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87700000009

第9章 独立学术 博约归宗

十岁那年,黄佐仿韩愈《进学解》的“记事必提其要,纂言必钩其元”之说,在自己看过的图书里挑选重点及有心得体会者,手录笔记,内容分为经说、史评、子纂、文要、理学、政规、字义、事原、论括、诗抄十类,见陆机《文赋》有“漱六艺之芳润”一句,题名为《漱芳录》。黄佐从小著述,父亲曾提醒他说:“每个人从小学习,待成人后才付诸实践。你年纪还小,如果功夫未扎实便去实践的话,容易跌跤。”父亲的教导,黄佐是到1521年进了翰林院以后才感受其意义的。黄佐一直在修改、润色自己青少年时写的东西,包括他二十岁时编写的《广州人物传》,也是他三十七岁以后才完成的。黄佐毕生撰述不辍,著作等身。清乾隆年间,纪昀在主编《四库全书》时称黄佐“于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底”。这里说的根底,源自黄佐从小的好学勤奋,还有就是他成年后的严谨治学、博采众长以及在南、北京城的多闻广见。

黄佐与当时的学术大儒常有交往,切磋学术。他与李经纶谈论古乐器,与林士元讨论阴阳运气,与王任用研究易经,与何孟春讲述博文约礼,与柯维骐切磋元史,与方思讨论性理,与朱日藩谈论文学,与范钦讨论古籍,与何镗讲及禅宗,与文徵明谈理想。黄佐在与朋友的书信里,无不论及学术文史,而在他交往的学者里,有朝廷高官要员,也有考不中科举的穷秀才;有大儒名家,也有普通的青年学生。但无论对方身份高贵抑或低微,黄佐一视同仁,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思想态度和学术观点。

黄佐生活在理学之风盛行、岭南白沙之学崛起的正德、嘉靖年间,后人从黄佐初见王阳明时的表现,就知道他在学术研究上的独立思考,卓荦奇伟,具有深厚的儒学功力,足以游刃于理学与心学之间。小时候黄佐学习古文,曾经瞧不起宋儒著作,黄畿开导他说:“追溯古文历史,夏、商、周三朝,文成于周;西汉至宋代,文成于宋。解释理学,精辟到位,宋代可与周朝相媲美。朱熹的功劳仅次于孔子。”从此,黄佐视程朱理学为正宗,但同时也在不断修正程朱理学的不足。黄佐批判违背儒学传统的“心学”,特别是王阳明的错误,又融会贯通陈白沙“自得”之学的合理成分。他在儒学理论体系上力辟新径,自成一家。《明史》编纂者认为,黄佐学术“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清人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称黄佐:“以博约为宗旨,博学于文,知其根而溉之者也。约之以礼,归其根则千枝万叶,受泽而结实者。博而反约于心,则视听言动之中礼,喜怒哀乐之中节,彝伦经权之中道,一以贯之而无遗矣。”这些评价,对于黄佐的为人治学及其丰富的著述是恰当的。

黄佐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归结为“博约”二字,他说:“今天我和学生讲学,主题就是博、约两个字。什么是博?博即是博文,读书使人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加以研究,获得渊博的知识。约就是约礼,在获得渊博的知识后,以诚恳的态度去思考,讲求修养和敦厚,用传统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学术,这就是约礼。”黄佐专门写了一篇《博约解》,进一步解释“博约”。他说,博强调的是广,即广大、通畅的意思;约则强调简明扼要,有约束的意思。对学习的人来说,贵在知道什么是简明扼要,所以要守约。但对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人的精神有限但情欲无穷,见闻有限而义理无穷,必须学习做一个像尧、舜、禹、武王、文王和孔子那样的圣人。古代的圣人离开我们很久了,但给我们留下了《诗经》《尚书》《礼记》等经典著作,他们的一言一行、详尽的历史事变、许多人物事迹,都等待我们去广泛地学习和认识,从而开发精神,增广见闻,集天下学问和义理于一身,我们进可以教育他人,退可以从事研究。所以说“博”和“约”同等重要,没有“博”就不可能有“约”,没有“约”则很难处理好“博”。如同射箭一样,如果没有弓和箭,不可能射中目标;但如果有了弓箭却不懂得用力和瞄准的话,也一样不会有什么收获。

