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900000028

第28章 记叙文写作技巧(5)

古人论章法,有“横云断山法”、“云罩雾尖法”,如宋代画家郭熙所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愈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集》)这里讲的就是写作上的“显要隐全”。全隐不露,读者看不明白,有显无隐,必然是索然无味,显要隐全才符合写作的规律。相传明代的一个皇帝,叫画家陆志刚画一百匹马,但陆只画了数十匹。皇帝问:“为什么不画足一百匹?”陆回答:“你无非是要一个多字,画出了一百匹也不显多,我的画面上有山石、城楼等,让山石挡住一部分,再跑进城里去一部分,谁能说到底有几千匹、几万匹马呢?”以有限的画面,展示无限广阔的生活内容,这正好说明了“显要隐全”的艺术表现的道理。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显要隐全表现技巧的地方是很多的,比如在构思谋篇时的写横断面,不写全过程,写前奏或者结尾,不写事物的全貌,写一角一隅。刻画人物避免面面俱到,常通过写瞬间概括人物的漫长经历,甚至是一生一世。中断原来的叙事,让读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推测、补充,这些都是要求显要隐全,于有限笔墨隐无尽含意。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费尔巴哈的这样一段话:

同时说一说,聪明的写作方法是先把读者也看做是有头脑的人,是不把一切都说出,而且听凭读者自己去想事物的关系、条件和界限,在这种关系、条件和界限之下所说出的语句才是有效果的和可以想象的。

列宁在这段话之后批道:“中肯”。因为费尔巴哈的这段话指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写作规律,写文章要给读者留出充分的思索和想象的余地,不能把一切都和盘托出,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以显见隐,写有包孕的片刻。

写有包孕的片刻,是指通过写富有特征的人物行动或生活场景,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这“片刻”,就仿佛女人怀着身孕一样,它能以显见隐,透过“片刻”能追溯和预见以前的一切。这正是法国启蒙主义艺术理论家拉辛指出的要避免去表现顶点和结局,因为“到了顶点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朝更远的方向看,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写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常说的“引而不发”的表现技巧。黄庭坚论画说:“往时李伯时为余作李广夺胡儿马,挟儿南驰,取胡儿弓引满以拟追骑。观箭锋所直,发之,人马皆应弦也。伯时笑曰:‘使俗子为之,作箭中追骑矣。’余因深悟画格。”(《题摹〈燕郭尚父图〉》)李伯时画李广射胡人,虽无箭中追骑的画面,却能使人推想到人马即将应弦而倒,即不画“箭中追骑”的顶点、结局,使观赏者“朝更远的方向看”,留有想象的余地。“余”悟出的这种“画格”,也正是那“有包孕的片刻”。吴伯箫的《莱园小记》这样写莱园劳动:

暮春,中午……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芜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这里作者不去写劳动中的欢声笑语,也不去写劳动时的争先恐后,而是别具风采地写劳动之余,写休息。这正是画家米勒说过的:“一个倚锄或倚犁而立的人,较之一个做着掘地动作的人,就表现劳动来说是更典型的。他表示他刚劳动过,而且倦了,——这就是说,他正在休息,而且接着还要劳动。”这里写劳动休息的“片刻”,就比直接写劳动更容易叫人体会到田园之乐的妙趣。

正面和侧面

写文章可以直接地从正面着笔,也可以间接地从侧面着笔。一般是以正面为主,侧面是正面的辅助,二者又常常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如茅盾指出的:“问题的要点是在考虑到读者的必有的想象力,而在正面描写以外辅以侧面的烘托,——应当是用侧面的烘托来救济正面描写的不足。”侧面描写是一种很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特别是有些正面描写不容易奏效,从侧面写,着墨不多,就能收到正面用很多笔墨难以达到的表达效果。风是看不见的,正面写就有一定的困难,古代画家吴道子的画,却从人物衣带的飘动上,使人感到风在吹拂,人称“吴带当风”。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不画蛙,而画一群出入于泉水中的小蝌蚪。朱自清不写父亲的正身、五官,而刻画父亲的背影,都是很出色的侧面描写。这就是清代刘熙载《艺概》中所指出的“睹影知竿”之法,他说:绝句取径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

