想到“塞门萧索”,由“塞门萧索”而想到“垂杨未觉春”,环环相扣,集中一个“忆”字,词蕴藉而意深长,将思妇之思良人,写得千回百转,耐人寻味。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同类推荐
  •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思想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 化蝶

    化蝶

    邵焕芬,天津海韵诗社会员,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作协会员,曾作为新生代作者被推荐给《天津日报》,擅长诗歌和散文。曾先后有诗歌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也曾有散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蓟运河》《诗文杂志》《直沽文化》等刊物。
  •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热门推荐
  •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 残剑封魔录

    残剑封魔录

    他曾是天下第一剑庄剑少,但却因一场天降奇祸,满门被灭,从此沦落为丧家之犬,但身负振兴剑庄遗命,最终来到修灵门派,清风门。他是天下人人得诛之的剑魔之子,但却心怀侠骨柔肠,满身豪气,被义父隐藏在一偏远村落,然而自己的身世之谜却一直不曾知晓,十六岁时,为了解开父亲留下一柄三尺残剑的秘密,也来到清风门。二人在清风门将会演绎什么样的神话故事,请收藏。
  • 轻痞男女

    轻痞男女

    传说千年一次轮回成全一对恋人,会是我吗?偏偏我心仪的女孩她却有着凄凉色彩的身世。我试图打开她的心结,却发现,她还有一个深藏在心底,令我痛不欲生的秘密。但这一切为时已晚,在满心期待中,我收到的却是她的亲笔遗书。故事的起源,还得从我们那不寻常的生日说起……
  • 暗夜重生:霸宠杀手妻

    暗夜重生:霸宠杀手妻

    她,是世界顶尖的杀手,腹黑邪魅的存在,每一株任务的花朵都在她手中完美地绽放。当她重生到一个偏远的小镇,成为那个平凡懦弱的少女,遇到尖酸刻薄的亲戚,狂傲如她,又该如何做呢?!当初的懦弱少女又会发生怎样的蜕变?!他,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人敬畏的存在,对女人有洁癖的他,却偏偏钟情于她,非她不娶!且看他们之间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 医女宠妃:高冷王爷快就范

    医女宠妃:高冷王爷快就范

    便宜公主方锦绣这辈子只爱过小王爷即墨君昊一人,起初爱得隐忍,爱得小心翼翼,不惊扰任何人。怎耐一场深宫里的权谋斗争,她交付一切与魔鬼,和皇上达成交易,从此成了他身边的女人。她决定倾尽所有来爱君昊,让他忘记云瑾,与自己白头偕老。怎料揭开那最难以启齿的谎言和最出乎意料的身世,她终究还是带着那些幸福的片断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即墨君昊这辈子只恨过方锦绣一人,他恨她自私卑鄙,恨她不择手段,恨她离间自己和云瑾,他最恨的,是她骗了他,却不肯一辈子就这样骗下去,要残忍地告诉自己真相。江山美人,自古难全。战火纷飞,鲜衣怒马,缘起缘落,爱恨交织中的两人又能否幸福白首?
  • 道问九天

    道问九天

    不会写简介,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仙侠小说,也是自己书中想要写的:1、不11,不会见女人就想上。会有些女人的,不过他们绝不是花痴。2、主角是正常人,虽然感情有点淡漠,但对真正的友情非常珍惜。不会见人就杀,见便宜就想占,见危险就只管跑路,见利益就六亲不认,见女人腿就开始发软。3、有点贪生怕死,但不会因为怕死就什么都做,是个有原则的人。4、主角是个有恩必报的人,绝对不会忘恩负义。猪脚也是穿越的,不过没有规定穿越者都是猥琐的小人。不会写简介,照别人的编两句,喜欢的请进。更新会尽力做到每天都有,三千到五千字。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 午夜的爱之我的秘密花园1

    午夜的爱之我的秘密花园1

    三个男人站在一旁,无语的看着前面疯玩的三个女人,耀辉若有所思的说道,“这里才是我们的神秘花园啊!对吧,黎威?”
  • 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成大事赢在做人凭手段

    做人凭“手段”不是教你学坏,而是告诉你:做人要懂得防人,用人,成全自己。人生很多时候就是战场、如果做人失败,就难以取得好的成就,成功就不会垂青于你。在生活中,成功人士之所以在做人方面有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们知道了人生的奥妙,懂得做人的“手段”。
  •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20世纪50年代,国家曾组织专门力量对我省几个独有民族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那时的调查研究侧重于民族族源、民族历史,而近两年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调查研究,则侧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突出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对各少数民族自身发展而言,更显得重要。长期以来,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除历史与现实中诸多因素影响之外,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