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49800000028

第28章 当前农村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与主要矛盾

为了了解和掌握当前我省农村工作的基本状况,九月初我们召开了省直有关涉农部门和部分县市、乡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就当前我省农村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大家的看法是:

一、当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着五个突出问题

1.大宗农产品减产已成定局。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预计将比去年减少约60亿斤,减产15%左右,其中早稻同比减产27.18亿斤;油料总产量同比减少约3.8亿斤,减产30%左右;棉花、甘蔗播面9.9万亩和2.8万亩,总产量同比却减4.1万吨和10.29万吨,分别减产31%和4.7%左右。

2.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不少地方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62.67元,同比减40.14元,下降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4.8%,出现了1991年以来现金收入的首次负增长。一些受灾严重地区,农民不仅增收无望,而且生计也将出现困难。进贤县上半年因受灾全县人平减收500元。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下滑。自1997年以来,全国农副产品普遍出现卖难,收购价格持续下跌,1997年我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1998年农产品价格指数继续下滑。今年上半年,我省粮食、棉花、生猪、水果、蛋类市场价格同比分别下跌3.2%、6.3%、20.1%、26.4%、21.3%。受价格因素影响,高安市新街镇仅生猪、早稻、棉花三项,全镇农民就分别减收240万元、60万元和20万元,共计320万元。二是外出劳务收入下降。农村剩余劳力非农化转移面临严峻形势,甚至出现“返流”现象。上半年我省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同比人均减7.2元,下降7.6%。三是因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农作物减产,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下降。上半年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同比人均减少62.64元,下降10.2%。

3.农民负担不断加重,少数地方出现反弹。近年来,除农业税固定不变外,农民所承担的其他税费皆已不同程度地层层加码、快速增长。农业“两税”(农林特产税和生猪屠宰税)也变“据实征收”为“田亩税”、“人头税”,平均摊派、强行征收,造成农民负担不断加重。有的乡村人均负担额高达200元以上。许多地方农民反映,每年上报的收入增长数不实,实际收入增长数要比上报数少30~40个百分点。因农民收入虚报,基数的扩大使得农民负担超过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额,也超过了农民的经济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个别地方农民负担甚至突破了上年人均纯收入5%的“警戒线”。

4.基层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正常运转出现困难。由于管理体制和领导方式转变的滞后,农村基层管理成本很高。如1996年底,全省乡镇干部仅行政编制和县级以上聘用的就达9.39万人,比1989年增加10.46%,以人均工资5000元计算,工资总额达4.695亿元,占全省乡镇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对财政收入的大头来自农业和农户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乡镇来说,要维持正常运转本已不容易。有个县一年要收的乡统筹为998万多元,村提留为2412万多元,教育附加费为1489万多元,合计约4900万元,用以解决乡村干部、民办教师的工资和军烈属优抚等。今年遇灾,全县的“三提五统”估计只能收到40%左右,这不仅将使村级组织难稳定,而且将使县乡工作难以开展。目前,省内已有一些县市无力发放干部职工工资,永修县多数乡镇自6月份以来干部未领到一分钱工资。在一些灾区,基层干部队伍不稳定的苗头已经出现。

5.干群矛盾激化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矛盾。如今,农民对增负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抵制力大大增强,而一些农村干部自身不廉、服务意识不强,不仅向农民“索取多、给予少”,而且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常常是“一摊派、二扣款、三抄家、四抓人”。这往往成为一些恶性涉农事件和群体事件的直接导因。近几年,农民针对乡村基层组织而发生的集体上访,围攻乡村干部、打砸乡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已呈增多之势,成为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新的热点问题。1997年全省群众来信来访件中,反映农民负担和农村基层干部问题的达1693件,居各类问题之首。今年4~5月,到省政府集体上访的39个单位中,反映农民负担和农村基层干部问题的就有13个,占到上访单位总数的1/3.

