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6000000014

第14章 德才兼具老廉颇:清官陈寿的戎马生涯

在弘治朝的名将里,王越是绝对的高光人物。但是要说名将,可不止王越一人。

王越的戎马生涯,从教育学角度看,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自幼酷爱,刻苦研读,终立大功。但下面要说的这位名将,履历却完全相反。他虽出身军人家庭,家人却反对走从军这条路,在经历科举拼杀,宦海沉浮多年后,阴差阳错的还是来到了战场。他没有王越那般直捣黄龙的壮举,却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功业。

这个人,就是后来大明王朝的刑部尚书,曾任延绥巡抚的陈寿。

说起陈寿,今人最先想到的无疑是写《三国志》的那位。而大明朝的这位陈寿,虽没有一支生花妙笔,却在战争这张波澜壮阔的纸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陈寿,字古仁,祖籍江西新千,明朝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出生于辽宁宁远(今辽宁兴成)。

陈寿出生在一个军事世家。当然,不是高级军官家庭。他的祖祖辈辈,都是世代戍守边疆的卫所士兵。这士兵是世袭的,老子当完了儿子继续当,世世代代出生入死,这是命。

到了陈寿这一代,家人却不想再继续这个命了。从陈寿开始记事起,父亲就给他下了死命令:打仗有你哥去。你,要考科举,中功名,光宗耀祖。

这也难怪,明朝当兵很苦,俸禄微薄不说,宁远地处边疆,几乎隔几年就有仗打。根据当地地方志记载,陈寿的爷爷,太爷爷,都是战死边疆的;陈寿的父亲虽然是个小军官,但俸禄微薄生活艰难。要改变命运,只有科举一条路了。

带着家庭的殷切希望,小陈寿开始用功读书了。父亲节衣缩食,把他送到了私塾,幸运的是,在私塾里,他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贺钦。

贺钦,是当时明朝知名的大儒,曾官至吏部尚书,因为和宦官王振不和,得罪发配辽东充军,又在当地官员的照顾下,谋得了这样一个教师工作。

贺钦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好老师,不但教育陈寿知识,更教授陈寿做人的道理。小小年纪的陈寿,从贺钦的身上学到了他人生里做人最根本的信条:不贪。

学到了就付诸实践。七岁那年,陈寿放学的路上发现了一个遗失的钱袋,他竟然等在那里足足半个时辰,直到失主到来后,将钱袋交给失主后方才回家。清官的命运,也就从这时候开始注定。

除了品德好,陈寿读书的本领也好。二十五岁那年,陈寿考取了举人,虽然名次不高,可是却创了一个记录:他是明朝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军户出身的考取功名的学子;也是宁远卫自建城以来,第一位考取功名的学子。小小的宁远城霎时轰动了,乡邻们张灯结彩,奔走相告。当地官员竟然还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让陈寿入庙。这可是大儒们才能享受到的待遇。举人入庙,又创了一个记录。

可陈寿却宠辱不惊,继续再接再厉,次年考取进士。这时正是明朝成化元年,带着一辈子不贪做清官的信念,陈寿走进了官场,获得了户部给事中的职务,正七品,主要工作就是监督户部的工作情况,并弹劾不法官员。级别不高,却是陈寿一直想做的。

然而做起来才知道,大家都很贪。

户部的情况自然不用说。当时掌管户部的尚书是杨鼎,侍郎是陈越,杨鼎是个庸碌无能的老好人。陈越,则是一个有名的奸臣,他和内宫的宦官长期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并且在贪污腐化方面“战果突出”。上梁不正下梁歪。整个户部的财政状况,怎一个乌烟瘴气了得。

这让陈寿感到非常愤怒,他自小受贺钦的教育,为人刚直不阿,最痛恨的就是贪污,这种情况怎能坐视。弹劾。一封又一封的奏章送上去,从郎中到御史,为官几年,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被弹了个遍,结果却只有一个:石沉大海。

那时候的朱见深正忙着过幸福生活呢,哪有空管这个。弹劾没用,户部上上下下的官员,倒叫他得罪了个遍。

倒不是没人管他,有一个人就想管他:万贵妃。陈寿弹劾的那些事,好多都是万贵妃鼓动朱见深做的;好多被弹劾的人,都是万贵妃的绝对亲信。小小的七品芝麻官,管到老娘头上了,反了?