在黄佐之前,朱熹也解释过“博文”和“约礼”。朱熹一直强调要先博后约,并且以此作为初学者必须恪守的原则。他说:“博之与约,初学且只须作两途理会,一面博学,又自一面持敬守约,莫令两下相靠。”朱熹的这一理论发展到王阳明,便成了“知行相分”、“知行并进”的学说。在对“博文”和“约礼”的理解上,黄佐独出心裁,表现出与宋明理学的差异。黄佐认为,“博文”与“约礼”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他说:“圣贤修习,必反观内省,若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也就是说人们阅读学习经典著作,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德性;如果一个人欲修养自己的德性,就必须阅读学习经典著作。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而自我修养也必须在阅读学习中进行,两者关系不可分离,但又不能等同,这才叫做“博文”,才叫做“约礼”。假如读书学习而不讲修养德性,则与不读书学习并无差别;如果自以为是修养德性,却不读书学习,就近似于野狐禅了。所以黄佐对王阳明的“故六经者,吾心之记籍也”、“诸君要实见此道,需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即“心苟能明,何必读书”的知行观给予严厉批评。他指出,王阳明在知行关系上是不能自圆其说且误导他人的。黄佐还认为,无论是朱熹“先知后行”之说,还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说法,都是不能一贯到底的理论,它们的实质是以“知”代替“行”。因此,黄佐明确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他认为“知”、“行”与“博文”、“约礼”一样,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两者又不是完全等同的一件事。“知”后必须“行”,“行”以后会“知”,它们既是一个统一体,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但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表现为对事物认识、个人修养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黄佐接着说:“将欲行之,必自致知始。”“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表现,但不可以截然分开。黄佐对知、行二字的认识,已经隐约透露出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相对独立性的信息。

黄佐纠正阳明之失,修正程朱理学,还表现在对“理”和“气”关系的认识上。黄佐以为,作为宇宙最高范畴的“理”和“气”,与宇宙间的所有事物一样,是一个统一体,两者表现的形式可有不同,但不应一分为二。黄佐说:“盖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气本一也,而分阴分阳……有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即所谓理也,初非别有一物依于气而立,附于气以行也。”这是一段十分精辟深刻的论述。在黄佐看来,宇宙的本原是“气”,是物质性的“气”;此“气”的发展变化而表现为宇宙运动自身的规律性,这就是“理”。“理”不是主宰宇宙万物的意志,而是宇宙万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气”是“理”的物质形式,“理”是“气”的最高概括。黄佐指出:“理,不可见也,于气见之。”“气之有条不可离者,谓之理。”黄佐又说:“盖理即气也,一气浑沦,名为太极;二气分判,分为阴阳……皆吾心名之,所谓穷理也。非谓未有天地之行毕竟是理,而理在气先;亦非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而理在气后。”“理”与“气”是不可离的,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黄佐由此肯定“理一分殊”这个理学家的命题。黄佐所谓“理”,乃“气”自身之“理”;所谓“气”,乃“理”自身的“气”,是带有“规律”的含义,而并非有意志的心性之理。

关于“心”与“理”之间的关系,黄佐认为,心是人生的根本,人的仁爱之性由此发出。“理”表现于人即是“性”,仁爱之性是人天生具备的,是天理发展、趋善本质在人性中的表现。黄佐这一观点是对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性善说的发挥。在黄佐眼里,“心”与“理”本质上是“气”与“理”的关系,它们是统一在“人性”中,又各具表现,是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黄佐指出王阳明、陈白沙的心学只承认“心”与“性”或“心”与“理”的统一,以“心”代替“性”或“理”,而不承认它们之间相对的独立性,认为“心”与“理”只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说法,而不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黄佐指出白沙是“以意为心,以心为性,皆禅之蔽”,而“阳明之学,本于心之知觉,实由佛氏”,从而否定陈、王的“心学”。

