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500000048

第48章 燕京大学:一个“实现了的梦想” (1)

我家对面就是“司徒雷登故居”,边上还有一个司徒雷登父母这一辈开始传教的“天水堂”。常有上我家来的朋友,说我与司徒雷登“比邻而居”。到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知道司徒其名大概都是从毛泽东1949年发表的名文《别了,司徒雷登》开始的。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对司徒其人其事所知甚少,乃至完全是隔膜的。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因为选入中学课本而广为人知,他的讲演原文本来有一段是关于司徒的,可惜收入教科书时被删节了,一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闻一多在“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和“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中间,本来还有这样一段话: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就如一个中国的留学生一样,从前在北平时,也常见面。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比较完整的演讲记录稿发表在1946年8月2日的《民主周刊》第3卷第19期(收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闻一多年谱长编》)。当年7月15日闻一多演讲那天,正是司徒雷登受命于危难之时。闻一多说得没错,他“住在中国的时间比住在美国的时间长”,他本人更是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是中美友好的象征,在20世纪中叶之前,他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在华的外国人,他一生的命运也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他在遗嘱中要求将骨灰安葬在中国。他在回忆录《在华五十年》开篇就说:

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以中国为家。精神上的缕缕纽带把我与那个伟大的国家及其伟大的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不但出生在那个国度里,而且还曾在那里长期居住过,结识了许多朋友。我有幸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来又回到那里当传教士,研究中国文化,当福音派神学教授和大学校长。

1876年6月24日(清光绪二年),司徒雷登生在杭州,就是我居住的这条耶稣弄堂,地处武林门外,父母都是虔诚的牧师,在他出生前的两年定居杭州。那时武林门一带是城市的边缘,不像现在这样繁华,周围就是农村,“处于遭受太平天国严重破坏的中心,是杭州市一个最贫穷的地区。就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一座教堂,一所学校和几幢传教士的住宅。传教士‘住宅’所在的小巷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耶稣弄’。”周围乡村的美丽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天水堂”成为他儿时的摇篮,也是他成年后踏上传教生涯的第一站。他在这里前后生活了14年之久。

他父母除了向城市贫苦阶层和乡下的农民传播福音,还热衷于办学,父亲办了一所男子中学,母亲办了中国第二所女子学校,成为后来杭州有名的基督教协和女子学校前身之一。司徒雷登和弟弟们一起在“耶稣弄”度过的童年时光,在他的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

我记得,我们当时经常进行短途旅行,游逛杭州的各个风景区,在那里举行野餐,采集野草莓。春天,漫山遍野开着杜鹃花;夏天,我们在山顶上一座阴湿的古庙里避暑(起初只是在那里搞一些原始的野营,后来这座古庙成了传教士们避暑休息地)。当时,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讲,那是富有迷人的探险意味的。

他幼时在培德学校上学,学校里也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同他们讲中国话并为他们所喜爱的中国小朋友。“但在放学后,我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兄弟几个独自在教会院子里玩。我父亲他们在院内栽了好多棵树。”

他小时候喜欢中国的饭菜、糖果、水果,为婚礼而精心安排的宴席尤其让他难忘。当然,新年里吃年饭、看社戏、观灯、坐彩船游西湖……都在他脑海中留下了“许多生动而美好的回忆”。他有时候还会跟着父亲到街头或庙会上去传播福音。(现在,弄堂附近的墙上还有一幅彩色壁画,少年司徒正在跟杭州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他11岁那年(1887年),他随着休假的父母回到美国。1904年冬天,在神学院毕业之后,28岁的司徒雷登带着新婚燕尔的妻子回到杭州,踏上他儿时熟悉的这块土地。尽管离开杭州18年,他幼年时学到的方言几乎全忘光了,但他还是很快适应、学会了杭州话。他说:“这一方言在整个中国是很独特的,它是官场语言(普通话)和所谓吴语(苏州和浙北方言)相混杂的一种语言,早在南宋王朝迁都杭州时就形成了。我对这种语言怀有偏爱心理,它好像具有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音韵和丰富的表现力。”他开始在杭州附近的许多乡村传教,为贫苦农民的孩子开办免费的圣经学习班,“很快就成了他们的知心人”。“我在杭州及其附近度过的那些岁月是极其宝贵的。当时,我除了同家里人以及偶尔同住在城里的其他一些传教士有所交往之外,同当地人相处得也十分亲密,讲的、听的全是他们的本地话。”

1906年2月,他唯一的儿子也在杭州出生。

在1908年2月发表的《传教士与中国人民》一文中,他袒露自己近三年来在中国传教的感受,在批评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丑恶、不诚实、贪婪和缺乏道德”的弊病后,他也对他们的忍耐力表示赞赏。他认为传教的事业几乎是“创造一个国家”,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也正是这种使命感促使他应邀前往金陵神学院任教。

