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400000019

第19章 风雪莫斯科——可望而不可即的克里姆林宫塔尖(2)

希特勒这一愚蠢的战略调整,使得德军的兵力进一步分散,战线也进一步拉长。结果,北方集群没有拿下列宁格勒,南方集群也没有完全夺占乌克兰和高加索的油田。中央集群则因为兵力被调往南北两线,实力大受削弱,进攻势头不得不慢了下来。

后人评价,在第三帝国的历史上,希特勒曾犯过许多错误,但最致命的错误则在于他不顾客观现实的两线作战上。英国败而不降,他就急于对苏联动手;莫斯科遥遥在望,他又对列宁格勒和乌克兰情有独钟;到了1942年的夏季中,他又在高加索指日可下的情况下分兵斯大林格勒,把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德军师团投入到了一场可怕的巷战之中,从而导致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斯大林格勒之战的失败。

对于希特勒拙劣的战略决策,德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纷纷提出质疑,前线的指挥官们有时甚至以辞职来表达他们的愤怒,但结果往往是以将军们的被解职而告终。在希特勒看来,解除一位军官的职务远比打赢一场战役轻松多了。希特勒就这样在一次次解除军官们的职务当中寻求胜利的感觉,只是可悲的是,希特勒的每一次“胜利”的代价,都是随之而来的德军在战场上的惨败。

到9月中旬,希特勒认为在西北、西南方向上已获初胜,尤其在乌克兰消灭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之后,他认为攻占莫斯科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发布了以夺取莫斯科为战役目标的“第35号训令”,命令中央集群沿斯摩棱斯克一线向莫斯科展开全线进攻。整个战役的行动代号为“台风”。

从9月30日开始,德国陆军元帅冯?博克的中央集群,按照希特勒的指令,发起了旨在夺取莫斯科的“台风”战役。为确保莫斯科能够一鼓作气拿下,德军中央集群集中了74个师148万人、1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90架飞机、1400门大炮的强大兵力,分别从杜霍夫施纳、罗斯拉夫尔和朔斯卡特地域向东和东北方向实施突击,力图割裂莫斯科前沿一线的苏军防御部署,在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围歼苏军主力,然后以快速部队从南北两面迂回包围莫斯科,配合从正面进攻的德军主力一举攻克莫斯科,摧垮苏联红军的最后抵抗,“把苏维埃政权淹没在血泊里”。

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也是苏联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它位于东欧平原的中路,莫斯科河的两岸。同伏尔加河有运河相连接,战略地位和军事、政治意义都极为重要。

公元1147年,莫斯科首见于史册。它最初只是一个小小村庄,1156年修筑城堡,1480年成为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国的中心,后来又成为沙皇俄国的首都。1812年,拿破仑曾占领莫斯科并纵火焚烧。后来在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国军队的打击下,拿破仑一路败逃,仓皇退出了俄罗斯。十月革命之后,苏联政府于1918年3月10日正式定都莫斯科。

现在,“台风”突起,山雨欲来,莫斯科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于期待已久的莫斯科之战,希特勒心中充满了必胜的把握。他甚至拒绝了情报部长和气象部长关于突击生产300万套防寒棉衣的建议,坚持认为占领莫斯科指日可待,“我相信博克元帅的士兵们很快就会行进在俄国首都的大街上。”

在“台风”战役发起的第二天,希特勒通过报纸和电台,向德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宣告:“今天我宣布,我毫不保留地宣告: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将在地球上消失……在我们部队的身后,已经有了相当于我在1933年执政时德意志国家幅员两倍的土地。”

在希特勒一相情愿的谋划之下,德国的国家战略后方毫无保障冬季作战的准备,数百万不明就里的德军官兵,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踏上了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的老路。

早在希特勒忙于进行战略方向调整时,苏联政府就预见到了莫斯科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当德军分兵南北两线,中路进攻陷于停顿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利用这宝贵的喘息时间进行了兵力部署和调整,并抓紧组训新的预备兵团。

到“台风”即将来临之前,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统帅部共在莫斯科部署了3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它们包括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3个方面军共计有95个师约125万人、990辆坦克、677架飞机和7600门各种火炮。从维亚兹马开始,3个方面军共构筑了纵深达300公里的三道防线9个防御地带。这三道防线分别为维亚兹马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和最后一道莫斯科防线。

苏德两军一方是磨刀霍霍,弯弓欲发;一方是针锋相对,严阵以待。一场惨烈的攻防大战即将展开。

9月30日,德军中央集群的急先锋,在开战之初便所向披靡的古德里安第二坦克集群率先发起了攻击,从而拉开了莫斯科之战的序幕。

古德里安是德国陆军在二战其间涌现出来的优秀将领之一。由于他在建设和指挥装甲兵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出色天才,使他赢得了德国的“装甲兵之父”和“闪击英雄”的称号。英国的卡弗元帅在《西方名将评传》中这样评价古德里安:“作为指挥官和参谋军官,古德里安将军都是一位登峰造极、名满天下的职业军人。不过假使没有希特勒,古德里安能否名扬天下则可能会大有疑问;反而言之,若是没有古德里安,希特勒也可能不会那样震撼世界。所以说这两个人的幸与不幸是连在一起的。闪击战之所以能从理论变成现实,主要应归功于他们二人的结合。”

的确,希特勒对古德里安有着绝对意义上的知遇之恩。一战结束之后,敏锐而好学的古德里安从三位英国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富勒和马特尔的著作中发现了坦克这种武器在未来作战中的潜能,于是精心撰写了一本描写装甲兵的战术及在未来战争中地位和作用的书,书名就叫《注意——装甲兵!》。希特勒在看了古德里安按照自己的构想训练和装备的装甲部队之后,高兴得手舞足蹈:“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1938年,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古德里安被希特勒任命为机动部队总监。这个职位的最大优点就是使古德里安可以就装甲兵训练及组织的一切事项直接向希特勒报告,也可以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自由地试验自己以装甲兵为主要突击力量的“闪击”战法。开战之后,古德里安果然不负众望,率他的装甲师征捷克,踏波兰,横扫欧洲,所到之处对手无不望风披靡。西方军界送了他一个恐怖的绰号——“闪击魔鬼”,狂热的德国人则崇拜地称他为“闪击英雄”。

