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3300000003

第3章 研究背景

一、普遍现象

1994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界,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不仅把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的“公企业”等同起来,混淆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西方国家的公企业改革,从而不适当地把公企业与特殊法人分离开;而且把提供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国有企业与提供私人物品的国有企业等同起来,不恰当地把提供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国有企业当作提供私人物品的国有企业一样,都置于《公司法》这一“私法”框架下,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并普遍采用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退出的方式进行。但奇怪的是,在西方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在其改革初期,更多的是采取特殊法人——公企业的形式或公私合作的方式来展开,只是到了改革后期才部分地采用上市退出的方式进行。例如,日本和美国,有的甚至是把已经民营化了的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收归国有,转变成公企业,如美国和英国在铁路运输领域的改革实践。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转移原因,铁路客运成为私营企业经营普遍亏损的行业之后,美国于1989年成立了“联邦铁路客运公司”,将铁路客运的主体部分改为公营。英国铁路自1994~1997年通过上市退出的方式基本完成了铁路的全面私有化,但1998~2000年因事故频发、行车误点率上升及财务状况欠佳等原因,英国政府以其接近破产为由,于2001年10月7日对已经私有化了的路网公司(Railtrack)实行了有限期政府接管。2002年10月3日,新设立的路网公司(Network Rail)完成了对Railtrack的资产收购,并取代其成为新的铁路路网基础设施的提供者与管理者。

二、基本问题

表面上看,上述现象反映的是改革路径问题,而本质上却是制度安排的效率问题,即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提供为什么需要由外在效率更高的公企业来提供,或者说在提供基础设施及其服务的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上,公企业的制度安排与私企业的制度安排哪个更有效?人们普遍认为,私企业的制度安排更有效。其实,这一被多数人视为正确的结论却值得商榷。

首先,从实践上看有效证据不足。威圣特·匹勒(Vicente Pina)和劳德斯·托特思(Lourdes Torres)就公共运输服务是由公共提供还是由私人提供更有效率的问题,对西班牙城市运输服务部门的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他们选择了一个地区作为考察对象,以使这些企业处在同样的外部条件和制度因素中,他们把样本分成两组,一组是大城市,样本既有公共部门也有私人部门,一组是小城市,都已拍卖给了私人部门,共计有样本15个,其中由公共部门经营的有6个,转给私人部门经营的有9个。通过采用DEA模型计算发现,6个仍由公共部门经营的有5个是有效率的,而其他由私人部门经营的9个中有5个是无效率的。其结论是,由私人管理公共运输服务的效率既不比由公共部门经营效率高也不比其低,效率与管理的类型与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Vicente Pina,2001)。事实上,如果民营化制度安排的效率更高的话,那么美国和英国何苦将已经民营化了的铁路运输又收归国有呢?伦敦商学院的一项研究证明,英国一些大型公企业如英国电讯公司(1984)、英国煤气公司(1986)、英国机场管理局(1987),在私有化后的效率并没有明显好转,也不比留在公共部门中的其他企业好(尼古拉斯·斯特恩,1990)。

其次,从理论上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关键的有技术、产权和市场结构三类。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进而上市退出,只是分析解决了产权问题,很少涉及技术与市场结构问题。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只有产权问题与市场结构问题都得以解决才能获得较高的基础设施提供效率。把具有垄断力量的国有企业转移到私人企业,如果不改变其垄断性质就丝毫不会刺激竞争。埃尔森(P。K。Else)和詹姆森(T。J。James)就市场结构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列举了英国铁路改革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市场结构,将其分为四种情形:一体化垄断、双寡头垄断(一个线路公司和一个运营公司)、互补性垄断(两个运营商分别经营,上下一体化)、互补性双寡头垄断(一个线路公司,两个运营商),并就每种情形下的价格和服务效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后三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对私有化体制的管制者施加了困难,后三者的铁路产出数量和质量都要低于一个社会的计划者或者说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体化垄断者,在双寡头垄断和互补性垄断情况下,其产出结果要次于一体化垄断。其结论是,除非对私有化的体制有谨慎的、考虑周全的管制政策作保证,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服务减少、费用升高、整体服务质量下降的结果。所以,只有产权问题与市场结构问题都得以解决才能获得较高的基础设施提供效率。对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所谓民营化,只不过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私企业与公企业之间及其内部比例关系的调整,并不是完全否定和抛弃公企业。因此,在技术水平一定的前提下,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而言,基于公企业的制度安排之后,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引入竞争,因而采用民营化的改革方式;而对于我国基础设施提供制度而言,不仅要引入公企业制度,解决其产权与特殊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还要引入竞争,解决市场结构的问题,因而先要采用特殊法人化的改革方式,然后再部分地采用民营化改革的方式。

