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3300000013

第13章 一体多质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祖籍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世代官宦。其父诸葛珪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豫章太守。孔明早孤,赖叔父抚育成人。十四岁那年随叔父至豫章,逃离战火纷飞的故乡,自此故乡就成了梦境与回忆。不久又随叔父辗转流徙置于荆州,投奔刘表。此间,全国军阀混战,唯荆州境平民安,各类人流入荆州者达十余万家,其中有不少鸿儒硕学,盖数以千计。因刘表在荆州开学馆,求儒士,定经注,俨然一片“稷下”气象,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重镇,为后来的魏晋学术培养了人才,打下了基础,自然也给社会输送了许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人才。诸葛亮在荆州,深被其泽。各种思潮,各色人等,齐集荆州,不仅活跃了思想,尤其是给正在成长中的诸葛亮等才俊提供了全面的素质教育。他十七岁时,叔父去世,因家庭生活,他定居隆中,边耕边读,经过十年苦读,他不仅学识大进,而且“卧龙”之名远扬,在刘备“三顾”之后就成了他的股肱之臣,直至离世。

诸葛亮亲眼见到了战火对苍生带来的灾难,又受到诸子各家思想的浸染,自己又从小历经苦难,确立了独特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格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也带有深刻的时代共性。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出世与入世:真隐与诚仕。中国文人,其生命的旅程始终缠绕着一个核心课题:出处。是出世,逍遥自在,还是入世,步入仕途。面对这个问题,诸葛亮的行为告诉我们,他既是一个真正的隐者,也是一位真诚的仕者。这两者表面上是矛盾的,真正的隐士似乎是绝对不出仕的,而想做官的人也是不会真隐的。但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基本解决了此一难题,加之道家的逍遥游的境界,可仕可隐,就成为如诸葛亮这样的达士所取的人生目标。

可以说,诸葛亮的隐是真隐。虽然他在隐之前,已经做好了建功立业的各种准备,所谓“身怀利器而待时”,但是他应该也做好了长期隐居的思想准备。他的《出师表》述其早年志向时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生于乱世的人,有待机而飞之念,完全可以理解;有终身隐逸之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在隐居期间,并没有利用社会关系去上层活动,更没有交接权贵祈求富贵,而是在垄亩静静躬耕达十年之久,若再隐一两个十年,人生也就差不多了。他在《诫子书》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明志”“致远”既可理解为儒家的“不朽”,也可以是道家的畅神适意。对青年诸葛亮来说,两种人生之旅都是有可能的,他绝不可能如急于功名的人那样,一有机会就迫不及待地出仕。所以,刘备的思贤若不是真诚委心,他是不可能随之出山的。刘备“三顾”,他才肯相见,不是一般的自高身份,而是试验刘备的诚心而已。因为对诸葛亮来说,一旦同意出仕,他将委命于此。事实上,他对刘备的信任,以“鞠躬尽瘁”报之,完全是不顾个人得失,因此他的出仕也是真诚的,尽心竭力的。