二、农村工作中的几个深层次矛盾

1.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矛盾。现在农民迫切希望“政府是市场的有效补充”。然而如何把握和实现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协调一致,水平还不高,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领导方式,做了很多“好心没有办好的事”。比如政府想通过产业化政策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产业化靠政府又很难做好。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科学而有效的引导机制问题。像冬种油菜问题,有个乡反映:本来本地种蔬菜比种油菜效益好,可就是“农民一本谱,基层干部一本谱”,农民要求种蔬菜,但上面下达的计划任务是种油菜,不能不完成,乡里为此每年贴亏50~100万元。像粮食问题,现在收购粮食只按早、晚稻两类品种定价,没有建立必要的价格引导机制,实行优质优价。受比较效益驱动,农民势必乐意种常规早稻,因为同样一亩田,种常规早稻亩产可达1000斤,按保护价50元/百斤收购,产值达500元,若种优质产品稻亩产不过700斤,就是保护价加5元按55元/百斤收购,产值也只有385元,比种常规稻要少100多元。因此,政府如何协调好与市场行为的关系,运用价值规律与农民打交道,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2.税赋体制与减负政策的矛盾。随着财政包干制度的推行,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但固有的税赋体制并没有改变,税费征收主体分离,本无征税权利的乡镇干部也承担了很重的征税任务。加之缺乏收支两条线的严格财政监督机制,为了完成沉重的财税任务,乡镇政府只好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加重农民负担,使减负政策难以落到实处。今年中央政府一再重申,在粮食收购时实行“户交户结”,不得“户交村结、代交代扣、搭车收费”。常规的办法被禁止后,各种税费如何征收到位,乡村干部普遍感到束手无策,急需有新办法、新措施。

3.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过重的人口压力使得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更趋尖锐,农民的生存空间逐步缩小,农民为了生存而不断地围湖造田、毁林垦荒,致使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不断,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近几年来,我省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特别是今年遭到北涝南旱的夹击,尤其是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384.64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受6月中旬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早稻病虫害,病虫害发生面积同比增长24.3%。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4.农村基层活力不断增强与基层组织调控能力相对弱化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由自主权大大增强,大大激发了他们发展经济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然而,随着原有的对资源分配控制权的剥离,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调控能力也相对萎缩。如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也多是有名无实,村干部主要代表上级政府和部门行使管理职能,难以代表和维护村民利益。这一方面难以吸纳和调动农民参与基层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使基层干部的管理行为难以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和约束。

附录6江西农村小康建设进展状况

江西省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实现全省小康,大头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这里将1991年、1996年和1998年先后开展的“小康村”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1990年全省“小康村”发展现状与特点

为了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小康发展现状和典型,总结和探索农村奔小康的路子,省委政策研究室从1991年5月份开始在全省组织了普查性质的“小康村”调查。调查表明,至1990年底,全省有“小康村”8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0.4%;82个“小康村”合计人口12.1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0.38%;合计工农业总产值6.1亿元,占全省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2.02%;人均营业总产值5001元,是全省农村平均水平的5倍多。营业总产值最高的是南昌市郊区顺外村,1990年达9019万元,人均3.6万元。82个“小康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400元的村有21个,占“小康村”总数的25.6%。最高的是南昌市郊区贤湖村,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达1760元。

除赣州地区18个县、市尚未发现有“小康村”外,全省其他地市都有一定数量的“小康村”,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九江市和南昌市。全省99个县、市(区)中有26个有“小康村”,占县、市(区)总数的27.3%。“小康村”最多的县是彭泽县10个,最多的区是南昌市郊区11个。

分析这82个“小康村”的变化发展,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起步晚,发展快。1987年以前我省“小康村”还不到10个,这82个“小康村”大多是近二三年内发展起来的。从发展趋势看,目前全省有数百个“千元村”可望今明两年跨入“小康村”的行列。这是省委省政府从江西实际出发选准了开展农业开发路子的结果,也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是多途径发展。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地理条件优势。82个“小康村”,致富奔小康的途径各有千秋,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本地的资源优势或地理条件优势,选准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如地处城镇郊区的,多是走了一条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农工商综合发展的路子;地处丘陵、湖滨的,通常是依靠土地、山、水等自然资源,大搞开发型农业和多种经营发展起来的;地处山区的,主要以发展林业或开发矿产资源寻求致富。另外,还有一些地处交通要道的村,靠“马路型”经济致了富。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双层经营体制比较完善。这些率先跨入“小康”的村,都比较重视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新的集体经济,健全统层服务功能,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小康村”有村办企业10.5个,比全省平均1.8个多8.7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村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4%,明显高出全省的平均水平。

