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08900000002

第2章 贤相遇上奸相

前面提到过,宰相张九龄一看安禄山,一副奸雄气场。张九龄说过:祸乱大唐的肯定是这个胡人安禄山。并且张九龄极力劝皇上斩杀安禄山。张九龄是有远见的,他可是大唐盛世最后一个贤能的宰相。难道张大人贤能,单凭看一眼,就知道安禄山会反?这是不是太武断了。我个人的看法是,能人必有超出一般人的见识的能力。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发生过的。比如正史上记载曹操的一段故事,那时候的曹操表面上已经成了大汉的魏王,但是实际上大汉只是一个空壳子,这个空壳子的里面住这个曹操,曹操才是真正的当家人。所以远在漠北的匈奴王庭派使臣觐见魏王曹操,可是历史上真实曹操长的模样是不咋地的。个子矮小,面貌黑陋,但是神明英发。好像最近有一条新闻说,古人类学家和刑侦专家,复原了曹操的真实面貌,从图片上看,曹操长的有点像张艺谋,还有点像顾长卫,不过那双眼睛是凶悍的,眉毛是很浓很粗的。就这个样,估计曹操自己也觉得也对不起观众,这让匈奴使者看见大汉的魏王长的这个模样儿,这也太不足以震慑遥远的匈奴王庭了吧。脑袋灵光的曹操便导演了一部绝美的电影。电影里,曹操让大臣崔琰演出魏王这个角色,来接见远方的客人匈奴使臣,而曹操扮作马仔站在崔琰扮作的魏王周围,曹操一身甲胄,挎着宝刀,按着刀把,杵在一旁,精悍的观察着这个匈奴使臣。历史上记载崔琰这个大臣,一身正气,魁梧高大,相貌威仪俊美。匈奴使臣觐见“魏王”,当然就是寒暄了一番,有时间来串个门呀,咱们喝点小酒,吃点小菜,KK歌啥的。对了,你们草原上的牛羊肥不肥呀,水草丰美不?

和这些化外的野蛮人谈话结束后,当然是要在这天朝上国旅游一番,买个纪念品啥的,估计会不会写“谁谁谁到此一游”也不敢保证。到了要回匈奴时候。导演曹操派大臣询问匈奴使臣说,我们家大王如何。匈奴使臣说了“魏王”一大堆好话,相貌威仪俊美、正气浩然呀啥的,大赞“魏王”和天朝上国。匈奴使臣正说着,突然话锋一转说,我认为魏王旁边的那个马仔到是世间的英雄呀。大臣便把这一段对话详细的告诉了曹操。曹操然后说,这个家伙目光太过锐利了,我们国家的虚实,都让那个匈奴的土包子看穿了。恐怕会给我们带来灾祸,随后曹操下令斩杀匈奴使臣。这部电影精彩吧,曹操要是在现代,肯定会是个影帝加世界知名导演,如果让曹操发表一下获奖感言,他以幽默可爱的本色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可能会说,我的构思奇巧新颖,没想到配角这样有才,是匈奴小弟成就了我。我在这里真诚地感谢他。

我们从片场和领奖台回来,接着我们的话题。所以我个人还是相信张九龄对安禄山的认识的,张九龄是盛世的大唐帝国最后一个贤能宰相,为啥皇帝老儿不听张大人的意见呢?还是前面提到的,主要是皇帝老儿想建立武功。就是这个原因吗?是不是张九龄远没有那样能干,张大人在皇帝老儿的心里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人微言轻的缘故,皇帝老儿才不听他的呢?答案是,不是!