运用陪笔,是侧面描写常用的手法。

运用陪笔,就是借用其他事物对所要表现的事物进行陪衬、烘染。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极写毒蛇之毒和捕蛇之险为陪笔,突出主旨“赋敛之毒甚是蛇”。周敦颐的《爱莲说》,运用层层陪衬的手法,先写作者爱莲的缘由,举出陶渊明爱菊来衬托爱莲。从李唐以来世人均爱牡丹衬托自己“独爱莲”,接着写自己独爱莲的原因,又通过爱菊和多爱牡丹两种人来衬托自己爱莲的与众不同。前后三次衬托,写“菊之爱”与“牡丹之爱”均在陪衬“莲之爱”,层层深入地突出了“爱莲者”洁身自好,清高不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刻画人物,描写风景,都经常运用陪笔,陪衬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正衬,反衬、衬垫、衬跌等等。正衬、反衬是陪笔的主要表现形式。正衬就是从正面去对比,以美比美,以勇比勇。反衬就是从反面对比,以丑比美,以懦比勇。如《三国演义》中以鲁肃老实衬孔明之乖巧,以曹操的奸诈暴虐,杀人如麻,衬刘备的仁慈宽厚,礼贤下士,这是很出色的反衬描写。反衬,正反对照,比衬鲜明;而正衬,比衬的效果则更为鲜明有力。毛宗岗评批《三国演义》时举例说:“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回批语)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棋高一着”,“强中更有强中手”就是这个意思。《三国演义》正衬笔法的使用尤为出色。孔明和周瑜同是乖巧,周瑜屡次设计谋害孔明和刘备的一系列事件,孔明都是巧妙地化险为夷,并且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以至“三气周瑜”,把周瑜活活气死,充分显示出孔明神鬼莫测的非凡智慧。

写影响,是侧面描写的又一常用手法。

当感情十分强烈苦于难以表达,在事物美丑达于极点苦于难以描绘的时候,正面描写所发挥的作用往往有限,而采用侧面描写,写影响和效果,写出事物、人物的影响之大、之深,也就令人相见到感情之强烈,人物、事物美丑之最的状貌了。这和运用陪笔不同。用陪笔,被陪衬者和陪衬者是对比、映衬关系,前为主,后为宾,以宾陪主,宾主相得益彰。写影响则不同,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不是映衬关系,它是通过作用于被影响者产生的巨大影响来突出影响者,言其被影响者,意却全在于写影响者,因而就能把所要描写的人物、抒发的感情,表现得更为集中、强烈。而且含蓄深蕴,耐人玩索。比如写人的外貌美。从文史上看,从正面着笔描写得出色的不是很多。因为正面写人的外貌,无非是形容面部的各个部分,这样的描写总是很有限的。梅里美的《卡门》中曾谈到:“照西班牙人说,一个女人要称得上漂亮,必须符合三十个条件,或者换句话说,必须用十个形容词,每个形容词都能适用到她身体的三个部分。比方说,她必须有三黑:眼睛黑、眼睑黑、眉毛黑;三纤巧:手指、嘴唇、头发,等等。”如果照这个标准去描写,那也只会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会讨人喜欢的。从侧面,通过写影响刻画入的外貌美的精彩描写倒是很不少的。最著名的要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海伦美貌的描写了。《伊里亚特》写希腊人和特洛亚的战争,战争就是因为特洛亚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而引起的。为了争夺一个美人,英雄纷纷上台,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伊里亚特》写海伦的美貌就从侧面的影响着笔。比如在海伦向城楼走来时,作品就通过特洛亚长老的口作了这样的描写,“为了这样的一个女人,谁还怪得特洛亚和阿开亚的战士吃这么多年的苦呢?她简直是一个不死女神的肖像。”莱辛评论说:“能叫冷心肠的老年人承认为她战争流了许多血和泪是值得的,有什么比这段叙述还能引起更生动的美的意象呢?”还有如《陌上桑》写罗敷,《西厢记》写莺莺,《长恨歌》写贵妃,外国文学中《蓝登传》(斯末特莱著)写水仙小姐,《罗马》(果戈理著)写阿尔邦诺女子安农齐亚达,《巴玛修道院》(司汤达著)写吉娜,都是非常出色的从侧面、影响刻画美貌的文笔精华。