偏偏陈寿毫不惧怕,并不气馁,吏部的官员我弹劾不动就弹别的,朱见深信奉妖僧继晓,弹劾他;宦官梁芳搞,弹劾他……这可触及了朱见深的底线,加上万贵妃一鼓动,朱见深怒了,下牢狱。

人全得罪光了,后台你也没有,皇帝大怒,怎么着?陈寿这次不死也要扒层皮,可是一连关了十几天,最后圣旨下来,无罪出狱,官复原职。关的莫名其妙,放的更莫名其妙,咋回事?

并不是没人管他,至少有一个人: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

做为掌管奏章审阅大权的实权太监,怀恩从陈寿一篇篇满怀激情的奏章里,看到了一个青年官员不畏弓虽,暴的勇气,和高风亮节的品格。他相信,这样的官员是大明朝最需要的。所以在陈寿出事后,他先是找到梁芳,凭借着掌印太监的身份一番威胁,梁芳总算是有所收敛。然后又找朱见深说情,一番绕弯子赔小心,总算说的朱见深消了气,这次就绕了他吧。

关进监狱的陈寿,照样该骂就骂,毫不服软;出狱后再接再厉,看谁不象话依然弹谁。朱见深也只得苦笑一声:这人,由着去吧。

既不治罪,也不支持,硬骨头的陈寿,就在这黑暗的成化朝熬了二十多年,七品户部给事中的位置,一直没挪地方。

熬到公元1487年,朱祐樘登基了,开始朝政大清洗。成化朝时期的众多占着位置不干活的庸官纷纷卷铺盖回家,陈寿的机会好像来了。

果然深受朱祐樘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鼎力推荐陈寿,而刚刚就任礼部尚书的王恕也对陈寿青眼有加,并准备任命他为大理丞,这可是一个正四品,主要负责重大案件的审核,是个权力甚重的官职。

按说这应该没问题,公公支持,吏部尚书保举,但这个职务太重大了,这是明朝司法体系里防止冤假错案的最后一环,既要品德高尚,还要能力出众。

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反对。内阁里的刘健、刘吉、徐溥众口一声,坚决不同意。王恕为此气得差点又和刘健拍桌子。

要说刘吉不同意倒也有情可原,毕竟陈寿骂了他十多年,不恨显然是不可能的。刘健和徐溥都是能臣,和陈寿也没什么工作矛盾,怎么也跟着起哄?

不是起哄,而是有原因的,且看看徐溥写给朱祐樘的奏章吧,“当此任者,需得品德高洁,无私无畏,更得有干练之才,精熟之历。”

陈寿缺的,就在最后一条上。

他在给事中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平时的工作只是财务审核和骂人,但大理丞的工作却不是这么简单了,什么案子都要往这里送,什么你都要懂点,推理判断的能力,那更要相当的精确。可陈寿,在这方面的经验为零。

有仇的反对,没仇的担心他的工作经验问题,饶是王恕拍桌子,却也真是没办法。

朱祐樘最后做了决定,这样的人要褒奖,但不能乱安排,升官是肯定的,但大理丞不太合适,还是去南京当鸿胪寺卿吧,管祭祀。

虽然是正四品,可意义却不一样了,南京的鸿胪寺卿,是个闲职。明朝官场上,南京基本属于养老的地方。四十八岁的陈寿,政治生命算是到头了。

陈寿倒不在乎官,接到命令后立刻卷包袱上路了。到了南京不抱怨,该认真工作还是认真工作,不但每天坚持读书,一有事还给中央写奏章,从不偷懒耍滑。他坚信,国家会有用到他的一天。

这一坚信,就是十三年,风霜雨雪,两鬓斑白。公元1500年,六十岁的陈寿,终于等来了中央的召唤:延绥巡抚,正二品延绥,这地方很眼熟。没错,就是王越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这次启用的原因,也和王越有关,他过世了。

王越的贺兰山一战,重创了鞑靼达延可汗,可是好景不长,王越一过世,蒙古军又卷土重来,虽然规模没有从前大,可小打小闹的也让人疲于应付。临近前线的延绥,则成了重灾区。

朱祐樘让兵部举荐人才,结果,兵部尚书马文升报上来的是陈寿。

朱祐樘晕了,一个骂了几十年人的倔老头,从来没有打过仗的书生,他行吗?

