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所忌讳的东西,老板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你忽视了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许将使你大触霉头。
作为员工必须自觉做好君子的角色,不去让老板痛恨你。
千万不能聚众结党
聚众结党,从表面上看来,与“团结”差不多,只是一贬一褒而已,然而褒贬之间却大有学问。
团结,就是不分派系,不讲亲疏,大家和睦相处,同心同德。聚众结党却是和一部分人关系特别亲密,和另一部分人则相当疏远甚至敌视。聚众结党是以团结的形式出现的不团结。
聚众结党又分“在朝”与“在野”两种情况。“在朝”就是有老板参加的聚众结党,也就是派系。
不论从哪一种动机出发,参加派系都是不对的。
当然,感情用事也应该避免。作为员工,要紧的是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而不要去投入哪一帮哪一派。
日本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回忆他年轻时的情况说:“公司派给我们的工作都还没彻底学好。还扯什么派系?又怎能判断哪个老板的主张是对的,或是不对?贸然归属于某一派系,不等于赌博吗?我只要好好干本分的工作,好好培养实力,派系与我何干?”
“在野”是没有领导参加的聚众结党。往往是企业中某个有才干但郁郁不得志的人,因为他聪明能干,又待人热情,肯于打抱不平,自然而然有了威信,周围便聚了一群“小兄弟”。
这种聚众结党,老板是最头痛的,对加入其中之人也绝不会有什么好印象。因为他们即使没有与老板对立的意思,当老板的看着他们抱作一团,心中也总不是个味儿。
所以,不论能力强还是弱。在同事之间最好来个“等距离交往,不要显出亲密疏远来,以免给人聚众结党的感觉。”
不借酒装疯
有不少人平常沉默寡言,三杯黄汤下肚就喋喋不休。有时候是唠唠叨叨地抱怨个没完,有时候是打架闹事……酒醒了之后又对自己的这种举动后悔不已。就像只斗败了的公鸡。
像这些一喝了酒就胡闹的家伙。他们的自制力已经完全被酒给麻痹了,等到酒精的作用失去之后,根本就不记得自己说过或是做过了什么。
然而,被你的酒疯所骚扰的对方,可未必跟你一样醉得一塌糊涂,而且醒来就什么事也不记得了。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你在发酒疯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你而言也许是“醉话”,但对方看来,却是“肺腑之言”。
有些人甚至会在喝醉酒的时候大肆批评自己的老板,这些“醉话”一旦传到老板的耳朵里,最容易引起他的痛恨,结果不是被老板叫来斥责一顿,就是被老板戴上“酒后乱性”的帽子,这下可是因小失大了。
有些人在和老板一起喝酒的时候,总是喜欢频频地向老板劝酒,非得把老板灌醉不可。然而,老板喝得酩酊大醉之后,就需要有人照顾。如果你请计程车司机送老板回去,老板已经醉得不醒人事了,也不知道司机是不是会安全地把他送回家。如果你要自己送老板回去,背起他沉重的身体,也要费一番力气。
所以,把老板灌醉了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尤其是当你亲自照料了醉得不醒人事的老板回家之后,有的老板事后会感谢你,但有的老板隔天根本就不记得这些,不记得还好,有的人反而会觉得这种事太丢脸,从此之后就刻意地回避你。
如果你认为让老板在你面前自暴其短,那么他日后就会对你另眼相待,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对老板而言,你对他可是具有威胁的危险人物,他不对你恨之入骨才怪呢!
酒对从商的人而言或许是种情感的润滑剂。当双方还很生疏的时候。往往三杯黄汤下肚就可以侃侃而谈。但是,你若想要利用喝酒来作为你的交际工具,那么你就得先具备千杯不醉的本事,以及好的酒品才行。
另外,和酒量不佳的人喝酒更要小心。有些人酒量不好却很会劝酒,到最后你醉了他却清醒得很,正好可以利用你喝醉的时候来找寻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