张九龄不光目光锐利富有远见,而且皇帝是非常重视张大人的。在张九龄不做宰相以后,凡是被推荐的德贤能之士,皇帝都要问,那个人和张九龄相比如何?皇帝都是照着张九龄的才德选拔重臣的。历史上记载,张九龄是一个刚正不阿、忠君为民、两袖清风、居安思危、才能超群、学富五车、劳苦功高的一代贤能宰相。要怨就只能怨晚年的皇帝昏庸了,建立武功的愿望太急切了。如果不昏庸,也不可能抢占儿子的老婆,就算抢了儿子的老婆没啥大不了的,可是也不能宠的杨玉环没边了吧,难道像他这样的圣明君主,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吗?他是知道的,只不过年老昏聩了,年老后一些心思变了。这样一来,重用没啥文化而心计深厚的李林甫,就是这个原因了。没文化不代表没能力,没文化不代表品行不好,但是这个李林甫是个有能力的小人,成了宰相后干了很多小人干的事,心里面没有国家和人民。心里面只有权势。这样一个人,能把德高望重、劳苦功高的张九龄赶出内阁,说明这个李林甫确实有两把刷子,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皇帝老儿的昏聩。忘掉了“亲贤臣,远小人”的名言。就算皇帝现在昏聩,也不至于,不知道张九龄是国家的顶梁柱吧,何况后来皇帝每遇到委任重臣的时候,还经常和张九龄比较,看是不是有张九龄那样的贤能。在这里我想起历史上很多让人气愤的事情,记得有部书里讲过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贤能的人或是英雄,是不大容易死在沙场上的,但是很容易死在小人的舌头之上。

很是痛心呀!自毁长城,自残栋梁。那么李林甫到底是个啥样的人,竟能让张九龄栽跟头?“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说的是李林甫,这个人拍马屁,拍的非常舒服,的确是心理阴暗,心机深厚。他非常了得的还有一套绝活,就是猜测人得心思,猜测的非常精准。就连一副奸雄气场的安禄山,都猜的透透,这个“战神”要说的话,还没开口,李林甫就提前说出来了。不可一世的安禄山,每次见李林甫都吓得汗流浃背,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心思,连想说啥话都知道,这时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简直就是肚子里的蛔虫。安禄山每次拜见李林甫后,都要打探李林甫的心情,如果李林甫心情很好,那安禄山就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要是知道李林甫不高兴,安禄山便拍着额头大叫,我老安死定了。

再讲一个故事,看看李林甫“大人”是怎样的口蜜腹剑。一次皇帝李隆基想起一个人叫严挺之,就问李林甫,严挺之还在吗?他是个人才,我想重用他。可是这个人才被李林甫贬到远方做事了已经。李林甫对皇帝说,我去找找严挺之。随后李林甫和严挺之的弟弟说,你哥哥不是想来京城见皇帝吗?我给你出个主意,你让你哥哥给皇帝写封信,就说他病了,皇帝肯定会召见你哥哥。严挺之的弟弟千恩万谢。严挺之给皇帝写了信,皇帝一看这个人病了,也就打消了起用严挺之的念头。还有一次一位官员骑马路过,皇帝在楼上看见后,随口赞扬了这位官员的气度,李林甫便把这官员给贬了。这还是小事,朝中很多老奸巨猾的人,可都吃过李林甫的大亏。朝臣在李林甫的调教下,大气都不敢出。现在我们看看李林甫著名的“马料论”,就知道当时的状态。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做臣子的,不要那样的没眼色乱说话,你们看仪仗队的马,不瞎叫唤却享受三品的马料,而哪个不长眼的混球瞎叫唤就被废掉,皇帝一生气说不定还要宰了他。到那时候,去哪后悔去?大臣们听了李林甫的“马料论”后,果然都变得乖了,历史上称“由是谏诤路绝”。也就是说,从此就没大臣敢进谏了。

