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16800000004

第4章 藏富于民

——司马光评子思、孟子言义利(臣光曰4)

《通鉴》说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史记·孟荀列传》载,“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也就是说,孟子是子思的再传弟子。这且不去管他。

周显王三十三年(公元前336),孟子去见魏惠王,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的典故。南宋陈普据此写了一首诗,“道气凄凉七百年,招贤一举独非天。当场礼义难分别,回首空山重惘然。”孟子纵然聪智,对普遍信奉诈力的社会风气,也是无奈何。然孟子这句话(或者说儒家的义利辨)影响所及,应该说有些死读书的书生便把书读死,变得很腐儒,一点不通世务。进而口不言钱,称钱为“阿睹物”,仿佛一旦言钱,便沾污了他的冰雪情怀似的,这也是不可取的极端。

魏惠王一见风尘仆仆的孟子,当头直呼“老头(叟)”,很是不客气。接着说,“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言外之意,你若是带着亿万身家来我魏国投资,那么我们欢迎,且把你当婆婆供着。外商嘛,要招待有招待,要优惠有优惠。若你的强项只是一根烂舌头,那对不起了,只能把你当轮子——滚吧。

孟子并不因为魏惠王的无礼而扭头就走,而是以他的辨才,教训了魏惠王一下。他说:“大王何必张口闭口就要利益呢,有仁义就足够了。如果君王只顾为国库谋利,士大夫只顾为家族谋利,士民只顾为自己谋利,上下起劲地追名逐利,那么这个国家不就危险了吗?只有仁爱的人才不会抛弃亲人,忠义的人才不会背叛国君。”

魏惠王对这个无懈可击的事理,也只得点头称“善”。但他听进去了吗?商鞅一度在他的手下,很能捞“利”的一个人,可是最终跑到秦国去了。由此可知孟子的命运。

《通鉴》卷二同时记载了孟子和子思的对话。孟子请教子思,牧民之道何先。子思说:“先利之。”孟子当即表示反对:“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说:“讲仁义,就是为了让百姓得到利益。领导不仁,胡作非为,则百姓必然流离失所;领导不义,狐媚隐谋,则百姓也必然学样而尔虞我诈。这是大不利。所以《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才是利之大者。”

司马光“臣光曰”第3篇评论了这两则故事,虽只聊聊几十个字,可是他的义利观全在里面了。

司马光认为,子思和孟子的话,他们的思想内核是一致的,只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而矣。孟子见魏惠王(魏国首都大梁,所以“臣光曰”又称梁王,《孟子》一书称为梁惠王),此子估计很不怎么滴。司马光说:“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算是没点名的批评他“不仁”。而他的儿子魏襄王,更不怎么滴,孟子给他的评价是“望之不似人君”。所以孟子对魏惠王只能言义,不能言利,否则被他抓了话头去,连你孟夫子都昌言利益了,他将更“利”得无忌禅。

而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对话,无疑是高端访问,都是聪明人,说话也就不必弯弯绕。从子思的话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孟子在“谁行义”与“谁得利”这个问题上,还没有搞清楚。于是子思点拨了他一下。所谓“利”,就是说要让大伙得到实实在在的利好,这是所有国家政策的中心。而在上者行仁义,不乱来,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

由此可见,子思是典型的藏富于民的思想,司马光继承了这一思想。也就是说,“藏富于民”是儒家思想在经济上的最重要主张。管仲讲“衣食足知荣辱,仓廪足知礼仪”。他是主张富民的,孔子在《论语》多次表扬了管仲。可见子思的思想是由来有自。

纵观司马光的一生,他也在极力践行这个思想。他与王安石从好朋友变成对头人,起因就是对“利”的不同理解。司马光死命反对王安石变法,反对最力的就是“青苗法”。

“青苗法”有点类似现在的银行信贷,或者更象小额贷款。政府给农民提供紧缺的生产资金,待收成的时候连本带利归还。王安石规定的利息是二层,这从当下的民间信贷来看,也算是蛮高的。可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达到四层的高利率。神宗要求“青苗法”按自愿的原则,不得摊派。但地方官为了政绩,为了完成任务,大多走摊派的路子。因此,高额的利息,往往弄得农户倾家荡产。

司马光非常反感王安石的敛财之举,把王安石以及条例司(王安石主持变法的机构)诸人比作汉武帝时期的桑羊弘。司马光认为天下财货就那么多,王安石的“开源”方法无疑是在盘剥百姓。因此,他提出“节流”,政府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该省的就得省,从皇帝做起。但这个方案没有获得通过,于是司马光毅然离开朝廷,闲居洛阳,一心编写《通鉴》。

王安石“三不足畏”的精神,很见胆气,显见其变法到底的决心。但效果很糟,后人才将靖康之变的罪过溯源到他的头上。直到清末以至现在,王安石的路子才得到支持。但我本人不认可王石安的做法。单就“青苗法”来说,初衷很好,但结果更象高利贷商人的行为,所以不得人心。

司马光开初也支持变法,只是变法的路数不同罢了。熙宁三年(1070),他给王安石的信中说:“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得其职,委任而责成功,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此即司马光经济之理想,他要藏富于民,而王安石却是要将天下财力收归到政府手中。他们的最大分歧便在这里。

自然,司马光也不是腐儒,他也谈利,而且谈得很具体。司马温公晚年为相,经常过问官员的生活质量,工资拿来够不够开销(每询士大夫私计足否)。人怪而问之。公曰:“倘衣食不足,安肯为朝廷而轻去就耶?”做官做到饭都吃不饱,他会为国效力嘛。“轻去就”这里应该理解为敢坚持原则而不惜丢官弃职。

