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900000029

第29章 记叙文常用文体(1)

新闻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新闻,即消息,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报纸是党和政府极重要的宣传工具,人人都应学会写新闻。这一节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新闻的定义和分类。第二个问题讲新闻的特性,我们无产阶级的新闻要讲党性原则,即要服从党在一定时期的纲领、路线,努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纸要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忠实喉舌,这就是新闻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也是无产阶级新闻的最大特性。具体讲了四个方面:要用事实说话,必须完全真实,新闻要新,简短生动。第三个问题讲怎样写新闻,根据新闻的“倒金字塔”的结构形式,讲了导语、主体,背景、标题的写作要求。新闻结构的主要成分是导语和主体,导语又是决定新闻成败优劣的关键,导语写作是学习的重点。

一、什么是新闻

新闻这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等报纸常用文体,因为这些文体都具有新闻的特性。狭义的指消息,消息的新闻特性体现的最集中,消息是报纸的“主角”。这里讲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

什么是新闻?资产阶级新闻界的说法很混乱,如“新闻是最近报道的事情”;“北、东、西、南合在一起就是新闻”。甚至有人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的东西就是新闻”。这些说法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新闻的含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多是片面的,没有准确地反映出新闻的特性。我国新闻界一向认为陆定一的提法比较准确:“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这个定义突出了新闻的三个主要特性,即(一)新闻是事实;(二)应是新近发生的,(三)对事实加以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一般把新闻分为以下四类:

1.动态新闻,指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一般文字简约,反应迅速,在各类新闻中占的数量最大。

2.综合新闻,指不同地区、单位同类或近似事实的综合报道,它实际上是一地一事的动态新闻的合成。

3.经验新闻,也叫典型报道,指某些地区、部门新鲜经验的报道,它实际上是动态新闻与工作经验的结合。

4.新闻述评,即边述边评的新闻,它兼有动态新闻和评论两种作用。

动态新闻是新闻中最基本的品种,学写新闻首先要学会写动态新闻。二、新闻的特性

1.要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因为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就是事实的报道,离开事实就失去了新闻存在的基础。四十年代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讲得好:“经验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的宣传,莫过于事实。‘事实胜于雄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你说一百句一千句‘反对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他可以胡赖不认帐,反诬你先放第一枪。但当把‘剿匪手本’介绍出来时,巧言善辩如吴国桢先生,也不能不噤若寒蝉。”(《从五个“W”说起》)用事实说话是指新闻要客观地叙述事实,要借助事实来阐明观点。经济学家薛暮桥到北京太平庄农副产品市场赶集,记者写了一篇《经济学家赶集》的新闻,下面是其中第二段中的几句:

这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便问是怎么运进城来的。有几个顾客正和卖主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一元二角一斤。薛暮桥同志高兴地说:“好,我也买一条。”卖鱼的拣了一条又大又肥的活胖头鱼,一称,五斤重。薛暮桥一边付钱,一边说:“看来还是这个市场好。”……

这里前面写市场的景象,没有用“人群熙熙攘攘”,“商品琳琅满目”之类形容词,而是通过人的眼睛看到的“挤进入群”、“东瞧西看”这些人物活动的事实,反映出市场的繁荣兴旺。后面通过经济学家买鱼、擀面杖、挖耳勺以及他说话的事实,说明了经济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农贸市场是国营市场的补充,应当大力提倡;但作者没发一句议论,全是通过事实的叙述表达了自己无形的意见,这就叫“用事实说话”。

2.必须完全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忠实,把真实的情形描写出来。”(《加里宁论通讯员的写作与修养》)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要把“真实”摆在“最重要的”、“第一”的位置(刘少奇)。新闻不能说谎,作假,反对“客里空”(“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写假报道的记者,后来就成了不真实新闻的代名词)。一九四三年,延安《解放日报》一篇报道把敌军的数字弄错了,毛主席严肃地指出,这是对敌斗争,一字不能错,错一个字就是政治问题。新闻的真实就要做到一人一物,一情一节都要有根有据,经得起调查、推敲。既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夸大其词,更不允许象文学创作那样随意虚构、概括,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气氛的叙述等这些无形的事实都必须完全真实。