但是一个事实不得不承认,研究好人的多了,就会发现好人也有险恶的时候。研究坏人多了,也会发现坏人也有可爱的地方。当然了,人都有恶的一面,也有善良的一面,所以上面的论调不足为怪吧了。李林甫搞一言堂很成功,但是他也是有些用的,比如番将都听李林甫的,当时的政治矛盾已经很严重了,李林甫一死,就大乱了起来,当然这里有皇帝的责任,也有李林甫的责任。那么皇帝在晚年虽说有些昏聩,可是皇帝老儿能看出诗仙李白没有政治才华,为啥看不出李林甫的为人呢?其实是看出来了,那为啥还要重用李林甫呢?因为离不开李林甫。皇帝也是人,也有个私心私欲啥的。也想干点下流的事情,但是让刚正不阿的大臣去干,恐怕不好吧,这可得需要一个办事能力超群,而且还是对自己绝对忠心的,为人有点下流,这才能干的好。再说李林甫的一绝就是猜人心思猜的奇准,他知道皇帝那里痒痒,便去给皇帝挠挠。换个别人他不知道,你要让张九龄去给你挠,他张九龄猜不出皇帝的确切心思,也不会去给皇帝挠痒痒。所以皇帝是很烦这老头子的,真是张九龄劳苦功高,威望也高,要不早就杀了他了。这样一来让李林甫趁虚而入。把张九龄赶出了内阁,有赶出了朝堂。皇帝也清净了,李林甫也可以搞一言堂了。李林甫是知道的,自己能有权势,完全是皇帝给的,他可是会牢牢抱住皇帝的这条大腿的。

如果贤臣张九龄善于变通,可能不会有这样一个结果,起码自己会舒舒服服的吧。但是善于变通,恐怕也要失去很多。这时候我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谋士陈平,大家肯定公认陈平是个善于变通的人,我也这样认为,我个人还认为他是贤能的小人。这时候各位可能要骂我了,大家要说历史上陈平可是个正面人物,多次救大汉于危难之中,一些很困难的事情,因为用了陈平的计策,变的简单了,化险为夷了。但是陈平说过一些话,大概意思是:我为大汉立下过功劳,恐怕我的后代没有人可以做高官了,因为我不得以,做了很多阴毒的事情。他为啥不得以,为了自己,为了皇帝,也可能是为了国家。我觉得陈平就是张九龄和李林甫的结合体,所以他受到统治者的待见。

康熙皇帝的观点是:小人如油,君子如水,有油有水做饭才香,全在于上边咋用。小人有小人的用处,君子有君子的用处。用他们的过人之处,克制他们的短处和缺点。确实是皇家也有见不得光日的事情,刚正君子咋能做好呢?!圣明的皇帝用人,不就是这样吗?不会使一家独大,要用一家制衡另一家。不会让朝臣们抱成团,如果朝臣们抱成团,那样就危险了。党争历来都是有的,圣明的君主是可以驾驭党争保卫皇权的,不会使党争毁国毁家毁社稷。即使是贤能的大臣,圣明的君主是一定要防的,不怕一万,总要怕万一的。再说了,我们都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防总是要防他一防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嘛。贤臣也是知道皇家的用人之道的,如果不知道,那只能等死了。比如文人周培公,他可不是只会摇头晃脑,吟诗作赋,整天酸文假醋的。他可是个奇才,不光文采出众,而且有王佐之才,善于谋略和兵法。在康熙皇帝削三藩的战争中实际上的功劳最大的,但是康熙皇帝眼看周培公立下了不世之功,马上换上了满人将军。专门不让周培公获得全功。太平盛世是不需要周培公这样的人才的,如果被皇帝发现了,那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圣明的皇帝,咋会让这种极大的隐患存在呢?!所以虽然周培公没有过错,最后康熙皇帝还是把他,派到了大清国的龙兴之地,满人的老家,让老家的人监视周培公。皇帝知道他不会干一些不冒烟儿的事,但是毕竟是个隐患。从对待周培公来看,康熙皇帝还算比较仁慈的皇帝。有人就要怀疑,有这样的人吗?!只读过几本破书,没领过兵,没打过仗,一领兵打仗,就能打胜仗?其实我还是相信的,比如咱们的伟大领袖,不就是这样的世间奇才,千年伟人吗?还有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圣人,差不多和孔子、孟子等圣人是一个高度的,他叫王阳明,他还有一个名字叫王守仁。这位圣人就是精通百家,创立自己的学说,自成一派,这是文。咱们就说说他的“武”,照样没领过兵,更没打过仗,可是他带兵打仗,竟然没有失败过,而且还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比较有名的就是,宁王拥十万精兵举旗谋反,王阳明竟然带领一万乌合之众,不到两个星期,便击溃宁王的十万精兵,活捉宁王。当然最后还是一个老套的故事,就是功高震主,皇帝有些怕王阳明,圣人最后隐退。当然皇帝还是给了极高的荣誉。但是好多人在朝堂上说王阳明的坏话,有的是妒忌王阳明的才华和功劳;有的是受到高官的指挥,制衡王阳明;有的是本来觉得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自己没有做好,而让那个没有领过兵的文人王阳明给办的非常漂亮等等。虽然王阳明在他后半生,功劳很大,多次指挥大规模战争,并且大获全胜,可是他过的并不轻松。每天面对无数的坏话的攻击,提防无数的陷害。生怕有一天,全族被皇帝都灭了。

