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800000009

第9章 紫禁城面瘫 (1)

铁路收归国有,取缔“租股”,严禁用公权力强迫农民以交租的方式”被”当股民,这一为农民减负的举措,以任何意识形态的秤杆衡量,都绝对堪称仁政,却被强大的地方利益集团彻底扭曲。中南海的脑部信号,无法在帝国的脸面上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有什么痛苦能比得上“面瘫”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呢?

“盛”名之下

大清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异数,他的亨通官运、商战经历、财富传奇,无疑令他属于那种令人艳羡、嫉妒到咬牙切齿的成功人士。无论对内对外,他都是个强势的人,时隔多年,再次踏上中国铁路这个大舞台,他开始强力推进铁路国有政策……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久未登台的盛宣怀,渴望的就是一亮相便能赢得满堂喝彩。

这本就是他的舞台。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到1908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他都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侍郎”)的身份谈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年的8月份,他才回到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部长(“尚书”)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唐绍仪勉强干了几个月,终于离职,而盛宣怀也得以在1911年的1月份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就该属于他的位子。

与他同样郁闷的还有端方。早就是封疆大吏的端方,前年(1909)在直隶总督任上,被人砸了黑砖倒台,而理由十分可笑:其在慈禧太后葬礼上沿途派人照相,构成“大不敬”。端方憋到了1911年,才重新出山,督办川汉、粤汉铁路。

这两个自视甚高又久被压抑的人,同时分管铁路,两柄宝剑的寒光一同毕露,雷霆手段频出,倒也令向来软弱的大清中央,在铁路国有问题突然雄起,寸步不让。

打趴胡雪岩

盛宣怀绝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异数,属于那种令人艳羡、嫉妒到咬牙切齿的成功人士。

首先,盛宣怀的官运实在亨通。如同那个年代很多成功人士一样,他也科举场上十分失意,但自从担任李鸿章的机要秘书之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于任事,他开始在大清国的官僚体系中青云直上,最后终于成为部长级高官(“尚书”),而且,执掌的是权势最大、油水最多的中央机关:邮传部。邮传部掌管着邮政、电信、铁路、航运等新兴垄断产业,是大清国各派政治力量PK的主战场。从1906年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该部在六年间居然十三次更换部长,竞争十分激烈,被当时的媒体戏称为“运动部”。

比部长级别更令人羡慕的是,盛宣怀从踏进机关大门的第一步开始,几乎一直都是脚踩官场与商场两只船,而且与胡雪岩那种挖空心思挤入官场内寻找靠山的买卖人不同,盛宣怀下海,几乎都是由组织任命、带着红头文件和财政资金的。当然,盛宣怀也充分展露出了其出色的商业才干,在官方资源的强大支持下,无论“外战”还是“内战”,几乎无往而不胜。

“外战”方面,他的经典案例就是成功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在一系列两败俱伤的价格战幕后,大清国政府充分发挥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强大优势,不仅授予轮船招商局垄断经营权,而且还提供财政贷款,而又正值美国资本方计划实行战略转移,从中国撤资改投美国新兴的铁路大建设,旗昌轮船上终于升起了黄龙旗,降下了星条旗。在轮船招商局将旗昌公司纳入怀中的同时,主导收购事宜的盛宣怀,也乘机将轮船招商局纳入自己怀中,以徐润为首的招商局原领导班子,或因腐败问题,或因能力问题,受到了整肃。