新闻要真实,但不是纯客观的“有闻必录”,要区分主流和支流、必然和偶然、个别和一般,从事物整体和相互联系中反映出本质的真实,不能以偏概全,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蒙蔽。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则抗灾的报道,这篇报道歪曲了解放区人民抗灾的真实情况,没有反映广大群众团结斗争的真实面貌,“却只看到一幅阴森森的灾害图”,为此该报编辑部作了公开检讨。

3.新闻要新

一是时间上新,时间性强。新闻只有迅速反映客观现实,才能发挥新闻的威力,提高新闻的价值,最好是“今日”或“昨日”新闻,越快越好。《纽约时报》前副主编罗伯特·赖斯特说:“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

二是内容上新,给人以新意。首先要报道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有重大影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向题,如《上海把最后两辆人力车送交博物馆》、《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吃饭问题解决了》、《杜芸芸将十万遗产献国家》,这都是内容新、含意新的好新闻。新华社1978年1月13日发了一条新闻《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指出,长江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公里,而是6300公里。这条新闻订正了沿袭多年的结论,令举世瞩目。

4.简短生动

列宁要求新闻要写得象“电报”、“电讯”那样简短。新闻要写得简短,必须使主题集中突出,善于从众多的材料中,根据报道的需要,从新的角度,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来。《天安门事件是革命行动》不足二百字,这是从一篇报道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讨论首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许多重要问题的几千字的初稿中单独抽出来发表的。再如短新闻《“救活”鸳鸯,换回外汇》,几年前,“******”把外销床单上印着的鸳鸯戏水图案,换成两只大鸭子,结果一条也卖不出去。.打倒“******”以后,服装工人又设计出了新的鸳鸯床单,“救活”了那两只鸳鸯。这条新闻原本是有上万字的长篇报道中的一个事实,记者有慧眼,选得好。

新闻要求有“可读性”,即要写得生动活泼,避免枯燥乏味的叙述。新闻要写得生动,就要在符合真实性的原则下,适当地运用一些文学的手法来表现,如形象的描绘,贴切的比喻、引语,以及其他一些文学的表现技巧。“在美国的威尔福特豪尔的美国空军医疗中心,一月二十一日出生了一个四个月的早产婴儿,这个婴儿小得可以放在医生的一只手掌上。”(合众国际社1981年1月消息《四个月的早产婴儿》)“常有人问,‘凤凰’与‘永久’哪个好?在上海,有一句话:‘永久’是强壮的小伙子,‘凤凰’是漂亮的小姑娘。”(《人民日报》1981年4月18日新闻《“凤凰”与“永久”齐飞》)这样就把新闻写活了。

三、怎样写新闻

新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文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上,新闻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也叫倒三角形),即顶部硕大——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底部细如尖端——把次要的材料放在后面,形成了先重后轻的排列顺序(顺序是最重要——次要——更次要——),如同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据说这是美国内战时期的记者创造的。以前记者是按时间顺序把最新发生的写在最后,当时稿件用电报发回报社,由于那时电报刚发明不久,容易出故障,写在最后的最新消息往往得不到发表,后来记者就把最新消息写在前头,使报社能及时得到最新消息,这就是“倒金字塔”的由来。这种结构有很多好处,记者可以很方便地以导语为中心把材料组织成一篇新闻,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很有兴味地把一篇新闻“消费”掉。

新闻结构一般是由导语、主体、背景,结尾、标题五部分组成。看下面这条新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这条新闻共六句话。第一句是导语,把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这五个“W”(这叫新闻五要素)作了清楚的交代。第二到第五句是主体,其中“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是背景,最后一句是结尾。

下面分别谈谈导语、主体、背景和标题的写作要求。

1.导语。导语是新闻的一个特有概念。由于新闻特殊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导语在新闻中居有关系到成败优劣的重要地位,它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头面菜”,新闻的生命,写新闻要特别重视写好导语。

导语多是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导语就是引导、诱导的意思。十年代这个概念引进我国时,称“撮要”、“冒头”,“冒头者,诱起读者欲读之饵也”,导语就是引导、引入主语。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开门见山,一语破的。读者看了导语,就能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和精华所在。如《人民日报》这一则新闻的导语:

****中央、******联合发出通知,从今年十一月份起,给全国百分之四十的职工升级,增加工资。(载1979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导语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上面这条新闻导语的写法叫摘要式,即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以简洁的语言,摘记在导语中。

