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06

第6章 唐词篇(5)

李白的这首词,从现实性方面说,已经隐约写出了贵妃倾国之色,以及唐明皇贪色而倾国。如果一个国君,对“一枝红艳露凝香”以致神魂颠倒,进而“云雨巫山枉断肠”,那国家就岌岌可危了?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总结的。《清平乐》三则对此有进一步的描述。从艺术性方面说,这首词用“红艳”来替代牡丹花,以花比贵妃,十分形象具体。“云雨巫山”则谓恩泽被于巫山神女,即对贵妃之爱,亦含蓄婉曲。至于以“飞燕”比“贵妃”,以“汉宫”代“唐宫”,则是唐代诗人惯用的艺术手法,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即用“汉皇重色思倾国”,讽刺唐明皇。因此,这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词,刘文蔚说:“萧注,谓神女刺明皇之聚麀,飞燕讥贵妃之微贱,亦太白醉中应诏,想不到此。但巫山妖梦,昭阳祸水,微文隐意,风人之旨。”(《唐诗合选详解》,这个评语,能抓住这首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十分中肯。)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得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第三曲,在上两曲描写妃子和牡丹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唐明皇为之倾倒,重色轻贤,不理朝政,必将招致国家危亡。正如陈婉俊对《唐诗三百首》补注所说:“此花与妃合写,归到君。”这一评语,很有见地。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这两句说明牡丹花与贵妃都受到唐明皇的宠爱,无比喜欢,“一枝红艳露凝香”,“尽日君王看不足”。(白居易《长恨歌》)“名花”指牡丹。“倾国”,指倾国之貌的贵妃。“两相欢”,则采用拟人手法。“常得君王带笑看”,一则说明唐明皇对“名花”和“倾国”的宠爱,二则说明唐明皇沉湎于声色。这两句为因果句,原因在后,结果在前,即“两相欢”之原因,在于“常得君王带笑看”。此句描写了唐明皇贪色的丑态,十分形象。

“解得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这两句说唐明皇要解除掉内心的忧恨,唯有牡丹,亦即杨贵妃了。“解得”,一作解释,即解除掉之意。“春风”,比喻,指唐明皇。“沈香亭”,以沉香木构造的亭子,指代所种的牡丹之处。《杨太真外传》:“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这是一种借代的手法。“倚阑干”写唐明皇在观赏牡丹时的情态,把身子斜倚着阑干。一个国君,如果每日只观赏名花,贪图酒色,听听丝竹,不管理国家大事,那就会使朝政腐败,最后则会断送大好江山,也断送自己。谢迭山在《李太白诗醇》(卷二)中说:“敬贤必远色。明皇释恨,惟在玉环(贵妃),则张九龄、韩休辈不容于不远矣。”唐明皇贪恋声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而且还“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同上)沉湎不治,终于招来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同上)这个历史教训,是对后人有益的警策,是值得记取的。

这首词写出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真实的一个侧面,有较高的价值,而语言朴素自然,人物形象描写生动,艺术性也较高。如用“带笑看”、“倚阑干”等人物行为的描写,就使人物的神情毕肖。所以胡应麟评论说:“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崔鲁、李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李则语由信笔,然不堪并论者,直是气象不同。”(《诗薮》内编卷六)对李白竭力赞许。

