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76100000006

第6章 与瓦格纳相识

尼采一生中最有名的朋友要数瓦格纳了,他在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瓦格纳的作品,因为尼采喜欢瓦格纳的音乐力度与美的表现。他对瓦格纳歌颂战争和男性果敢的作品倍加赞赏,他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说瓦格纳:“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惧怕。”说瓦格纳是唯一的一个真艺术的开创者,瓦格纳是第一个把各种艺术熔铸成综合美的人。另外,他在《悲剧的产生》中也对瓦格纳进行了赞扬,他说:“从德意志精神的酒神本性中涌现了一个和苏格拉底的教化格格不入的力,自巴赫到贝多芬,自贝多芬到瓦格纳,这个力在盘旋着,好似太阳永远在大宇宙中运行一般。”尼采在17岁便开始研究瓦格纳的歌剧《特莱斯坦和伊索尔德》,并且还经常在钢琴上弹奏剧中的动人乐章。尼采在自传《瞧?这个人》中,曾写过这样的话:“我考虑所有事物之后,发现如果没有瓦格纳的音乐,那么我的少年时期以后,就决不能继续活下去,因为我似乎注定不适于生活在德国人的社会之中。”由此可见,瓦格纳对尼采产生过多么大的影响。

在当时,瓦格纳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德国音乐界的奇才,他综合了浪漫主义的幻想,国民乐派的民族观念,以及泛神论的宗教思想,再加上他那特殊的和声与配乐等表现方法,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理论,这种理论表现在他所创立的“乐剧”上,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由于瓦格纳很早就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对于实用美学又仔细钻研过,所以他的作品不仅技巧高,而且思想性非常强。更重要的是,瓦格纳性格独特,思维方式与一般人不同,常常能在作品中表现常人难以表现的思想,而且非常大胆,这使当时对德国现状和文化严重不满的尼采非常高兴,他庆幸在叔本华之后,又找到了一个精神伴侣。

早在普夫达求学时,尼采就开始喜欢关心瓦格纳的各种作品了,他总想见到这位心中的偶像,但是总难发现一个好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尼采终于有了认识瓦格纳的机会。

1868年11月8日,对尼采来说是他生命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天。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会见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瓦格纳。那时瓦格纳因为怕被世俗烦事打搅过多,正隐居在他的姐姐家中。两位天才相遇后,进行了长久的热烈的交谈,他们谈的最多的是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事后,尼采在写给朋友罗德的信中说:“啊,你可想见,他以难以形容的热情谈论叔本华,说他感谢他,说他是懂得音乐本质的唯一哲学家,这对我是何种的享受。”尽管那时瓦格纳已是著名的作曲家、诗人,又是政论家、哲学家和革命家,而且他又受着国王的极度宠爱,但这样并不妨碍两人的交往。相反,瓦格纳对这位比自己小30岁的年轻语言学家、教授很感兴趣(与瓦格纳相识时,尼采24岁,瓦析纳55岁),叔本华哲学和音乐成了他们初次相识的介绍人。尼采后来曾把瓦格纳称为“叔本华在精神上的兄弟”。

结识了瓦格纳之后,尼采就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不再为自己的孤独生活而悲咏长叹了。他经常去瓦格纳家里,拜访瓦格纳和夫人柯西玛。瓦格纳夫妇那时正侨居在瑞士的卢塞思湖的特里伯森。尼采每次来,他们都把他奉为上宾,并为他专门准备了两间房子,供他来时休息起居。那时候的瓦格纳正处在创作的高峰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西格弗里德》等著名乐章。瓦格纳踌躇满志,他想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一场音乐事业的革新,使自己做一个时代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把才情纵横的尼采的出现视为命运赐给他的最大恩惠,称尼采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懂得他的心愿、理解他思想的人。

对尼采来说,结识瓦格纳也是非常幸运的事,因为从瓦格纳身上他看到了叔本华的哲学,瓦格纳的音乐为叔本华的哲学作了最好的注解,让尼采感到了一种生动形象富有动感的哲学旋律,而叔本华的哲学又为瓦格纳的音乐加进了深沉丰富的底蕴,让瓦格纳的音乐飞上了超世俗超时代的高空。

尼采对瓦格纳的崇拜和喜爱,除了音乐和叔本华哲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尼采对德国文化的不满。

尼采所处的时代,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笼罩着思想界,达尔文学说征服着世界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普鲁士军队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德国的强权政治。1870年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发动普法战争,迫使法国鉴订法兰克福和约,德国从法国掠夺到50亿金法郎的赔款,而用于加强兵力及军备工业的发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这个帝国逐渐建立在“铁与血”的基础上,而成为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尼采对于德意志走向强权政治、军国主义的倾向极为不满,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宣传的:“我是最后一个反政治的德国人。”