此外,黄佐对于“天理”与“人欲”的理解,与宋儒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有所不同。黄佐对天理、人欲的概念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天理对于人而言,其实是一个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自然宇宙中具体表现为生生不息、日益趋善的历史演变。人生活在大自然里,也会随着这种演变而产生趋善之性,所以人皆有恻隐之心和求善之举。此心、此举不断扩大充盈,即为“仁爱”之心,“博施济众”之事,社会因此日趋完美,人类因此日益进步。所谓存天理,就是存宇宙自然生生趋善之理,黄佐称其为“天命流行,生生不已之机”。

黄佐的学术研究,主要得益于他对儒家经典的钻研。他一方面力图从孔孟儒学的本旨中修正程朱理学之失,另一方面则主要对王阳明“塞源拔本”,以“知”代“行”理论进行批判。他的“博文”、“约礼”理论,归根到底是强调使孔孟儒学在心中一以贯之,以此修养己德,指导实践,以达到儒家传统的最高境界。同时他又通过“博文”、“约礼”来沟通程朱理学与白沙心学的关系,把白沙的“养性”、“自得”之学融会到“博文”、“约礼”之中,并且在沟通程朱理学与白沙心学的同时,构造了“读书”、“内省”、“明理”、“养性”、“动静得宜”的理论体系。基于此,明代黄宗羲在编纂《明儒学案》时,专设“文裕黄泰泉先生佐”一章,称赞黄佐是一个博通经史的思想家,充分肯定他在岭南思想史上的地位。

黄佐一生刻苦钻研,治学经史,著述宏富。据不完全统计,黄佐著作共有三十多种,六百多卷。明朝科举考试,《诗经》一门主要采用朱熹的《诗集传》,即使是后来颁行的《五经四书大全》,里面的《诗经大全》也是源自朱熹。黄佐从小背诵《诗经》,十五岁开始接触毛传、郑笺,以及王应麟《玉海》等书籍,原指望通过学习,弄通弄懂《诗集传》,应付日后的科举考试。谁知一发不可收拾,看的书籍越来越多,特别是读了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严粲的《诗缉》等在《诗序》问题上与朱熹著作有不同解释的书籍后,黄佐更加沉浸于对《诗经》的钻研上。他广泛搜集,旁征博引,将各种不同的观点编成一书,名叫《诗经通解》。尽管这是一部引用他人研究《诗经》成果的著作,黄佐也不敢有半点马虎,不断修改纠正,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正式完稿。1561年,《诗经通解》二十五卷才由黄佐的学生张如镜以及唐守谟、唐守敬兄弟二人为之校勘捐资出版,其时距离黄佐着手编写此书已过了五十多年。

《乐典》三十六卷是黄佐的另一部经学代表作。汉代以来,经学家十分重视对《乐经》的研究。郑樵认为,“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五声、八音,十二律,乐之制也”。时至明朝,从洪武到嘉靖的一百五十年间,尽管朝廷内部包括礼部等机构对《乐经》均加以研究,却说法不一,乐章屡易,一直对钟律及其乐器的制作未能加以说明。黄佐小时候,父亲就让他看杜佑的《乐典》、郑樵的《乐略》和《乐杂记》等书,并对他说:“这些书中所记述的都是古代宫廷音乐,你要专心学习,好好研究。”1523年,黄佐在南京主持科举考试。一天夜里黄佐梦见孔子,孔子让黄佐牢记他说过的“知崇礼卑”四个字,也就是做人运用智慧要高瞻远瞩,具有最高的目标。做事如走路一样,要从平凡处起步,脚踏实地。黄佐将此理解为孔子指引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研究《乐经》。黄佐收集前人关于《乐经》的训诂注释,又与崔诜等人讨论古典乐章,开始撰写《乐典》。