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古德里安的装甲劲旅在广阔的俄罗斯草原上找到了驰骋的舞台。他的第2坦克集群在博克元帅的中央集群编成内,一马当先,奋勇突击,取得了令人惊讶的巨大战果。

现在,“台风”战役正式打响,古德里安一如既往地打头阵。他根据防守的苏军在漫长的防线上分兵据守,平均使用兵力的弱点,集中自己的主要兵力兵器于一个方向,以三个装甲军的庞大兵力为前锋,在十分狭窄的正面上,向苏军防线发起了锐利的突击。

由于苏军对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判断失误,再加上据守防线的兵力又相对薄弱,所以古德里安的前锋部队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激烈的战斗,就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

在突破苏军的第一道防线之后,德军随即展开了他们得心应手的大纵深迂回合围。在维亚兹马方向,德军第3、第4坦克集群的突击部队于1941年10月7日在维亚兹马以东会师,一举合围了还没有脱离第一道防线的苏军西方面军的第19、第20集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第24、第32集团军。数十万苏军将士陷入了德军的合围圈当中。

在布良斯克方向,古德里安的第2坦克集群挥兵直扑莫斯科的南部重镇图拉,于10月6日在布良斯克方向包围了苏军第13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50集团军的大部。又一个巨大的合围圈形成了。

在合围圈中,被围苏军展开了勇敢而顽强的抵抗。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死死地拖住了德军的28个师达10天之久,使德军速战速决的美梦破灭。到10月13日,合围圈中的苏军全军覆没,65万人被俘,5000多门大炮和1200多辆坦克成了德国人的战利品。

由于大量的有生力量被歼,苏军保卫莫斯科的形势陡然严峻起来。德军的推进速度之快大大超过了斯大林及其他苏军将领的预想。在南北两个方向上,德军距莫斯科还有150公里的路程,而在西面,德军离莫斯科仅剩80公里的路程。据说希特勒已经成立了一个特别工程指挥部,打算一旦攻进莫斯科,就由他们先炸平克里姆林宫。

此时,危急中的莫斯科虽然处在一片紧张和慌乱之中,但苏联的心脏——克里姆林宫,却在低云的层层包围下显得愈发凝重巍峨。在古朴庄严的办公室里,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面对地图陷入了深深的忧思之中。

形势恶化得太快了!德国的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一而再,再而三地使苏军陷入包围和铁钳之中。合围像该诅咒的魔鬼一样紧紧追赶着苏军。由于害怕陷入合围,部队经常惊慌失措,指挥失灵,士气下降,使得进攻的德军如入无人之境。三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竟然在德军的进攻面前无所作为,一败涂地。他们的指挥员怎么了?昔日英勇善战的苏联红军怎么了?布琼尼元帅是一位骑兵时代的优秀将领,也许他真的落伍了。那么科涅夫呢?这位贫苦农民出身的将军一向是勇猛善战的。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他以决战决死的英雄气概向强大的德军展开猛烈的反突击,一度使德军的装甲兵团损失惨重,裹足不前。那时他的勇气和魄力曾博得过自己的赏识,并因此而任命他为西方面军司令员,晋升为上将军衔。而现在,他不仅没能以胜利来回报自己对他的信任和宠爱,反而丧师失地,使西方面军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俗话说:“一只羊率领一群狮子,狮子就会变成羊;一只狮子率领一群羊,羊就会变成狮子。”在莫斯科岌岌可危之际,前线的红军需要一位指挥艺术高超,同时又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指挥员。而能够在此危难时刻力挽狂澜,率领红军将士像狮子一样去勇敢战斗的,唯有身在列宁格勒前线的朱可夫大将一人。

朱可夫全名叫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1918年参加红军,是一位从士兵一步一步晋升到元帅的传奇式职业军人。

1939年,他曾率苏联红军在远东击败过强悍善战的日本关东军,使得跃跃欲试的日本军阀领教了苏联红军的厉害,从而为苏联避免可能面对的两线作战立下了大功。从1940年开始,他一直担任苏军的总参谋长一职,以自己灵活大胆的思维和处事果断的作风在军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

与朱可夫长期共事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认为:“朱可夫具有卓越的统帅天赋。他生来就是从事军事活动的,就是从事军事战略活动的。他具有一个战略家和战役指挥员最为宝贵的冷静的头脑、准确的判断力和创造性的指挥艺术。”

美国的历史学家普雷斯顿?钱尼博士在研究了朱可失的一生之后,对他作了一个经典的、中肯的评价:“朱可夫是战场上胜利的永恒的象征。”

奉最高统帅斯大林之命,朱可夫于10月7日黄昏带着满身征尘从列宁格勒前线返回了莫斯科。在从最高统帅部简要了解了莫斯科前线的大致战况之后,忧心如焚的朱可夫驱车直奔激战中的苏军前沿。

在路上,朱可夫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细心研究着地图上标出的前线战况和敌我双方态势。困倦至极时,他就下车跑一会儿,以驱走恼人的瞌睡。半夜时分,朱可夫终于找到了西方方面军司令部。

朱可夫到达方面军司令部时,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正在和军事委员、参谋长和作战部长在昏暗的蜡烛下研究作战方案。朱可夫简要说明了自己奉斯大林之命来了解前线的真实战况之后,方面军参谋长马兰金中将即向他作了详细的汇报:

“我军设在莫斯科以西300公里处的尔热夫-维亚兹马防线已于6天以前,即10月2日被德军突破。昨天传来消息,我西方方面军的第19、第20集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的第24、第25集团军在维亚兹马地区陷入合围。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13集团军和第3、第50集团军各一部在布良斯克一线陷入合围。”