同类推荐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沈从文读书与做人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 巫婆的红筷子

    巫婆的红筷子

    最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国族的印迹,对民众命运的深入思索激发成作品的内在多层回声,一幅幅可感的画面重新回现,多少悲欢离合、穷形尽相都不脱厚实的悲悯。在激情与思想的交锋中,两代人文思想精英共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深处的精彩波澜。
  • 热爱

    热爱

    1950年,新中国刚刚解放,留苏归来的热血青年苏明涛与身份不明的沈寒秋在桥上相遇,一刹那,爱情的种子已在苏明涛的,心中深深地扎根。但是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即将掉入一场劫难!苏明涛与沈寒秋再次相遇,可为什么沈寒秋冷若冰霜,恍如陌生人?为什么沈寒秋行踪诡异,对自己的过往遮遮掩掩?又为什么会忽然离开他,与他亲同手足的兄弟许军走在一起?到底她是谁?这是一个情节曲折、充满悬念的反特爱情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秉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在动荡的年代尽情抒写他们的青春故事,当一切褪去,唯有热爱被人铭记。
热门推荐
  • 鬼谷神医

    鬼谷神医

    一个身怀鬼谷医术的青年,一沓金针,治病救鬼,超度亡灵,古墓探险,妖道斗法,且看他怎么在这繁华的世界里纵横都市。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读《论语》,悟管理

    读《论语》,悟管理

    《论语》记录了孔子生平语录及其与弟子的对话。《论语》共20章,篇幅都不长,但句句是名言,句句是至理,博大而实用。汇集了为官之道、经商之道、谋略之道、战略之法及用人的大智慧,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论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将为现代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它必然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用管理学的眼光去读《论语》,《论语》是一座管理的宝库。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去开启这座宝库吧!
  • 我家主人才没那么可爱

    我家主人才没那么可爱

    新世纪女仆三定律:第一、服从少爷的一切命令。那包括那些色色、不能说的,潜规则的咩?第二、遵从少爷的一切喜好。那挑什么样的男人嫁也要被他插手咩?第三、绝对不准爱上少爷。哦,三条看起来,最后一条最简单了。像这种阴晴不定,喜怒无常,还命令小女仆和自己玩一年契约婚姻的家伙有什么好爱上的。
  •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

    本书以“两浙”地域文化视角来探讨“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的内在关联,目的是要努力地揭示出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浙”作家为什么会整体性地崛起的文化根源,并试图结合文化原型和母文化的孕育功能,以及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等特点,探讨“两浙”作家在新文学发展中的思想理念、价值建构、心路历程、精神轨迹和艺术探索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为中国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确立他们在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本书的部分章节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 主神日常

    主神日常

    别的主神都是给人发任务!到我这里怎么还要被任务?“1.主神空间发展已达瓶颈,增加相关建筑设施!奖励100主神点数,目前完成度47%。”“2.主神空间人口饱和,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奖励100000主神点数,目前完成度26%”“3.主神空间......"......“唔!给多出的男同胞们发放必死任务,第二个任务就可以很好完成了...吧?!”
  • 捉鬼实习生

    捉鬼实习生

    900恶鬼逃出地狱干她什么事?可自从遇到夹在墙缝的那个分不清美丑的鬼差起,这一切偏偏和她牵连甚深。她不得……不得不……替他捉鬼?这都什么跟什么,甚至同情心泛滥收养一只小狗,还是地府某将军。天啊,就算她死后真的能做鬼差,也不用有生之年就这么衰吧?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