四是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了贸工农协调发展的商品生产体系。82个“小康村”多种经营产值占总产值的77.1%;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约占劳动力总数的43.5%;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非农产业。

五是消费结构趋于合理,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小康村”农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开始向城镇居民看齐。过去农民连想都未敢想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乃至电话、摩托车,开始大量涌入“小康村”农户家庭。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的讲宽敞,也已经成为许多“小康村”农民的消费趋向。另外,多数“小康村”实行了免费医疗、免费上学和养老保险制度;部分村还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或农民夜校,兴建了文化娱乐场所、敬老院。绝大多数村都形成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容村貌整洁。

这82个“小康村”率先从温饱中摆脱出来,实现了小康,这是我省农村发展重要的历史性突破。它揭示了我省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1995年全省农村小康建设情况

自省委、省政府1991年提出“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纳入奔小康的轨道”的工作方针以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都把农村小康建设列入工作目标,作出实施计划,整个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措施、有步骤地全面开展,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的效果。

六年来,全省各地在小康建设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农村实现小康,核心问题是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各地在推广科教兴农,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业立体开发,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三高”农业,取得了全省农业生产连续六年的大丰收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与1990年比较,1995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已达2072.2亿元(当年价),增长4倍;农业总产值631.7亿元(当年价),增长1.4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537元(当年价),增长1.65倍;农民人均储蓄存款382元,增长2.8倍;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2.7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占86%以上。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全面的发展,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典型引路,推动小康建设进程。从1993年开始,全省各地按照省政府关于小康建设的规划要求,抓典型示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面上的小康建设工作。据统计,全省已确定不同类型的小康示范村1437个,示范村民小组5939个,共覆盖农户377592户、1800万农业人口,分别占全省户、村、农村人口总数的5.4%、6.8%、5.6%。如赣州地区地、县领导同志挂建点76个;地直机关挂建点53个;派出建点干部31720人,帮助示范村新建村办企业2111个,年创产值近10亿元,创税利7475万元。宜春地区结合小康村示范建设,在农村普遍实行集体基地开发与庭院经济开发一起抓、生产开发与市场开发一起抓、资源开发与科技普及一起抓、种养与加工一起抓、特色农业与常规农业一起抓,促成乡村经济贸工农一体化,大大加快了小康建设的步伐。至1994年全区拥有社会总产值超亿元的乡镇96个,占全省同类乡镇总数的29.3%;全区12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超千元,成为全省第一个千元地区。

3.科学制定小康标准,规范小康建设工作。按照全国农村小康建设的十六项指标要求,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省里制定出了适应我省小康建设的标准,规范了建设小康县、小康乡、小康村、小康户的要求。各地已将这些标准印成大字广告,发到乡村,张贴公布,宣传小康建设,使得户户有指标,人人知底细,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小康意识。同时,各地政府组织各种社会舆论工具和文化宣传活动,配合小康建设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小康氛围。

4.抓好村级基础,促进小康建设。农村小康建设,基础是村,关键是村,中心还是村。没有村的小康,就没有户的小康,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的小康。搞好了村的小康建设,农民的小康才有希望,农村的小康才能实现。抓住了建设小康村这个中心环节,就牵住了整个农村小康建设的“牛鼻子”。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各地在小康建设中,以村为基础,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小康村建设活动。

一是强化村级经济基础,壮大集体层次实力,为村、户的小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主要是帮助村里提高和集约经营第一产业,发展和壮大第二、三产业。省里和各地自1993年以来,每年派出大批干部下乡进村帮助发展村级经济。仅1995年一年,全省就抽调了包括省直机关50多名厅局级、近百名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1.2万多名机关干部,驻点包村,挤出1亿元资金扶助发展村级经济。各地政府部门还主动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招商引资、科技咨询、沟通渠道、筹措资金等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市场经济,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全省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的村6540个,占村总数的31.3%;5~10万元的村2107个,占村总数的10.1%;超10万元的村1837个,占村总数的8.8%。纯收入不足万元的“薄弱村”由1993年的9686个下降为3470个,减少了64.2%,占村总数的16.6%,下降了30个百分点。人均纯收入超千元的村9190个,占村总数的44%;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的村由1993年的2387个降为718个,减少69.9%,占全省村总数的比例下降了8.3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为小康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是小康建设成败的关键。各地都把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小康建设的重点,把政治思想好,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年富力强的人选配到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帮助村里建班子、选能人。至1995年底,全省2156个重点帮建村经过整顿帮建,新选支部书记777人,新增办集体企业37040个,使企业总数达59650个,平均每村有集体企业2.7个、集体经济收入1.63万元。绝大部分村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基本上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与此同时,推进了一大批上、中等村的小康建设工作。