“情况就是这样,简直糟糕透了!”科涅夫上将语气沉重地说。

听完马兰金中将的介绍,朱可夫心中暗暗吃惊。局势远比他预料的要严重得多。尽管在场的四个人谁都没有向他解释四个集团军被合围于维亚兹马的原因,但他从方面军的作战要图上,还是看出了原因所在。原来,现在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的指挥员们,犯了开战之初原西北方面军指挥员所犯的同样的,也是致命的错误。他们没有及时地、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主要突击方向,甚至根本就没有试图去作出判断!而是平均部署力量,处处设防。尔热夫-维亚兹马防线从尔热夫以北,经过维亚兹马,南至布良斯克以北,绵延400多公里。这么宽大的正面,再平均部署本就不富余的兵力,在敌人的强大突击之下,怎么可能挡得住呢?既然挡不住,又缺少快速撤出部队的时间和手段,因此,陷入合围就在所难免。

“两翼突破,分割包围,这是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惯用的战术。开战至今屡屡使用,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方面军领导这样的高级指挥员,怎么就看不到这一点呢?”朱可夫心里很恼火,“平均部署力量,不善于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这是我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为什么就不吸取呢?难道这样的悲剧非要在每一条战线上重演吗?”

朱可夫强忍着心头的怒火,没有把这一连串内心的诘问说出来。

在进一步了解了莫斯科南北两翼的形势之后,朱可夫作出了悲观但却绝对是符合实际的判断:苏军第一道防线已告崩溃,再进行努力已毫无意义。现在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加强和固守第二道防线——莫扎伊斯克防线。

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朱可夫实事求是地向斯大林作了汇报,同时指出:“现在的主要危险是莫扎伊斯克防线的掩护兵力十分薄弱。快速推进的德军坦克随时可能出现在莫斯科的附近,因此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增调部队来加强莫扎伊斯克防线。”

10月10日,斯大林根据莫斯科前线的严峻形势和实际需要,果断地调整了前线苏军的编制序列,将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任命朱可夫将军为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协调和指挥整个莫斯科方向上的苏军作战。

千斤重担又一次落到了朱可夫的肩上。

就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之后,朱可夫立即着手对混乱中的苏军进行部署调整,把几支强有力的部队部署在德军可能进攻的主要方向上,并在纵深建立完备的防御工事。同时,迅速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以准备对付即将来到的残酷的厮杀。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岌岌可危的苏军防线逐步稳定了下来。用德军指挥官的话说:“随着朱可夫的到来,德国坦克过去那种想走多远多快就走多远多快的美妙感觉,再也一去不复返了。”

朱可夫临危受命,担负起保卫莫斯科的神圣使命。但在德军强大兵力的进攻面前,他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困难。毫无疑问,他所面临的首要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兵力不足。任何一个将军无论多么用兵如神,假如他无兵可用,那么所面对的无疑都是失败。无奈之下,他急电斯大林请求派援兵增援。

斯大林知道,朱可夫这一要求是最基本的、最低限度的,也是守住莫扎伊斯克防线所必须的。然而,就目前的形势看,这也是最棘手的、最难办的。现在,各条战线上都在吃紧,战斗异常惨烈,无论是南线的乌克兰还是北线的列宁格勒,都在承受着德军巨大的压力,兵力普遍捉襟见肘。很显然,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但是莫扎伊斯克防线又必须加强,这可真是要命的难题!就在这时,斯大林收到了潜伏在日本东京的号称“20世纪最大的间谍”的佐尔格发来的情报:“据悉日本政府不会在1942年秋季以前对苏开战。”斯大林看罢情报,不由得心花怒放,禁不住连声称赞道:“好样的!佐尔格。你这一句话,可帮了我的大忙。”

原来,苏联一直有一个深深的顾虑,那就是在远东虎视眈眈的日本。由于日本是德国的盟友,又是轴心国成员,所以日本对苏德战争的态度,将直接决定着苏联会不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难境地。考虑到日本的扩张政策和它与德国的关系,苏联不得不把相当一部分兵力部署在远东地区,以应付日本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现在,佐尔格的情报清楚地表明:远东地区将有一段宝贵的“平静”,这无疑给斯大林从这一地区抽调兵力投入西线战场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因此斯大林果断下令:从远东地区调三个步兵师和两个坦克师回莫斯科,用以加强莫扎伊斯克防线。

朱可夫得到这五个齐装满员,训练有素且特别擅长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师,无异于如虎添翼,他信心百倍地指挥部队调整部署,构筑工事,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

从10月13日开始,在通向莫斯科的所有重要方向上都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德军中央集群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向心突击,妄图一战而定莫斯科。

在中央方向,德军的第4坦克集团军集中兵力攻击距莫斯科城120公里的战略要地博罗季诺,企图在此直接突破苏军防御,沿最短的路线直扑莫斯科。

博罗季诺自古有莫斯科的咽喉之称。早在1812年,拿破仑就想率领大军从这里直趋莫斯科,结果遭到了俄罗斯一代名将库图佐夫的顽强阻击。一场恶战,法俄两军20多万人直杀得昏天黑地,血流成河。最后,俄军打败了法军的进攻,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

今天,库图佐夫的后代们,英勇的苏联红军又一次面对着敌人的凶残进攻。他们在博罗季诺空旷的田野上,重温着祖先击败拿破仑的英雄史诗,决心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顽强精神,誓将纳粹德国的铁甲洪流阻挡在博罗季诺要塞以西。

守卫博罗季诺的苏军是刚从远东调来的精锐的第32师。该师拥有两个配备着当时最先进的“T-34”坦克和“KB-2”坦克的坦克旅,由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波洛苏欣上校指挥。

在猛烈的空中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德军装甲纵队向苏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波洛苏欣上校从望远镜中看到,在尘土飞扬的大路上,画着“铁十字”的德军坦克在前面开路,装甲车紧随其后,中间夹杂着三三两两的三轮摩托,似一股滚滚洪流,向苏军阵地压来。面对德军的进攻气势,波洛苏欣上校不慌不忙,冷静地命令炮兵团:“目标,敌装甲纵队,全团集束射!”随着一阵激烈的炮火,德军行进在前面的几辆坦克一下子就着了火。装甲车里的德军步兵也大叫着从浓烟里四散逃出,竞相逃命。