而司马光本人对钱财却相当不看中。嘉祐八年(1063),宋仁宗驾崩,遗命赐群臣金珠,值百余万钱。司马光与同列上疏切谏,朝廷不许。司马光于是将所得的珠宝分为二份,一份捐给谏院,作为办公费用,一份送给亲戚,义不藏于家。治平四年(1067),宋英宗下葬,司马光奉命任山陵仪仗使,朝廷赐给他绢一百匹、钱二百贯,充当盘缠。过了二天,又赐给他箔金五十两,银三十两。司马光“三上章辞”,朝廷最终拿他没办法。

元丰元年(1086)九月初一日,68岁的司马光老病而死。其身后是床箦萧然,枕间唯有一卷书。好友吕公著因此写了一幅挽词:“漏残余一榻,曾不为黄金。”

注:见《乾·文言》,大意是说:有利,是事义的和谐。

见《周易·系辞下传》,大意是说:学者利於施用、安处其身,是为了增崇美德。

附: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通鉴》卷2)

同类推荐
  • 屠清

    屠清

    清末有三屠,袁世凯镇压义和团,杀人无数,是为屠民。岑春煊弹劾官员成性,断了无数人前途,谓之屠官。张之洞发展工业花钱如流水,实乃屠财。可是,当王国瑞来到了清末,清末三屠都不得不服。袁世凯:“我也只是屠杀本国之民,而王国瑞在战场上屠杀无数洋人士兵,我不如也。”岑春煊:“我也只是弹劾本国之官,而王国瑞的出现让无数洋人政府倒台,我不如也。”张之洞:“我也只是花费本国之财,而王国瑞却能用洋人的财富发展本国,我不如也。”王国瑞:“我就是清末最大的屠夫,屠洋人之兵,屠洋人之官,屠洋人之财,是为屠洋!”这是一个带着超级金大腿,穿越到了清朝末年脚踩岛国鬼子,痛殴北方毛子,抢掠猴南洋猴子的故事。
  • 秦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秦朝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秦国太短命了,一眼望去只见秦前乱纷纷,秦后纷纷乱。七国争霸,一统归秦,好像才十五年,就陈胜起、吴广反,刘邦项羽逐中原。当初天下归秦,可人未归心。本书文字生动、故事精彩、分析点评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更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的深度点评中提高自己的智识和判断力。
  •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第六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中国生活记忆之50年代

    中国生活记忆之50年代

    本书自1949年开始依次展开,选取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生活中的小事,囊括了每个时代的特征和生活记忆的关键词,让读者重拾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 末世君王

    末世君王

    理科男段长歌在熬夜复习的时候昏昏睡去,醒来发现自己竟然成了大明的皇帝。而在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之后,他发现这个所谓的大明其实是异世界的大明,这世上有术士,有武士,更有政客纵横家野心勃勃。作为一个必将灭亡的异界周天子,他将如何才能挽救国家危难(与自身性命)?日更三章,酌情加更。本书伪历史轻玄幻。
热门推荐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82年的咖啡馆

    82年的咖啡馆

    这儿没什么激情,也没什么快乐,我只是把我听到的故事,写给你看,心累了?我给你个歇息的地方,这儿的咖啡,都是拉菲。不过啊,有时候啊,喝咖啡讲故事的人没醉,反倒感动了听故事做咖啡的人。也可能,反了过来,做咖啡听故事的人醉了,喝咖啡讲故事的人哭的痛心。
  • 守心之蝶舞残泪

    守心之蝶舞残泪

    他伸出手,修长的指尖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落到迷幻的蓝发上,将耀耀生辉的银色十字架摘下。他说,失去他并不代表你失去了所有。她望着眼前俊秀的男孩,笑了,笑得溢出了泪花:走到最后我失去了所有,还好,还好有你在我身边......命运会给你开很大的玩笑,但是,幸好我们还有身边守候着的他。
  • 封绝天下

    封绝天下

    东土神州,在上古年间,本来是一块荒废的土地。某日,有甘露自域外降落,滴水成河,自西向东,横穿两地,聚而成江,唤作坤江。人族依靠坤江发展,繁衍至今,修道之风盛行,学院宗门遍地,各族天骄横行。出云山脉,一个废物少年封天,肩扛一只白狐,独闯深山大荒,斩天骄、破奇阵,战万族……封绝天下也罢,怎敌得过你眉前的一片雪花……
  • 宠妻之权少请自重

    宠妻之权少请自重

    一个十足的大灰狼,一个十足的小骨朵。小骨朵扑入大灰狼的怀里,开启了狂洒狗粮的外挂。“饭你烧,菜你做,地你拖,对了,衣服也你洗嘛!”小骨朵掰着手指,无比认真的商量。“好,顺便喂饭。”“……喂饭啊……“
  • 逆伐万古

    逆伐万古

    万族降临,天地复苏,上古神话变为现实。姜小白得到父母所留机缘,步入修炼征途,踏雷霆征战之路崛起,沐强敌热血前行,任玄法激荡乱世风云起,我自逍遥。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斗剑纪

    斗剑纪

    一年一度、春秋两个赛季、大陆十六个大区、一百二十八家公会、三千零七十二名怀揣梦想的斗剑士、缔造一个传奇。嘘!堵上喋喋不休的嘴巴,在法鲁恩大陆,你只需,用剑说话!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诸神

    诸神

    被赋予上古神话中诸神之名的机甲,拥有移动星辰的力量。穿越到白痴少女身体里的叶澄不巧就拿着一台诸神机甲,还陆续收到几个背景复杂实力强悍的帅哥奴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