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7500000024

第24章 防止发生节外生枝的现象

节外生枝的事常给人带来许多麻烦。李世民力戒周围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旷道不可编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是以封建亲戚,以为藩卫,安危同力,盛衰一心,远近相持,亲疏两用。并兼路塞,逆节不生。”

这是李世民在其所著的《帝范》中教诫太子的一段话,大意是说:“治理国家的重任帝王不能独力承担,所以要和其他人一起共守政权。因此,帝王需要封立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建立邦国,以为屏蔽皇室的藩篱。帝王与诸侯王利益相关,休戚与共,国家安定之时同心治理,危亡之际协力拯救;强盛之时一心经营,衰弱之际同心共守。远近各诸侯国势均力敌,互相镇慑;同姓诸侯王与异姓王公大臣并担重任,互相牵制。这样,地方政权交相侵劫、吞并的途径被堵塞,不遵王命,犯上叛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李世民为维护唐王朝统治而念念不忘封建之遗法,力图分封功臣与皇室,以作屏藩的思想。

唐初,李渊占据长安,建立唐王朝之后,因天下未定,为消灭异己势力,封亲子为王,树威于天下,以利于执掌兵权。这是唐朝分封的开端。此后,由于其认为仅封亲子,还不足以逞威,于是又广树宗室,“遍封宗子”。不仅恩及弟侄,而且泽被疏远,使“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皆封为王,数达几十人。例如封从弟李神通为淮安王外,还封其十一子中的七子为王,另又封从弟李神符为襄邑郡王外,亦封其七子为郡王。两家合封十六王,是宗室中封王最多的两家,这可以说是典型的滥封宗室。后来,为不违背自己早期许下的论功行赏的诺言,便又对一些功臣封赏,但无实际封邑,只好动用国库财物大加赏赐,以至弄得国库更加拮据。武德初期滥封宗室给李唐王朝带来了种种弊端,不仅因封赏浩大,导致国用不足,亦因缘喜怒而赏,导致官员内部不和。对这些弊端,李世民不是不清楚,但是,由于寄厚望于同姓宗室,以为藩篱,他又不舍得就此割弃分封制,于是他便开始整日思索,以求“改善”分封制之弊,而充分利用其利。

如何才可以使大唐的天下传之久远?有没有一种完善的制度,可以作保证,以不至于在自己百年之后,因为子孙不肖,而使李氏江山落入他人之手?他思来想去,一时搜寻不到什么良策。于是,他就问大臣萧:“国家须得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萧答道:“陛下不是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吗?臣纵观前代,国运长久者,莫过于周,周武王分封子弟,国运得以延续八百年之久,可谓坚如磐石了。”

萧是贵族出身,对分封制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秦王朝没有实行分封制,罢诸侯、设郡县,秦始皇虽然贵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他的子弟们却没有寸土之封,因此,在社会动乱来临时,他们毫无力量来帮助中央王朝镇压人民的反抗。皇帝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各地反秦武装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秦朝终至二世而亡。

而汉时则以同姓子弟为王取代异姓王,对于巩固新生的汉王朝,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英布造反时,荆王刘贾和楚王刘交,都曾出兵与英布作战,尽管未能获胜,但是却为刘邦准备平定叛乱,赢得了时间。刘邦死后,发生了诸吕之变,吕氏之所以不敢肆无忌惮地夺取刘氏政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有同姓诸侯王的存在。而首先起兵反对诸吕的,就是齐王刘襄。后来,京城内的大臣们平定了诸吕之变,控制了中央政权,但没有人敢于篡夺政权,也是因为有同姓诸侯王的存在。由此,靠刘氏宗亲平定天下,大汉国运得以延续了四百年之久。见李世民连连点头称是,萧于是又举出反面例子加以论证,他说:“隋朝搞郡县制,结果也是二世而亡。还不是因为天下大乱之时,中央既穷于应付,又孤立无援。如果搞封建制,各藩王可以就地消弭叛乱,中央危急,各藩王可以拱卫中央。隋亡的结局,陛下是亲眼看见的呀,这个教训难道不应吸取吗?”