骤遭打击,进攻的德军坦克马上展开了战斗队形,在正面向苏军阵地发起了凶猛的进攻。在此关键时刻,一个路过此地的“喀秋莎”火箭炮营来到了波洛苏欣上校的面前。这真是雪中送炭。波洛苏欣上校盯着步步近逼的德军七八十辆坦克,立即命令炮兵营长实施集束射击。随着炮兵营长一声令下,大地忽然颤动了一下,然后就听到空中传来了一阵狂风般的怪叫。只见一条条火龙带着尖啸,急速地向德军坦克集群扑去。

随着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德军的进攻集群一下子就被淹没在烈火和浓烟之中。刚从远东调来的32师官兵还是第一次目睹“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只见二三十辆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被威力巨大的“喀秋莎”打得浓烟滚滚,面目皆非。

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五天,波洛苏欣上校指挥他的一师之众,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博罗季诺地区顽强抗击着德军一个装甲集群的进攻。在苏军几乎弹尽粮绝、伤亡殆尽的情况下,德军占领了博罗季诺的苏军阵地。

10月18日,苏军被迫放弃了距离莫斯科仅仅96公里的莫扎伊斯克。

中路德军完成了突破,南线和北线的德军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虽然朱可夫指挥西方方面军步步设防,处处死守,使进攻的德军几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在优势德军的巨大压力之下,西方方面军还是不得不步步退守,一直撤到了莫斯科的近郊地带。莫斯科市民们已经能够听到依稀可辨的大炮轰鸣声,莫斯科保卫战最艰苦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面对危局,朱可夫感受到了空前的巨大压力。在莫斯科市内,紧张的气氛也几乎达到了顶点。惊慌失措的市民们到处谣传德军的坦克就要冲进城里,大难似乎就要临头了。市区内几乎所有的汽车都被征用到了前线,大街上成群结队的人行色匆匆,神色慌张。人们在忙于逃离这个危如累卵的城市。政府机关里焚烧的文件化成灰片,从一座座高大的建筑物上像黑雪一样飘然而下,给风雨飘摇中的莫斯科更加增添了几分悲怆的气氛。

10月15日,苏共中央和国防委员会决定将部分中央机关和所有的外交使团紧急迁往古比雪夫。但斯大林决定他仍然留在莫斯科,并与坚守莫斯科的国防委员会一道,作出了在莫斯科近郊歼灭德军的决定。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苏联红军依靠前沿的防御工事,顽强抗击着德军的进攻。在坚守阵地的同时,他们积极组织猛烈的反突击,以攻势防御来削弱德军的有生力量,为日后集中力量进行大反击创造条件。

整个10月对于艰苦抵抗的苏军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他们的殊死抵抗甚至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但却没能阻止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德军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就向前推进了250公里,从三个方向上兵临莫斯科城下。

10月份显然不属于苏联人。但是对于一路攻城略地的德国军队来说,10月份显然也不属于他们。尤其在10月中旬以后,随着初冬季节的来临,整个俄罗斯大地陷入了持续的绵绵阴雨之中。气温陡然下降,道路泥泞不堪。滂沱的大雨使许多河流决堤,大片大片的地区变成了黏如胶状的沼泽。除了明斯克通往莫斯科的公路之外,其他道路由于路基不牢,都消失在了沼泽之中。德军的机械化兵团行进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其狼狈困苦之状难以形容。在一片海洋似的泥淖中,人困马乏的步兵挣扎着前进,稀泥经常会没到膝盖,令他们疲惫不堪。机械化部队的状况则更加令人沮丧。除了一些履带式车辆和少数的轻便马车之外,几乎所有的轮式车辆都无法行驶。在德军行进的路上,时常见到的是这样一种场面:一群群身穿单薄夏装的德国士兵,在绵绵冬雨和瑟瑟寒风中缩成一团,或是无精打采地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或是滚得一身的污泥,拼命地拖拽着陷入泥潭水坑的坦克、装甲车、大炮和摩托车。昔日横扫西欧的威风没有了,开战之初那种所向披靡的骄狂劲儿也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是在凄风苦雨中的苦苦挣扎和无休无止的残酷搏杀。

随着莫斯科的一步一步接近,苏军的抵抗也越来越坚决,越来越顽强。对于德国人来说,时间的一天天消逝是极为可怕的。莫斯科的冬天曾令一代枭雄拿破仑仰天长叹,事实证明它对德国人也不会有丝毫的偏爱。面对糟糕至极的天气、泥泞不堪的道路和士气低落的军队,连一向充满信心、敢打必胜的装甲先锋古德里安都几乎丧失了信心。他在战地日记中沮丧地写道:

冰天雪地,无处御寒,无衣御寒,人员装备受到严重损失,燃料供应也难以为继。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履行司令官的职责,长此以往,我的重大责任几乎要把我压垮……

虽然前线的德军几乎陷入了大自然给他们设下的绝境之中,但希特勒仍然无视前线司令官们要求补给冬季作战装备的要求,盲目相信“德国士兵勇气十足,锐不可当,莫斯科唾手可得”。在他看来,德军从北、南、西三个方向都推进到了距莫斯科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到莫斯科的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经前进了八百公里,他们只要再走上四五十公里就到了。

然而,就是这区区四五十公里的路程,竟然成了曾经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德国军队不可逾越的钢铁屏障。

为了激励全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斗志,也为了在精神上震慑希特勒等法西斯主义分子,1941年11月6日上午,斯大林在莫斯科著名的马雅科夫斯基地铁站大厅举行了隆重的十月革命庆祝大会。在雷鸣般的掌声当中,斯大林作了精彩而生动的现场演说。