二、机心与木讷:精明与自然。所谓“机心”就是在观察、分析和判断事物时所显示的深入与准确,并且能以权变与机巧作出灵活反应的心理能力。诸葛亮显然具备这方面的素质。他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尤其是兵学,不仅有理论,也有数十年带兵打仗的经历。刘备给刘禅的遗诏说:“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余明侠先生引述了这段话以后说:“诸葛亮亲手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等法家之书及《六韬》兵书,说明他对这类书籍的造诣甚深,因而十分重视。”诸葛亮在后世的主要形象就是“足智多谋”,可见他的“机心”是很突出的。其本传说刘表的长子刘琦因其父亲爱少子,自觉身处危险而向诸葛亮求自安之策,但是他“辄拒塞,未与处画”,这可以看做“木讷”,或曰“默”。当刘琦与他在高楼饮宴,让人抽去梯子,并听到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末?”他不能不说了,但是这明显是人家私事而自己又是寄寓在刘表辖区,机变能力很强的诸葛亮就说了一个计策:“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刘琦立刻明白了,后来果然得脱险地。这件事情中,诸葛亮的表现可谓机心与木讷并见。他早就有了安琦良策,机心自有;但是一直没有说,以免给自己带来危险,显示木讷。刘琦的安排他事先不知,但到了此时此境,他能立即作出恰当回应,机心突出;言到意至而并未明说,而是借了一个春秋时期晋文公与其兄弟的类例来说,也好似未说,正如木讷。诸葛亮的一生中这样的表现很多。例如刘备在关羽被杀后,怒气冲冲地发动夷陵之战,结果肯定失败,历史上有许多人的意见,或赞成或反对,但就是没有诸葛亮的意见。这不太可能散佚的,应该是他确实没有明确表明态度,因为他有想法而不能说,这样不说也是机心与木讷的共同体。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与不赞成魏延先攻取长安之计对照着看,诸葛亮的这个两面性就很清楚了。诸葛亮平时少言寡语,自己家务也很少关心。在他的文集中,除了关心孩子的品德修养等以外,对家庭生活竟无片言只语,这种表现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刘氏,也是体现“忠心”的根本措施,因为诸葛亮在与刘备的关系方面,既是不可或缺的,又不及关与张那么亲密与久远,不如此就容易引起别人疑虑。带有自然色彩的木讷之中显示其“精明”。机心是他精明和智慧的必然结果,而木讷又是精明与自然的结合。只有机心和聪明,缺乏应有的木讷,那么在充满聪明人与愚蠢者的世界,他就会受到妒忌与排挤,或者自己隐显失度而遭殃,孔融不乏聪明,但是最终以悲剧告终就是实例。他依靠这种特别的智慧与显隐适度,使他在竞争激烈、关系复杂的政治圈里没有人能危害他,甚至大多数人“心服口服”,他的这种特征,很具老子的“大智若愚”的色彩。

三、严峻与疏阔:苛条与顺性。无须我们举出大量例子,几乎众所周知诸葛亮执法如山,制法严密。他深受先秦法家思想影响,对法家也是深有研究。这方面的史实很多。如本传所记:“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励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至于其所立兵法条例,至密至细,执行至谨至严。特别是斩爱将马谡一事,充分体现他的“一断之于法”的精神。因过而斩大将,在蜀国史上少有,而且是爱将;相关人员也受到严厉处罚,张休、李盛两名将军也被杀,陈寿之父为马谡参军,受髡刑;宿将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丞相长史因马谡兵败逃亡,也免官。王平在此次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参军。诸葛亮在治军行政中始终如一地贯彻“法治”思想,制定法度严密,执行严厉,因此人人都明白必须依法行事,虽罚亦服。这种精神与行为的效果就是蜀国以一偏远弱小之地,竟然可与强大的魏国抗衡,远出于孙吴。

一般严峻者同时也琐碎,因为至密至细常常会让人主要精力放在细密的事情上。这样的情况在诸葛亮那里得到了合适的调节。因为他严密的同时也有疏阔。所谓疏阔,就是注重大略,抓住要领,忽略小节,提纲挈领。这种风度首先表现在他对天下形势的把握上。一番《隆中对》,阐明的并不是如何扩军、练兵、课税等等具体细致的操作措施,而是大谈目前的天下形势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刘备现在的急务。这显然是略其细节而举其大端。他的《诫子书》也很有特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比较一下刘备对刘禅的告诫:“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欢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区别不仅在于文字多寡,主要在刘备细密,连读什么书都一一列举,而诸葛亮仅以“静”“俭”“学”数端教子,要在修身、养德,其余则不足言。真是大要明确,小节不计。也许刘备的话更加感人,但是抓小丢大,言语琐碎,难得教子要领。所以诸葛亮能成就大业,因为他既有战略家的统摄眼光与能力,也有实践家的细致入微的严谨审慎。

