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15700000027

第27章 景观篇(2)

婺源的村落建筑多属徽派风格。这里古属安徽所辖,上世纪五十年代,划为江西。徽派建筑特点是,依山傍水,白粉墙黛青瓦,檐斗高翘状如马头。上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熊良华是个婺源通,他说,婺源民居主要看“三件宝”,即石雕、木雕、砖雕。他也是个业余摄影家,颇有艺术感觉,带我们去了就近而特别的村子。我们到江湾看民居,进晓起看树,寻访思溪、延村,做客思口,尽赏婺源村庄的不同内涵。

江湾有二百多户人家,在婺源是一个大村。进得村头,牌楼拱立气势逼人,商贩林立,感觉不像一个村,而是一个镇。可深入民宅,走进青石路的小巷,房屋回环往复,小径通幽,方知老屋旧宅气息森然。看到几家祖上为商人的大户人家,房子高古雅致,二层二进。后屋多有天井,并置一大水缸,据说缸与老屋同寿,水经年不换,寓示家道绵长,香火不断。有一家老缸年已过百,缸沿上色重如漆,绿苔依依,水却清亮鉴人,轻轻抚摩,颇觉神奇。江湾村多为访客必到之地,颇有人气。村庄建于初唐年代,居民多江姓,历史上出了多个名人,有经学家、音韵学家、教育家、佛学家等。这里的几个村子,虽不大,却也如此年长。晓起村,规模更小些,但历史也从唐乾符年间算起。据说这村名有来由,当年村上的应考者闻鸡起舞,破晓即起,为之“晓起”。还有延村,稍晚于江湾、晓起,也是在宋元丰年间,距今九百三十多年。千年沧桑,老而弥坚。晓起全村为古樟树环抱,树木葳蕤,溪水清流,极显人丁强旺。而村后的那棵老樟树,是老者中的树精,有如人瑞,据说树龄也近八百年,所以,它的周围用竹木拦起了篱笆,有了特护。

老树是村头活历史,而“三雕”是静态的艺术化石。山水灵秀的婺源,植物群落丰茂,木柴、茶叶、山货,连同石雕艺术,成了人们早期经商活动的内容。他们北上西行,加入了徽商队伍。他们赚钱而归,建房盖屋,修路架桥。或者,读书致仕,荣归故里,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民间艺术。于是,民宅、官邸都讲究雕梁画栋,稍好者雕砖,再好者刻木,更好者凿石。于是,一件件一桩桩,或粗或细、或文或野的雕刻,在一些相同的名字比如“余庆”、“聪听“、“笃经”、“成义”等民宅中,保存下来,成为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延村是最大古建筑群,有五十六幢民居为明清时所建,其中“余庆堂”的雕刻,既有古典中式的福禄寿图,又有西洋的材质,以及百叶窗式样,主人曾留学海外,带回了西方文化的别样风格。思溪也是建于宁庆元五年,村中俞氏房屋宽大,木雕精美多样,最为突出的是,客厅隔扇门上,阳刻了九十六个不同字体的“寿”字,连同屋内其他处的“四寿”,组成精美的“百寿图”,为木雕艺术的绝世精品。还有著名的“百柱祠堂”、“通济桥”等,融会了雕刻艺术之大成。

当然,还有人文传统,文风鼎盛,这是撑起婺源村落的灵魂。有俚诗赞曰: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读书传家是这里村上的传统。不用说宋代理学大家朱熹从这里走出去,不用说众多乡村,都冠以书乡的称谓,也不用说仅一个理坑村历史上曾出了余氏兄弟尚书二人,其著作五种七十八卷入选《四库全书》,也不用说老宅处处可见进士第、尚书第、司马第、天官上卿等匾额,读书习文,维系了人脉,也赓续了文脉,更主要的是,小小的偏乡僻壤成为一个世人瞩目的所在,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极富人脉和文气传统的“世上遗存”。