(新华社华东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电)九月二十八日上正午八时,在胶济路北侧寿光县境内弥河上的张剑桥头,我寿光公安局盘查扣留了一个穿着黑色旧棉袍,用手巾蒙着脸,在一辆大车上呻吟的“商人”。这就是从济南逃出来的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以弃城潜逃的王耀武被活捉的一个现场镜头作导语,这叫描写式。

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儿?(载1978年1月14日《人民日报》)

用提出问题引起下文,这叫问答式。

苏联一家报纸报道几位科学家对恐龙在地球上消失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新的设想,导语是:

悲剧发生的时间:约七千万年前。

地点:几乎是整个地球。

目睹者的记录:墓地望不到边。这是恐龙死前来到的地方,它们在这里走完了漫长而痛苦的‘马拉松’的最后一段路程。

这可以叫戏剧式导语。此外还有引语式、结论式等多样化的导语写法。

2.主体。是新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好比人必须有躯干一样,新闻可以缺少结尾、背景或导语,但不能没有主体。

主体的任务是对导语提出的事实作进一步说明、解释或补充。主体的写作要符合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求。在内容上要中心突出,丰富充实,事例典型,表达圆满。在结构上或以时间为序,或以逻辑为序,结构要严谨,层次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在表达上,可采用一些文学手法及修辞手段,把事实写得具体、生动、深刻。看下面这则1931年的获奖新闻,卖肉个体户黎少钦立章公告群众短秤一两赔罚一斤。

本报讯在长沙市浏城桥农贸市场卖肉的个体户黎少钦,最近立章公告群众:短秤一两,赔罚一斤;欺骗顾客卖了猪婆肉,赔偿损失,罚款交公。

黎少钦“一家班”肉担卖肉,顾客要瘦的砍瘦的,要肥的砍肥的,童叟无欺,生意做得不马虎,尤以质好秤足在顾客中赢得了信誉。工商行政部门的同志多次抽查这个肉担卖出的肉,次次符合他公告于群众的规章。浏城桥附近有个老人,自己和家人到黎家肉担买了四次肉,四次都复了秤,一点不少。老人第五次到黎家肉担买肉时,伸出拇指说:“你算是檀木雕的身子——硬扎!信得过。”信誉赢得了顾客,黎家肉担前经常出现顾客排队等购现象,生意好不兴旺!(原载1981年9月1日《湖南日报》)

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以确凿的事实,证明黎少钦实践了自己的公告,赢得了顾客信誉。三个方面都从不同角度着笔:一写黎少钦的实际行动,肥瘦任选,质好秤足,童叟无欺;二是行政部门的多次抽查,次次符合公告的规章,三举一老人多次买肉“一点不少”和他对黎家的赞扬,从三个不同侧面对导语提出的事实,作了层层深入的圆满、透彻的回答。这里有正面叙述,有侧面陪衬,有简洁的动作描写,有妥贴的直接引语,内容充实,表达活泼。这仅有180个字的主体部分,写得简短,凝炼,小巧玲珑,甚是精彩。

3.背景。是指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为了把事实叙述得清楚、明白、深刻,就要交代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它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它在整体中的地位等,这就自然形成了新闻的背景。写背景是为了烘托主体,加深读者对事实的理解,增加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背景材料一般有以下几种:

对比性背景,今与昔,正与反的对比。如新华社五十年代发的一则新闻《上海严寒》,引了臧克家的著名诗句作背景:“昨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概括了解放前上海严寒天气出现的惨象。然后写比十年前冷得多的今天,人民政府对孤老和幼儿的贴心照顾,新旧社会形成强烈对比。

说明性背景,说明历史演进、地理环境等。新华广播电台一九四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广播的郑州前线消息《解放郑州》,其中通过地理环境、历史沿革的说明,点明了郑州的特殊背景,称“郑州是乎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叉点,历来是军事重镇。”这一交代,突出了解放郑州的重大意义。

另外还有注释性背景,是对人物身世、工具性能、名词术语、风土人情等的注释说明。

4.标题。新闻标题通常由引题、正题和副题组成。

越南陷入“全面奇缺危机”(引题)

范文同画饼充饥迎国庆(正题)

竟要人民插上苏联的“双翅”飞向“新世界”(副题)

