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64000000004

第4章 三、慎独

人生第一自强之道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仔细考察古人的工夫,其中成效特别明显的大约有四个方面:谨慎独处,则心胸安泰;端肃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人们悦服;专守诚意,则神灵钦敬。慎独,就是说遏止私欲,连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过,循理而行,时时刻刻都如此,内省而无愧,所以心里坦然。主敬,就是说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静定专一,时时端恭庄严,所以身体强健。求仁,就是说从本体上讲,能保养心性,从运用上来说,有爱民惜物之胸怀,大公无私,所以人们悦服。思诚,就是说内心忠贞坚定,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与万物感应,所以神也钦服。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功夫,这四种效验就自然而至。

在孔孟儒家传统中,有一种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修炼方法,称为慎独。即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像在大庭广众下一样有修养。如何做到慎独呢?首先就必须内省。内指的是心灵,省就是自我审思。认为人们只要注重自己对自己的审思,慢慢地就会心境清明,智慧越来越高,本领也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根据儒家的观点,人是禀天命而生的。生下来之前,与整个宇宙自然是一个整体;生下来以后,就禀赋了宇宙自然的所有信息,只是因为受人性所产生的各种欲望的遮蔽,这些智慧隐而不显了。人如果能够向自身不断地找寻,慢慢地就会把后天的屏障剥除,还智慧以本来面目。

曾国藩以继承中华道统自居,也就很自然地继承了这种内省功夫,只是进一步加以发挥,提出了自己对这种功夫的理解。

“原文”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慎独则心安。自我修养,没有比养心更难的。心里既然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真正尽力为善去恶,这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心里是否自欺,别人是不知道的,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学》中“诚意”这一章节,两次说到慎独。如果真能做到喜欢善如同喜好美色,讨厌恶事如同讨厌恶臭一样,尽力去掉人欲而存天理,那么《大学》中所说的自慊,《中庸》中所说的戒慎恐惧,都能够切实地做到。也就是曾子所说的问心无愧,天下都去得;孟子所说的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境界,所谓养心,没有比寡欲更好的办法,都是这些内容。所以,能够慎独,则自我反省不会感到内疚,可以无愧于天地鬼神,肯定不会有行为不合于心意而导致不安。人若没有一件内心感到羞愧的事,心里就会泰然,常常感到愉快、平和,这是人生自强的首要之道,寻乐的最好方法,守身的首要之务。

“原文”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慎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自世儒以格致为外求,而专力于知善知恶,则慎独之旨晦。自世儒以独体为内照,而反昧乎即事、即理,则慎独之旨愈晦。要之明宜先乎诚,非格致则慎亦失当;心之丽于实,非事物则独将失守。此入德之方,不可不辨者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读”

我曾经说“独”这个东西,是君子与小人共同拥有的。当小人在他单独一人之时往往会产生一个错误的念头,这些错误之念聚得多了就会泛滥,而欺负别人的坏事就会产生。君子在他单独一人之时会产生一个诚的念头,诚实积聚多了就会谨慎,而自己管束的功夫就下得多了。君子小人在单独处事上距离的微妙差异,是可以加以评论了。

《大学》自“格物致知”以后,以前的言论和过去的行为,可以作为扩大其知识的资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问题,也可以加深他的识见。他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已经能剖析公私间的区别;心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可以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那么,对于善事应当去做,不善之事不应去做,早已明晰地认识到了。而那些小人们,却不能有实实在在的见识,去实行他所知道的事。因此当眼前有一件好事需要办时,唯恐别人不能知道,因而去做时迟疑不决;对于有一件不好的事情面临时,侥幸别人不一定能知道,因而拒绝得很不力。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念头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唯恐去办一件善事办得不力,在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长年不断地犯下去。暗室之中而仿佛面对天日,心里坚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慎之又慎。这就是圣人经典中的准则,而后世贤人所切实探究的。自从世俗之儒认为独自体察是向外求知,而专心于对善恶的认知,于是使慎独的宗旨隐而不显。自从世俗之儒认为独自体察是内心自我观照,这会导致对眼前的事理的认识不清,从而使慎独的宗旨更加隐而不显。总起来说,“明”应该在“诚”之先,不通过格物致知而得明,那么这个“慎”也就不会做得恰当;一味地用心于眼前的事物,当没有事物时,“独”也会无法把握。这是修德的路径,不能不细加辨析。