走进村落,婺源的至美,仿佛有了更实在的依托。而今,婺源人搞生态游,打文化传统牌,注意了旅游与开发,保持传统与发展文化的关系,可是,在汹涌的时尚文化和纷至沓来的游客面前,古朴和清幽被浮躁和喧哗侵扰之后,传统文化、优美的乡村,如何应对,如何在现代文明面前既持守又发展,是一个新课题、难题。但愿婺源人有更清晰的认识。

2005年12月

杂色蒙自

一个城市总有一种色彩的呈现,尤其是在那迷人的秋天。

以此来证之蒙自,可谓斑斓驳杂,有如秋日之绚丽,繁花之灿烂。

蒙自是云南红河州的首府,多为哈尼、彝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本来,彩云之南,就赋予云南多彩多色的含意,然而,这蒙自又被认为是“滇南之心”,考证为“一脚踩在北回归线上”的大地。那秋天的景色就可想而知了。

蒙自县城不大,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上。如同云南大地上到处绿意葱茏、花红叶绿一样,造化钟神秀,自然的厚爱,让人们在这里充分享受着绿色氧吧和天然的美景。那天,在蒙自恰遇一场秋雨,被看作城市心脏的南湖,烟雨迷蒙,光鲜清亮,岸边各有特色的亚热带植物,临风沐雨,周围一些近百年的老洋楼,一些古雅而庄重的建筑,浸润在秋意的洗礼之中,自然的风情与人文内涵和谐相融。县城的建设,整洁而讲究,宽大广阔者有八车道、数十里长的红河大道,有一些新颖而巍峨的建筑,比如学校、工业园区、博物馆;精细小者如路灯、雕塑、垃圾桶、行道树的设置等等,体现出城市建设的雅致和品位。从自然的景色看,蒙自与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县治州府一样,四季春色,景色绚烂。

然而,蒙自的历史却让这个边地小城颇富内涵。

据考证,蒙自一语来自彝语音译,作为县制,它已有七百三十年的历史。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当年,清政府因中法战争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失权辱国条约,其中1887年《中法续议商务专条》中,将蒙自作为中越通商口岸,法国派驻领事。于是有了这“众多第一”: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外国银行,第一个民营口铁路。还有,1928年,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这些近代历史上特有的印记,或沉重或深刻,或冠国中,或闻名于省内,却都成就了蒙自的名气。而今,耸立在城市中心南湖一带,有各式洋楼——呈宫殿古式木质结构、两层楼的海关税务司署建筑,曾留下了当年商品经济初期在小地边城中的繁荣景象;也是两层建筑,却有着法式转角风格的砖木结构是哥胪士洋行,曾经营达三十年之久,这个由法国建筑滇越铁路的职员哥胪士开设的洋商行,也是中外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一个景象。如今,在秋日的阳光下,这些留存当年历史印痕的建筑,成为来访者们的首访之地。

因开埠而发展,因修铁路而繁荣。当年,第一条民营铁路——个旧到蒙自碧色寨,于1915年修建,留下了富有特色的边地小站——碧色寨车站,设在离县城十多公里的一个山坡。车站建筑也是欧式的,一些辅助的建筑比如大通商业公司、洋行、商店、站房等,设置配套完整,只是长年无人管理有些破败。站台上那支停摆的西式老钟,也是在冷风中飘摇着。

六十年前,抗战紧急关头,西南联大一批教授从昆明避难于此,这里设有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分校。当年的哥胪士洋行就留存有闻一多教授的故居。陈寅恪、钱穆、金岳霖、潘光旦等名家们当年曾在这里授课读书。朱自清先生在他的《蒙自杂记》中写道:“蒙自小得好,人少得好。看惯了大城的人,见了蒙自的城圈儿会觉得像玩具似的……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不消几趟就走熟了。”西南联大的老教授们在这半年时间,让这个有着最早的商品经济之风的南湖畔,飘飞读书声。教授们踩着石板路,流连在南湖边上的西洋风情的老房子里。蒙自,以至于滇南边地,有了新文化的熏陶。当年,历史的足迹,成为今天的骄傲,也可以成为一笔财富。蒙自人也许有了较为明确的意识,无论如何,这杂色的蒙自,富有文化历史的蒙自,将吸引更多的眼光的。