三是强化骨干队伍建设,抓好小康建设工作的组织和落实。为了提高小康建设工作水平,使工作落到实处,全省各地都开办了小康建设工作培训班,共培训了1100多名乡、村小康建设工作的领导骨干,其中省委农工委1995年就先后举办了6期骨干培训班,培训了亿元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150名,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长450名。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工作,全省农村的小康建设取得了全面的、重大的、阶段性的进展,建成了一批符合规定标准的小康县(市、区)、乡(镇)、村,使全省小康建设工作推进了一大步,上了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农村小康综合评价”的16项指标体系量化标准计算的结果,1995年我省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综合评分为70.1分,列全国的第15名,列中部9省(区)的第4位,比1994年增加1.3分。经省里综合评审,至1995年全省建成或基本达标的小康县(市、区)4个(宜丰县、上高县、南昌市郊区、萍乡市安源区),小康乡镇100个(省委农工委[1996]08号文件已发文通报),小康村1000个,分别占三级总数的4%、5.5%、4.8%。另据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农村已基本达到小康标准的农户146.14万户,占总户数的20.7%左右,人口约700来万,占乡村总人口的22%左右。从总体上来看,全国统一综合评比,我省得了70.1分,距百分满分还差29.9分,这标志着我省农村小康建设已走完了三分之二的里程。

但是,从具体的建设工作看,我省与全国及前列省份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1995年全国农村小康建设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为73.2分,比我省高3.1个百分点;与全国得分最高的省份相比,我省低15.1分;与中部9省区综合平均评分70.6相比,我省相差0.5分;与中部地区得分最高的吉林省(79.1)相比,我省还相差9分。若与属前列的河北省相比,已实现的小康县、小康村的总比例,分别低13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市相比,相差也比较大。综合观察和分析我省农村小康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建设速度不平衡。有的地方在抓农村工作时,没有把工作纳入小康建设的轨道,舍本求末,影响了小康建设工作的进程,建设速度偏慢。

2.小康建设中重物质建设指标,轻精神建设指标的现象比较普遍。4年中增加的17分,85%是由于经济指标上升而取得的。就是已经达标的小康村中,不少仍然没有象样的学校、医务室、文化活动场所和娱乐场所,村落的社会面貌和精神面貌变化也不显著。

3.距离综合建设指标的要求还有大的差距。在全国综合评价的16项指标中,已经达标的只占50%,还有近一半指标未达标,其中有些指标相差还比较大。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还偏低。1995年虽已达到1537元,但按1990年不变价算,只有879元,与1200元(1990年不变价)的标准要求相比,尚差321元。折算成1995年的当年价,则尚差561元。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纯收入平均每年还须实增140元以上,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离小康目标还比较远。据调查,目前全省尚有5%的村不通电,10%的村不通公路,70%的村不通电话,通讯指标仍处在温饱线以下。三是农村计划生育任务艰巨,人口素质较低。这些情况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小康建设的难度。

三、1997年小康村状况

1998年上半年,笔者向1990年底全省82个被确定的“小康村”发出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书函调查,以跟踪了解这些村自1991年以来的部分变化。下面即是对有效回收的40个村的村情资料的汇总。此次调查表设计与第十二节对84个村的调查是一致的,而且调查的时点都是1997年底的村情。所以,本次调查既可与前两节对小康村调查作历时性比较,也可与第十二节84个村进行横向比较。

在调查的40个村中,总农户数为15437个,总人口57467人,户均3.72人。不再种地的农户为4440个,占被调查总农户数的28.76%。

40个村工农业总产值142665.83万元,村平3566.65万元;农业总产值13301.02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32%。可见,非农产业的发达是这些小康村崛起的根本。它们皆办有村集体企业,部分村还办有组办企业,前者总数达409家(村平4家),后者总数为25家。村办企业是村级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在40个村拥有的15840.74万元集体纯收入中,来自村办企业上缴的利润达13865.5万元,占87.53%;村平集体纯收入396.02万元。此外,这些村的个体私营经济较发达,这类企业总数达1428户,村平45.7个。这些村从外村吸引进劳动力3942个。