在杭州传教的三年半,他终生难忘,“我在杭州的那些年间所结交的朋友,主要是布道团的雇员,如传道士和教师。他们忠诚可信,办事稳妥,只是有些阿谀奉承的习气,在下属人员中算是比较好的。……我同教会中的这些成员虽然经常友好交往,互谦互让,但意气相投的并不多。我有时还同农民一道用午餐,他们在稻田里或在桑园里干完一上午的活后,饥肠难熬,一餐要吃五大碗米饭,而我只能吃一碗半。所有这些经历有助于我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偶尔还带来明显的好处。”

他永远忘不了清朝官僚的排场,“记得有一次我在杭州的一条街上行走(在当时,对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讲,步行本身就是不体面的),正在这时,巡抚过来了。他坐着八人抬的装饰华丽的大轿,有一帮穿制服的家仆前呼后拥着。我怀着敬畏的好奇心凝视着这位高级官吏,对我是决不指望能更靠近一步的,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他如何以鄙夷的眼光看着一个孤独的野蛮人闪开道让他过去。”

让他感到富有戏剧性的是,这位官吏的夫人是一个入教多年的虔诚基督徒,她是曾国藩的女儿,后来她在83岁那年造访燕京大学,回到杭州,还给他送了一幅“书法清秀的对联。”她有17个孙儿、孙女曾在这所久负盛名的学府学习。谁又能料想,这个当年在杭州街头独步的美国青年传教士会成为“燕京大学之父”。

1909年,司徒雷登的大弟因猎枪走火意外身亡,埋葬在西湖畔九里松的外国坟山。1913年秋天,他73岁的父亲去世,他回杭州奔丧,将父亲安葬在大弟的墓旁。杭州的教友还集资在众安桥建“湖山堂”纪念他在中国传道40年的父亲。1925年1月,他83岁的老母病故,与他父亲合葬在西湖畔。

司徒一生的事业在中国,他是个传教士、神学教授,更是一位教育家,他成年后的人生可以分为三段:一是传播基督教,从杭州到金陵神学院,前后大约15年;二是创办燕京大学,从1919年到1946年;三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为时不足3年,他以一个失败的大使黯然别了他深爱的第二故土。从此,没能再回来看一眼杭州、北京、南京,看看他出生并度过幼小时光的老屋,看看他父母在西湖九里松的墓园,看看他度过一生最宝贵岁月的未名湖、燕园,看看临去时的南京中山陵……

司徒在燕京大学的二、三十年是燕京的黄金岁月,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所在,达到了他生命的颠峰状态,他被誉为“燕园之父”当之无愧。到晚年老病之时,他在遥远的大洋彼岸,看着窗外飘零的落叶,脑子中浮出的仍是燕园未名湖畔一丝丝、一缕缕的绿意,燕京大学在他心中就是一个“实现了的梦想”。司徒60岁生日时,北大校长蒋梦麟致辞说,在他身上汇集了希腊文化的智慧、希伯莱的宗教圣灵和中国文化温和的人道主义精神。我的一位朋友说司徒雷登是一个理想的中国大学校长。我很同意这个判断。司徒对这所大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仅举其大者:

如果不是他筚路蓝缕、到处奔走筹款,燕京的迅速崛起是不可想象的。1918年12月当他受命之时,这是“一所分文不名,而且似乎没有人关心的学校”,学生不足百人,教授只有20多人,其中中国籍的2人,许多外籍教师压根就不具备在大学任教的资格。从1919起他不止10次到美国募捐,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他在美国募捐到大约250万美金,成为燕京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他在中国的军阀、政要和社会名流之间募捐。随着时局的变化,1934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每年给燕京拨款6万元,而且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每年再增拨1.5万元,燕京成为当时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20所私立大学之一。不过,即使国民政府拨款加上中国各界的捐款,也只占到燕京每年经费来源的十分之一。

同类推荐
  • 龙啸大秦

    龙啸大秦

    一场残酷的列王纷争、——————————————————————————————一条血腥的上位之路、——————————————————————————————一部传奇的兵法奇谋。——————————————————————————————一怒而诸侯惧,一安则天下息。权力、欲望、女人一个都不能少!——————————————————————————————在这血海滔天的战国末世,拼杀不休,死去的不仅仅是人,还有诡异离奇的历史!
  • 中华帝国之崛起

    中华帝国之崛起

    银河258年,人类早已征服整个银河系,大大小小的星球上遍布着人类的足迹。正当全人类沾沾自喜之时,陈氏宇宙财团之下的明日医药集团却发生了一起事故,几乎灭绝人类的危机就此开始……此乃科幻&*(……
  • 名剑奇缘