2006年9月黔北石海

向晚的风,吹在高原,柔和而清爽。汽车奋力在山道上前行。一条蜿蜒而上的碎石路,也考验着车子的耐力。而在这颠簸中,又因了这满眼的绿色和起伏的山峦组合的高原风光,让疲意顿消。

早晨,从毕节出发,再经赫章,这一带为黔西北的边地,所谓乌蒙山一脉是也,崇山峻岭锁黔地,“乌蒙磅礴走泥丸”,念及此句何等气派,行走于此,人们对高原上丰润的绿色和奇巍的山势,有了足够的认识。到了这个被称为贵州最高点——韭菜坪的时候,簇新的物象和特殊的人文风情,让人们识见了高原景象的多彩和丰富。

真应了风光之奇多在于路途之险的说法。路,虽也平缓,但却蜿蜒曲折,虽不逼仄,却坎坷颠簸。从山边顺势挖出的土坯上,多是核桃般大小的石子铺就,好像还刚刚开成,越野吉普像小船浮游于大海,忽而上下翻腾,忽而左右摇摆,考验行者体力。车窗外移步换景,有如画幅展开。青青的草场坡地,畦畦庄稼梯田,茂密的无名小花,觅草悠闲的马儿羊群,间或有三两路人匆匆,边地风景别样生气。

汽车打个弯,停在一个稍微平宽的地方。路也到了尽头。眼前,周遭群峰耸峙,绿茵如海,有流云薄雾飘来,更显生动。而近处远方,草地高坡,可见无数白色的物件,其实是一个个、一堆堆或躺或卧的石头,如各种形象逼肖的小动物,在旷野的绿色中,零星散落,其生动的姿势,可以想象出任何生灵于草地嬉戏模样。同伴比喻最多也是像吃草的小羊之类,是的,羊儿与草地,生命与大自然,浑然天成。

感觉有点凉意,但欢快让人们忘我,流连拍照之际,隐隐地传来一阵阵的欢笑,夹杂歌声。主人们招呼向山那边进发。

没有路,踩在草甸子上,柔柔软软的。眼前是一条山谷,灌木杂花密匝,寻路而行。远处,数十只牛马组合的阵势,在几个小伙子的鞭策下,疾疾奔来,擦身而过,或许暮归性急,或是看到来客惊异,放牧人鞭子响起,牧羊狗欢跳着,马儿们嘶鸣着,远离了黄昏的草场。

循着声音,到了另一个山坡。迎面,几根赫然而立的石头,据说这是“山门”。由此方进得这赫章境内闻名的石林。

我们一行,是被这贵州高原上奇异的石林吸引而来。在贵阳,在毕节,更是在赫章县城,听说这高原上的石头阵,绵延十数里,生长在高原草地,景象各异,奇绝精美,值得一看。于是,从赫章出发,十多公里的山路盘桓。此时,在暮色苍茫中,这广袤的青草绿地,这众多的白玉似的石块,和空旷辽远的自然景象,尽收眼底。

可惜,天色已晚,踏入石林之门,只是享受主人们安排的一场特有的节目。由彝族男女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跳起获得过民间山花奖的“铃铛舞”。这是一场表现劳动和习俗的舞蹈,大地为舞台,石头为背景,歌声悠扬,鼓点激昂。民族兄弟们的友好礼遇,在大自然肃静之中添了几多欢乐,在高大的石块旁和绿草地上舞蹈,别是一种新奇。