马文升答:只有他行。

为什么?

马文升侃侃而谈:第一,他出身军旅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是知兵的;第二,他清廉,没有经济问题,这条很重要;第三,他胆子大,不怕得罪人,相反大家都怕得罪他。要想延绥地区安宁,这三条就够了。

反正也没别人去,就他了。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陈寿正式就任延绥巡抚,和当年王越来到大同一样,他也看到了一堆烂摊子。

问题都差不多,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这里的军队战斗力其实不弱,王越当年在这里练兵留下的精锐都还在。问题就出在两件事上:一是官员贪墨,二是预警问题。

第一条好办,谁贪逮谁。当年万贵妃我都不怕,还怕你们这些小辈?陈寿雷厉风行,当即查清了军队里三十七个军官的贪污问题,依法处置,自己能处置的就处置,不能处置的上报。一番整顿下来,部队里的蛀虫一扫而空。

当年我就是在户部干的,想在账面上跟我捉迷藏,没门!

贪官捉不了迷藏,蒙古人却一直都在捉迷藏。

蒙古人的进攻向来是声东击西,明明这边发现了敌人,却在那边出现了;你刚扑过去,他又从你背后杀来了。照着小品里范伟的话说:真是防不胜防啊。

怎么办?换成王越,肯定是仔细侦查,摸清敌人的大本营,然后直接带兵抄老窝。可陈寿不是王越,他干不了这个活。干不了,可他有自己的办法。

他的办法,还是可以套用范伟的话:我就用了一计。这一计就叫:以不变应万变。

然后陈寿下令,主力部队从即日前开始换防,以延绥边墙为核心,分成十个部分,在城外分头驻扎,每个部分之间,相距不能超过十里。

这下可炸锅了,这不是折腾人吗?原先都是少量部队在外围,大部队集中,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扑,这样一搞,是干什么?

事实证明,这样是对的。

蒙古人长久以来的优势,是他的机动性。对付机动性,要么你机动对机动,可明军骑兵少,没有这个本事。

没有本事不要紧。你来的快,我防不着,可是我明军有火器,就算是你以多打少,短时间内你打不动我,只要我能守住营盘,拖住你,等待援兵到来,到时候哭的就是你了。

所以陈寿大置火器,不但配备了火铳,还大量制造能够守卫营盘的火器战车;整个部队的布防也颇有创意,部队与部队之间,形成犄角形的布防态势,整个的防线就像一张网,你撞上一面,整个网一收,就把你网在里面。

没多久,撞上网的人来了:达延可汗。

而且还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他的本部骑兵外,还带来了他的一个亲密战友:火筛,这是另一个蒙古部落的首领,为了共同的抢掠目标走到一起,联合开展对延绥地区的大规模开发行动。

公元1501年,鞑靼达延可汗联合火筛,共三万余骑入侵延绥地区,挥舞着雪亮的马刀,杀了过来,可是远望明军阵地,一时愣了。

达延可汗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一眼看出了陈寿的玄机,摆一个大陷阱在这里,等着我去跳?这人,不一般。

发现了当然就不上当。达延可汗当即下令,停止前进。

火筛部不乐意了,大老远来了,没见到一分钱就走?这怎么行?

当然不行,走多没面子,可硬冲,损失将是惨重的。怎么办?

老谋深算的达延可汗拿出了办法,不出来,我就骗你出来。

骗的办法当然就是出疑兵,一连几天,探马报告,发现小股蒙古骑兵在外面游荡,各部队请示,打还是不打。

陈寿回答,不打。

这点小花招,骗我,你还嫩点。

陈寿判断得对。外面出现的小股骑兵,都是诱饵,蒙古军的主力部队,埋伏在延绥北面的山谷里,就等着陈寿往里面钻呢。

为了让陈寿往里面钻,蒙古军使用了一切办法,不断地来回吆喝,还出言挑衅,更是冷不丁地向明军放箭。士兵的愤怒情绪全都给激起来了,这么点敌人,就敢在家门口耀武扬威,不打还等什么。