李世民本来就有分封之意,见萧这么一说,就更坚定了他分封的决心。

然而,与此同时,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分封制的弊端——汉代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身为一朝之君,他自然不愿这些悲剧重演。于是,为确保能使李氏江山得以子孙相承,万代相继,他决定召集群臣予以商议。

令李世民大感失望的是,第二天上朝之际,群臣多表示反对。魏征首先上书,说分封诸侯,不仅会由于官员数量的增加,增加人民负担,加大国家财政开支,同时若分封诸侯只求得有实力而不以国家为念,那么势必会不利于边境安全。礼部侍郎李百药亦是坚决反对,他在其进呈的《封建论》中指出,时势已变,分封诸侯已不合天意,三代以后再行分封,流弊诸多。分封百王,赐予百姓、土地,必使其滋生野心,而且世袭子弟,无功得贵,骄奢之余,易生是非。若有分封之王兴风作浪,届时再想削弱其势力,势必会招致诸藩群起而叛,由是他指出,若推行郡县制,就能避免上述某些缺陷,可以随时罢免不称职的牧守令长,所以分封与郡县比较,前者“不若守令之迭居也”。魏征的“必致厚敛”与李百药的适足资乱,颇能打动人心,其中李百药的透彻说理与精辟分析,使李世民不得不“竟从其议”,暂停封建。而魏征的据理力排更是不容忽视。这样,由于群臣的反对,李世民一时也难下决心,只好将分封一事暂予搁置。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弃封建制的打算。魏征等人反对分封的出发点与他不同,他们为百姓利益想得多,为皇室宗亲的利益想得少。李世民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使子孙后代能永保大唐江山不易于他人手,是如何使子孙永安、江山永固的问题。国家兴盛固然最妙,但即使不能兴旺发达,只要仍是李家的天下,那么留得青山在,又何愁没柴烧。如果不能保证江山永固,那么他人的江山再为兴盛,自然也与己无关。因此,只要对巩固李氏江山有利,手段是好是坏倒在其次。与大臣相比,他对国祚的长远问题,自然考虑得更多。周朝分封子弟延祚八百余年也给予了他很大的激励,他由此更为坚定地相信,分封诸侯必可以更为稳固地羽翼朝廷。太子之争的流血事件也使他认为,皇室宗亲若都留在京城,极易同室操戈,因此,将之分封到外地,亦是避免内争的一个良策。对这一点,后来在授予吴王李恪齐州都督时,他还对大臣说:“论父子之情,谁不愿意朝夕相见?但是国家事大,需要他们出阁去藩卫朝廷。同时让他们各安其位,早有定分,以绝其觊觎皇位之心。”因此,在分封问题上,他一直坚信,分封绝对利大于弊。

贞观四年、五年,关中连续丰收,突厥之乱也已平定。面对这种有利形势,他终于于贞观五年十一月下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德行可称,忠节显著者,宜令作镇藩部,宣条牧民,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无或黜免。”这个诏令中有和过去一样的亲王、郡王就封藩国、分土临民,还首次提出功臣拥有与藩王一样出镇外藩和子孙世袭的封建特权。除非发生谋反之类的“大故”,才能免爵除名。言外之意是一般“小过”并不影响世袭;可谓恩厚矣。但是,由于遭到反对,这一诏令终未得到执行。

分封之制一直受抵,因而一拖再拖,然而,李世民却并未因此而死心。相隔五年半后,贞观十一年元月他又正式颁诏,分封宗室子弟吴王李恪等二十一人和异姓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为世袭刺史。诏令说:“建立藩屏以辅佐王室,为了使天下大治,国运无疆,所以施行分封,使诸侯王与天子有共治之职,又有分土之实,所任刺史,都可以子孙代代相袭。周武王分封子弟,汉高祖分封同姓子弟及异姓功臣为王,都是国家坚如磐石的基础,是古代治世的良法,魏晋背离周汉良法,有名无实,不能藩卫王室而亡国。为此,总结前代经验,斟酌利弊,采取君臣共同治理、王位世袭的制度,现在的刺史就是古代的诸侯,这是比拟周、汉封建措施而制定的作法。”