“内战”方面,盛宣怀最富传奇性的案例就是将财神胡雪岩彻底打趴下。严格地说,盛、胡之间的斗争,并非单纯的商战,而是两人背后的李鸿章、左宗棠的权力斗争及路线斗争。胡雪岩尽管戴着红顶子,但毕竟没真正在机关内混过,根本不是盛宣怀的对手。当胡高举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依托其“阜康钱庄”里的储户资金,与外商进行生丝大战,以图获得暴利时,盛宣怀则瞅准时机,轻巧地打断了胡的脊梁骨——资金链。胡雪岩曾经出面为左宗棠借了不少洋债,这些债务的管理也是阜康钱庄的重要业务和利润点。清政府将这些债务分解落实到相应的省份,统一汇总到上海后,由上海道台交给胡雪岩;而外资银行则直接从胡的钱庄按时收取本息。上海官场恰恰掌握在李鸿章和盛宣怀手中。在胡雪岩的生丝大战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盛宣怀密令上海道台暂缓向胡支付官方还款,胡的资金链立即崩紧。同时,盛再向外放风阜康钱庄银根不稳,引发了挤兑风潮,胡的资金链终于崩断,导致身败名裂。

财富防火墙

令同时代人艳羡的是,盛宣怀不仅是商战上的常胜将军,而且其聚敛起来的大笔财富,居然顺利地移交给了子孙们。在遭遇了大清与民国的两轮清算后,盛宣怀依然给子孙们留下了极为可观的、价值高达2000万两白银的遗产。而他的同时代人,如徐润、郑观应、刘学洵、刘鄂,其财富基本是昙花一现、及身而陨,而张謇等人,虽然在实业界名声巨大,却其实是个“空心老倌”,并没有多少真金实银。

盛宣怀聚敛财富的路径,与这些人并没有大的差别。同样都是国有资产的打工者和看护者,他们的财富显然不是来自于薪水,而是另有渠道。一是股份,这些企业虽然大多是由国有资金支撑着,但打的却是“官督商办”的旗号,财政投入并不作为股本金,而是作为政府的无息或低息贷款,管理者可以“挟官以凌商,挟商以蒙官”,充分利用官、商两道的信息不对称,两头忽悠,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得以占据不少股份。二是经营中大建“老鼠仓”及进行关联交易,但凡企业的要害部门,均安置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然后建立很多外围公司,承接本公司的业务,“大河”的肥水自然就流到了自家的“小河”里。

但在那个年代,贪腐已是常态,官员们倘能在贪腐之外还做点实事,就已经算相当具有先进性了。盛宣怀自己在写给醇亲王的信中就说:“盖今日之天下,做官人收名利而人尽趋之,办事人受谗谤而人尽戒之。”

盛宣怀的高明之处,或者说幸运之处,在于他持有大量股票的这些企业,及时地进行了“改制”,从而多少摆脱了政治力量的牵制。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组成完全商办的股份有限公司。1909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共有732名(代表31164张股票)股东参加,选举产生了招商局首届董事会。在董事会的9名当选者中,盛宣怀以4769张得票高居榜首,当选为董事会主席。这些表明,随着股份制的推行,在这些企业中,股东开始取代政府,“商办”取代“官督”,而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主导力量。同样,到了民国二年(1913年),汉冶萍公司召开特别股东大会,盛宣怀被推举为总理,随后又被推为董事长。好歹能得到法制保护的企业股权,以及大量投资于租界内的动产、不动产,为盛宣怀的财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抵挡来自官场的不可测的风波冲击。

与同时代大多数富豪们不同的是,盛宣怀首先并且一直都是体制内的人。与其说他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而去谋求政治上的保护,不如说是他在政治上的敏锐与老练,造就了在经济上的成就与地位。

早在戊戌年间,作为一名改革的实际操作者,与李鸿章、张之洞等更有影响力的改革实践者一样,盛宣怀明智地与康梁等“口水改革家”们保持了相当的距离,他认为,康有为等“将尽举吾国之政教、法制而变易之,然不揣其本,不清其源,变法太锐,求治太急,朝局水火,萧墙干戈,忧未艾也”,盛宣怀是位实干者和践行者,通观《宣统朝政纪》,盛宣怀的姓名约出现70多处,几乎都是奉旨接办某项艰难的任务,比如对外谈判、对内赈灾。

但这次,盛宣怀并不知道,前方居然是一个极大的厄运在等待着自己。

众矢之的

铁路国有就是盛宣怀唱响的第一个高八度,赢得了那些为路所困、切盼中央出手“救市”的省份一片喝彩:

陕西巡抚恩寿,请求将西潼铁路收回官办;

山东巡抚孙宝琦,请求将烟潍路收归官办;

江西籍在京官员集会,一致赞同江西官商各界提出的九南铁路收回国有;

福建漳厦路公司打报告给邮传部,请求赶紧派人“接管经理,并召集股东开会,布告暂行由部接收”;

云贵总督李经羲致电盛宣怀:“桂蜀国有,从速宣布为宜。”他很实诚地认为“滇、黔、桂以无力,望国有”,不似湘、粤、蜀那样“为私利抗国有”……

但是掌声未息,本该对国有政策报以最大掌声的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四省却是嘘声一片。掌握了话语权的商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将铁路国有看作是对既得利益的极大侵犯,一时间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盛宣怀和邮传部成了众矢之的。

国有政策宣布后数日(5月12日),粤汉铁路湖南公司在长沙贾公祠召开大会,到者数百人;次日,又在教育总会开会,到者数千人;再后一天,继续在教育总会开会,到者就达到数万人。商议的主题则是,如何以抗拒为手段,实现利益最大化。

会场气氛是激动的,甚至有点感人。有一名为贾武的人慷慨陈词后,居然切下了自己的一根手指,“自言誓不与盛宣怀共戴天”。据说,一时间“满座痛哭,声震屋瓦”。在之后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我们能不断发现这种动辄千人、万人的集体哭场景象。那些在铁路建设方面成绩平平的高管们,却在动员民意、操纵集体无意识方面,显露出了出色的才华。

最后,湖南方面决议,“万众一心,恪遵先朝谕旨,及宣统二年上谕,完全商办,实力推行”,“租股、房股、薪股,照旧收集”。除了上访请愿外,他们还决定:对于那些“反对湘路之完全商办、妨碍湘路建筑”的人,“湘人认为公敌,以强硬手段对付之”,这是近代史上首次公开地因经济问题而诉诸“强硬手段”的人身威胁。他们还表态说,“外国人如来湘强事(铁路)修筑,湘人必集合全体共谋抵制,无论酿成如何外交巨案,在所不顾;若部派督办来湘,湘人亦以此法对付之”,“我辈定以死力争之,闭市、停课、抗租,均确定为最后之办法”。

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这种对抗的目的,究竟是为了国家、民族、地方、股民,还是这些已经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靠路吃路”的高管们。

信息不对称下的群众动员,效果很好。5月16日,长沙、株洲一带铁路工人1万余人,“一概停工”,进入长沙示威游行,“沿途声称,如抚台不允上奏挽回,商须罢市,学须罢课,一般人民须抗租税”。传单上则出现了更多的敏感词:“我们办我们的路,他借他洋人的钱。万一我们修路的时节,有谁来用强迫手段压制我们,那时我们做百姓的人,横直是一条死路,大家把这条性命,与他拚一场,在学堂的人,大家散学,做生意的,大家闹市,湖南全省的粮饷,大家是不肯交的,看他把我们湖南的百姓怎么办呢?”言辞间充满了情绪的对抗。

湖北的情况也类似。《申报》在5月15日报道说:“湖北商办铁路公司、铁路协会、咨议局各大团体,以商办铁路收归国有上谕近于政府夺民权利,将来输入外债授权他人,殊可惊惧。遂于昨日刊发传单,奔走相告。拟即日开会举代表赴摄政王府第,泣求收回成命,仍准商办。”

这对时刻准备着钻空子的革命党来说,当然是绝好的机会。在革命党的暗中鼓动下,湖北多次举行千人集会,革命党人陶勋成亲自上阵,痛斥中央政府媚外辱国,也在公开大会上断指明志,而留日学生江元吉则“割肉血书”“流血争路,路亡流血;路存国存,存路救国”16个字。

革命党人詹大悲主编的《大江报》年初才创刊,此时发表了一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的文章,呼唤“国危如是,男儿死耳,好自为之”。何海鸣则发表了《亡中国者和平也》一文,鼓吹反政府暴动。湖广总督瑞澂立即下令,查封《大江报》馆,逮捕何海鸣、詹大悲。