普法战争之后,尼采对德国文化越来越感到失望。他在给朋友罗德的信中说:“我们这整个低劣的文化统统掉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恶魔手中了。”普法战争后的气氛,使尼采十分忧虑,他认为俾斯麦的强权政权是一种野蛮的统治,他批评俾斯麦“这批大人物,已经把德国这具有丰富感觉的民族,导向了误途”。他引证歌德的话说:“我们德国人还是在昨天,无疑地,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我们一直在非常勤奋地开掘着我们自己,我们的人民才能吸收到足够的知识和比较高级的文化。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还是一些野蛮人。”

在尼采的所有书信中,凡是提到德国的地方,无不大肆加以抨击,而毫无赞许之词。他以为生活在当时的德国,使他的健康被破坏了,心理平衡被破坏了。他甚至以辛辣的口吻说:“每逢我在德国的时候,我对人们的厌恶便增长到了可怕的地步。”

正是对德国俾斯麦政权和德国文化的强烈不满,使他与瓦格纳走到了一起。早在尼采16岁时,他就听了瓦格纳的一个歌剧《徨莱斯坦》,对这个歌剧尼采非常喜欢,他认为瓦格纳的这个歌剧与众不同,很具有个性,一点也不“德国化”。从此以后,他狂热地喜欢上了瓦格纳的作品,他对瓦格纳所能创造的令人惊奇的作品,推崇备至,以为那是他灵魂深处所要表达的东西,他的一颗高傲的心找到了共振的频率。对此,他在其自传中也充满感情地回忆道:“我与瓦格纳的最初接触,也是我生命史上能够自由呼吸的最初时刻,我受他的影响,我尊敬他,我把他当作一个与德国人不同的人,我把他当作一个与‘德国式美德’相反并具体反抗‘德国式美德’的人……瓦格枘也是一位革命人物他摆脱了那些德国人。”

在尼采看来,他对于瓦格纳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天才之作,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更清楚,同时对于那些只有瓦格纳才能达到的奇妙狂喜,他比任何一个人了解得更清楚。同时对于那些只有瓦格纳才能达到的奇妙狂喜,他比任何一个人了解得更清楚。他自豪而充满感激地说:“我把瓦格纳看作我生命中最大的恩人。我们两人都遭受过,甚至透过彼此的手而遭受过比这个世纪大多数人所能忍受的更大苦闷,这个事实乃是把我们两人结在一起的连系物,而这个连系物将永远把我们的名字连一个起。因为,正如瓦格纳只是德国人当中的一个误解一样,我也是如此,并且将永远如此,我亲爱的同胞们,你们必须先具有两世纪心理和艺术的熏陶……但是,你们永远不能将时钟的针拨回来。”

尼采与瓦格纳过从甚密,除了互相拜访和讨论外,他们还在学业上互相予以指导。尼采把与瓦格纳的每一次相处,作为自己学习叔本华的哲学实习课。瓦格纳热情地向尼采推荐了一大批被当时德国人冷落了的德国古典学者。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图书馆里仔细地查阅了他们的著作并作了大量的笔记。同时,瓦格纳为了让尼采更好地了解他,拿出了他自己早斯所写的关于美学和哲学方面的杂文,让尼采阅读。

由于受到瓦格纳的影响,尼采关于希腊悲剧的思想开始有所改变。他在自己写的学术笔记中接受了瓦格纳的许多观点,比如他以下的一些观念就与瓦格纳的十分相同:歌剧旋律的发展是对音乐的一种叛逆,绝对音乐与日常戏剧是音乐剧的两个分支,悲剧是纯音乐的产物……这个时期,尼采认为:正如叔本华是自柏拉图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那样,瓦格纳代表了现代音乐发展的最高峰。

1870年,尼采认为,悲剧性音乐戏剧将在德国得到复兴。在瓦格纳夫妇的鼓励下,他准备为他作公开演讲的主题写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名作《悲剧的诞生》。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精选了拿破仑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李安哲学

    李安哲学

    本书运用东西方两种不同哲学传统评析李安导演作品。图书第一部分聚焦李安导演的华语影片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道、儒及佛教哲学主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其导演的英语影片中所体现的西方哲学思想主题:然而,全书的终极目标在于探索李安糅合这两种文化、架构中西文化沟通桥梁(即为表现电影主旨内容,策略性的汲取中西文化思想)的电影导演哲学。
热门推荐
  • 草丛三基友之超神学院