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与白居易的《长恨歌》,都是诗歌中的宏篇巨著,它们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给后人以启迪和艺术的享受。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首先写楼上人所见,这是一幅怀乡客子所见的图景,这些景色跟楼上人的心境是一致的。“平林”是在楼上眺望远处树林的感觉,一个“平”字把人与林的距离、位置都托出来了。“漠漠”:迷蒙不清,不单指距离远,而且点下文的“暝色”。“烟如织”:说烟树相间,烟树都隐约可见,而不是烟雾完全笼罩了树木,所以烟和树的关系是仿佛交织在一起,这种景色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当你看见在晴空下一片清晰可辨的绿树林时,你的感觉将是心旷神怡;可是在暮色苍茫中看见一片隐隐约约、和烟带树的远林时,你的感觉该是郁结的、暗淡的、惆怅的吧!“寒山”不一定指冰雪封盖的山,也不一定指秋山,一方面,远山从暮色中望过去似乎缩瑟一团,叫人感到寒意;另一方面,诗人词客要写忧愁伤郁之情,那么和它陪衬的景物一定是寒冷的,绝不会是温暖或炎热的。“伤心碧”也并不是说远山“显出一派看了叫人伤心的绿色”。因为作品中的主人翁此时此境正在伤心,所以他看到的山色也成了伤心的碧色,这种描写手法,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样的。读者往后在诗词中将会经常碰见。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点明了游子登楼发愁的时间是在傍晚,那时在天将黑未黑之际,一个“入”字,把自然天黑写活了,让它人格化,屋里的苍茫灰暗是跑进了“暝色”,这不仅现实环境确是天晚灰暗,也提示了楼上人内心的灰暗,是“愁”的灰暗,这种体现,不能不令人赞叹作者创作技巧之高超。

“有人楼上愁”是笼罩全词的关键,前三句的景是楼上愁人之所见,下片活动是楼上愁人之所想。他登上了高楼,看到了平林、寒山,感觉到了暝色,他又忆到了“空”,感到了“急”,然后想到了“归”。没有楼上愁人,全词就不存在了。

如果说“有人楼上愁”是此词的关键的话,那么“玉阶空伫立”则是“愁”的核心。通常对此句的理解是按字面处理的。“玉阶”,玉石般的台阶,“伫立”,长久的站着。正因为如此,就可以把下片理解为女子的思绪,伫立在玉阶上的是位思妇。诗无达诂,词也一样,都可以见仁见智。因之,我们也就来见一见“仁智”了。我们认为,这个“玉阶”是指皇帝金殿下的玉阶,暗寓着“仕宦”,“玉阶空伫立”,意即:久久地站在玉阶下等待皇帝的宣召,赐官重用已是徒劳了(如果此词毫无蛏问,确认是李白所作,那么和他后期的遭际是吻合的),既然是白费功夫,还不如离开算了,所以接着“宿鸟归飞急”,这是采用了比喻手法,明说鸟儿到了傍晚都急匆匆地飞归休息,暗含:我为了功名奔波得够累了,应该像宿鸟那样回家吧(李白不是遭到高力士的中伤以后,上表请求还山吗?)。可是回乡的路上,五里一个短亭,十里一长亭,一亭接连着一亭,漫长的路,哪能望得到尽头!所以我们以为“玉阶空伫立”作这样理解,可以前后贯通,感情一致,也来得合理。假如以为只是在玉石般的台阶上长久地站着,跟楼上人有什么关系呢?是他在楼上发了一阵子愁以后,跑到楼下来站在玉阶上再发?如果说他仍在楼上,那是看人家在玉阶上站立,那跟他又有什么相干?你发愁,难道人家站在那里也一定在发愁?这是说不通的。有的本子把“玉阶”改作“玉梯”,更糟,“梯”作为登楼用的梯子吗?那是通道,站在那里干吗?梯和阶是同义词,玉梯也就是玉阶,那不是多此一举!不过这一改也好,正暴露了改者企图转移“玉阶”内含的目的。

把下片处理为思妇的活动,似乎比较合理些,她站在台上,看到鸟儿归宿,自然会想到丈夫什么时候能回来,可是“何处”不是“何时”,能说“什么地方是他回来的路”吗?即使可通,即末句“长亭连短亭”就有点赘疣了。

这首词整篇的结构是:首先描绘一幅客子怀乡景色图,接着点出这楼上愁人的所见,然后揭示楼上人愁的是什么,怎样打算。

这首词的题材是写一个远出求官的文人,在仕途失意后产生的情思和面对的景物。主题是没法再眷恋仕途,想回老家,但又为归途遥远而发愁。这类词在封建文人作品中原是常见的,但此词处理题材的技巧很高明,所以表现得语言委婉,意味含蓄,感情深沉。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这首《菩萨蛮》词,与上曲艺术风格不同。这是一首直白地写出弃妇强烈愤懑的力作,是对薄情郎的控诉,也是对负情汉的抗争。