“同志们,”斯大林用人们已经熟悉的低缓、稳重又略带沙哑的声音开始讲道,“从我们取得十月革命胜利至今,24年过去了……现在,我们的国家遭到了法西斯德国的野蛮入侵,敌人占领了我们的乌克兰,威胁着我们的列宁格勒、莫斯科。但是,事实证明,德国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是十分轻率和毫无根据的。现在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原想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之内灭亡苏联的罪恶计划,彻底破产了!……英勇的苏联红军正在全国各地与敌人在激战,在搏斗。现在全世界人民在注视着我们,我们将把美丽、富饶的俄罗斯大地,变成纳粹德国法西斯的墓地。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第二天,即11月7日中午,灰色的云层压得低低的,纷纷扬扬的雪花无声无息地飘然落下,给整个宽阔的莫斯科红场披上了一层银装。在广场上,肃立着一排排、一列列的红军将士。他们今天将在这里接受领袖和人民的检阅,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展示他们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

8点整,举世瞩目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正式开始。在布琼尼元帅检阅了受阅部队之后,斯大林发表了简短而充满信心的讲话。然后,气壮山河的分列式开始了。

最先走过列宁墓接受检阅的是穿着呢大衣,戴着皮军帽的军校学员方队,接着是穿着白色雪地伪装服的摩托化步兵方队,穿着深蓝色呢大衣的水兵方队……最后,坦克编队驶入红场,马达的轰鸣声和履带转动时产生的金属响声,震撼着红场,震撼着大地,也震撼着每一个人。斯大林站在检阅台上,频频举手向受阅部队举手致意,并不时抬眼向已经走远的队列望去,一直目送他们慢慢地融入了茫茫的雪幕当中。

在红场上受阅的许多部队,直接就奔赴了激战正酣的前线。

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希特勒的耳朵里。闻听此信,希特勒大发雷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斯大林竟然能在德国空军的机翼底下检阅部队,这真是对帝国空军的蔑视,公然蔑视!……”狂喊了一阵,他觉得还是难消心头之恨,于是又把总参谋长训斥了一顿:“哈尔德,你马上与博克联系,问问他为什么今天放过了俄国人?难道他连11月7日对于俄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都不知道吗?这是俄国人的挑衅!赤裸裸的挑衅!对于这种挑衅,我们要用炸弹加倍地惩罚他们!”

气壮山河的红场阅兵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和苏联红军的高昂斗志,也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国的《新闻纪事报》报道说:“通往莫斯科的要冲激战正酣,而在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受红场阅兵的鼓舞,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广大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莫斯科保卫战之中。他们发誓,敌人从哪里进攻,他们就在哪里歼灭他们。他们要在红场上为列宁而战斗,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列宁的陵墓。短短3天,他们便组建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个巷战小组和数百个反坦克班。仅仅在11月,他们就在莫斯科近郊构筑了7.2万米的防坦克壕,约8万米的崖壁和断壁,设置了5万米长的桩砦和其他障碍物,挖掘了近13万米的战壕和交通壕,硬是在冰冻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300多万立方米的土方。

受红场阅兵的鼓舞,在莫斯科各条要道上浴血奋战的红军将士也平添了几分胆气和自信,他们自豪而坚决地宣告:“俄罗斯大地幅员辽阔,但我们决不再后退一步!”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也趁势发出了与德寇血战到底的号召书。号召书中呼吁:

同志们!在祖国面临危险的严酷时刻,我们每一个军人的生命都应当属于祖国。祖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出最大的力量,发扬英勇顽强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祖国号召我们要成为无法摧毁的铜墙铁壁,堵住法西斯军队去莫斯科的道路。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警惕、铁的纪律、组织性、坚决果敢的行动、必胜的信念和随时准备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无路可退了”、“我们绝不放弃莫斯科”应成为对每一个苏军士兵的崇高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绝对命令。

从伟大的红场阅兵之后,曾在同一条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惨剧,就常常萦绕在纳粹征服者的睡梦中。就连骁勇善战,从不言败的博克元帅也不得不悲观地承认:“未来的局势将会怎样发展,恐怕只有天知道了。我们只要存着一线希望,便奋勇前进。”

但是,莫斯科提前到来的、140多年未遇的特强冷寒流,无情地冻结了博克元帅的最后一线希望。

进入11月份之后,进攻陷于停顿的德军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休整和部署调整。他们希望随着冬季的来临,泥泞不堪的道路能因冰冻而变得坚硬起来。否则不用等到苏军来反攻,污泥就足以让德军的大部分战斗车辆丧失战斗力和机动能力。

经过半个月的休整之后,德军中央集群又于11月15日开始向莫斯科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为了力求此战必胜,德军的进攻兵力达到了74个师和4个旅,其实力和武器装备大大超过了防守的苏军。德军第二次进攻的具体方案是:以第3、第4坦克集团军进攻北面的克林,从北面向莫斯科突击;以第2坦克集团军在南面占领图拉,从南面包围莫斯科;南北两翼的进攻要牢牢牵制住苏军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从而为从西面向莫斯科进行正面突击的德军创造条件。

博克元帅这一次的如意算盘是:以强大的两翼钳形攻势配合正面的猛烈突击,争取一战而定莫斯科。

对于困顿于俄罗斯的冰天雪地中的德国士兵来说,要想快点离开这个可怕的鬼地方,唯一的选择就是攻占莫斯科。打下了莫斯科,苏联人投降了,这场可怕的战争也就结束了。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德军官兵在这次的进攻中都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疯狂和歇斯底里。他们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德国人的设想无疑是太天真和一相情愿了,退无可退的苏联红军所焕发出的那种英雄气概和决死精神,足以让每一个进攻者望而止步。

在一个叫沃洛科拉姆斯克的地方,苏军第16集团军的一个连队,在一个小山冈上和进攻的德军进行了一场气壮山河的大拼杀,从这一个小小的侧面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战况之惨烈。

