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7200000013

第13章 台湾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在“反攻”无望的情况下,开始提出“建设三民主义模范省”的口号。1957年10月,国民党“八大”宣称,要使“台湾成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并强调建设台湾、发展经济对巩固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重要性。1963年1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九大”的致词中强调,国民党今后在台湾的“施政”,“除开军事奋斗之外,最重要者为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心理建设”。国民党当局开始推行“经营台湾”的政策,力图在台长期立足。

50年代,国民党当局通过建立戒严体制、土地改革、党务改革、接受“美援”等一系列措施,使局势稳定下来了,到50年代末,基本上解决了吃穿问题。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从1953年开始,连续实行了四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第一期1953—1956;第二期1957—1960;第三期为1961—1964;第四期1965—1968),使台湾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台湾的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问题:①内部市场饱和,生产过剩,失业严重。当时台湾岛内消费水平低,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00美元,以纺织品和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中心的替代进口工业生产能力开始过剩,50%的企业开工不足。台湾的人口从1945年的600多万人猛增到1965年的1263万人,耕地不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形成一支庞大的产业后备军,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面临不少问题。②“美援”即将停止,建设资金不足。1960年美元危机之后,美国对外援助的方式以赠款转为贷款,而且款额不断减少。1961年,美国通知国民党当局,预定在1965年停止对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美援”一旦停止,建设资金就将遇到很大困难。③贸易连年逆差,财政赤字严重。台湾50年代的外贸收入,历年均为逆差,平均在1亿美元左右。当时台湾的“国防”支出平均占“中央”预算的70%以上。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财政困难,阻碍经济发展。此外,还存在着技术薄弱、资源缺乏等困难,继续发展内向型经济将会导致整个经济的停滞或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实行了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以发展内向型经济为主转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业,挤进国际市场,拓展对外贸易,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这一转变具备了内外条件:从内部来看,台湾原来的工业有一定基础、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能为工业提供资金;内外交通比较便利;有比较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当时台湾工人的工资只有美国工人工资的1/4)。从外部情况看,当时美国等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正处在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并正在调整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过渡。它们力图把台湾等地区变成吸收其过时的技术和设备、成为其出口各种消费品的基地。这就使台湾可以充分利用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发展工业。当时,又恰逢美国在东南亚采取扩张政策,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大量采购台湾的轻工业品作为军需,这也为台湾发展出口产业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机会。

国民党当局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从1958—1961年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制订了《加速经济发展十九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实行财经改革,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和出口局部自由化,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

台湾当局取消了50年代限制进口的各种规定,如外汇分配比例、进口限额、进口申请、保证金存款等,并对大量非耐用消费品降低了保护限额,实行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实行外销货物退税等,并改多层汇率为单一汇率。这些措施对台湾从事出口生产的制造业有利,促使更多的制造业厂家转向发展出口加工业。

2.鼓励内外投资和技术合作,多形式地筹集资金、引进技术

为此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条例。如1960年9月颁布的《奖励投资条例》,对投资者实行免税(凡符合条例的新建企业自其产品开始销售或开始提供劳务之日起5年内免征营利所得税),帮助解决投资设厂的工业用地。并制定了若干有利于投资者的法规,鼓励内、外商增加投资。1954年7月,国民党当局颁布了《外国人投资条例》,次年11月又颁布《华侨投资条例》,规定对投资者给予法律保障,不限制其出资比例,允许投资商得净利,投资本金可以原币结汇汇出,除享有条例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与台湾同类民营企业同等待遇等,以吸引外商和华侨投资。但在60年代中期以前,侨外资本在台湾投资额很小,每年平均不过716万美元;60年代初,台湾当局进一步采取奖励投资的措施,促进了侨外资本到台投资的迅速增长,为1962—1964年间年平均投资额的10倍多,其中外国人直接投资约增加6倍,华侨投资约增加3倍。侨外投资以电子电器为最多,其次是化工、机器设备、金属品等。台湾当局在吸收侨外资本的同时,还大量引进新技术或专利。1962年8月颁布《技术合作条例》,规定华侨和外国人可用提供专门技术或专利权同台湾进行技术合作,其报酬可以结汇汇出。这些规定作出以后,引进的技术或专利成倍增长。这对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业技术水平、扩大出口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3.改善投资环境,建立出口加工区,大量引进外资