里程最短、筹资最顺利、铁路完工最多的广东省,本来受铁路国有政策的冲击很小,但他们也站出来对抗中央,以便为自己赢得更好的谈判地位。广东铁路公司的绅商们“大动公愤,纷筹对待之法。已决定一面奏劾盛宣怀,一面质问总协理大臣”(《申报》),在6月10日的广东粤汉铁路公司股东大会上,股东表示要“万众一心保持商办之局”,“路亡国亡,政府虽欲卖国,我粤人断不能卖国”,对政府的“破坏”全力反抗,甚至也喊出了“有劫夺商路者,格杀勿论”的杀气腾腾的口号。

相反,倒是后来闹得天翻地覆的四川铁路公司,此时相当静谧。原因则也是“利益”二字:四川的绅商们都在等待着政府出手,将他们从极度亏损的经营泥潭中解救出去

“卖国贼”的合同

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抗中央,这显然令各省铁路公司有点害羞。

不久,一个极好的“抓手”出现了:国有诏书发布后11天,中央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引进1000万英镑的巨额外资,投入铁路建设。各省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上升到“爱国”还是“卖国”的高度,来和中央讨价还价。

同类推荐
  • 明末山贼王

    明末山贼王

    又穿越,可这次穿越过去居然变成了一个山贼……好吧,山贼也要逆天啊!
  • 大宋极品国师

    大宋极品国师

    一个历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穿越至南宋初年,面对着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奸臣把持朝政内忧外患的南宋朝廷,他该怎么办?他该怎么样从一个地主家的恶霸少爷一步步走上南宋朝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位置,来实现他曲线救国的想法?
  • 逍遥游纪

    逍遥游纪

    人间难得一回游,自当尽兴逍遥游。被神秘的逍遥游系统选中,以为逆袭的王越却没有想到迎来的却是一连串的苦差事,那就是去扭转那些以悲剧收场的历史人物的命运,让他们也就是他自己能够逍遥游人间。穿越变成南唐后主李煜、花和尚辩机、小白兔伯邑考……王越将利用系统给他的逍遥丸,不断的帮助这些悲催的自己,摆脱原来的命运。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固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 雍正即位之谜

    雍正即位之谜

    本书是讲述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后世围绕其继位、暴死等事件传说甚多,多悖谬不实。其为政方略遭人议论处亦多,但他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在文治武功方面,都不愧一代英主之名。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实离不开雍正承前启后的功用。雍正皇帝1723年至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在清朝的历史上,雍正是一个极具争议、极具传奇色彩、极具才华与胆识的帝王。雍正的即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实行的严厉治国政策让人评说不已,他的突然暴死,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雍正的继位,历来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
  • 布衣弄国

    布衣弄国

    他,幼少家道中落,流落巷闾沦弃儿。他,青年投军从戎,抗击倭寇立奇功。他,中年劈风斩浪,海上捞金终成空。他,晚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忙。本是江南良家子,老寄残身在京师,甘为浮浪一闲人。终日逍遥度日,聊度余生,却因种种因缘际会,阴差阳错成朝廷使节,花甲之年效冯唐,度关山,挽狂澜。烈士暮年,壮心未已,虽一介布衣,却长袖善舞,斡旋大国之间。怎奈何,形格势禁,渐入歧途;实难敌,方枘圆凿,两国势如水火;终不免,身首异处,声名狼藉。可悲?可叹?可笑?其真耶?其梦耶?一出闹剧、一部传奇、一曲悲歌、一捧辛酸泪,尽在《布衣弄国》………
热门推荐
  • 鬼拍肩之孽世情缘

    鬼拍肩之孽世情缘

    俗话说:人吓人,吓死人!本故事讲述一所大学校园的四学生们的好奇与贪玩,玩了一款名为“鬼拍肩”的游戏,其中一个同学硬生生地被吓死,随之而来发生了一系列的灵异事件!
  •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描写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一所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详略得当,有着都德一贯的委婉、曲折、富于暗示性的风格,主题开掘很深。小学生小弗郎兹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动人。教师阿梅尔先生作为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该文出世后。被多个国家选入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
  • 霸道校草别碰我