11月15日上午10点,德军开始发动了第三次对莫斯科的全线进攻。飞机大炮的一阵狂轰滥炸之后,德军的集群坦克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透过望远镜,苏军连长克洛奇科夫上尉看到,在白茫茫的雪地上,数不清的坦克、装甲车就像一片甲虫,慢慢地向苏军阵地爬来。连长马上把全连仅剩的27名战士集中了起来,信心百倍地对他们说:“今天可够咱们干的,小伙子们。德国人真大方,把这么多靶子送上来让咱们过瘾,咱们可得对得起人家,别让客人来回跑腿儿。大家把反坦克炮和手雷准备好,远点的,让它们吃炮弹,近点的,咱们让它尝尝这个!”说着,他把手里的手雷晃了晃。27名战士用各自不同的笑脸作了回答。

很快,敌人的坦克开近了,分三面向克洛奇科夫他们据守的小山冈冲来。随着一阵激烈的反坦克炮声,冲在前面的几辆德军坦克立刻中弹起火,趴在那里不能动了。

可是,敌人的坦克实在太多了,前面的被击中,后面的又蜂拥而上。他们一步一步地接近了主战壕。就在德军坦克从战壕上碾过的一瞬间,有三名苏军士兵在下面引爆了手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疯狂的德军坦克。

在连长克洛奇科夫向师长汇报战况时,一辆德军坦克向他冲过来。看到阵地上横冲直撞的坦克,连长的心头涌起了万丈怒火。他顾不上和师长话别,顺手抓起两颗手雷,咬住导火线狠狠一拉,一股青烟从手柄中冒出。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你妈的!法西斯浑蛋!来吧!俄罗斯大地辽阔,可我们已无退路了,后面就是莫斯科!浑蛋,来吧!来送死吧!”他用尽力气喊出的最后几个字,被淹没在两声轰隆隆的巨响之中……

克洛奇科夫上尉的最后一声呐喊,忠实地传到了师长的耳朵里。师长克制着悲愤的心情,命令通信员:“把克洛奇科夫同志的这句话告诉全师,不,告诉莫斯科的每一个保卫者,‘俄罗斯大地辽阔,可我们已无退路,后面就是莫斯科!’”

克洛奇科夫的英名连同他这句气吞山河的名言,很快传遍了整个莫斯科前线,极大地坚定了广大苏军将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苏军顽强而坚决的抵抗,使德军的进攻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德军占领的每一块土地,几乎都是在守军全部阵亡的情况下完成。

进攻者的凶残使得防守者的抵抗愈加顽强,抵抗者的顽强又引来了进攻者更加疯狂的突击。在绵延数百里的莫斯科战线上,苏德两军像两个丝毫不讲究拳法和规则的拳手,紧紧地扭打在一起,厮杀成一团,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屡攻屡挫的博克元帅无法容忍自己的百万大军竟然在苏军的抵抗面前寸步难行。他孤注一掷地把全部的预备队都投入到进攻之中,并严令进攻各部除非弹尽粮绝,否则绝不允许停下来。

在博克元帅的严令之下,德军又发起了疯狂的、近乎丧失理智的进攻。他们不再顾及日渐枯竭的弹药和油料供应,甚至也不再顾及越来越惨重的伤亡。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离开这寒风瑟瑟的荒郊野外,冲到温暖的莫斯科城里去。

在德军疯狂的突击面前,预备兵力日渐枯竭的苏联守军几乎绝望了。阵地上常常是整团整营的部队被打光,枪里的子弹也打得一颗不剩。但是,不惜代价的德军还是在缓慢地,然而是坚决地向莫斯科步步紧逼。12月3日,德军第4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攻占了距莫斯科仅有27公里的红波利亚纳。红波利亚纳位于莫斯科西北郊,占领这个离莫斯科近在咫尺的小镇,就意味着德军坦克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推进到莫斯科。博克元帅闻知喜讯,马上驱车直奔德军刚刚夺取的红波利亚纳。

被战火洗劫过的小镇,到处是残垣断壁,黑烟缕缕。不远处,激烈的枪炮声不绝于耳。博克元帅的车队直接来到了位于一座教堂中的德军一个师指挥所。在战地指挥官们的陪同下,博克元帅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教堂的塔楼。从望远镜里极目远眺,整个莫斯科郊区的大地尽收眼底。雪盖的农田,冰封的河面,交叉蜿蜒的铁路,以及那一片片树林和掩映在其中的农舍。突然,博克元帅激动地喃喃自语:“看到了,我终于看到了!莫斯科,还有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噢!还有红星,大教堂……”

博克元帅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近百万大军,苦苦鏖战了近半年,为的就是夺取这座近在咫尺的城市。现在,几乎可以肯定,过去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现在可以得到补偿了。

博克不失时机地把这一喜讯告诉了希特勒的大本营。欣喜若狂的希特勒马上命令戈培尔:“明天柏林各大报要预留重要的版面,我们将向全德国、全世界宣布我们胜利的消息。”

然而希特勒高兴得太早了。就在博克元帅刚刚离开红波利亚纳不久,苏军第16集团军在一个炮兵团和四个“喀秋莎”火箭炮营的支援下,向立足未稳的德军展开了反击。惨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整天,到天黑,苏军终于把敌人逐出了红波利亚纳地区。

博克元帅怎么也没能想到,红波利亚纳的塔楼一望,竟然成了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梦中的克里姆林宫。

历史常常会出现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1812年,拿破仑一世统率着浩浩荡荡的法兰西大军横扫欧洲,但在莫斯科城下却大败而归。据记载,那一次是上帝拯救了俄罗斯。因为在拿破仑几乎胜利在望时,严寒突然降临了。

在1941年的冬天,上帝又一次站到了俄国人的一边。

11月3日,一股强冷空气忽然席卷俄罗斯大地,莫斯科的气温骤然降至零度以下。

13日,大雪纷飞,气温降至零下8度。

27日,一阵凛冽的寒风使莫斯科的温度降到了近140年以来的最低点,达零下40多度。

不论博克元帅用怎样的严令督促,也不论希特勒和他的元首大本营是多么地希望得到夺占莫斯科的喜讯,严酷的现实是,德军中央集群的74个师在罕见的严寒中都失去了进攻的能力,不得不在现有的阵地上组织防御。