    草丛三基友之超神学院

    如题:在那古老的符文之地,居住着一些格局特长的战士和一些普通的人民,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然而好景不长。天灾?不是黑暗军团!他们信仰死神将掌控宇宙!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做。他们的到来使得符文之地死伤殆尽。一位伟大的神不忍心符文之地就此灭绝,遍救下了那些还在顽强抵抗的战士们,把他们的灵魂送到了三亿年后的地球。并令流浪法师流老师在地球创建超神学院等待他们的归来。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大话黑客

    大话黑客

    七年前,他是阿九,崇尚张扬,个性,粉丝无数。七年后,他是九殇,淡定低调,却在网络中掀起一次次无硝烟的战争。打造高端智能系统,反扑一切试图利用网络探索地球文化者。他是网络中破坏美学的诠释者,更是网络暴乱的主导者。他的存在让各国抓狂,他亲手打造的黑客军团让世界动容。揭秘后现代黑客人生,且看新时代信息战争中,破坏战场传感器、干扰雷达、摧毁金融体系等等带动信息战中的网络风暴。
  • 天上人间,情意浓

    天上人间,情意浓

    遥寄天堂的思念,怀念天堂里的亲人。天堂里没有病痛,据说善良朴实的人,最终都会到天堂汇集,在天堂里守护着尘世间他所挚爱的亲人,那就让我们把内心思念随着文字寄往天堂吧,祝福我们的亲人在天堂无忧无虑地过活。天上人间只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亲人间的思念与心灵感应必将穿越时空,彼此传达!
  • 界玉

    界玉

    在这个世界上我居然会用“降龙十八掌”你以前也是鬼灵宗的元婴期大修士居然受不了“阿弥陀佛”没想到黄金匕首居然是成吉思汗的佩刀,里面还有一位牛逼的丘道长。“什么你真的要传我’七十二变’?还有轩辕黄帝的‘御女心经’你都懂。。不会吧,那菩提老祖穿什么颜色的底裤你都知道。”林雷看着六耳猕猴惊讶的大叫道。“对不起!一不小心便得了你的盘古精血。”林雷大喜的看着共工的尸体说道。“我靠,这么多的核弹头,看我怎么报仇。”
  • 洪荒召唤

    洪荒召唤

    无聊的李默从古玩店淘到了一个奇怪的卷轴,不小心滴上自己的鲜血却昏了过去,清醒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大陆。这种大陆的战士全部以召唤为业,但之后李默却惊愕的发现穿越到这里的不止自己,马丹!说好的主角光环呢!!!没办法,拿起这个神秘的卷轴,李默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干掉其他穿越者的不归路……
  • 痴相公

    痴相公

    玉夏国最大绸缎商罗子缣长女罗缜,自幼随父打理商业,养成精明个性。十三岁时,更是被无良父亲委以大任,全权接手家族生意,为罗家赚下不尽银钱,始称罗家“摇钱树”。隔壁良家,鬻药起家,亦为富鼎之户,两家交好,定下姻亲。但良家长子长至三岁,始知天性痴傻,由此罗、良两家断却交情,良家转迁杭夏国。十八年后,杭夏国国君亲笔致函玉夏国君,为旗下皇商良德长子向玉夏国皇商罗子缣爱女求婚……
  • 花都小特工

    花都小特工

    国安局暗组特工鬼狐,有着色鬼之称的他,身陨之后附身在了一个胆小如鼠的高中生秦守身上,秦守的生活轨迹就此改变。大胆泼辣的小太妹,文静大方的美女班长,彪悍暴力的魔鬼校花,冰清玉洁的班主任,可爱乖巧的妹妹……环绕着的秦守各色美女,莫名其妙遭遇各种危机,秦守细心调查才发现,一个巨大的阴谋,一直在围绕着他。
  • 超神向导

    超神向导

    大宇宙时代,哨兵主宰的世界,向导作为稀缺资源一直是帝国与联邦乃至各大世家争夺的对象。她出生向导世家,因基因被窃取,觉醒失败,成为废人。被未婚夫退婚不可怕,被家族除名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一名娇滴滴的美少女,却被驱逐到一个男多女少的诡异地带。群狼环伺,作为毫无战斗力的低等级基因普通人类,苏黎决定女扮男装,解决性别危机。可是,为什么当她委婉含蓄地向男神表明身份深情告白时,男神很淡定地看着她,问道:“你确定自己是女人?”黎苏丢掉沾满鲜血的能量剑,整了整凌乱的衣服:“嗯,确定。”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我当道士那几年

    我当道士那几年

    朋友,当你一个人走夜路时,如果听到自己的脚步有回音,千万别低头看。因为你会看见,你有两个影子。你有没有好奇过,这世上有鬼吗?为什么所有人都怕鬼?为什么鬼要找活人的麻烦?如果你有疑惑,希望我的故事,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