1544年,黄佐完成《乐典》书稿,其内容分为乐均、乐义、大司乐义、乐记、诗乐等。黄佐在序言中说:“《乐经》的作用和意义博大精深。之所以说它博大精深,是因为《乐经》源自人的内心世界,同时又与天地共存。”他回顾自己继承父辈研究《乐经》的过程时说,人要懂得音乐,需要用耳聆听、用心体验,“人有血气,心知之性,哀乐喜怒之情,感物而动于中,发则而为声,声成文而应于外,则比之为音”。黄佐还具体讲述古代乐器的制作过程,“按律以孔竹,吹律以调丝,以律均声,声从器出。”他谈到在磬的铸造时铜、铅成分的比例对音律的影响,并用很长的篇幅论述《易经》与古乐的关系,其内容与《宋书》《梦溪笔谈》的论述相近。当时吏部尚书张治在看了《乐典》后说:“黄佐对古乐的研究,让我们能够重新听到几千年前的古典音乐。”为了检验自己研究《乐经》的成果,探讨古代音乐制度和乐理、乐器,黄佐让学生组织音乐社,用按他的方法制作的琴、瑟、钟、磬、管、箫、笙等乐器进行演奏。这是广府地区最早的音乐研究机构及乐队。黄佐作为广东早期的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对岭南乃至中国音乐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黄佐的经学著作还有《礼典》四十卷。黄佐曾担任宗伯一职,负责朝廷祭祀事宜。于是他搜集秦汉以前典籍里关于祭祀天、地、宗庙等的典章制度汇辑成为《礼典》,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内容。此外他还著有《春秋传意》十二卷、《小学古训》一卷、《乐记解》一卷、《河间乐记》九卷、《论原》十卷、《论式》三卷、《理学原本》一卷、《敷教录》一卷等。

黄佐的史学著作则有《革除遗事》六卷。1398年,朱元璋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为建文。朱允炆在位仅四年,明室藩王为争夺皇位发动战争,京城即被叔父朱棣(燕王)攻破。朱棣执政,改年号永乐,旧朝大臣投降的仅少数,尽忠建文帝者有千人,宫中皇后、妃子、内侍多死于事,朱允炆不知所终,史称“靖难之役”。永乐帝为抹去建文帝的历史,革除其年号,禁止编纂建文实录,造成了这一段史事的歪曲与空白。明代中期以后,逐渐有人记述和研究建文朝的历史,黄佐便是其中一位,《革除遗事》原为十六卷,后经黄佐亲自删节成为六卷本,内容分为述君、阖宫传、列传、列传死难、列传死事、外传。此外还有《通历》三十六卷、《姆训》一卷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中国十大文豪: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祖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即出生于此。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时李白即咏诗入赋,博学多才,仗义行侠。天宝初年奉诏入京,任翰林供奉。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开国大帝

    开国大帝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凡是有作为的开国帝王,其成就无不与吸取历史的经验、学习治国之道有关。中华开帝国王不同程度地对社会发展产生过影响,他们的建国、治国策略是否得当,关系着政权能否建立和巩固,关系着国家的兴亡和盛衰。大凡开国帝王都较有作为,对历史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他们能够顺应历史的发展,顺乎人民的要求,推翻腐败的前王朝,建立新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经济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下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然而个人只能推动或延缓历史的进程,却不能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即使是“至尊”的帝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 吴佩孚

    吴佩孚

    本书用新角度、新观点全面讲述了这位独特的旧式军人和爱国民族将领,叱咤风云而又艰难曲折,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独具个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颇具影响和受中外瞩目的历史人物。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预兆首部曲

    预兆首部曲

    预兆本是一场梦,梦本是一本书。当你相信科学只是一种魔法,你就进入了这个故事。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洛落本想给男友一个惊喜,然后男友却给她来了一个惊吓!推开门的一瞬间,自己最爱的男人,居然跟一个女人在床上驰骋······
  • 女王的眼泪

    女王的眼泪

    一个弃婴,由他抚养成人,他颜貌不改。告诉她她是他的,一辈子他要宠她,若敢离开,后果自负!当她即要把心交付,他却甩头离去,当他与别的女人牵手,将她的爱情卑微地践踏。她怒了:“秦少天,我与你势不两立。在他日日醉酒之际,她光芒四射,凯旋归来。用女王的姿态征服世界。但在内心深处,是何等脆弱。当她卑微的时候谁看见过?当她在内心崩溃的时候谁看见过。命运无常,没有选择,奇妙的缘分,将二人相聚。让二人仇恨,让二人痛苦。
  • 冉冉溪荷