    名剑奇缘

    破晓,苍穹,飞雪,冰霜,烈焰,长歌,鱼殇,泰阿,归尘,承影。此为名剑谱上十把绝世名剑。这十把剑或天地浑然而成,或出自铸剑名师。每把剑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言,得此十把剑,便可纵横天下,一统江湖。也传言,得此十把剑便可永存世间。秦始皇陵墓的设计图纸被盗墓世家盗走,能够阻止王陵被打开的只有这十把名剑。这个任务只有他可以完成——追风。他手中的残阳剑是一把魔剑,这把魔剑被誉为“第十一把剑”。这把剑就是天下名剑的终结者。为救天下苍生,追风毅然踏上搜寻天下名剑的道路上。前面的道路没有方向,只有杀戮,只有死亡······
  • 血战之召唤

    血战之召唤

    一个21世纪标准的宅男李坤穿越到了一个类似中国古代的世界里。附身到了天龙帝国一个戍边的小兵身上。依靠着一个可以召唤中国古代三国武将的长命锁,从一个小兵一点点的到达了权利巅峰。
  • 盂县辛庄村史考

    盂县辛庄村史考

    辛庄村位于盂县县城西部,位于北纬 38度、东经 113度。314省道(双阳线公路)自村南而过,距盂县城 30公里,阳曲县城 45公里,西离太原市 75公里,南达寿阳县城 35公里,北去西烟、南社、西潘远至阳曲、忻州定襄、五台山,可谓交通便利,信息通畅。明嘉靖年(1522~1566)辛庄村属玉泉乡善应一都。
热门推荐
  • 爆裂枪神

    爆裂枪神

    如果我也能长出翅膀,大概也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作为人类,难道仅限于双足立地仰望星空吗?毋庸置疑,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从零开始,将来也能够拥有一切。
  • 暗黑英雄身边的穿越者

    暗黑英雄身边的穿越者

    这是虚幻的世界,因为到来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真实的世界,因为到来后才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么,真的要反抗吗?
  • 修真小子

    修真小子

    林天本是京城、林家大少,奈何父母不被家主看中,连自己也受到几个堂弟的凌辱,到最后还被逼得离家逃走。…………还经常被追杀……所幸不死得了一本秘籍,从此…………
  • 重生之影后自强

    重生之影后自强

    他成了影帝,她是个杂工!影帝方逸臣说,柳艳梅是他此生真爱!那么,十几岁就跟他在一起,为他的事业东奔西走,为他生儿育女的余婉婉又算什么?方逸臣的粉丝说,余婉婉是个死皮赖脸,倒贴的愚妇。回到16岁,余婉婉问,方逸臣,你真的爱我么?对不起,你的爱我要不起。我要考大学,我要拍广告,我要努力挣钱,这辈子我的人生绝对不能放在男人的身上。一个女人的娱乐圈奋斗史!
  • 穿越火线之梦极巅峰

    穿越火线之梦极巅峰

    一局枪战让我失去爱情,亲情。穿越火线,等我林天站在巅峰之时,我们输过,赢过,但我们从没有逃避,因为电子竞技精神让我们无法逃避,少年穷,只是穷一时。我不是出身豪门,但我可以创造一个豪门。我们也许不会。我们的梦想,信念绝不会因为金钱而放弃。
  • 犹太家教智慧

    犹太家教智慧

    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等。
  • 造化魔神

    造化魔神

    天元大陆武风盛行,纷争四起,杀伐不断,先天强者更是竖掌破山,跺脚裂地,在大陆上近乎于无敌的存在。传说,在远古时代,大陆强者如云,飞天遁地,先天境界的修者都是只能充当炮灰的小角色。消失的远古强者都去了哪里,是否已经陨落?冥冥之中到底谁在掌控着这一切?大陆之上是否还有更高等的存在?美人之情,兄弟之义,恩怨纠葛,争斗厮杀,天外之战,一切尽在其中,且看秦牧如何在修炼的道路上成就至强,掌控造化。《造化魔神》给你一个热血,精彩的世界!!!修炼境界的划分:炼气,真罡,先天,洞虚,涅盘,元神,通天。武器品阶的划分:灵器,道器,神器(魔器)。造化书友可以加群讨论:106366329
  • 创世六扇门

    创世六扇门

    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整个大陆都被统一,管理亚蓝大陆的机构被称之为“世界政府”,世界政府在统治大陆600多年后,终于逐渐被揭发了其贪婪的本性,人民都是被政府剥夺的对象,拥有强大实力的人们则成为了政府的工具。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强大的政府根本不会听取人民的呐喊声,这时世界上需要一个能与“世界政府”相抗衡的机构,因此“六扇门”正在一步一步的诞生。
  • 天天万岁

    天天万岁

    如果堕落,就永远都不要醒来,,
  • 爆宠纨绔妃:亲亲我的吃醋王爷

    爆宠纨绔妃:亲亲我的吃醋王爷

    当现代女纨绔穿越成风澜国第一女纨绔,哼!说她是个废物?抱歉!她天生的天才体质。说她是个丑女?瞎说!她屁股后面那么多桃花是什么回事?天下人说她一身绝技羡绝天下,什么绝技?波澜步?五凤心法?骨心针?都不是!她的身边只需要他一个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