引题,又叫肩题,眉题,作用是交代背景,烘托主旨,说明因果等,无实质内容,常称为“虚题”。

正题,又叫主题,反映新闻中心内容或主要事实,有实质内容,常称为“实题”。

副题,又叫子题、辅题,用于补足正题的不足。

不是每条新闻都要有多行标题,但必须有正题,引题和副题可因文而异。

同类推荐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本书是作者对林语堂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性的审美视野下,对其作品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对其特点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远眺珠穆朗玛

    远眺珠穆朗玛

    一部多姿多态、品位高雅的优秀文学著作,是享受艺术的美味佳肴,掩卷深思,韵味无穷。
  • 诗建设

    诗建设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杂志的常设栏目有:《开卷》、《诗选》、《跨界》、《细读》、《笔记》、《建设》、《译介》等。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本书是最新一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温亚军的作品集,共收入作家的近三年来己发表的作品10余篇。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热门推荐
  • 百合11异闻录

    百合11异闻录

    萌萝莉,控人.妻。爱百合,恨11?今生萌萝莉,来世控人.妻。一世爱百合,十世恨11?现在萌萝莉,将来控人.妻。生生爱百合,世世恨11?不在萌萝莉,无奈控人.妻。本应爱百合,被逼恨11!!无聊,来点湿意。
  • 觉醒天尊

    觉醒天尊

    “大破灭”过后,科技产品失灵。辐射蔓延,变异兽肆虐。人类、曾经大陆的主宰变成变异兽的口食。百年之后,人类突破界限,修炼觉醒。重新一步步的回到大陆的巅峰。千载之后,随着大陆第二个王朝的覆灭,大陆之上,暗流重新涌动。
  • tfboys与我的日记

    tfboys与我的日记

    当这个小女孩叶沁遇到TFboys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当这个小女孩和TF一起合作时,粉丝们又给叶沁带来什么,当出道会粉丝暴涨时,叶沁又是什么心情,出道后一天是叶沁生日,他们过得怎么样,解决这些未解之谜,进入这本书探索吧!
  • 你准备好死亡了吗

    你准备好死亡了吗

    一个上学时候网游戏无意间点中了一个对话款,过去几年后,已经身为某著名报社编辑的他,再一次下班回家后,尽然浑然不知道进入到异次元空间,到处充满了邪恶和古怪,一次次的竞技,一次次的现实和异次元空间创越,让自己不断变强大
  • 全能高手

    全能高手

    深山修行多年的少年终于踏足大都市,迎接他的,是一个绚丽缤纷的花花世界。一众高手以我为尊,一次次的扮猪吃虎,惊掉你们的下巴;一次次的以弱胜强,灭了你们的气焰;一次次的巅峰鏖战,点燃一腔热血。
  •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中庸:中国人性格的秘密

    本书揭示了中庸这一中国人性格的秘密,客观地解读了中庸之道,对中庸与中国人的关系、中庸的哲学机理、《周易》、《中庸》、《菜根谭》这些中庸文化元典的哲学关联、儒释道文化风格中的中庸智慧,以及自5000年前的黄帝、伏羲一至于今日的中庸文化源流。
  • 叛逆少年成长史:跟谁较劲

    叛逆少年成长史:跟谁较劲

    何小兵20岁考入北京二流大学摆脱爸妈监管;21岁感觉学习无聊和大学说再见;22岁有了爱情又要追求孤独,觉得是在献身艺术;23岁觉得自找工作束缚的人都是傻×;24岁被现实修理得鼻青脸肿决定谋个工作;25岁一不小心混成了有产者,开始投资艺术梦想,梦想近了,却发现已经没有意义……这样直到而立之年,才算认清自己,长大成人。这么多年,何小兵一直在跟什么对抗着,较着劲,在步入30岁时他明白,自己较劲的其实不是制度、不是虚无、不是苦闷,而是他自己。至亲的离逝、好友的庸碌、青春的远去,更让他明白,脚踏实地地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 青衣染血

    青衣染血

    (本书内容涉及言情、黑道、官场、现代武侠、悬疑、穿越、仙侠)而今的华夏,已经不复昔日风采,那么,在过去,这里到底有过怎样的辉煌?墨青是个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际遇,认识倾城梦瑶之后,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本书介绍了25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切·格瓦拉、文森特·凡·高、阿尔伯特·史怀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莎多拉·邓肯等。
  • 青春时一起走过的路

    青春时一起走过的路

    这一部是我的第一部小说,虽然可能不及大神的作品,但我会继续努力的,喜欢大家能给我最好的评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