有爱才会有恨,只有爱得深才会恨得深。一个女子,当发现自己的感情受到欺骗,所爱的人不再忠于她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由痛苦而变成恨了。

词的上片第一、二两句,写弃妇对旅人的怀念和热烈的感情。她抬头看到飞往衡阳的大雁,于是勾起了她对征夫的思念。“千声”是她呼唤着心上人:快归来吧!“万字”说明她曾经寄书,嘱他早日归来。“千声万字”正说明了她过去曾不止一次地传信给他,希望他珍重自己,倾诉着想念之情,盼他早归,这就是“情何限”的内容。一、二两句,表现了她对丈夫深厚的感情。三、四两句由自己写到对方。对方是一个薄情夫,一去不返,杳无音讯,竟连一行书信也不寄了。这与“千声万字”的多情女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尖锐的矛盾。这四句清楚地交代了人物和事由,已将一位不幸被弃的妇女的刚强性格,充分地描写出来。“叵耐”为可恨或不可耐之意。

下片四句,则写出这位弃妇的强烈的恨,坚决的抗争。结构上紧扣上片“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人物的性格也有所发展,从思想上对薄情夫的痛心,而变为行动上的报复;由内心极端的痛苦,而变为坚决的斗争。一、二两句就写出弃妇的痛苦和愤恨:她掩面哭泣,由户外回到香阁(旧时女子居室),那交织着无比痛苦和愤恨的泪水,泉涌的泪水,将她脸上的红粉也给淹没了。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痛苦和愤恨!这种痛苦,既非金昌绪的《春怨》中的相思之苦(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又非王昌龄的《闺怨》中的悔恨追求名利,因而使夫妇离别之苦(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而是一位“情何限”的少妇,受到“薄情夫”抛弃之后的巨大的痛苦和悲愤!三、四两句,是这位被弃的少妇,在认清了“薄情夫”的真面目之后发出的誓言,她明确向对方表示:当南雁北归时,我也不会寄信给你了。这是最后通牒,是强烈的抗议。至此,这位弃妇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伊”,指薄情夫。

这首词的鲜明特点,是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是一位爱得热烈,又恨得深切的女子。她见归雁而控制不住对旅人的思念。于是就“千声万字情何限”;想到他一去“一行书也无”而产生强烈的恨,并发誓“也无书寄伊”。这是何等鲜明的个性!诗人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描绘,是通过对其行动和语言描写而完成的。上片和下片的头两句描写她的行动,上片和下片的三、四两句,是描写她的语言。此外,诗人还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烘托她的形象。她的“千声万字情何限”,与薄情夫的“一行书也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显示出她心灵的美和对爱情的追求。而薄情夫的“一行书也无”与她的“也无书寄伊”的对比,则更塑造出她不仅是一位爱得深沉,也能恨得强烈的敫桂英(见《王魁负桂英》戏曲剧本)式的女性。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词调名。一名《秦楼月》,以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碧云深》、《双荷叶》。顾起纶《花庵词选跋》云:“李太自首倡《忆秦娥》,凄婉流丽,颇臻其妙,为千古词家之祖。”对李白《忆秦娥》给予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首写伤别的词,反映了闺中女子对旅人的思念和分离的痛苦。确实,李白的这首词,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悲怆凄凉,实冠古今。