“详解”

曾国藩是以注重品行,为人圆融通达而著称于世的。但是曾国藩在这一方面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整整一辈子辛苦磨炼的功夫。

据说,曾国藩从小就很有心计,尤好报复。嘉庆二十四年下半年,九岁的曾国藩随父至桂花塘一位姓欧阳的家中就读。一天,他与主家小孩口角,主人纵子,不问情由,将曾国藩骂了一通,在那里当塾师的曾竹亭还连连道歉。曾国藩将此事暗记在心,到散学时,偷偷把主家的金鱼缸底部打破,水干鱼死,这才解恨。十二岁时,曾国藩与小伙伴在神王庙里玩,不小心把神王翻倒在地。竹亭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还给神王重新装了金身。为了让曾国藩摆脱与领居小孩的嬉游,竹亭带着国藩到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去读书,早出晚归。从此,曾国藩路过神王庙时,常把当作马骑的竹棍系上绳子,放在神王肩上,气愤地说:“搭帮你,我到山冲里读书去了!你好好把我的马看着,如果我的马走了,定不饶了!”曾国藩生成一双三角眼,似闭非闭,个性内向,有什么事,常在心里打圈圈,因此,人们又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闭眼蛇”。而且,即使在曾国藩封官以后,我们从当时曾国藩的一些家书中可以发现,他也曾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也会为自己升官发财而沾沾自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四月,曾国藩参加翰詹大考,题为《远佞赋》,以“请问下民常厥德”为韵;《君子慎独论》;《赋得“澡身浴德”》。曾国藩列二等。至此,他才最后通过了仕途上层层的八股制艺考试。六月初二日,右迁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擢次如此之快,连曾国藩本人也深感意外。他于十七日写信给祖父说:孙“由从四品骤升二品,超越四级,迁擢不次,惶悚实深”。话虽然这般说,实际上他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同一天,给叔父母写信说:“常恐祖宗积累之福,自我一人享尽。”第二天,又给在家的三个弟弟写信,不无自负地说,“湖南三十七岁至二品者,本朝尚无一人”;“近来中进士十年得阁学者,惟壬辰季仙九师、乙未张小浦及予三人”。因此,他叮咛诸弟说:“祖母大人葬后,家中诸事顺遂,祖父之病已好,予之癣疾亦愈,且骤升至二品,则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大不孝矣。”

曾国藩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战事上常常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由于改变了处事方法所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诀。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大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乎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予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国藩从宦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愤尝积不能平,乃亦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曾国藩在自我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及至复出,为人处事不再锋芒毕露,日益变得圆融、通达。

正因为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在自己的道德修养上一刻不敢放松,所以他的人品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如他的同僚薛福成曾有一大段评论曾国藩的人品、尤其是他待人处世的话: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亦在此!

而在曾国藩死后,对他的人品事功更是好评如潮。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清廷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两人一生有很好的私交,同时又曾结有很深的恩怨,而在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在给儿子的信中对他是这样评价的:

对于曾国藩的不幸逝世,我的内心感到很悲痛。不但时局大可忧虑,而且在交游和情谊方面也难无动于衷。我已经致赠费用400金,并撰挽联一副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如金,攻错如石,相期无负平生。”这说的也是实话。我看到江苏巡抚何景代恳请皇上加恩,抚恤曾国藩的奏折之后,感到对于曾国藩的心事很中肯地作了叙述,阐发其中内容不遗余力,知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也能有父亲那种实际作风,可以说无愧其父了。君臣朋友之间,居心宜于正直,用情宜于厚道。从前我与曾国藩之间的争论,每次写好奏折送到朝廷后就立即抄录稿子咨送给曾国藩,可以说是除去世事的变化,一点也没有待人处事富于心机的意思。在这感情悲伤没有闲暇的时候,还有理由与他负气吗?“知人之明,谋国之忠”两句话也久见于我写给朝廷的奏章之中,并非我从前对他诋毁今天对他赞誉,孩儿你应当知道我的心思。曾国藩的灵柩经过湖南时,你应当前往吊丧,以敬重父亲的朋友,祭祀用的牲畜和甜酒以及丰盛的菜和饭自然不可少,进而如能作祭文表示哀悼,申述我不尽之意,尤是道理。……我与曾国藩所争的是国事与兵略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争权竞势所能比拟的。同时,那些心术不正的读书人对曾国藩妄加评论之词,何不一笑置之呢?

