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38

第38章 唐词篇(37)

“与君形影分胡越,玉枕经年对离别”诗人此时与杨达天各一方,相隔遥远,不能晤面,但想念之情与日俱增,无时或释。“胡越”,胡在北,越在南,比喻关系疏远。爱人长年不能在一起,关系自然逐渐疏远了,无怪她要借“玉枕经年对离别”来抒发自己与“君”不能共枕的愤闷感情。“玉枕”何知?“玉枕”难道不是诗人自己吗?所以,古人评此词说:“玉枕用一‘对’字,有情中无情,不忍明说,胸怀愈横。”(锺惺《名嫒诗归》卷十)这一“对”字,委实道尽了女诗人思念情人的无限情思和难言之苦。她牢骚满腹,无从说起。

“登台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诗人被情感纠缠得实在太苦痛了,她似乎坐立不安,度日如年,离情别绪把她弄得回肠九转。她只好登上楼台,遥望北国——大约此时杨达正在北胡,诗人还在南越——只觉得北胡满天烟雨,一片迷茫,既见不到杨达的身影,也预计不到杨达的归期。因而,她只好回过身来,对着寥廓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禁热泪盈眶。锺惺说“‘回身’二字,形容得哀动。”(《名嫒诗归》卷十)诗人在无法见到爱人,又无法抑制自己思念他的感情的情况下,她太悲哀了,只好回过身来,对着明月哭泣!其实,明月又何尝能给诗人以任何的安慰呢?不过,以此写出她的无可抑制的愁苦罢了。

此词完全写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夜间对男人的思念,一片深情,颇为大胆。这大概还是王国维所说的,因为姚月华是一位“主观之诗人”。她真诚、坦率、开明,敢于描写一个女子在夜间对男子赤裸裸的怀念之情,这对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旧礼教、旧道德来说,恐怕也不失为一种挑战吧!

王夫之说:“文字至撮弄字面,而秽极矣。”(《薑斋诗话》)诗贵自然,不加雕琢。可以说,也是这首词的一个很重要的艺术特色。这个艺术特色,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审美情趣和极大的艺术魅力。

杨柳枝

周德华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周德华,以唱《杨柳枝》著称。她的词留存不多,《全唐五代词》仅存此首。

《杨柳枝》为汉横吹曲辞,是古歌旧曲,是由白居易“新翻”而成。《乐府杂录》云:“《杨柳枝》,白傅(按:白居易)居洛邑(按:洛阳)时所作,后入教坊。”当时诗人纷纷继和此曲,内容多以咏情抒怀,形式为七言四句,似绝句,与《竹枝》词相同。

这是一首怀旧情,伤离别的词,出之于女子之口。从字面上看,似乎没有“怨”、“愁”、“恨”等字眼,没有人物感情的波澜,但细细品味,“聚散之景,今昔之感,说得情长恨长,真韩娥一歌,遗音袅袅,三日不绝。”(《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七)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这开首两句是写当年离别的地点、时间、环境,写出了惜别之情。回忆离别往往是痛苦的。二十年前,清江一曲,翠柳千条,她与情人行走在江堤上,送心上人远行,就在板桥上分别了。第一句为写景,第二句为记事。印象是那么强烈,“清江一曲柳千条”的美好景象,愈益显出今日形单影只的凄凉。“二十年前旧板桥”,消磨了她多少美好的时光!像板桥下的流水,她的青春,也在默默地流逝了。因此,这两句明为写景记事,而实则融入了女主人公无限的感慨,无穷的爱和恨。正如锺惺在《名嫒诗归》卷十五中所说:“清江一曲,映带得妙,板桥何从着‘二十’字,可会而不可想。”

“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这两句紧接上两句,均为记事,扣住“桥”字,说明伊人一去,杳无消息,早已把她忘却了。为什么“二十年前旧板桥”对她如此刻骨铭心,不能忘怀?在第三句上得到了落实:因为这里是二十年前她与他分手之地,是从此一别,再无相见之日。“到今朝”即到今日。三字笔力千钧,女主人公的无限愤恨,跃然纸上。

朴实敦厚是这首词的主要风格,一二两句写“聚散之景”,三四两句写“今昔之感”。情景交融,无一“恨”字,而字字是恨。“二十年前”与“到今朝”直相贯联,一气呵成,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有人认为是刘禹锡所作,但字句稍异。“清”作“春”,“情”作“美”,“更”作“恨”,余皆相同,见《全唐诗》卷十三。但明版《刘宾客文集》(刘禹锡的集子)未收此词,有待进一步考证。