四、神妖与凡人:杂术奇计与常人心怀。诸葛亮在后世被看做智慧的化身,特别聪明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出神入化近乎“神妖”一般的人物。学术界当然清楚这是人们以夸张手法想象的结果。问题是,为什么会把诸葛亮神化成这样的形象?这不仅仅是人们“善良”的心愿而已,应该有现实的基础,即真的诸葛亮本人具有发展成这种形象的前提。诸葛亮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是当时人的共识。《三国志》本传说他“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其中的“工械技巧,物究其极”尤其特别,这是一般文人所不屑,也确实不务的,而诸葛亮却都力求精通究极,这就是他成“神”的关键。三国时期的马均在科技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但是人们一般不会注意,甚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还会看不起他的“不务正业”,诸葛亮精通此道就不同了,因为他“正业”务得很好,再务精其他就“神奇”了。从《诸葛亮集》中我们约略可知,他对政务、军务、经济等大务都很有造诣,这已经足以让人佩服了。他口才很好,出使不辱使命,辩论舌战群儒,文章气势磅礴。而他的《作斧教》《作匕首教》《作刚铠教》《贼骑来教》《作木牛流马法》《八阵图法》《算计》《二十八宿分野》等著作,在古代只有张衡等极个别的文人著作中能看到,一般文人著作中是没有这类著述的。张衡主要在天文与地学两个与一般人生活比较远的方面有其著作,并有实践,而且是他责任所在。诸葛亮是丞相,是军师,但是他同样具有这么多科技专业的知识,而且在战争与实际生活中有出色的运用,这不能不让当时人,以及后代的文人百姓感到惊奇,将他“发展”成神仙一般的具有特异技能。再说,诸葛亮的故乡齐地本是海滨道士产地,神仙方术战国时期就很流行,他小时候习其技术也在情理物理之中,但是搬到荆州、西蜀去,人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了,况且还是文武全才!诸葛亮还能啸,这也不是一般文人所能的。可以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就具备了文人所能有的各种知识与素质,还具备了一般文人所没有的自然科学的技术和能力,因此言其“神”就毫不奇怪了。

不过,诸葛亮毕竟是真实的人物,因此也必定有“人”的现实性。这一点以往人们常常不很重视,其实这也是很重要的,是认识其“全人”所必须的。诸葛亮确实有世俗的一面。例如他与徐庶情感深笃,在徐庶去了曹营还经常询问其状况,可见他对友情的珍视;他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他们公务上各效其主,但是对他思念与关怀也是时时在心;刘禅是个有名的庸弱无智者,在刘备兵败白帝城,临终时,诸葛亮对刘备夸奖说“欢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无非是让临死的刘备得到些安慰而已;还有给关羽的信件,言羽较张飞、赵云为优,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关羽的虚荣心才说的。这些实例,就是具有浓厚世俗之情,活生生的诸葛亮,是超俗飘逸的诸葛亮的另一面。如果忽略这一面,那不仅不是全面的诸葛亮,而且他的神奇的一面也会逊色。世俗的一面,使得诸葛亮能够应付现实中种种复杂纷繁的事务与人际,而其“神奇”的一面才有施展的可能与条件,因为一个距离现实太远的人,不可能在现实中有其表演的舞台的。诸葛亮在世俗与超俗两方面都有其恰如其分的表现才能,因此既在现实中获得了足够的尊重与权威,又给自己创造了表现神奇的客观条件,成就了介于神妖与凡人之间的人格形象。

同类推荐
  • 唐圣武帝

    唐圣武帝

    穿越成为唐中宗第三子李显第三子、李重俊被安乐公主视为眼中钉、之后发动神龙政变被杀、一个宅男穿越在他身上会改变他的命运吗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世界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世界历史大事

    本书选择世界历史上里程碑式的100件大事,以生动准确的语言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从而理清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世界历史的重点。
  • 征服罗马

    征服罗马

    荣耀的战歌已经奏响,角斗士不再是供人取乐的玩偶,谁是帝国的主宰,从今天开始,一切历史都会改写。欢迎进群:488587875《贱仙》、《重生修仙路漫漫》官方VIP读者群,任意全订一本或任意一本粉丝值达到弟子以上可验证进群。
  • 开国战将

    开国战将

    《开国战将》提供了许多经作者之手发掘的重要史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辽沈战役中和“文革”中有关林彪的史实(本书被访问者多为“四野”的老人),有诸多将领庐山会议后被卷入批判彭德怀、黄克诚“军事俱乐部”的激流旋涡的情况,有的文章还涉及了1958年对刘伯承的所谓“教条主义”的批判,涉及了一些将领在“文革”中忽浮忽沉的人世跌宕。这样的将军命运在中国不是个别。他们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职业军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条“政治生命”,他们每个人都是政治的密切参加者,旋涡裹挟,身不由己。他们举手投足,皆受制于那个控制力巨大的历史氛围。
  • 三国之鬼神无双