说是石林,与闻名于世的云南石林截然不同,一是它不集中,再它是草地上的生命。准确地说,这不是石之林,它们多是散见于各个山地高坡,并不集中一处,在绿色的草地上,白色更反衬得夺目,零散,精小,却也有气势,像是一个个石头堆垒的小山包,或是莽莽绿海中一艘山石砌的航船,也如茫茫大海中一座白玉似的仙山。它们并不相拥相抱,不是石头的树林,而是无数个飘浮于绿草地和高坡上的礁石群。它并不以高大而集中,形成壁立千仞,巨若碑刻,而是分布在一个相当开阔地带上,展开着,藏身于草地灌木,与树木草花簇拥相谐,形成一个如大海似的辽远广袤。比如,此山门之近的平地上,石柱高耸,如同风雨剥蚀后神殿立柱,如砥柱般高大伟岸。也有尖顶上长着众多的小树,掩映在绿草丛中,有如石壁屏障,多与草地形成相谐共生的自然景观,有如草地上生命者雕塑。

这一带,属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区,亿万斯年的造山运动,化谷为陵,才有了这石头漫坡,风雨经年淘洗出这洁白如玉的石山石海,生长于高原草地,散落于山间谷中,时间洗刷着大自然物种变化,时间也凝滞了这块生命的土地。多少年来,山民们少有涉足,即使偶尔在这里放牧、耕种,也是见惯不怪,习焉不察。这些年来,开放改革,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迅猛,打“山字牌”,念“石头经”,这里作为彝族兄弟的自然村镇,才有了发展民族旅游搞建设的思路,作石头文章,这里正在起步。

夜不觉来到,遗憾的我们,没能深入石海深处,可是,仅这一路上的石头风景,这广袤如大海似的石头阵,让我们不虚此行,更何况,一台彝族风情舞蹈,也让我们领略了边地人文风情。但愿这个长在深山人未识的石海,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2008年9月

英德散记

粤北有佳地,英德不虚名。这是我参加了广东英德文学采风活动后,在一次聚会上口占的两句。是的,来英德之前,我们仅有的一点知识是,这广东北部的一个县级市,相对于发达的岭南热土来说,有些闭塞,也有些落后。

然而,错了,当你行走于这片风情独具的喀斯特地貌,有着奇异的人文风光,有着岭南第一溶洞,有着千奇百怪变幻无穷的石头,还有二千一百年建制的历史——这个广东北部小城的时候,你不可小觑这个全省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市,你会赞同年轻的历史硕士、市委书记许国的说法:英德是一个有内涵的小地方。

初夏在英德,三日盘桓,看山、看水、看石,赏这“英德三宝”,甚觉其“英名”不虚。

英德水丰,有三江汇流于此。北江源远流长,穿城而过,与翁江、连江,臂膀相连,形成丰富的水资源。大江流日月,造化钟灵秀。英德人有幸,大自然留下了幽深迷离达千余米的仙桥暗河两处,中间与五公里的地上明河相接。坐船而行,可在地面河上看乡野风光,也可在地下河中赏钟乳石。游北江水系的河湖暗流,听哗哗流水,让人感受到多水之幸。亿万斯年,水滴石穿,万物添彩,因了这水,物候气象,得天独厚。英德这水,大者有三江逶迤延绵,小者有长湖精细如镜;暗有岩洞水石奇巧,明有湖塘澄丽清幽。长河暗流,泽被万物,遂成为刚刚兴起的旅游胜景。也许是这南国丘陵之地,水气易为储蓄之故,那天,我们在英德西部峰林景观上流连,山峦迷蒙,雨水沾衣,观远山,游近水,更见南国湿爽之气,仿佛伸手可掬水汽。因是水资源丰茂,人们变水为电能,这里的水电工程较多,大的有白石岩水电站,其大坝巍然,成为北江中游一景。