台湾当局为了促进投资、发展外销、增加产品及劳务输出,于1964年1月公布《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即划出一定地区作为加工出口区,实行特殊政策,如规定17种出口工业可在加工出口区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和出口,为此目的而进口的原料、设备和半成品等可免征进口税,并免税出口其工业产品。此外,还实行简化手续、放宽外汇及外贸管理等措施。1965年3月开始建立高雄加工出口区,1969年又开辟楠梓和台中2个加工出口区。这3个加工出口区共占地约180公顷,建设耗资约新台币6.16亿元,先后动用人员总数超过7万人。1966—1972年间,3个加工出口区内共设厂226家,就业人数59658人,投资额7.78亿美元,出口额4.41亿美元。加工出口区共有电子制品、光学制品、金属制品等20多种行业,其中以电子制品业为主,占加工区内企业数的1/3、投资额的1/2,雇用员工人数达4万多人。加工出口区的建立,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就业、拓展外销、增加外汇收入、支援省内工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采取了种种措施,使以输入原材料、利用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装配,然后输出产品、依靠外国市场为特征的轻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从1962—1972年间,即第4、5期“经济建设计划”期间,国民生产毛额每年平均实质增长率增至10.1%,工业生产每年平均增长率达18.5%,其中制造业增长率为20%。

随着加工出口工业的高速增长,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业为主。1963年,工业生产净值在台湾全部生产净值中的比例上升为27.8%,农业生产净值所占比例降为26.4%,工业生产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到70年代初,工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调整为大约35%和17%。与此同时,台湾的工业生产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出口贸易迅速增长,1972年出口总额比1963年增长9倍,平均年增长近30%。1966年工业品的出口上升到首位,改变了以农产品及农产加工品为主的传统结构,贸易收入不平衡状况也得到改善。1971年外贸开始由逆差变为顺差,扭转了延续18年之久的入超局面。

这一时期台湾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按当年价格计算,生产总值1962年为新台币766.52亿元,1971年为3143.69亿元,10年间共增加了4.109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按1963年固定价格计算,1962年为1854.67亿元新台币,1972年为4552.26亿元,增加了2.46倍。

这一时期人均生产总值也有较大幅度增加。按当年价格计算,1962年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新台币6465元,1971年为17634元,增加额为11169元。

这一时期,台湾经济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长率。1962—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0.24%(1960—1970年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2.4%,香港为12.4%,台湾为9.3%,韩国为8.9%),在亚洲仅次于日本和香港。台湾的经济进入了“起飞”时期(人们通常说从1964年进入“起飞”时期)。台湾城乡人口比重,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已有很大变化。农村人口的比重,从1946年占总人口的58%降为1985年的21.5%,城市人口约占3/4.

台湾的经济能够得到较快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国民党从大陆退走时带走了大量资金、设备、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台湾陆续取得了大量外援。台湾取得了200多亿美元的外资,平均每人1000多美元,又得到侨资50多亿美元。此外,美国侵越战争进一步刺激了台湾的经济增长。

第三,台湾经济原来的基础较好。日本占领台湾50年,想把台湾变成本国的一部分。因此,日本在台湾一方面搞“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疯狂掠夺台湾人民,控制台湾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也搞了一些基本建设。在日本投降之前,台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铁路、公路网,电力工业、食品工业、港口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普及教育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基础。

第四,国民党退台后吸取了在大陆失败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

第五,这时期国际环境有利于台湾发展经济。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及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国际间的货物、劳务与资金交流的限制不断减少。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也加入到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之中,为台湾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条件。其次,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的一些工业进步国家,一方面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工资的提高,逐渐放弃了原有的轻工业,转变为资本和技术较为密集的工业;另一方面由于轻工业的技术已普遍传到落后国家和地区,更由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工资低廉,而此类工业所需资本较少,于是成为落后国家和地区优先发展的工业。在这种转变中,尤以日本的转变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结构向技术及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原先出口的纺织品、三夹板、脚踏车等轻工业制品,虽还有出口,但已改向高级产品。因此,出口轻工次级产品的国际市场逐渐自动或被迫让出,而为台湾、香港及后来的南朝鲜所取代。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台湾劳动力素质较高。国民党到台湾后,重视教育,在教育上投入较多。台湾“宪法”规定,每年教育、科学、文化的经费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为:“中央”为15%,省为25%,县市为35%。1985年全省及台北、高雄两市的教科文经费分别占预算总额的19.2%、28%、34%,各县市平均超过45%。①台湾建立了大批学校,实行“国民教育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完成了普及初中教育的任务。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台湾每千人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有24.9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而居世界第五。1985年底全省就业人口有759万,绝大多数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其中,约有11.5%的人受过大专以上文化教育。

同类推荐
  • 绝代匪王

    绝代匪王

    一代豪门少爷因奸人所害,沦落到隐姓埋名的地步,受尽迫害之后终遇贵人。巧合之下,竟是成为了一伙劫富济贫的土匪中的一份子,且看他如何成为一代匪王,执掌乾坤,统领乱世。
  • 甲午亲王

    甲午亲王

    穿越晚清醇王府,龙旗战神洵贝勒。海岛逃生淘得第一桶金;搭救公爵妻女混迹英吉利;海盗女王甘心侍妾;龙旗舰队扬威三大洋。六爷载洵自出生起,就从不缺乏传奇。可即便如此,在历史车轮巨大的惯力之下:他可以改变泱泱大国的衰落之势吗?他能够挽救帝国于倾覆之时吗?民族崛起、国家振兴,腐朽的封建帝王制度已成为巨大的阻碍。“共和”还是“立宪”?一战硝烟,列强纷争,怎么能少了炎黄后人的矫健身影?“同盟”还是“协约”?“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华一定要雄起!我的地盘,我说的算!”——载洵语
  • 卖药郎