发布这一诏令,李世民是经过了精心构想的。封建诸王,可以带来“建藩屏以辅王室”的好处;“封建亲贤”,可以带来功臣“子孙长久之道”的好处。李世民祈求于亲亲相爱的封建宗法观念,很自然地认为父子之情具有骨肉之亲,付之外藩,以作屏障,最可倚任。他从封建血统论出发,推而及之,认为可与功臣联姻,结成亲家,以“亲贤作屏”,期望功臣后裔“辅朕子孙,共传永久”。这样既能维持皇室与功臣的既得利益,又能形成一个皇子皇孙与功臣后裔共存共荣的血缘集团。他认为这样一来,屏藩皇室的目的也就不难实现了。

李世民的想法不可不谓用心良苦,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时势已变,再行分封,已与古时大不相宜。一味以古析今,恰如刻舟求剑,没有了现实性和合理性,必易滋生弊端。同时,历史上亲贤之间互相残杀之事比比皆是,如果亲亲之间存有恶念,仅靠分封并不能使得亲王即得相爱。而还有很致命的一点就是,分封诸侯,往往是诸侯弱就不足以藩卫中央,诸侯强就要反抗中央,将自己置于这种两难的处境之中,岂能长治久安?对此,宋代史学家范祖禹就说:“三代封国;后世郡县,时也。因时制宜,以便其民,顺也。古之法不可用于今,犹今之法不可用于古也。后世如有王者,亲亲而尊贤,务德而爱民,慎择守令以治郡县,亦足以致太平、而兴礼乐矣,何必如古封建,乃为盛矣。”也正因如此,他的分封之念一再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终究未得实现。后来事实也已证明,分封一事并不足以抵挡祸患发生。贞观十七年,太子承乾与齐王李祜谋反,李世民一面平叛,一面诏斥李祜“坏磐石之宗”。而功臣后裔也不能“共传永久”,事隔一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参与谋反,就身死族灭了。

分封之制虽未得实行,但从中我们却可深切感受到李世民欲得子孙万代长掌天下的急迫心情。他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无非就是为了长保家族富贵。而在他看来,欲达此目的,最可靠的当然首推自家之人。毕竟血浓于水,如把子孙封作外藩去屏障中央,自比任何他人都更可信赖,而若再将功勋亲贤与皇族联姻,形成庞大的血缘集团来共治天下,那么,世代以私天下,当不为难。因此,我们也可以窥见到李世民长存已久的帝王之念:利我子孙者,必当行之;损我子孙者,定当弃之。从他即位之始,这一信念可以说就牢牢地贯注于李世民整整一生。

同类推荐
  • 全身心投入工作

    全身心投入工作

    本书向你讲述了如何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投入当然不是一点点,而是你的全部精力、心思与智慧;投入也不等于一味“苦干”,它还需要与灵敏、机巧、效率为伴;投入也并非仅仅为了付出,而是为了“产出”。只有产出大于投入,你的投入才愈发有价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而只是企盼好运从天而降,那么,在他年老回首往事的时候,他就会为今生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一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首先全身心投入其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求得不断地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准则,也是人生的准则。那些在人生中取得过成就的人,一定在某一特定领域全身心投入过。
  • 心动决定行动

    心动决定行动

    人生的成功没有固定之法,但有人从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身上,还是挖掘到了一种决定人生成败的力量——心力。心力是由心动产生的一种智慧型动力,是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和权变作用的内在推动,心动决定行动,“心动力”与“行动力”所构成的合力是决定人生成败的根本力量。
  • 找对婆家嫁对郎

    找对婆家嫁对郎

    择职有如钓鱼。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你便开始了你的人生垂钓之旅。钓什么鱼呢?换句话说,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呢?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天底下没有傻瓜,没有庸才,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找对工作,放对位置,你一样可以成功!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而择业是其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本书全面介绍了与职业选择和个人发展有关的各个主题。当你决定选择职业、工作类型的时候,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诊断自己,了解自己,以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 扩张自我优势(人生高起点)

    扩张自我优势(人生高起点)

    成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各式各样。成功人生在于发现自我,创造独特人生。成功的途径在于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成功人生源自我优势的扩张、以勤学不辍充实自已、以不屈奋斗创造成功的人生。
  • 上班奴的自我救赎:谁为你的快
热门推荐
  • 无相灵道