因为曾国藩曾为清政府立下汗马功劳,所以清政府对他的褒奖更非同一般,在曾国藩死后第八天,即二月十二日,清廷的上谕便开始“盖棺论定”:“曾国藩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四月二十八日的上谕又说:“曾国藩器识过人,尽瘁报国。……尤得以人事君之义,忠诚克效,功德在民。”在御赐的三篇祭文中,一篇赞扬他“赋性忠性,砥躬清正”;另一篇称颂他“学有本原,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正直律躬,心清盟水”;还有一篇表彰他“学蔚儒宗,忠全令德。”概而言之,他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百僚是式”的“完人”。同治皇帝对于他的死“震悼良深”,“弥增悼惜”,派专人致祭,令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在湖南原藉及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直隶等省城和天津建立专祠,又令将其生平政绩事实宣付史馆,还令其长子曾纪泽承一等侯爵,次子附贡生,曾纪鸿、孙曾广均着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尚未成年的孙子曾广铨等也分别赏给员外郎和主事,俟及岁时分部学习行走。

曾国藩的事功、文学,虽已成为过去,其功过是非,难免会智仁各见。但是,他注重道德修养,并时时以品德上的进步惕厉自己,这么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格和态度,无疑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

同类推荐
  •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创业的成功(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自己创业能够带来非常诱人的回报。不过,在你决定辞职作企业家之前,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在人们眼中,企业家是能够独立承担风险、颇富创新意识的偶像。与此相对,如果从经理人转变为一个企业家,这应该是什么样呢?从经理人转向企业家的旅途充满艰难险阻。你有充分准备去迎接这一挑战吗?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有可能创业成功的经理人之所以离开他们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是一种能量的源泉,可以补偿你作为独立商人时的资源溃乏。
  • 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你真的没有想过让自己成为公司的精英员工?你真的没有想过另找一份 更体面的工作?你真的没有想过自己当老板?你真的没有想过要活出另一番 精彩人生?其实,这一切都很简单,只需要你牢牢把握住职场中的黄金五年 。作者孔令付在《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生》中给读者提供了明确的 职业规划和人生指导:职场黄金五年是经营人脉、培养心态、展现自我、开 阔思维、升职跳槽、自主创业的关键时期,利用好这黄金五年,你才能在接 下来的十年、二十年里顺势飞扬。一起来翻阅《职场黄金五年,决定你的一 生》吧!
  •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关于善恶的格言(经典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到处都写满了善与恶。本书涵盖了修身养性、社会交往、朋友与敌人以及成功激励的格言,让读者朋友们在人际中,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以便在社交场合应对自如,犹鱼得水。
  • 感动一生的故事

    感动一生的故事

    本书讲述了生命中那些令人感动的无数瞬间。生命中总有一些伟大的心灵,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有一些伟大的故事,给予我们人生新的坐标与方向。生命中不能缺少感动,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感动,让我们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感动,像涡涡小溪流,静静地淌过于涸的心田,抚慰那颗迷茫的心灵。
  • 怎样跟孩子谈钱

    怎样跟孩子谈钱

    本书以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为出发点,帮助家长积极主动与孩子谈论金钱问题,使孩子认识到金钱来之不易,金钱取之有道等,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热门推荐
  •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新书已发《傲娇小萌妃:殿下太腹黑》--一朝穿越,别人都在豪华王府,为何她却在道观里……这满地的道士都尊称她一声大师姐,真是感觉倍儿棒!“喂,那边那个小道士,呃,小师弟,你为何不叫我师姐?”“……”“你是哑巴吗?”“……”“给师姐笑一个??”“……”从此她每日的生活都以戏弄小师弟为乐,只是她却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这小师弟竟然长成了一个大腹黑,还将她拆分入腹,吃干抹净…
  • 高原上的背影