同类推荐
  •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

    《重访新批评》由赵毅衡所著,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新批评派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出版这本,并且名之曰是因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国内不少年轻学者对新批评方法感兴趣,用之于中国文学,做出了出色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拓宽,他们用批评实践证明了新批评方法,的确有一定的生命力。
  •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凭心而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三种向度

    三种向度

    本书诗歌作品集。作品分三部分,以“时代镜像”“灵魂的呼啸与细语”“隐秘柔情”三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8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作法味不尽的想像空间。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顾盼生辉

    顾盼生辉

    晋江人气作者夜蔓首部温暖之作,治愈每一段抱憾人生的手语之爱。因为遇见你,我才喜欢上雪天;也是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开间工作室,还有一家咖啡厅,里面放着翻不完的漫画书;养一只波斯猫,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孤独。她想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好,如果陈绍宸没有出现的话……她一直记得那天,雪花纷飞,彻骨寒冷,他说:“你比画,我应该能看得懂。”从遇见她的那一刻起,他便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她成长。宸,北极星的所在。永远北方的指向,航海的人们通过它来辨别方向,而陈绍宸是顾盼的方向。婚礼上,他拥着她,在她耳边沉声道:“从此,我便是你的声音,你比画,我来说。”只因遇见你,所有的遗憾便都不再是遗憾。
  • 云雾之巅

    云雾之巅

    雾气守护下降生的双子,命运的齿轮飞旋。前生的守候,今世的眷恋,似藤蔓般相互纠缠。霸道王权的追寻,痴情琴音的缠绵。谁才是宿命的牵绊?倾城一舞,为谁旋?剑气凛冽,为谁守?今夕何夕,纠结的情愫。生气契阔,爱恨只一念。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 红尘深渊

    红尘深渊

    父亲的离世,母亲的病重,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靠着一份工资伶仃兼职生存的她,被逼无奈,只能去她平时认为红灯区工作。一次的错位,差点让她清白尽失。好在那时,她期待的英雄出现。不止帮助她度过难关,给了她母亲的治疗费,还给她介绍工作.....她喜欢她。然而凡尘俗世,纷扰斗争,她的这份喜欢,这份爱又能否实现呢?"
  •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实用教程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八大基础课之一,本书为其配套教材。本书力求破解文学理论讲授中教材与教学相脱节的问题,重视教学性,循学生接受与吸收知识的理路来编写教材,在理念与体例上有很大创新。
  • 初仕录

    初仕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怪王

    妖怪王

    当祝野发现自己睡一觉醒来就来到了一个满是妖怪的世界,一开始他是无奈的,但是当他发现他有金手指之后,他觉得这个世界其实还是蛮可爱的……PS:建了个群,群号:478908735。欢迎加入!!!
  • 炮灰逆袭系统求放过

    炮灰逆袭系统求放过

    自从她手抽的点了那个游戏界面,被某个渣系统绑定之后。。生活就变成了抽风-------无限作死-------以及犯蠢,,被坑。。。系统【~(≧▽≦)/~啦啦啦这次任务又是惨死结束,,作为玩家你开心吗】凌月用头撞墙【开心你妹啊。。求------放------过】乱七八糟的神展开。。系统你这么调皮真的好吗。。
  • 梅笑

    梅笑

    身为黑帮大小姐的侯默念因为性格要强使他一再被学校开除,她的母亲——侯帮现任帮主终究还是为她安排了学校,并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再被退学,你就死定了!”情非得已,默念戴上天使的面具走进SⅡ,很快,她开始满意这里,因为遇见了十八年不见的故人。一切似乎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却又总是出状况,都是因为那个,“变态!”
  • 名香谱

    名香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空穿梭者

    星空穿梭者

    某个性格别扭,自称是神的小萝莉从天而降从此陈潇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旅程星空穿梭者宇宙最受尊敬的职业游走于各大势力“亲,这叫做机枪!”陈潇对某魔法文明说道“亲,这可不是魔术哦!”陈潇拿着魔法卷轴在某科技文明说道某小萝莉:“快点!叫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