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700000031

第31章 管理、管教、管控(6)

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从关注员工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员工,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激发员工的发展动力,给予员工成长、成才的条件和发展、创新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同意,“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失去了公平公正的人情,其实是对群体的反人文。因此,在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本着肯定人、激励人、发展人的思想去管理的,管理者的“人情味”应该是对员工人格的尊重、真诚的关心,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和事业上的支持;组织的“人际”应该是温馨向上、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有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庸俗化的人情主义。

(2)莫把“以人为本”狭隘理解为“以个人为本”

一些落后的员工往往用“以人为本”为自己辩护,认为个人快乐才是“以人为本”,犯错误不能批评。在他们眼里,“以人为本”就是要求管理要让个人感受到绝对的尊重、自由和满足,单位、组织的一切管理,必须尊重“我”的需要而进行,以“我”是否认可、是否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对于他个人而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以人为本”了,却很少思考所需要的尊重、自由、满足是否符合单位、组织的公共价值准则。他个人强调和期望的是权利,忽视的是责任,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自我为本”。

这是对“人”的狭隘的理解,“以人为本”所讲的“人”是具有丰富内容和多重规定性的概念。组织中的“以人为本”可能不包括你,也不包括我。为什么?因为“以人为本”不是养人,是用人。不要说因为我是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我为本,不是这样。就单位、组织而言,“人”既是员工个体又是员工群体,更是个体与群体的统一,这里强调的“人”是多数人的利益和积极性,而决非少数人的利益和积极性,那种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以自我为本”,过度强调个人的需求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必然会与群体的整体利益相抵触,与单位、组织的发展需求相背离。

在管理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当坚持个人的需求必须符合或有利于推动单位、组织整体利益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尊重的工作氛围,更需要树立扬善抑恶的舆论导向,摆正个人与集体、权利与义务、付出与获得的关系,建立积极向上的观念认同,不断提高群体的道德情操,形成主流价值观,对人性“善”的一面倡导人文管理,进行褒扬、激励,推进单位、组织工作的开展;而对“恶”的一面,要谨防“以人为本”成为挡箭牌。有了群体的高尚,才能使那些狭隘的偏见、刻意的歧解没有生存的空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才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达到个人的需求与单位整体的发展需要、精神价值辩证统一、和谐发展。

(3)莫把“以人为本”误解为是弱化甚至放弃制度的管理

不恰当的“以人为本”往往引发许多的不和谐。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就应当尊重、信任、理解员工,而规章制度必然会制约、压抑单位、组织的人文气息,会引起员工的逆反心理。因此,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应该淡化甚至取消制度的制约。

很显然,这是对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肤浅理解,把“以人为本”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简单借用了对人的信任、关心、尊重等人本管理方法来充当“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却排斥了制度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在这种“泛人文化”的管理氛围中,规章制度被随意践踏,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甚至使单位、组织无法正常运转。

其实,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将“人性”融入管理,使每一个被管理者能够在富有“人情味”的管理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但人本管理是有原则性和有限度的,离开严格管理来谈人情化,单凭管理者个人的好恶和个人感情去行事,也就离开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极易迷失管理的方向和目的。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人都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仅仅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障,加之人的本性是趋向于惰性的,管理松弛、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大锅饭”是滋生惰性的温床。因此,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单位运行的基础,再好再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没有制度做保障,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可以说,人本管理是针对一些单位在管理中过于生硬、简单和机械的做法而提出来的。人本管理与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一个单位管理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本管理通过制度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本,这样,人本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才能成功。人本的成分不够,就会显得管理过于死板;制度化的成分不够,就会显得管理过于随意。

实践证明,制度管理在克服人性弱点和惰性、维持工作准则、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强制度的人文色彩,使制度管理充满人本的温情,只有将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达成理想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

(4)莫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员工为本”

许多管理者误以为,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本,完全按照员工的意愿开展工作,导致一些员工经常提一些过分苛刻的要求,甚至经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给管理带来极坏影响。

二者确有相识之处。所谓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可是,如果误以为以人为本在企业就完全是以员工为本,那是褊狭的。以人为本也包括企业的广大雇员、领导者。