    高原上的背影

    对于大科学家,人们难免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书中关于科学家们业余爱好的描写,十分有趣和亲切,使人看到科学家们精神世界的另一个侧面,看到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 火影同人之宇智波言陌

    火影同人之宇智波言陌

    一个骨灰级火影迷在第N次许下自己穿越到火影世界的愿望后,穿越大神终于和他见面了,并在他的“口遁”下屈服,给了他10个愿望,看重生在火影世界的他怎样玩转火影,改变那些该死的悲剧。。啦啦。。男主刚开始不会太强,但实力还是说的过去的......为了改变悲剧而来到火影的他,能用自己的实力改变这个虚虚实实的忍者世界吗?
  • 明日之曦

    明日之曦

    三十而立,不止是说男人,女人也该如此。她即将迎来女人的而立之年,面对事业上的碌碌无为,曾经向往的爱情无疾而终,决定尝试改变迎来新的人生。直到遇见了神似曾经暗恋的那个他,将爱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能如愿以偿吗?在爱情的十字路口,她又遇到了同样在追求梦想的另一个男人,在追梦的旅程中,徘徊在追爱与被爱间,她该怎样抉择?渐行渐远的青春,游走在彷徨的边缘,现实与梦想、挫折与奋斗、怀念与展望,谁能带给她希望,迎接明日绚丽之朝阳。====================================================================本篇《明日之曦》是我计划陆续创作的系列小说《爱丽丝的梦》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如果将来的故事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我想付出的所有辛苦也就值得了。
  • 绝世武王

    绝世武王

    家族次子叶晨,遭受表兄陷害,大难不死果然有后福!获得了超强的图书馆系统!自从天下功法在我手,谁跟匹敌与争锋。
  • 九华之惊蛰

    九华之惊蛰

    天地之大,何处是归处?“这天容不得我,这地容不得我,这世间容不得我。”“这天容不得你,这地容不得你,这世间容不得你,由我陪你。”“既然这天、地、时间,都容不得我,那我便颠了这地、覆了这天、搅了这世间,让你真正的容不得我。”“天塌了、地覆了、世间混乱了,与我何干?我从来只为你一人而来。”
  • 总裁爹地:妈咪要出轨

    总裁爹地:妈咪要出轨

    她是白家的长女,母亲刚去世,父亲就娶了小三进门,白莲花妹妹和继母在她和父亲结婚的当晚给她下了药,买通了混混想要毁她清白,她从那些混混的手里逃走躲进了酒店的一个房间,却不想在那个房间里清白同样被别人玷污了。继母对父亲的挑唆,让父亲不顾父女之情把她赶出家门。天大地大,她的容身之处在哪儿?她在闺蜜的帮助下,到了巴黎,却没想到一个月后检查出了怀孕。怀孕了?她该要这个孩子吗?六年后,白晓凌带着两个奶娃娃回归她的祖国,Z市!当初什么的白莲花妹妹,继母都去死吧!攀亲戚?谁跟你亲?
  • 淘气丫头俏福晋

    淘气丫头俏福晋

    素来不信什么穿越小说的宋纾同学居然在18生日那天会到了清朝,当上了满族小姐,还遇到了帅哥王爷,又认识
  • 睥睨王妃:绝世倾城

    睥睨王妃:绝世倾城

    她不幸穿成林府不受宠又可怜的大小姐,多了个克妻的未婚夫晋王。是逃还是逃,还是逃!当然逃之前,不妨去看看她那个可妻的未婚夫长得怎么样?但可惜……这一看,似乎就倒霉透顶了。
  • 7月39日

    7月39日

    赵刚小说的异端性暗藏在他的写作生活中。他已经通过写作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相互游离的互动关系,《活在树上的狗》如此,《7月39日》更是如此。赵刚小说中那些极端具体的生活是从结构不稳定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从结构和故事中取得生活),这一点显然与其他小说写作者的小说理念相悖,日常生活中的小说人物直接活在作家的想象中。也许赵刚就是一位小说与生活双重身份的僭越者,面对小说传统,当其他作家在常规招式前潜心修炼时,赵刚已经悄然抵达了小说的另外一面,所有的差异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