所以当贤能的宰相遇上心机深厚的奸相的时候,往往是吃亏的。因为小人才不管要不要脸,只要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啥样的下三滥手段都会用。而贤臣是有所作为有所不作为的,他们是有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还有上面提到过,皇帝是不喜欢大臣天天在自己耳边唠叨,进谏的大臣的。特别像张九龄这样刚正不阿的贤能大臣,而且劳苦功高,威望很大,皇帝在他面前时是有些拘束的,甚至皇帝是很忌讳功臣的。当然了,像李林甫这样的奸臣那个皇帝也喜欢的,就算康熙这样的圣明君主,恐怕他也是喜欢的。是人都喜欢被奉承,是人都喜欢被抬着活,被供着活,就差在烧两柱香摆点供品了。圣明的君主治下的贤臣**臣,贤臣有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奸臣也有施展能力的用武之地,而国家和朝廷是走向强盛富有的,老百姓的生活是美好的。圣明的皇帝是不会让奸臣的奸,坏了社稷,坏了百姓,坏了朝廷的;圣明的皇帝是不会让贤能的大臣坐大的,做大的贤臣对江山有时候也会成为威胁。就算没有威胁,可是那皇帝要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或者放纵一下自己,这时候贤臣就有可能会干预。大臣们要明白这江山是谁家的江山,皇帝让你管的事,你才能管,皇帝不让你管的事,你不能管。做大的贤臣,其实皇帝是非常烦得。相反倒是奸臣时时让皇帝活的顺畅,不管将来咋样,起码现在非常舒服,而将来的事情,往往局中的人是看不清楚的,皇帝也是人呀。

同类推荐
  • 乱世红尘:穿越皇帝暴爱
  • 凤龙庄

    凤龙庄

    追忆历史,记录乡愁,探究先辈们在清末民国年间的真实生存状态,一轴斑斓多彩、气息浓郁的西北农村画卷就此铺开。清末民国年间,在西北一个叫平襄的偏僻地方,有一个叫凤龙庄的小村庄,聚集着董、汤、王三姓人家。主人公少年艰辛,偶遇神鸟,神秘的序曲预示着兴旺。数个家庭三代子孙,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灾人祸,为了繁衍生息,他们分裂、团结、分裂、团结,周而复始。…清帝退位、复清会复辟、军阀更替、三年内战,凤龙庄翻云覆雨,王旗变幻…我们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
  • 历史年鉴:1910

    历史年鉴:1910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汉末莽军师

    汉末莽军师

    三国知识问答,请填空。1.水淹七军?——(本军师做的。)2.白衣渡江?——(本军师做的。)3.草船借箭?——(本军师干的。)4.连环计?——(本军师干的。)5.空城计?——(本军师干的。)6.苦肉计?——(本军师干的。)………………98.美人计?……(老混蛋王允干的!本军师是受害者!)99.东吴美人计?……(小白脸周瑜干的!俺儿子是受害者!)******建了个群52378564,请诸位大能进来聊天打屁,谈论三国~
  • 三国殇蜀殇