    三国之鬼神无双

    看惯了吕奉先、赵子龙、关云长独武山河,谁说主角就不能有盖世武勇,威凌天下!马纵横,伏波后人,自幼武痴,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东汉末年,竟然成为了扶风之虎马腾的长子—马羲,更且意外地发现在历史上并无记载过的这号人物,拥有着无与伦比的体魄,九牛二虎之力。且看他如何玩转三国?
热门推荐
  • 藏宝图

    藏宝图

    这是一部探险悬疑小说。主人公佳亮应某航海公司请求,寻找一张分散为八份的藏宝图。为凑齐这张价值连城的藏宝图,佳亮和他的兄弟们出生入死,历尽波折坎坷,与几股恶势力展开斗智斗勇的艰苦鏖战,终于使国宝重归国家怀抱。
  • 二战史·全面进攻

    二战史·全面进攻

    本书介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主义。苏军的反攻给了德国重创,英法联军又在西欧战场上重重打击了德国,最终无条件投降。中国不论是在国内战场还是滇缅战场都积极抗日。最终,美国的打击使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打击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起着关键的作用。
  • 无爱之婚

    无爱之婚

    某年某月某日,某女对某男说:“既然你父母逼你结婚,我妈又逼我相亲,不如我们在一起吧。”某男说:“我不恋爱,我只结婚。”某女:“结婚就结婚。”于是,这两只富有流氓气息的男女碰到一起了……
  • 青春由我不由人

    青春由我不由人

    一个小小的初一女生,带着自己不灭的希望,能否成就梦想?筑梦的路上,又会有怎样的坎坷和奇遇?某雨大喊:“小说里的主角都会说‘我命由我不由天’而我要说青春由我不由人!”
  • 第四号医院

    第四号医院

    两位同是外科医生的夫妻,偶然的一次学术分歧,让他们阴阳两隔。妻子在酒吧内借酒浇愁,回家的路上被黑社会强奸而分尸。次日,环卫工人在一个巷子里发现了她的肢体。在警方的传召下,丈夫得知了这个消息。当他再一次看到妻子的尸体时已经面目全非。丈夫昏了过去,醒来后他再次想起昔日的妻子。他心中的愧疚变成了复仇的欲望让他产生了心里扭曲。当他在手术室内为活人做手术时是,又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在c市中,一起失踪案,一个高校校花与刑侦新人一次偶然的相遇,将他们的命运结合在一起。他们能否解开所有的谜题,将这一个杀人恶魔揭示出来。最后的真相将扑朔迷离。更多精彩,尽请关注《第四号医院》
  • 盛唐梦空

    盛唐梦空

    本是神伤心死,万念俱灰,无奈自杀后竟然重生,盛世唐朝,背后又有多少血泪情痴。有人痛,有人忘,明知结局,却只能无奈看着一切发生。她也曾尽力改变,他也曾视她为宝,眼睁睁看着权谋的一步步深入,她只能尽其所能保他性命,结局终揭露,他与她,她与他,终会如何走将下去?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剑道雄主

    剑道雄主

    受人诬陷,成为小人?何须辩驳!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待得一朝出头日,仗剑灭尽负我徒!……执剑在手,吾为剑道雄主!
  • 未央之殇

    未央之殇

    旧时奈何畔,今朝渭水寒。魂经阎罗殿,身落茅草房。但饮孟婆醉,难敌思念长。一句宿命使然,荒唐了多少未经雕琢的年华,葬送了几许不甘寂寞的岁月。悟道修仙,这武道浸染了多少固执的鲜血。爱恨痴缠,这情路见证了多少分别的泪水。穷极一生向往的那条所谓的仙侣又能有几人飞升?
  • 炎魂记

    炎魂记

    三年前他是天才少年。三年后他觉醒的火焰星魂被称为废星魂,并一夜之间修为跌落,成为同族、同城眼中的废材,面临被退婚,被赶出家族的危险……看少年如何运用火焰废星魂解决一切困难,碾压敌人,崛起成为天才……成为星空中最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