    卖药郎

    阴暗的人心比鬼怪豺狼更是不可估量,游走于人间只为寻找记忆中那片莲花池,从何去往哪走?何处是心中的那片荷花池。陈家有一子出生于风月飘摇的乱世,何以为家。
  • 在福州被遗忘的茶叶和海盗的故事

    在福州被遗忘的茶叶和海盗的故事

    在福州城发生的关于茶叶和海盗的故事,故事男主角是一名离开中国17年的海盗。他回到中国是和他的海盗老大合伙对抗欺负中国的外国人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热门推荐
  • 惑乱天下:盛世夫人

    惑乱天下:盛世夫人

    刚来就被姐姐“鞭策”?那还了得!暴打?那就陪你们练练手!恶人先告状?不过小小离间计就让她们狗咬狗。正当她小小得意之时,一场惊天阴谋扑面而来……身份曝光,宝藏现世之时,某庄主却在旁边看大戏?混蛋!还不快帮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十牛图颂

    十牛图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钻石首席:我们离婚吧

    钻石首席:我们离婚吧

    “蓝阔你不得好死”“哈哈,我不得好死,我先让你生不如死”蓝阔吧江寻仍在茶几上,听见玻璃和江寻疼痛的声音“这就是你背叛我的下场,叫你听话一点,你怎么不听的,乖乖的根本不会受今天的苦”蓝阔已经被嫉妒冲昏了头脑“千万不要让我在看见你跟那个男人在一起,恩”希望大家会喜欢这篇文文
  • 次元过客

    次元过客

    轮回为何物?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之中。我们究竟是主宰,还是过客?QQ群:317119463,欢迎大家!
  • 傻子王爷的枕上妃

    傻子王爷的枕上妃

    皇上一道圣旨,赐婚。江家的老姑娘终于在这天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了。可就在出嫁这天,江小陌却闹了一出悬梁自尽。齐贤王有一子,据说甚得皇上喜爱,天生这神力,十岁封王,十二岁挂过帅,红极一时。有人说也许是天妒英才,十二岁那年的一场意外,令这位小王脑袋受创,至今心智都还停留在那些年,如今小王已二十有二,在北冥也是少有的大龄青年,奉君王,父母之命,终于是成了亲完了婚。只是,根本没有人知道,大红花轿里,人还是那个人,但心已非那颗心了。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她,M集团继承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一位天女骄女,要她和一个傻子洞房花烛,吼:她要再死一回,再死一回,再死一回!谁也别拦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欲世狂龙:替天道

    欲世狂龙:替天道

    古道云:七行者,苍龙破。若沉魔,天之乱。反之行,主浮生!——且看徐梦成如何叱咤苍雄?他如何在黑白两道称皇称帝?他如何在异能乱世中浮主苍生?他又如何来个替天之道?兄弟,他有!魔兽,他有!兵器,他同样有。那么实力?更甚之!
  • 内丹道

    内丹道

    小说以唐宋年间丹术文化转型为背景,描述了落难将军之子王敦儒进入江湖,,引导丹术转型,从而改变了练气士、外丹道(金丹大道),确立了不假外物的修炼方式即内丹道。飞升后,一改天庭暗弱,人族飞升者的窘境,妖魔等各种先天神魔陨落,人族成为天下主角。五代时期大梁末年,大将军王彦章(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沙场战败后,阖家满门被奸臣赵岩、张汉杰派兵屠杀,王彦章幼子幸得江湖侠士游龙剑刘子山所救后潜居南阳湖畔。恰逢玄奘大师所著秘典《唯识心经》出世,被刘子山诛杀巫山六鬼后所得,不得已只得另行觅地隐居,《唯识心经》出世使江湖上骤然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 新约战记

    新约战记

    未知的物体,神秘的组织,究竟有多少秘密?我也不知道。
  • 稳定型经济

    稳定型经济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那就是稳!在全球化竞争中,兔子和狼、羊和老虎共舞,由于各自实力不相当,不能奢求速战速决,只能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奥田广弘曾说过:“我们仍然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我们需要改变,但条件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在取得的良好利润。”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必须把商品的质量看成是自己企业的生命,坚持保证自己商品优良的质量,让顾客认为自己花了钱值得。必须积极实施产品创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全部创新的结果,是企业创新的载体。
  • 遗失在人间的天使

    遗失在人间的天使

    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以现在的哲学概论,当然是前者。那么当一个人由男人便成女人,那么他的意识思维也会改变么?张轩轩:“老子我依然是纯爷们。”