词的上片共五句,开首两句,就描绘出一幅凄楚动人的意境,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落笔不凡。夜深人静,秦娥睡不着觉;秦娥所居的楼房上空,月色朦胧;她独自吹箫,箫声幽咽,似泣如诉。这就描写出人物孤寂痛苦的心情。一个“咽”字,就传出她悲凉的内心,用“梦断”写出她长夜难眠之状,而“秦楼月”则对人物的孤独寂寞的环境和内心世界作了形象的烘托。这短短两句,就给全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秦娥”引用了典故,《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风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风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凰飞去。”“秦娥”犹言弄玉,但在这首词里,是指秦地的女子。“娥”,美人的通称。接着三、四、五三句,点明了秦娥“箫声咽”和“梦断”的原由。自然界无情无知,“楼月”和“柳色”依旧,但人事全非了,往日美好的生活,只成了遥远的记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在“秦娥”的记忆中,那么刻骨铭心、使人难忘的是离别,她记得,灞陵(汉文帝陵墓)附近的灞桥,曾是她与心上人分别的地方。“秦楼月”是重复句,这是《忆秦娥》词调的要求,但也有进一步烘托孤寂的气氛之意。“年年”是每年,说明分离时间已有数年了。杨柳枯了,有再青之时,但那心上的人,为什么还不归来?这三句,是对旧情的怀念和离别的哀伤,婉约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片亦五句,由写秦娥今日之凄凉,进而写昔日之游和伤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秋天使人多忧善感。乐游原的清秋景色依旧如画,但这一汉代京城士女游览的胜景,而今只是她一人游了,伊人一去,从此音信断绝。乐游原的清秋节,咸阳古道上的冷落景象,正是“秦娥”凄凉内心的写照。“音尘绝”,音信断绝。这是下片前两句之意。接着三句,以写清秋时节的西风夕阳,汉家帝王的陵墓和宫阙,吊古伤今,衬托秦娥的伤别。“音尘绝”,重复前句,既是《忆秦娥》词调的要求,也是加重强调伤别的气氛。她眼前景象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片寂寞凄凉,更使她愁肠百结,无法解脱,感慨万千,从而完成“伤别”的主题。这最后两句,与李清照写重阳的《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手法不同罢了。

这首词文笔流丽自然,词意凄婉,刻画形象生动,而且将写景与写情交融在一起,艺术性极高。箭声用“咽”,不仅写出箫声低沉、悲凉,如泣似诉,也传达出秦娥内心的凄凉和痛苦。用“梦断”,则描绘出秦娥长夜难眠,忧思难忘的心里状态。“秦楼月”的特定意境,反映了秦娥孤寂凄楚的心境;而“年年柳色”,更增添了她无穷的离愁。尤其是乐游原的清秋节,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更衬托了她冷落凄苦,悲痛欲绝的思想感情。诗人能将主人公的感情,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形象鲜明如画,非大手笔,不能得此艺术境界。所以刘融斋认为,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两首,足抵少陵《秋兴》八首(见刘瑞潞《唐五代词钞小笺》),给予极高的评价。

李白的《忆秦娥》,根据其词反映的意境,大概作于唐明皇西幸之后,唐王朝由兴盛走向衰落。那么,《忆秦娥》的现实意义,当不仅仅反映了“秦娥”的“伤别”,而触及了更为深广的社会问题,因而具有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了。《忆秦娥》绝非一般的写“闺怨”之作,而有更旷远的意境在,因此,它就成为千古词家之绝唱。

清平乐

李白

同类推荐
  • 世界上最美的散文

    世界上最美的散文

    本书精选数百篇精美小品文,意境清幽,语言精妙绝伦,是我们最理想的心灵驿站。力求在书山文海中为您精心采撷一份惬意与感动,把真善美的体验和心境传递给您,让您以愉悦的心态体味阅读的快乐,使您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

    毛泽东与水浒传,围绕毛泽东与水浒精神这个主调,全面收集详尽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欣赏、评论、运用《水浒传》的专题资料,仔细分析了毛泽东那视角独特、个性新奇的读书经验,具体揭示了毛泽东从梁山好汉身上挖掘到的古代革命造反者的精神内涵。毛泽东对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拼命精神、“打虎”精神……都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精心的吸纳;对梁山好汉的政治和政策、胆略和策略、战略和战术……都给予了别开生面启人心扉的解读,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革命实践中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也毫不含糊地指出了梁山好汉在精神状态和斗争策略方面的不足和失误,作为革命的借鉴。
  •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60个你所不知道的《镜花缘》之谜:玩·镜花

    换个阅读角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谜。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玩·镜花》分为文心解疑,奇国探秘、异物寻踪、人物趣谈、技艺索考、丛论杂谈六部分,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隐、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镜花缘》的异想世界。
  •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被审判的爱神-- 报告文学集(写“妇女回家”“优化组合”后女性的命运)。
热门推荐
  • 邪王狂妃