    三国殇蜀殇

    大概是因为经过了近万里漫长而艰难的跋涉,黄河似乎已经累了,显露出一种疲惫之态,好似一条体力消耗殆尽的大蟒,不停地喘息着,缓缓地蠕动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犹如它的层层叠叠的鳞片,慢慢地晃动着,闪烁着。也许,黄河是被与它只有一山之隔的那座久负盛名的古都吸引住了,想窥视一下这座名城的雄姿,或观赏一场正在这里上演着的人间悲喜剧,所以,它才久久徘徊着,不愿迅速离去……
热门推荐
  • 君为谁笑

    君为谁笑

    与君相遇,与君相知,与君相惜,与君相恋;不盼白首不相离,只盼君一世安然。
  • 赤瞳妖医

    赤瞳妖医

    医学院实习生陆小棠遭到奸人所迫害,误吞上古化石,但运气使然,成就了赤瞳能力,自此人生崛起,医生鉴宝无所不能,桃运美女全部落空!
  • 超级纳米风暴

    超级纳米风暴

    1500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超级纳米技术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所有生活,纳米机器人们在原子大小的级别开始改变物质的性质。杨开便得到了这么一副来自一千五百年后的超级纳米科技手套,随着慢慢了解,他逐渐发现了自己具有的可怕能力:坚硬如金刚石的拳头,精确更胜钟表的肌肉控制,包含了未来一千五百年人类科技的生物记忆存储细胞,甚至还是一台超级生物计算机。接下来会怎样?
  • 控物造神

    控物造神

    任你才华绝艳,实力超群,最终仍无法摆脱死神之手!
  • 繁华落尽梦已千年

    繁华落尽梦已千年

    千年前,千年后,原来经过的只是时间,爱,执念,责任,都未消逝。千年前的悲剧,千年后会否上演?他路途迢迢,只为觅她,与她共赴一场决绝的游戏。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愿双栖

    愿双栖

    那日,他与她结缘,是在一个湖边。是他,跳入冰冷的湖水中,为她找到一根微不足道的簪子。之后,再次相见,是在百年之后的修成礼上,她记得他是凡间为她找簪子的男子,却不曾想他却是那身份尊贵,不可一世的玄帝,天地间的共主。“世间的帝可许你荣华富贵,而我仙界的主可许你永生永世。生是你的夫婿,死是你的命魂。”时间荏苒,他为她素手抚琴,又为她在炎炎夏日轻摇折扇,他们发丝相痴缠,痴的是情,缠的是心。来日方长,经过重重磨难也好,克服未来的磨难也好,我只想与你一起栖息,笑看尘世烦忧,儿女情长。曾记戏言身后,愿双栖共命,白首同归。生生世世,永不离弃。
  • 星夜笑忘书

    星夜笑忘书

    星星的家族在一夜之间消失,自己莫名其妙的进了天使训练营,目标是找寻失落的十二把钥匙。打开远古魔法时光之门。星星这个号称要成为史上最强召唤魔法师的一纸契约却直接沦为奴婢。不过等到战斗的时候,她家的洛风实在太给力了。她是否真的能像彼时预言中的那样,收集黄道十二门,的钥匙开启时光之门。
  • 苍穹仙途

    苍穹仙途

    仙者,修道法永存,无欲无求。魔者,练金身不毁,随心所欲。自古仙便是正,魔便是邪。可是不论仙魔总是有无数人去修炼。而凡人可修仙魔,仙魔修什么?百万年前,仙界魔界纷争不断,仙界第一高手与魔界尊王各自修至登峰造极之境,彼此交手数十次,不分胜负,惺惺相惜之感油然而生,两人放下仙魔之别,想要冲破眼前的境界桎梏,可是考虑到各种原因两人并未将关系公诸于世,岂料被奸人发现并利用,导致二人被各自势力用绝杀大阵所困杀,可是魔尊在濒死之际逃出一魄躲入凡间。百万年后,神州大陆北域的仙道宗外门弟子萧凌,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块不知名玉佩,从此,一段神话故事拉开序幕。
  • 防边纪事

    防边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