从调查看,这些村的基础建设事业也已渐入良途。如,40个村拥有电视机的农户有14816个,村平370.4台,总户数中的95.98%有电视机。已装电话的农户有2737个,村平68.4部,17.7%的农户装上了电话。6562个农户在近几年间新修了以混凝土为材料的楼房,占总户数的41.86%。

与此同时,宗族重建的情况似不普遍。40个村共有796个姓次,其中仅有10个姓次有旧族谱,67个姓次新修了族谱;原有族祠2座,新修族祠11座。这些情况,大大低于同期调查的84个非小康村。这或许与村落宗族格局有一定的关系,40个村委会并无一个系独姓,在所有村落中也仅有12个独姓村落,多数村落是多姓、杂姓村落。

不过,宗教的发展却要更快一些。40个村中有13个拥有14个宗教活动点,共有宗教徒1031人,他们信仰的主要是基督教。

小康村的发展,与其较为优越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有较大关系。仅有22.5%的村属非城郊村,其他村则均地处城镇边缘,能直接接受城市的辐射。38个村的交通“方便”,较方便或交通一般的仅有2个村。

小康村的组织建设如何?调查表明,它们较其他村要健全一些。从党组织的情况看,这些村共有中共党员1432人,村平35.8个;其中,在近五年间共发展新党员259人,村平发展新党员6.48个。在中共党员中,35岁以下的有238人,村平5.5人;55岁以上的党员有632人。从村干部的情况看,它们共有村干部324人,村平8.2人;这些村干部中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达137人,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7人,96个村干部拥有农技师等职称。40个村支书中拥有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7.5%,38个村主任中拥有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6%。

那么,村干部与经济精英之间的关系如何?换言之,在这些小康村,政治权力与个人财富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调查测量的指标主要有四类:(1)村干部利用权力经营集体企业的情况。在40个村中,现兼任村办企业负责人的村干部有53人,而从村干部位上退下后任村办企业负责人的有48人,两者相加达101人。(2)村干部同时经营非集体企业的情况。村干部中现有8人系私营企业主,并有3人是个体专业大户,此外,曾是村干部的私有企业主有1人。(3)村干部上任后财富积累的情况。笔者试从建房时间来衡量,在36个回答了建房情况的村支书中,有14人在上任村支书的同年及其后建有新房,占总数的38.9%;40个村主任中也有14人在上任的同年或其后建了新房,占总数的35%。(4)经济精英谋求村治权力的情况。在40个村的干部中,曾为村办企业负责人的有62人,曾为私营企业主的有14人,曾为个体专业大户的有1人,也就是说,共有77人先为经济精英后再上任村干部,占现村干部总数的23.77%。这些情况表明,利用权力“致富”同致富后“为官”一样,在小康村已是较为普遍的情况。

附录7全国农民收入与负担状况

在2002年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国家总理朱基在答记者问中说,他“最感到头疼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收入与负担问题。这一问题究竟到了何种程度?笔者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整理出以下资料,从五个方面对它进行描述。

一、农民收入增长减缓乃至负增长

对农民收入,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下面即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见:

数据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8年以来农民从农业获得的收入曾连续三年下降,1998年下降2.3%,1999年下降4.5%,2000年下降3.6%。据全国农户抽样调查,2001年农民从农业得到的收入为1165.2元,比上年增加40元,增长3.6%,扭转了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中国信息时报》。

数据之二:有学者认为,1996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幅逐年递减,1996至2000年分别为9%、4.59%、4.3%、3.73%、和2.0%《农民休养生息七点建议》。

数据之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1985~1997年,在内陆省市的6.5亿农民的现金收入每年仅增长7元。

数据之四:一位经济学家2000年对几个省市的800户家庭的调查发现,1997~1999年期间,农民的现金收入平均下跌了12%。

数据之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陈锡文认为,这几年来,“绝大多数纯农户的收入已经陷入了负增长”,“至今有半数以上的农户,自1998年以来实际上已处于绝对减少的困境”。