为了防止走入以员工为本的误区,首先要处理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理者应该在遵照单位员工守则的基础上,敢抓敢管,敢于唱黑脸,但是敢抓敢管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是根本不同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有感情上交流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即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应有感情上的亲和力。在生活上和前途上,该关心的关心,能照顾的照顾;在工作上,要依靠员工,尊重员工,关注员工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工作和制度上要奖惩分明,即没完成任务、出了差错或违反了制度,该批评的批评,该处分的处分,但又要防止使他产生“被整”或把人“看死”的感觉。其次要维护管理者的权威。有些单位明确规定:不能打骂员工。一些员工无视管理者的管理,特别是针对年轻管理人员,他们不服从管理,甚至合起伙来为难年轻管理者。在一些单位,有的老员工甚至辱骂挑衅年轻管理者,这给管理带来很大冲击。针对这一情况,上级领导一定要维护好管理者特别是年轻管理者的权威和权益,让他们放手开展工作。最后,坚持以正为本。管理者在管理员工时要一身正气、以正为本、以德服人。

★★★

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从关注员工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尊重、理解、关怀、支持每一位员工,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激发员工的发展动力,给予员工成长成才的条件和发展、创新、成才的空间。但是“尊重”不是放任自流,“理解”不是全盘认可,“关怀”不是拉关系走后门,“支持”更不是无原则同意,“尊重、理解、关怀、支持”都应是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平等待人,公正处事,而不是在人情之下的一人一个标准、一事一个准则。

8领导者爱挑剔说明对工作负责,是吗

领导者的挑剔心理是单位人际关系处理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它一般表现为领导经常以指责、抱怨、批评的口吻讲话。在家庭中,这种心理让家人感到沉重,关系紧张。在单位内部,领导者常常指责、挑剔下属,会使团队向心力、凝聚力下降,成为影响工作任务完成最重要的负面因素之一。但有些领导者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认为我对下属挑剔一点是对工作负责,往往也是好心好意。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仅有责任感和好心好意,就可以不讲方式方法,就可以不考虑下属的感受了吗?

挑剔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认真、较真。没有人敢否定认真,但也并不是说事事处处都认真才能成就大事。认真是成功的一项基本条件,但不是全部,而且认真也有个分寸问题,也有个度的问题。万事要认真,这句话没错,但万事不可都较真,有些事可以较真,有些事还真不能较真,有些事则一点都不能较真!如何把准其中的分寸,还真有不少学问。职场上有些人因对认真的度把握得不准而陷入迷茫和困惑的,可以说大有人在。

过于挑剔的人往往片面追求所谓的“认真”而不顾忌他人的感受。因为过于较真,过于追求完美,而爱钻牛角尖,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缺乏变通的机智。又因为缺少变通,表现得过度认真,以为自己真理在握而不让人,从而显得拘泥和执拗,缺少与人正常沟通的灵活性;也由于过度的关注自我,而显得刻板,难于有悠闲的心境和洒脱,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精神上长期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严重者发展成强迫症,从而损害人身心健康。在许多单位我们看到,一些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往往因为过于追求完美,对下属过于挑剔,认为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导致上下级关系的紧张,领导者也成不了优秀的领导者。

同类推荐
  •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俄罗斯十年:政治 经济 外交(上卷)

    本书是中科院重大课题,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俄罗斯十余年叶利钦时代和普京执政前两年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等领域的发展历程,决策得失,以政治为主。有重大事件的记述和俄发展战略的评述,努力找出规律性,对我学术研究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改革有参考价值。
  •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山城论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实录

    本书收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电视辩论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到决赛的全部辩论赛。
  • 先锋

    先锋

    本书通过对浙江大学近五年来受表彰的近百个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采写,生动反映了在创办世界一流高水平社会主义大学进程中,高校党建工作推进过程和建设成果,形象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校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命名为“明德善道”,就是我们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把握与阐释,也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与追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亦即秉承以德立校的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