对于一支持续进攻达一个月的军队来说,严重的伤亡减员和武器弹药的日渐匮乏,使他们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坚固的防御。德军的前线指挥官们终于明白,除了撤退,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出生在温暖的奥地利的希特勒,根本无法想象出俄罗斯的严寒是多么可怕。在他固执地作出“不许后退,就地转入防御”的愚蠢决定之后,前线的德军将士就明白,他们离灭顶之灾不远了。

由于缺乏必要的冬季作战物品,苦战在冰天雪地里的德军士兵成千上万地被冻死或冻成残废。没有严重冻伤的也很难保持什么战斗力。坦克和汽车全部无法开动,机枪和其他自动火器几乎全部失灵。汽油变成了一种黏糊糊的怪物,大炮甚至都无法瞄准,就连士兵们手里的步枪也因被冻油凝固而拉不开枪栓。整个德军中央集群几乎被严寒“定格”在了辽阔的莫斯科四周。

与德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这种严寒中成长起来的苏联红军则显得十分适应和十分活跃。随着德军全线进攻的被迫停止,朱可夫不失时机地开始组织部队进行反攻。

12月6日,朱可夫首先在莫斯科的西北方向发起了反攻。接着,在莫斯科前沿从北起加里宁,南至叶列茨的近1000公里长的战线上展开了全线反击。苏军共有7个军团和2个骑兵军共计100个师的强大兵力,似排山倒海一般向惊慌失措的德军扑去。半年多来失败的屈辱,退却的痛苦和对侵略者越积越深的仇恨,此刻都转化成一股巨大的能量,激励和推动着勇士们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正在和严寒苦苦抗争的德军骤遭苏军如此大规模的反击,顿时陷入了慌乱和绝望之中。如果说前一段时间部队中有失败的情绪仅仅是一种感觉的话,那么现在,随着苏军大反击的开始,失败已经成为德军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如何保全残余的德国军队,如何尽可能多地拯救每一个德国士兵的性命,成了前方每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德军指挥官的选择。古德里安终于忍痛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难的决定——撤退。他在战地日记中痛心地写道: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作出这样一种决定,没有比这更困难的事了……毫无疑问,我们对莫斯科的进攻已经失败了。我们的英勇部队的一切牺牲和煎熬都已归于徒劳。我们遭到了可悲的、令人痛心的失败。

老资格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奉希特勒之命来到位于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群司令部,在当面听取了战地指挥官们的汇报之后,他作出了判断,确信德国军队已无力扼守阵地了,并且坚持认为,如果想坚守阵地就是自取灭亡。于是他以一个职业军人的勇气给指挥官们下达了一条与希特勒“决不许后退一步”的命令截然相反的密令,指示他们迅速组织部队与苏军脱离接触,向后撤退100公里,以图暂作休整,来日再战。

面对节节败退的不利局面,希特勒恼羞成怒。在得知勃劳希契命令部队撤退之后,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冲着身旁的军官们大声咆哮:“愚蠢!真是愚蠢透顶!我们好不容易离莫斯科只有一步之遥了,这层薄纱只要指头一戳就要破了,为什么又停下了?!为什么要转入防御?!为什么又要撤退?!几个月的战争,我们仅仅损失了50万人,而敌人的损失是我们的10倍!凭什么说我们已经丧失了优势?不对!优势正在我们这边,还在我的手里!”

为了挽回败局,阻止莫斯科前线德军的溃退,希特勒免去了勃劳希契、博克和古德里安的职务,并亲自担任了陆军总司令一职。他不顾一切地命令前线德军就地死守,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为止。但他这一愚蠢决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本来许多可以在苏军的大反攻中侥幸逃脱的德军不得不停了下来,坐等强大的苏军来包围歼灭他们。

1942年1月8日,从列宁格勒城外雪深齐腰的森林,到莫斯科以西千里冰封的大地,从静静的顿河流淌而过的乌克兰大草原,到黑海之滨的克里木半岛,苏军在这条纵贯南北的广阔战线上,以9个方面军110万之众,在7600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架飞机及黑海和波罗的海舰队的强大支援下,向囤顿于冰天雪地中的德军及其仆从军发动了全线进攻。

总攻从加里宁方面军于1月8日实施的瑟乔卡夫-维亚兹马战役开始。苏军以5个集团军和1个骑兵军的强大兵力,在广阔的战线上向德军展开了勇猛的突击。10天以后,方面军第39集团军就向西挺进了80至100公里,前出至德军第9集团军的后方。26日,方面军第22、29两个集团军在奥列尼诺对德军7个师达成了合围。经数日激战,德军坦克第3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力不能支,一路狂奔退至斯摩棱斯克以西地区。

与此同时,苏军西方方面军以9个集团军和2个骑兵军的强大兵力,于1月10日正式打响了尔热夫-维亚兹马战役。为了聚歼维亚兹马之敌,苏军先后在维亚兹马东南地域空降了5个空降旅近1万人的伞兵部队。在正面突出部队和两翼包抄部队的共同打击之下,驻守维亚兹马的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为了保住这块性命攸关的战略要地,希特勒不惜剜肉补疮,从西欧调来了12个师和2个旅的生力军,对进攻的苏军实施反突击。激战一直持续到4月20日左右,筋疲力尽的双方才暂时偃旗息鼓,转入了防御。

西北方面军左翼三个集团军,为配合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进攻,于1月9日至2月6日实施了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1月21日,苏军第4突击集团军收复托罗佩茨,并在维捷布斯克方向上狂飙突进250公里,从而从南面达成了对德军第16集团军的包围。至此,在“台风”战役中向莫斯科分进合击的德军各部都被苏军的大反攻完全击退。希特勒孤注一掷的“台风”战役就此烟消云散。

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击作战,到1942年4月中旬,苏军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分别把德军击退了150公里到400公里,不仅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和北高加索的威胁,还极大地改善了列宁格勒的处境,加强了对列宁格勒的人员和物资的供应,使德军北方集群的进攻也不得不停了下来。