突厥三台

盛小丛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盛小丛是唐朝的歌妓,《突厥三台》为盛小丛所作,《全唐五代词》仅录此一首。据锺惺《名嫒诗归》注云:“李尚书(讷)为浙江廉使,夜登越城楼,闻歌声激切,召至,乃小丛歌《突厥三台》也,时崔侍御元范至府幕赴阙,李饯之,命小丛歌饯,在座各为一纸赠之。其为名流所重如此。”从这段记载来看,盛小丛是一位很红的歌妓,她既能唱,也能作词,才能不凡。

这首《突厥三台》词,写的是军旅之事,守卫边疆的战士远离家乡,浴血奋战;而后方的妇女,则在严冬来临之前,为征夫运送征衣。这是一篇有爱国主义内容的词。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这开首两句先点明季节,渲染了气氛。正是秋高气爽季节,北雁南飞,出征的战士也需寄寒衣,以御北方严寒;马邑栏圈中的战马正养得很肥,正是边疆烽火紧急之日。这两句是对偶句,第一句写戍妇欲为征夫寄寒衣,第二句写征夫欲为朝廷跃马扬鞭,杀敌报国。但在字面上却不见“戍妇”、“征夫”的字样,而从描写“雁初飞”、“马正肥”中使人想见。这两句以写景来写人,既写边境塞北的风貌,又写战事紧催的形势,抓住特点,十分形象生动。“雁门”,在山西省代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有雁门关。“雁初飞”雁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越冬。“雁初飞”说明北雁南飞,冬季将临,欲寄寒衣。“马邑”,在今山西朔县。元光二年(前133),汉伏兵马邑旁,欲诱致匈奴邀击之,单于入塞后,发现诱敌之计,伏击未成。“马正肥”说明正是兵强马壮、抗击匈奴之时。这些事物都很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

“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这两句写朝廷派驿使送寒衣给战士,即使天色已晚,还在南北奔走,殷勤地把寒衣送到战场去。“日旰”,日已晚。《汉书》卷五九《张汤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说明尽心国事。“南北”,南来北往,奔走不停,作动词用。“殷勤”,忙碌热情的意思,修饰“南北”。这两句写出了驿使对工作的负责,尽心尽力。

这首词出之于一位歌妓之手,不写闺阁之怨,也不写对征夫的思念,在唐贤名作中不为多见。纵观全词,格调高昂,形象如画,如一幅激战前的备战图,表面尚显得平和,但形势险恶,有一触即发的危险。

字字双

王丽真

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

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字字双》词相传为唐女郎王丽真所作。这首词描写了床头锦衾,架上朱衣,空庭明月,长夜远路,说明女主人公衣衾之华贵,喻己才学之美及独居之悲,离人之远,属于“闺怨”一类的词。但全词既不见“怨”、“愁”、“苦”、“恨”等字眼,也不见“泪痕”、“伤心”、“哽咽”等词,而凄苦之状,顾影自怜之情自现。

开头两句:“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朱衣殷复殷”不写人而写物:一写床头的织锦被子,花纹很美;一写衣架上的衣服鲜红,光彩夺目。“斑”,斑斓,文采美丽。“殷”,深红色。其实写物为了写人。以被子、服装之美,比喻人物才学之美,外貌之美。这两句写出了绝代佳人的形象。

但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其生活和情绪如何呢?红颜薄命,对这位佳人来说,也是合适的。因此,诗人从写她的才貌进而写她的命运。“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这两句就写出了她的寂寞和悲伤。空庭明月,长夜难眠,陪伴着她的只有在长空徘徊的明月,“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豢娥》)的意境与此相似。她想到心上人,由于被万水千山阻隔,不能相见。这真是“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李清照《孤雁儿》)人物万般无奈的心情,正是通过空旷的庭园,空闲地高悬在天空朗照的明月的自然景物的烘托,通过夜长孤眠,欲去投奔,但千里迢迢,关山重重不能如愿的心理活动的刻画,细腻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清陈廷焯说:“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古人意有所寓,发之于诗词,非徒吟赏风月以自蔽惑也。”(《白雨斋词话》)《字字双》的写物写景,均意有所寄托。写物写景,即为写人,并非为吟赏风月。

这首词在语言艺术上也很有特色,全词四句,都用了对偶句,前两句对得十分工整,后两句大致相对,显示出形式上的整齐美。此外,“斑”、“殷”迭用,有强调衾衣华美之意;“闲”、“山”迭用,有强调独思之悲及离人之远的意思。这些均可看出诗人在语言艺术上的追求和匠心独具。