陈寿知道,越是这样,越不能打。

当然,军队群情激奋,万一出现有军队按捺不住出去还击的事情,那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士兵们都是粗人,讲兵法他们不懂,陈寿有办法,来到军前,吩咐摆酒设宴,和士兵们饮酒做乐,身边只有少量护卫,大家紧张了,万一蒙古人突袭咋办,陈寿乐呵呵,他们没这胆子。

果然没这个胆子,见陈寿的怪招,蒙古军也上下疑惑,搞不懂他要干什么,观望了半天,只好回去报告了。而就趁这时候,蒙古军伏击的地点,已被尾随的陈寿部侦查骑兵查探得一清二楚……

找到敌人位置了,打吧。陈寿还是不慌张,急什么!直到几天后,总兵官朱辉率领援军赶到,这才战刀一挥,冲锋!数万明军如猛虎下山,直扑达延可汗,而此时的达延可汗,正在军帐里继续琢磨陈寿要干什么呢……

一番恶战,鞑靼部再遭重创。从此以后,延绥成为了鞑靼人恐惧的地方,终整个弘治朝,再不敢进犯。

而恰是由于延绥的稳定,使得北部防线的防御中心得到了稳固。之后鞑靼人虽然多次入侵,但由于延绥在明朝手中,顾及后路被抄,所以始终不敢深入,从这点上说,陈寿功不可没。

三年后,功勋卓著的陈寿结束了短暂的戎马生涯,调任回京,升迁为南京右副都御史。朱祐樘去世后,正德朝刘谨乱政,陈寿因为抨击刘谨,遭到打击报复,被革职查办。刘谨倒台后官复原职,后提拔为兵部侍郎。1522年(嘉靖元年),八十三岁的陈寿死于任上。嘉靖皇帝悲痛万分,追赠太师,正一品官阶。

而今天人们提起他,说的最多的是他的清廉。身为封疆大吏,竟然连房子都买不起;官场生涯数十年,只是寄居在租来的房子里;去世后竟然无钱安葬,还是在同事的资助下才安葬回老家江西。这个一生耿直的名将,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清官。

而他数十年官场生涯里,最灿烂的一笔,最夺目的光辉,却是盛开在延绥。在盛世的弘治朝,一场延绥大捷,打出了陕北数十年的和平。据陕西地方志记载,他离任的时候,延绥当地百姓将其轿子拦住,嚎哭不已。为他清廉的操守,为他只有一次,却辉煌无比的战功。

同类推荐
  • 大明霸主

    大明霸主

    万历十五年。这年是神宗皇帝即位的第十五年,平静如水的大明朝,却在这年悄然发生着变化。东林党的雏形,魏忠贤的崛起,一场倾覆大明朝的危机。却在一只小蝴蝶的煽动下,偏离了它原本的方向。——————————————最爱萌物,其次傲娇,再次黑直—————————————————————176212033书友群————————
  • 唐帝

    唐帝

    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遭遇滑铁卢,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林萧在杀死背叛自己的女友之后,成功穿越到唐朝,称为李建成的二儿子安陆王李承道。不甘心再次死去的林萧为了活下去,奋起反抗。只是天不随人愿,本想做一个逍遥王爷的林萧不仅没有做成,还背负起了开创贞观盛世的重大责任。且看一个现代人成为大唐储君之后如何收复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程咬金、尉迟敬德、李靖、张公瑾、牛进达这些牛掰人物。大唐的历史将会在林萧手中被改写,大唐的荣耀将会在林萧手中光照四海,大唐的盛世,将会在林萧手中更上一层楼。他是西方国家的上帝,更是亿万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唐帝》。
  • 裂土封侯

    裂土封侯

    江山为盘,众生为棋,纵横捭阖,横扫八荒。男人既然生在了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一些能够展现自己风采的事情,才算是不枉费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是一个男人亲手创建属于他的帝国的故事。
  • 彩云垂泪

    彩云垂泪

    那时那地,白洋河平原上,白洋联邦的军队因为经历了太久的和平疏于备战,军内和政府官僚主义横行,效率低下等诸多自身原因,在与西鲁侵略者的战争中,一败再败。在最为关键的战略决战,秋水原会战中,主力被西鲁军击败。次年,首都彩云城被西鲁军的奇袭攻克。自此,白洋联邦亡国的命运不可逆转。丧失人性也许会丧失很多美好,而那时那地的白洋联邦国民却因为丧失了兽性,几乎丧失了自己的一切。文明又一次的败给了野蛮,历史仿佛又回到了冷兵器时代。《国战》系列《南宫落日》前传《彩云垂泪》
  • 北宋说书匠