在整个莫斯科之战中,德军共有50个师遭到重创,约83万人伤亡,这其中还不包括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意大利军队在苏联所遭受的重大损失,其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最重要的是,莫斯科之败是纳粹德国自开战以来的第一次惨重失败,它不仅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使希特勒在6个星期之内把苏联彻底打败的妄想化成了泡影。

战后,曾在莫斯科大战中担任过德军第4集团军参谋长的勃鲁门特里特将军的一番回忆,使我们对这场举世瞩目的、事关苏德两国前途命运的大会战有了一个更全面的、更深层次上的了解:

莫斯科会战,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次遭到的重大失败。它标志着希特勒和德国军队赖以在波兰、法国和巴尔干各国赢得辉煌胜利的“闪电战术”的完结。第一个致命的决定,正是在俄国作出的。从政治观点看,一切决定中最致命的决定,乃是决定进攻这个国家。因为我们与之交战的敌人比我们以前所遇到过的敌人要强大得多。在那无穷无尽的东线,再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打胜仗了。

我们的很多人严重地低估了这个新的敌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无知,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既不了解俄国人民,也不了解俄国军队。我们的一些负责的高级军官,从来没在东线作过战。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都是在西线度过的。因此,对于地理条件造成的困难,对于俄国军人的顽强,他们是毫无所知的。

古老的中国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曾经说过一句在军事上永远正确的法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作战对手无知到这种程度,德国军队的失败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同类推荐
  • 轰炸德国

    轰炸德国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 锋刃之现代战争

    锋刃之现代战争

    1945年当苏联国旗飘扬在柏林上空时,没有人会想到纳粹在月球上依然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几十年后,纳粹再次兴起,与恐怖组织联合,重返地球。战火燃遍各大洲,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古老的中国,作为中国最强悍的特战队员,拥有幽灵战神称号的特种部队最年轻的中校,王牌特种兵赵志杰组建了一支在战争中以敌方特种部队为猎杀目标的特种部队,与入侵的德军展开殊死搏斗,新式武器装备纷纷登场,且看中国特种兵如何在大规模的世界战争中发挥作用。
  • 闪电行动小组

    闪电行动小组

    一道闪电撕裂大地苍穹!看不见硝烟的情报暗战绞杀只有生与死,熬刑与变节的选择。凭一身自然门神功,远狙近博殊倭如劈瓜砍菜,情报如囊中探物,十四年与日军情报机关搏杀二百余次从无失手。奉天、西安、陪都、上诲、南京一次次与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川岛芳子交手较量日军情报机关的梦魘--闪电!史上最悬!最火!最爆!真实人物原型的抗战传奇历史钜剧!!
  • 《我在特情局的风流日子Ⅰ》

    《我在特情局的风流日子Ⅰ》

    未发完,进行了大的修改,易名《双城劫》。敬请关注全新的完整版《双城劫》。
  • 我的士兵回忆录

    我的士兵回忆录

    每每当我会想起这段经历,我即自豪又痛苦,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想过着普普通通的军旅生活,但是随后的经历却把我带入无限的痛苦之中。我不是在写一部小说,我只是在向你们诉说我的过去,一个士兵真实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遗世凤影

    遗世凤影

    一个怀着前世遗憾的天凤之星两个相伴转世的神之少女她们,将会遇到什么人?友人?恋人?仇人?还是陌路之人她们,将演绎什么故事?或快乐?或悲伤?或凄美?或平淡无奇年轻的世界,界镜之预言要经历多少,才能到达?
  • 用兵运筹帷幄

    用兵运筹帷幄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少爷,您怎可忘我

    少爷,您怎可忘我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对现代夫妻因为种种原因穿越到古代的言情小说。
  • 破身狂颜妃:本宫来自现代

    破身狂颜妃:本宫来自现代

    好高兴,本是打工妹,不想穿越婴公主,一下子从低层飞到高层,农家女高兴地哈哈大笑,出口喊妈,却不想乐极生悲。也是,刚出生的娃岂会说话。这下,惨了,公主做不成了,好后悔呀,真的好后悔,干嘛说话呢!
  • 滚石——流水

    滚石——流水

    小城学校一个非常规班级的成长历程与一代人的青春变演变。是时代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这个时代
  • 秘密关系

    秘密关系

    我和她的关系行走在危险边缘,一次次秘密差点曝光,却又在千钧一发之际,总能逃过一劫。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丈夫一次又一次的秘密跟踪,女友一次又一次的刨根问底。我和她的事情终于曝光在所有人的面前。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狂风暴雨……暴风雨停息过后,留下的是累累伤痕,还是彩虹?在寒冷的深夜街头,再度重逢却已物是人非……
  • 玄化苍生

    玄化苍生

    五位少年因自然灾害被迫穿越到这个神奇的大陆,上演了语无论比的奇幻经历。
  • 捡到你是我的幸福

    捡到你是我的幸福

    有一个女孩,外表看似坚强,养父身体不好不久离世,所以她15岁就接管了养父,很少有人知道她那么漂亮、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多么需要关爱的心…………有一会男孩,家族破落,因长相俊美被一个变态富豪收养,成为了他的人形宠物,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见了她……
  • 爱的慈善

    爱的慈善

    这是一个爱情悲剧小说,讲的是一个少年~许武~成长的故事。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却因家境的贫穷,妈妈因丢失了一块钱,而心痛的不停的唠叨。从这一刻起,少年立誓长大了一定要赚大钱。果不其然,誓如人愿,少年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利用学习上的优势,给人做课外补果,可谓是顺风顺水。赚的锅满盆满,人生可是相当的满意。然后,杨家的一次意外变故,改变了许武改变了对人生,只是为了多赚钱的看法,从而走上了慈善之路!
  • 修罗少爷小娇妻

    修罗少爷小娇妻

    本小说讲述了女主苏米进入了A市第一贵族高中英皇遇见了英皇校草辛谦熙。。。他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爱的火花呢。。。O(∩_∩)O哈哈哈~作者已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