二、农民收入的差距比较

先看城乡差距。从1979年到1985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72:1,1995年为2.47:1,1998年达到2.54:1,1999年上升为2.65:1.如果加上城市居民享有而农村居民不能享有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障,城市居民收入比农村居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

中国现阶段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大的。亚洲各国一般在1.5~2.0倍之间。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资料,1995年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倍,中国是其中之一,而且中国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据有关学者的测算,我国现在的城乡差距比国民党时期还大。城乡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0年的0.31,到2000~2001年的0.46(超过0.4就属非常不平等)另据《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第3页),此时全国城乡基尼系数为0.458.城乡差距也能用比较不抽象的方式来衡量,中国大多数农村都缺少一种或多种生活设施,1998年仅有9%的农民有冰箱,23%的农民有洗衣机,33%的农民有彩电。

再看农村内部的差距。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536,2001年为0.3223.农村20%的高收入人口拥有40%以上的全部纯收入。

三、农民负担的增长与加重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个省(市、区)6.8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农民的税费负担自1997年以来持续下降,无论是负担额度还是占纯收入的比重都有明显下降。2001年农民税费负担人均为91.2元,比上年减少4.3元,下降4.5%,占纯收入的比重为3.9%。

四、农民负担的“四个不公平”

1.同一地区农民贫富之间在负担数量上的均等,以致收入越低的农户负担率越重。2001年全国低收入户人均税费负担占当年纯收入的比重为8.6%;中低收入户为5.5%;中等收入户为4.6%;中高收入户为3.5%;高收入户只有2.0%。

2.不同产业农户之间的负担不公平,收入最少的纯农业户负担最重。2001年,全国的情况是,按人均税费负担的绝对值来看,纯农户为135.5元,比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多44.4元,比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多68.9元,比非农业户多79元。而按人均税费占纯收入的比重来看,纯农户高达6.7%,以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为4.4%,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户为2.3%,非农户为1%。纯农户的税费负担比重不仅超过其纯收入的5%,而且比全国水平多44.3元,高出48.6%。

3.不同富裕程度地区农民之间的不公平,以农业为主的中部地区负担最重。2001年,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税费负担为123.4元,分别比东、西部地区多44.2和59.6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7%,分别比东、西部地区高3.3和1.9个百分点②。“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负担。”

4.城乡居民之间负担的不公平。这方面的不公就更加突出。比如,小孩上学,农村家庭除了支付学杂费外,还要额外支付“教育附加”等费用(这是城市家庭所不需交的)。乡村道路、民兵训练、社会优抚等等,也是农民家庭额外上交的。

比如,农民在教育方面负担的情况,最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的一个报告,对江西、湖北和河南各一个县的调查表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事实上主要是由农民承担的。农民直接负担的教育投入包括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及中小学杂费等。三个县教育支出占县级财政支出的50%左右,而在乡一级则占75%左右,乡镇财政已不堪教育经费的重负,多数乡镇赤字和负债严重。湖北的县乡镇平均负债2411万元,河南的县650多万元,江西的县200多万元。这三县教师实发工资只相当于档案应发工资的60%~70%。除了江西县能勉强保证教师基本工资的发放外,其他两县均存在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五、农民增收与减负的形势

那主要是因为:(1)小规模家庭生产没有规模效应;(2)乡镇企业的困难;(3)外出就业(打工)的机会饱和。特别是“最近的10余年来未涨工资,尽管国家职工的工资在不断地得到调高”。(4)土地耕作效益的递减,生产效率的低下。这些情况,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来说,在今后一个时期还将持续。

但由于正在并即将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民减负形势却可能出现好转。

近些年来,农民收入与负担方面的问题,实际上是互为影响的,从而使得农民的生活状况贫困化。这已影响到全国的经济状况。最明显的是,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失灵,就与农民收入的低下、从而农村消费市场的萎缩有直接关系。“199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2054亿元,人均工农业产品并不多,还称不上物质的极大丰富。但自1997年以后,全国610种工农业主要商品中,有2/

3的商品供过于求,几乎什么产品都有销售困难,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是为什么?因为农民多而穷,占总人口70%的农民,只购买39%的商品;在全国6万多亿元的存款中,农民存款只占19%。国家在1996年就提出要开拓农村市场,但实际上不仅农村市场未能真正被开拓出来,农村购买力反而萎缩了。不是农民不需要这些产品,而是农民没有钱。”当然,农民收入与负担方面的问题更直接地影响到社会稳定,特别是农民负担已成为这些年来影响农村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同类推荐
  • 2020,期盼中国