    当前对于全球化时代治理转型的研究还显得太少,在已有的研究中,也是宏观、原则性研究居多,具体、深入研究较少。更重要的是,全球化时代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发生了重大转型,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能进行线性理解,即不能将全球化作为影响治理转型的一个常量。它们之间是一种表征关系,即不只是全球化影响了治理转型,而且治理转型本身也属于全球化进程。由此,我们不但要研究全球化,而且要全球化地思考。本丛书期待能够在这一方面有所贡献,实现全球化研究与治理研究的双重推进。
热门推荐
  • 魔境探秘

    魔境探秘

    一位人生并不太如意的普通年轻人,在接到一通诡异的电话以后被动的被卷入了一起可怕的事件当中。那些‘鬼魂’,以及那种种奇怪的生物究竟都是什么东西?!而那些神秘的照片,又是寓意着什么呢?这名年轻人就这样在无数的谜题之中不断的挣扎着,渐渐的,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完全低估了整个事件的复杂程度,而那些接踵而至的诡异事件却也开始越来越超乎了他的想象……
  • V5老公悠着点

    V5老公悠着点

    多年前的擦身而过,注定他与她之间的羁绊。她是魅惑的性感尤物,举手投足间风情万种。他是无情的霸道总裁,心若冰山,冷情冷性。上辈的恩怨,在他们之间继续发酵。恩爱缠绵时:上官延霆宽大的手掌落在她的发间,温柔轻抚,素来冷酷的面容有些许暖意:“我喜欢你。”语罢,俯下身,在她柔软的唇瓣上落下轻吻。
  • 砹小翼文集

    砹小翼文集

    这不是章回小说,它只是一本不会完结的文集;里面记载了小翼平时写的作品,每章一篇,字数不等。
  • 新手豆妈的101件NG尴尬事

    新手豆妈的101件NG尴尬事

    本书以准妈妈的视角,写了妈妈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专家建议,让读者在轻松一笑之余还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让育儿变得更加的简单快乐。
  • 勋鹿之致不再爱我的你

    勋鹿之致不再爱我的你

    世勋呐,哥走了,不要想我——鹿晗鹿哥,不要走,我爱你——吴世勋
  • 民国战歌

    民国战歌

    他,一个新时代的退伍军人,一次命运的玩笑,让他来到了一个既陌生又不陌生的世界。本想一个人平凡地当个看客,可是,一次次的死亡威胁让他不得不为了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而战。当有了力量后,他毅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扛起了为中华民族而战的大旗,抵御外侮,收复失地,振兴中华。而这个不平凡之路的风风雨雨将是一部血泪战歌史。
  • 皇上说皇后千千岁

    皇上说皇后千千岁

    一朝穿越,成为丞相嫡女,中秋夜宴,她,才华出众,命该如何?被派往异国和亲,她命又该如何?身中绝情蛊毒,不该动情?她承受蚀骨之痛又有谁知?在异国,她,是否能够如梦般的随心,而逆天改命?在她闭上双眼的那一刻,她才明白,在他的眼里,她才是自不量力的那一个。
  • 穿越时间的缝隙

    穿越时间的缝隙

    霍金曾经提出过所谓的“第四维空间”理论,科学家把它命名为“虫洞”。霍金说“虫洞”就在我们四周,只是小到肉眼很难看见,它们存在于空间与时间的裂缝中。我一直都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平行时空,时间也会有缝隙……
  • 冰染郁金香

    冰染郁金香

    夏亚帝国北的冰雪森林深处,有一处与世隔绝的冰龙谷。当在这个世外桃源中长大的少年走向外面的世界后,他将会有怎样传奇的经历?……神圣历千年前后,是大陆神圣纪元开启之后最为混乱的年代,无数名将如璀璨的明星般在这片世界耀眼夺目,还有遗落在万年前的古老帝国,“教父”统治下的新大陆,都出现在了这页光彩的历史上。而在这这乱世烟雨中,一支传奇的“冰郁金香”,成为了后世吟游诗人口中传诵最广的诗篇。
  •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本书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2006-2007年度基本科研专项资金课题优秀成果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