最后,从效率本身来看,华特尔(Farrell)最早将效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后来弗桑德(Forsund)等(1980)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规模效率;现有微观经济理论中的一种观点把效率分解为配置效率、技术效率和动态效率(托马斯基·C·罗斯基,1993)。为了便于分析,本书采用王国顺博士的分法,即企业效率有内在效率与外在效率之分(王国顺,1999),企业内部活动决定的使用价值层面的企业效率即内在效率和企业活动成果体现于价值层面的企业效率即外在效率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公企业的内在效率由公企业将资源转换为基础设施物品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决定;内在效率是公企业外在效率的基础,也是公企业整体效率的基础。公企业外在效率是公企业内在效率的价值体现。一般地,公企业的外在效率是公企业环境对公企业的基础设施物品提供的认可程度的综合反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企业的市场效率,它决定于公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着眼于公企业内在效率的外在价值实现度亦即市场认同度,反映公企业对市场机制的运用水平;二是从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公企业通过其基础设施物品的提供,给消费者、私企业或社会直接资本投入等所带来的外部性的性质及其规模大小,亦即配置效率,它着眼于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效率,反映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综合作用的效果。因此,在基础设施领域,企业的外在效率则是企业内在效率最终获得承认的前提。如果企业的内在效率高,但其成果不为环境所接受,无论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讲,仍是缺乏效率的;反过来说,如果企业的内在效率低,但其成果能为环境所接受,却可能是有效率的。显然,这种情况在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而采用低价供给管制的基础设施领域中是经常遇到的。因此,对于这种情形应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因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公企业,总是以其较低的内在技术效率而不顾外在效率的高低与否,一味地对公企业加以否定,并以此为借口鼓吹公企业的私有化。显然,这种对公企业效率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至少也是片面的。一般地说,私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获得较高的企业内在效率,而基础设施领域的公企业则应更多地关注获取较高的企业外在效率,尤其从政府与宏观的角度看。事实上,基础设施及其服务更适合于由外在效率更高的公企业来提供。

由此可见,尽管民营化是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的终极之路,但特殊法人化的制度安排将是基础设施领域国有企业改革不可回避的制度安排;特别地,在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的某些环节或模块将长期存在着这种特殊法人的制度安排。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重新思考特殊法人的表现形式——公企业的存在基础、作用机理、演化规律及我国基础设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问题。

同类推荐
  •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商务策划书写作范本

    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讲述了创业与经营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生产经营与后勤管理策划书、企业招聘与员工管理培训策划书、商务营销常用策划书、公关策划书、商务运作五大媒体广告策划书、财务与融资策划书、财务计划与管理策划书。策划书写作的依据和前提是调查报告和分析报告,所以本书包括一些重要的商务报告;计划书和制度是策划书的具体化,因此,我们也安排了这方面的内容。
  • 三峡水文化研究

    三峡水文化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国人对三峡文化颇为关注,学术界推出了一批批三峡文化研究专著。纵观这些三峡文化研究成果,多是从总体角度出发,对三峡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的真知灼见。笔者在对三峡文化进行观照的时候,决定调换一个角度,将视角方位对准三峡区域独具特质的水文化进行研析,从中发掘一些新的精义,力求使三峡文化研究有所创新。
  •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以权利看待发展:中国农村变迁中的风险治理及规则重构