    无相灵道

    天命无相,前途凶险!看我们的猪脚如何在坎坷不定的命运中,从云端跌落悬崖,从逗逼变成冷酷无情的绝世强者,如何尝尽世间冷暖,品味多种人生。没有人可以拯救自己,只有,奋起反抗,与天地人相斗。为了保护自己的所爱,为了变强,更为了与生俱来的使命,踏上一条与世人皆不同的道路!祸兮福兮,想要活着精彩,只能更强,而且要最强!!!
  •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谨防人生陷阱(人生高起点)

    本书主要从告诫大家如何预防人生陷阱:别让自我优势遮住了双眼,别让空幻欲望夺去了快乐,别让消极情绪毁掉了人生,别让弱者心态扼杀了斗志,不要因迷信运气而迷失了自我,别让生活贫穷禁锢了精神,别让生理缺陷阻挡了追求,别让拖延恶习使自己远离成功,别让挫折失败吓倒了自己。
  • 师爷请从良

    师爷请从良

    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无盐女师爷与县令爷自相看两生厌到相看两不厌的故事。啰嗦版简介:清水县来了个县令爷,肤白貌美可推倒;清水县有一个孟师爷,貌若无盐性无良;县令立志要做个清官,师爷拢袖一笑:贪官易做清官难,倒要看看你怎来做!平静的清水县因着新任县令渐起波澜,偶然翻来的案宗,案件简单却语焉不详,深探之下却大有文章;接连几日男子被杀,笔刺眉心死相凄惨,追查数日凶手踪迹无处寻;官家小姐死于闺阁,凶手疑是新婚夫君,正欲结案却发觉事有蹊跷,杀机为何?慈悲白玉佛、美人面上妆、深夜白衣鬼……案件离奇如何破?新任县令忙得焦头烂额,无良师爷笑做壁上观,唔,清官大人,快快破案罢!清官大人怒:孟无良!忽如一夜东风起,随君入得金銮去,花开花落皆有时,无情终得换有情。注:①本文1V1,女扮男装,有案情有奸情;②作者非专业,如有夸张之处,望无视~③作者人品有保证,目测坑品堪忧,所以,请不要心软地鞭策我吧,有鞭策才有坑品哦~④你们的支持便是予初的动力,喜欢的妹纸们,请移动你的小手指,收藏收藏哦,么么哒~
  • 宝镜传奇

    宝镜传奇

    一个单身博士在一次考察中发现一个弃婴,于是便将他收养,并取名为止沛。止沛长到15岁时,表现出亦正亦邪的特征,并越来越叛逆。一次博士带着止沛去一座寺庙考察,止沛发现了一面古镜,不久寺庙前的一座山竟发出了白光:止沛的父母是谁?那面镜子的来历?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止沛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
  •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导引秘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炎剑世

    冰炎剑世

    神秘少年,在杀机暗潜的剑世之下寻身问道,行侠为皇。当他剑道登天,解开了一切疑团。他究竟是侠客,是隐士,还是皇?
  • 龙虎变

    龙虎变

    他是千古奇婴,身上的神秘图腾牵引出龙族使命的压迫,心中武道的执念,另一半命运的纠缠,兄弟的倒戈相见。经历生死,醍醐灌顶:只有拥有了力量,那才能够站立在世界之巅。
  • 紫色梦旅

    紫色梦旅

    为什么创建作品这么难?脑洞无极限的奇葩文,难道连建文程序都排斥吗?好吧,这文智商不够还真看不懂,看懂的记得留言!
  • 三龙青纹章

    三龙青纹章

    一块不知根源的神石,引发了穿梭千年的仇恨。无辜的他,被卷入的这场阴谋,结局究竟会如何?走到最后,他居然发现了埋藏多年的惊天秘密!
  • 旧事难掩

    旧事难掩

    唐铭从不曾忘记宋语,在最意气风发的年代,他自以为万事皆在掌握,包括宋语。后来,他眼见那人一言不发离开,成为自己二十几年辉煌历程中唯一的败笔。不甘,愤恨,羞辱,折磨,直至再不相见。时光荏苒,那些难言的往事都已成过去。最后他说:宋语,我的以后都给了你。旧事如流水,我就在河流的对岸守望你。而你,可愿渡河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