    2020,期盼中国

    本书将晦涩的理论以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为读者勾勒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图景。其间既有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总体方面的概括,又有各行业、各领域具体且精道的分析与预测。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
  •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大学生村官的使命与创业

    本书包括: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理性认识,创业项目的选择与项目计划书的编写,创业资金的筹集,创业企业的组织形式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大秩序: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

    人人都能读懂的新常态!《2015年后的中国格局与世界新趋势》由郑永年、林毅夫、俞可平、王辉耀等国内外最著名、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学者围绕忧患政府、收入再分配、反腐败运动、新移民、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途径等时政热点撰文,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轨迹、预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财经类图书,是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反思和发展走向的思考和预测。
热门推荐
  • 大山里的人生

    大山里的人生

    本书从作者浩繁的著述中,选取有关人生的纪实和思考的部分散文,以展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在凤凰的石板路上,在湘西的大山深处,在都市的街头巷口留下的深深足迹;展示一个以小学毕业的学历而成为作家、学者,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的奋斗与挣扎,辛酸与欢乐,失败与成功;展示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的苏醒与叛逆、磨炼与裂变……
  •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照亮人间的提灯女神,俄罗斯的“守护神”,从死囚到总统,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斗士,女人统治世界,人民的王妃……这些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 仙为

    仙为

    古老的神话,传承至今,流芳千古的传奇人物,让人羡慕。当陈世踏上这条梦幻般的仙人路,注定了会有一段精彩无比的征程,追寻旧时传说,开创新时代,如梦似幻的场景,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生追仙路,看陈世如何追仙!
  • 三界守护

    三界守护

    母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几人又聊了几句后,殷阳就拉着小雨去做饭了,小雨是一个厨房高手,今天来除了要兑现丑媳妇终要见公婆的俗礼外,主要也是要露一手好在长辈面前增加一些印象分,她知道师傅在殷阳的心里份量是极重的。
  • 美女的花心护卫

    美女的花心护卫

    “哇,美女!别动,我要搜身!”混迹花丛,逍遥天下。且看妖孽小兵校园风流,都市称雄,艳福无边。“帅不是你的错,长得帅又不去当小白脸,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当傅开第一次听到冷面教官的幽默,心里没来由打个寒战。且不说这冷面教官的话什么意思,单单是这屠夫一样的家伙忽然间满脸堆笑,就让傅开心里直哆嗦。
  • 神鬼奇航

    神鬼奇航

    十七世纪。英国出现了蒸气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向外护张殖民地。在加勒比海域遇到海盗的顽强抵抗。在当时,英国刚刚击败荷兰的无敌舰队成为海上霸主。在当时有一个同俗,女人不许上船,什么船都不能上,否则会豆类来坏运气。本故事根据电影《加勒比海盗》改编,属于海盗类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未婚妈咪:总裁的一日情人

    未婚妈咪:总裁的一日情人

    漆黑的夜色中,他将娇小的她抛在床上,健壮身躯倾轧下去,他魅惑低沉的声音让夜色都在发烫:“一千万不是好赚的,今晚,先让我验货……”
  • 弑杀者传奇

    弑杀者传奇

    丧彪来袭,诸神退散!用尸山验证不朽,用血海诠释永恒。肉搏系最强战士整装出发,踏着遍地的骨骸走向骷髅的王座。###通俗点说,我他妹的来了,丫都小心点,让老子不爽,老子会让你们很爽。DOTA与LOL全英雄乱入,打造不一样的艾泽拉斯和瓦罗然!
  • 超能年少

    超能年少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位名叫李若尘的少年刚要毕业于小学之时,突然发现自己拥有无可比拟的超能力,高能解救天下苍生,拯救世界;低能帮助百姓,奉献祖国。于是乎,他开始了自己的英雄之路......
  • 首长大大的娇妻

    首长大大的娇妻

    首长大大宠你入骨,只有你才能成为我的一号夫人。缘生缘浅,你注定都是我的人。“要不,我们离婚吧!”沉寂的空气中响起一个甜美中交杂畏惧的声音。“呵,你休想!”男人不容置疑的口气,眼中尽是温柔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