    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有:权利扩张与规则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中农民权利的变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挑战与实验、乡村发展中的公共性及其风险等。
  •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低碳经济知识读本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增长双赢的创新。如果说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话,那么,低碳经济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国家竞争力的重大问题。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籍的,也是全方位的、长远的,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共同应对。
  •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作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
热门推荐
  • 唯爱重归

    唯爱重归

    一个本就不会平凡的女人,却为了找到自己的爱情,伪装起来,却在她认为她已经成功了的时候,这一切都变了。到最后,唯一陪在她身边的却是他,一个她不在意的人。。。。。。
  •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善交际让你左右逢源

    人缘是感情的凝聚和利益的融通,有了良好的人缘就有了路子,有了利益,有了各种随时可以兑现的希望。如果你的人缘中上有达官贵人,下有平民百姓,而且,当你喜乐尊荣时,有人为你摇旗呐喊,鼓掌喝彩:当你有事需要帮忙时,有人为你铺石开路,两肋插刀,你就能感受到人缘的力量!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天穹夙

    天穹夙

    笑傲天穹游沧海,一剑开天万古来。仙界紫炎仙君,为保护仙界道种,不惜自爆肉身,毁灭元神,与道种一同覆亡。但冥冥中他却重生在一位废材的资质少年身上。从此紫炎仙君为了重返仙界报仇雪恨,在九州大陆历尽艰险,排除万难,结果再登仙界以后,等待他的,则是一个天大的危机与复杂迷局。道种是何物?仙界和魔界,是别人的棋子?天外天,是在何处?
  •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都说“为人处事”,先学做人,再学处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呢?《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作者主张:低调做人,进退自如;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巧妙迎合,左右逢源;世事洞察,人情练达;克服自卑,树立信心。
  • 乡野痞夫

    乡野痞夫

    陈楚被冷艳女杀手之王莫九制服,但没想到竟然被要求当杏花村村长带领乡村致富,万念俱灰中竟然发现杏花村美女如云,更被美女相长薛婷的冷艳美貌吸引,为了保护女乡长不被潜,陈楚只能二十四小时的对她贴身保护……
  • 签约情人(连载结束)

    签约情人(连载结束)

    《签约情人》实体书已在四月上市,各大新华书店及当当网都有销售。现在网络版也上传完毕,为感谢网友的支持,也为结交更多的朋友,倚梦将从写下评论留言的朋友中择优选择十位,奉上实体全本小说。所以,恳请读完网络版《签约情人》的朋友,把你的感受意见建议留下来。编辑推荐女大学生初出校门面对大城市里物质的诱惑,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截然不同的命运,闺中密友是否要选择同样的道路,她决不!她宁可以死来抗争命运的不公。内容简介她,美丽善良,却被男友抛弃,只因为他爱上了董事长的千金,落魄之时遇到爱情,竟是情人之约。她的好友,热情泼辣,为了梦想,放弃纯洁的恋情,辜负对自己一往情深的恋人,委身有妇之夫。另一部小说《迷夜蝶殇》也期待朋友们的支持!http://novel.hongxiu.com/a/125712/
  • 快乐的圄闷

    快乐的圄闷

    人生何处无快乐,即使在最恐怖最黑暗的牢房之中,热爱生活的一群普通囚犯,也能以苦为乐,乐在其中。
  • 言殇恋

    言殇恋

    彼岸花开开彼岸,独泣幽冥,花艳人不还。前世的诺言,今生还回响耳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待我弦断音垮,许你青丝白发。”琴师,琴师又何妨,我只不过是为了心爱之人而已,难道天就这般无情,那好,天要弑我,那我便要弑天。“舞紫霄,动乾坤,终有一日登紫霄,九天十地任逍遥!”
  • 失孤

    失孤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而未知中又常带着危险。人心险恶的时候、贪婪的时候,是连孩子也不放过的。父亲雷泽宽两岁的儿子丢了,于是他穿越大半个中国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寻子之路。途中雷泽宽遇到了警察也遇到路人,偶然一次修车经历让他遇到了幼时被拐的修车小伙子曾帅,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在雷泽宽的帮助下,曾帅找到了亲生父母,终于摆脱了“黑人”的身份。可是十五年前丢失儿子的雷泽宽,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儿子,他继续上路,因为“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