    北宋说书匠

    赵天奇是一个扑街的网络写手,因为第十三本书再次扑街,与朋友喝了一点闷酒,竟然穿越到了北宋!在这个同品级武官见到文官要行礼,并且各地钱粮都由文官掌握并且直接监督武将的重文轻武的时代,赵天奇无奈的操起了老本行:说书。本来他只是想好好说个书,在这个大时代里娶个媳妇生个娃,喝喝小酒种种菜,可是一说书就引起了各行各业人的关注。李清照:“赵哥哥,那猴子好生奇怪,竟然还能背着棒子打妖怪呢!”高太尉:“咳咳,老夫听闻这里讲着一些《水浒传》的玩意儿,特来听一下,在书中我与宋江的友谊。”宋徽宗:“昨日朕仔细研究了刘备和诸葛亮,觉得三顾茅庐还是有所虚假,与朕同是龙体,怎么可屈身前往?”
热门推荐
  • 眷爱

    眷爱

    没有公主命,就修炼女王心。小城姑娘都市奋斗,网个总裁嫁豪门……
  • 追放英雄

    追放英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神弓藏。一位本该被记入历史的英雄,一位满腔热血的救国者,却因为统治阶层对他的忌惮与迫害,被最终被逼迫进入人工冬眠。世逾四百年之后,这位已经被遗忘的英雄在一次意外中被唤醒,面对物是人非的陌生世界,他将何去何从?
  • 瓦罗兰——艾欧尼亚之战

    瓦罗兰——艾欧尼亚之战

    一群年轻的探险者,为维护内心的和平,踏出的成长探险之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瓦罗兰。
  • 全能人生赢家

    全能人生赢家

    孤儿王辰本是繁华都市中一名普通的学生,却因为一次偶然结识了英雄联盟里的英雄,实现了无数英雄联盟玩家只有在梦里才敢想的事情,从此踏上了一条人生的超神之路!
  • 三个少年的奇幻之旅

    三个少年的奇幻之旅

    平凡的架空世纪文,魔法修行。
  • 《会长异闻录》

    《会长异闻录》

    她,冷淡千金;他,酷拽天才。她,现代的会长,异世的女神;他,现代的少爷,异世的恶魔。就此以起点,开始旅程!
  • 大荒新纪元

    大荒新纪元

    洪荒新世界中,万族争锋,诸道林立,战火纷飞之下,暗流遍布,西荒诸神谋算着如何传播神的光辉,南荒器道修士计划着拯救太极图、盘古幡等众多的先天灵宝,北荒魔神遗族谋划着打通天地屏障,接引混沌魔神。而东荒之中,王亦走出了莲花谷,站立在虚空,只见。。。。。。晴空万里无云,青碧如洗,朵朵大道莲花,由近及远,浮现在虚空。王亦人身所立,宛如一条分割线,左边,混沌雾气弥漫,朵朵青莲随风摇曳,熠熠生辉。右边寂灭劫气咆哮肆虐,万劫黑莲沉沉浮浮。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鱼类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鱼类

    本书帮你如何认识鱼类,阐述了保护濒危鱼类,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对人、社会以及同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 营养保健粥

    营养保健粥

    要健康,多吃粥。《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有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 冷魅帝皇冷情妃:与卿常荣

    冷魅帝皇冷情妃:与卿常荣

    适逢盛世,他对她一见倾心,红鸾车辇迎她入宫,说是太后喜欢,可是不可否认他对她已萌生好奇。他以为,她终归逃不出他的手心,他许她“锦绣江山,与卿常荣”,这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未来,她却淡然一笑。他为她脱下一身冷傲越陷越深,而她依旧冷淡,他始终入不了她的心。国家动荡,为了她的安危,他将她交到情敌手中。一朝平叛,再次相见,她却准备嫁为人妇。“林可依,你休想逃。”一介帝皇司马泽宇,冷傲天下,唯独痴心一人,奈何情敌太优秀,追妻之路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