    霸道校草别碰我

    “你怎么这么臭哇?!”邪少一边捏着鼻子,一边看着眼前这个面目清秀但一股臭味的女生。“我臭关你什么事?你是我谁啊!”灿灿呆呆的盯着那位少年,虽有些犯花痴,但揭人所短的人,她是十分痛恨的。“呜呜呜呜~”灿灿蹲在墙角独自抽噎,路过的邪少看见了,走向她,伸手递给她一包餐巾纸。“你怎么?”灿灿话还没说完,便被邪少捂住了嘴巴。“我是不会让我的女人哭的!”邪少拉起灿灿的手,坐进了一辆豪华的敞篷汽车。
  •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离家三日,被家里的爹妈告知自己和全国最冷最嗜血的军官定了婚,肖素素一个冷颤,她不要被虐死或冻死。于是乎,肖素素伪装身份把自己送到那冷血军官的面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取消婚礼。可是最后的最后,婚约是解除了,但是肖素素肚中貌似已经有了某男的种,这辈子是休想再逃掉了。
  • 将军与姬

    将军与姬

    妾身本是良家女,胡人强逼入凡尘,几多眼泪几多恨,本应老死风尘中,得君搭救能脱身,甘愿以身陪伴君,虽死无憾了残身。三国烽烟从未停,多少尸骨多少恨,虎狼当道人命丧,但愿天子明我心,我知君心有大志,统领天兵平天下,奈何妾身身已脏,不配君定天下身,如果有天虎狼尽,我当归去了唔心我是李元霸,一个穿越到三国的人,目睹了太多太多百姓疾苦,种族仇杀。很多人救了我,很多人为了我身体支离破碎,很多人为了跟我一起定天下宗族灭绝。我的心太冷,是你温暖了我的心,虽然你是妓女我是将,我愿陪你白发苍。朵朵,我的妻子,我的爱人。三国风云平地起,刀剑锋从磨砺出。尸骨满地血染沙,但愿从此战火宁。
  • 千年鬼道行

    千年鬼道行

    千年鬼将,百万鬼兵,平淡无奇的后山上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百鬼踩体,万鬼追身,我又该何去何从?苦苦追杀的组织又是何物?百年坚守的锦衣卫!仁、义、礼、智、威该如何寻找!我会一步一步走完这一路的!
  •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

    《带着孩子去旅行》收集了作者近几年带着孩子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后写的游记,并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摄的精美图片,见证了作者一家曾路过的那些美丽风景。每一次的旅行,拓宽了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了他们的见识。热爱自然、享受旅行的人定能从这本书中找到共鸣。
  • 恋雨倾城

    恋雨倾城

    许诺只是一个学生,他只希望好好学习,以及与亲人相伴。他不求奢华,只求家庭圆满。
  • 逃婚吧童养夫

    逃婚吧童养夫

    她李姒晴这辈子是造了什么孽,她那无良老爹居然担心她把家产败光,竟给她找了个童养夫,好吧看在童养夫长得好看的份上她认了。丫丫的,这家伙竟然不领情,当着她的面与别的女人眉来眼去不说,竟然还想解除婚约,没门没窗没缝,上穷碧落下黄泉,童养夫你别想逃。腹黑男与小白女的故事
  • 帝之宠爱

    帝之宠爱

    她是千金小姐,,为了拯救父亲的公司和他住在一起。他是帝国的帝王,冷酷、无情却在她面前像个孩子。“老婆,喂我吃饭。”某男无赖的抓住女子的手。“你自己有手为什么不自己吃啊?”女子扶额“因为老婆喂得好吃啊。”某男低头用他那双好看的眼睛盯着女子。“夜祁皓,你几岁了,还要我喂?”夜大总裁伸出两个手指头“两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