    冉冉溪荷

    一次好心救人,令现代女孩白吟溪意外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古代国家。她,一个鲜少出门的大小姐,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不谙世事,毫无心机,也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被冷峻神秘的他看中,送进皇宫成了他对付仇人的棋子。当她知道他是翌周国的四皇子,要她成为皇上的女人,成为他布在皇上身边的眼线时,惊讶之余,她绞尽脑汁想摆脱他的计划,却在成功后还是落入了他设的局。不甘心,要逃!她一个无权无势,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怎能逃出重重守卫的皇宫。那个痴情的皇上不许,她姐妹的性命她不能置之不理,所以她只能乖乖的留下等待时机。时机没等来却眼见他早有预谋的吞并了一个国家坐上了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他说:“留在我身边!”她承认她已经爱上他,于是她顿足,犹豫,更担心,他身边有个深爱他的绝色女子,她了解他,他们是一个世界的人,她呢?他对她来说太复杂了,何况他从没说过他爱她,他们之间算什么呢?
  • 魔王追妻:小姐请淡定

    魔王追妻:小姐请淡定

    她是来自21世纪的金牌杀手,第一杀手组织“焚月”的王。在一个古怪的拍卖会上莫名其妙的被一个老头坑来了这异世。修炼?操纵?幻境?Soeasy!炼药、炼器、驯兽?切,要不要这么简单!哇塞!萌正太、小loli、御姐、冰山男、傲娇男,颜控的人你伤不起!!可是…嗷呜~谁能告诉我这个死皮赖脸粘着人不放手的混蛋是谁!神马?你说他就是魔王?!开什么玩笑,他要是魔王,那我还是魔后嘞~【群众:(﹁﹁)~→恭喜你,你真相了~】【本文美男多多、萌宠多多、桃花不断。女主腹黑毒舌,不圣母不小白。欢迎入坑!!】n(*≧▽≦*)n
  • tfboys之薰衣草的复仇

    tfboys之薰衣草的复仇

    “妈妈~我回来啦~“一个嗲嗲的声音传来,像是故作装出来的,“芷寒回来啦!?快来吃饭吧!“韩雪薛瑾一脸的和蔼,笑着说(楚芷寒和楚默璇的妈妈)“妈~我回来啦!“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和哪个声音相比起来,更加自然,动听,好像好高山的流水,“回来了就赶紧吃饭!“薛瑾改了当前的和蔼,换上了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好像谁欠了她的钱一样,“哦,“
  • 喝粥求恋

    喝粥求恋

    在我的心爱上你之前,我的胃,已经脱离我的意志,先一步爱上你。盛远之的美食爱情之路,坎坷迢遥,可是,终于有一个男人,他的胃,先他的心一步,爱上了盛远之的美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窃天录

    窃天录

    玉女丹灵:小子,你骨骼惊奇,长相特异,天赋异禀,和我学炼丹吧!姐姐教你上古丹道。陆无痕:哈!炼丹不好玩。我要有好多金子,我要娶好多老婆。王古老道:小家伙,跟我混吧!我给你花不完的钱。丫鬟:少爷,我不想离开你。读者:神马和神马,这么乱,毛个玄幻,不给你票了,不过还是挺期待猪脚多娶几个老婆的。额!回来,别断更呀!我给你票。新人懵少,新作《窃天录》求收藏,推荐,包养,求各种。(交流QQ群:348315981)有票有精彩。
  • 等你的樱花,最美的季节

    等你的樱花,最美的季节

    他说:幼时的记忆不过是樱花树下我们的誓言。可是,当我向你招手时,你已经再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你叫悦,而我却在也“悦”不起来了!缘分就在我们的年少时错过,当你记起一切时,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最美不过曾经,最悲不过你我!
  • 美女们的护花使者

    美女们的护花使者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因为家庭困难帮别人代练游戏,却不料游戏中的一枚戒指从游戏中跑到现实。但是他还没在震撼中出来,就又要给一名校花当贴身保镖。他本意是想拒绝,但是父命难为,对方有对自己家有莫大的恩情,就这样他不明不白的成了一名贴身保镖,与校花同吃,同住又同桌。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莫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