同类推荐
  •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

    本书节选不同领域大师的演讲原文,倾听来自世界一流学府的顶尖智慧。史蒂芬·霍金、布莱尔、丘吉尔等科学巨匠、政界要人、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演讲者的精彩原文,展现智慧的光芒和魅力。
  • 虚空里的盛宴

    虚空里的盛宴

    本书是诗集,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现代诗集,分为海潮音、妙莲华、般若舞、金刚剑共四辑,他的诗句空灵、诡异,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时空、生活、读书等方面的思想与感悟。作品有一丝风的扭曲、秋思、在远方相遇、风中的雕像、生活的谜题、生活中的、摇动的命运、结缘等。
  •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本书选取屈原、宋玉、贾谊、张衡、曹植、苏轼等人的作品,尽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专用词等仍使用原字,未改为简化字,并按作者简介、正文、注释、点评形式来编排,旨在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思索,从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获益。
  •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

    本书为论文集。收录了作者1988~2002年间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鲁迅的思想与作品”、“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阅读记录”、“中国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问题”四个部分,集中展示了作者关于中国新诗、鲁迅、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等问题的思考。
  • 梦想开花前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梦想开花前 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

    人们从小到大,都会怀揣或大或小的梦想,梦想,指引我们满怀希望向前走下去,成为生活的动力。梦想,可大可小,或清晰或模糊。本书主题是“成长”与“梦想”,本书十数位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人感悟,来阐述“梦想”是什么,以及对待“梦想”的态度。事实上,也是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穿过迷茫期,捱过低谷期,放下沮丧和抱怨,允许自己软弱,也允许自己迟疑,但要重拾信心重新上路。不是人人活着都要有"想”,但“梦想”却能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最持久的热情——这就是“梦想”最大的魅力!
热门推荐
  • 寻龙曲

    寻龙曲

    顺者昌,逆者亡,天道之下皆为蝼蚁。唯有以身试法,夺天地之造化,孕宇宙之无穷,掌握大智慧,大潜能,方可立地成神。遨游天地之无穷尽也。
  • 仙灵.末日篇

    仙灵.末日篇

    突如其来的末日让叶枫都市抱美的美梦破碎。末日天灾不断,灾难频发----突然降临的新文明,恐怖的尸潮,虫灾之厄,天外来客,史前文明......还有那神奇的系统!且看叶枫如何在这末日之中叱咤风云,醉卧美人膝!
  • 岛噫诗

    岛噫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惊情劫

    惊情劫

    他们本是世间最幸福的眷侣,却为了天下苍生,双双重生,失去了前世所有的记忆。那场流星雨,让重生后的她坚强起来,在寻找爹娘的路上,她再次遇见他,他们再一次相爱时,他对她说“今生今世,永生永世,冷凌云独独只爱宫沫苒!”,她对他说“永生永世,我只与你生死相依!”这样的情,会否感动天道?他们到底拥有何等身份?到最后,揭开这一切的,竟是当年的那一场流星雨!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之名将终结者

    三国是个将星云集的时期,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可是有很多名将却死的默默无闻,比如江东吕蒙,鲁肃病死家中,陆逊被孙权逼死,张飞死于小人之手等等。为将者当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为荣,而不是死于阴谋和病痛上。
  • 犹太思想家传奇

    犹太思想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 缘起天玄

    缘起天玄

    人、妖自古不能共处,缘何人是正、妖是邪当一个少年踏上修仙之旅时,面对他的是种种谜团,他与妖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千古之恋。且看少年如何面对修仙大道,如何转变自身的观念,去与天斗、与妖斗、与人斗,捍卫自己的真情,走自己的仙路,创出修仙新局面。
  •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

    《黄土豪情》是一部架空历史,又不完全脱离历史。作者以细腻的笔墨赋予小说神话般色彩,很好的升华了小说的主题。《黄土豪情》是以中国明末清初为背景的历史性小说。但人物的思想却以现当代为基础,大胆创新,但又不做作。很好的传承和丰富了中国古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内涵。小说里一些小人物的细腻描写,崭新地衬托了大人物当时奢靡的生活状态。也侧面反映当时底层广大的劳动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愤慨,老百姓的悲惨命运,暗示着统治阶级即将灭亡。小说里一段段纠结的爱情故事,年轻人的爱情价值观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余相抨击,以牺牲生命来维护爱情的神圣与伟大。
  • 未敢言相思

    未敢言相思

    稚子之龄与顾见初相识八岁与其分别还以为此生不复相见却在十二岁时只剩下他一个依靠那个时候她还称他十一叔那么这么多年的十一叔又是怎么爱上的呢无从得知也无需惊讶毕竟在她的心里故事的开始顾十一就只是顾十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