    邪王狂妃

    她是堂堂太后的亲孙女,谁知却被这个恶劣的男人强掳上床,这也就算了,他还抓她去当军妓?该死的男人,老娘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啥,不行当军妓可以,那就当他的专属妓女,只伺候他一个?做梦吧你!打包行李准备跑路,谁知跑到一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霸王枪

    霸王枪

    身负国耻家仇的他,因为势力小、实力弱而不能雪耻。遂到终南山求师学艺,以报家仇。六年的苦学,造就了一代枪神,用的兵器是一柄霸王枪,所以人送:霸王枪。
  • 侵略者梦魇

    侵略者梦魇

    抗战阴霾突起英雄军官陈然,未婚妻亡,孤寂复仇。八年浴血,转战中外战场,杀死上万日军。怎么可能?却是真的。赢得中外女子青睐,投怀送抱,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女竟也是真的。如你不信请打开此卷,目瞪口呆情理之中,莞尔开怀大笑,然也!然也!
  • 绝代轻狂:妖孽四小姐

    绝代轻狂:妖孽四小姐

    一个意外,她落入时光怪圈穿越异世草包?废物?天煞孤星?呵呵,让你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天才。
  • 红蚂蚱 绿蚂蚱

    红蚂蚱 绿蚂蚱

    本书集结了作者自发表作品以来迄今最好的短篇小说作品。李佩甫的创作擅长的是剖析当代农民的精神,通过他们的成长过程,反映了中原文化的独特生存环境。本书收入《无边无际的早晨》、《学习微笑》、《败节草》《豌豆偷树》、《画匠王》、《黑蜻蜓》等。
  • 江湖传承

    江湖传承

    一个身怀超级古武的小子!一个让世界更清明的绝世侠客!!一个让古武重新征服世界的超级高手!!一个让世界真正认识到‘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的阴谋都是浮云’这一句话的冷血杀神!!一个男人,更是一段传奇!!!
  • 道灵王

    道灵王

    这是一个只有道灵师的世界。星罗万象,自然怪力,穷奇猛兽应有尽有,但都需要亲手将其收入手中的道灵卡片之中。天生奇才却身世坎坷的少年依靠努力一步步成为“道灵王”。
  • 窗外的凤梨花

    窗外的凤梨花

    你,从春风中走来像支白百合,静静地开放在水边想像自己能和冰雪一样融化一起融化掉的还有那不可捉摸的行囊当太阳再次升起可以不必去远航春花来了慢慢褪去你青涩的叶苞水嫩嫩的春意开在你的眉梢儿像蝴蝶、像蜻蜓,亲吻你柔软的枝条把你的长发环绕你悄悄地笑弯了腰一声轻唤随风儿轻飘那纤纤细腰乱了鱼儿的步调哪儿是青丝,哪儿是情丝,叫它们如何分晓?一声长叹也游不出去的寂寞…
  • 且随我为民请命

    且随我为民请命

    诸葛武侯轻摇羽扇,笑骂道:“皓首匹夫,苍髯老贼,速速退下,待我与反臣一决胜负。”每字从诸葛武侯口中吐出均凝玉化金,变为一条条玉龙飞腾,一声龙吟,对面一人应声而落,撞死于马前。岳飞大喝:“结阵。”军士沿着玄妙的轨迹移动,隐隐间出现一座大山笼罩着三军,金兵兵器砍杀在山上,纷纷又弹回,山丝毫不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文天祥高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天空中忽然砸下无数陨星,大地上山河震动,敌军如临末日。提三尺剑,为民请命。
  • 暴力神探:夏洛克

    暴力神探:夏洛克

    19世纪9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时,英国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正当英国政治管理者为此头疼不已时,在伦敦街头蹦出这么一个传奇人物,他叼着烟斗,披着大衣,他四肢发达,头脑复杂,他所到之处一片狼藉,他盯上的人非死即伤,他打过的人比你爷爷走过的桥还多,他的名声传遍伦敦街头巷尾,他被誉为罪犯的克星。他叫:夏洛克·斯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